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第2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面?卡米卢斯一愣,稍作沉吟,顿时脸色大变:难道戴奥尼亚人是想要绕过营地,去攻击我们营地外的人士兵?!
……………………………………
“阿明塔斯军团长,莱德斯军团长派我来告诉你,骑兵军团的标枪已经快要用完,罗马的轻步兵进攻猛烈,已经有一些骑兵受伤,他无法再全力阻止罗马人撤回营地。”
听到这话,阿明塔斯的脸色阴沉下来:由于之前罗马轻步兵和骑兵的加入,使得戴奥尼亚第一骑兵军团想要执行迟缓罗马人撤退的计划变得困难。罗马轻步兵与骑兵的结合反过来对分散在各处的戴奥尼亚骑兵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在普林托尔斯的建议下,他才不情愿的让莱德斯率领骑兵放弃阻挠其他的罗马中队,集中阻扰离他们较近的、西南面的三个罗马中队。但没有想到,现在罗马的轻步兵也赶到了这边。
难道自己的作战计划要失败了?阿明塔斯心有不甘,对着莱德斯的传令兵说道:“你回去告诉莱德斯军团长,说‘我……请他再坚持坚持,第一军团马上就赶到了,你们骑兵辛苦了这么久,付出了不少的代价,总不能就这样放弃吧!’”
阿明塔斯的请求显然打动了第一骑兵的传令兵,他犹豫的说道:“……我会将军团长你的话全部转告给莱德斯军团长。”
等传令兵飞驰而去之后,阿明塔斯的脸色完全阴沉下来,大声骂道:“快再去催一催第一军团!如果他们还不能马上赶到这里,放跑了罗马人,全部军法惩处!……”
阿明塔斯正在痛骂的时候,副官阿里斯托诺斯突然面露喜色,手指南面,大声喊道:“军团长,咱们的士兵们来啦!”
阿明塔斯立即扭头回望,只见极远处尘雾滚滚,脚步声隆隆。
阿明塔斯立刻咧嘴笑了:“看来这帮家伙不使劲骂一下他们,是不肯好好完成任务的!”
………………………………
第三十六章 戴奥尼亚vs罗马 (五)
“报告……报告军团长,第七大队……已经全员到达,等候你的命令!”第七大队长萨提鲁斯气喘吁吁的向阿明塔斯行礼。
第一军团的轻步兵大队第一个赶到,这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毕竟他们不着甲,也没有沉重的武器,因此行动迅捷。其实在他们收到“急行军”的命令时,距离阿明塔斯已经只剩七里地左右,一个多小时跑出七里地,速度并不算快,主要是要维持人员和队形的完整和保有一定的体力,以便到达后能立即投入战斗。
阿明塔斯扫了一眼士兵们,个个大汗淋漓,但精神还很抖擞,他满意的点了点头,大声说道:“兄弟们,你们来得正好!敌人就在前方,就等着我们去把它们吃掉,在这里打出我们戴奥尼亚第一军团的威名!你们有没有这个信心?!”
“有!!!”士兵们齐声高喊。
“参谋官,你来进行布置吧。”阿明塔斯立即说道。
普林托尔斯也不推辞,看了一眼写满标记的记录板,然后手指着西南方,对第七大队长萨提鲁斯说道:“在前方四里外,有300多罗马重步兵、700多骑兵和近2000名罗马轻步兵,第一骑兵军团为了阻止他们的撤退,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你立刻带着第七大队迅速赶去,协助第一骑兵军团拖住敌人,等到后继部队赶到,将其歼灭!”
“是!”萨提鲁斯回身喊道:“兄弟们,跟我继续跑步前进!”
在侦骑的引领下,第七大队士兵向西南方奔去。
“普林托尔斯,你之前的建议是对的,只要抓住了这一大堆敌人,我就不信罗马人敢不出来营救他们!”第七大队的赶到让阿明塔斯心里稍微放松了一下,开始夸赞起普林托尔斯来,要知道当初普鲁特斯向他建议“放弃拦截所有的罗马筹粮部队,而集中骑兵阻碍距离他们最近、事实上也是距离第一军团最近的这几支罗马中队”时,阿明塔斯当时还犹豫了好一会儿,现在不但拦住了300多名罗马重步兵,还让罗马的轻步兵和骑兵也被引诱了过来,这3000多罗马人如果能被钉住,他不愁罗马主力不会出营。
普林托尔斯一笑,没有多说什么。
这时,副官阿里斯托诺斯再次喊道:“军团长,又一支部队赶到了!”
