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好莱坞大亨-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瞬间就消失了,在这里,没有快乐和希望!由于小孩不能做工,所以德国人不允许辛德勒带走小孩,一个个骨肉分离的惨剧便在眼前上演。
回到工厂后,有德国士兵依然想来辛德勒的工厂杀人取乐,原本老于世故的商人辛德勒却和士兵们吵了起来,为了维护这群犹太人,他和德国人吵了起来。在随后的日子里,辛德勒的工厂并没有生产任何产品。为了维持这些人的生机和贿赂德国军官,辛德勒濒临破产。
终于,辛德勒和他的工人们等到了希望,德国战败了。但是谁能保证监视工厂的这群德国官兵们不会在最后对犹太工人来一次疯狂地屠杀呢?辛德勒再度站了出来,他在工厂对着车间里的所有工人及台阶上持枪的德国军人们发表演讲:“刚听到宣布,德国无条件投降,今晚午夜,战争将结束。明天,你们着手找寻生还的亲人,大部分人……或许已经没有那么幸运。经过六年的杀戮,受害者举世哀悼,我们得以生存。你们很多人来向我致谢……向你们自己致谢吧。感谢你们无畏的史丹,以及其他随时面对死亡的人”。 说到这,辛德勒顿了一下, “我是纳粹分子,军火生产商,努力劳力的剥削者,我是……一个罪犯。到午夜你们获得自由,我被追缉,我会和你们相聚至零时五分,届时,请恕我失陪……我必须亡命去了。”此时,辛德勒望着台阶上的德国军人,平静地说,“我知道你们接到领导人辗转传来命令,清除所有的工人,现在大可下手,他们都在这里,这是你们的机会。……否则,你们可以离去,回家去做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凶手”
或许是辛德勒的讲话起了作用,德国的士兵们纷纷收起了枪,离开了工厂最后一个道士全文阅读。而辛德勒则露出一个“狡猾”的微笑,他还是那个辛德勒,但是内心却有了不同的辛德勒。工厂的工人自然不会让辛德勒去“逃亡”,他们联名写了一份担保书,担保辛德勒的清白。而一个工人用他的金牙为辛德勒做了一枚戒指,委托史丹交给辛德勒。
当辛德勒拿到戒指的时候,史丹非常感激地告诉他,“在希伯来文中有一句话,‘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
或许是这句话触动了辛德勒的内心,他含着眼泪说道:“当时,我或许可以再带一些人离开波兰。……这辆车,我要它做什么?它可以换10个人!还有这枚领针,纯金的,可以再换两个人!”说到这,辛德勒摇摇头,“我过得太奢侈了!要是我……”
史丹阻止了他继续往下说,“你所救的人,感谢你。你所救人之后代,也感谢你。”
而辛德勒惟有痛哭。
影片最后交叉介绍了所有人的结局,歌德上尉上了绞架;而辛德勒被宣布为义人……在故事最后的最后,影片渐渐恢复了彩色,当年蒙辛德勒所救之人或其后代,一一在辛德勒的墓碑上放上一枚感恩的石子……镜头逐渐拉远,在草原的远处,似乎是辛德勒的身影,而镜头渐渐地失焦……最后的黑色定格画面上,一行白字写着“为了纪念!为了感恩!为了救赎!”
没有人出声,直到银幕上连工作人员的名单都播完,灯光亮起,还是没有人说话。灯光之下,不少人的脸上都是水光。静场了许久之后,不知道在谁的带领下,掌声仿佛潮水般响了起来,所有人都站起身向这部伟大的电影致敬,而斯皮尔伯格和杰德受到的掌声也越大。虽然是首映礼,但是没有人问得出问题来,仿佛任何一个问题都是对这部电影的玷污。当人们陆续退场之后,肯尼迪艺术中心外的记者才围住了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
克林顿丝毫不掩饰他对这部电影的喜爱,“这是一个痛苦的历程,那种痛苦直抵我内心的最深处。感谢我们国家有这样伟大的艺术家,将如此伟大的艺术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任何语言在形容它的时候都是苍白的,我真诚地建议大家都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
另一个被采访的政治人物则是德国驻美大使,他也非常真诚地说:“首先我再次代表我们的国家为我们曾经犯下的罪孽而道歉;其次我很感谢斯皮尔伯格先生和谢尔曼先生,两位伟大的艺术家所带来的这部作品。我在看电影的时候,我很难过,难过地哭了。那场悲剧不仅是犹太人的,也是德国人的。但是德国人不会因此停止反省,我们的悲剧是我们的罪有应得,我们依然在为当年赎罪。如果这部电影被引进到德国的话,我会建议总统先生、总理先生和议长阁下都去看看这部电影,就像最后的那句话,为了纪念!为了感恩!为了救赎!”
