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之无良诸侯-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应对张曼成的这一场豪赌朝廷也是迅速的做出了反应。接替卢植对战冀州黄巾军的河东太守董卓领兵三万进驻河内,兖州刺史刘岱出兵两万于泰山郡,还有徐州刺史陶谦和沛国的刘宠联手再度出兵两万于小沛,并且命令拿下东武的三万官军南下。
皇甫嵩调集整个豫州的兵马并且发起了调兵令从各地再行抽调兵马。
官军出动了整整二十万的兵力会战黄巾军,张曼成这个黄巾军统帅以及名将皇甫嵩的决战一触即发。
此时,远在青州的李休伤势也已经好的差不多了,他向荀爽请战,进驻高唐。(李休被封了高唐校尉,荀爽是平原相,李休的顶头上司)
青州此时兵马也是全线集结,准备进驻东武,战争一触即发。
幽州方面在这场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军阀公孙瓒,还有南阳太守,扬州刺史,荆州刺史也纷纷派出了兵马助战。
官军的兵力源源不断,为了能够取得胜利,张曼成选择了急战,速战,血战的方针,两军血战长社,在官军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张曼成取得了胜利。
可是当驻守在河内的董卓出兵之后战局就急转直下,董卓手上的三万羌胡兵都是清一色的骑兵,在豫州的平原交叉纵横。
(本章完)
………………………………
第98章 要结束了
三万凉州羌胡兵在广阔的豫州平原上一路攻城拔寨,大败黄巾军数万,黄巾军将领赵石被斩,北路防线被董卓直接打穿。
但是当这个消息传到长社张曼成大营的时候张曼成仍旧是一派的从容。他笑道:“我想公继等人现在也到了河内了。
原来,张曼成的北部防线之所以那么快的被董卓打垮是早有预料的,北路防线五万兵马是张曼成军中战力最底下的五万兵马,他们是炮灰,用来消耗董卓军的有生力量,而张曼成真正的主力则是去了河内。
河内在董卓进兵豫州之后兵力就变得空虚无比,而张曼成则派了手下最为精锐的部队黄巾力士以及一万精兵奇袭河内,由黄巾军前地公将军张宝为主,黄巾军大将周仓为辅,此时正在河内肆虐。
通往洛阳不止豫州一条道路,从河内出兵也是一样,一旦河内告急,定然会吸引大量的官军前去救援,自己已经败了皇甫嵩一阵,那么在这样的条件下未必不能败皇甫嵩第二阵,第三阵。
董卓接到河内告急的消息之后,命令手下大将华雄胡珍驻守大营,然后自己亲率一万骑兵救援河内。
在通往河内的道路上,黄巾军大将****义设下伏兵,董卓大败,奋力厮杀之下才取得了一条生路。
东武方向,三万徐州军南下,却被黄巾军大将刘辟所阻,刘辟坚守营盘,死死地将东武官军挡住。
沛国方向,刘宠亲自挂帅,领兵两万攻打淮阴,黄巾军将领龒都凭借着淮阴的城池也与官军形成了对峙之势。当日张曼成水淹淮阴,虽然对淮阴的城池造成了极大地损伤,但是张曼成在这接近一年的时间里对淮阴的城防修筑可是不遗余力,现在的淮阴城池甚至比当初更加坚固。
南阳方向,太守秦诘联合荆州刺史出兵三万却被挡在了宛城,宛城的守将是邓茂,东武战败之后邓茂便带着一万残兵前来投效张曼成,此次驻守宛城戴罪立功。
宛城是一座坚城,邓茂虽然才华不怎么样,但是胜在他沉稳,稳扎稳打之下使得南阳兵无法再进半步。
长社方向,张曼成集结大军二十万与皇甫嵩再次大战。
张曼成凭借着兵力优势再一次的击败皇甫嵩,皇甫嵩退兵二十里,与驻守颍川的骑都尉曹操会和,收拢残兵,四万残兵固守颍川。
青州方向,本来孔融是想要出兵的,但是却被李奉阻拦,李奉的理由很简单,胶东方向既然有了一次叛变,那么就有可能会有第二次。
胶东匪患由来已久,且与黄巾军来往密切。聚众数万一旦青州兵马一动胶东或许会成为叛乱的发动地。
