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第3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蒙特阿德诺在赶往普莱塔拉河下游上段的途中,已经听到了震耳的喊杀声。
等他到达目的地,站在西岸向东望,只见:圣团部队已经全部冲过了东岸,并且向前推进的速度在逐渐的加快。毕竟,希腊人在发现迦太基人进攻的企图之后,仓促的集合起士兵、组织了一支部队,妄图阻挡迦太基人的进攻,但是他们缺乏统一的指挥,而且士兵们来自不同的城邦,也缺乏默契的配合,再加上人数也少于对方,因此在圣团士兵的猛攻之下,渐渐的抵挡不住了。
就在蒙特阿德诺犹豫着“在这样的有利战机之下是否还要召回圣团部队”的时候,前方的战场突然爆发出更加嘈杂的声音。
希腊人溃败了!
他们仓皇的往东逃,随即有一股更大的声音在他们后方响起:“跟着我们往这边逃!!跟着我们往这边逃!!……”
圣团部队开始迈开大步、进行追击,之前一直隐藏在方阵后面的右翼骑兵部队在这时冲了出来,用他们的超长骑枪将逃跑的溃兵刺倒,高大的伊比利亚战马用强劲的四蹄践踏着摔倒的希腊人……
望着前方正在趁胜追击的圣团部队,蒙特阿德诺终于不再犹豫了,他立即让传令兵去通知正在大营内候命的腓尼基部队、卢米比亚部队以及卢米比亚骑兵火速赶来这里,配合圣团部队,彻底击溃河对岸的戴奥尼亚联军。
………………………………………………
在这个危急时候,戴奥尼亚的士兵们在哪里?这要先从戴奥尼亚联军在米诺亚城旁修筑营地时说起。
普莱塔拉河下游的东岸不像西岸有着平坦的土地,而是起伏不平的丘陵。戴奥尼亚联军选择将营地修筑在米诺亚城的北面,这里有三个较大的山丘,海拔都在百米以上,而且各自相距一里左右,呈“倒品字形”面对着河岸。考虑到迦太基军队人数远多于联军,为了能够防御住敌人的进攻,列奥提齐德斯和盟邦将领经过商议后决定:将军营修建在这三座山丘之上。
由于戴奥尼亚的士兵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因此他们的军营定在了中间的那个面积最大的山丘,而北面的山丘由阿格利真托和埃科诺姆斯的士兵驻扎,南面的山丘则是由杰拉和卡曼利纳、帕奇努斯的士兵驻扎。
在戴奥尼亚军队所驻扎的山丘北面的山脚下有一个比较大的、近似长方形的湖——戈格湖(gorgo)。当盟帮的士兵跑到普莱塔拉河去寻找清凉的时候,戴奥尼亚士兵当然也有相同的需求。列奥提齐德斯为了安全起见,让士兵们在距离营地更近的戈格湖乘凉。
列奥提齐德斯可不是蒙特阿德诺,他虽然同样坐镇大营,手下的山岭侦察小队和侦骑却在时刻监视着周围的地域,时刻向他汇报异常的动向。
当阿格里真托的士兵在普莱塔拉河与迦太基人发生冲突时,他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他敏锐的感觉到情况不对,立刻派传令兵去山下,勒令戴奥尼亚士兵迅速返回大营。
同时,他还派信使去其他营地,让盟军将领立刻撤回他们在河岸边的士兵,尤其是阿格利真托人。
但是局势发展得很快,本身就缺乏纪律约束的盟邦军队士兵被打出了真火之后,又岂是本来就没什么权威的盟邦将领所能约束的。
冲突的扩大、迦太基全副武装的士兵的登场意味着这已经演变成了一场战斗。
当列奥提齐德斯通过侦骑的回报得知“迦太基的圣团军队已经全部行动起来,正在赶往河岸”时,他心中十分焦急。
他一面通知各部队做好准备、前去救援,一面盯着才绘制好的营地周边地图,构思着救援的作战计划。
这时,身旁的副官说了一句:“指挥官大人,其实我们完全不必救援他们,他们溃败了,可以直接逃入军营,反正营地距离他们也就只有两里地。”
列奥提齐德斯摇头说道:“迦太基人会进行追击,这样一来,他们可能会连营地都丢掉!”
副官想了想,说道:“那就不要让他们逃进营地,引导他们从这里逃。”他说着,用手在地图上指画了几下。
列奥提齐德斯看着副官用手划过的地方,那里正是南、北两个营地之间的低地!
