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军枭-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侯外,好像并没有做了其它什么坏事,反而都是好事,打西凉军,征韩遂,伐西羌,这些都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功绩。
那名带斗笠的人又补充了一句:“温侯的是非功过,都应该有后人来评论,而不是由我们评头论足!”
贾诩好奇的他一眼,上前行礼道:“不知阁下是?”
那个戴着斗笠的人不敢怠慢,连忙收剑还礼:“在下单福,本是乡野之人,上个月听闻蔡邕先生在汉阳讲学,特来聆听!”(未完待续……)
思︽路︽客siluke~info更新最快的,无弹窗!
………………………………
第二百九十一章 对吕布的评价
烟尘散去,吕布率领大军出现在了陇县大小官员的视线中,他们久候的吕布身披狮吞兽面黄金铠,手提两丈有余的方天画戟,胯下一匹如炭火般的骏马。在队伍后面跟随的是并州大军以及一些尾随而来的陇西士人子弟。从高处俯瞰下去,这彪人马宛如一条游弋的黑龙,直让迎接的青年才俊看得目瞪口呆。
站在单福身边的贾诩看向逼近的吕布,却发现吕布的目光正看向他,刹那间,两人的视线交错,似有千言万语在其中一般。
官道两旁的陷阵五营无疑是距离吕布最近的,这些并州军的精锐见到吕布前来,一个个昂首挺胸,目不斜视,仿佛像是一支受阅精悍彪军。
吕布提住缰绳,目光先是扫了一眼陷阵五营的士卒,随后又将目光投向那些青年才俊。
那些青年才俊都是不自觉地看向传言中吕布的面容,接着他们都是低下了头,吕布的眼神凌厉,仿佛就像是无敌的统帅俯视他们,“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几乎每个人心中都生出了这样的念头,他们无法解释吕布的身上那种浓烈得宛如实质的森寒气息,只能归于吕布征战沙场多年形成的威仪,不可直视。
“诩率陇县大小官吏,恭贺主公凯旋归来!”贾诩健步上前,以别驾的身份领着十里亭外的官吏上前行礼。
“恭贺温侯凯旋!”待陇县大小官吏行礼完毕,前来观礼的百姓和乡绅以及青年才俊都拱手作揖,顿时间,十里亭外寂静无声,听见的都是彼此急促的呼吸声以及初夏掠过的风扯着各色旌旗猎猎作响。
吕布骑在赤兔马上,对着密密麻麻的人群拱手回礼道:“本将感谢各位父老乡亲能在炎炎夏日出城迎接,吕布拜谢!”
他征战多年,中气十足,此时长声喝出,滚滚荡荡。直传出数里之外,方才停歇,直让那些青年才俊瞠目结舌,都觉得吕布威严莫比。人主威仪。
贾诩将所有人的表情都看在眼里,心中微微有点喜悦,当初他们之所以决定西征,为的就是能有今天这样的结果,为吕布造势。为吕布赢得四郡百姓的拥戴。
吕布班师,各种琐碎杂事也不少,等到诸般事毕,以是华灯初上。
陇县驿馆内,如法正、马良等青年才俊中支持吕布的人物云集一堂,其中单福也赫然在列,早些时候,他本不想前来,但是坳不过好有的邀请,这才与好友结伴一起来到了陇县。
单福犹自想着白天见到吕布的情景。那个威严的将军看着那些青年才俊的目光没有半点情绪,虽然彬彬有礼,但却总让他有种莫名的冰冷感。
“今日召集大家前来,就是为了商议一下,这温侯到底是不是可事之主?诸位有什么看法,不如咱们畅谈一番如何?”法正环视着在坐的众人,狭长的双眼里透出几分睿智:“如今天下已然大乱,当今天子被众诸侯玩弄于鼓掌之中,先是董卓,接着是李傕、郭汜。直到现在的司空曹操,天子在诸家势力之间辗转流亡,惨不忍睹,如今在曹操的庇佑下苟延残喘。以往的青云仕途,早已荆棘遍地。在坐的各位都有着经天纬地之才,如今也是时候出世了吧!”
