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道突击-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林,对你这种心系乡村建设的做法,我感到很欣慰,说明了县委推行干部进村驻点的前瞻性,也说明乡里对这次驻点干部的选拔是合适的,你们这批驻点干部的表现作了最好的证明我也由衷地希望你能再接再厉,更好的为里河村的发展献计献策”李大成微笑着看着林卫国。

    林卫国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来之前他也隐隐约约感觉到这次是不可能有收获的。

    离开李大成的办公室,已经快到中午了,林卫国在街上随便吃了点东西,便赶回了里河村。

    回到村委,林卫国呆到九点过才回到牛劲家。没有见着牛劲,林卫国和春花打了个招呼,便回了房间。

    下午,李大成虽然肯定了自己的想法,但林卫国总感到他话里什么地方不对劲,具体是什么又说不上来。

    看来自己对里河村的设想在牛劲乃至于李大成眼里,还只是一种理想,干脆说,就是幻想。想到这些,林卫国心里未免有些失落起来,或许真如牛劲话里的意思,代课才是自己目前最好的选择!

    第二天早上,林卫国找到牛劲,说了代课的想法。牛劲听完后一张脸笑得稀烂,用力握住林卫国的手,“卫国兄弟,好样的!”

    林卫国费力地抽出手,甩了几下。这牛劲真是名如其人,林卫国只觉得手生疼生疼的。

    下周一就是九月一日了,想着本周五曾飞从沪上回来,林卫国决定周五回苍凛一趟,顺便买些教材。

    到了周五,林卫国早早地到了陆离,准备搭上去苍凛的班车。坐在候车室,林卫国买了一张报纸在最后一排找了个位置坐下。

    “我的钱啊,那哪个砍脑壳的偷了我的钱,那是我的救命钱啊”前面传来一阵嚎哭,林卫国抬头一看,前面一个老太婆地坐在地上正悲天跄地嚎哭着,老太婆身边紧紧依偎着一个小女孩。

    林卫国卷了报纸站起身来,这时,已有两个带着红袖标的人走了过去,林卫国也不去凑这个热闹,远远地站在一边。

    任凭戴红袖标的人怎么问,老太婆只是一个劲地哭红袖标只好拉着小女孩,小女孩看上去有六岁多,略显稚嫩的脸上一片茫然。

    好容易等到老太婆止住了哭嚎,红袖标才断断续续了解到情况。原来老太婆的儿子在苍凛打工,得了急病被送进医院,急需医疗费。老太婆东拼西凑好容易借来一千块二百块,想着给儿子送去,没想到买了票到候车厅后发现钱不见了

    红袖标除了和候车的人一道咒骂没天良的小偷,也没他法,

    林卫国犹豫了一下,来到老太婆身边,掏出兜里仅有的三十块钱递给老太婆,又安慰了几句才转身离去。

    坐在车上,林卫国想着老太婆的事心里还有些恼,这小偷真他娘的可恶,居然对一个老年人下手,真是丧尽天良!

    到了曾飞的店面,曾飞还没有回来,伙计说曾飞来电话说六点起飞,估计八点左右到。给亮子打了电话,亮子加班要九点才能下班,林卫国让他下班后到自己家里。林卫国看看表,才五点半,时间还早,只好先回了父母家。

    林盛文见儿子回来,心里虽然高兴,但表面却很严肃。

    “卫国,乡里条件虽然差一点,但你是一个年轻人”林盛文拧着一张脸说道,“一个年轻人连这点苦都受不了,今后有谁敢把大事交给你?将来怎么干大事?要做事就得沉下心来”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之后,才能增益其所不能的道理你也知道,但却不能付之于行动”

    林卫国总算明白了,父亲见自己连续两周往家跑,误以为自己不安心乡里的工作,才有这番说教。他本想解释,想了想还是算了。

    上次回来,母亲说父亲车祸之后,变得有些沉默寡言。他抬起头看着父亲,误会就误会吧,只要父亲能尽快康复,也没啥。再说父亲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有人能经常提醒,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想着自己以前老和父亲顶嘴,林卫国心里有些内疚。

