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上骄子-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冯异冷笑一声,“就凭你们这些毛贼竟然还敢威胁我,真是可笑!”说着,轻轻将阴丽华向后一推,迈前一步,唰唰几剑便将跟前几人尽数刺翻在地。
“春红!”阴丽华看着春红被抓顿时焦急万分。
“小姐救我!”
“壮士请救救我的侍女吧。”阴丽华泪水已然夺眶而出,苦苦哀求着冯异。
面对这种情况,冯异不禁道,“先别着急,容我想想办法。”
听此话,那大汉登时大笑,“想办法?还是想想你自己怎么活命吧!”话毕,立刻一把将春红塞给手下,有从旁边人手中取过一把粗大的狼牙棒,大吼着向冯异冲了过来。
冯异又将旁边一人刺倒后,回身举剑便挡,却不料对方力气大的惊人,冯异当场被压得跪在了地上,随后周围的其他匪徒也立即冲了过来。
奋力上推,卸掉对方的攻势后,回手便是一剑,几名匪徒被瞬间摸脖,随后冯异立即后退至阴丽华身旁,不过此时他手臂正在不断的颤抖。
“对方着实不好对付,姑且先离开这里,找机会再来救人吧。”二话没说,立即拉着阴丽华便逃。
“小姐……”春红的呼唤声再次出现在阴丽华的耳畔。她回头望着被擒住的春红,恨不得立刻冲上去救她,但此刻却是有心无力。
由于冯异的马匹就在路旁,冯异拉着阴丽华赶到后,立即上马,二人乘一匹马快速离开了。
连续赶了半宿,已然天明时到了一个小镇,二人找了家客店赶忙住了下来,阴丽华在房中不断哭泣着,久久不曾合眼,而冯异其实在与那大汉交手时手臂受了些轻伤,找了个郎中看过后,简单处理下便赶回了客栈。
“实在抱歉,未能救下小姐的侍女,是我的过失!”冯异来到阴丽华的房中赶忙致歉。
虽然伤心,但阴丽华还是明辨事理的,“壮士不必自责,若是你不救我出来,恐怕今日我们三人就都得丧命于此,说来你还是我的恩人,请受小女子一拜。”说着赶忙行礼。
冯异赶忙还礼,“小姐不必客气,在下冯异,字公孙,实不相瞒,我乃颍川郡太守甄阜手下官员,此番是前往新野办事,可眼下最近几地皆处舂陵叛军之所,我虽有官印在身,却无兵可调,暂时无法救出小姐的侍女,若小姐愿意,我可前去他处借兵前来再行搭救。”
如此倒是让阴丽华很是高兴,“多谢恩公,小女子姓阴,名丽华,新野人士,此番是要前往棘阳县前去探亲,却不料……”
“棘阳?那倒是正好,我倒是听说那里有舂陵的起义军在,当中还有一位我十分相见之人,或许我们见到他就能搬到救兵也说不定。”
(本章完)
………………………………
第36章 亦敌亦友
闻听此言,阴丽华心想若他所认识之人与刘秀认识也说不定,于是当即询问,“不瞒恩公,我这位亲戚也在舂陵军中,不知可否告知你所识之人的姓名,或许他们认识也说不定。”
冯异不假思索,“此人叫刘秀!”
这个名字从冯异口中而出,着实让阴丽华心中既喜且忧;喜的时想不到他也认识刘秀,这样一来,大家相处自然就会方便许多,至于忧心的,便是冯异是颍川郡的官员,如今颍川还在王莽的新朝手中,这样一来两方便是对立之势,尽管他出手相救,然若对方得知她与刘秀的关系后改变初衷,以自己逼着刘秀就范,那时便得不偿失了,处于多方面考虑,她倒没有说出刘秀的名字。说来冯异也看得出她是出身不凡,言谈举止与众不同,出于礼貌也就没有追问。
接下来的路程就安全了许多,一路上畅通无阻,很快冯异同阴丽华便感到了棘阳见到了刘秀。
“文叔哥哥!”见到刘秀后,阴丽华赶忙快步走了过去,当即眼含热泪,一把扑到刘秀的怀中。
尽管众人皆在一旁,但毕竟是自己心爱之人,刘秀自然也未曾管顾许多,将她紧紧搂在怀中,轻抚着她的秀发,“丽华妹妹,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现在这个世道这么乱,自己一个人出来多危险啊!”
