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分隋-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散对散、对偷袭者施以反偷袭,这样一来形势就不一样了。李孝恭手下这三千亲兵,大都是从陇西李族精挑细选出来的,江湖异士居多,相比两军对垒更擅长单兵作战,这种射冷箭、下绊子、搞偷袭正是其拿手好戏。可王世恽派出的精锐也不是善茬子,大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再加上人多势众、以多击寡,所以很快就把局面扳了过来。李孝恭布下的伏兵死的死、逃的逃,就算侥幸躲过一劫的再想靠近王世恽的主力重施故技也是千难万难。

    虽然这样一来王世恽的行军速度变得更慢,但是李孝恭再想利用地利对其进行阻击、拦截却也变得有心无力,而且回旋余地也越来越小。终于在三天之后,王世恽强行通过了分水岭,来到了鲁阳关下。

    此时李孝恭的手下就剩下了不到两千人。要放在二十年前鲁阳关雄关尚存之时,别说两千人,就算只有五百守军他也有把握让王世恽寸步难进。毕竟当时的鲁阳关的城墙高达三丈有余,城头的马道上可以并排奔驰四马,而这道城关所扼守的鲁山隘口阔也不过数十丈。面对这样既狭且高的雄关险隘,关下别说重型攻城器械了,连兵力都摆布不开多少,就算有十万大军想攻下鲁阳关也是做梦,除非攻城的将军可以心狠手辣到把自己士兵的尸体摞得比城墙还高。

    可惜十年前的一场山洪将鲁阳关东侧的城墙冲塌了半边,就连关上所有能撬走的青砖、木料都基本上被附近的山民搜刮一空拿回去盖了房子或是垒了猪圈。所以好运气的王世恽根本就不用摞尸体堆,只要沿着塌方下来形成的那个大土堆爬上去就行了,就算李孝恭把他剩下的两千人都堆上去,也填不满这个大窟窿。
………………………………

第二百零八章 王世恽的怒火

    自打跟王世恽交上火,李孝恭表面上镇定自若,可是满嘴燎起的火泡却暴露了他内心的焦虑。如今王世恽已经兵临鲁阳关,可是援军在哪里?段志玄、侯君集和达奚莫熊三个混蛋至今音信全无,杜如晦和尧君素倒是来了信,这老两位正挣了命的赶来增援,不过一来内乡距鲁阳关有三百多里路,等他们赶到恐怕李孝恭都凉了,二来这两位一路上连乡兵民壮都没放过,也不过才划拉到五千人,这点乌合之众扔进王世恽的大军中恐怕连动静都听不见几声。现在他能指望的只有杨霖了,他的这位主公倒是已经在汝南汇合了盛彦师,不过四万大军刚刚过了犨城,距离鲁阳关就算强行军也得跑上一天一夜,可是李孝恭能守住这么长时间吗?

    所谓近墨者黑,李孝恭被他那位满肚子坏水的主公熏陶日久,自然不缺花花肠子,所以他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诈降。只要王世恽中计,李孝恭再跟他狗扯羊皮的磨叽磨叽,说不定就能把这一天一夜熬过去,到时候他再翻脸不认账,王世恽能有什么办法?

    李孝恭的算盘打得挺精,可是他派去接洽的使者出了关没一会儿工夫,血淋淋的脑袋就被挂在了高杆上拿到关下示众,那些王家军的士兵们还公然向关上宣示王世恽的军令:只受死,不受降!

    这就奇了怪了。古往今来两军征战,只要一方有投降的意思,不管其意是真是假,对方总要派人来接洽一下、试探一下,毕竟能不死人就达到战争的目的对任何军队都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两军相争打的是公战又不是民间私斗,彼此间就算有私怨也不能因私废公,如果主将执意不受降,那就是不拿手下的命当回事,士兵甚至可能因此哗变。

    那么王世恽为什么就敢冒军中大忌一口回绝了李孝恭的要求,而且一点不留余地呢?