    “爸,我会记住的!”林卫国一脸诚恳。

    曾飞下了飞机,在机场给店里打了电话,知道林卫国来过,出了机场,便直奔林卫国家。

    得知曾飞是直接过来的,还没吃晚饭,两人等到亮子来后就到街上找了家餐馆。

    亮子先把林卫国托办的事说了一下,林卫国没有说什么,问了问亮子厂里的情况,亮子直摇头

    “卫国,这次去沪上,抽了一天时间专门去打听你托办的事”等两人说完后,曾飞才说道,“怎么说呢?打个比方,其他地方的人还在考虑吃饭的问题,沪人却开始追求养生了”

    “他们认为,人的生命质量取决于自然环境,包括食品是否受到污染,食品是否是天然的、是否有益于人体吸收等等”

    “我这次专门去了一家食品加工厂,他们把一些水果进行二次加工,生产出便于保存的果品饮料、罐头等等”

    “我还发现,很多地区的饭店、餐馆为了避免传染疾病,开始使用一次性筷子,原材料就是竹子”

    曾飞的话让林卫国若有所思。林卫国也知道,这些所谓的资源,里河村有的其他地方都有。而且里河村地理位置也不占优势,关键一点里河村没有公路!想到这些,林卫国有些泄气。
………………………………

第20章 我负担你的学费

    “卫国,其实,资源不资源的不重要,关键在于观念和意识。如果观念丧失掉了,即便资源再丰富,那也是白塔,熟视无睹的结果就是麻木反过来,那些观念意识很强的人不仅会挖掘现有资源,而且会让资源产生出最大化的利益”似乎看出了林卫国的心思,曾飞继续说道,“比方说,如果我来投资,我除了看生产成本、交通环境以及这些资源能不能让我赚到钱外,还要考虑你能为我提供什么样的便利,也就是通常说的优惠政策什么的,往往这种资源才是吸引别人投资的重要因素”

    “现在国家提倡的是市场经济,那什么是市场经济,我以为就是让市场来选择我们生产的产品,你的产品好自然受欢迎,不好就会被淘汰”

    曾飞对市场经济的理解在林卫国看来虽然有些片面,但理却是这个理儿。

    “对了,前段时间黄嫒过来说,她们厂子也是要死不活的!”见林卫国眉头有些舒展,曾飞知道自己的话引起了林卫国的共鸣,便转了一个话题。

    亮子也接口说了一下自己对厂里的担忧。

    这段时间,林卫国通过报纸也了解到,很多国营单位面临着经营困难的窘境,到了难以为继的时候。沿海的一些国有企业已经尝试改制来取得突破。

    “我觉得,像那些中小型的国营单位,恐怕得采取沿海那种企业改制才能存活。”林卫国想了想说道,“怎么说呢?计划经济下,国企确实发挥了部分的主导作用,但在市场经济这个大潮中,国企的弊端就显露无遗,跟不上市场的脚步,这种情况之下,国企的情况可想而知!”

    曾飞知道林卫国有林卫国看待问题的方式,这方面来说,他还是很佩服。只要林卫国想通了一个环节,后面的事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天林卫国到新华书店购买了一些小学和中学的教科书。

    星期天上午九点,林卫国来到车站准备搭车回陆离。

    上了车,找到自己的位置,拿出一本教科书翻了翻,便闭上眼养神。现在他已经没有多少心思去想那些在别人眼里不切实际的思路了,而是考虑如何教好陆河村的那些孩子。

    “奶奶,这个是我们的位置。”一个稚嫩的声音传来。林卫国半眯着眼瞄了一下,又闭上。

    有些熟悉?林卫国在睁开眼仔细一看,是前天陆离车站那个丢钱的老太婆和她的孙女!

    老太婆目光呆滞,比前天更加的憔悴,银白的头发散乱着见小女孩站在老太婆跟前,林卫国赶紧朝里面挪了挪身体。

    “叔叔”小女孩看着林卫国发出一声惊叫,“奶奶,这个叔叔那天给了我们三十块钱!”