说到这里,阴丽华泪水登时夺眶而出,抽泣不止。
刘秀见状赶忙询问,但阴丽华实在伤心,也说不出话来,片刻后,竟然昏了过去,刘秀赶忙将其抱入自己的房间,叫了大夫过来。
“这位姑娘尚无大碍,只是因长途奔波过于疲惫,加之路上或许是经历了什么事情受到不小的惊吓,才会气血上溢导致昏迷。”听完大夫的话,刘秀方才想起一直跟在身旁的冯异,赶忙回身拱手见礼,“不知可是阁下一直护送舍妹前来?路上可是遇到了什么事?”
冯异赶忙将事情的经过详细的说了一番,闻言,刘秀心中大怒,不过却并未表露,只是紧握双拳。
“若我所记不错,你可曾去过颍川的转云楼?”就在刘秀心烦意乱时,忽然冯异开口询问。
刘秀怔了怔,赶忙仔细打量冯异,片刻后恍然,“你是颍川郡掾冯异冯大人?”
“你是那个在饭馆里不吃饭闲弹琴的那个?”在一旁的刘稷赶忙瞪大了眼睛。
冯异笑道,“正是在下,刘将军勇冠三军,当初只怪在下眼拙,没有认出来刘将军,还望刘将军莫要怪罪!”
刘稷被人这样一捧,自然是得意的不得了,笑嘻嘻的挠挠头,“冯大人你可别这么说,我刘稷是个粗人,就是有点力气,不像你和三哥,都是文人,说话都是文绉绉的。”说完,众人不禁纷纷大笑起来。
随后,冯异与刘秀二人在府内散步闲谈。
“实不相瞒,此番我本是奉命前往新野调查你们兄弟二人的家事,却不料半路遇到了这位阴家的小姐,这不半路就跑到你这里来了。”冯异笑着说道。
刘秀也道,“真没想到,此番竟然会有这般事情,一路上多亏冯大人照顾,秀替舍妹谢过了。”
二人谈笑风生,完全没有敌对阵营的架势。
“如今双方战事不断,不知文叔兄接下来有何打算?”冯异又问。
刘秀笑道,“不瞒公孙兄,此番我虽早有听闻王莽正不断筹备大军意欲将我等南阳郡一带的起义军尽数歼灭,虽说声势浩大,但实则外强中干,如同那纸做的老虎,中看不中用。”
对此观点,冯异倒也表赞同,“你所言倒也不无道理,但如今你我身处两个阵营,各自自然有各自的坚守,我等大军实力我又岂能不知,只是身为一国之将,既然授命于朝廷,自当竭尽全力报效国家,方为有始有终。”
对冯异的观点,刘秀很是钦佩,“公孙兄之大意,着实让秀佩服不已,只希望他日你我不要在战场相见为好啊。”
由于在颍川所见以及此番阴丽华之事的缘故,二人都见到了彼此心目中的那个人,令人想不到的是,原本乃属对立阵营的两个人在相互了解了对方后,竟然一见如故,成为知己好友,当然,这也为日后二人真正的“携手”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日,阴丽华已然醒转,而在其昏迷期间,刘秀除了陪同冯异外,便是寸步不离,直到她醒来方才安心。
“文叔哥哥,春红她……”想起二人分别时的春红哀求自己的神情,阴丽华就忍不住伤心不已。
刘秀赶忙将其搂在怀中,不住的安慰,“你放心吧,我已经让刘稷带人前去搜寻了,一旦找到人,就肯定会带回来的。”
过不多时,忽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转头看去,来者正是刘稷。
“怎么样?可曾找到人了?”刘秀赶忙问起。
刘稷低着头,满脸沮丧,“对不起三哥,那个山寨我们已经找到了,可是那里已经是人都已经跑光了,不过我在山寨后面的悬崖边上找到了一件女人的衣服。”说着,从怀里取出半件已然被撕得粉碎的女人的长裙。
“没错,那正是春红的……”看到那件长裙,阴丽华的心中更加悲痛,当场昏了过去。
接下来了半月时间,在刘秀日夜守护,寸步不离的照顾下,阴丽华逐渐的走出了那天的阴影,不过眼下这里毕竟是处在交战之地,战争一触即发,自然不适合阴丽华,因此,经过再三劝说,阴丽华答应返回家中,而回去的路上,全程由刘秀亲自护送。
由于刘秀早些时日便已然派人给阴府送信,待回到阴府时,此时阴陆、阴识等人皆在大厅之中,但却并未出门相迎,当然,阴丽华也知道由于自己的一时之念,竟然惹下了如此打的祸端。
“来人,送小姐回房休息!”阴陆只是下了个令后便转身离开,也未曾与刘秀交谈。
阴识也是沉着脸,“多谢刘将军替小妹护驾,如今她已然返回家中,剩下的就不劳烦将军了,还请将军自便,恕不远送!”话毕,转身便走。
(本章完)
………………………………
第37章 迫在眉睫
“次伯兄且留步!”刘秀赶忙唤住阴识。
闻言止步,却未曾转身,“刘将军还有何事?”