    因为他恨,因为他怕。

    王世充不甘蛰伏决心自立,而支撑他下定这个决心的有三大法宝,其一就是他一手组建训练出来的八万江淮子弟兵,其二就是作为他的秘密力量存在的三万原府兵、也是他现在的私兵,其三就是霸城王氏的支持。

    此次王世恽受命从南路秘密西进,偷袭东都,他兄弟王世充不但将全部的三万私兵都交给了他,随他西进的还有二十多名霸城王氏亲族子弟,这几乎是老王家大半的精英啊,由此足见王世充对王世恽的托付之重。

    霸城王氏在中原世家大族中算是新晋势力,实际上连三等士族都算不上,要不是这一代冒出来个王世充,霸城王氏还依然籍籍无名,泯然于众多中小士族之间。对于王家这样的新晋士族来说,土地和金钱暂时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只要有源源不断的可造之才不断涌现,王家才会不断的发展壮大,跻身更高等的士族之列,届时土地、金钱和权势自然一样都不会缺。

    可是王家毕竟是根基单薄,除了王世充和王世恽之外,他的几个兄弟王世师、王世衡、王世伟、王辩的才具并不突出,最多也就是守成之才。而二代子弟就更糟糕了,尤其是王世充的几个儿子,连他们的叔伯都赶不上,唯一算是可造之材的就数王楷了。

    此子三岁识字,五岁能诗,不足十岁经史子集背得滚瓜烂熟,到了十五岁,不管是兵书战策、治民理政还是济世经邦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即便是王世充亲自跟他争辩往往也被这个小家伙弄得哑口无言。王世充对王楷喜爱至极,要不是他生父早亡、高堂尚在又是独子,弄不好就把他收进本房纳为养子了。如果真那样的话,王世充的接班人恐怕就不是王应玄而是王楷了,毕竟对于王家这样正处在爬坡期的家族来说,立嫡不如立贤。

    即便如此,王世充还是把王楷接到身边与他的几个亲生儿子一起读书,并不时指点。他刻意扶持提拔王楷,把王楷作为他几个傻儿子的辅佐之臣培养的意图,老王家里边基本没有不知道的。所以别看王世恽这回出征带了二十多个王家子弟,可是无论哪个伤了残了甚至是阵亡了都没事,唯独不是出事的,除了王应玄和王应恕这俩王世充的亲儿子之外,就数王楷了。

    因为谁都知道,一旦王楷没了,王家二代的天也就塌了半边。

    李孝恭兵微将寡,要他摆出堂堂之阵与王世恽硬拼无异于以卵击石,这个事实王世恽很清楚,换成他是李孝恭也一样会选择搞偷袭使绊子下黑手。因此尽管这两天的乱仗打得他很恼火,手下更是伤亡了两千多人,如果仅限于此,王世恽不仅不会拒绝李孝恭投降,甚至会惺惺相惜的共饮几杯,与他畅谈一下用兵之道。

    可是王楷死了,不仅死了,还死在他人生中的第一仗——一场微不足道的局部乱战和一个无名小卒的手中,可以说是死的毫无价值。王世充把他的两个儿子和王楷派到军中,是让他们闻闻战场上真实的血与火的味道,是让他们长见识、开眼界来的,不是让他们送死的。王世恽也是大意了,觉得这孩子一谈起兵事来就滔滔不绝,颇具大将之风,起码也像那么回事,还经常把他这个沙场老将噎得脸红脖子粗,就把他派到了前军打头阵,打算让这块好钢淬淬火。哪想到这个言谈间把古今名将的用兵之道剖析得鞭辟入里的年轻人,一上了战场就成了愣头青,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就让这头把火给烧没了……

    王世恽要说王楷是赵括,王世充会信吗?

    他可以确定王世充不会相信,王家的族人们也不会信,这不是因为他们认定王世恽在说假话,而是众所周知霸城王氏二代子弟中就王楷这么一个英才,他不能也不可以是赵括。

    从南路偷袭东都暴露了行迹,偷袭必然变成强攻,对此王世恽不担心。在鲁阳关被李孝恭耽误了行程,杨霖的大军此时怕是已经四面来援,将他围了个严严实实,王世恽更不担心,甚至唯恐他们来得不够快、兵马不够多。与之相比,伤亡了两千来人王世恽根本就毫不放在心上,哪怕这三万私兵都死在了鲁阳关——包括那二十几个王氏子弟,只要他们在临死前实现了他们的价值,王世恽也不会有半分的心疼。

    唯独他不能死,王应玄、王应恕和王楷不能死。王世恽死了,就意味着他这一支在霸城王氏中的没落,便无法从这个即将发迹的新晋家族的崛起中捞取任何的好处。王应玄和王应恕死了,意味着他将被王世充的怒火所吞没,跟他自己死了没什么区别,而王楷死了,同样王世充的儿子死了区别不大。

    由此可以想见王世恽的愤怒,他恨不能将李孝恭碎尸万段,想要投降免死,想得美!王世恽倒是可以假意接受李孝恭投降再将他处死,不过这样一来肚子里的这把火似乎泄得不太爽利。更重要的是,王世恽真的不着急,不真刀真枪的打上一仗,他还真怕东都的援军不来。