    女孩的叫声引来车上乘客的目光,让林卫国有些不自在,“小妹妹,你爸爸咋样了?”林卫国看着女孩。

    “我爸爸他他去很远的地方了!”林卫国明白了,小女孩这种年龄对生死还没啥概念,只是情绪上有些低落

    林卫国心里一凛,抬头看了一眼女孩的奶奶,怪道两天时间,人就老了好多岁。林卫国不好说什么,只能将目光移向窗外。

    “叔叔叔叔”女孩伸手抽了一下林卫国拿在手里的教材。

    “小妹妹,你要看书?”林卫国爱怜地看着眼前这个秀气的女孩。

    “嗯!”小女孩点着头,拿起书翻了起来。林卫国拿的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材,据牛劲说,今年里河村有12名适龄儿童9月1号会入学。

    “你们回家吗?”见小姑娘认真地看着书,林卫国随口问了一句。

    “回河坝。”小姑娘头也没抬,脱口而出。

    河坝?林卫国一愣。小姑年是河坝的人?

    一问一答中,林卫国才晓得小姑娘叫郑欣桐,是陆离县河坝子乡里河村人。林卫国笑了笑,说自己也是河坝人,小姑娘听了后抬起头看着林卫国。

    见小姑娘惊讶看着自己,林卫国微微一笑,说自己是村小新来的老师。

    老师?小女孩眼里闪过一丝亮光,但很快又暗了下去。

    “你明天上学吗?”林卫国问道。

    小姑娘没有作答,神情里有些落寞。半晌,才摇了摇头。

    “他爸走了,家穷还带着账,不去了”老太婆虚弱地说道。

    “老人家”林卫国沉吟了一下,抬起头,老太婆却将偏了过头去。林卫国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快到陆离县城的时候,客车却停了下来。林卫国将头探出窗外,前面堵了好些车。

    下车打探的乘客很快回到车上,说是前面塌方了,路上好多泥巴和石头,也没见有人管

    坐了大约半个小时,终于有人忍不住问着司机,到陆离还要多长的路,司机说走路也就二十分钟。于是就有乘客下了车,准备走路过去。

    看看车上的人走了一大半,林卫国也站了起来。

    “大娘”林卫国看着老太婆,“前面塌方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抢修完,这里离县城也不远,要不我们一起走?”

    老太婆缓缓地睁开眼,看了一眼车里。

    “奶奶,叔叔也回里河,我想跟叔叔一起走?”小姑娘合上书,看着自己的奶奶。

    老太婆没有做声,看了林卫国一眼,又看着孙女,才点了点头。

    到陆离县城的时候已经快一点了,下车后,林卫国觉得有点饿了。看了一眼小女孩,小女孩的目光正落在车站旁正叫卖小笼包的摊位上。

    林卫国让小女孩扶着奶奶在车站里找了个位置坐下,先去买了三张到河坝的车票,再去摊位上买了三笼小笼包。

    小女孩看见林卫国手里的包子,眼睛直愣愣地盯着。

    “欣桐,叔叔是老师”林卫国蹲下身子,将手里装着小笼包的食品袋放进小欣桐的手里,“这个呢,是奶奶的,这个呢,是欣桐的。”林卫国让郑欣桐一手提了一袋。

    老太婆怎么说也不接欣桐送来的包子,也不让欣桐吃,“你爸爸以前跟你说什么了?嗯,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老太婆皱起眉头看着孙女。

    “大娘,我可不是别人,是欣桐的老师,爱护学生是老师该做的”林卫国笑了笑,说道。

    老太婆愣了一下,撩开外套,在里面衣服包里翻出十块钱来,林卫国摇着手说,“大娘,你这是啥意思,我们都一个村儿的,兴许那天我还到你家吃饭,你会收我钱吗?”

    听林卫国这么一说,老太婆拿着钱的手有些僵住。

    “大娘,我看小欣桐很想,我想明天还是让欣桐到村至于她以后的学费我来负担!”李卫国坚决的说道。

    “这不行不行”老太婆连忙摇头,“女孩子家的,长大要嫁人,没用”

    老太婆的话让林卫国有些无语,最后林卫国好说歹说,老太婆还是摇头,直到林伟国说明天让牛劲去找她的时候,老太婆算是很勉强的点了点头。

    到河坝子乡后,去里河村就只能依靠双腿了。
………………………………

第21章 意想不到的收购

    从乡里出来的时候,林卫国特别留意着回里河村的路面。前面一大半的路面虽然有些狭窄,但地势较为平缓,只需对有些路段进行拓宽,有些低洼的地方垒土填平,有的位置削去山包清理掉灌木工程量不算太大,这些工程对技术的要求也不高。