只见南面尘雾滚滚,这一次赶来的是第八大队(即轻甲兵大队)……
……………………………………
最初,骑兵军团的各个连队成功的阻截住了各支筹粮的罗马中队,还给予了他们一些杀伤,可以说获得了不小的战果,但是罗马轻步兵和骑兵的到来却扭转了罗马士兵被动挨打的局面。
罗马轻步兵是由弓箭手和标枪手组成,他们不但拥有比戴奥尼亚骑兵的标枪更远的射程,而且他们还有更稳定、更精准的射击。而戴奥尼亚骑兵的速度却受到了罗马骑兵的限制,即使戴奥尼亚骑兵想要横下心来驱马冲阵,但罗马的队伍中却混杂着重步兵,使得这一冒险根本不可能实现,反而容易陷入敌人的包围之中。
罗马重步兵、骑兵、轻步兵三结合,导致骑术更精湛的戴奥尼亚骑兵开始出现了死伤。虽然说现在,在戴奥尼亚王国,骑兵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宝贵,像第一军团的骑兵主要来自布鲁提地区,那里的民众本就擅长养马、骑马,因此光第一军团的预备骑兵人数就足以再组成一个军团,可作为军团长的莱德斯怎么会不心疼骑兵的损失,这都是他辛苦培养出来的兵啊!而且身处这陌生之地,骑兵损失之后很难得到补充。
面对现在的糟糕局势,第一骑兵军团军团长莱德斯心中在犹豫是否要取消“拦截罗马士兵回返营地”的命令。
幸好,阿明塔斯的命令及时送到,使莱德斯可以集中所有的骑兵专心对付西南面的这三支罗马中队
为此,莱德斯还让骑兵有意的驱赶和逼迫这三支罗马筹粮部队汇合在了一起,这更有利于他统一指挥第一骑兵军团阻截敌人。
面对近2000名驰骋于四周的戴奥尼亚骑兵,罗马士兵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但是没过多久,数量众多的罗马轻步兵和骑兵的联合到来,改变了这种僵持的状况。
罗马人以重步兵居中,轻步兵在外围,骑兵在两侧,随时准备截击冲过来的戴奥利亚骑兵。摆出这样的阵型,罗马人开始向营地缓缓前进。
在罗马轻步兵标枪和弓箭的打击下,拦阻在前方的戴奥尼亚骑兵还无法投掷标枪,就进入了罗马轻步兵弓箭的射程,飞射而来的箭矢让戴奥尼亚骑兵人马中箭的同时,罗马骑兵也会趁势冲过来,掩杀一阵,又迅速返回,以免陷入戴奥尼亚骑兵的重围。
罗马人多次反复使用这种战术,让戴奥尼亚第一骑兵军团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莱德斯再也不敢让骑兵在前方阻拦,而改为在侧后进行骚扰。怎奈罗马的阵型紧密,让戴奥尼亚骑兵在弓箭的威胁下不敢太过靠近。
望着前方尘土弥漫、战马不断嘶鸣的战场,莱德斯再次陷入犹豫不决的困境,眼角余光瞟见一匹战马上驮着一名伤员,在另一名骑兵的牵引下,正向他所处的后方行来。
伤员的面目让他感到熟悉,他催马上前,仔细一看,果然是第一骑兵军团的连队长佩巴里修斯,他的全名是索伯科斯。佩巴里修斯,他是莱德斯的老部下、王国英雄索伯科斯的大儿子(自从戴弗斯给自己的儿子取名戴弗斯。克洛托卡塔克斯之后,他的这一做法逐渐的在王国中开始流行,绝大多数公民相继抛弃了希腊人只有名、没有姓的传统,开始以自己的姓名作为后代的姓氏)。
此刻,这位年轻人双目紧闭,不省人事。
“军团长,队长的战马被弓箭射中,他摔下马之后陷入昏迷。”带他回来的骑兵说道。
“看护好他!”莱德斯叮嘱了一句之后,再次看向前方,心中终于下定了决心,他深吸了口气:“命令,取消对罗马人的拦截——”
“呜!!!……”前方突然传来了高亢的军号声。
“军团长,是第一军团!第一军团他们赶到了!!”旁边的骑兵兴奋的喊道。
听到这熟悉的军号声,莱德斯看向前方,透过弥漫的尘雾,依稀看到了戴奥尼亚军旗上闪烁的金光。
而就在这时,阿明塔斯的传令兵也赶到了:“报告莱德斯军团长,第一军团的第七大队已经赶到,正位于敌人的归途上,并向敌人接近。”
“只有第七大队?!”莱德斯略感失望。
传令兵又着重说了一句:“其他大队正在陆续赶来!”
