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第2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卡米卢斯带来的军队共9000人,全是重步兵,共75个中队,再加上被困的三个中队,一共78个中队,这其中有40个青年兵中队、25个壮年兵中队和13个老兵中队。在列阵中,老兵中队数量不够,他就用壮年兵中队代替。当列阵完成时,共投入了7600名罗马重步兵。
此时,他麾下还有12个中队,大多数为青年兵组成,他将其安排在他身后的第四列,当做预备队,在护卫伤兵的同时,也兼顾防备在后方游弋的戴奥尼亚骑兵和轻步兵。
他又将剩余的500多名罗马骑兵布置在阵列后方两侧,将1500多名轻步兵分散安置在第四列预备队之间,主要还是为了防备对方的骑兵和轻步兵。
在罗马人布阵的同时,戴奥尼亚第一军团的前进速度在减缓,在距敌200米时,整个大军停止了前进,并根据对方的阵列布置,迅速在做调整。
阿明塔斯将第一、第二、第三大队放在了前列,将第四、第五、第六大队放在后方,整个阵型的长度与罗马人的相差无几。
双方几乎是同时列阵完毕。
在相隔着200米的距离,双方士兵都在好奇的凝望和打量着对方。
戴奥尼亚普通士兵一身黑色,头戴有护颊的碗状蒙顶头盔,盔上有顶冠,有的没有帽缨,有的有或多或少的黑色帽缨,(这是根据军团士兵的服役年限而定,年限越长、帽缨越密,这就是老兵,其多数都为小队长),身穿黑色的单层亚麻胸甲,外罩着一层锁子甲(这是王国建立之后,逐渐实施的改变,和最初时的多层胶合亚麻胸甲相比,重量相差无几,但增加了防御的硬度,而且在行军时脱卸方便),腿下是黑色皮质胫甲,脚穿皮质凉鞋,左手持半人高凸面长盾,右手拿着两米长的刺枪,腰挂锋利的短剑,后背插着两根标枪。
罗马士兵同样是头戴护颊蒙顶头盔,头盔顶两侧插着两根彩羽,中间有马鬃式红色帽缨的是中队长。士兵身穿红色的短袖内衬,外套锁子甲,只有中队长是身穿着青铜胸甲,小腿套着青铜胫甲,脚穿皮质凉鞋,左手持半人高凸面长盾,右手是两米长矛,腰挎短剑。
罗马阵中,除了左、中、右三翼的旗标手各自高举着一面红色的军旗,上面绣着展翅的雄鹰,再没有其他的旗帜。而在戴奥尼亚的军阵中,分队旗、连队旗、大队旗有序的分布在各个小方阵中,围绕着中央的军团大旗迎风招展,旗顶上的神祗雕像金光闪耀,如同夜空中的繁星,煞是好看。
双方列阵完毕之后,整个战场一半是黑色、一半是红色,双方的士兵们站立得如同威武的雕像,手中的长矛排列成茂密的森林,竖立的盾牌则是巍峨的长墙……
双方都保持着静默,但弥漫在战场之间浓浓的杀气却在将弥漫的尘雾驱散……
一向进攻勇猛的阿明塔斯并没有立刻下达进攻的命令。一方面,他是想让一路奔波而来的士兵们多喘口气,恢复一下体力;另一方面,他也想能多拖延一下时间,等待沃尔西人的赶来,毕竟和对方相比,第一军团在重步兵的人数上少了好几千人,而对方能迅速的排列出跟戴奥尼亚相似的阵型,他感觉到了这个对手和以往的敌人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行动较为谨慎。
但是他能等,卡米卢斯却不能等,他大致能猜到戴奥尼亚军队追击到这里、却停止了前进的原因。因此,他等罗马士兵们列好阵型、并且稳定之后,就立刻下达了命令“全军进攻!”
“呜!……”军号长鸣。
罗马士兵们提盾持矛,徐徐前进,四条阵线基本保持着较整齐的阵列,向着戴奥尼亚军阵压过去。
卡米卢斯骑马走在阵列中央后方,不时还回头看一看在罗马军阵侧翼后方游弋的戴奥尼亚骑兵。
这时,莱德斯已经骑马赶到了阿明塔斯的身边。
“辛苦啦,老友!”阿明塔斯点头致谢。
“为了阻拦罗马人,我的军团可是付出了300多人的死伤!”莱德斯表情凝重的说了一句。
阿明塔斯沉默了一会儿,问道“你的骑兵还能再战吗?”