青州的黄巾军匪患十分严重,黄巾军在青州的根基也是深厚,一旦青州的兵马一动,那么黄巾军极有可能会死灰复燃。
在青州的诸位太守商量之下,最终还是决定出兵,但是却是不动用主力的出兵,朝廷的调令他们吃罪不起,所以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他们调集了一万兵马前往淮阴相助徐州军攻城。
这一万兵马当中孔融单独就拿出了五千,孔融忠心汉室对于那些想要保存实力的青州各郡太守十分不齿,此次出兵他拿出了大头,在保证北海安危条件下所能动用的极限兵力
李休依旧驻兵高唐,在平原城中身为颍川荀氏族人的荀爽以及荀攸却是并不着急,即使黄巾军兵临了他们的家乡颍川。
李休请战原以为荀爽会很简单的就答应,但是结果却出了李休的意料之外。
荀爽给李休的命令是固守高唐,对于豫州的战局却是理都不理。
平原的城头之上,荀爽举目远眺南方,笑着冲身旁说道:”公达,你对南方的战局怎么看。“
“黄巾军必败无疑。”荀攸回答道。
荀爽的脸上露出一抹感兴趣之色道:“你倒是说说。”
“黄巾军现在全线集中豫州,粮饷不足,而皇甫将军又是天下第一善守大将,在加上这些贼军实在是太小看我们颍川士人的力量了,且不说只有二十万乌合之众,即使他们有四十万那又如何。”荀攸的脸上充满着自信,似乎他已经看到了未来。
荀爽赞赏的点了点头:“公达,我荀家除了文若之外你应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说到荀彧,荀攸的脸色顿时黑了下来,论年纪荀攸比荀彧还要大上一些,但是荀彧却是荀攸的叔叔,每次见面都要行礼不说,荀彧还深受家族的重视,比他更加的重视。
“公达,你有陈平之才,而文若有萧何之能,我荀家还需要你二人发扬光大,万不可兄弟阋墙。”
荀爽看着荀攸的脸色,劝解道。
荀攸立马冲着荀爽拱了拱手:“叔祖,公达万不会做有害家族之事,我承认我嫉妒文若,但是也仅此而已。”
荀爽闻言,不由得笑了笑,然后继续与荀攸寒暄。
此时在高唐的方向,李休开始裁剪自己手下的军队,让部分人马成为高唐的劳动力。
“校尉,南方黄巾军还有数十万,正是我辈建功立业之时,现在裁剪军队怕是自断臂膀。”
说话的是徐盛,也只有他这个跟随李休最久的武将才敢这么直接提出自己的看法。
“文向,三个月之内黄巾军就将大败,半年之内黄巾军就将灰飞烟灭,现在已经无我等用武之地,此时不裁军只能让他们白吃我们的粮饷,倒不如让他们成为我们的劳动力让他们为我们高唐的粮草作出贡献。几次请战无果使得李休大致猜到了荀爽的心思,既然身为颍川人的荀爽都不急,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黄巾军即将失败。
李休的话使得徐盛以及李休帐下的另外几人脸色大变,其中还包括着李休现在的首席谋士步鹭。
步鹭没有问出自己的疑问是知道李休必然有自己的考量,不然以李休的性子早就出兵豫州了,可是李休提出的言论却是狠狠地震撼了一下步鹭。
黄巾军即将兵败,而且还在三个月以内,天啊,那可是三十万黄巾军。
(本章完)
………………………………
第99章 黄巾之乱结束
黄巾军为了补充军粮,不断的劫掠豫州已补充他们的所需,一时间,豫州怨声载道,无数百姓流离失所,但是黄巾军的所作为为无异于饮鸩止渴,他们劫掠豫州虽然暂时的解决了粮草的问题,但是同样的也激起了豫州人的愤慨,乃至于天下的愤慨。
皇甫嵩在得到了全豫州士人的支持之后很快就在颍川稳住了阵脚,而其他各路的兵马也正与黄巾军血战,死战。
董卓虽然在半道上被****义伏击,但是手上的实力却是并未损失太多,他点齐兵马再度杀向河内,****义与董卓死战,但是却挡不住羌胡兵的强大战力。
兖州方向,骑都尉曹操受皇甫嵩之命暂时的接替了兖州前线的统帅之位,并且兖州刺史刘岱也从兖州各郡县抽调兵力补充兖州前线。