刘秀自然并非是对他的态度感到不满,而是自己另有想法,“此番丽华所遇之事,皆因我而起,秀自然是难辞其咎,然还望次伯兄能够多加照顾,若有任何事,只需差人送信即可。”
“我自己的妹妹自然知道该如何照料,就不劳烦刘将军挂怀了。”话毕,转身看着刘秀,“想来前方战事即将再起,刘将军还是早些回去多做地方,免得敌人偷袭,倘若这所有刘氏宗亲和新野那些支持你们的百姓们再遭屠戮,可就别怪我与家父不给任何人颜面,哪怕是高祖再临,也于事无补。”
尽管此番话语并不顺耳,但是在刘秀看来是最诚挚的忠告;他所言没错,刘氏宗亲和新野随他们起义的百姓在此番的征战过程中已然损伤过半,这给他们的亲人们带来了许多的伤痛,因此,保证他们的安全是身为起义首领最基本的义务和职责。另外,此番从阴陆和阴识二人对自己的表现也看得出他们的态度是怎样的,毕竟这可是关系到日后能够顺利渠迎娶阴丽华。那句:“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自然不是随口说说的。
返回军中,此时前方忽然传来消息,让刘演等人大为震惊。
“前方战报如何?大哥为何愁眉不展?”刘秀见此时刘演满面愁容,便赶忙上前询问。
刘演道:“适才习郁送来现报,说陆林山一带忽然暴发疫情,当地许多百姓和士兵都被感染,现在士兵已有近半数丧生了。”
闻听此言,刘秀也是颇为震惊,“那眼下大哥可有什么对策?”
刘演叹道:“现在当地的医疗条件极差,根本无法抑制疫情的蔓延,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李通在一旁插口道,“我还听说距离不远的颍川郡好像有调兵遣将的迹象,想来现在应该已经有动作了。”
刘秀眉头微皱,思索片刻,赶忙道:“既然疫情已经无法控制,那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赶快将那些尚能走动以及身强体健的士兵以最快的速度撤出,否则这样便是如同坐以待毙了。”
众人商议过后,皆同意刘秀所言,于是刘演立即书信传令于习郁,命其以最快的速度将所有士兵撤出。当然,就在书信未曾到达之前,习郁为了保存实力,便已然将士兵们尽数撤出。后得到刘演书信后,按其所言,所过城池大军皆驻扎城外,远离人群,只有无身无疫疾之人前去城中寻找大夫前来医治,以最大程度做到减少给百姓带来的不便和恐慌。
至于尚在颍川郡的严尤等人后派兵前去围剿,但他们由于害怕疫病蔓延,皆不敢快速行军,待赶到时,早已经是人去楼空,隐藏做山上的大寨早已经空无一人,虽然地盘失而复得,但他们也久久未曾敢派人前往驻军。
待习郁等人返回刘演军中,此时已然时地皇三年二月,接下来的时间内,即将面临着的时一个重大的事件;
一直主张分兵驻守的刘玄,终于排除众议,将众人分派出去,实现了他的中央集权的彻底解放;其中王凤、刘秀被分兵前往昆阳、定陵、鄢城等地,被刘玄拉拢为心腹的王常则进攻汝南等地区,而刘演则是继续帅军攻打在宛城一带的所有王莽军队。如此一来,所有能够掌握兵权的众位大将皆被分派出去,毕竟刘玄的心中,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如此便是保住了他的地位,从此可高枕无忧了。
他们这般大举行动,动作自然不小,相比之下,此时各州、郡、县的派兵也都相继到达颍川郡,王莽所招募的六十三路精通兵法之人以及垒尉巨毋霸也都相继到达,大军总计四十二万人,而为了扩大声势,王莽则对外宣称是百万大军,以此来给南阳郡一带的起义军从气势上带来威慑力。
很快,聚集在颍川郡的四十二万大军立即开拔,直奔昆阳地区而来。
