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末军枭-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最近一直被剑阁的事情搅得茶不思饭不想,剑阁、沓中、江油,都是他们和刘焉谈判的筹码,就是这几座军事重镇把握在他们的手中,所以刘焉才没有对他们动手,如今剑阁已失,他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夺回剑阁,否则局势会对他们不利。
他努力摇摇头,把这些思绪都努力赶出脑海,如何将剑阁夺回东州士族的手中才是重要的,他深吸了一口气,踏进议事厅,在他面前,高沛一身戎装,跪坐在榻上,他的旁边,正有一名宫装妇人替他斟酒。
“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心情喝酒?”
看到高沛一脸惬意的样子,黄权是气不打一处来,将手中的战报猛地扔在高沛的面前,放声大喝。
宫装妇人一哆嗦,急忙起身离去。
“你干嘛这么生气,来,一起喝!”高沛一脸的讪笑,起身来着黄权坐下一起畅饮。
黄权猛地挣脱黄权的手,着急的说:“别喝了,快想想办法,否则我们将大祸加身!”
高沛耸耸肩,不以为然的说:“我已经遣使去了巴郡,趁刘焉还没来得及派兵之前,先让王平去夺取剑阁,成都的那些家伙早就想好了!”
黄权冷笑一声:“王累、庞羲、李恢他们的话你也信,他们已经变成了刘焉的鹰犬,如果你不去剑阁,我去,我要保住我们黄家的家业!”
“你稍安勿躁,杨怀还在白水关呢,如今西凉军还没打到白水关,我已经飞报杨怀,叫他和王平夹击剑阁,剑阁不日便能回到我们手中!”
“那就好,你别忘了,剑阁和沓中是我们谈判的筹码,你把这边的事情安排一下,我们这就前往剑阁,准备和吕布谈判!”(未完待续。)
………………………………
第三百二十一章 四面楚歌
秋风萧瑟,白露为霜,时间犹如白驹过隙,转眼进入了七月。
天下大势如火如荼,非独吕、张两军在汉中一带陷入了鏖战,其他各地同样风起云涌。
袁绍率军三路齐出,先败严纲于中山,再败田楷于高阳,两场大捷,斩首万余,白马义从损失殆尽,冀州军气势如虹,一路高歌猛进,公孙瓒自知不能相敌,遂退兵入易京城内,凭借着城高垣厚,负隅顽抗。
同年七月底,易京城内因缺少粮食而发生士兵哗变,袁绍在城内士林门阀和投降士兵的帮助下,一举攻破易京城池,公孙瓒眼见大势已去,心如刀绞,他亲自将自己的妻儿杀死之后,亦**于太守府邸,关靖、田楷、严纲等心腹尽皆战死。
幽州随着公孙瓒的战死而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如今的袁绍已经坐拥幽、冀、并、青四州之地,麾下雄兵百万,战将千员,俨然成为了天下第一大诸侯。
在淮南,曹操集合荆、扬、徐三路诸侯讨伐伪帝袁术,四路兵马共计三十余万,大军过处,路所向披靡,诸县郡国无不望风而降,四路大军连克白鹿、阳泉、合肥、成德等县,刘备、孙坚、刘表与曹操会师寿春城下,形成了合围之势。
但袁术经营寿春多年,兵多将广,城高垣厚,麾下仍有十万人,更兼帐下还有纪灵得久经沙场的悍将,曹操一时也没有破城之计,再加上淮南地区梅雨季节的到来,寿春的战局陷入了胶着状态。
面对城外虎视眈眈的朝廷联军,袁术自知不敌,急忙召集帐下的文武商议对策,最后袁术启用杨弘的建议,留下梁刚、陈纪、刘辉三人分兵十万,坚守寿春,他和帐下的其余将领席卷着多年来搜刮来的宝贝。尽数收拾离开了淮南。
曹操得知袁术遁逃,大怒之下催军速战,在他亲自监督之下,四路大军拼死攻城。一连攻打了三日,城中梁刚等人坚持不住,开城投降。
曹操在屯兵寿春的时候,由荀攸全权接手兖州往淮北的民众迁移,以及屯田的分配事物。并召集四方流民增加境内人口,以为根本。曹操欲起兵淮水,追击遁逃的袁术,但在荀彧,郭嘉等人的劝阻下,他打消了这个念头,兖州乃是四战之地,不可久离,如此久战,劳军损民。未必有利,若暂时回师许都,等待来春麦熟,军粮足辈,便可图之。曹操深然荀彧等人之言,在寿春事宜大定之后,便随即班师回许都,同行的还有徐州牧刘备。
“看来袁术命不久矣,得加快步伐了,趁着曹操和袁绍还没交战。迅速占领西蜀才是!”