兖州方向是黄巾军驻兵最为薄弱之地,黄巾军守将于毒虽然有着不错的才华,但是比之曹操却是差了太多,曹操以诱敌之计引于毒出城,最终大败黄巾,于毒被曹操手下大将夏侯惇斩于马下。
东武方向,三万徐州军再加上一万青州兵南下,守将刘辟手上的战力远比不上官军,几战之下,刘辟呈现不支之势。
淮阴方向,刘宠亲率大军两万强攻淮阴,战事虽然暂时僵持,但是别忘了刘宠的手下物资可谓是源源不断,整个徐州作为支撑,使得刘宠很快就占据了上风。
南阳太守的秦颉派兵强攻宛城,三万南阳兵在宛城城下列阵,为首之人乃是一个中年人,手持凤嘴刀,有着百步穿杨之能。
宛城守将邓茂被这一中年将领射杀,宛城随即告破。
短短的半个月,黄巾军各线告急,战线吃紧使得在长社的黄巾军人心惶惶。趁此机会皇甫嵩全线反攻,张曼成大败,退出长社。皇甫嵩上奏朝廷,释放卢植,卢植献计分化黄巾军,灵帝下命赦免投降黄巾军,一时间黄巾军人心思归,黄巾军各路渠帅忍心惶惶。
此时正是梅雨季节,天空中的雨水落在了黄巾军统帅张曼成的脸上,此时的张曼成十分狼狈,完全不负他当年儒将的形象。
在张曼成的一旁,各路的败兵全部汇集在他的身旁,其中就有着黄巾军前地公将军张宝。
“曼成,若是当初我没有起兵自立,或许我们还有着一战之力。”张宝苦笑道。
正因为张宝的起兵自立使得张曼成失去了最佳的巩固人心时间,现在面对着官军的压力,几万黄巾军阵前投降这才使得长社的大败。
“二将军,大贤良师当年对我有知遇之恩,曼成必将为大贤良师的基业死战。“
即使面对如今的局面,张曼成依旧选择了死战,他是高傲的,他绝不像官军低下自己的脊梁。
“张燕他们准备的怎么样了。”张曼成抬头望向北方道。
张燕他已经领兵前往并州,在黑山我们还有一份基业,这次打通河内的通道已经将数万人运往黑山。张宝回答道。
张曼成点了点头然后冲着身后的败兵道:“将来若是我身死,你们可以前往黑山也好给你们一个安身之地。“
原来,张曼成早就做好了准备,他早就有了计较自己不是朝廷的对手,所以在战争开始之前就做出了准备。并州一直以来都被游离余朝廷的政权之外,再加上还有着塞外的异族为祸,只要依托并州的根基,或许能保住黄巾军一脉不灭。
半个月后,张曼成再度被官军大败,张曼成张宝等黄巾军将领自尽,数万黄巾军投降,自此,黄巾之乱平息。
青州,高唐方向,李休看着天空中蒙蒙的细雨,手举酒杯遥遥的望着南方,然后洒落在地。
黄巾之乱彻底平息,平原的荀爽也向朝廷辞去了平原相的位置,理由是告老还乡。
李休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立马就去为荀爽送行,荀爽见到李休含笑不语,只说会给李休留下一份礼物。
几日之后,朝廷的为黄巾之战中的有功之臣加官进爵。李休的爷爷李奉被任命为东莱太守之位,除了这个之外,李奉还得到了一个爵位………平原相。
孔融被任命为青州刺史,李休也被授予了破贼校尉之职,统帅高唐四县之地。
加官进爵总是高兴的,但是这样的日子只是短短的持续了三日,李休接到朝廷的诏书,让他前往洛阳任职。
从表面上看,前往洛阳无疑对李休围来发展有很大帮助,但是别忘了李休是穿越者,他知道汉室即将大乱,现在前往洛阳对于自己来说是很不安全的。但是李休最终还是决定前往洛阳,其一虽然汉室将乱但是元气还在,其二若是自己不去恐怕也会被安上一个不尊朝廷的名声,这对他未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李休前往东莱与李奉商量此事,却受到了李奉的极力反对,李休不知道李奉为什么情绪那么的激烈,现在从表面上来看,前往洛阳百利而无一害。
李休与李奉据理力争,但是却始终拗不过李奉,最终李休提出要和李奉一战,要是自己胜了,那么李奉就不能阻拦他去洛阳。
“小子,你和我斗还是差了些。”这是李奉接受挑战之后说的一句话。
两人来到校场之上,李休却看见自己的爷爷手持弓箭,此弓正是李广弓,李奉为了不让李休去洛阳甚至用上了李广弓最后的一支金翎箭。
