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分隋-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窦真是要拼了——他也就二十来万兵,现在基本能动弹的全拿出来跟翟让斗气了,难道他不过了,就不怕老罗再抄他老巢一次?
还真不怕,因为这回死对头老罗居然跟他是一伙的!
老罗怎么改性子了?
不改不行了,再不改就活不下去了。
老罗这个人,军头出身,不高不低,自从军以来一直驻守北疆,虽然身经百战立功无数,但由于他生性粗暴无文、刚愎自用而且还经常说话不算数,所以得罪人无数,也不受上司待见。所以一直到杨广东征、需要老罗这员勇将统率具装甲骑威慑突厥,防止其趁机异动时,才把老罗破格连升好几级,当上了正四品的虎贲郎将,受右武卫大将军李景节制。
可是老罗偏偏跟李景最不对付,所以要不是先有皇帝镇着,后有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弹压,没等突厥人来闹事,这俩冤家就得先掐个你死我活。
可是随着之后的一连串乱局,于仲文被皇帝解除了军权召回了江都,这下山高皇帝远可算没人管啦,老罗和李景便兴高采烈的大掐特掐起来。直到老罗一刀把李景脑袋剁下来,幽州这块地方才算消停下来。然后老罗登高一看——这下好啦,比我官大的都被掐死啦,那我就勉为其难的扛起幽州之主这副重担,为君解忧为民解难吧。
不过老罗是个闲不住的主儿,拔剑四顾心茫然那种无敌的寂寞滋味折磨得他夜不能寐,幸好很快就有个叫窦建德、还长得十分不顺眼的家伙跑过来跟他做邻居,乐得老罗连找茬都懒得找,二话不说冲过去就掐。不过老窦可不是李景那种怂货,老罗掐了半天也没把他掐趴下,自己后院倒快起火了。
这是咋回事?
这里所说的幽州,实际上是指以蓟县为郡治的涿郡,不过老罗的地盘还包括渔阳、安乐、北平和柳城四郡以及半个上谷,实际上就是一千五百年后的帝都周边。不过这时候的帝都,可不是房价世界第一、寸土寸金的黄金宝地,而是个鸟不拉屎狗不下蛋连十八线都排不上、乞丐都嫌弃的鬼地方。要问这地方有多穷可以举一个例子,那就是如今天下大乱,幽州地区却找不到几个盗贼的影子——不是这里治安好,而是别说富贵人家了,连穷鬼都找不见几个,你让盗贼们靠什么活命?
所以要是没有朝廷的补给,单凭幽州自己的力量连驻军都没法维持,更何况罗艺这么瞎胡闹?这可怎么办,老罗这个幽州总管是自封的,皇帝肯定不会管他,那就只能自食其力了。
老罗所说的自食其力并不是自己下地种庄稼,而是想去找河东李渊这个土财主劫富济贫。可是李渊在皇帝面前怂,不代表着对老罗也怂,于是两军又围绕着太行八径没完没了的打来打去。
老窦一时半会掐不赢,李财主家的钱粮好像短时间内也抢不过来,可是老罗的钱包在一天天的瘪下去啊!时间不等人,于是老罗又调转矛头,突厥人不来打劫,那就打劫突厥人去。
幽州铁骑,无坚不摧,就是太贵……饿得眼睛都红了的罗艺恨不能把这些除了吓唬人没啥大用的铁罐头卖给突厥人,可惜突厥人没这个眼力见儿,就是不肯上门开价……这回老罗送货上门,结果早被幽州铁骑吓破胆的突厥人立刻远遁千里,吃了一肚子土还饿得要死的老罗只好回头找奚人推销,奚人再逃,那就再找契丹人、霫人直到室韦人、靺鞨人……除了又穷又横没啥油水的高句丽人罗艺觉得没啥咬头以外,凡是能跟他沾到点边的远亲近邻的家被他轮流逛了个遍,打劫来的人口牛羊足够他跟老窦再掐上一阵子了,老罗才心满意足的收兵回家。
可是时间一长,北边的蛮子们也学精了,打劫来的油水越来越少,老罗就越打越穷,而且跟老窦都快打出感情了,实在打不下去了……
借上次跟大伙凑热闹算计杨霖之机,老罗跟老窦第一次达成了和议。这次老窦打着奉旨讨逆的旗号,不跟老罗玩了,要调头去跟翟让掐。早跟老窦掐出感情的老罗见这货见异思迁不免有些醋意,再加上早有去富贵繁华的中原捞上一票的想法,就厚着脸皮强行跟老窦搭了伙,派他兄弟罗寿和儿子罗成领兵三万,一同南下讨伐翟让。
跟翟让隔得老远的李渊和屈突通名为隋臣的大旗还是要打下去的,而且这件事又有老窦和老罗带头,对他们又没什么风险,自然要积极响应跟着摇旗呐喊起来。一见如此阵势,离得更远的杜伏威、萧铣等也不傻,也赶紧随大溜跟着鼓噪起哄。
一时间,天子之诏四方景从,天下伐翟讨逆之声骤起,搞得杨广直纳闷——就算朕在大隋如日中天之时,说话也没这么好使过,这到底是啥情况?