莱德斯略微思索了一下,然后下令:“让各个大队立即停止对敌人的骚扰,拉开与敌人的距离,放慢马速,只需要监视敌人的行动即可,同时要让开东面的包围圈,避免被第一军团的远程攻击误伤。”
……………………………………
第七大队的士兵们看到前方骑兵纵横、尘土漫天的战场,尽管身体疲惫,精神却极度亢奋,脚下的步伐也在加快。
快要接近战场时,大队长萨提鲁斯下达了“停止前进”的命令。
“雁形阵!”他接着又下达命令。
听到军号和旗帜的挥动,士兵们立刻拉开相互之间的距离,整个队伍向着两侧拉长、拉伸,很快整个军阵就呈现出一道内凹的弧形。
这时,第一骑兵军团的骑兵赶来:“第一军团的兄弟们,我们已经让开了正面。”
轻步兵大队长立刻再次下令:“第一连队准备!”
各军团的轻步兵大队的编制有些特别,它只有四个连队,第一、二连队为弓箭手,第三、第四连队为标枪兵,各个连队下辖250人,由五个分队组成。但是第一军团的轻步兵大队却很特殊,它只有三个连队,第二连队为弓箭手,第三连队为标枪兵,第一连队却是投石兵,这是戴奥尼亚硕果仅存的独特兵种,共350人,全部都是罗德岛出生、擅长投石的公民组成。
第一连队的士兵们一边解下扎在腰间的投石索,一边以松散的阵型前进到队伍的前方。
萨提鲁斯一直注视着的前方,判断自己的大队与敌人之间的距离,这是戴奥尼亚轻步兵指挥官所必备的基本技能,而曾远征波斯、出身色雷斯轻盾兵的他更是经验丰富,战功卓著,所以才会坐上戴奥尼亚第一军团第一轻步兵大队长的位置。
罗马人虽然看见了前方的戴奥尼亚骑兵已经闪开道路,但他们依旧没有加快速度,因为戴奥尼亚骑兵依然在四周环伺,这迫使他们依旧保持着紧密的阵型。
看到罗马人已经距离自己大队只有300米左右,萨提鲁斯举起了右手:“第一连队进攻!”
投石兵们从腰间的皮袋中拿出一颗鸡蛋大小的铅丸,和十年前投石兵还是用卵石相比,现在的他们已经是鸟枪换炮,圆心的铅丸不但可以飞行得更远,而且更具杀伤力。()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
………………………………
第三十七章 戴奥尼亚vs罗马 (六)
投石兵们将铅丸放入投石索中央的皮兜,开始旋转右臂,只听着“呜呜”的风声,投石索越转越快。
罗马人透过迷蒙的尘雾也看到了几百米外新出现的敌人,虽然有些紧张,但除了前进,他们别无他法。
就在这时,几百颗铅丸像冰雹一样从高空中落下,准确的洒在了罗马人密集的阵型中,顿时惨叫声响成一片。
除了中央的重步兵受伤轻微之外,几乎没有什么防护的轻步兵们被砸了个头破血流,位于两侧的罗马骑兵也受到了波及,被铅丸砸中的马匹又叫又跳,将猝不及防的骑兵抛于马下,还险些撞乱了罗马的阵列。
罗马人第一次遭遇投石兵的攻击,毫无防备之下被打得有些懵。
而戴奥尼亚骑兵却早有准备,趁着罗马人一时陷入混乱之际,立即驱马冲近敌人,投掷出所剩不多的短标枪,又是一片惨叫声响起,倒下的士兵却远不是抓破头皮那样的轻伤了。
当罗马轻步兵拿起弓箭、标枪,准备对正在远离的戴奥尼亚骑兵进行攻击时,又一片铅丸砸来。
连续的打击让罗马轻步兵们叫苦不迭,这些主要来自拉丁同盟的士兵们陷入混乱,士气低落。
处于队伍中央的罗马重步兵还保持着冷静,齐声高喊:“快冲过去!干掉他们!!”
首先采取行动的是罗马骑兵,他们匆匆的聚集起上百骑,不顾一切的向前冲刺。战马四蹄如飞,敲击着坚实的地面隆隆作响,仿佛大地都在震颤。
萨提鲁斯依旧神情平静,再次举起右手:“第二连队准备!”