法正的一句话,说道众人的心坎里去了,早在灵帝在位的时候,许多地方打住纷纷收齐爪牙。把自家子弟收拢在羽翼之下,谨慎地观察着时局。
大汉像马良和法正这样的年轻人有许多,早就过了弱冠的年纪,他们却不受地方官员的征召,隐伏于各地,安静或焦虑地等待着羽翼翻覆之时。
吕布名声鹊起,他们借着前来听蔡邕讲学契机,也想看一看这个让异族闻风丧胆的温侯吕布,今日见后,果然英武不凡。
“诸位,我们不妨先研究一下温侯帐下的文臣武将,诸位以为如何?”马良没有急着回答法正的问题,而是先让大家讨论一下吕布帐下的文臣武将,分析分析吕布现在的实力。
众人点了点头,表示同意马良的说法。
“既然季常提了出来,就不妨先让季常先说说看?”须臾,坐落在单福旁边的一个青年用及其慵懒的声音说道。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说话之人年纪约莫二十多岁,浓眉掀鼻,黑面短髯,面容及其古怪,
“此人怎生得如此怪异?”
除了单福,在坐的青年才俊几乎同时在心中冒出这个疑问,不过他们都出自士林门阀,心中虽然不太喜欢这青年,但是都没有表现在脸上。
马良友好的点点头,冲着那青年询问道:“不知阁下是谁?”
丑陋青年一挥衣袂,端坐着身子,对着马良行了一礼:“在下庞统,字士元,荆州襄阳人!”
马良闻言,心中悠然一惊,表情忽然变得异常肃然:“原来是士元兄,倒是马良眼拙”
马良也是荆襄人士,对于庞统的名字他不陌生,如果拿自己和庞统,就是萤火比皓月,安敢与其争辉。不仅仅是马良,在坐的青年才俊听说这丑陋青年便是那名动荆襄的庞统庞士元,当下都不由得瞠目结舌。
“马氏五常,白眉最良,季常兄之大名,在下也是如雷贯耳,多的不说,我们还是言归正传吧!”面对众人的恭维,庞统显得有点淡然,朝着众人行了一礼后,又将话题引到了吕布的身上。
马良点点头:“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一起讨论一下温侯的实力,咱们就先从文臣说起,在温侯帐下,文臣有贾诩、陈宫、郑浑、程昱以及温侯的座上宾蔡邕先生,人数虽然不多,但都不是泛泛之辈,据我所知,箕谷一战,是出自程昱和陈宫之杀,歼灭了以杨奉为首的四万白波军;青石沟一战,是出自贾诩之手,打得已故长沙侯孙坚几乎全军覆没;封亭一战,亦是出自贾诩之手,也是打得南阳袁公路几乎全军覆没……”
马良一语落毕,惊得在坐之人鸦雀无声,如果按照马良所说,吕布这一路走来,打得所有胜仗,都与他帐下的谋臣脱不了干系,他们无法想象,就凭他们几个人,竟然帮助吕布从一个没有底盘的人变成了一个坐拥四郡的诸侯,他们当真不是泛泛之辈。
庞统把玩着手中的酒杯,并没有说话,他身旁的单福带着斗笠,看不出他行礼在想什么。
庞统看了单福一眼,朝着众人说道:“西凉本是贫瘠之地,百姓大多都是吃不饱,穿不暖,可是我们一路走来,看到的都是沃野千里,百姓丰衣足食,想必也是出自他们之手!”
马良身旁的一个华服少年接着道:“好像是因为他们实行了屯田制,而且据说这屯田制是温侯想出来的!”
“我也听说了,屯田制的出台证明了温侯也不是一个泛泛之辈!”
庞统喝一口酒杯里的酒水,漫不经心的说道,他嘴上虽然显得不以为然,但心中却对吕布的做法颇为赞赏,他已经把屯田制的情况写下来交给了远在荆襄的好友,好友在回信中说道:“屯田制之益处,可使温侯数年中所积粮千万,仓禀皆满!”,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但是庞统却很相信,因为好友的预测一直都很准确。
法正道:“文臣说完了,再说说将领吧!”
马良将目光投向庞统,问道:“士元,依你之见,温侯帐下的将领如何?”
庞统也不推辞,目光显得极为深邃:“说到温侯帐下的将领,在下不得不说说高顺此人!”
众人听说庞统要评价高顺,俱都坐直了身子,专心聆听,免得落下什么精彩之处。
为何,因为这其中牵扯到一件事,据说庞统前年被征为本郡功曹时,喜欢评价人物,培养别人的名声,所以被他评价的人,都往往超过该人实际的才能,人们对此感到非常奇怪,于是去问庞统,庞统回答:“方今天下大乱,正义之道逐渐衰退,善人少而恶人多,我想兴起这样的风俗以达到助长正道的目的,所以要宣扬好的榜样,改善世风,如果不这样做,善人会越来越少。十人当中如果可以改善无人,就可以将此事完成一半,进而达到教育世人的目的,使有志向的人而已自己勉励自己!”