………………………………
第二百四十四章 连锁反应(下)
当然表现的最积极、而且礼数最周全的是翟让的死对头、而且是从小就跟皇帝不对付的李密。
他甚至派人跑到江都跟皇帝大表了一番忠心,又讨来了一道旨意,这才大张旗鼓的打起了奉旨讨逆的旗号,尽起十五万兵马开进琅琊,一南一北将翟让正从北海西返的主力大军堵了个结结实实。
将近四十万大军在紧张的对峙,看起来剑拔弩张一触即发,可是就这么僵持了好几天,却未发一矢未伤一卒,这是咋回事?
因为无论是翟让、李密还是窦建德,不管是因为愚蠢、冲动还是睿智而挑起这场战事,他们都是把自己的大部分本钱甚至是身家性命压在了上头。所以等到箭在弦上时,他们都难免麻杆打狼两头怕——万一这一仗打不赢怎么办?就算打赢了实力大损怎么办?万一被那帮光起哄架秧子、就是不肯出手露头的奸猾之辈渔翁得利了怎么办?
反正还有无数个“怎么办”在等着他们,不解决这些问题,他们还真下不了这个决心。
所以他们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两个办法,一个是拉人下水,一个是寻找后路。
李密和窦建德拉人下水的理由很充分——他们可是替皇帝出头,总不至于这天底下的忠臣义士就他们两个半吧(老罗算半个……)?那些大话说了一箩筐的老几位是不是也得来点实在的意思意思?当然他们所指望的其实就是李渊和屈突通。至于像杜伏威、萧铣之流的一个是离得太远,更主要的是这些战五渣就算不辞辛苦的愿意千里来援他们也瞧不上。
而翟让的有点失道寡助了,所以他只能把目标选定在了杨霖身上,毕竟大家名义上都出自瓦岗一门嘛。于是翟让派出了王儒信出使东都,并许诺只要杨霖出兵牵制李密后路,待打赢了这一仗之后,淮安、颍川、汝南这三个原属李密的郡便尽数归他所有。
翟让找杨霖帮忙是病急乱投医,那么当李密和窦建德也找上门来,而且是向他谋求后路的时候,这事就有点怪了。不管杨霖最近怎么得瑟,他毕竟还是个后辈、小辈,而主持大局、匡扶正义这种事情不是该武林盟主出头吗?就算大家谁都不服谁选不出这个盟主来,那也应该去找皇帝,毕竟这些破事哪个跟他都脱不了干系。
不过无论李窦还是翟让都认为这事找杨霖最合理,没谁比他更合适了。
原因有三。
首先就是实力。如果说在与王世充一战之前,群雄对杨霖的评价还是跟萧铣、杜伏威之类的废柴不分高下的话,经此一战,杨霖在他们心中的分量蹭蹭的连升了好几级。毕竟像王世充这样的对手、八万多江淮兵和原府兵这样的强军,又是在老王虚实相替、两路夹击的妙手连出的骤然袭击下,杨霖能够从容应对,尤其是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如同狂风暴雨一般几乎将老王全歼,这等手段和战力没谁敢保证自己也一定能做到。这年头,实力是一切考量的前提,就算杨霖是个智障或者三岁幼童,只要够硬、够狠,别人就得服、就得敬。
其次是利益攸关。这几方势力中,就算跟他打交道最少的窦建德和罗艺,也在北征突厥时与他有过一段香火情意。李渊和屈突通就更不用说了,跟他打交道最多,合作也最多,彼此间就算说不上共荣共存,也是扯不清道不明,牵一发而动全身。至于翟让和李密更是与他算是同门,都是瓦岗三王嘛,兄弟阋于墙共御外辱说不上,但起码相互关系不像翟李那样水火不容,还是有些共同语言的。