    既不受降,那就打吧。

    鲁阳关下没那么大地方,王世恽一次只能摆下千余兵力,不过这也够李孝恭吃一壶的了,毕竟守军只有两千不到,又无险可守,人家王世恽一波波千人队压上来,显然用不了多久就能把那点可怜的守军吞没。所以李孝恭只在关城上留下了五百人,剩下的人马在关后的那条延绵的古道上步步设防、层层阻击,唯有盼望能撑到援军抵达的那一刻。

    李孝恭这番不经意间的布置救了他一命。王世恽虽然颇具才干,但是跟他兄弟王世充比还是欠缺了一些果决和狠辣。不过他毕竟是征战半生的老将了,经验极其丰富,排兵布阵也极其老到:被他摆出来打头阵的千余人,全是弓箭兵。

    一波箭雨下去就是千余支羽箭,鲁阳关上凡是能遮挡一下的雉堞、女墙、箭楼之类防御设施要么毁于天灾,要么被老百姓拆个精光,几十年没人维护过了,以至于据守其上的守军简直就成了活靶子。

    所以一波箭雨过后,守在塌方城墙缺口处的百余名守军全被射成了刺猬,几乎无一存活。

    “快撤!统统后撤!”

    李孝恭运气还不错,贴身侍卫亡命般的扑在他的身上以命换命,才让他勉强逃过了一劫,就这样他的甲胄上还颤巍巍的插着好几根箭呢。生死一刹间,李孝恭没工夫悲春伤秋,推开侍卫的尸体抱着头就往后跑,一边跑还一边尽着作为主将唯一能尽到的那点职责,至于说能撤回去几个他就顾不上了。

    箭雨,真是箭雨,一波波不停歇的向着鲁阳关不要钱似的倾泻着,哪怕关头上的活物已经被羽箭活埋,能跑掉的早就跑了个精光,弓箭手们仍然机械的拉弓放箭,这场雨似乎永远也不会停歇。

    直到一壶箭射光,这队双臂不停颤抖、将近脱力的弓箭兵才缓缓后撤,跟上来顶替他们的则是另一队弓箭兵。不同的是,这队弓箭兵的队列中间闪开了一条能容两人并排通过的小道,一队队身披厚皮甲,手持短刀圆盾的步兵源源不断的从此通过,开始沿着坍塌的鲁阳关城墙形成的那个巨大的土堆向上攀爬。

    只要爬上那个缺口,鲁阳关对他们来说便是一片通途。
………………………………

第二百零九章 杀场

    鲁阳关下地域狭窄,弓箭手们密密匝匝的挤作一团才给刀盾兵留出一条只够两人并行的通道,可是等到刀盾兵们冲上关下的那个大土堆,就立刻像汹涌的潮水一般漫延开来,转眼间就要席卷到整个城关的各个角落。

    几十个勇敢的守军再次冲上城关上的马道,打算用早就准备好的滚木礌石反击一下。可是城关下那些弓箭手可不是来当拉拉队的,马上就又是一波箭雨覆盖上城头,守军们甚至来不及推下一石一木,就被遮蔽了半边天空的羽箭所吞没。

    “待!”

    躲在马道反斜面的藏兵洞里边的李孝恭探出半个头,双目紧盯着距离城头不过十几丈远的刀盾兵,单臂平伸压制住了身后紧张到极点的士兵们。

    “待!”

    刀盾兵的前锋距离城头不足十丈,李孝恭依然不为所动。

    “进!”

    当刀盾兵的大队距离城头不过五丈,十几个尖兵已经从堵在城头缺口的那堆乱石旁的空隙钻出,窜上马道的时候,李孝恭一声令下,数百名被压抑到极致的士兵口中发出变了调的、不知何言何意的吼声,从藏兵洞中蜂拥而出,直扑马道之上。

    李孝恭带着他的侍卫冲在最前边,对几名挥舞着刀盾扑上来的敌军视若不见,直接扑到堵住缺口的那个巨大的乱石堆之后,合十几人之力猛的将插在石堆下方的三根粗大的撬棍向前方推去。