李休见到李奉拿出了李广弓脸色不由得大变,虽然自己现在已经是超一流武将,但是李奉百步穿杨的本事他却是见过,何况李奉手上的弓箭即使是左慈也是忌惮无比。
“祖父,休儿的性命是你给予的,要是想要就那去吧。”
李休的这句话使得李奉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一瞬间仿佛苍老了几岁,他将李休叫到房中,跟李休谈了两个多时辰。
最终李奉答应李休前往洛阳,前提是李休要先成亲。
李休当初在招揽步鹭的时候曾经和步鸾有过口头上的亲事,此次李奉要李休成亲李休也不能随便就找一个人就娶了,步鸾无异于是最好的选择。这一年多的时间,步鸾除了照顾步鹭对于李休的起居也是十分关心,李休对步鸾的感官不差,可以说是日久生情。
李休亲自将步鸾接到了青州,并且询问了他的意见,对于步鸾,李奉很满意,亲事也在三天后进行。
李休成亲之后便准备前往洛阳,朝廷给出的期限是三个月,现在已经耽误了不少的时间,此去洛阳,为了李休的安全,李奉让太史慈认李休为兄,然后随着他一起前往洛阳,除了太史慈,李奉还从他的东莱军中挑选了一百五十名卫士护卫李休。
一百五十名东莱军战力强悍,不比自己的飞熊军差,李休便准备将这支人和自己的飞熊军整编,一起前往洛阳。
(本章完)
………………………………
第100章 典满
今日,旭日当空,一支人马从东莱的城门口走出,为首之人手持一把长枪,相貌英俊,在他的身旁有一女子,此女子相貌出众堪称绝色。
“鸾儿,我走了。”李休与步鸾成亲三日,李休便要前往京城任职,不是李休不愿意多留,只是因为去洛阳这一路上还需要诸多的打点,需要时间。
“大哥,快走吧,大家都在等着你呢。”说话的是太史慈,就在前日他与李休结义金兰,因李休比太史慈大上几岁故而称李休为大哥。
李休深情的看了一眼步鸾,握了握步鸾的手,然后便拍马远去。
看着李休的背影,步鸾的眼中不由得涌现泪花,但是她知道她不能哭,一旦哭了就再也止不住了,男人去建功立业他帮不上什么忙但也绝不能给自己的男人拖后腿。
步鹭被李休通过李奉调到了东莱,帮助李奉处理政事,李奉上马打仗虽然是一把好手,但是在内政上却是远远不行,有了步鹭处理政事想来也不用担心。
平原方面,李休将自己的四员大将全部留下,听候李奉的差遣。
两百人马跟随着李休向着洛阳方向前进。
李休的第一个目标是颍川,荀爽表奏李奉为平原相使得李奉在青州成为了仅次于孔融的二号人物,这个恩不能不谢,而且从后世穿越而来的李休自然也知道这个时代的顶级谋士大多都是颍川出身,郭嘉戏志才皆乃鬼才,荀彧有张良萧何之能,即使是河内出身的司马懿与颍川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颍川是天下士子的摇篮,即使招揽不到那些顶级的谋士至少也要招揽几个有才学的人。
半个月的时间过去,李休的人马已经度过了淮水,来到了一个县城。
县城名叫虹县位于颍川与淮水之间,虽然经过了黄巾军的战争洗礼,但是却依旧繁华。李休这一次来到虹县只为补充手下的物资,但是李休却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这里他居然招揽了一个超一流武将。
李休的部队一进城,虹县的县令便亲自出城相迎,李休这一次是前往洛阳副职的,他的祖父李奉在青州的权力又仅次于刺史孔融。孔融因为北海一战获得了朝廷的赏识,被升为青州牧。此次李休进城,虹县的县令自然要亲自出城相迎。
李休在虹县补充了物资,然后准备离开虹县,对于虹县县令的盛情,李休只有淡淡的一笑。
李休离开虹县的时候已经是黄昏了,他下命手下的士兵就地扎营,李休认为过度的安逸会使得士兵缺乏斗志,他的亲兵要能吃得苦中苦。
今夜,月明星稀,李休抬头望天,好不惬意,忽然在远处扬起火把,声音一片的杂乱。
李休眉头微微一皱,他很享受刚才的那种状态,而现在刚才的心境完全就被破坏了。
