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分隋-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德璋兄,你这套铠甲不错,还有备用的没?送小弟一套呗?”
“少扯这些没用的!赶紧说你到底想干什么?”
“我不是给你们写过信了吗?我还能干什么,去马邑收拾突厥人呗!”
“这怎么可能?你要去替大隋守边御寇?如今大隋江山摇摇欲坠,各方势力都在扩充兵马、养精蓄锐,有谁肯自损实力做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别说你们杨家与大隋仇深似海了,我们李家身为大隋臣子都不肯干这种蠢事……”
李建成话没说完,屁股后边又发出一声巨响,回头一看就见李秀宁正对着他横眉立目:“什么李家李家的,想当软蛋自己去,别带上我李秀宁!”
李建成不敢跟这个凶悍的妹子顶嘴,又把目光对上杨霖。
“德璋兄,你说的这话倒是没错,小弟也领你的情。不过德璋兄你也知道,小弟就是个没出息的,大隋江山稳如泰山还是摇摇欲坠关我屁事?我们杨家跟皇帝有仇是不假,可是小弟如今打不过皇帝呀?这突厥人就不一样了,家祖生前两击突厥,死于家祖手上的突厥人不下数十万,这仇结得也不浅吧?再说了,我们老杨家历来就跟突厥人不对付,突厥人不来家祖还要找上门去锤他们呢,现在倒好,突厥人打上门了我这个杨家的孝子贤孙要是敢无动于衷,将来到了地下见到家祖,不知道要被他老人家揍成一个什么形状呢。你说我怎么可能不去干突厥人?还有,世伯到底同不同意跟我一块去?”
“家父的意思是如果贤弟一意北上,他老人家身为河东军政主官自然责无旁贷。只是突厥人凶悍异常,贤弟即便打得赢他们,难免也会损失惨重。陛下视贤弟为心腹大患,届时定然不会放过你,你又如何自处?”
“嘿嘿,小弟就是个得过且过的惫懒性子,先过了眼前这关再说。倒是德璋兄你豁出去丢这么大个人,就是为了来跟我说这个的?”
“你……好吧。家父让愚兄来此,是为了通知你,那太原副留守王威已奉旨于昨夜率五百亲卫南下江都,临行前就地遣散了所部万余右侯卫府兵。不过这些人现在都被你堵在了晋阳城里,家父问你打算如何处置此事?”
“哦?这是什么情况?王威怎么在这个关键时刻自己跑了?皇帝这是闹的什么妖?”
“这个……家父也不知详情,只是听说前些日子涿郡的于大将军也就地遣散了麾下的十余万府兵,自己跑到江都去了。”
“皇帝这是不打算东征了?”
“没有确切的消息,只是打二十多天前起,朝廷催促家父筹集东征所需的冬衣、骁果的文书就断绝了,也再没有收到催促家父赶赴怀远镇上任的命令。”
杨霖在大帐里转来转去的打着磨磨,就是想不明白皇帝又抽什么疯――为了个东征把大半个天下都折腾得乌烟瘴气,转眼间人家说不玩就不玩了!这已经不能用坑爹来形容了,简直是连他八辈子祖宗都坑了个遍。
“算了,我也搞不懂皇帝玩的是哪一出,不过他不东征了更好,咱们也就没了后顾之忧。德璋兄,还得麻烦你赶紧回城一趟,跟世伯说一下我这里的情况。还有,你看能不能请世伯明日出城与小弟一唔?不过德璋兄你今天这套把戏可别让世伯再操练一遍了,世伯老胳膊老腿的禁不起折腾……”
杨霖又挨了李秀宁一脚,李建成赶紧追问道:“那宋老生是怎么回事?”
“德璋兄无需担心,那老头现在跟小弟是一伙的!”
……
李建成前脚一走,杨霖后脚就跑到了宋老生的营前求见。
“杨将军今天的戏演的倒是不错啊!”宋老生一看见杨霖就皮笑肉不笑的讽刺道。
“嘿嘿,小子一向阴险狡诈惯了,能用嘴皮子解决的事情绝对不会动手。不过老将军,您最近可曾接到过江都那边的消息?”
“你想干什么?”宋老生闻言立刻警惕了起来。
“老将军您别着急,您可知王威已经跑了?”
“什么?王威跑了?他为什么要跑?他跑哪去了?”