    距里河村有一公里多的路段完全淹没在巨石和荆棘中,其中一段五十米左右的路面乱石嵯峨。林卫国停下脚步,放眼望去,其他地方都是巨石阻隔,要改道显然根本不可能。只能对原有路面进行改扩建,工程量不仅大而且技术含量也相对较高。特别是路段中间那块巨石,恐怕得使用炸药

    林卫国继续沿着小路查看,除了刚才那段路对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外,其他地段相对简单了很多,林卫国相信,如果自己领着一帮人,也能干下来。

    小欣桐的家离村委大概六七百米,在半山腰的地方,两间破草屋,独门独户周围也没有邻居相伴。屋里陈设更见简陋,出来时林卫国心情有些沉重。

    小欣桐家里的情况在里河村不是唯一,但代表了里河村大多数农家的情况。想到这次驻点的责任,林卫国感到自己肩上有些沉甸甸的。

    晚上躺在床上,林卫国想着现在正是刺梨子成熟季节,打铁趁热,明天就要找时间跟牛劲商量,由牛劲出面张罗,林卫国代收刺梨。这事林卫国知道牛劲肯定会同意的,因为毕竟是为里河村老百姓带来直接收益。

    但如果由自己代收刺梨,一是资金,二是谁牵头。想来想去,林卫国想到了曾飞和亮子,在曾飞那儿解决收购资金,再由亮子牵头

    里河村村小9月1号正式开学。原定有12名适龄儿童入学,只来了7名。林卫国在新生中看见了小欣桐,这还是让他有些欣慰。

    里河村村小加上今年的7名新生,学生增加到65人,65名学生中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

    “林老师,你是大学生,知识比我多”村小唯一的代课老师叫牛翎子,十八岁,身体略显单薄,人虽然不算很漂亮,但秀气中不失灵性。开学典礼结束后,看见林卫国站在操场边,牛翎子便走了过来。

    “小牛老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林卫国笑着看着牛翎子,“你教学经验比我丰富,这就是你的优势,呵呵。”

    “林老师,以后我得跟你多学点,你也知道,我高中没读完”说到这里,牛翎子脸色稍稍有些泛红。

    “一起努力!”林卫国笑了笑。

    因为村小缺老师,所以便采取由高年级那些学习好的同学带低年级的同学。开学典礼后,林卫国为新生上了第一课,又给三年级上了一节数学,又安排了一名高年级的同学带着,就准备去找牛劲。

    村委和家里都没有牛劲的影子,没人知道去了哪。林卫国只好先去乡里。

    到了办公室给曾飞打了电话,曾飞爽快地表示马上转两万块给林卫国。林卫国随后又给亮子打了电话,亮子这几天正好厂里清闲,答应一会儿就去北门综合市场

    回到里河村时已是晚上,见到牛劲是十点钟的时候。林卫国委婉地说苍凛有一家经销商想收购刺梨子一事,但自己对村里人还不太熟,想委托牛劲帮助张罗一下,牛劲非常爽快的应承下来,答应明早就办。

    第二天上午,林卫国正给二年级学生上着语文课时,田清明来了,给了林卫国一封亮子发来的加急电报,内容是事情已办妥。

    中午吃饭的时候,林卫国回到村委,正好牛劲还在。见了林卫国,牛劲呵呵一笑。

    “卫国,收购的事已经通知下去了,估计下午就有村民送货来。”牛劲的话让林卫国高兴之余有些着急,村里没有银行,看来还得跑一趟乡里。

    林卫国没有耽搁,和牛翎子简单说了一下,便赶往乡里。路上林卫国想到自己这段时间可能经常会往返村里、乡里,得弄辆自行车代步。

    到了乡里,到银行取了钱,又来到服务站办公室,刚好篱笆子也在。林卫国要他帮着买辆自行车,篱笆子倒是干脆,说自己家里就有一辆,让林卫国拿去用就是了。

    林卫国没有推辞,来到篱笆子家取了自行车。临走的时候,篱笆子说了句,王站这回没搞定。林卫国也没在意,骑上自行车便朝里河村赶。到了那段最崎岖的山路,林卫国只得扛上自行车

