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分隋-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次他派安寿冒险穿越鲁阳关联系上了盛彦师之后,就停止了对王世恽的追击,在地势险要的鬼见愁设防堵其后路,不过他可没敢毁道。北边敢这么干,那是因为有一群傻大胆,盛彦师虽有大将之才,却缺乏政治头脑,牛进达是个狠人,脑子一热啥事都敢干,张亮更是狠辣无比,段志玄就不行了。段老爹是个文人,打小对小段子“言传身教”,抽断的竹鞭子能装满一间大屋,所以使他养成了行事遵规守矩的性格,自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行此天怒人怨之事。所以他虽然提前布防,但是龙骧军善攻不善守,王世恽要是不顾一切的玩命狂攻下去,段志玄还真不一定守得住。
奈何王世恽此人在他们兄弟五人中算是最聪明的一个,可越是聪明人越容易瞻前顾后,行事往往不够坚韧果决,王世恽便是如此,患有严重的选择障碍症,多谋而寡断。王世充因知其短,所以此来之前给他做好了各种预案,遇到那种情况如何应对都详详细细的写在了小本本上,王世恽倒也听话,照行不误。可偏偏王世充没预料到杨霖闲得蛋疼偏要找萧铣的晦气,无心插柳的提前在南线布下了几枚闲子,如今却有了大用。
王世充没交代这事,王世恽便又痼疾萌发没了主意,只得又退回鲁阳关。可光在这里等着也不是事,他又跟盛彦师胡乱打了几仗,打得全无章法,突然又想起来南边道路尚未毁绝,不妨再试试看,于是他再转向南路。可是因为他又墨迹了好几天,达奚莫熊已经率领豹韬军赶到与段志玄合兵一处,王世恽一看这边守军填的满坑满谷都是,就算不计伤亡硬冲出去,自己也剩不下几个人,只得泱泱退兵重回鲁阳关继续长吁短叹。
于是双方谁都拿对方没辙,就这么耗上了。可是盛彦师和段志玄耗得起,他们是在自己的地盘上作战,有地方官府源源不断的输送粮草给养,北线的战事也轮不到他们操心。而且没几日之后,杜如晦和尧君素统率从地方上搜罗的援兵赶到,这下子王世恽就更没地儿跑了。
现在他唯一的指望,就是盼望着他五弟王世充在北线突袭东都成功,从而使围困他的杨霖军不战自乱、弃围而去,否则等待他的不是被围困而亡,就只能投降了。
结果等来等去,等来的却是被盛彦师派人送上山的他的长子王仁则和族侄王太,以及五弟王世充在荥阳兵败逃亡不知所终的噩耗。尤其是他疼爱的大儿子王仁则,在京水之战中被李玄霸一锤子轰得重伤垂死,经过救治后虽然有了*气儿,却又被杨霖非常缺德的送上了鲁阳关。话说这年头军队打仗极其忽视医疗救护,十伤九死稀松平常,所以鲁阳关上自然缺医少药,要是王世恽晚两天投降,王仁则就没救了。
这还能怎么办?于公于私王世恽都没有继续打下去的必要,只能降了。不过摊上杨霖这么一个缺德的主公,他的手下近墨者黑自然也不可能是大善人——一众姓王的将军先送往东都关押,至于其余两万多降卒就没那么好命了,统统留在鲁山服苦役,先把三鸦古道挖通了再说。
回头再说杨霖。他在莆田休整了两日之后,又把李君羡派去了阳武盯着翟摩侯,然后带着剩余的人马重返荥阳城。
几日过去,荥阳已经变了一副模样。房玄龄从东都征调的万余民夫和粮秣药草等物资已经赶到参与救援,更重要的是老郑家经此一战之后,在自家地盘上的声誉和威名直冲涨停板,振臂一挥之下便有数万人自愿奔赴荥阳,转移百姓、掩埋尸体、卫生防御、重建城防和民居等工作做得井井有条,进展神速。所以等杨霖赶到时,荥阳虽还有狼藉之相,早不复之前的凄惨血腥。他啧啧称奇的在城里城外巡视了一圈,既欣慰又心悸。欣慰就不用说了,心悸的是幸亏他没把郑老财主得罪透,否则人家要是把收拾王世充的这一手用在他的头上,可真够他喝一壶的。
不过他一想起来答应郑老财主的那个莫名其妙的条件就头疼,以这老家伙又奸又狠的脾气,肯定是挖了一个大坑等着他跳呢。
不过他现在就算想反悔也找不到正主。郑元寿早就打着年老体弱的旗号,带着他老郑家的一大堆族老和精英子弟跑东都“养病”去了。估计这老家伙已经听说了杨霖此人酷爱耍赖,生怕他许给郑家的一大堆好处落了空,所以先走一步跑东都“上任”去了。
杨霖正在胡乱寻思,在荥阳留守、陪着他到处乱转的世子郑守羡突然开口道:
“主公,前边那位就是晋阳真武宫的袁神仙,他老人家听闻荥阳遭蒙大难,不辞千里赶来施救。若无袁神仙,我荥阳‘大战之后必有大疫’这一劫怕是逃不过啦!”