莱德斯摇头“马匹来回奔跑,已经非常疲劳,而且骑兵们的标枪都已经用完,现在需要好好的恢复马力。等罗马人溃退时,才能让他们再派上用场。不过……你所面对的这个敌人可不简单!”
“放心吧,罗马人想用从我们这里偷学来的战术来战胜老师,那只能是一个笑话!”阿明塔斯一边关注着前方的战情,一边自信的说道。如果是戴弗斯听到这话,或许会感到有些羞愧。
莱德斯扫了一眼身后仅有的由轻甲兵大队组成的预备队,心中稍有不安,但他没有再说话。
所率连队位于前列的连队长斯提弗洛斯(阿明塔斯的养子)清晰的看到前方的罗马士兵行进到距离50米处时,陆续停顿了下来。他眼神微微一缩,高声喊道“兄弟们,标枪准备!”
“标枪准备!……”戴奥尼亚军阵中队官们的喊声此起彼伏。
士兵们已经将一根根标枪攥在了手中。
“玛尔斯!!!……”罗马军中发出震天动地的怒吼,20多岁正值身强力壮的罗马青年兵们即使是刚刚经过了奔波,仍然体力充沛,他们迈开大步,向前冲锋。
斯提弗洛斯却看得仔细,罗马人并没有将长盾斜顶在上方,显然他们还不了解戴奥尼亚重步兵战斗的特点,他脸上露出了冷笑。
随着步伐的迈开,罗马士兵冲锋的速度在急速加快,产生一股一往无前的强大气势。
戴奥尼亚第一军团士兵站立如山、不为所动。
直到罗马人已经冲近30米的距离,“标枪!……”在队官们的喊声中,戴奥尼亚的前后两线阵列同时投出了手中的标枪,战场上如同刮起了一股飓风,冲锋在前的罗马青年兵们的前冲之势噶然而止,密集的重标枪飞跃20多米的距离,落入厚达十列的罗马青年兵阵中,轻易就穿透了他们的锁子甲,将他们扎倒在地。而砸在木盾上的重标枪则深深的嵌入盾面,矛头弯曲,拖拽在地。
这时,大部分战斗经验不足的罗马青年兵并没有继续向前冲锋,而是下意识的去拽起在地上挣扎的队友或者想拔去长盾上的标枪,这就为戴奥尼亚士兵投出第二轮标枪提供了充分准备的时间,所以当第二轮标枪投出后,倒下的罗马士兵更多。
一向在战斗中能保持冷静睿智的卡米卢斯看到战场景象,心疼的大叫了好几声。他万万没想到戴奥尼亚重步兵竟然还能投掷标枪,没有防备的罗马青年兵们遭受了不小的打击。当然,他不会想到的是,“重步兵接战前投标枪”这本是罗马军团的特色战术,不过在前世历史中这种战术的建立是因为在罗马与萨莫奈人的战争中,擅长使用标枪的萨莫奈人让罗马人吃了不小的苦头,他们才开始向对手学习,改进了自己的战术,让几乎是单一兵种的罗马重步兵拥有了中程打击能力。
就在罗马人突遭打击、暂时陷入混乱之时,戴奥尼亚军阵中所有军旗前指,士兵们高喊着“哈迪斯”之名,凶猛的扑向了敌人。
“战斗!战斗!……”未受伤的罗马中队长及小队长们一边高喊,一边带头冲到最前列,去填补支离破碎的阵线缺口,后排的青年兵们也毫不犹豫的冲到了前面,他们要为受伤的战友们报仇。
但是罗马的前线阵列还没重新填补完毕,戴奥尼亚士兵的冲锋就已经到了。
双方的左、中、右翼前列部队先后撞在了一起,虽然双方的一线部队厚度都为十列,但和齐装满员的戴奥尼亚第一军团第一、二、三大队相比,刚遭受标枪打击、阵形残破的罗马青年兵部队显然在力量上无法与之对抗。
。
………………………………
第三十九章 戴奥尼亚vs罗马(八)
尤其是在第一列,戴奥尼亚士兵借着冲锋的力量撞开当面敌人的盾防之后,右手的刺枪就闪电般扎出,罗马士兵躲过了这一刺,旁边又一根刺枪扎来……由于人数上的差距,罗马青年兵往往是面临一对二的危险局面,因此尽管其作战勇猛,但是伤亡在渐渐的增多,阵列也在不断的后退。同时阵列中更是不断响起凄厉的惨叫声,它们大多数是出自被标枪扎中、躺倒在地上的伤兵们,他们被后退的罗马队友们多次践踏,哀嚎着渐趋无声,这更增添了青年兵心里的慌乱……
骑马走在中路后方的卡米卢斯望着前方不断在后退的前列阵线,他愁着眉头,迅速做出判断:不光中路如此,左右两翼也必定是这样。戴奥尼亚人一开始的标枪袭击,以及恰到好处的迅猛冲锋,让勇猛有余、沉稳不足的青年兵们乱了方寸。
“立刻吹响军号,调换阵列!”卡米卢斯毫不迟疑的下达命令。
出于对统帅的信任,号手们毫无迟疑的吹响了弯曲的铜号。
倒是身旁的卢契乌斯向父亲提出了疑问:“现在一线士兵的阵线虽然不稳,但他们还在顽强战斗,如果在这个时候让他们撤退,容易增加他们的伤亡,不如……等战局稍微稳定之后再做调换。”
“再晚些发布命令,损失只会更大!”卡米卢斯脸上略显自责:“我没想到会在沃尔西遭遇戴奥尼亚军队,事先本应该多详细了解他们的战斗特点!”
