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第3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在它们的后方停放着不少的驮车,驮车上满载着昨天戴奥尼亚士兵们制作的装满土的麻袋,无数不着甲的戴奥尼亚士兵排成队,手递手的将麻袋一个一个往前传递,之前木车厢里推车的士兵们也同样照此办理。很快,一个个负土麻袋接连不断的被扔进了壕沟里。
这种奇特的填壕方式不禁让城上的罗马士兵们大感惊奇,但更让他们感到紧张。
虽然一开始大西庇阿并不知道这些木车做什么用,但出于直觉,他仍然下令让士兵们向其发射火箭,只是这些木车前面的十几辆,其顶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泥土,并且用浸湿的亚麻布包裹,并不是那么容易被点燃的。
而与此同时,很多辆在前方竖起一个宽大木板的挡箭车并排着,在这五条木车纵队中间的间隔中,向着城垣前进,推动它们的正是戴奥尼亚第二军团的轻步兵们,有着木板的阻挡,箭矢几乎伤不到他们。
这些挡箭车被推到了壕沟前,形成了一道不太连续的木墙。戴奥尼亚轻步兵们透过木板之间的缝隙,向城头的罗马士兵发射箭矢。
阿多你斯身处在一辆木车之中,和其他战友一样,没有穿戴盔甲,这是为了节省体力,执行任务时更快捷。
事实上,阿多里斯不知道向前传递了多少个麻袋,还感觉精力很旺盛。
这时在前方的分队长喊道:“兄弟们,注意啦,往前推车!”
因为在攻城之前,队官们已经告诉了士兵们行动计划,所以阿多里斯知道:前面的壕沟已经被填满,前面的木车将会移到壕沟之上,夯实地面,再铺上木板,这样才能供攻城器械通过壕沟。
木车虽大,除了车顶和两侧铺上了木板,内部却是中空,其实并不重,而且木车的车轮是双轮,这样可以卡住车壁,而不用长长的车轴连通两侧,保证了木车中间可以不受阻碍的通过人和物。
阿多尼斯和战友们一起向前推动木车,很快又和前后木车连在一起,一块块长木板从后方迅速传递过来,经过阿多里斯他们的手,最终夯实在壕沟之上。
然后,队官们组织在木车里的士兵迅速而有秩序的撤退。
在攻城阵列前方的马托尼斯从手下口中得知“阿多里斯完好无缺,已经跟随其他士兵撤退回来了”的消息时,心中稍微松了口气,他向副官下达命令:“可以让重步兵进攻了!”
“辛苦了,兄弟,该轮到我们上了!”和阿多里斯及其战友擦肩而过的军团士兵们意气风发的说道。
“愿哈迪斯庇佑你们!”阿多里斯他们对战友们献上祝福,然后一边开始穿戴盔甲,一边略带羡慕的望着全副武装的军团士兵:有的扛着云梯,有的手持盾矛,排成双路纵队,迅速的进入由木车组成的通道,然后很快出现在对面的城下,攻城战就此开始。
当马托尼斯看到云梯挂满前方的城墙、城下猬集着第二军团士兵时,他就迫不及待的再次下达命令:“让攻城塔出击!”
在传令兵的大声叫喊下,又有很多的士兵冲向前方,他们的任务就是将前方的木车推进壕沟,这样既可以为后继部队的攻城提供更多过壕的通路,同时也为大型攻城器械推至城下,扫清了障碍。
由于有些木车已经被火箭点燃,士兵们在推离它们时,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力气。而木车被推开之后,露出来的就是一条被夯实得非常平整的通向城垣的道路。
大西庇阿指挥士兵们既要攻击城下蚁附的戴奥尼亚重步兵,同时还要攻击和防御壕沟前的挡箭车后的戴奥尼亚轻步兵,因此对于戴奥尼亚人推离木车的举动,他既没有能力去阻止,也对戴奥尼亚人似乎多此一举的行动感到有些疑惑。
没多久,他就看到远处出现了五座高高耸立的、巨大木质城楼,它们看起来似乎比城墙还要高,正缓缓的向着城墙靠近。
他和周围的士兵一样感到震惊,在他漫长的征战生涯中,多次参与攻城,最艰难的一次无疑是攻打维爱,持续了将近十年时间,虽然艰难,但也丰富了他的攻城、守城经验,但在今天,到现在为止戴奥尼亚新奇的攻城方式已经让他感到有些紧张了,而如今出现的超级攻城塔则完全震撼了他和罗马士兵,毕竟以往他所对阵的周边势力,其军事技术要么比罗马落后,要么和罗马相当,而戴奥尼亚王国显然是在这方面完全的碾压了罗马,这体现出来的是文明的差距,让大西庇阿在精神上产生出一种无力感,但他很快振作起精神,高声喊道:“准备火箭!用火烧掉它!”