    有了自行车,节省了不少时间,不到一小时林卫国就到了村委。

    村委坐了几个人,牛劲正急的满头是汗,见林卫国回来,简直就是谢天谢地。原来下午已经有四五个村民送来了刺梨子。

    林卫国请村会计卢有三帮忙过称记账,然后按照每斤一块五付了钱。那些一旁看热闹的村民,见送货的村民粘着唾沫点着票子,一下眼红起来,恨不能马上就去采摘。

    今天下午收到刺梨子两百多斤,林卫国估计明后两天是高峰,便将村委给自己的那间办公室拾掇了一下,暂时作为仓库。

    第二天中午,亮子以收购商的身份赶到里河村。看见半屋的刺梨子,也是兴奋。他前两天基本是泡在市场的,联系好了五家商铺。

    “卫国,我来时在县城租了辆货车,我让他们后天中午过来。”亮子说道。

    听了亮子的话,林卫国点了点头,到了后天应该差不多够装一车。亮子还告诉林卫国,那些商家同意将收购价提高到每斤55元。

    比预计每斤整整多出了一块钱!这让林卫国为之一振。可眼下让他发愁的是刺梨子的保鲜问题,因为刺梨子摘下后,水分散失很快,加上天气还有些炎热,保鲜就成了很大的问题。

    田清明出了个主意,村里很多人家里都挖了地窖,用来储藏红薯、土豆啥的,可以将刺梨窖藏在地窖里面。林卫国想想也对,便点头同意。

    田清明很快回来,他已联系了几家村民,同意将家里的地窖借给林卫国。

    第二天、第三天总共收了两千多斤刺梨子。亮子租用的车走了一段后,便没法再往前开,只能在距离里河村五公里的地方停了下来。林卫国之前就想到了这个问题,忙让清明找了几个壮劳力,将收购来的刺梨子挑到货车上

    以前这些路边、坡上随处可见的野果子也能换钞票,村民的热情一下被激发起来。九月上旬,林卫国总共收购刺梨子四万多斤。好在林卫国与经销商是一手钱一手货,免除了林卫国的资金压力。苍凛的那些经销商见林卫国能稳定地提供货源,便希望能建立长期稳定的供货关系,条件非常优越,就是每年刺梨子成熟的时候,商铺可以先打货款。

    十一前又收到最后一万多斤,送货的不仅有里河村的村民,还有很多外村来的。村民几乎将里河村和周围村子的田埂、山坡乃至于几座大山都翻了个底朝天。

    收购中,林卫国反复向村民灌输,不要破坏刺梨子母体,但不少村民还是或多或少地破坏了植物母体,林卫国不禁有些惋惜。
………………………………

第22章 港商投资考察

    一个多月时间,共收购刺梨子五万多斤,盈利十六万,这让林卫国有些始料不及。不过也让林卫国对里河村以及周边的几个村子的刺梨产量心里大致有了数。

    里河村以及周边几个村子野生刺梨子极限产量也就五万多斤,按陆离县329个村,全县野生刺梨子产量应该在100万斤左右。如果要进行深加工,现有产量显然无法满足,就要考虑人工种植,林卫国开始思考下一步工作。

    看着那些喜逐颜开边走边点钱的村民,林卫国内心涌起一股成就感。

    “卫国,好样的!”饭桌上,牛劲举起酒杯,“这杯我得敬你!”

    来里河村差不多四个多月了,当然少不了喝酒,林卫国现在已经习惯了急酒。

    “劲哥,来,整。”几个月下来,林卫国黑了壮了更像山里人了,两支杯子碰了一下,脖子一仰滋溜一声一杯酒进了肚。

    “清明,来,整三杯!这回全靠你张罗,呵呵!”在刺梨子的收购战中,林卫国和村里的人逐渐熟悉起来,熟悉就意味着彼此间说话没那么多的顾虑,变得轻松随意起来。

    在这次收购中,田清明家收入了九百块,牛劲家收入八百块,当然那都是两人的婆娘和娃儿采摘的,村里百分之七十的村民或多或少都有收入。

    这些平时见了用脚踢的东西,转眼间变成了一张张票子,村民自然眉飞色舞,对林卫国也高看了许多。

    刺梨子的销售今年算告了一个段落,林卫国估计明年会有很多人跟风。想到跟风可能引发的价格战,林卫国便以母亲的名义注册成立了一家公司,取名德晟商贸有限公司,并让亮子代表公司和里河村村民先行签订了三年的购销协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