………………………………
第二百三十三章 当个神棍也不容易(上)
看来小郑也是个不要脸的,这还没咋滴呢“主公”都叫上了。不过杨霖顾不得跟他计较这个,因为他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袁神仙,难道是袁守城?”
一想起袁守城这个名字杨霖就恨得牙根痒痒,这老货闲得无聊不上山采采药、烧火炼炼丹,非得贱次次的跑到他老丈人那里,救活了他的二舅哥李世民。这下可好,老李家高兴了,老杨家可遭殃了,他的大老婆因此被骗回娘家关了小黑屋,害得他差点跟老丈人刀兵相见。而他的小老婆呢,因为老情人起死回生而闹起了心病,折腾得杨霖鸡飞狗跳了好大一阵子。
所以这个老神棍要是敢自己送上门来,杨霖很不介意费点力气砍他个十刀八刀的。
“启禀主公,不是袁老神仙,老神仙绝足凡间久矣,这次来的是老神仙的侄儿袁天罡袁神仙。”
袁天罡?这个名字听起来也有点耳熟,好像还跟什么《推背图》有关,看起来也像是个神棍。
杨霖顺着郑守羡手指的方向望去,在荥阳西门外不远处的官道边上搭着一溜芦棚,芦棚下架起一口口大锅,锅下塞满了柴火烧得乌烟瘴气,加上锅里不断升腾起的热气,将芦棚周边排着长队也不知道是在领粥还是领药的百姓还有在其中忙忙碌碌的几十名道士笼罩其中,啥也看不清楚,只能闻到从那边飘过来的一股刺鼻的气味。
“那位慈眉善目、不染俗尘仿若仙人的道长就是袁神仙!”
郑守羡生怕杨霖看不清楚,又把他拉到近处朝着一个中年道人指去。
这回杨霖瞅清楚了,然后就被郑守羡给气乐了——这货确实沾不着什么“俗尘”,要是能沾着就见鬼了!
只见离那溜芦棚恨不能有八丈远处特意用金黄的茅草搭了座小亭,亭中还用青石筑起一座高台,台上正中放着一个蒲团,那个中年道人正盘膝坐在其上。
只见此人年约三旬左右,生的是星眸朗目仪表堂堂,确是帅哥一枚。他身着一件一尘不染的青色道袍,手中的一柄用纯白的鹅翎制成的羽扇掩住了鼻息,两道墨眉微皱,似乎对这里的空气质量非常不满意。而在他的身后站着两个年约十四五岁的小道童,守着围绕在中年道人四周的几座点着粗大檀香的香炉,手持着拂尘为他驱赶着遍布荥阳城内外、飞的到处都是的蚊蝇。而在茅亭之前更有八名青年道士为其护法,阻止任何人等靠近,所以那些络绎不绝的前来拜见和叩谢袁神仙的百姓们只得远远的对着茅亭叩拜,然后把点燃的香火绕着茅亭插了一圈。这样一来,那个被一圈的烟火缭绕围在当中的家伙倒是真的有了点仙风道骨的模样,只是茅亭里边的PM2。5浓度绝对要爆表了,所以他的眉头皱得也更紧了。
“呔!你这是要搭台子唱戏吗?怎么还不开始,再磨叽老子可不给钱啦!”