……………………………………
戴奥尼亚工程团队能够用一天的时间里制造出五座攻城塔,不仅仅是因为制作人手众多,而且戴弗斯在出发前就已经考虑到攻城的需要,让他们事先制作了攻城器械的一些关键部件,并随军携带,比如:攻城塔最难制作的车轮、轮轴、滑轮、用于固定木头连接的l型铁框……这才使得工程师和木匠们在过去的一天半时间内能够节省时间,完成制作任务。
而且和锡拉库萨攻城塔相比,这种攻城塔又有很大的不同,它的正面宽度不到三米,刚好跟木车宽度相等,因此可以顺利的通过那几段被平整好的壕沟通道,其后方斜行向下,呈现出一个直角梯形,木梯搭在外面,可以让士兵顺利快捷的进入攻城塔的各层。
攻城塔在推动中,倒数第二层的木窗已经拉开,摆放在里面的一架腹弓已经拉开了弓弦,放上了铁箭,士兵按动机括,铁箭呼啸着,转瞬就飞到了城头,扎穿了几个罗马士兵的胸膛,并带着他们一起坠落到城后。
腹弓的威力让正对着攻城塔的罗马士兵们胆寒,他们要分神去戒备着这种可怕的杀人利器,自然就无法全力的去攻击正在爬城的戴奥尼亚士兵,如果不是大西庇阿布置在城上的机动部队及时赶到,险些让戴奥尼亚士兵登上了城头。
罗马士兵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攻城塔顶的戴奥尼亚轻步兵开始向已经进入射程范围的城头守军抛射箭矢了。
………………………………………
在第二军团进攻的同时,位于第二军团东侧的第六军团士兵在军团长特洛提拉斯的率领下,同样采取的是第一军团的攻城方式,对罗马南城墙的东段发动了进攻,迫使该处的守军不得不全力应付,不敢分兵去援助大西庇阿。
而在南城墙的西段,吉奥格里斯率领的第五军团与奥利弗斯率领的第四军团集中进攻突出的罗马城墙西南角。
几十架弩炮从昨天下午开始就一直在轰击这段城墙,到了今天,损坏的弩炮足有五分之一,但两位军团长毫不吝惜,从凌晨开始就命令继续攻击,并且是集中攻击城墙的下部。
长时间被石弹击中,城墙外壁的石块碎裂,大片大片的脱落,有些地方露出了里面厚实的夯土层。
接着,弩炮队又将实弹轰击的目标集中在了城墙的最上部,尽管有些石弹因此越过了城墙,但击中城墙的石弹导致石片四溅,对城头的守军造成了危险,他们不得不向后退避。
戴奥尼亚的重步兵们趁机扛着加厚的长宽木板,赶到壕沟前,将其铺上,后继的重步兵扛着云梯,踏着木板,跨过壕沟,开始攻城,弩炮的攻击也就此停止。
而在进攻的潮水之中还夹杂着攻城车和舟狮车,它们被士兵小心翼翼的推过木桥,滚向那些露出夯土的城墙……
……………………………………………
整个罗马城被高大的城墙围住,只有一个地方没有城墙,那就是北面的罗马椎桥及左右共一里多的距离,但它的前方有宽阔的台伯河阻隔,又有七、八米高陡直的堤岸作为屏障,罗马人反而视此处为最安全的地方。
在几十年前,与罗马在台伯河流域最大的敌人维爱的两次战争中,罗马人都通过扼守椎桥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这一次,当戴奥尼亚人占领了椎桥对岸时,负责罗马城北面防御的原巡逻队长普尔洛。卡西乌斯依然准备采取相同的战术。
………………………………
第一百三十二章 强攻罗马城(四)
但从清晨开始,战况就与普尔洛。卡西乌斯所设想的完全不同。
戴奥尼亚人在对岸推出了十架弩炮开始发射石弹,当石弹飞跃台伯河、落入罗马阵列中、造成伤亡后,卡西乌斯就不得不命令士兵们分散后撤到距离堤岸五十米外的居民住宅区中。