戴奥尼亚联军的三个营地呈现“倒品字形”,南、北两个营地更靠近河岸,中间的营地则更靠向东面,三个营地之间是低地,这个低地靠近河岸的长度约有两里多,恰好正对着发生冲突的河岸,联军士兵转身直接后逃,就可以快速的通过低地,再绕过戴奥尼亚军营所处的山丘,跑进山岭里,迦太基人恐怕就不敢再追了,这总共不过三四里的距离,但是溃兵多数都会本能的先逃向自己的军营,所以副官会说需要引导。
但是副官的话犹如一道亮光在列奥提齐德斯的脑海里闪过,他猛然伏下身子,盯着地图上三个营地的排列以及前方的那一个河段,同时问道:“迦太基的圣团部队有多少人?”
“据情报说是一万人左右。”
“这支部队已经全军出动了吗?”
“侦骑回报的消息是这么说的。”
“现在在河上和迦太基人发生战斗的有多少联军士兵?”
“那里的场面太过嘈杂混乱,侦骑无法给出详细的数字,他们的大致判断是,不少于两千人,而且这个人数还在不断的增加……”
列奥提齐德斯沉思了片刻,用手往地图上用力的一敲,大声说道:“命令!第八军团的六个重步兵大队以及预备队中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重步兵大队立即到军营前的山脚下,面朝河岸列阵!让第八大队(即轻甲兵大队)赶往河岸,分散到联军士兵所组阵列的后方,一旦他们溃败,立刻引导他们,往我们主力所在的方向逃跑!
让预备队中的第五重步兵大队立刻赶往北面的营地,协助他们防御敌人的进攻。(这是因为驻守北面营地是由阿格里真托和埃科诺姆斯的士兵,现在正在河岸发生战斗的一半多是阿格里真托人,因此列奥提齐德斯是担心北营的防御兵力不足)。让第七大队(即轻步兵大队)也去北营,预备队中的轻步兵都去南营,面朝低地,居高临下,发现敌人时,先不要攻击,放他们过去,等重步兵开始接战,再攻击他们的侧后。
另外,你派人去通知两个营地的盟军将领,就说我戴奥尼亚军队准备与迦太基人交战,让他们无论如何都要守好自己的营地!”
在参谋部经过严格训练过的副官拿起刚刚记录好的木板,将列奥提齐德斯的命令又快速而准确的复述了一遍,然后好奇的问道:“指挥官大人,你是准备要引诱迦太基的圣团部队深入到我们的营地前,然后以逸待劳,彻底击溃他们吗?”
列奥提齐德斯微微点了下头,说道:“立即去通知吧。”
副官兴奋的正要往外走,列奥提齐德斯又想起了什么,又叫住他:“等一下!还有一件事,你派人立刻去通知山岭里的西凯尔人,让他们在战斗发生之后,对迦太基军队的后方进行袭扰,减轻我们防御的压力!”
“是!”
“对了,你叫什么名字?”列奥提齐德斯突然问了一句,自从他原来的副官斯提弗洛斯离开之后,这两年第八军团副官换了不止十位,一方面是副官们觉得列奥提齐德斯平时的脾性古怪,难以相处,主动调离的;另一方面,列奥提齐德斯要求严苛,总感到那些年轻人能力不够,所以副官才会象走马灯一样的换个不停。而在准备这场战争前,他特地向军务部要求:鉴于这场战争的规模和艰难程度,希望能派来一个能力强的副官。()
。。m。
………………………………
第八十章 戴奥尼亚VS迦太基 (四)
可这位副官派来都快两个月了,平时朝夕相处,他居然连副官的名字都没有记住。好在这位副官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已经比较了解列奥提齐德斯的性格,他并没有在意,而是认真的回答道:“大人,我叫穆克鲁!”