杨霖这一声吼差点把郑守羡吓得从马上栽下去,然后连连摆手想要阻止这个脑子进水的主公,却被早就看得心烦的雄阔海伸手一把给扒拉到一边去了。
话说自打五胡乱华之后天下分裂了数百年,期间战乱不休,百姓苦不堪言,只能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就算贵为天子有时候也不得不求助于神佛,佛道等宗教因此大行其道。像袁守城、袁天罡这样声名赫赫的宗教人士更是声名骤起,身价倍增而且信徒无数,可以随意出入世家豪门并被奉为贵客,一旦稍有怠慢或亵渎,往往会给自己招来无数的麻烦。所以在郑守羡看来,杨霖如此侮辱袁神仙纯属是给自己招祸,而且后患无穷。
亭中那位中年道士——也就是袁天罡,此刻心情正不爽,突然间没来由的被人吼了这么一嗓子,还被比作优伶歌姬,岂能不勃然大怒?他拔身而起,正要大声怒斥甚至喊人把这个胆敢冒犯他的王八蛋痛扁一顿,突然间双目一凝,然后眼神就直了……
为啥?因为小袁的眼睛很贼,一眼就看出了那个对他出言不逊的家伙来历不凡。
因为刚打完仗,整个荥阳败兵、乱民到处都是,所以一向比较惜命的杨霖身上还套着那件改良版的山文甲。他本来已经到了及冠的年龄,可不管是比较正式的远游冠、皮弁还是比较休闲的幞头,他都觉得又沉又麻烦,所以一向都是把长发扎成一个马尾随便的披散着,在这个年头看起来有种说不出的古怪。
大隋官方对个阶层的服色有着严格的规定,五品以上紫色,六品以下绯与绿色,小吏青色,士卒黄色,商贩黑色,谁敢乱穿轻则打屁股重则发配千里,就算因此丢了小命也不新鲜。可问题是大隋现在管不了杨霖啊,而且这货又比较浪,偏爱这年头只有办丧事才穿的白衣,还觉得这么穿显得自己风流倜傥,非常招大美妞的青睐。
嗯,骑骏马披铁铠,衣着打扮还如此不走寻常路,视朝廷规矩和礼法如无物,一定是非同常人。年纪嘛对得上,相貌嘛娘里娘气的也靠谱,仪态嘛得得瑟瑟一副肚子里装不下二两猪油的德性,这就更对的上了。
难道他就是让自己朝思暮想的杨霖?
话说小袁也是见过大世面的,曾随他的叔父袁守城先后陛见过杨家的两代皇帝,受到过面君不拜的礼遇,后来杨广还封过小袁一个资官县令的官,小袁嫌官小路远(资官位于现四川自贡境内——作者注)都没领这个情。杨广跟杨霖虽然都姓杨,但是身份地位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那为啥被称为活神仙的袁天罡会对二杨前者倨而后者恭?
原因很简单,天子在上则意味着天下太平,什么事都得按照规矩来,小袁作为一个方外之人偶尔使使小性子抖抖小威风皇帝也犯不上跟他较劲。可如今是乱世了,皇帝说话都没人听了,诸侯遍地军阀林立,这些兵头说出的话就是规矩,谁要是敢得瑟剁了他脑袋当球踢可不是吓唬人的,小袁又不是真神仙,哪能不怕?
而乱世又是各大宗教扩张势力、散播影响的大好时机,可就是有点费劲。比如说小袁他叔父老袁就为这事操碎了心,最愁的就是挑人挑地方。太平年月天下一统,老袁想去哪传道就去哪传道,想到哪建庙就去哪建庙,可这会儿就不行了。天下被军阀们分割得一块一块的,到处乱窜不仅成本高而且风险大,很容易莫名其妙的掉脑袋。再者那帮兵头可不推崇连锁经营那一套,你要是在窦建德的地盘上建了一座真武宫,又跑罗艺的地盘上修个真武宫幽州分店,那就很容易被当成心怀不轨,起码也是蛇鼠两端,别说受待见了,弄不好又得掉脑袋。
老袁选来选去,选中了身世不凡而且实力不俗的唐国公李渊,然后他就更忙了。先是找块好山好水的地方把自己藏好,美其名曰在此炼气导引,要羽化成仙,而且绝不出山。然后派出大批徒子徒孙乃至花钱雇人到处宣传老袁活神仙的美名,比如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啦,比如看相识人无一不准啦,比如炼化仙丹可以活死人肉白骨啦等等,同时派出精干人手,其实也就是小袁在晋阳死盯着老李家,以便择机而入。
可是折腾了大半天还是毫无头绪。因为李渊这些日子不是打仗就是扩军,而且因为名为隋臣为君所忌还得装孙子不敢明目张胆的称王称霸,也没有求神问道的意思,所以老袁也不敢轻动。后来可算等到唐公世子李建成出使窦建德处,正好途径老袁修炼所在的蒙山,老袁也是等得不耐烦,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先拿小李练练手,而且老袁曾见过窦建德,对其也算有所了解,正好拿来忽悠小李。
没想到李建成也曾听过袁老神仙的大名。一见真身不由大喜,窦建德也不管了,拉着老袁就回晋阳,请老神仙施展仙法救治他半死不活的二弟李世民。
老袁这下子可傻眼了。算命看相、扶乩观星、炼丹画符他擅长,治病救命……他不专业啊!可是这话老袁不能说啊,否则老神仙的名头还要不要了?被赶鸭子上架的老袁只能硬着头皮摆出一副智珠在握的神仙架势随李建成去了晋阳。
等见到活死人一般的李小二老袁更懵圈了:都遭雷劈了全身上下却无伤无疤,偏偏又六识全失只剩下一口气,这是咋回事?面对李渊这个他日思夜想要攀上的大金主,老袁只能忽悠,说什么李小二的元神被天雷所惊,又被邪物所慑导致不能归位,所以才变得不死不活,此乃天劫,非寻常手段可破。
反正老袁的意思很明白,那就是李小二没救了。
不过这话传到李渊耳朵里就不一样了:什么叫“非寻常手段可破”?那就是还有不寻常的手段呗?本已心丧若死的李渊仿佛冥冥中揪住了一棵救命稻草,这下哪还能放过老袁?