其他一些接受采访的名流和政客也纷纷表达了对这部作品的喜爱和感动,有一位记者甚至在现场发出了这样的报道,“不用再怀疑了,1993年最伟大的电影就在刚刚上映了!”
“我听说你也将片酬捐出去了?”斯皮尔伯格问道。这部电影并没有让斯皮尔伯格赚到一分钱,为了让自己的良心能够平静,斯皮尔伯格将他的酬劳捐给了全美犹太人协会。
“是的。”杰德点了点头,“我听说有个霍普金斯大学的女孩子要去东方调查另一场发生同样时代的大屠杀,所以我决定资助她。我成立了一个叫‘南京历史真相调查基金会’的机构,除了资助她之外,我还委托了一个律师团去中国搜集一些证据。就像我执意要求在电影背后打上的那些话,我不是为了复仇,只是希望有些人和有些事能够被记住罢了。”
斯皮尔伯格看了杰德一样,“有些时候,我都怀疑你是中国人了。”
作者有话要说:特意重新看了这部电影,然后写下这些很纠结的文字。
原本打算弄个日本记者出来的,后来觉得没必要来破坏这些文字,故而删掉了一百多字。
最后,这是《辛德勒名单》的原声带。
………………………………
33再经典也不卖座
“我本来就有四分之一中国血统啊。”杰德耸耸肩,一副你居然不知道的表情。“我外婆是犹太人,在上海避难的时候遇到了我的外公。我外公是一名kmt人员,从事着‘斗篷与剑’的工作。因为一次任务的失败,我外公不得不撤离。撤离的过程中就遇见了我的外婆,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故事。抗日战争结束后,我外公和蒋先生理念不合于是就来到了美国,我母亲就是在美国遇见我父亲的。再然后,故事就如大家都知道的那样了。”
斯皮尔伯格点点头,二战中的上海是全球除美国之外为数不多还能让犹太人自由出入并定居的城市,对此斯皮尔伯格还是很喜欢上海这个城市的。事实上,当时的中国政府为犹太人能够远离欧洲也颁发了许多护照,算是在客观上帮助了犹太人逃离欧洲,因此斯皮尔伯格倒是对kmt也没有恶意。他微笑着说:“你外祖父和外祖母的故事简直就是一部电影。”
“有的时候,生活比电影更精彩,不是么?”杰德也微笑着回应逍遥美男图最新章节。
《辛德勒的名单》华盛顿首映式之后,第二天的报纸几乎都将评论版头条对准了这部电影。在全美的报纸和媒体看来,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伟大作品。看到评论员们近乎肉麻的吹捧,杰德也知道这是全美犹太人协会的推波助澜。毕竟在媒体行业,犹太人的势力还是非常强大的。而且全美犹太人协会也在这个时候拿出了他们在金钱上的底蕴,为《辛德勒的名单》在全美各大电视台和报刊上都购买了醒目的广告位,同时各种配合宣传当年犹太人屠杀的文章和纪录片也在陆续发表中。
就在这样的声势中,《辛德勒的名单》又分别在纽约市和洛杉矶市举行了首映会。相较于华盛顿首映会,纽约和洛杉矶的首映会空出了将近三分之二的门票用于销售,毕竟环球公司也要测试这部电影的票房成绩如何。好莱坞影史上叫好不叫座的片子比比皆是,谁能保证《辛德勒的名单》不是其中之一呢?《辛德勒的名单》从题材上就决定了这只能是一部艺术电影,而且两位导演也是摒弃了所有票房因素在拍摄,这让环球公司不得不担心这部电影的票房。虽然有犹太人的买张不用担心这部电影会拖死环球公司,可是投资这么大的电影却没有对应的大票房,面子上也是在过不去。