“你是布鲁提人?”列奥提齐德斯看着他与希腊人相异的相貌,问道。
“是的,我来自布鲁提的科森扎。”
“嗯。”列奥提齐德斯点点头,一挥手:“快去传令吧。”
“是。”副官急忙转身出帐,脸上却露出了笑意,根据他对这位指挥官得了了解,他知道他得到了被军务部的同僚们戏称为“最严厉的军团长”的认可。
实际上副官穆克鲁的身份也不简单,他十八岁时就曾跟随希罗尼穆斯参加了克罗托内大会战,并且负了伤,战后还受到戴弗斯国王的慰问。后来他正式加入第五军团,十多年来参加了王国历次的战争,屡立战功,都已经快升任大队长了,他却要求到军务部参谋处深造。对于戴奥尼亚的高级队官而言,很少有主动要求进一步学习的,这非常难得,所以尽管他的年纪已经超过了30岁,菲利修斯还是破例将他调入参谋处。
穆克鲁调到参谋处后,以一贯勤勉努力赢得了同僚的赞许。这一次,鉴于这场战争的重要,菲利修斯才不舍的派出了这位能力强、且又稳重的得力手下。现在看来,终于是满足了难伺候的列奥提齐德斯的要求。
………………………………………
这次列奥提齐德斯率领出征的15000名士兵中包括8000名第八军团正式士兵,5000名预备队重步兵,将近一千名预备队轻步兵,还有第四骑兵军团的一千名骑兵(第四骑兵军团因为西西里领地人口和战马的原因,一直都是缺额)。
第八军团的士兵们听说有仗打,个个兴奋异常。两年前平定西凯尔人的战争让士兵们得到了不菲的奖励,他们一直渴望着再立新功,现在机会来了!
而预备队的士兵们则盼望着在即将到来的战斗中表现优异,为自己的军队履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以便能顺利的转为正式的军团士兵。
在队官们的带领下,士兵们有序而迅速的跑到了山脚下,开始排列棋盘格式的阵型。
刚刚完成了布阵,士兵们就听到前方传来巨大的喧嚣声。
杂乱而如同雷鸣般的脚步声越来越响……
很快,他们就看到前方黑压压的溃兵就像暴雨中的山洪迅猛的往低地倾泻下来似的,咆哮着、向着他们涌过来。
一些戴奥尼亚新兵开始有些紧张的咽了咽唾沫。
“命令各分队迅速列好盾阵!”两年前还是纳克索斯巡察官的狄奥卡西斯如今已是第八军团第一大队第一连队的连队长,他镇定自若地下达着命令。
其他的队官也先后下达着相似的命令。
这一次,戴奥尼亚的盾阵跟往日不同,各个分队的士兵不但将盾牌竖立在小方阵的前、后、左、右的外围,而且刺枪也向着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放平,就像是一个个竖起了坚刺的刺猬。
同时,士兵们还持续不断的高喊:“从空隙的地方走!!!从空隙的地方走!!!……”
为了方便溃兵撤退,第八军团各分队小方阵之间的间隔较平时训练时的位置还要拉开了不少。
看到密集放平的刺枪,只要不是傻子,都不会主动往上撞,何况还有声音为溃兵们做着提醒,最前面还有轻甲兵们做引导,溃兵们很自然的就在戴奥尼亚的阵前分成一股股的细流,顺着小方阵之间的空隙,跑向了后方。
当然也有溃兵因为推攘和慌乱而撞上了盾墙,被刺枪戳伤,发出凄厉的惨叫,但戴奥尼亚士兵不会因此而收回刺枪,救援伤兵,他们坚守着阵地,一动不动。而同伴的惨叫更会警告其他人在盾阵前止住脚步、不要乱撞。
“追上去!不要让他们跑掉啦!……”骑在马上的米勒菲奥紧跟着圣团部队,往前突进,他兴奋的叫喊着,也不管周围奔跑中的士兵能不能听见。
他高坐在马上,能够看到圣团的士兵们不愧是训练有素,即使是在胜利之后的追击,依然还能保持着一个较为完整的阵型,像一片红色的海潮向前推涌,当然这也跟大部分敌人溃逃时直接的向后逃亡,没有四散乱跑有关。