吕布坐在桌案前,浏览着来自各地的情报,看到曹操攻克寿春,平定淮南。心中直感觉一阵无法形容的急躁,眼看着曹操一步步的开始变得强大,他自己却深陷于汉中的战局,这种感觉不怎么好。
就在吕布为曹操崛起的事而分神的时候,成廉快步走进了帅帐,送上了一份刚刚送来的战报:“主公。有来益州方面的情报,斥候刚刚送到,请主公过目!”
“来自益州?或许会有刘焉的消息吧!”
吕布目光如炬,从成廉手中接过信筒,待他退出之后便迅速抖出鱼鳞信筒里的战报。
只是匆匆扫了一眼,便眉头一紧:“五万蜀军兵出成都,直奔剑阁!”
吕布眉头几乎拧成了麻花,手里捏着情报,在心中喃喃自语:“如果甘宁再不打通白水关,恐怕姜叙就会被包围在剑阁了,还是赶紧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看了一早上的战报,吕布略有倦意,起身舒展了下筋骨,出帐去外面向外眺望。
今天的天气有点阴冷,天空隐晦不明,不时有成群结队的大雁向南翱翔,时而发出或者高亢或者悲壮的鸣叫。
帐外里的梧桐树叶已经变黄并且开始零落,角落里的杂草上面落了一层露珠,此刻尚未滴落,遍地开满的野花奇木也逐渐有了枯萎的迹象,满院凄凉,一副萧瑟的景象。
“主公!”
身后忽然传来一声呼唤,吕布扭头看去,那是一个裹着羊皮大裘的老头,这老头保养得颇好,长髯雪白,头发却乌黑油亮,唯独双眸浑浊不堪,似有重瞳,看什么方向都没有焦点。
“军师,我们进帐说罢!”
贾诩知道吕布的心思,他抖了抖身上的大裘,沉声道:“诺!”
从昨天开始,贾诩就一直没有离开过军帐,如今三路大军都在按着贾诩他们最初的设定走的,安抚三路大军乃至整个大后方的工作就落在他的肩上。各地的战报文书如雪片般飞入这小小的帐篷,几乎每一份都加盖这“急报”的符印,都要他代替吕布来做处决断……这就是信任,也是沉重的责任。
两人坐罢,吕布揉了揉有些酸痛的眼睛,连续数天的熬夜,让这位身躯凛凛的将军也显得憔悴起来,细微的皱纹在眼角额间前悄然滋生,那颌下的胡茬,已经日渐葱郁,越看越发的沧桑。
帐中沉默半响,贾诩方才询问道:“主公是在担心剑阁的事?”
吕布点点头:“据报,除了巴郡守将严颜、王平外,还有张任率领五万蜀军兵出成都,再加上白水关的杨怀,来争夺剑阁的人达到十万之众,虎豹营的兵马总共不过两万人,我认为守不住!”
贾诩眯起眼睛,牵动眼角的鱼尾纹:“这就是刘焉占领益州和东州士林达成的共识!”
“哦?先生此言何意?”吕布慢慢搓动着手指,发问道。
贾诩弹了弹衣袖上的灰尘,咧嘴一笑:“驻守剑阁、梓潼、沓中、江油一线的守将,大部分都是东州士林的人,也就是说,这些入蜀的咽喉之地牢牢的掌控在东州士族的手中,他们就用这个条件和刘焉达成共识,如今剑阁被我们夺了,他们肯定会想方设法的夺回去,而刘焉也不会坐失这个能收复剑阁的机会!”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吕布徒然提高音量,表情也冷峻起来。(未完待续。)
………………………………
第三百二十二章 状况频发
贾诩神秘莫测的一笑,反了将吕布一军:“依主公对杨义山的了解,你认为他会怎么做?”
“此刻他们已经成了孤军,依我对他的了解,他和姜叙估计会退兵吧,然后和甘宁两面夹攻白水关”吕布一点也不迟疑,好整以暇的。
贾诩歪了歪头:“当初咱们攻打剑阁的目的,就是为了扼住入蜀的咽喉,如今看来,咱们倒是误入了刘焉的圈套,暗地里帮了他一把,至于主公说杨阜会退兵,我想他肯定会退兵!”