事实上,纽约市和洛杉矶市的表现的确让环球公司心中一寒,除去友情赠票之外,实际的上座率不到五成。美国人是一个崇尚娱乐的民族,你让他们对历史和人性感兴趣的话,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对于美国人来说,他们希望的是拿着爆米花走进电影院之后,要么酣畅淋漓地笑一场,要么痛痛快快地吓一场;如果有自己恋人相伴的话,那就看一场温馨的缠绵悱恻的爱情片吧。这种过于沉重的历史题材自然不会是美国人的爱。不过环球公司也知道这部电影除了票房之外,将在荣誉上带给环球公司无数回馈,因此他们也在票房上彻底看开了。
1993年12月15日,《辛德勒的名单》在北美市场正式公映,首周票房成绩只有堪堪460万美元,位于周末票房排行榜的第六位。看到这样的票房成绩,环球公司也惟有苦笑而已。好在杰德记得这部电影在北美地区的票房成绩是制作成本的两倍,再加上这部电影基本上没用环球公司掏太多的宣传费用,因此这部电影在北美市场上还算成功。重要的是,明年1月的金球奖和3月的奥斯卡就几乎是《辛德勒的名单》震撼全世界的时候了。当然,随着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即将到来,1994年的世界宣传趋势也将围绕反法西斯而展开,这对《辛德勒的名单》的宣传是非常有帮助的。
不过杰德此时没有心情去安慰环球公司,因为他自己担任编剧的另一部电影,《费城故事》。《费城故事》的演出阵容其实并不算多华丽,除了汤姆汉克斯还算是一线之外,其余的丹泽尔华盛顿什么的,此时都只是好莱坞小有名气的配角演员罢了。因此环球公司只好再度将杰德请过来压阵,毕竟此时的杰德名气已经是足够了的。
在《费城故事》的首映会上,杰德果然成了整场最具人气的明星,镁光灯和话筒都是围着他走。
“谢尔曼先生,我是abc的记者,我想知道你对你的作品再度与汤姆汉克斯先生合作有说明感想?”有记者提问道。因为就在暑期档的《西雅图夜未眠》中,汤姆汉克斯就是男主角。这部投资并不大的爱情电影以惊人的票房成绩占据了整个暑期档总票房的前十,让原本有些半红不红的汤姆汉克斯再度成为好莱坞的一线男星。
“我很高兴能很汉克斯先生合作,因为他拥有让人称羡的影帝级才华。”
“谢尔曼先生,您的意思是说汉克斯先生将有机会拿下明年的奥斯卡影帝么?”这位abc记者明显激动了。因为《费城故事》的这个上映档期明显就表示他们对明年的奥斯卡是有期待的,可是今年还有一部《辛德勒的名单》,连姆尼森饰演的辛德勒堪称经典。
尽管杰德知道汤姆汉克斯的确凭借《费城故事》拿下影帝,但是此时他也不好直接这么说。他只好道:“奥斯卡的归属是奥斯卡的事情,我只是说,对我来说,汉克斯先生的演技是影帝级的。”
眼看着杰德打了个太极,但是记者们也不好再继续追问下去。于是此时有个记者忽然问道:“听说谢尔曼桑将你的导演收入全部捐献给一个所谓‘南京大屠杀’调查基金了,难道谢尔曼桑不知道这个所谓的‘大屠杀’是低劣的支那人编造出来的谎言么?”
听到这个问题,整个会场顿时冷清下来了,那个记者反而露出了得意洋洋的表情美人天骄全文阅读。此时环球公司的公关已经吓出一身冷汗,心想这个记者是来找死的吧!所有人都知道造成老谢尔曼夫妇罹难的车祸极有可能就是一起谋杀案,而这起谋杀案背后的最大嫌疑人就是日本财团。如今一个傻了吧唧的日本人跑过来跟杰德大谈谎言问题,这不是自己去点炸弹么?
