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第4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这些农夫看到这么一大群人浩浩荡荡的经过,也见怪不怪了,有的人还大声的喊道:“喂,祝你们今天一切顺利,为神庙多采挖一些石料!”
奴隶们很快就走过横跨在克拉蒂河的分支科塞尼河上的石桥,进入图里伊的三角洲地区。
清晨途径这里,他们总能听到东面不远处那高高的围墙里传出来的清晰洪亮的说话声,他们知道那是被称作“戴奥尼亚学园”的学生在读书或者练习演讲,大部分奴隶对此习以为常,只有极少数奴隶会向那里投去憧憬的眼神。
奴隶们过了石桥,又折向西行,地势越来越高,地面也逐渐凹凸不平,只有脚下的这条用石砖和水泥铺砌出来的道路始终宽敞平直。但事实上,载着石料和铜矿石的驮车经年累月的碾压这条道路,过一段时间路面就会出现塌陷和龟裂,只是图里伊营造部对其的维护比较及时,同时这也促进了营造官员和工匠们在不断的改进修路的工艺,寻找更好的材料,提高路面坚硬度和承重的能力。
道路向前延伸了一段之后,就向南、北分叉,往西北的道路通向铜矿,往西南的道路通向石矿。平时到了这里,奴隶们就会被分成两部分,但是这段时间因为有特殊任务,图里伊所有的王国奴隶都被集中起来采掘石料,所以工头们带领着所有奴隶一起踏上了西南的道路。
没多久就抵达了山脚,坚硬的石板路到这里就截止了,前方是人工开凿出来的山谷,能够容纳几千人的空地上错落有致的摆放着很多形状各异的石料,还有堆砌在一旁的无数木头和工具。
在空地的四周是耸立的山岭,它们的绿色地衣已经被剥离得干干净净,裸露出如白雪一般洁白的岩石山体,最靠近山谷的部分因为常年的采掘,已经被开凿得方正笔直,在晨曦光芒的照耀下,山壁反射着柔和的白光。
这就是图里伊的大理石矿,它挖掘出来的大理石被希腊人和戴奥尼亚人视为最适合建造神庙的主要石料。
这时,从山谷中走出来几个人,为首的中年人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只可惜缺了一只左手,颇令人感到遗憾。而在他身后几个人的身体也多少有些残缺,但工头们没有一个敢露出鄙夷的神色,反而恭敬的问好。
阿里斯塔格拉斯是这人的名字,20年前他曾是这个石矿主人的奴隶,因为在挖矿奴隶中颇有威望而被其主人任命为工头,克罗托内人攻破图里伊,主人一家覆灭,后来戴奥尼亚联盟建立,他获得了自由,并且几次担任辎重队劳力跟随戴奥尼亚军队作战,几年后就成为戴奥尼亚公民,加入了戴奥尼亚第一军团。但是在登陆西西里、同锡拉库扎军队在梅亚罗激战之后,他身负重伤,在医生的抢救下幸运的活了下来,但左手被截肢,自然无法再服兵役。
不过以他所获得的奖励和抚恤,他多买几个奴隶,在家里务农种田,日子不会过得太差。更何况凭他所立的战功,他完全可以去竞选村长,然后凭借政绩一步一步从村长、德莫长官、城镇官员、城市行政长官……最终甚至有可能成为王国元老,就像戴弗斯国王的亲戚帕里安多洛斯(辛西娅的公公)一样,有一些因为服役致残的公民就是因为受他的激励而走上了这条从政的道路。如果他不想让自己太过劳累,也可以选择去竞选护民官,去维护自己和村民们的利益。
当然,如果他想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一些,也可以向王国士兵委员会写信,申请应聘军团武器铺的工作。这个军团武器铺最初是在戴弗斯的建议下建立起来的,它将在战场上获得的武器、盔甲等战利品经过修补、改装之后,拿到市场上售卖,所获得的利润一部分用于死伤士兵的抚恤,还可以解决一部分残疾士兵今后的生计。
文学馆
………………………………
第五章 王国的石料商人