此时刚刚夺下鄢城不久的王凤、刘秀等人闻讯,立即返回昆阳城,准备率军抵抗。
就在刘秀等人赶回昆阳城时,地方大军虽然未到,但前方斥候早已经送回数份情报;站在城楼之上远眺,只见远处轻烟笼罩下的翠绿山间隐约可见不断有阵阵滚滚浓烟升起,那是大军行进所致的尘土飞扬,单凭这一点,便可看得出对方阵仗之庞大,人数之众多,实不可想象。然此时昆阳城内的状况着实堪忧,对方人数达四十二万,想必之下,昆阳城内,加上刘秀的本部三千骑兵,共计才一万多人,如此双方人数着实为天壤之别。
这样悬殊的比例着实让城内的众将士们人心惶惶。
“对方大军四十二万,如今我们才有一万多人,就算对方采取人海战术,恐怕我们也未必有任何的胜算!”看到眼下这般情况,身为主将的王凤已然是畏首畏尾。
“是啊,这根本就没得打啊。”
“他们这些人要是攻打进来,我们这些人的妻儿老小该怎么办?干脆不如弃城,大家分散兵力,这样也能为其他的城池增加战斗力。”
众人皆表示眼下情况根本无法正面交锋,态度十分消极。
然刘秀却并不这样认为,“众位所言也不无道理,但秀却并不这般认为;想当初我高祖皇帝也曾是缺兵少将,但却最终仍旧战胜了那西楚霸王项羽,有此便可知晓,打仗时,兵多并一定是取胜的关键,正所谓并不在多,而在精;若我们的将士能以一抵十,一抵百,那对方的四十二万大军又何所惧呢?”
“说的轻巧,可是眼下人家大军马上兵临城下,我们现在人手根本不够,说什么都是来不及。”有人开始反驳刘秀的观点。
“大家所担心之事秀自然也能理解,但若我们弃城而走,难道下一座城池就不会遇到与我们相同的处境了吗?”刘秀的这句反问,登时让在场众人哑口无言。
(本章完)
………………………………
第38章 围城
尽管被刘秀一言问住,但众人依旧各持己见,毕竟对这些绿林强盗出身之人而言,要么大难临头各自飞,要么就是各奔前程以求自保,只有当真正利益摆在眼前,才会同仇敌忾。
就在众人为此番昆阳城的生死存亡难以决断时,忽然有斥候来报:“王寻大军已经兵临城下,先头部队已经到达城北,后方军队绵延百里都未曾见到后卫。”
这个消息的到来到来几乎是雪上加霜,现在这般,即使众人想要离开也已然不能。既然眼下已然没有了退路,众人又是一番商议之下,只好让始终坚持抗击的刘秀来拟定破敌之策。
“虽然王寻大军人数众多,但毕竟他们是新军初建,势头虽盛,但经验不足,若我们奋力抵抗,自然还是有胜算的。”刘秀道。
有人反驳道:“可是如今城内粮草短缺,城外又有强敌为患,这样怎么可能守得住啊?”
刘秀却不以为然,“强敌虽强,但仍有一点尚可利用。那便是若一支队伍当中强者只占少数,那势必会全军上下团结一心,反之则必有人心存异心,不听管束,扰乱军队体制,进而影响战局。”
王凤思考片刻,又道:“你是上过太学的书生,自然是大道理一堆,我们这些大老粗跟你是没有办法讲道理的。所以废话少说,就直接告诉我们该怎么做吧!”
刘秀登时笑了出来,“还是王将军爽快!”说着,快步来到地图跟前比划道:“其实昆阳城内局势正如兄台所言:粮草短缺是为其一,外有强敌是为其二,如此这般久战自然与我方不利,因此为今之计,只有让人冲出重围到城外各郡县去搬救兵,待援兵一到,我们便可以内外夹击。”
说到突围之事,下方皆是一片默然;当下情势谁都清楚,若是突围,那便是九死一生,哪怕是残存性命,恐怕也已是废人一个,自然是无济于事。
言罢,刘秀便没有再继续往下说,他倒是想看看有谁会主动请缨,毕竟只有关键时刻方能检验忠奸。
迟疑多时,唯有一人开口。
“我去吧!”既然无人敢去,那刘秀自然要身先士卒,“既然大家都在为身边之事着想,那此番突围搬救兵之事,秀自然就当仁不让了。只是地点繁多,恐怕我一人难以同时通知多个地点,所以还望守在城中的各位要努力奋战,坚持到最后!”