他认为:即使戴奥尼亚人通过椎桥向前突进,罗马士兵仍然有足够时间,冲上去将敌人拦截在罗马城外。
戴奥尼亚的弩炮不再攻击躲藏在住宅中的罗马士兵,转而向准对岸椎桥两侧的四座塔楼进行轰击。
每一轮呼啸而来的石弹中总有两三颗能够击中塔楼,那一声声的轰鸣着实让卡西乌斯感到担心,他不得不紧急命令在塔楼上驻守的弓箭手们赶紧撤下来。
他的担忧是正确的。
在十多分钟之后,最靠近椎桥的两座摇摇欲坠的塔楼终于轰然倒下……接着戴奥尼亚的弩炮队又集中对准了最外侧的两座塔楼。
卡西乌斯和士兵们眼睁睁的看着一颗又一颗石弹轰击在塔楼上,导致四座塔楼最终坠落,发出悲鸣的轰响,激起尘土飞扬,心中的无力感可想而知,他们甚至希望戴奥尼亚人立刻进攻,与他们发生近身战斗,这样就不用再听到和看到这可怕的石弹轰击。
但是,当戴奥尼亚人已经用弩炮彻底的将罗马人占据的高空优势——塔楼给毁掉后,他们却停止了使用弩炮。
突然沉寂下来的战场让罗马人感到疑惑。
而此时站在对岸的第三军团长利扎鲁正对第三舰队海军统领米多拉德斯说道:“其他军团已经开始对罗马城发动了攻击,我们也应该开始准备了。”
“放心吧,我很快就可以为你的军团搭起二十座浮桥,船员们早就等不及了!”说完,米多拉德斯立刻赶到椎桥西侧河岸。
这里的河滩外围挖着壕沟,建了土垒和木栅,里面是连排的帐篷,而在河边整齐的停放着40艘乌鸦战船,它们的舰首朝向河面。
米多拉德斯下达完命令之后,各战船的船员们立刻迅速上船,各就各位。
然后,第三军团的士兵们也涌了过来,齐心协力的将战船推入河中。
紧接着,这些战船并不是一窝蜂的开始划行,第一艘船紧邻着罗马椎桥的南侧,全力的向对岸划去。
第二艘船的水手们将战船打横之后,尽力的让船尾停靠在岸边,为此攻城营专门为坐在战船左右两侧的水手制作了不少长木杆,可以让他们将其撑到河底,以稳住水流对战船的冲击,保持其船头正对着对岸,其船尾则立刻用木桩和绳索固定在岸边。
在大海中渺小的三层桨战船在台伯河上则是大如蛟龙,平均长度都在50米多米的乌鸦战船在水手们奋力划桨之下,舰艏很快就碰触到了对面的堤岸。
甲板上的操控员们立刻投下船锚,而船身右侧的水手们则迅速抽回船桨,又抽出早准备在舱底的长木杆,倾斜的伸出桨窗,用力的抵住河底。
由于这一段台伯河面最宽不过百米,两艘船一个床尾在北岸,一个船艏靠南岸,两船之间自然有重合。当第二艘船的水手们尽力将船首向第一艘船船尾靠拢后,船上的操控员们瞅准机会,放下了吊桥。
吊桥头端的尖钉扎穿了第一艘战船船尾的甲板,虽然让舰长和水手们感到心痛,但是却将两艘战船连在了一起;第三艘战船和第四艘战船同样照此操作;第五艘战船和第六艘战船……没过多久,在罗马椎桥西侧的台伯河的河面上就搭起了近20架“浮桥”,只需要再将靠近对岸战船的吊桥放下,搭在堤岸上,立刻就连通了南北两岸。
利扎鲁在北面桥头观看到了整个过程,他为第三舰队干净利落的完成既定计划而大声击节叫好,当然他知道:昨天下午米多拉德斯带领十几艘战船在河港以下的河段进行过反复的测试和训练,所以才会有今天的成功。
看着河滩上第三军团的一部分士兵迅速分成二十支队伍,已经开始登船,利扎鲁心中闪过一丝惋惜:可惜,乌鸦战船因为过高的桅杆而无法通过椎桥,否则可以在椎桥东侧的河面也架起“战船浮桥”,从而可以更加迫使对岸的罗马军队不得不更加扩大防御的宽度,为军队的顺利进攻增加更多的砝码。
利扎鲁不过稍作感慨,立刻将注意力投向了这即将开始的战场。
“乌拉扎!”利扎鲁转身对第三军团第一大队长沉声说道:“你带领第一大队,从这座桥杀过去,杀进罗马城,这就是我对你的要求!”