后来,图里伊精明的武器大商人拉奥斯为了避免遭到士兵委员会的嫉恨,主动与军团武器铺联合,将生产出来的优良武器交由军团武器铺代售,使得已经在王国的武器市场竞争中呈现颓势的军团武器铺重新焕发生机,并很快在几年内在王国各城镇内开设分铺,其员工中有一半都是伤残士兵,其薪酬并不低。
但阿里斯塔格拉斯却做出了一个艰难的选择——创业。他选择了他曾经从事的行业——石矿,他找战友四处筹款,并且获得了士兵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带着几名愿意跟他干的伤残士兵找上了商务部,希望能够承包一所石矿。
戴奥尼亚建立之后,通过了一项决议:领地内的矿产是不能出售给商人的,只允许他们承包,重要的矿场不但要进行竞拍,而且拿到矿场之后,在规定的年限内商务部还会派人进行监督,既不允许其产量过低,也不允许其过量开采,以保证其每年缴纳给王国的份额恒定。
商务部最终同意让阿里斯塔格拉斯承包卢卡尼亚境内的一座石矿,不是因为他是伤残士兵应该得到照顾,而是因为那座石矿位于山岭之中,运输不便,产量不丰,又是石灰石矿,没有什么商人愿意接手,所以商务部以较低的价格让其承包,并且只给了一年的合同,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没想到阿里斯塔格拉斯接手之后,克服重重困难,不但石矿产量大增,而且卖出了好价钱(当时卢卡尼亚地区已经归属戴奥尼亚好几年,经过大力的文化传播,当地民众已经逐步接受戴尔尼亚人的生活方式,住希腊式的房子,建哈迪斯的神庙都需要大量用到石灰石)。
阿里斯塔格拉斯因此获得了不少的财富,并且赢得了商务部的信任,他以此为基础,又以残疾士兵作为骨干,在王国的石料市场混得风生水起,成为很有名气的石料商人。
4年前,他没有参加由拉奥斯组织的图里伊商会,前往拉丁姆战区,是因为他刚刚承包了无论是对他、还是对王国都意义重大的图里伊石矿,千头万绪的事务需要他去一一解决,没法抽出空余时间前往拉丁姆,更何况拉丁姆地区并没有石矿。
如今,他已是王国著名的石料商人,有一批精明能干的手下,早已不需要他亲自到矿场去监督和指挥,但是这一次改建哈迪斯主神庙的工程影响非常重大,王国行政厅下达了神庙所需的大理石矿主要由图里伊石矿提供(因为石矿距离近、费用少,不易损坏)的命令,并且还将图里伊的王国奴隶全部提供给石矿使用,以保证在短时间内为建造神庙提供足够的石料。正因为如此,阿里斯塔格拉斯感到责任重大,哪里敢轻忽,天天都亲临现场,生怕出一点差错。
阿里斯塔格拉斯先是对押送奴隶的士兵们行军礼,认真的说道:“辛苦了,兄弟们!”
然后又问工头们:“你们是属于哪几队的?带了多少奴隶?”
工头们报了自己编队的号码和人数,阿里斯塔格拉斯的手下拿起木板,查对完后,说道:“你们跟我来。”
工头们带着奴隶进入矿场,阿里斯塔格拉斯站在入口处同队官一边聊天、一边等待着后续的奴隶进场,直到确认所有的王国奴隶都已经到达、并且人数符合之后,他才对手下说道:“去把我们的奴隶和驮车都带进来吧。”
手下回应了一声,没有马上离开,而是提醒道:“头儿,根据好几位老水手的判断,明天图里伊很可能会有大雨,以防万一,咱们今天必须得把矿场内所有的石头都运走,否则要是真的下起了大雨,矿场的地面变得湿滑泥泞,运送石料就会变得非常艰难,而且很危险。”
矿石开采难、运送更难,阿里斯塔格拉斯是深有体会的,他立刻就作出了决定:“我会同布洛斯(就是今天负责押送奴隶的队官)商议,尽量延长奴隶们劳作的时间,保证今天能够将所有的石料运走。”
说完话,他又想起了一件事,说道:“你抽空去一趟戴奥尼亚学园的工程院,跟那里的学者联系一下,就说他们上次提到的关于建造铁轨来运输矿石一事,我已经同意了,等我们为哈迪斯主神庙提供石料一事结束,就请他们到这里来进行……嗯,按他们的话说叫做试验。”
“制造铁轨的来运送矿石?”手下有些疑惑,明显还不知道此事。
“具体是什么情况,我也不是太清楚,你到了学园之后,详细的请教那些学者就知道了。”阿里斯塔格拉斯不耐烦的挥手说道。