最后就是杨霖的信誉还算不错。这话听起来好像不太靠谱,杨霖这小子是出了名的蔫坏、最爱占人便宜,上边说过的这老几位,就连跟他没打过几次交道的窦建德,也被杨霖拐跑了他的结义兄弟雄阔海,至于像李渊、翟让和李密,更是被杨霖坑过无数回。不过话说回来,这老哥几个自己心里也有数,他们之所以被杨霖坑,主要是因为他们想坑杨霖在先,只不过总坑不过这个又奸又滑的小子而已……不过杨霖这小子也有好处,那就是每次坑人都是点到为止,绝不过分,而且还给他们留足了余地和面子。更重要的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这小子还是很讲究的,而且没什么攻击性,属于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类型。
所以尽管大家都被他坑过,但是相比于其他人,大家还是更喜欢跟杨霖合作。
于是乎各方势力的使者便怀揣着各样的心思云集于东都,但是名义上都是来恭贺他的新婚之喜的,而那正在紧张对峙的六十万大军也整日在翘首西盼,等待着是战是和的消息……
搞清楚了这一系列大事小情的来龙去脉,杨霖顿时头大如斗。还没等他应付走裴矩,又有好几路使者闻风而至堵住了他家的大门,吓得杨霖抱头鼠窜,翻墙而逃……
可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些破事早晚还得等他来应付。所以杨霖逃出家门之后便派人把房玄龄、长孙无忌、祖君彦、郑家二老以及刚回到东都的杜如晦、尧君素统统召集过来,然后大家一起关进小黑屋密谋了整整一日之后,杨霖终于开始出手了。
杨霖召见的第一路使者,就是他的大舅哥李建成。
“哎呀呀,德璋兄真是好久不见,小弟甚是想念啊!”
李建成一进来杨霖就屁颠屁颠的迎了上去,又是勾肩又是搭背的,亲热得不得了,结果他的热脸贴上了凉屁股,就收获了李建成的一个大白眼。话说李建成是个敦厚君子,而且跟杨霖关系一直很好,这回咋就看他不顺眼了呢?
“呃……我错了,大舅哥……”
“别!先别叫得这么亲热,摩诃室利还不一定嫁给谁呢!”
“你说啥玩意?你要把你妹子嫁给谁?赶紧告诉我,老子不把他三条腿都打折就随你姓!”
“我也没说摩诃室利就不能嫁给你,问题是你想给她一个什么名分?”
“呃……”
“你休想打哈哈蒙混过关,更休想使什么诡计,今天你不把这事说清楚、定死喽,我就立刻带着摩诃室利回河东,从今以后便与你恩断情绝!”
“大舅哥,咱哥俩关系这么好,用不着下手这么狠吧?”
“哼,阿爷交代过我,此事没得商量!”
“好吧……这个正妃嘛就一个名额,所以不但是秀宁,蔓珞也别想了,否则光你们两家斗起来我就得满头是包……当然肯定也不能委屈秀宁做滕,否则不用你出手我也得被她挠死……我知道侧妃你也不能答应,我这不是正在想办法跟皇帝老儿要指标嘛,这老家伙要是不帮着个忙,我就不救他闺女……”
“救陛下的闺女……是南阳还是襄城?这是怎么回事……你休想打岔!你到底给摩诃室利什么名分,今天必须说清楚!”
“好吧好吧,我保证除了按年龄排,秀宁的身份地位绝对不比别人低,这样总行了吧?”
“这还差不多……你赶紧说说,陛下的闺女是咋回事?”
“大舅哥咱能不这么八卦不?你先说说你爹……呃,是咱爹把你派来还有啥事?”
“这个嘛,愚兄此来主要就是为了摩诃室利的婚事,其次想看看经此大战之后你有什么打算,再者就是因宇文逆贼而起的这场战事,你是个什么想法?”
“首先声明,秀宁我是娶定了,那咱们就是实在亲戚,跟一家人没啥区别,大舅哥你说是吧?”
“理应如此。”
“那咱们应该站在同一立场上,步调一致对吧?”
“理应……如此,只是我河东的利益必须得到保证!”
“说吧,咱爹想要啥?”
“翟让公然庇护宇文逆贼,陛下号召天下讨逆,我河东自然应秉持大义,替陛下分忧、为百姓解难……”
“大舅哥咱就别扯这些没用的了,我今儿个还有一大串人要见呢,时间紧任务急,咱爹的意思就是这一战咱们要站在李密和窦建德这一头呗?”