庞统就是因为这句话,颇得荆襄士人的推崇,而那些被他评价的人,往往都会比现实厉害许多,这高顺本来就不凡,在坐的人都想看看高顺在庞统的心目中是什么样的人。
“高顺此人,比孙武不足,比王翦有余!”庞统笑盈盈的把他对高顺的评价告诉了众人。
“不可能吧,士元是不是有点夸大其词了?我承认高顺很厉害,但是还达不到王翦的程度,勉强可以与章邯想必!”马良身旁的那名华服少年当先表示不同意庞统的看法。
“请问阁下是?”庞统没有急于解释,而是询问那少年的名字来。
那少年对着庞统行了一礼道:“在下马谡,字幼常!”(未完待续。)
………………………………
第二百九十二章 曹操的封赏
庞统刚刚对高顺提出评价,立即就有人提出了反对的意见,询问之下才知道这人是马良的从弟马谡,马氏五常最小的一个。
“幼常勿急,且听我慢慢道来!”庞统微微一笑,不疾不徐地解释道:“纵观高顺所指挥的战斗,引为经典的当属虎牢关之战,十八镇诸侯叩关,高顺在关前摆下大阵,此役让关东诸侯折损五万兵马,而他却折损不到两千人,这样傲人的战绩,除了孙武、白起、韩信外,何人能及?”
庞统见没有人吭声,又继续说道:“匡亭一战,虽然没有成为西凉军胜利的转折点,但是此战亦可以引为经典战役,三百里奔袭,烧毁联军数十万石粮草,要不是司空曹操力劝袁本初背水一战,恐怕十八镇诸侯将饮恨虎牢关下!”
众人默然,高顺所指挥的这两场战役,的确不是一般将领所能做的,他们又认真的思考了一番,大部分人觉得庞统对高顺的评价也不算夸大其词。
见到众人没有疑问后,庞统越过了高顺,又评价了黄忠、甘宁、魏延等将,一场商议下来,已经过了深夜子色,看到众人隐隐约约都有了一丝困意,庞统率先起身道:“好了,该评价的也评价了,时间也不早了,庞统现行告辞!”
众人讨论了一晚上,都觉得倦怠不已,既然庞统提出解散聚议,众人就顺水推舟,起身告辞,纷纷回到各自的居所。
初夏的夜,来得非常的快,浓墨的苍穹上,漫天星斗闪烁着光芒,密密麻麻镶嵌在深黑色的夜幕,银河像是一条淡淡发光的白带,横跨繁星密布的天空。
庞统走出厅堂,在院中伸了一个懒腰。他仰望天空,淡淡的说道:“元直,明天我就要回襄阳了!”
跟随他走出厅堂的单福停顿了一下,语气里带着一丝询问:“为何要走?难道吕布不是你的可事之主?”
庞统嘿嘿一笑:“该看的也看了。为什么不走?至于吕布是不是可事之主,难道你心里不清楚?”
一阵清风拂过,吹起了单福斗笠上的两尺青纱,只见他螓首膏发,自然剑眉。高挺的鼻子,薄薄的嘴唇,剑一般的眉毛斜斜飞入鬓角落下的几缕乌发中,英俊的侧脸,面部轮廓完美的无可挑剔。
听完庞统的话,单福剑眉紧蹙:“既然是可事之主,为什么还要走?”
庞统道:“如今吕布坐拥四郡,看似强大,实则孱弱,而且他帐下的那些文臣都不是泛泛之辈。治理四郡来绰绰有余,如果我留在这里,反而没有我的用武之地,等哪一天需要我的时候,我自然会出现!”
“和孔明一样狂妄!”
庞统气鼓鼓的反驳:“这不是狂妄,而是审时度势,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碳,你知道什么啊你!”
单福冷哼一声:“你就继续编吧,司马先生已经和我言明,让我留在西凉辅佐吕布。到合适的时候就举荐你和孔明,而且他还给了我一句谶言,让我替你们造势!”
庞统深吸了一口气,扭头笑道:“哦?是什么谶言。可否告知一二!”