吕布忽然双臂伸开,扬起头来,一脸阳光地对贾诩道:“老师,其实这一切都在你的算计之中,目的就是为了让刘焉和东州士族拼个鱼死网破是吧?”
贾诩拿起一壶酒,给吕布斟满,一边咳嗽一边说道:“咳咳。。。。。主公越发的有远见了,还是你们年轻人好哇,我这把年纪,恐怕不久就要湿毒入骨,咳。。。。。。”贾诩听到“老师”这个名词,突然笑了笑,一脸的感怀!
吕布一屁股跪坐在贾诩的面前,揉了揉有些发黑的眼圈,也不知是哪种彻夜辛苦所导致的,当下忧心忡忡的说:“若我得了天下,老师必是百官之首,这是你我之间的承诺,您要保重身体才是。”
“十年,十年之后,恐怕我就不能效命了!”贾诩用手拂了拂地图翘起的卷边,边缘有些灰污,看来时常被人翻阅。
吕布默然,埋头陷入沉思,如今的贾诩已经越来越老,他不像黄忠,黄忠的年纪虽然和他一般大,但黄忠常年习武,征战沙场多年,身体比一些年轻人还要硬朗,而贾诩只是一介文士,越老身体就越会差。这一直都是吕布比较头疼的问题。
“这次南征的时间有点长,眼下前线张鲁虽然按兵不动,暗地里小动作可是增加不少,咱们应该快点到前线去!”
吕布点点头。汉中的热战是魏延和甘宁他们主持的,水面下的冷战却没人主持,如果吕布和贾诩要尽快赶到褒城,负责汉中之战的冷战。所谓的冷战,指的是敌我双方在战场上进行暗杀、劝降、用间、施计。只要能赢得战争的胜利,无所不用其极,丝毫不必战场轻松,吕布他们之所以留在下辩,就是想看一下姜叙夺取剑阁后益州的反应,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一切如同贾诩算计的那样。
现在从全局去俯瞰,益州的士林门阀当真是盘根交错,混乱不堪,从现在掌握得情况来看。益州士林自成两派,一方支持刘焉,以庞羲、王累为首,一方与刘焉相互利用,以黄权、李恢为首,双方明争暗斗,你争我夺,打得不亦乐乎,吕布无时无刻都在想,以后夺得西川。他绝不会像刘焉这样去迁就他们,若是识时务,吕布将毫不犹豫的去扶持,若是不识时务。吕布就会来一次大清洗。
贾诩捋髯道:“主公,陇县最近的事情,仲德都跟你说了?”
“恩。收到了书信,大致了解了一下情况!”
吕布和贾诩率大军出征,后方一直都是程昱和陈宫联合处理,最近汉阳郡到处都发生着一些士林门阀吞并百姓土地的事。事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里,程昱就把这个情况差人给吕布做了汇报,虽然吕布严令禁止豪强不得兼并百姓的土地,但还是有移些士族有点不安分,仗着吕布出兵在外,就在后方搞一些小动作,岂不知这一切都在吕布的掌握之中。
贾诩一直感觉,有一种若有若无的力量默默地在陇县底层流动,他很微弱,却很顽强,即使吕布三番四次的打压,贾诩仍旧有种他从不曾消弭的预感,尤其是有豪强兼并土地的几件事,更让他有这种强烈的印象。
“先生,你对此有何看法!”
贾诩拿起一直狼毫笔,有节奏地敲击着桌案:“我有两个怀疑对象,他们是这件事的幕后推手!”
其实吕布早就想到了,但事务繁杂,无暇细想,他决定把这些事交给专业人士来思考,当下注视着贾诩,等待着他的下文。
贾诩继续说道:“能发动如此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四郡之地只有两个世家可以做到!”
吕布手中凝重地敲击着几案,示意贾诩继续说下去。
“比如李家,还有姜家!”贾诩浑浊的双眸,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仿佛毒蛇蓄势吐信:“李家在陇西根深蒂固,势力遍布整个西凉,若是李家在幕后做推手,恐怕整个西凉的土地不久就会变成他们李家的,而且李家也有这个实力;至于姜家的话,可能性更大一些,如今姜家有两个将军,又有杨义山这个表亲,还有汉升这个亲家,算得上是水涨船高,如日中天,有时候权利越大,野心就越大!”
“嘴脸不一,人心难测,看似一件普通的事情,却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背后正隐藏了一个巨大的阴谋!”