卢契乌斯本想劝慰他说:“你就是想了解,也没有罗马人知道。”但看着卡米露丝一脸严肃的表情,他没有把这话说出口。
听到军号声,第三线的罗马各支老兵中队方阵开始向前移,在快接触到第二线的各支壮年兵中队方阵之间的空隙时,他们并没有立刻挤进去,拼接成一个完整的新阵线,而是就此停住,让这一个个足以塞进一个中队方阵的空隙保留。
听到军号反复的吹响,正在苦苦抵挡着戴奥尼亚人进攻的罗马青年兵们心中都松了一口气,但是在各个中队长和队官们的提醒下,他们还要一边努力的支撑着阵线,一边缓缓后退。
但是,在戴奥尼亚士兵进攻的压迫下,罗马部分阵列已经开始出现溃散,不过第二线的中队距离他们身后不远,很快双方就触及在了一起。后方有壮年兵中队撑住,前方的青年兵中队好歹有了点底气。而后方没有中队支撑的青年兵们则加快速度后退到空隙里,然后再通过后方老兵中队两侧的缝隙中溜走。
一直面对面厮杀的戴奥尼亚士兵也会挤进这个空隙里,他们就将面临着三面被围的局面,当然对方未撤退的青年兵们和壮年兵中队同样也面临着这样的局面,因此双方的阵线就像犬牙交错一般,紧密的咬合在一起。可随着各个壮年兵方阵也继续后退,青年兵们终将完全撤到后方,而壮年兵和老兵中队最终连成一条新的阵列。
同样在戴奥尼亚军阵中路后方的阿明塔斯已经从游弋在罗马军队外围的骑兵口中得知了罗马人正在进行着阵列转换,已经在戴奥尼亚带兵打仗了十多年,在面对有着相似战法的罗马军队,他还能不明白罗马人接下来要做什么。
“军团长,我们应该吹响军号,让第四、五、六大队上前。”就在阿明塔斯还在思索的时候,普林托尔斯在一旁建议道。
阿明塔斯犹豫了一下,他明白普林托尔斯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建议,他一定是考虑到:此时前线的戴奥尼亚士兵在攻势上占据了优势,如果他们能够将攻势继续加强,那么罗马人的变阵是不可能轻易做到,反而会因为混乱而造成更多伤亡。但是从现在的战况来看,前线士兵并没能做到,这可能是因为刚才的这波迅猛攻势恐怕已经耗尽了前线士兵积攒下来的多余的体力,否则按照以往第一军团的作战特点,这时候一定会紧紧抓住对方的混乱猛打猛冲,让对方的一线士兵在后退中就极可能演化为溃败,但现在士兵们的进攻速度却在不断减慢……
阿明塔斯凝望着前方的战况,他心里清楚:一旦罗马人的阵型完成了转换,体力匮乏的第一、二、三大队士兵面对罗马人准备充分的新阵列战斗,那么吃亏的很可能就是己方的士兵。
尽管他渴望着战士们能够勇猛杀敌,但更不希望他们遇上困境,影响战斗的结果,所以他最终采纳了普林托尔斯的建议。
戴奥尼亚的军号声响起,第四、五、六大队的队官和士兵们听到号令,并没有感到吃惊,因为前方战友们的表现他们看在眼里。
而正在作战的队官和士兵们则松了口气,他们中不少人累得连气都有些喘不匀了,幸亏敌人一直在后退,否则敌人硬顶过来,有些士兵恐怕会因为腿软而倒地。
于是,惊惶不定的罗马青年兵们看到了奇怪的一幕,正对他们穷追猛打的敌人突然开始后撤了……
……………………………………
从侦骑口中听到敌人也向后撤退变阵,卡米卢斯并没有逃过一劫的庆幸,戴奥尼亚将领的冷静和其士兵们执行命令的坚决反而让他眉头深皱。
这时,双方的战线已经拉开了有近二十米的距离,刚才杀声震天的战场竟然变得有些沉寂,只余下中间空地横七竖八倒卧的死尸,还有少数爬地呻吟的伤兵,这其中绝大多数战死的都是罗马士兵。
然而,距离他们并不远的罗马壮年兵、老年兵们却是手持武器,瞪视着前方的敌人,没有人上去救援伤兵。
卡米卢斯明白戴奥尼亚人可以有恃无恐的耗费时间,但是自己的军队却等不起,因此他再次下令:加紧进攻!