………………………………
第二百三十四章 当个神棍也不容易(下)
面对李渊的追问,老袁镇定自若,侃侃而……忽悠:
这个不寻常的手段嘛,身为活神仙的老袁要是都不懂,还有谁能懂?不过欲破此劫,必惹天神震怒,凡夫俗子将被五雷轰顶化作飞灰,就算他这个有无上道法护身的活神仙,也难免要付出代价,比如折损几十年的寿元啦,比如几百年的修为为之大损啦,甚至他老人家羽化登仙的大计都可能因此毁于一旦,可谓代价惨重,轻易不能尝试。
而且既然是活神仙,自然就不能说大话空话,更不能说假话。老袁有言在先,因为此法为逆天行事,所耗太过,所以他老人家也没有尝试过,是成是败还在两说。
老袁这话就很明白了:你儿子的病能治,但不打包票。而且不付出让他老人家满意的代价,还是没得治。
李渊什么场面没经历过、什么人没见过?所以老袁想把他忽悠瘸就有点班门弄斧的意思了。不过李渊再怎么精明也是一个父亲,而且是一个极端溺爱子女的父亲,所以无论他拥有多么强大的理智都无法战胜那一丝侥幸之心:此人所求的无非是钱财与名声,与爱子的性命相比又算得了什么?
所以李渊许下重诺:在晋阳征召民夫千人、耗资巨万重修真武宫以偿老神仙之失,若是爱子之症痊愈,哪怕是好转,都会在河东罢黜百教独尊道君!
老袁得偿所愿,当然就得干活。可是这活该咋干?治病救人老袁不擅长,但是装神弄鬼人家可是行家!
醮坛建醮,奉起千二诸神牌位,以一百零八名有道之士为其护法,持香炉、烛台、花瓶、香筒四种供器,香、花、灯、水、果五种供奉,朝简、如意、玉册、玉印、宝剑、令旗、令箭、令牌、天蓬尺、镇坛木等诸法器,铙、铛、镲、铃、鼓、钟、螺、磬等诸乐器,又有幢幡、符简、章表、法水、手炉等诸祭器。待诸事齐备、众人归位,袁守城头戴五岳冠,身披金丝龙纹绛色法衣,手持桃木剑,脚踏七星步,大步上坛,开始做法。
什么静心咒、净身咒、金光咒、祝香咒等等八大神咒通通吟诵一遍,道经师宝印、五雷斩鬼印、九天玄女印、三元考召印等十二大 法印挨个奉上,金、银、紫、蓝、黄五色符箓跟不要钱似的贴得整个李府到处都是。整整一天下来,老袁是嗓子也哑了,胳膊也肿了,腿都溜细了一圈,可这还没完,明天继续,说好了要整整施法七七四十九天的。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老袁自己肯定没指望过自己这一套忽悠大 法能起什么作用,不过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他也只能勉为其难的劳动他的老胳膊老腿把戏演全套。可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他施法的第十一天,一直跟个死人无异的李家小二突然睁眼了,还说话了,把正在他面前面前装神弄鬼的老袁吓得“嘎”的一声抽过去了。
老神仙出手施法,李二郎起死回生!这神话一般的故事像风一样传遍了整个晋阳,又传遍了河东,继而传遍了大半个中原,而且越传越神。在众人口中老袁已经不是活神仙,而是真神仙了,本来对他还半信半疑的李渊这回是对老袁拜服得五体投地,亲自向皇帝上表请封老袁为国师,当然这个国师要供奉在晋阳的,谁想抢走李渊跟谁急!而本来已经规划建设的真武宫的规模和规格立刻提高了好几倍,同时下令立即驱逐河东境内的佛、景、袄、摩尼等诸教,独尊道君。
至于老袁被吓得抽过去以至于大病一场的事,被人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老袁为李二郎逆天续命而遭了天谴,对其更是敬服得五体投地。而老袁经此一事之后,居然抑郁了。