话音未落,二姐夫邓晨站了起来,“三弟我与你同去。”
刘秀笑着点点头。
众人见刘秀这出谋划策之人都不曾怕死,他们自然也不想在城中坐以待毙,最终由宗祧、李轶、邓晨等共计十三人于当日夜晚时分突围。
既然计划已定,众人便立即各自回去准备,只待夜幕降临,众人准备突围。
说到突围,就不得不说说此时已然兵临城下的王寻大军。由于大军声势浩大,且人数众多,因此王寻等人并未将昆阳城此地视作“难啃的骨头”,反而是觉得要凸显出新朝军队的威严以及作战时的勇武,于是王寻下令,将昆阳城以市座军营为基础单位,迅速展开包围圈,最终整整布置出十五层的包围圈,可谓是围了个水泄不通。
大军安营扎寨完毕后,此时中军大帐之中,王寻等人正在进行作战前的计划部署。
“眼下昆阳城已然是近在咫尺,我们自然也不急于一时,定要让这群只会耕地的农夫们看看我们天朝威严。”王寻双手掐腰很是得意。
虽然同为王氏宗族,大司空王邑在军事方面倒是与王寻意见相左,“眼瞎虽然我们全力围堵,只是大军每行动一步,将士们的状态以及粮草的供给也是至关重要的,只要最终能够打下胜仗便好。”
王寻瞥了他一眼,“大司空未免也太过小家子气,难道你忘记了陛下为了北方赤眉军之事已经是够苦恼的,若我等再不彰显出我大新朝的天威,那日后这些人的造反岂不是会更加厉害?”
由于此番王寻乃是中军主帅,大司空王邑也只是副帅,因此并没有实际的指挥大权,因而说话也是没有任何的底气的。
片刻后,纳言将军严尤赶忙道,“兵法之中,围城要留有一面,断绝一切联系并非是万全之策,相反,会增加敌人奋力抵抗的意志,正所谓哀兵必胜。”
“那依你之言是要留出一面来呢?”王寻问道。
严尤点头道,“正是!这留有一面自然是让城中之人将消息散不出去,当然我们也可以在其中做些手脚,一则让他们知道我军的气势,以此来震慑正在攻打宛城的敌人,以做到更好的声援。二则是可以制造虚假消息,离间他们与外界的消息,从而将他们彻底的分裂,让这座城彻底成为‘孤岛’”
王邑却表示反对,“严将军未免也太小题大做了。”话毕,转去瞧了一眼王寻后,回过头来又道,“这昆阳城中兵力薄弱,粮草短缺,若是围城,自然是不久便会破掉,而严将军之意虽为良策,但本司徒相信: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你应该很清楚;大军在此驻扎一天,就会多一天的消耗,与其那般去做,反而是会增加辎重的消耗,若对方真的请来援兵,到时岂不是更麻烦?”
王邑的观点虽然单一,但对围城之攻势自然是最简单直接,然王寻在颍川郡修兵期间,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大肆上奏奏章夸赞王寻调度得当,并暗中派人为王寻送去各类奇珍异宝,以此来讨好他,也正因如此,王寻自然也会支持他的意见,于是王寻便下令,按照严尤的方式在南面的扎营之中留出空档,但兵力却是增加不少。
很快,暮色已然降临,刘秀在白天光线充足的情况下果断发现了围城大军的南面有较为明显的空档,于是,他立即叫来参与突围的众人,确定了最终在当晚子时三刻,与南门方向突围。
(本章完)
………………………………
第39章 突出重围
虽说空档之处就在眼前,但王寻大军也是布了眼线,想要轻松突围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不久,子时三刻已临近,片刻后,南门被迅速打开,刘秀等人迅速催马而出,待悄然靠近地方南面的布军位置后,刘秀一马当先冲了进去,砍杀几名门口的守卫士兵后,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