“子义,带上几个人,我们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李休指了指远处,然后翻身离开草地。
太史慈点齐了五十个士兵随着李休一起前往。
李休等人的目的地是一处森林,几十个手持大刀的壮汉围上了一处商队,在商队的最前方有一人手持环首刀面对这些大汉,却是一个孩子。
面对眼前的大汉们,这个孩子咽了一口唾沫,眼中流露出些许恐惧,但是现在商队的人都死光了,只剩下了他,他有责任保护商队,而且即使现在能走也走不了了。
“希望刘叔叔和我爹爹能快点来吧。”商队被袭的消息早已经传递出去,这个孩子现在只能寄望于救援的及时。
“大哥”在一处山石的后面,太史慈准备出手,但是却被李休挡住。
“子义,再等等。”
眼前的孩子引发了李休的兴趣,这个孩子大约在十岁上下,照理来说是拿不起环首刀这样的武器的,而现在却四平八稳的站在那里。
“小子,我虽然不想杀你,但是也不想遭到官府的追杀,所以对不起了。”说话的是山贼的头领,此时他挥刀就是那么一击,直砍那个孩子。
原来预想,一个孩子定然没有什么战斗力,这一刀就能了结他的性命,但是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男孩单脚撑地,身形滴溜溜在原地打了一个转儿,侧身让过山贼头领的缳首刀,侧手就是那么一番,以一招鹰爪功握住了山贼头领的手腕。
似乎因为山贼手腕比较大,孩子没有完全的抓稳,山贼头领显然也不是什么好相与的,很快就反应了过来,一击反手直接来了一个反擒拿。
但是山贼头领没想到的是,这个孩子的力气居然那么大,几乎与自己不相上下。
两人开始脚力,使得在石头后的李休不由得露出了一抹亮色,他现在已经确定这个孩子身后的人定然是一个高手,而且还是很高的那一种。
为了保证那个孩子的安全,李休的手上已经握上了弓箭,身边的太史慈亦然,这是为了以防其他的情况发生。
孩子终归是孩子,他的力量虽然异于常人,但是却始终比不上成人,在山贼头领的一声狞笑下,那个孩子终于坚持不住被摔倒了地上。
“小子,怪就怪你运气不好吧。”山贼手上的环首刀砍下,使得这个孩子不由得闭上了眼。
“爹,你怎么还不来。“
咻的一声,在山贼大刀落下的那一刻,两支箭矢破空而来,一支穿透了山贼头领的心脏,一支穿刺了山贼头领的脖颈。
山贼头领被命中的时候眼中露出不可置信之色,努力的将头扭了过去,当他看到李休的时候便再也醒不过来了。
“杀,一个不留。”李休命令道,身后的士兵一个个的飞奔而出,他们都是在黄巾之乱中幸存下来的士兵中的精锐,战斗力方面绝不是一般人可比,三下五除二就将此处的山贼全部解决。
那个孩子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不由得目瞪口呆,他不知道眼前人的身份,但是实实在在的却是他们救了自己。
“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在解决了战斗之后李休问道。
“典满。”孩子回答道。
“典韦是你的谁。”李休的声音瞬间急促。
(本章完)
………………………………
第101章 飞熊战恶来
听得典满的话语,李休先是一愣,随即一股狂喜之色出现在他的脸上,典韦是谁,那可是三国中最强的战将之一,绝对是超一流武将的佼佼者,此次他因缘际会的救下典韦的儿子可以说是结了很大的一个善缘。或许能够因之招揽典韦。
李休心中虽然这么想道,但是脸上却是不动声色,刚想问典满几个关于典韦的问题,典满就昏倒了,对,就是昏倒了。
典满现在只是一个孩子,虽然从身材上看起来像是十几岁,但是实际上典满只有九岁不到,经过多时的战斗典满的体力早已透支。
典满昏迷了,李休也不由得苦笑一声,看样子今天要让典满和他们一起宿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