    城墙缺口的最高处与塌方形成的大土堆之间本就有一个大斜坡,这堆乱石虽然堵住了缺口,却并不稳固,城关上下震天的呐喊,尤其是上千名刀盾兵向上攀爬引起的震动,早就引得数不清的小碎石纷纷坠落。现在再加上李孝恭他们用撬棍大力撬动石堆的根基,巨大的石堆终于坚持不住,轰然一声巨响之后就垮塌了,并顺着斜坡滚落直下。巨大的冲击以及前些日子连绵的阴雨,甚至造成了本就不甚牢靠的那个大土堆的再次崩塌,满天的泥土随着巨石滚滚而落,整个大土堆在瞬间几乎被削去了一层。

    正在斜坡上闷头往上爬的刀盾兵们还来不及反应,甚至不及惊呼出口,便被密密麻麻滚落下来的乱石砸得筋断骨折,然后被随之而来的山洪一般的泥土所掩埋。一路天崩地裂,一路血肉迸溅,一路残肢断首,千余名刀盾兵几乎全军覆没,连带着城关下执行压制守军、掩护攻城的弓箭手们也跟着遭了秧。涂满了鲜血、碎肉和骨渣的巨石滚下斜坡后余势不减,又冲向了本就因为地势逼仄挤得密密麻麻的弓箭手的队列,转眼间又砸出一条条血肉胡同,而因为急于躲避逃命而死于相互践踏的更是不计其数。

    轰轰隆隆滚落而下的巨石直到冲进山涧、撞到山壁或是被堆积如山的尸体所阻才停止了这场毫无差别又毫无保留的杀戮。待得尘烟散尽,鲁阳关再次恢复平静之后,这块土地已经变成了一个几乎找不到任何活人、甚至找不到任何完整尸体的血肉屠场,弥漫的血腥味让人闻之欲呕。无论是呆立在城头的守军还是侥幸躲过山坳逃得一命的王家军士兵,都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得面如死灰,心胆俱裂,整个战场在足足一盏茶的时间里,除了偶尔的伤病垂死前的惨叫,居然没有传出一丝的动静。

    距离鲁阳关一里外的一座山腰上,在此观敌瞭阵的王世恽脸色铁青,紧握刀柄的手不知是因为愤怒和还是因为惊恐而微微颤抖。刚才城关那轰然一响之后,他就明白他的行军司马统计伤亡数字的那本账簿上又要多了两千多个冷冰冰的名字,恐怕其中还少不了王素节、王旻泰两个王家子弟。王世恽早就听说杨霖用兵偏爱机巧,极擅诡道,没想到这个李孝恭也是一路货色,而且更加的阴狠狡诈。枉他王世恽坐拥百战雄兵,偏偏不得不在这小小鲁阳关的螺蛳壳里做道场,全身的力气使不出,却屡屡在阴沟里不停的摔跟头。

    “给我冲!就算拿人命也给我把鲁阳关填平喽!我要他们死,统统都死!”

    王楷之死,死于战事受挫后的孤注一掷,王世恽还把他比作赵括。可是事到临头,他的选择就跟他的远房侄子一模一样,还真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可是王世恽会笑话人不如人吗?

    不会。

    因为李孝恭真的没有什么力量能够继续阻止他了。鲁阳关已经废弃破败绝不堪守,他拒敌于城下唯一的资本——也就是那堆乱石也只是一次性的消耗品,而他的用于守城的五百精兵,现在还能喘气的已经不足两百。

    李孝恭看着远处正在集结、看样子不攻下鲁阳关誓不罢休的王家军士兵,不由得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太阳刚刚爬上天顶,距离援军到达的时间还有一天半,可是他在鲁阳关上终究是等不到那个时候了。

    “撤吧。”

    无论如何,继续坚守关头除了徒添伤亡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不如撤到关后的险要地段逐次抵抗。不过鲁阳关是鲁山的制高点,关后的山势陡然直下,王世恽本就人多打人少,现在又占了居高临下的便宜,关后能守多久李孝恭根本就不抱指望,只能是打到哪儿算哪儿了。

    “少主您先撤吧,我和弟兄们还能再守一阵子。”

    一个半边身子被浸满鲜血的麻布包裹的严严实实的校尉一边费力的将一块人头大的石头推向城头的缺口,一边对李孝恭说道。

    “就是,少主您先撤吧,弟兄们还能打,怎么也得再给王世恽那个老小子几下狠的,要不就算死了都没脸去见列祖列宗。”

    李孝恭周围的士兵们也没有像以前那样令行禁止,对他的话照行不误,而是继续忙活自己的,垒石的、滚木的、搬运箭支短矛的,就是没一个听他的命令后撤的,相反还有几个胆大的乱哄哄的附和着那个校尉的话。