乌拉扎,这位曾经的卢卡尼亚小部落首领,巴古勒的儿时好友,早在几年前他和克西马、利扎鲁一样成为了元老院元老,但他却没有选择到地方任职,而是继续呆在了军团中,相比较已经多次担任戴奥尼亚重点城镇行政长官的巴古勒,以及在科普萨行政长官的位置上以出色表现赢得戴弗斯和元老们赞誉的克西马,还有已经担任军团长、屡立战功的利扎鲁,乌拉扎仅仅是一个大队长,光芒实在太过暗淡,他之所以在这个位置上呆了五、六年时间,是因为他喜欢战斗,也只擅长战斗。
听完利扎鲁的命令,乌拉扎没有一丝犹豫,反而兴奋的回答:“军团长,你就瞧着吧,第一大队会为军团打开胜利之门!”
随后,他面对已经在列阵的第一大队士兵们喊道:“卢卡尼亚的勇士们,向这里所有的军团、向陛下展现你们勇气和能力的时候到了!杀过桥去,消灭敌人!”
第三军团的兵源主要来自卢卡尼亚地区,卢卡尼亚地区的中心在格鲁门图姆,但是第一大队的士兵却主要来自尼乌图姆,作为最早归属戴奥尼亚的卢卡尼亚城镇,尼乌图姆人也早早的跟随戴弗斯一起战斗,因此等到第三军团建立,其队官多数为尼乌图姆人,这又反过来促使更多的尼乌图姆人更积极踊跃的参军服役,所以其老兵最多、战斗经验也最丰富,第一大队作为第三军团战斗力最强的大队,自然要集合最好、最强的士兵。
这些尼乌图姆士兵在其尼乌图姆长官的号令下,被焕发出强大的斗志,高喊着哈迪斯之名,排成密集的五路纵队(这座罗马椎桥的宽度也只能容纳五人并排),踏上了椎桥,快速冲向对岸。
在戴奥尼亚的乌鸦战船搭成浮桥之际,卡西乌斯就得到了探子的紧急回报,戴奥尼亚的这种奇特的进攻方式大出他的意料,同时也意味着戴奥尼亚的军队从北面跨河进攻罗马城将不再只有椎桥一条路,他不得不紧急召集后撤的罗马中队,命令他们立刻赶往堤岸边,进行防御。
而当一支支罗马中队离开居民区的掩蔽,面朝台伯河,走入开阔地带时,对岸桥头的弩炮队立刻开始发射石弹。
尽管卡西乌斯对此早有预料,让军队采取松散的棋盘格阵型快速向前,但仍然有石弹不断落入到阵列的中央,被击中的士兵恐怖的死状引起了不小的混乱。
卡西乌斯此刻也顾不上弩炮所造成的死伤,他已经看到了对岸的戴奥尼亚士兵像黑色的潮水一样,顺着椎桥快速的涌过来,她焦急的高喊:“加速前进!加速前进!!……”
事实上,不需要他做提醒,罗马士兵们不但看到了正在椎桥上奔来的戴奥尼亚士兵,也看到了堤岸上开始不断出现的一个个敌人……家园即将遭到入侵!每一个罗马公民不管老少此刻在心中都涌起了强烈的危机,他们加快了脚步,冒着呼啸而来的石弹,冲了过去,迎面撞上了刚刚冲到桥头的戴奥尼亚第一大队的士兵,也迎面撞上了刚踏上堤岸、勉强排列起仅有一个横列的其他但戴奥尼亚第三军团士兵,将他们拦截在了台伯河的岸边。
而在此时,弩炮队也不得不停止发射,听任两军士兵在对岸展开着生死搏杀……
……………………………………
而在戴奥尼亚的中军大营,各路的侦骑、传令兵急匆匆的奔向中军大营,又匆匆的离开,将各处发生的战况和敌情汇总到这里,又将新的命令传达出去……
“报,第一军团的攻城部队已经抵达城下,开始展开攻击!”
“报,第二军团的五座攻城塔已经推倒了壕沟边,正在对城头的敌人进行远程的压制攻击,有一座攻城塔被火箭点燃,周围的士兵正在救火!”
“报,第四、五军团的攻城车和舟狮车已经推到城下,正在捣毁城墙,敌人受到第四、五军团士兵攻城的牵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对我们的攻城器械进行有效的破坏!”