雁形阵两翼的弓箭手拉弓引箭,而戴奥尼亚骑兵同样在平行的跟随着这些不顾一切冲锋的罗马骑兵。
当罗马距离第七大队不到百米时,350名戴奥尼亚弓箭手齐齐放箭。
几乎平射的箭矢从两翼射向中央,形成交叉的火力,快速行驶中的罗马骑兵虽然高举着盾牌,却难以防御,人叫马嘶,纷纷滚落在地,还阻碍了后面骑兵的行进。
而就在这时,第二轮箭矢再次射到,给了罗马骑兵更大的杀伤。
少部分冲在前面、躲过了弓箭袭击的罗马骑兵眼看着已经迫近了戴奥尼亚投石兵,却遭到了从队伍中冲出来的第三连队的标枪袭击,结果幸存者所剩无几。
戴奥里亚骑兵也趁机从两侧突击了在半途上因为弓箭袭击而陷入混乱的罗马骑兵。
这配合娴熟的连番打击让冲锋而来的罗马骑兵几乎丧失殆尽。
此时的罗马重步兵还在护卫着轻步兵们艰难前行,看到前方的惨象,个个心生悲凉,偏偏此时远处又传来他们不熟悉的军号声。
敌人的援军又来了!罗马人的士气降到了谷底。
就在这时,“呜!呜!!呜!!!……”一个更洪亮、更高亢的军号声从远方传来。
“我们的援军来了!我们的援军来了!!……”听到这熟悉的军号声,罗马人终于兴奋起来。
…………………………………
“报告军团长,营地里的罗马军队出动了!大约有八、九千人!”侦骑匆匆赶来,向阿明塔斯汇报。
“这么快?!”罗马人迅速的反应让阿明塔斯有些吃惊,他原本还想着让第七大队、第八大队和骑兵继续围困,而不歼灭这一部分敌人,以达到引诱营地罗马人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让刚刚赶到的六个重步兵大队能够休息一会,恢复一些体力,没想到罗马军队会来得如此之快,八、九千人的大部队显然不是戴奥尼亚轻步兵、轻甲兵和骑兵所能阻挡的。
阿明塔斯看着眼前这些大汗淋漓的戴奥尼亚士兵们,他们尽管疲惫,却很少有人坐卧,而是放下武器,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慢慢行走聊天,因为他们知道接下来会有战斗,如果躺下会让肌肉的酸痛加剧,会让他们的身体慵懒而不想运动。
阿明塔斯立即叫来了六位重步兵大队长,神情严肃的说道:“我们的诱敌计划已经成功,敌人的大部队已经出营,我希望你们能够克服疲劳,抓住他们,击溃他们!”
“军团长放心!罗马人出来了,就别想跑回去!”第一大队长克缇苏斯的话得到其他大队长的认同。
“那就准备出发吧!”阿明塔斯当即下令道。
就在大队长们去集合麾下士兵的时候,阿明塔斯则对传令兵下令:“立即去通知塞提亚、波莱弗纳姆城内的沃尔西人,罗马人的主力已经出营,请他们来参与战斗。”
…………………………………
卡米卢斯在猜到戴奥尼亚人的用意之后,没有迟疑,立即召集了九千重步兵,只留3000多人防御营地。
原本,弗留斯要求领兵前往,让年迈的卡米卢斯镇守营地。
但被卡米卢斯拒绝,他出兵只是为了救回被阻绝在外的士兵,并没有要与戴奥尼亚人拼死决战的意图,可如果让年轻气盛的弗留斯领兵,却很可能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卡米卢斯带领着70多个罗马重步兵中队朝着侦骑所探知的西面极速前进,因为他知道戴奥尼亚的军队也会朝这个方向赶来,他必须尽快接引出被困的士兵,然后再快速返回营地。
卡米卢斯对戴奥尼亚军队并不怎么了解,在他的印象中,周边的势力甚至坎帕尼亚的希腊人都是以臃肿的方阵形式进行作战,除了他牵头改制的罗马军队因为以中队为作战主力,无论是列阵、还是作战都变得更加灵活,因此他认为:即使戴奥尼亚大部队赶到,也需要重新排列阵型,他会有充足的时间去组织撤退。
等卡米卢斯赶到战场的位置时,戴奥尼亚的第七、第八大队和骑兵已经主动的撤退了,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地上躺满了死尸、死马,还有呻吟挣扎的伤兵,原先奉命前来救援的近3000人(骑兵和轻步兵)竟然损失了近三分之一,而且活着的士兵们衣衫不整、神情沮丧,有的还鼻青脸肿、头破血流……
通过被困队官康缪斯的简要叙述,卡米卢斯了解了整个战斗的经过,不禁为戴奥尼亚轻步兵和骑兵的杀伤力,以及相互之间密切的配合而感到吃惊。
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卡米卢斯在心中给戴奥尼亚人定下了标签,因此他催促士兵们带上伤兵,立即撤退。
“我们战死的公民怎么办?”来自盟邦的轻步兵将领要求将尸体也带回去。
素来爱兵如子的卡米卢斯此刻却硬着心肠说道:“暂时搁置在这里,以后再来处置。现在我们必须抓紧时间,立即返回!”