不过让环球公司意外的是,杰德这颗大炸弹居然没有爆炸,只是冷冷地说了句,“是不是谎言,调查之后不就知道了?――还有,这里是《费城故事》的会场,请尊重主办方。”
虽然那个记者还想追问下去,但是环球公司的公关哪里还会让他有机会开口,上去几个保安就将那个记者给拖走了。不过杰德的情绪也大受影响,接下去的几个问题都是回答得很冷很短,弄得记者们也不敢再问下去了,首映记者会就如此尴尬地结束了。
好在接下去的电影首映没有让大家失望,尽管题材非常敏感,但是导演处理起来却驾轻就熟,重要的是,几位主演的演技也是非常让人惊叹的。有影评人联想到杰德在记者会上的话,心道,没准汤姆汉克斯还真有机会提名最佳男主角呢。
杰德在看电影的时候,眉头却紧紧皱了起来。原本他以为只是制片公司对同性恋和艾滋病有所顾忌,没想到导演也是这样保守的人。原本杰德是希望大家通过这部电影对艾滋病能有所认识,毕竟无知才是最可怕的。但是导演却将整部剧本中有关罹患艾滋病的途径或可能传染途径这些细节全部模糊掉了,在电影中,艾滋病仿佛如同感冒一样轻而易举就会被感染,只是只限于男同性恋群体罢了。杰德其实很清楚自己作为一个编剧时的身份地位,导演才是电影的灵魂所在,自己不能去干涉导演的创作。可是导演如此明目张胆地修改自己的剧本定位却不和自己商量,这个导演也未免太强势了点吧?就算是斯皮尔伯格这样级别的导演,如果对剧本有异议,也是主动约谈编剧,希望编剧来动手修改。这种不尊重编剧的导演,估计在好莱坞也就是昙花忽现罢了。
事实上,正如杰德所预想的那样,乔纳森戴米在《费城故事》之后就没接过什么大片了,基本上拍摄的电影都是那种上映一周就被下画的电影。估计他的性子也没人敢将好的剧本给他拍了,毕竟好导演在好莱坞是稀罕物,但是好编剧难道不是么?尽管导演在电影拍摄的时候动了不少手脚,但是好歹一些重要情节还是没有改变。不过环球的人在一旁看到杰德脸色逐渐发黑就知道这部电影算是彻底得罪死杰德了,搞不好两边的合作也会就此结束。
他也不明白公司为何要这样来暗示杰德,看你不乖乖加盟环球,我们就敢毁了你的电影。以杰德谢尔曼现在的财力和实力来说,他完全可以另外开一家制片公司出来,何苦要做环球的附庸?如今得罪了杰德谢尔曼,只怕两人以后在发行方面的合作也没机会了。再说了,就算人家没有你环球又如何?不说默多克的20世纪福克斯公司是虚位以待,连雷石东的帕拉蒙也是早早放话出来期待与杰德的合作。环球这次的算盘,只怕是打错了。
作者有话要说:这应该是昨天的更新。
昨天阿姨打电话来询问我表弟最近的工作,然后聊到最后说道我妈最近摔了一跤。
大家知道我妈已经被确诊有轻微的脑梗塞,需要好好保养的那种。
摔跤对于这样的病人可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而且就算无病无灾,以我妈的年纪也折腾不起。
于是挂掉电话追问我妈,我妈才坦白是崴了脚顺带扭了腰,没有伤筋动骨。
而且也保证去看了医生,医生说只是软组织扭伤,已经开了药。
问了下我妈,目前除了有些行动不便之外,其余尚好。
然后我妈还非常得意地说,我特意瞒着你爹和你的。(黑线)
………………………………
34金球奖上三连庄
“谢尔曼先生,前几天你的人员急匆匆地联系我,说是有一份我的圣诞礼物。不过我实在是太忙了,圣诞节已经错过了,不知道我的圣诞节礼物还在么?”雷石东笑眯眯地伸手拥抱了杰德。
对于这个年轻人,雷石东实在是太欣赏了。两人都是新英格兰地区出身,又都是犹太人,所以雷石东对杰德是非常地喜欢,完全是当晚辈在疼爱。其实有段时间雷石东看着默多克到处宣扬要将杰德作为自己接班人培养的时候,他其实也动了心。
不过相较于默多克的后继无人(默多克的子侄对新闻集团不是没兴趣就是没能力),雷石东好歹还有个还算不错的女儿――莎默。只不过莎默的能力还没有达到雷石东的期待,但至少自己还有时间去培养她不是。所以他倒是不像默多克那样看杰德仿佛跟看到亲儿子一般,就差两眼没放光了。
“圣诞礼物不会因为圣诞节过去而消失的。”杰德非常得体地将雷石东引到自己家中。像杰德家这样的地方,狗仔队自然是24小时盯梢,所以很快大部分的媒体就收到了消息。联系到前几天传闻杰德和环球公司不睦的消息,难道环球的天才编剧要转投派拉蒙?