“这个消息可是小子对李建成严刑拷打……好吧,这事肯定没错就是了。这家伙不但跑了,还就地遣散了府兵,至于他为啥这么干小子就一无所知了,大致猜测也只能是陛下亲令才至于此,所以赶紧来问问老将军。”
“这……老夫并没有接到陛下的任何旨意啊!前头传旨的刘公公还被你弄死了!不行,陛下那里一定是出了什么大变故,老夫这就领兵南下去护驾!”
“哎哎哎――老将军莫急,此地距离江都何止千里?等老将军赶到黄瓜菜都凉啦。小子以为老将军不如赶紧派遣心腹分别前往京师、东都和江都打探到消息再定行止。”
“也好……不过小子,你可真是神通广大啊,居然连唐国公也勾搭上了?”
“唉呀,老将军这话说的就难听了,什么叫勾搭上了?这明明是唐国公身为河东军政主官深谋远虑,忧国忧民,秉大义而弃小节,方才与小子共谋御外侮、抗突厥之大计。怎么样,老将军有没有兴趣跟小子一起去跟唐公一唔?”
“这个……老夫随你来此已经是名不正言不顺,再这么公然会见唐公有所不便吧?”
“老将军勿忧,小子怎么能让您为难?话说为了这个事小子这些天茶不思饭不想,头发都愁白了几百根……好吧,我直说。只要咱们再打出一面旗号,事后无论是陛下、代王还是屈大将军,都找不出老将军半分毛病!”
“哦?”
“咱们这支队伍,从今天起就叫抗突志愿军啦!”
………………………………
第九十七章 忽悠老丈人
整整一个晚上,杨霖的中军大帐里人来人往的就没断过溜儿,除了他手下的谋臣武将,宋老生终于也放下了戒心领着人跑了过来。而晋阳的城头上一会儿缒下来几个李渊的心腹谋士,一会儿又缒下来几个河东军的大将,最后连就地遣散的右侯卫的人也跑进了杨霖的大帐。中军大帐的灯火直到四更天才熄灭,杨霖顶着俩黑眼圈刚爬进寝帐眼睛还没闭上,亲兵们就冲进来七手八脚的给他顶盔掼甲――干活的时间又到了。
在晋阳南门城下二里外,已经连夜搭起了一排大帐篷,杨霖哈欠连天的站在帐前啃着一个没滋没味的蒸饼,等着他好不容易凑齐的各路大神前来开会。
卯时刚过,晋阳城南门大开,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带着裴寂、温大雅、刘文静、窦琮等数十人鱼贯而出。在他们身后十几丈外还跟着七八个右侯卫的郎将,满脸都是充满着犹疑和戒备之色,直到在那排帐篷前看到了刻意跟杨霖他们保持着距离的宋老生等人,才稍稍放松了警惕。
众人只是简单的见了个礼,寒暄了几句,就默契的按照事先的安排分别钻进了不同的帐篷,先进行单独的密谈。
杨霖自然是被李渊逮个正着,一进帐篷杨霖还来不及大礼参拜,李渊就迫不及待的凑过来问道:
“贤婿,你如今真的有十几万人马了?”
得,一上来就被这老倌占便宜,贤婿喊得那叫一个亲热,不过杨霖跟人家闺女拉拉扯扯的就差把儿子生出来了,这个便宜也不算白占。可是老丈人下边的话怎么听都是想占便宜的意思,杨霖这个便宜女婿的肚子里不免有点打鼓。
“这个……阿爷(注1)说得既对也不对。咱爷俩算算哈――原来磨坪山上有四万来人,小婿还了您三千,又划拉到一万多,现在满打满算有五万人。后来小婿在榆次跟高君雅打了一仗,抓到了九千多,投靠过来的雁门边军有八千,楼烦、雁门两郡的郡兵有一万出头,这差不多又有三万人。除此以外就是自愿参战的各地民军,有四万多人,据说在楼烦、雁门还有几万人等着我们去汇合,剩下的就是运输粮草辎重的民夫,大约也有几万人。这样算起来,二十万也有了。”
“这个这个……贤婿不亏大才,短短时日麾下便已经兵强马壮了,实在是让老夫自愧不如啊!”李渊兴奋的直搓手,嘴里虽然还在谦虚着,不过杨霖看他那眼神跟饿狼似的冒着绿光,像是打算一口把杨霖吞下去似的。