“报,第六军团士兵已经渡过壕沟,已经开始蚁附攻城!”
“报,第三军团和第三舰队已经……”
……
………………………………
第一百三十三章 强攻罗马城(五)
戴弗斯坐在大帐中央,在他前面还放着一张很大的木板,上面绘制者罗马城的详细地图,托尔米德领着年轻的参谋们一边记录侦骑汇报的战况,然后再用图标和数字将其标注在地图上。
“陛下,侦骑在距离罗马城东面约十里左右发现有四、五百名罗马士兵,估计来自腓底奈(Fidenae)……”
“陛下,在距离罗马城东南角15里外有拉丁城邦的部队在聚集,现在已经有一千名左右的士兵……”
“陛下,在我们大营西南方向出现一支罗马的军队,大约有5000多人……”
“根据第三军团派过河来的信使报告,他们的侦骑发现罗马的殖民城维爱派出了近两千名罗马士兵,另外凯斯雷拉和塔尔楚纳等几座伊特鲁里亚城邦也各自派出了两、三百名援军,他们现在正赶往维爱……”
……
戴弗斯听着参谋们的汇报,目注着地图:地图上标满了红色和黑色的圆点,红点代表罗马军队及罗马援军,黑点代表戴奥尼亚军队,每一个圆点标志着一千人,可以看到红点集中在罗马城,黑点集中在罗马城外,将红点包围,而在黑点之外,过一段时间就增加几个红点,慢慢汇聚成一个更大的包围圈,逐渐的对黑点进行包围……这是一场包围与反包围的战斗,关系着双方的生死。
戴弗斯的神情始终保持着平静,而年轻的参谋们包括克洛托卡塔克斯随着消息不断的传来,他们都显得有些紧张了,就连托尔米德也有点沉不住气,他上前说道:“陛下,从现在的战况来看,我们的第二军团和第四、第五军团攻势最好,他们很可能率先攻上城头,但是……罗马的援军在不断的到来,尤其是这支罗马军队——”
托尔米德先用手指着地图上戴奥尼亚中军大营西南方那个由五个红点聚在一起绘成的类似花朵的图案,然后又将手指移向台伯河北岸第三军团军营以北有三、四个正连在一起的红点,说道:“还有这里,恐怕都会成为我们攻城军队的大麻烦!我们是不是抢先采取行动,先消灭掉这支罗马军队,以缓解我们不多的防御兵力?”托尔米德的手最后再次落在那个像花朵一样的图案上。
戴弗斯微微颌首,然后缓缓说道:“托尔米德,你的看法是正确的,但我们必须先弄清这支罗马军队的动向,才能采取正确的应对。我们不要慌,慌的是敌人,因为是我们掌握着这场战斗的主动权。”
戴弗斯语气中带有一丝教训的口吻,但托尔米德得到了提醒,神情立刻放松了一些。而大帐内有些凝重的气氛也开始消解,参谋们一边记录着数据、一边低声讨论着什么,赫尼波里斯一边观察着众人、一边用笔描写着此时大帐内的情景,托尔米德也向戴弗斯交流着对接下来战斗的一些规划,克洛托卡塔克斯则站在帐幕内,随时准备迎接侦骑的到来。
而这一次侦骑带来的情报让他心惊:“报!我们西南面的那支罗马军队人数增加到……八千人左右!”
他话音刚落,戴弗斯沉声说了一句:“不要慌。”
戴弗斯带着勉励的微笑让克洛托卡塔克斯有些惊慌的情绪稳定下来,他立刻答道:“是!”
而参谋们听到后,同样在惊呼:“8000人?!”
托尔米德仔细察看了一下地图,然后略显紧张的说道:“陛下,看来极可能是图斯特隆、阿瑞西亚(aricia)、以及博维内(bovillae)等拉丁城邦派出的援军,他们与罗马军队会合了!”
戴弗斯神情不变,话语依旧平静的说道:“这支罗马军队所在的地方靠近阿尔巴湖,那一片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拉丁人的中心,虽然阿尔巴隆加城早已经被罗马人毁掉,但据说一年一度的拉丁人所崇拜的朱庇特神的庆典——拉丁假日始终是在阿尔巴山上举行,所以阿尔巴湖附近居住了不少的拉丁部落,看来他们还有余力派出援军……不过这样正好,鱼都聚齐了,正好可以让我们一网打尽!”
戴弗斯充满自信的语气让托尔米德想起了一件事,他心绪稍定,坐回木椅上,想了想,还是有点担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