在中队长们的叫喊声中,新上场的罗马士兵们则较为慎重,他们将长盾护住上半身,稳步前进,显然之前的标枪袭击让他们长了一个心眼。
但事实上,早已投光标枪的第四、五、六大队的戴奥尼亚士兵们见到对手如此小心翼翼的模样,都感到有些好笑。
但是当两军接近、重新开始厮杀时,戴奥尼亚士兵再也笑不出来了。
罗马士兵对盾和长矛的联合使用技巧娴熟,长矛的戳刺又准又狠,士兵间的盾阵配合也很有默契,其整体的战斗力并不弱于戴奥尼亚军团,这着实让战场上的戴奥尼亚队官们吃了一惊。
如果戴奥尼亚将士了解罗马,就会知道这些新换上来的罗马士兵都是服役超过了八年,参加过多次的对外战斗,并且还有不少士兵获得过公民冠,他们或许就不会吃惊了(公民冠,是罗马元老院对在多次战斗中表现英勇的罗马公民的表彰,在公共场合中,所有的罗马公民包括元老们都会对佩戴公民冠出席的公民们表示尊重,甚至连他们的父亲也会受到礼遇。这是一种荣誉,并没有物质上的奖励,但是罗马公民们却极其的推崇、并且想拥有它。由此可见罗马人也是一个提昌武德、极具尚武精神的种族)。
一时间,双方的前列士兵在激烈的厮杀中处于相持。
卡米卢斯当然不会满足于仅仅与戴奥尼亚人保持着前线战斗的相持,他必须得抓紧时间击溃敌人。
于是,他再次下令:让作为预备队的12个罗马中队(这其中包括十个青年兵中队和两个壮年兵中队)分成两路,绕过两翼的前线阵列,去攻击敌人的侧翼。
下达完命令,卡米卢斯回身问道:“我们的伤亡统计出来了吗?”
“大约有……400多公民伤亡……”卢契乌斯作汇报时,心里也忍不住打了一个哆嗦:最初的战斗持续时间并没有多长,可就在这短短的近20分钟的接触战里,他们就损失了四个中队的人数,这在最近十年的战斗中还从未遇到过。
此时的卡米卢斯尽管同样心痛,但是说出来的命令却很坚定:“让退下来的中队立即整编,等我的命令,再去进攻敌人!他们之前所遭受的耻辱需要用他们用胜利来洗刷!”
与此同时,阿明塔斯也在询问自己的副官:“沃尔西人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阿里斯托诺斯看了一眼记录板,说道:“信使回报,他们已经整队出发了!塞提亚出动了一千人、波莱弗纳姆出动了7000人,正在向这边赶来!”
阿明塔斯心中大定,继续关注着前方的战情。
这时,侦骑飞驰而来:“报告军团长,敌人派出了700多重步兵,正在绕向我们左翼的侧后方!”
话音刚落,又一名侦骑飞驰而来:“报告军团长,右翼发现有七八百名敌人的重步兵绕向我们的侧翼!”
阿明塔斯脸色微变,他没有犹豫的大声说道:“让第一大队赶去保护左翼!第二大队保护右翼!第三大队……”
………………………………
第四十章 戴奥尼亚vs罗马(九)
阿明塔斯停顿了一下,普林托尔斯在一旁及时提醒道:“别忘了还有刚刚退下去的那些罗马士兵!”
副官阿里斯托诺斯略带不屑说道:“那些败兵还有战斗的勇气吗?”