“哎呀阿爷您真是高看小婿啦!这些兵马大都是因为小婿打着抗突保家的旗号才汇聚到一起的,一旦把突厥人打跑了或者是这面大旗倒了,这些人还不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去啊?谁还把小婿当盘菜?小婿这也就是打肿脸充胖子,逞一时的威风罢了。”
“贤婿此言大谬!”李渊不以为然的摆了摆手,道,“这些人既然落在贤婿手里,岂能再让他们跑了?无非是用些收买其首脑、分化其部属以及相互利用的手段,不难将其收入囊中、为我所用。”
“这个……阿爷深谋远虑,小婿自愧不如。”杨霖一看老丈人已经明目张胆的要下手了,赶紧奉上马屁一记,然后话锋一转又道,“可是阿爷有所不知,小婿麾下这些兵马成分复杂,所求各有不同啊!比如那些府兵向来与阿爷的河东军关系不睦,如今又归乡心切,若不是小婿以军人天职、保家卫国的大义激之,以战获自取、战后重赏的厚利诱之,恐怕早就一哄而散了。再比如边军那些鲜卑蛮子向来对我大隋朝廷都是听调不听宣,而且贪得无厌、欲壑难填,阿爷又有什么办法能使之为我所用?倒是那些郡兵和民军,阿爷可以想想办法。”
李渊仔细琢磨了半天,也觉得杨霖说得有理。那些郡兵和民军加在一起差不多有十万人,而且大多是出身河东本地的良家子,都是最好的兵源,稍加训练就是一支精锐的子弟兵啊!李渊越想越兴奋,竟是不顾杨霖就在眼前,转头就想去找那些郡兵和民军的首领,施展他的分化收买大计。
“哎哎――阿爷稍候!阿爷啊,小婿跟您商量个事。您看,小婿已经把麾下的半数兵马尽数交给阿爷您了,原来在磨坪山上的那几万号人您老是不是就别惦记着了?”
“哦?贤婿这是何意?”李渊一听杨霖原来在这里跟他打着埋伏,脸色立刻就变了。
“哎呀呀,阿爷您可别误会,小婿这也是为您着想不是?”
“为老夫着想?”
“对呀!阿爷您想想啊,那个皇帝老儿对您老一直深怀戒心,别看这会儿跑了个王威,弄不好明天又给您派来个刘威、张威,一准把您看得死死的。所以您手底下的兵,只能是河东军,现在可不能把手伸进府兵和边军那里去,否则就是自取其祸啊!就算是河东军,也得是河东的子弟兵,最好还都是良家子出身,咱大隋朝廷就信这个不是?所以只要那些民军愿意,阿爷您拉走多少算多少,小婿绝不说半个不字,可您也不能让我当个光杆大将军吧?您有了河东军,又得了民军,要是再拿走磨坪山的人马,那您麾下也有小二十万人了吧?先不说您是不是不想让小婿活了,就说这二十万人吃马喂的,一年半载还凑合,长年累月的您养得起吗?就算您养得起,皇帝老儿能让你养吗?到时候您是插旗造反呢,还是自缚双手去江都请罪?”
“这个……”李渊也蹙起了眉头,捻着胡子不说话。
“所以呢,您还是把这个烫手山芋留给小婿替您分担吧。再说小婿也没那么贪心,我只要兵不要将,窦将军我不是给您送回去了吗?还免费奉送三千精兵。现在磨坪山上您的心腹爱将就剩下个殷开山,回头我就给您送回去,您看怎么样?”
李渊闻言长叹一声道:“贤婿,你怎么也算是半个李家人,却为何不愿意跟老夫同心戮力、共创一番大事业呢?”
杨霖闻言有些羞愧,想当初他可是挖空心思想来抱老李家的粗腿的。如今一看李二要挂了,大唐王朝十有**要成泡影了,老李家的大象腿变成麻杆腿了,于是掉头就跑,不但自己跑还拐跑了人家的闺女,怎么看怎么都有些卑鄙啊……不过羞愧归羞愧,该跑还是得跑,这个老丈人人是不错,就是心眼太多,还总喜欢惦记别人家的东西。杨霖觉得,要是他真的落到老丈人手心里,过了俩月要是还能给他剩下条换洗的裤子,都得算他老杨家祖上积德。
“阿爷,不是小婿不肯帮您,而是实在帮不得呀!皇帝的眼线无处不在,小婿可不想因我一人之故,害了李家全家全族的性命。不过话说回来,阿爷您要是现在就插旗造反,小婿没说的,甘愿鞍前马后为您效力,您觉得如何?”