单福撩下青纱,走到庞统身旁,仰头看着星罗棋布的天空道:“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庞统默然,司马徽有三个关门弟子,庞统、诸葛亮、徐庶。统称为水镜三奇,徐庶因为前年在街上杀人而被迫闯荡江湖,为了不被官府缉拿,这才把名字改为单福。
“元直,我和孔明对不起你!”庞统看了徐庶一眼,头颅微微低垂,他们同是水镜的弟子,但牺牲的往往都是徐庶,这一点,庞统始终都想不明白,水镜三奇,各有各的奇,各有各的长处,他搞不通司马徽为什么老牺牲徐庶,为他和诸葛亮做铺垫。
徐庶苦涩一笑:“我本就比不上你和孔明,先生这样做也有他的道理。最让我不放心的,还是我家中的老母亲!”
庞统道:“你放心吧,我和孔明会帮你照顾的!”
徐庶和煦一笑:“如此,就多谢凤雏先生!”
庞统摇了摇头,对于徐庶的打趣,他并不觉得很好笑,反而觉得有点心塞,对于司马徽的安排,他微微有点不悦,可是他却不能改变什么,当下打了一声招呼,哈气连天的朝着自己的房间走去。
徐庶耸了耸肩,立即健步跟了上去,推开了庞统旁边的一间房门。
并州大营,中军大帐内,吕布在最后一张诏令上盖下印绶后,慵懒的甩了甩发酸的臂膀,对着下首位的贾诩道:“只过了三个月的时间,居然发生这么多事!”
“天下方乱,恐怕日后会更多”
贾诩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将油灯剔亮一些,把裹在身上的灰袍又松了松。连续数天的熬夜,让这位面如温玉的“谦谦君子”也显得憔悴不已,细微的皱纹在眼角额间悄然滋生,那一缕黑色的长髯垂在颌下,已略显卷曲。
陈宫看了一眼贾诩,在心里叹了一声,贾诩不仅是吕布在军事上的左膀右臂,而且还是四郡政治上最高的守护者,这双重身份让他变得极为忙碌,既要为吕布分忧,又要保证四郡的民政。
“主公,事实表明,我们的人手已经不够了,随着咱们的驻地扩大,我们所需的人才也越来越稀缺,还是尽快的解决这个问题!”
陈宫想了许久,还是把心中的想法给吕布提了出来,如果在这样拖下去,非得出大事不可。
吕布皱了皱眉,不停地用手指敲击着桌案,须臾,他抬头注视着陈宫道:“这次蔡大家讲学,有没有发现可圈可点的人才?”
陈宫有点无奈:“有是有,但大多数都不愿出仕!”
吕布还是有点不甘心:“难道这么多人,就没有一个愿意替我吕布效命的?”
“也不尽然,据我观察,马氏五常或许会留下,还有一个叫法正的家伙,他们都有着非凡的才干,再加上四郡的门阀已经放出家族子弟,已经能解我们的燃眉之急了”程昱摸了摸下巴,将他观察的情况给贾诩他们讲了出来。
“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说,这件事非同小可!”
贾诩把待批的书信扣在桌案上,俊朗的面容显得几分英朗。他好像又想到了什么,猛地一拍脑袋,自嘲道:“看来我是真的老了!”,说完这句话后,他抬头对着吕布说道:“主公,许都有诏令到了!”
吕布眉毛一挑,他很好奇的问道:“曹操说了些什么?”
贾诩摇了摇头,表示不知,他连忙从竹简里拔出一张来自许都的诏令,起身递给了吕布。
“骠骑将军,温侯,雍州刺史,这曹操可真大方!”吕布对着下面的三人平静地说,手里扬了扬曹操给他诏令。
“曹操身边有能人,这是“两虎竞食”之计,雍州在马腾手中,而且马腾还是槐里侯,如果主公去取雍州,就会和马腾结仇,若不取的话,那也怪不得曹操,毕竟他已经给主公封赏了。”
这份诏令,贾诩他们并没有拆开来看,也不知道里面的内容,听说曹操封吕布为雍州刺史,贾诩一眼便看穿了曹操的计谋,猜到了曹操身边肯定有高手出谋划策。
“无妨,恐怕曹操还不知道我和马腾的关系,我这就写一封书信给马腾,看看他怎么说,如果他不让出雍州也没事,让出雍州更好!”吕布丝毫不在意曹操想什么,轻描淡写的说道。
他顿了顿,接着又把诏令中其他人的封赏说给三人听:“除了加封我为骠骑将军外,他还封高顺为奋武将军,黄忠为奋威将军,甘宁为鹰扬将军,周泰为虎烈将军,魏延为折冲将军,张辽为宣威将军,其余大小将领皆有封赏!”