戴奥尼亚学园工程院是在西地中海战争结束之后不久设立的,大部分的学者就来自于原来的数学院,是一门将理论科学付诸于实践的学科,主要负责公共建筑和各种器械的设计。建造铁轨、矿车,就来自于戴弗斯视察这个新建立的学院、与学者们谈话时所偶然提到的想法,学者们却将它作为新学院扩大影响力的一个最重要的研究课题。
科西嘉和萨丁尼亚归属王国,以及整个伊特鲁里亚联盟与戴奥尼亚结盟,使得王国有了充足的铁矿石供应,解决了资源的难题,而且拉奥斯也愿意生产这种特殊的、质量上乘的铁轨,但是要找到一个愿意合作的矿产商人却比较困难,因为前期投入很大,主要是要花费巨资来购买足够的铁轨(铁在王国价格并不便宜,即使几年前新获得了一些有丰富铁矿资源的新领地,但是采矿难、运输更难无疑都推高了它的成本)。
工程院的学者们曾经几次找阿里斯塔格拉斯商量过,他一直有些犹豫,但是这段时间接了为哈迪斯主神庙提供石料的这个王国任务之后,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光是运输矿石到图里伊内城主神庙,就已经损失了七、八头驮牛和十几名私有奴隶负伤,他终于下定决心与工程院合作,来改善运输难的问题。
做出这个重要的决定之后,他心里也感到压力很大,心中盘算着:到时候是不是可以找克莉斯托娅银行贷上一笔巨款,来缓解资金的紧张,毕竟据工程院学者们说,这可是王国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发明,戴奥尼亚国王对此也非常重视。
不过在这之前,他还得先去做另一件事,他转身对另一个手下说道:“你一会儿到港口去,先为我预定一艘客船,如果明天真的下大雨,我就去一趟锡拉库扎,视察一下那里的石矿,毕竟它们也负责为主神庙提供石灰石料,可不能出了差错!(锡拉库扎有着整个西地中海最丰富的露天石灰石资源,阿里斯塔格拉斯承包了其中一个石矿的开采权)。
…………………………………………
马西姆斯带着50名奴隶来到了他们之前所负责的采矿区域,并没有马上就开工,而是要先做好判断,从哪里开始开采最合适,这就必须由身为队长的他来做决定,如果最初的位置选择得好,接下来开采就会比较顺利,也会减少伤亡,这需要队长具有丰富的开采经验和眼力。
马西姆斯之所以能成为工头最信任的队长,就是因为他做事很有条理性,不是临时来做判断,而是在昨天结束时就已经为今天的开采做好了准备,这是他担任过几届罗马市政官所养成的工作习惯。
在他们面前的这块巨大而平坦的岩石上已经被戳出了几条纵横的笔直沟槽,形成了一个长方形石料的轮廓线。
这时,马西姆斯让6名奴隶踩着木梯爬上岩石,两人一组,将一块块干木楔用木锤使劲敲进沟槽里,当所有的沟槽都已经被嵌入密密麻麻的木屑的时候,岩石沿着沟槽微微开裂了。
马西姆斯立刻命令已经拎来水罐的奴隶往木楔上浇水,水流进沟槽里浸泡着木楔,木楔吸水膨胀,变得越来越大,岩石受力,使得沟槽的裂口也越来越大,这个过程需要一些时间。
与此同时,马西姆斯并没有浪费这些时间,他仔细的观察旁边的岩石之后,开始拿着一根皮尺进行测量,然后用墨笔在岩石上画出轮廓线,然后就有几名奴隶拿着板刷(在木板上镶嵌有铁锯),沿着轮廓线来回不停的刷动,最终将其凿出较深的沟槽。
而在此时,旁边的那块岩石在吸水木楔的不断膨胀之下,裂缝越来越宽,越来越深。
马西姆斯觉得火候差不多了,又派上去5名奴隶上去,他们个个手拿一根细长结实的木头撬杠,将其插入木楔之间的裂缝里,开始用力的往外撬动石块,这是一个极其费力和艰难的过程。再换了好几波奴隶、断掉了几根翘杠之后,石块终于从岩体上分离开来。
………………………………
第六章 采石
这时,另一组奴隶拿着麦草和绳索迅速对石料进行捆扎,这样做既是为了避免石料在接下来运输的途中遭到损坏,也是为了防止石料刮伤奴隶。