说道这里,贾诩站起身来,沉静地在帐内来回踱着步子,右手的拇指与中指一会儿揉着两侧的太阳穴,一会儿又在半空中挥舞,嘴里喋喋不休:“惜花者,人自迷。。。。。。若是他们能一直的安静下去,我们将会毫不犹豫的扶持,可他们若只是贪念片刻的惊艳,将会换来不可弥补的代价,主公现在便可以修书,让程昱秘密去查!”
他一直赤着脚在地上走,踩得地板“咯吱咯吱”作响,好几次差点踩到吕布。吕布没有打断吕布,这是贾诩的习惯,每次他在思考的时候,就会旁若无人地自言自语,有的时候甚至还手舞足蹈,用炭木棍或毛笔在墙壁上随意勾写乱涂。
在去年,吕布一直在为是否和张鲁开战犹豫不决,贾诩就是这样在吕布府里的花园一边涂抹着,一边说出了征讨张鲁的重要性,后来吕布终于坚定开战的信心,而严夫人也不得不找人把花园重新粉刷一通。
“再回头来看姜叙父子,他们好像出征前的这段时间有点疏远姜家,主公,你知道意味着什么?”
吕布摇摇头,根本不需要这回答,因为贾诩不会听,他已经完全沉迷在自己的想象中,双目炯炯有神。
“意味着姜家肯定有动作,一边是自己的家族,一边是自己的主公,所以姜叙为难,不想掺和这件事!”贾诩说道这里,露出诡秘的微笑,他站起身来拍拍袖子,朝着吕布问道:“如果是姜家,主公该怎么做?”
吕布一手捏着桌案的边缘,一手厌恶地摸了摸鼻子:“正如先生所说,惜花者,人自迷,贪恋片刻的惊艳,却换来不可弥补的代价,我现在就修书一封,让仲德将蝶儿和姜维的母亲接到陇县居住,待我回去查明真相后再做决定!”(未完待续。)
………………………………
第三百二十三章 河蚊
汉中,汉水。
就在多发势力针对剑阁明争暗斗时,黄忠徐晃率领三万大军在这一日的午时开始渡河,浩浩荡荡的队伍从五个汉水渡口同时登船,漫天的旌旗猎猎作响,声势极为浩大,两百多条渡船来回穿梭于汉水两岸,把无数的士兵和闪着危险光芒的军械运过河岸。
排在他们身后的事堆积若山的粮草辎重,西凉四郡连续两年都是丰收,积蓄足以支撑十万以上的大军在外征战。
渡河的时候发生了一些小小的混乱和冲突,有一支并州轻骑和一支陈仓重步兵为了谁先登船发生了冲突,他们分别隶属于奋威将军黄忠与镇东中郎将赵昂,前者是吕布帐下的头号大将,后者则是久驻边陲的大将,身份特殊。
这一次渡河,赵昂有意想要争夺攻打安固的头功,他已经在陈仓待腻歪了,想换一个地方透透气,不像秦宜禄那样,整日佳人在怀,酒不离杯,过着纸金迷醉的生活,赵昂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所以这次针对汉中的讨伐战,他就想刻意的去表现自己,从而得到吕布的认可。
黄忠街道报告以后,只是淡淡一笑:“赵将军战意昂然,其心可用,就让他先过去吧!”
侍卫领命离开,黄忠在绝尘马上俯瞰着渡河的大军,又抬头看了看已经在西岸等候的徐庶和赵昂,表情微微有点遗憾。
本来他们想将城固围住诱出汉中军主力,这是开战之前贾诩制定的方针,但由于多日的大雨连绵,再加上并州军和西凉军多有不和,以致顷覆。
“无所谓了,成不得气候。”黄忠扬了扬马鞭,现在汉中军的主力护着城固城辎重正在仓皇西遁,只要三路大军合围汉中,形成主力决战,大局可当。
这个渡河的小插曲很快就结束了。赵昂的不读趾高气扬地现行渡河,黄忠的部队则留在后面,等到下午西凉军大部已渡过西岸,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以后。中军中枢才开始移动。
很快船抵西岸,黄忠、徐晃和一干将领下船,这时以为侍卫走过来,悄声告诉黄忠说有人求见。
黄忠面色一沉,呵斥说大军刚刚驻扎营寨。需要升帐军议,为何如此不分轻重,侍卫连忙解释道:“那人自称来自汉中。”黄忠和徐晃对视一眼,甩了甩战袍:“让他等我!”