陈宫微微有点不悦:“他倒是大方,封的都是四品和五品的杂号将军!”
程昱心情愉悦地盯着陈宫看了一阵,方才缓缓笑道:“公台这是怪他没有给咱们几个封赏吧!”
“要他的封赏?算了吧,到时候叫我们取许都任职,得不偿失!”陈宫裂开嘴,似乎笑了笑。
“臣者,为上为德,为下为民,这句话说的乃是伊尹的为臣之道,群臣当一心以事君,如此政事方能为善,这里的一心,就是一德的意思,咱们三个耐心辅佐主公便是,管他封给咱们什么官职”
贾诩耐心的讲述着,他的声音醇厚而温润,丝毫没有长篇大论而变得枯涩。这一刻,他忘掉了政治上的那些纷扰,像是以为严谨的学者,全身心地投入道解经治典中来。
“文和所言即是,我们受教了!”陈宫和程昱对视了一眼,拱手说道。
“所以刚刚那句话一句为上为下,便是《咸有一德》的要旨精密所在,主公,您可明白了?”贾诩教育完陈宫两人,又扭头教育了一下吕布。
吕布默默地点了点头,他对这段话并不陌生,他在小的时候,家中曾经收留了一位落魄的五经博士,给他讲解尚书。
之后,四人的聚义一直持续到半夜才散去,当陈宫和程昱离去之后,吕布注意道贾诩跪坐在哪里,没有离开的意思,他签发完最后一份文牍,这才起身说道:“主公,有一个叫单福的文士您要特别留意,若是他肯留在西凉辅佐主公便罢,若是不肯,就派人杀了他,以绝后患!”(未完待续。)
………………………………
第二百九十三章 接见青年才俊
建安初年,秋。
春麦尽收,冬麦将作,四郡的农业得到了极大的恢复与改善,虽然吕布没参与到屯田制的建设中,但在郑浑的号召下,许多官吏都派出家中的仆从杂役参与劳作,间或让四郡官署的官员们下田劳作一番,这其中的意义却是难以言喻。
当西凉的捷报从陇县发往大汉各地郡县时,正是秋收的尾声,对于还有着属于自己土地的四郡百姓来说,今年是他们过得最踏实的一年,也是最开心的一年。
平时那些动辄吞并土地的豪强们在吕布西征回来后收殓了不少,至少没有像以前那样公然明目张胆地横行不法,而郡县的官吏们也勤快了不少,经常巡视农田,并且领着郡国兵修缮水利和灌溉设施。
金城郡,看着封入府库的粮食,担任主薄的李儒总算送了一口气,自从甘宁西征回来告诉他吕布对今年的秋收极为重视,他就一直不敢怠慢,时常去下辖各县巡视,生怕中间出了差错。
其它地方,不少的官吏和他一样,得到了在陇县为官的亲朋好友的告诫,要么就是被上司严厉的盯着,总之今年四郡秋收征收赋税时,很少有地方官吏敢虚报数目,祸水从中贪墨。这屯田制可是吕布亲自提出来的,四郡今年能生产出多少粮食,吕布和他帐下的那些幕僚们心中可是都有数的。
几年来,经过吕布的打压和扶持,那些地方豪强也是足额交了赋税,他们当然隐瞒的人口所折算的赋税依然没有算进去,不过比起过去灵帝时,四郡在建安初年收上的赋税足矣让典农中郎将郑浑和他下属的官吏们抚掌欢庆。
想必粮食的丰收,平定羌人的十年战争的结束则让四郡的财政得以喘息,过去居高不下的军费开支总算可以减去了,不过成廉和魏越非但没有结束手上的盗墓勾当,反而愈发的凶狠。每次回来,他们都会聚众绘声绘色的讲述他们在墓中的惊险历程,每次都让大伙唏嘘不已。
吕布对这样的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成廉和魏越放手去干。可是话又说回来,都是下九流,同行是冤家,吕布为了掩护成廉他们的行动,开始大张旗鼓的展开护陵运动。打压那些专门挖掘陵墓的盗墓贼。
他之所以这么做,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