    而听到“列祖列宗”这四个字,李孝恭也沉默了。

    他很清楚他的士兵们是怎么想的。

    王世充纠集了滞留在江都的原府兵,组建了一支属于自己的秘密力量,相较于王世充一手组建训练出来、对其忠心耿耿但是名义上仍然隶属与大隋和皇帝的江淮子弟兵,王氏族人更愿意称呼这支军队为王家军,将其认定为王家的私军。而实际上,这支王家军更像是一支雇佣军。

    王世充收留了他们,供给他们饭食、衣装,营地,使其不再风餐露宿、无须四处劫掠形同匪贼,还答应带他们回家。而这些原府兵们所需付出的代价就是服从王世充的指挥,为他战斗,这更像是一种等价交换的契约关系。而一旦王世充偷袭东都的目的达成,府兵们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双方便两不相欠,日后双方再如何相处那是日后的事。毕竟府兵们既不是王世充的族人,也没有卖身于王家,更没有土地、家眷牵连,王世充没有更多的手段制约这些人,这些人也没有继续为其效力的义务。

    而李孝恭手下的这些士兵则不然,他们才是真正的私兵,自从被李渊派到李孝恭身边的那一刻起,他们的一切便与这个形同叛出李家的二十三岁青年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

    他们中的少数人是李家的远亲或是同乡。李渊自打他的祖父李虎自称西凉武昭王李暠后人之后,就一直自诩为陇西李氏的一支,陇西李氏虽然从没承认这事,但也没否认过。所以李家虽然给自己找了很牛叉的祖宗,但是毕竟崛起不过才三代而已,所以家族的规模并不大,就算把远得八竿子打不到的亲戚甚至邻居同乡都算上,与同时期的顶级士族相比还是远远不如,所以李渊只给李孝恭派来的百余人,这些人基本都担任着他这支私军的中下层军官,是李孝恭的心腹和这支军队的骨干,比如说在鬼见愁一夫当关的那个重甲壮汉和这个重伤仍要坚持战斗的校尉。

    剩下的大多数,其实就是李家的家奴。自打李虎发迹,李家三代显贵,李渊就算怂成那个德性、被皇帝猜忌得几乎朝不保夕,脑袋顶上依然顶着大隋世袭唐国公的爵位。杨坚在位时,李渊就历任谯、岐、陇三州刺史,杨广即位后,又先后担任荥阳和楼烦太守,长期大权在手,再加上他善于笼络人心,御下宽厚,使得他人望大涨的同时,也给李家聚敛了大量的财富、土地和人口。尤其是在李渊立足河东成为一方诸侯、拥兵二十多万震慑四方之后,给李家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成了当地第一大族,占据了数千顷良田,依附于李家的田户有数万人。

    因为战争、贫困等原因失去田地的农民卖身大户人家以求得生存在此时是很普遍的事情,即便是有些产业的农户为了逃避赋税徭役、减轻生活负担把土地田产、甚至全家老小都卖给大户的事情也不稀奇。毕竟历朝历代老百姓都是这片土地上最弱势的群体,唯有在强者的庇护和照应下才能生存,哪怕这些人对他们的压迫欺榨不亚于乱匪,可总有个安定日子可过不是?既然大隋现在已经名存实亡,那么投靠大族、尤其是像李家这样手握重兵、雄踞一方的顶级豪门就成了他们的不二选择。

    所以哪怕他们不是李家的亲族,却不得不为李家卖命,毕竟他们的父母妻儿还要指着李家才能过好日子。
………………………………

第二百一十章 蹊跷

    第二百一十章 蹊跷

    有人要问了,金墉关下被杨霖的“五百大军”全数歼灭的东都勋贵的那些私兵们,只要是没被李家姐弟和雄阔海这三个变态当场弄死的,最后不都是降了吗?他们怎么就没有因为害怕家眷受到牵连而死战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的主子已经要完蛋了。私兵虽然低贱却不是傻子,他们的忠诚是建立在主人强大、而且会继续强大下去的基础之上的。李家如今崛起的势头如日中天,试问天下有哪位英雄敢说能把李家给灭了的?所以这些士兵必须对李家保持绝对的忠诚,首先就决不能让李孝恭伤到半根汗毛,否则哪怕他们就算死了,他们的家眷也会被暴怒的李家人撕成碎片。

    话说在这年头,在绝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只要家族得到延续,子孙后代能够繁衍生息,人们是不太在意自己的性命的,这一点还真不分贵贱,基本如是。

    所以一向对李孝恭惟命是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