绳索被分为两组,捆绑住石料的腰身之后,一头由地面上的十几名奴隶奋力往外牵拉,另一头则由十名奴隶站在岩石上,拖住石料,还有几名奴隶用木头撬杠继续撬动石料,让它能够以较为稳妥的速度翻滚到已经放置在其前方的一排圆木头上。
最后,奴隶们发出欢呼声,他们这一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已经开采完成了第1块石料,而且没有发生任何意外事故。
这一大块长方形的石料终于平稳的落放在六、七根间隔排列的圆木之上,然后几名奴隶重新开始用绳索绑扎好石料,然后由12名奴隶共同牵拉绳索,四名奴隶不断的将落在后面的圆木再置放到石料的前方。
巨大沉重的石料在圆木上滚动,比较省力的就被拖到了位于石矿入口处一侧的石料堆放场。
工头得到通知、对石料进行查验之后,确认其合格,并且在随身携带的木板上进行了记录。
马西姆斯所在的这一队奴隶们再次发出欢呼声,引起其他队伍的羡慕,因为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已经开采完成了第1块石料,而且没有发生任何意外事故,很有可能在今天又会超额完成任务,从而获得奖励。
马西姆斯依然保持着冷静,他一边安排之前并没有太出力的剩余奴隶对第二块已经划好沟槽的岩石开始往里敲进木楔,一边督促返回的奴隶们抓紧时间恢复体力。
………………………………………
堆放在矿场入口处的石料在被送走之前,还要先在这里进行粗略的塑形。
在这里对石料进行塑形的就不是王国奴隶了,而是阿里斯塔格拉斯的私人奴隶们,他们都具有相当经验的、处理石料的技艺,是阿里斯塔格拉斯从事这一行之后10多年来的积累。
毕竟出售石料,不同于出售其他金属矿石,很少有矿主将刚开采下来的石料直接出售给买家,而是要根据买家的要求,提供相对成型的石料,比如此时负责改建哈迪斯主神庙的工匠们派驻到石矿的助手,他象往常一样在清晨过后就到达了这里,并根据神庙那边的建筑进度,要求石矿在今天向神庙提供哪几种样式的石料?各种样式需要多少数量?……
修建神庙需要的、经过塑形的石料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方方正正的石块,它将成为修建神庙的石砖;一种是圆形的石块,它将成为支撑神庙的廊柱;还有一种是较薄的石板,这是用来铺设神庙的地板。
在这里的上百名奴隶工匠手拿着铁钳、铁凿、铁钻、金属丝等工具,对一块块开采出来的石料进行细心的塑形,他们不但都身穿着亚麻衣服,而且戴着口罩和头巾,这是因为他们使用金属工具凿击石料,石屑纷飞,容易导致受伤,这是对奴隶的一种保护。而开采石料的王国奴隶们除了护住下体的围布,基本是光着全身,因为他们基本不使用金属工具,没有这方面的担忧,而且没有衣服的拖累,行动、用力更加方便,他们需要担心的主要危险是岩石突然掉落。
在给石料塑形的这几种样式中,看起来似乎将石块切割成石板是最为困难的,因为大理石不同于石灰石,它的质地较为坚硬,这个时代的工具似乎很难做到这一点。
但是对于大理石浸淫了几百年的希腊人早就研究出了处理它的好办法,那就是先在石块上画出切割线,然后用工具沿着切割线凿出一道浅浅的沟槽,用干燥的海沙将其充填,然后压上金属丝。奴隶工匠拽着金属丝的两端,沿着凹槽前前后后的拉动金属丝,金属丝向下挤压沙子,而沙子才是真正用来切割石块的物质,通过不断的摩擦来磨损石质。随着凹槽越来越深,这时还需要往里添加更多的沙子,直到最终将石块分割开来,变成石板。
最终塑形完成的方形和圆形石块会比最终建庙的石料要稍微大一些,而且奴隶工匠们在处理时特地在石料四周留下凸起作为把手,以方便建庙的工匠们搬运。
………………………………………
完成塑形的石料会被立即运走,这就又得由王国奴隶们接手了。
将近20名奴隶费力的将石料抬到木筏上,木筏下面垫着圆形木头。一部分奴隶用绳索牵拉木筏,其余的奴隶则不断地在前方摆放圆形木头,和之前一样,石料缓缓地被拉动着,移向矿场的出口。