对于自己家中能有雷石东这样的媒体大亨拜访,老贝尔还是非常高兴的,不仅特意去四季酒店雇佣了一批厨师准备好了精美的食物,甚至还安排了一直弦乐四重奏在家里背着。
这也是雷石东第一次来到杰德的家,他略微看了看,发现这栋豪宅虽然处处透着富贵,但是每处装饰却从不炫耀,那种豪门的气质仿佛与生俱来。雷石东颇为高兴地点了点头,要知道新英格兰地区可是美国清教徒最集中的地区,他们对过于奢华的东西是非常排斥的。但是他们却又非常自重身份,因此对于装饰品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花间高手。很显然,谢尔曼家的布置还是很符合雷石东的口味的。
杰德看到雷石东的表情,也知道他对自己算是彻底认同了。后世做经济研究的时候,雷石东也是很多经济学家和投资者都会分析的管理者。不过很多人都认为,雷石东论个人魅力,不及通用汽车的韦尔奇;论创造才华,又不如迪士尼的艾斯纳;而论冒险精神,那就完全不是默多克的对手了。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平淡无奇的老头手中却掌握着北美地区第八大的院线公司――全美娱乐公司;美国最大牌的电影公司――帕拉蒙;以及全球最资深的电视台――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而且和迪士尼或华纳的控制不一样,这些公司完全是雷石东的一言堂,其余的总裁、ceo在他这个董事长面前只有俯首听命的份。而且最让啧啧称奇的是,雷石东是在他58岁时差点被火烧死之后才重新创业的。雷石东二次创业的年纪几乎是所有人都应该含饴弄孙、安享天伦的年纪,但是雷石东却带着默默无闻的维亚康姆成为了全美第四大传媒集团。
看着眼前这个活力四射的老头,杰德总算明白了他的魅力何在。一个公司最大的对手就是自身的暮气沉沉,可维亚康姆却有一个号称“永远三十岁”的雷石东。面对一个如此充满活力的老板,员工们哪里敢懈怠下来?
杰德将一份剧本递给了雷石东,而雷石东则默默地看了起来。雷石东虽然是律师出身,但是他经营院线公司多年,对剧本的优劣还是能判断出来的。当他看完《阿甘正传》之后,惊讶地说:“我的天!你将奥斯卡小金人送给我了?”
“我手上没有导演,也没有更多的人手去拍摄这部电影,所以只能将这部电影交给派拉蒙,我的公司将以协助制片的名义加入进来,如何?”杰德提议道。
“为什么不直接让我们买断就好了?”雷石东当然能看出这部电影的价值,不仅是票房上,口碑上的价值更是难以估量。对于如此优秀的电影,雷石东自然不愿与其他人分享。
“如果我不是没有人手的话,我早就自己拍摄了。”杰德对于雷石东的“贪得无厌”有些无奈,“我自己手上有部电影要拍,所以就将这部电影交给你们了,否则……”
“我的杰德,你不能这么苛刻我一个老人家吧?你看你上次领着卡梅隆来到我面前,说希望我投资,你看我二话不说就答应你了!”雷石东连忙举例自己很帮忙,想说服杰德。
“雷石东先生,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投资的附加条件就是这部电影在美国和全球的发行权都归派拉蒙所有。您看,您的投资可是有回报的。再说了,事情要一码归一码,我是不会出售我的剧本的。你又不是没看到环球,他们将我的剧本糟蹋成什么样了。”
虽然环球拍摄的《费城故事》在大致上保持了杰德剧本的完整性,可是一些细节的处理却让杰德很不满意。最重要的是,制片方和导演在处理这些细节的时候,居然没有想到过通知他这个编剧。这也让杰德只想做个编剧的理想宣布破产,不仅是制片方可以欺负编剧,连一些二愣子导演都可以瞧不起编剧。既然如此的话,那还不如自己开制片公司,自己当导演好了。
杰德的话倒是让雷石东相信了,毕竟好莱坞这个没有秘密的地方,身为一家大型媒体公司的老总,要知道别家公司一些不算秘密的秘密还是挺容易的。杰德和环球闹翻的经过不仅雷石东清楚,而且雷石东还非常了解杰德不满的原因。
在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