盟邦将领对这个决定感到不满,还想再说。
这时,侦骑急匆匆赶来:“卡米卢斯军政官,有大约六、七千黑色士兵从南面袭来!”
卡米卢斯心中一紧,纵马驰出队伍(根据罗马军事传统,罗马领军将领必须和士兵们一样只能步行,以显示两者之间并无差别、同甘共苦之意,但卡米卢斯年岁太大,体力有限,所以罗马元老院特批他可以骑马),展目向南观望,只见远处尘雾翻腾……
据他的经验判断,敌人已经在一里之外。
他立即返回到队伍中,下达命令:“按照接敌前的阵列进行列队,开始撤退!”
他所说的接敌前的阵列,即是以120人的罗马中队小方阵错落排列成鱼鳞状的大阵形,由于中队之间间歇较大,因此运动灵活,撤退起来也比较迅速,而一旦无法撤退时,他又可以随时转换为进攻的阵型。由于心中的些许不安,卡米卢斯采取了这个稳妥的做法。
但是,环伺在外围的戴奥尼亚轻步兵又怎会让罗马人轻易的完成撤退,投石兵再次甩动投石索,向罗马人投掷铅丸,而弓箭兵甚至大胆的逼近罗马军队的外侧,摆出射击的姿态……
卡米卢斯不得不将罗马轻步兵们调到这一侧作为防备。
但戴奥尼亚骑兵成队、成队的在罗马军队的外围奔驰,时不时向内突入到距离罗马士兵不到20米的距离,摆出要突击的状态。
尽管卡米卢斯派出的传令兵再三告诫罗马士兵不要理会戴奥尼亚人的骚扰,但罗马士兵的整队速度还是因此受到了明显的干扰。
而此时,戴奥尼亚的大军行进快速,已经逼近到据罗马军队不到300米的位置,罗马士兵们已经能看清灰蒙蒙的尘雾中一杆杆高举的金光闪闪的大旗,能听到节奏强劲的军鼓声,以及一排排看似铺天盖地的黑色士兵踏着较为整齐的步伐向他们压来……
就在士兵们被戴奥尼亚军队的气势所吸引和震慑的同时,卡米卢斯却更感到惊讶,他发现戴奥尼亚军队正在前进的队形赫然跟罗马军队改制后的战术阵型很相似,这让他猛然意识到:戴奥尼亚人很可能不用花费很多的时间去排列阵型,就可能直接向自己发动进攻,如果他在这里强行撤退,很可能会被对方追击,而导致队伍混乱,造成惨败。
………………………………
第三十八章 戴奥尼亚vs罗马(七)
思量再三,卡米卢斯终于下定决心先击退当面之敌,再行撤退!
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卡米卢斯就立即行动起来,他派出传令兵,传达他的命令要求罗马军队面对来袭的敌军,立即按照三线阵型排列。由青年兵组成的罗马中队共十个,组成了最前列的阵线,是1200人;在他们后面的中线阵列,有六个壮年兵组成的罗马中队构成,共计660人;而最后一列则是由六个老兵中队组成,同样也是660人,光是这中路就总共配备了2500多重步兵。而在左右两翼,他也以相同的方式列阵。
罗马人这十年来一直按着新的战术不断的进行着战争,他们对此已非常熟悉,再加上之前已经以中队为基础、排列好了接敌的阵型,因此他们只需要将每个中队形成的小方阵相互穿插、靠拢、拼接,没花多久时间就形成了一个绵延一里的巨大三线阵列。
卡米卢斯带来的军队共9000人,全是重步兵,共75个中队,再加上被困的三个中队,一共78个中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