“难道你还打算襄助翟让这个贼子?”
“我又不傻……要是敢帮着外人对付另一个老丈人,回家一样还是被挠死的命……你就说吧,干掉翟让之后咱爹想要点啥?”
“陛下有明诏,诛此贼獠有功于朝者,可领其地、治其民……”
“了解!就是要地盘呗。那你们是咋打算的?”
“兵是一定要出的,但不是现在,总要战局稍显明朗之后。愚兄此来之前,阿爷已分遣窦琮、刘弘基将军各带兵五万前出至共城、修武,只待一声令下,便借道窦元贞(窦建德的表字,查不到,为杜撰——作者注)与贤弟辖境,届时贤弟亦可出兵与其一道,两路夹击东郡,一举切断翟让贼子的后路。”
“没问题!这事我让尧君素找你详谈,我还得去探探柴孝和和宋正本的口风,等晚上我请你吃饭哈!”
“此事不急,急的是摩诃室利之事……你先别跑,你的婚期到底定在何日,摩诃室利你到底打算如何安置?”
“得,我还是先去找裴矩把这事搞定,这老家伙要是不帮忙,我就把他挂在城头旗杆上风干……”
………………………………
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坑
这个老婆们的名分问题,把杨霖愁得死去活来差点连家都不敢回,他手下那一大票足智多谋的大臣们也是无计可施,可偏偏对于裴矩来说,根本就不算个事。
不过裴矩不归杨霖管,而且又不是他娶媳妇,凭啥白给杨霖出主意?
“襄城公主的事包在我身上了,还有宇文化及,我保证把他的脑袋扯下来给你当球踢!”
裴距神态肃然的起身拱手为谢,然后又笑眯眯的座下一言不发了。
这老东西开头明明还不当回事的口口声声说什么“此事何足为虑”,这回咋又不吭声了?杨霖是个急性子,要不是有求于人,而且所求之事对他太过重大,否则早就跳起来把这个跟他打哑谜的老家伙连打带踹,把他的一把老骨头给拆散了。
即便如此他也有些按捺不住了,正要出言不逊,无意间瞅见裴矩貌似跟个没事人似的端然稳坐,还手捋长须装出一副老神在在的鬼样子,可是那捋须的右手怎么看起来那么怪异?拇指在其余四指上滑来滑去,看起来像是在……数钱?
杨霖恍然大悟——原来天下乌鸦一般黑不分古今中外,干点啥事都得拿钱开路,连暗号都是一毛一样滴……
能拿钱解决的事那就不叫事……虽然杨霖还是十分肉疼,但是为了他的终身幸福也只能挨宰。于是他回头吩咐了几句,没一会儿工夫便有亲兵端上来一个锦盒,轻轻的放在了裴矩身前的几案上。
老裴也不客气,浑不在意的打开了锦盒,然后他的眼睛就直了。
这是当初杨霖初占东都、把满城勋贵抢劫了个遍的时候,从那个死鬼、金紫光禄大夫段达家抄来的一对玉璧。据说这玩意是姑臧段氏的传家至宝,在寻常人眼里都价值万金,更别提对老裴这种阅遍各种宫廷御宝的行家了,简直就是无价之宝,就算在他们河东裴氏这种顶级士族家里也不多见,岂能还不动心?
老裴手捧玉璧细细把玩,眼神还直勾勾的盯在上边死活收不回来,哈喇子都快淌了一地。杨霖等得不耐烦了,上前两步就想把玉璧抢走,不过这会儿工夫,老裴就算把命搭上去,也不能让他得了逞。
“杨将军何须焦急,不过小事一桩又有何难,且让老夫再赏玩片刻……”
“老裴我可警告你,这东西早就被我大舅哥看上了,你再显摆被他夺去了我可不管!”
“呵呵,那好那好,老夫就先解了你的燃眉之急。”
老裴一听这话就有点慌,他哪知道杨霖的大舅哥有一堆,看上这对玉璧的其实是长孙无忌,他还以为是李建成——河东老李家可不是昔日任人搓弄的怂包了,老裴现在还真惹不起。所以他赶紧把玉璧收好,这才好整以暇的对杨霖说道:
“将军可知汉赵昭武皇帝刘聪否?”
“不知!”
老裴攒了一肚子的嗑让杨霖面不改色的一句“不知”硬生生的给憋了回去,差点一口气没上来给憋死。老裴连喘了两口粗气,寻思了半天还是接不上话茬,只好换了个容易的问题继续问道:
“那将军可知前朝宣帝宇文赟否?”