出口在入口处的旁侧,其道路是用大块的石头铺砌而成,牢固而平整,并且在道路的尽头形成一个两米多高的平台,平台前方停放着一辆四轮车,其高度正好与平台齐平,以方便粗重的石料能够省力的被推到车上。
这个四轮车造得非常结实,其车轮是有好几块完整的圆形木料拼接在一起制成的,异常高大厚实。
出口处还有专门的木匠驻守,因为当石料刚运送到车上,这时是最容易发生损坏的,他能够就近进行修理。
木轮车由4头公牛牵拉,它们行动虽然缓慢,但是可靠,每次大约可以搬运重达10吨左右的重量,也就大约2——3块石料。
平时他们一般都是将石料运送到科塞尼河旁的简易码头,用货船将石料运送到买家指定的地方,这样相对比较省力安全。
但是给哈迪斯主神庙提供石料,图里伊市政厅拒绝了阿里斯塔格拉斯利用内城的码头来运送石料,因为这样一来,石料从码头运送到神庙就需要横穿大半个内城城区,这不但会损坏内城精致的道路,影响交通,干扰内城民众的休息(内城民众一半多都是达官显贵),最重要的还是不安全(因为会有很多陌生奴隶出入内城腹地)。而如果走陆路,哈迪斯主神庙就距离内城的西城门不远,便于管理和控制。
但对于阿里斯塔格拉斯而言,这无疑会非常头痛,因为从矿场到哈迪斯主神庙的陆路大约有10里地,如此漫长的距离,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事故,车轮损坏、石料掉落,要重新将其搬离,无疑会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而更糟糕的就是砸伤了路人,那么赔偿的钱财就不会是一个小数字,这也就是阿里斯塔格拉斯在损失了不少钱财之后,决定改善运输问题,把希望寄托在了学者们所说的铁轨身上。
整个采石场从早到晚都充斥着干活的声音:工头们的命令声,奴隶们的号子声,车夫驾驭牛车前行的吆喝声,木头在石料的重压下发出的咯吱声,还有奴隶们因各种事故而发出的惨叫声……此起彼伏,经久不绝。
………………………………………
到了傍晚,王国奴隶们才拖着疲乏的身体,返回奴隶营地,虽然只是多劳作了一个多小时,但在昏暗的环境下采挖石料,却导致一名奴隶未能躲开上方掉落的碎石,被砸中头部而失去生命。
当然,除了同一队的奴隶为此伤感、忐忑不安之外,其他的奴隶则显得漠然,甚至还有的根本对此一无所知。在偌大的采石场内,这段时间一直有几千名奴隶在其中劳作,总有人受伤甚至死去,他们已经感到麻木,此刻他们最渴望的就是吃上一顿丰盛的晚餐,然后美美的睡上一觉。
当然他们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晚餐甚至比早餐还要丰盛,奴隶们吃饱喝足,个个腆着肚子,慢吞吞的走回到自己的宿舍,简单的洗漱之后,就躺上了床铺,酣然入睡。
就在这时,一间宿舍的房门被推开,有人站在门前大声喊道:“费比乌斯。拉比奥。盖乌斯在吗?”
有人因为突然被吵醒,气愤的骂道:“该死的,谁呀?!”
站在门口的人冷冷的回了一声:“巡逻队!”
房间内顿时安静了,片刻之后,盖乌斯才轻声提醒道:“你好像叫错了名字,应该是盖乌斯。费比乌斯。拉比奥。”
“你确定要这么叫吗!”门口的士兵声音严厉。
盖乌斯不敢回答了。
去年,在戴弗斯国王的提议下,元老院通过了《戴奥尼亚王国姓氏法》,法令规定:无论是戴奥尼亚公民、还是想要加入戴奥尼亚的自由民,必须要有名有姓,以方便户籍部登记和查找其信息,而且必须姓在前、名在后,凡是不遵从者将受到处罚,严重者甚至剥夺其公民资格。
在普通的戴奥尼亚民众看来,自从戴弗斯国王用自己的名给孩子作姓,逐渐得到手下大臣和民众的效仿,至今已快20年,大部分的公民已经都有名有姓,并且姓在前、名在后,这条法令的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