无论是蒙特阿德诺还是米勒菲奥,他们只知道戴奥尼亚联军在普莱塔拉河东岸的山丘上修筑营地,但具体是什么样的布置?这里又是什么样的地形?他们并不太十分清楚。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没有积极主动的去获取战场周围环境和敌人信息的强烈意识,另一方面则是列奥提齐德斯在《戴奥尼亚军法》长期的熏陶下,有着保护自己军队的军事机密不被泄露的主动性,所以之前在修筑营地的同时,他就派出了所有的侦骑和山岭侦查小队,甚至部分轻甲兵在营地周围巡逻,驱逐迦太基的探子,屏蔽营地周围区域的信息。
因此,当身处战场中央的米勒菲奥在亢奋的追敌时,他并不非常清楚在它左右两侧一里外各有一座山丘,上面有敌人的军营,而他更不知道的是前方三里之外还有一座更大的山丘,挡住了他们前进的道路,迦太基真正的敌人——戴奥尼亚的军队就驻扎在这座山丘之上。现在,这三座山丘就像是巨大的螃蟹张开了双螯,静等着溃兵将毫不知情的迦太基人引入它饥饿的口中。
狄奥卡西斯所率领的连队分成了四个分队小方阵,最前列两个、后方两个,狄奥卡西斯站在后方一个方阵的中央,透过前方方阵之间的空隙,聚精会神的关注着溃兵的情况。
突然,他双眼一缩,透过丢盔卸甲的盟军士兵间的空隙,他看到了身穿绚丽盔甲的迦太基人。
若是按照通常的戴奥尼亚军团的战术原则,后排的分队小方阵应该迅速向前移动,填入前排的空隙,形成一个完整的密集大方阵,但是这样一来,跑在最后的这些溃兵们,就会被拦截在戴奥尼亚军队迅速形成的方阵之前,夹在戴奥尼亚与迦太基军队之间,成为两军对垒的牺牲品。
但是,第八军团的各个分队小方阵并没有动,士兵们将长盾贴得更近,将刺枪拽得更紧,却仍然坚守在原处,一动不动。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要顾及这些可怜的盟军士兵,而是因为这本来就是指挥官列奥提奇德斯的战术。
正在追击的圣团士兵中有的看到前方密集的刺枪方阵,吃惊的停止了前进的脚步,却被后面的战友推攘着不由自主的迎了上去,于是只能用圆盾护住自己,向新出现的敌人刺出长矛;而有的圣团士兵则跟随溃兵们冲进了小方阵之间的空隙,然后被下一个小方阵所挡住去路,其中的一些圣团士兵盲目的又跟随溃兵,拐向了下一个空隙……
“前面有敌人!!”
“是戴奥尼亚人!!”
……
士兵们略显惊慌的叫喊声传到米勒菲奥的耳里,他骑在马上看得更清楚:身穿黑色盔甲的戴奥尼亚士兵聚集成一个个密集小方阵,在溃兵和圣团士兵的冲击中,就像是洪流中的一个个小岛,随时都有淹没的危险……
即使明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对圣团军队的掌控,米勒菲奥仍然挥舞着长矛,嘶声高喊:“迦太基的勇士们,给我杀过去,冲垮戴奥尼亚人!”
但是在身处半山腰、居高临下俯瞰整个战场的列奥提齐德斯眼中:第八军团所布设的棋盘格阵列已经将追击中象潮水一般汹涌的迦太基军队分割成了无数的细流,缺乏组织和指挥、无法形成合力的迦太基人是无法撼动在洪流中如同磐石一般坚固的戴奥尼亚分队方阵的!
“让预备队合拢!”列奥提齐德斯下达命令。
副官穆克鲁稍微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再等一下?让盟邦的士兵都逃出来之后——”
列奥提齐德斯目光冷漠:“现在的情况是盟军士兵都逃出来,也会让部分迦太基人跑到阵列的后方,给我们士兵接下来的作战增添无谓的麻烦,我已经给了他们机会,要怪只怪他们跑得不够快!”