“不要小瞧敌人。”话是这么说,阿明塔斯心中也并不太认为败退的罗马士兵能这么快重整过来,但他还是留了一分谨慎:“让第三大队居中策应!”
下达完命令,他回头看了一眼在身后不远处歇息的第八大队士兵们。
如果他们也是重步兵就好了!此时的阿明塔斯在心中竟然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也可见罗马人的主动进攻给他心理造成的压力。
“再立刻派人去催促沃尔西人,让他们加快前进的速度!”阿明塔斯已经没有了之前轻松的心情。
斯提弗洛斯带领着连队从前线退下来之后,还基本保持着原来的队形,不过士兵们大多坐在了地上,大口的喘着气。
士兵们刚刚缓过一点劲儿来,大队长克缇苏斯就传来命令:“第一大队的兄弟们,按照目前的队形顺序,立刻转向左翼,迎击来袭的敌人!”
士兵们骂骂咧咧的用刺枪撑起酸胀的双腿,拿起已经感到沉重的长盾,在连队长斯提弗洛斯和分队长的指挥下,跟随着其他的连队士兵一起,将整个第一大队的方阵阵型,向左旋转,然后大步向前行进。
刚刚抵达左翼的边缘,士兵们就看到罗马人已经距离他们不远了。
而这些快速赶来的罗马士兵看到前方已经有敌人的援兵赶到,居然不停下整队,排列成一个大的方阵接战,而是以一个个中队形成的小方阵向着戴奥尼亚第一大队刚刚站定的阵列发动冲锋。
这种经常在戴奥尼亚军团训练中看到的进攻方式竟然出现在了对方的身上,斯提弗洛斯的心中既感到荒谬,也感到了紧张。
“盾阵防御!”他下达这个命令也是没有办法,士兵们已经疲惫,无力发动冲锋来抵消对方的冲锋。
而在最前列的戴奥尼亚士兵用整个左侧臂膀挂起长盾、侧身扎稳马步的同时,小队长们也在大声提醒他们:“换上短剑!换上短剑!……”
在士兵们身体疲惫、肌肉酸胀的情况下,使用刺枪不但会让戳刺的精准度下降,而且在对方猛力冲撞时,会使刺枪向后滑脱,从而刮伤掌心,影响对武器的使用。而短剑更利于掌控,尤其在敌人想利用力量来贴近碾压,它更是有用武之地。这是在无数战斗中总结出的经验,被戴奥尼亚军务部编入《军法》中,所以队官们都能及时的运用。
六个狂奔而来的罗马中队全是由青年兵组成,他们奔跑有力、吼声如雷。
实际上,第一军团的士兵也大多在二十五、六岁的年纪,也正是人生体力最巅峰的时期,只是他们早上从塞尔舍出发,一直到现在都没怎么休息过,消耗了过多的体力,自然现在无法与对方相比。
罗马中队相继撞在了戴奥尼亚的盾阵上,就像巨石轰击城墙,导致盾阵出现一个个的凹陷。
罗马士兵借着强劲的冲锋动能撞开对方的盾防,用手中的长矛刺向踉跄后退的敌人。
戴奥尼亚士兵则用尽全身力气,先抵挡住敌人的冲锋,然后跟随后方的士兵缓缓后退,以缓解对方强劲的攻势,在用长盾护住全身的同时,右手的短剑不时从空隙中刺出,给予敢于贴近猛烈进攻的敌人以杀伤。
罗马人进攻猛烈,前列士兵被刺倒,后列士兵跨过伤者继续攻击。
戴奥尼亚人同样防御顽强,不断上前填补被打开的缺口,努力保持着前列防线的完整。
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
………………………………
而在这时,阿明塔斯再次从侦骑口中得到一个糟糕的消息:“报告军团长,有2000多罗马重步兵正在向我们的右翼快速移动!”
听到这个消息,阿明塔斯的脸色非常难看:罗马人还有这么多兵力?!难道他们这么快就重整好了之前的溃兵?!
时间已不容他再多考虑,他回头看着还在歇息的轻甲兵们,下达命令:“让第三大队迅速赶往右翼组织防御,在接敌之后,让第八大队迅速绕到敌人侧翼后方进行夹击!”
“军团长。”普林托尔斯在一旁提醒道:“既然罗马人的战术跟我们相似,恐怕他们不会畏惧侧翼被攻击。相反,在敌人士气正旺盛的时候,让轻甲兵与重步兵厮杀,恐怕不会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