话说离神最近的人往往是最不信神的,老袁即是如此。所以这次堪称匪夷所思的怪事令他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统统崩塌重构,过了好几个月都缓不过来,不过更让他闹心的还不是这个。
因为他稀里糊涂的救了李家小二的命,他曾日思夜想攀上唐公李渊的门楣,现在不用他再费脑筋了,老李倒天天往他身边凑,今天请他打一卦,明天请他扶个乩,后天又请他观个天。问的不是跟屈突通打一架能不能赢,就是他看中了罗艺的某块地盘可不可以出兵,再不就是他想再坑一把东都的那个便宜女婿能不能行,甚至还很隐晦的询问老袁能不能算算江都的那位皇帝陛下啥时候能翘辫子,他老李脸上有没有帝王之相……
这事要放在几个月前,老袁保准憋足了劲不把老李忽悠瘸不算完,可现在就不行了。老袁在老李心目中已经成真神了,神仙是不能犯错更不能露怯的,所以老袁可不能再轻易胡说八道了。在往真武宫主持真人的宝座上攀爬的过程中他可以摔跟头,一旦坐上去了可就摔不起了,成神容易做神难呐!
所以老袁以元神耗费过剧,须得修身养性不问外事为由把这些破事都敷衍过去了,老李对此也表示理解,反正来日方长,他怎么也不可能让老袁逃出他的手心。不过这事就麻烦了,就像老李不甘于在河东当个土霸王,总想问鼎天下一样,老袁既已得陇便欲望蜀,日思夜想的就不再是河东这一亩三分地,而是把他的真武宫开遍全中原。不过这就与李渊的想法产生矛盾了,李渊倒不反对他的宏图大志,如果他得了天下弄不好还乐见其成,但一定不是现在。老袁现在是李渊树立威望、招揽人心的一面活招牌,要是老袁把真武宫开成了连锁店,而且弄到别人地盘上这算怎么回事?想让他老李栽树大家乘凉,想什么美事呢?
老袁人被禁锢了,可是还不肯死心,便偷偷把他的侄儿袁天罡派出去给他的连锁大业开疆拓土,盯上的第一个对象就是李渊总在他面前念叨的那个不省心的女婿——杨霖。
为啥是杨霖?除了因为李渊总是跟他念叨这个名字引起了他的好奇之外,还因为老袁修道的主业是观星。这一年多来他夜观天象,跟安伽陀的发现差不多,都注意到了破军异光大盛有冲凌紫微垣之相,但不同的是老袁发现破军后虽衰而不坠,仍是绵劲十足有兴替之相。那么破军指向何处呢,自然是河东,这也是老袁千方百计投靠李渊的主因。
不过老袁也也没光盯着破军,还有一颗妖星也引起了他的注意。不过这颗妖星闪烁不定,飘忽不定,时隐时现,忽而客欺主位,忽而退避三舍,跟个神经病似的,反正就是成天跟老袁躲猫猫,搞得老袁摸不清头脑,又着急又好奇,心里跟猫抓似的。不过他翻遍古书也找不到解说,却使得老袁对其兴趣大增。
那么这颗妖星指向人间的哪一位呢?老袁便数天下群雄,终于也发现了一个神经病……于是就有了小袁的这趟东都之行。
袁天罡在后世大名鼎鼎,远在其叔之上,可这会儿他还是只初出茅庐不久的菜鸟,只能打着他叔父的名头招摇撞骗,所以李渊对他的离开倒没怎么在意,只是往真武宫跑得更勤了。
等小袁找到东都的时候却扑了个空,这会工夫杨霖已经跑到鲁山跟王世恽火拼去了。其实小袁也是有本事的,善“风鉴”,又精通相术、六壬及五行,他闲着没事在东都街头摆上卦摊,算无不中,相无不准,很快便风靡全城。不但成了达官贵人的座上客,就连此时在东都城说一不二的国相房玄龄都找上门来,想问问小袁为啥他的俩儿子一个憨一个傻,是不是哪处坏了风水或是冲撞了邪物。
从老房的口中,小袁得知了东都所面临的危机,不过他对此无能为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