“是!”穆克鲁不再多说,立即接受命令。
“另外,通知那些盟邦的将领,抓紧时间收拢那些溃兵,迅速带领他们回到自己的营地,抵御敌人即将到来的进攻。”
“呜!……”高亢的军号声在山腰间响起。
事先已经得到军团长再三嘱咐的预备队各级队官开始指挥位于整个阵列后方的各个分队小方阵,它们相互之间缓缓向前、向内靠拢。
溃兵和追兵组成的洪流经过多道空隙的转折,流到后方,对小方阵的冲击力已经减弱,有刺枪开道、长盾防御,伴随着敌人和友军士兵的惨叫声,位于阵型最后的军团预备队士兵依靠着密集的50人阵列,几乎没有受到太大阻碍的顺利进入了前方的空隙,与前方的分队小方阵一起形成了一道厚度只有四列的、却长约两里的堤坝,彻底的截断了洪流。
。。文学馆m。
………………………………
第八十一章 戴奥尼亚VS迦太基 (五)
对于后方截流的预备队士兵来说,这是一个还比较轻松的任务,尽管他们不得不误伤一些盟邦士兵,得到对方的痛骂和诅咒,但是很少有人付出伤亡。
但对于位于最前列的第八军团的各支分队来说,他们的处境就相对艰难了。因为一旦洪流被截断,迦太基人停留在方阵空隙之间,意识到情况不妙的他们就会向邻近的戴奥尼亚军团士兵发动攻击,最前列的第八军团各分队自然更是会遭到四面八方的攻击。
军团士兵们不得不躲在长盾的后方,肩并肩、背靠背紧紧的贴在一起,原本紧密的阵列因为四周的压迫而变得更加的紧密,反而让它们不易被冲垮,只是狭窄的空间使得他们连挥动刺枪都变得困难,所以小方阵最外侧两列的士兵都抛掉了长兵器,抽出了短剑,在如此狭窄拥挤的空间内,反而比敌人更占据厮杀的优势。
位于小方阵中央的分队长不停的喊着:“兄弟们坚持住!坚持住!我们的反击很快就要开始啦!……”
是的,戴奥尼亚的各个小方阵遭到四面八方攻击的同时,在空隙中的圣团士兵同样也遭受着四面八方的攻击,可相比第八军团有预谋、有准备的防御以及戴奥尼亚军制中特有的分队编制,强有力的指挥着麾下的每一个士兵。
而迦太基神圣兵团一直以来实行的依然是类似于传统的希腊大方阵式战术,从追击到现在,队形已经完全散乱,失去了组织的圣团士兵犹如一盘散沙,尽管他们发觉不对,自觉的对第八军团展开了凶猛的攻击,但这种攻击是紊乱的,无法对统一成一个整体的戴奥尼亚分队造成有效的杀伤,相反无法形成有效配合的他们常常在挡住了前面对手的攻击之后,防不住侧面和后面刺来的短剑和刺枪,其伤亡率远远大于第八军团。
更糟糕的是,列奥提奇德斯的第二步计划已经开始实行了。
军号声再次响起。
戴奥尼亚第八军团各个分队也开始了向前、向内的合拢,而后部的预备队阵列则缓缓向前压,整个戴奥尼亚的军阵就像是拧湿布一样,要将蕴含在布料中的水分挤出去,但是拥挤在戴奥尼亚阵列空隙中的圣团士兵却是很难被挤出去的,因为有更多的圣堂士兵拥堵在了外面,他们在同戴奥尼亚士兵战斗的同时,也堵住了陷入阵中的战友的退路,除非他们整体的后撤。但就现在的情势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受到戴奥尼亚军队的猛烈进攻(与敌人接触的最前列的戴奥尼亚各分队方阵还处于防御状态);其次,他们缺乏统一的指挥,无法做到主动的撤退。
因此,第八军团要想由棋盘格阵列转换成一个完整的大方阵,就意味着要将阵列中的迦太基圣团士兵消灭。
自此,军号声即是死神的脚步声,低地中的战斗骤然进入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白热化状态……
……………………………………
一向喜欢在幕后操纵指挥的蒙特阿德诺骑马过了普拉塔尼河,缓缓的跟在追击的圣团军队后面,毕竟神圣兵团在迦太基人中的身份和地位不同于一般的迦太基军队,更是腓尼基军队、雇佣军和努米比亚军队所无法比拟的,他必须得多加关注。
没过多久,他派出去侦察战情的侦骑从前方折返:“大人,圣团部队遭遇到戴奥尼亚军队的阻截!”
“戴奥尼亚军队?!”蒙特阿德诺感到惊讶,他之前还以为溃退的敌军中就有不少戴奥尼亚士兵:“戴奥尼亚人不可能这么快就组织起增援部队?!而且他们不怕被溃兵冲散他们的阵列吗?!”
“是的,大人,确实是戴奥尼亚军队!他们身穿着全套的黑色盔甲,排列成一个个小的方阵……”
蒙特阿德诺之前并未对戴奥尼亚军队有过详细的研究,听完侦骑的叙述,他更感到疑惑:戴奥尼亚人是因为仓促之间未能列成大方阵?还是因为方便溃兵逃窜,故意如此?
但随着一个个侦骑的回报,他心中的疑惑开始转变为不安:毕竟,戴奥尼亚人能够在两里多宽的地域上排出相似的阵列,完完全全的卡住整个低地,这显然不是仓促之间就能完成的,难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