黄忠和徐晃在处理万一切事宜之后,离开中军大帐,和徐晃一起匆匆来到一处简易营寨内,在哪里,一个年轻人等候多时,见到黄忠和徐晃以后,未执大礼。只是不卑不亢地拱拱手,道:“在下阎芝,来自汉中!”
若是张鲁的信使,必然自称来自幕府或张氏;以汉中为号,显然是支持吕布的东州士族,听阎芝这么一说,黄忠的眉头一松。早在出征之前吕布就已经和汉中的士林达成共识,这阎家就是最先答应和吕布合作的世家。
“此时汉中支持温侯的世家已经准备妥当,只要温侯大军一到,就改旗易帜?”阎芝说道这里。停顿了一下,露出一丝憾色:“可惜我那堂兄阎甫死忠张鲁,难以交心,绦佩之美玉。只付庸君,希望老将军在夺取汉中之后,能绕他一条性命!”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黄忠捋了捋黑灰的胡髯,并没有说话。
“作为交换条件,我们可以给将军送一份大礼!”
黄忠一愣。与徐晃对视一眼,皱眉道:“什么大礼?”
“让将军兵不血刃就可以坐拥安固!”
阎芝平静的回答,徐晃对这个答案本部不满意:“你来路不明,身份不清,只凭几句大言就像取信于人,未免太愚蠢了”
阎芝知道徐晃的身份,不敢怠慢,当下不慌不忙的说:“我所言为真,你们便能旗开得胜,所言为假,也不过我一人身死,不出半日二位将军便会知晓,何不等等看呢?”
黄忠盯着他的脸,不动声色地点一下头,他不喜欢卖关子,但这种事花不了多少时间来验证,所以他决定等一下,如今吕布帐下并没有弱兵,经过裁军之后,麾下的兵马全是久战沙场的老兵,如果能兵不血刃夺得安固,那就再好不过了,只要确保没有意外就足够了。
结果意外真的发生了。
驻守安固的敌将是汉中大将张卫,嫡出汉中张氏门阀,乃是张鲁的堂侄,他是一个典型的世家弟子,看到黄忠率大军兵临城下,他也率领安固兵马出城与黄忠对峙,双方除了一通互射箭镞外,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斗,黄忠是远道而来,士卒大多疲惫不堪,不想与张卫打;而杨卫知道黄忠的厉害,亦不敢轻易出战,只想据守安固不失。于是双方似乎达成某种共识,亦不决战,也不排除小股部队骚扰。
上面说到张卫是一个典型的世家子弟,不太喜欢在野外睡帐篷,所以当确定不会和黄忠交兵后,他理所当然地选择把中军大帐设在城里,张卫在幕僚副将们的簇拥下巡查了一圈防务后,最终选定了位于城固正中的安固府衙作为驻地,这间府衙早就被张鲁派人搬了个精光,连铁锅和门锁都没有留下一副,只剩个空壳子,百姓也大多撤走了。
还好在入口处还留有两个临时搭建起来的石垒和一段土墙,这代表了张鲁抗争到底的决心在人去楼空后显得格外的讽刺。
张卫在安排完一切防务之后,就与幕僚们一起踏入府衙,就在那一瞬间,那两处土垒突然坍塌,正好堵在了正门口,将他们与还没来得及进入的卫队分隔开来,土墙也随之倒塌,数名藏身在其中的杀手恶狠狠地扑向身穿金环甲和披风的杨卫。
准确地说,这些刺客不是藏在墙里,那是被砌在墙里,那截土墙贴身垒起来的,内留虚空,外用泥灰抹平缝隙,杨卫是在张鲁大军主力撤退后才接受安固的,所以他并不认为有什么危险,将杀手砌在墙中的举措,用心之深,叹为观止。
可惜的是,这个精巧设计而狠辣的圈套注定没有结果,那位金甲“张卫”是其副将假扮的,同行的幕僚也都是张氏豢养的死士,在一番短暂而激烈的搏杀之后,杀手悉数毙命。
最后经过勘查,随军的仵作校检时发些了一些特别的地方:这些刺客的腋窝下,都用墨刺着两个字,而且最近才用石灰烧掉,经过一番辨认,仵作设法还原了这两个字:河蚊(未完待续。)
………………………………
第三百二十四章 阎家的布局
河内的山中有一种巨蚊,专饮虎豹豺狼之血,甚为凶悍,在大汉,齐鲁成产杀手,众所周知,但河内的杀手也久负盛名,其中以河蚊之名纹身的,更是杀手中的强兵,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汉中杨家,据传,汉中最大的世族杨家,属于京畿杨阀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