“还是不知!”
“咳咳咳……”
老裴这回一口气真的没上来,差点一头栽到地上,脸红脖子粗的猛烈的咳嗽了起来。一边咳嗽一边还伸手颤巍巍的指着杨霖,要不是这小子一脸无辜而且纯真的痴呆表情,老裴肯定觉得自己被耍了。
刘聪,汉赵开国皇帝、也是掀起五胡乱华开篇的匈奴人刘渊第四子,在位期间亲手灭掉西晋,俘杀晋怀帝及晋愍帝,乃是鼎鼎大名的人物,只要念过几天书的就没个不知道。好吧,就算刘聪死了快三百年知不知道他无所谓,那宇文赟呢?这位可是才挂了三十多年,而且杨坚就是因为宇文赟无道昏聩使得大周国势衰微,才得以在他死后篡位登基建立大隋的。这位爷实在太有名,尤其是他那些荒淫暴虐的八卦轶事连村野匹夫都尽人皆知,杨霖这个正牌弘农杨氏子弟会没听说过?难道他是个外星人?
要不是看在玉璧的份上,老裴就算不跳起来大骂杨霖不学无术也得拂袖而走。不过即便如此他也失去了跟他扯淡的兴致,于是只是简单的告诉他,刘聪曾立上、左、右三后,此为“三后并立”,后来嫌不过瘾又立了一个中皇后,而宇文赟更牛,人家曾“五后并立”。
老裴的意思很简单,礼法归礼法,权力归权力。如果权力小于礼法,那你就老老实实的按规矩来,如果你手中的权力大于礼法了,那你就可以创造规矩,让礼法听你的!
“老裴你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呐!啧啧,我看老房老杜都不如你呀,要不你别走了,留下来跟我干吧!”
“呵呵,老夫多谢将军抬爱,更不敢推辞,只要将军能说服陛下,老夫便厚颜在将军麾下吃碗白饭罢了!”
“嘿嘿,老裴你这话说的可不地道,明白的说看不上我这个山寨货得了呗!不过无所谓,你这份人情我认了,改天我请你吃饭哈!”
杨霖自以为卸下了心头的一块大石,美滋滋的继续他的游说大业。不过世上就没有不漏风的墙,尤其是他家的墙,别说漏风了,简直就是形容虚设,没一会儿工夫他用一对价值连城的玉璧从裴矩那里换来的主意就该知道不该知道的全知道了。这下子有人又喜又忧,有人义愤填膺,有人喜出望外,还有人气的半死……
又喜又忧的大体是杨霖的四个准老婆,义愤填膺的是一直觊觎那对玉璧的长孙无忌,这些人先不管。先说喜出望外的,居然是通过荥阳一战成功打入杨霖核心决策层、还没等杨霖象征性的跟皇帝打报告便以太傅自居的老郑郑元寿。杨霖这下可以顺利娶媳妇了,老郑跟着美得屁颠屁颠的是咋回事?别人看得莫名其妙,可是他的族弟郑善果心里可是明镜似的。话说这位小郑可是个人精,当初杨霖在荥阳城欠了郑家老大的人情,为了还债大肆封赏,把他大舅哥长孙无忌的国令之位许给了小郑。可是等小郑搞明白杨霖跟长孙的关系之后,立马英明的对国令之位坚辞不受,转而从大权独揽的国相房玄龄名下讨来了一个民部侍郎当,弄得杨霖好大的一顿过意不去。不过对于老谋深算的小郑来说,让杨霖继续记着他的人情可比当个不怎么值钱的山寨官有价值的多。
如此精明的小郑怎么能让老郑这么早就掀了自家的底牌,连忙上前把他拦住。可是小郑也就能拦得住老郑,可有的人他就不敢拦,也不想拦。
比如说房玄龄和杜如晦,这老哥俩差点没被杨霖给气死:裴矩这分明是包藏祸心,刘聪和宇文赟那是什么玩意?昏君!暴君!亡国之君!!而且还是不通礼法的胡人蛮子!!!也只有这样的熊玩意儿才能干出这种混账事,裴矩教唆杨霖跟这俩货学那还有个好?
虽然经过一年多的相处,他们已经习惯了杨霖时而精似鬼时而蠢如猪,不是他坑人就是被人坑,反正就没有正常的时候。不过这回这事也太匪夷所思了吧?刘聪和宇文赟这样的奇葩事迹别说他们这样的饱学之士了,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