“这个……”
李渊不愧有李婆婆的美誉,不但说话磨叽,做人也磨叽,出门先迈哪只脚都得琢磨半天,更何况这种把脑袋别裤腰带上的勾当?杨霖压根就没指望他老丈人能有这么大的魄力才敢口出狂言,如今看来果然把李渊怼得无言以对。
“阿爷,如今天下群雄并起,大隋江山风雨飘摇,如您老人家所说确实是干一番大事业的好机会。不过小婿有些想法,不知阿爷愿不愿意听?”
“哦?贤婿有何妙论,老夫洗耳恭听!”
“小婿不敢。小婿只是觉得如今这天下实在是太乱了,遍地都是王八蛋……呃,遍地都是草头王,谁能看出哪个有新王之相?反正小婿是看不出来。而且自古以来,但凡乱世到来,最先跳出来搞事情的家伙一般都蹦哒不到最后。比如秦末乱世,陈胜吴广率先打出反旗,可是当了皇帝的却是刘邦;比如汉末乱世,第一个造反的是黄巾军,最后得天下的司马家在当时却籍籍无名;再比如晋末乱世,率先侵入中原的是匈奴和氐人,最终得利的却是鲜卑人。小婿曾听说过一句话,叫做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倒炕……呃,您先不用管什么是炕,反正小婿觉得那些一看到点机会就觉得天予弗取反受其咎的家伙,基本都是给后来者垫脚用的,成功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阿爷以为小婿此论如何?”
“此论有理,那贤婿认为老夫如今该如何准备?”
“小婿有九个字献给阿爷,即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如此即便夺不到江山,也可保李家基业无虞。”
……
杨霖忽悠完老丈人,就忙着去忽悠右侯卫那帮打算归乡的府兵。李渊却好似忘记了刚才还急吼吼的打算去收买那些民军首领,口中反反复复念叨着杨霖的那九字真言,在帐篷里来来回回的踱着步。
门帘一闪,裴寂和温大雅联袂走了进来,李渊却恍若未闻。见此情景裴寂忍不住问道:“叔德兄,情况如何?可曾收服了你那个满脑子奸计的女婿?”
李渊这才回过神来,却没有理会裴寂的问题,反问道:“玄真、彦弘,你们觉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一策如何?”
温大雅不愧是智谋之士,立刻追问道:“这可是杨子建那个小子出的主意?”
裴寂不待李渊回答,便跌足道:“叔德兄又上了这小子的当了!你现在需要的不是这小子的主意,而是这个人啊!”
裴寂急吼吼的样子居然把李渊逗乐了,他捻着胡子莞尔道:“这小子的鬼把戏老夫见得多了,如何能让他骗过去?不过依老夫看来,这小子即便算不得一条潜龙,也有了四脚蛇的模样,非凡人所能驾驭。可叹老夫如今处处受人掣肘,便有屠龙之技也是施展不得,还不如放放手,看看这个滑不留手的惫懒小子到底能折腾出一个什么样的场面。”
“这么说叔德兄是打算放弃他了?”
“呵呵,这怎么可能!老夫可是把摩诃室利嫁给了这个臭小子,他怎么说也算是半个李家人,想全身而退哪有那么容易?话说来了,他出的这个主意真不错!玄真、彦弘咱们好好商议商议。”
注1:关于隋朝时期女婿该如何称呼老丈人的问题,翻遍了各种资料也没找出确切的答案,唯一靠点谱的称呼好像是“丈人”,感觉叫起来怪怪的。后世跟老丈人、丈母娘叫爹叫妈的很常见,这里就同理采用了。还请考据达人们勿喷,多谢。
………………………………
第九十八章 挖墙脚
杨霖领着周大虎刚要钻右侯卫的帐篷,恰好撞上从里边出来的宋老生。杨霖没有说话,只是朝李渊的帐篷努努嘴,便与他错身而过。
帐篷里边的那几个右侯卫的郎将似乎刚才与宋老生的谈判并不顺利,正在激烈地争吵着什么,一看到杨霖进来,立刻都站了起来,神色很是紧张。不过杨霖却视而不见,一屁股坐在了几案之后,还跟他们开起了玩笑:
“嘿嘿,诸位将军看见了我这个大贼头,是不是手痒痒了呀?”
为首的一位须发花白的老郎将正色道:“杨郎君休要取笑我等,按照军法,我等府兵有事为兵,无事为农,为农时有保乡卫民之责,却以军府辖地为限,越限者乃是死罪。如今我等已被王将军就地遣散,并无军职在身,晋阳亦非我等乡土所在,杨郎君在此地的所作所为干我等何事?即便是宋将军所言将我等征召至左骁卫、北上与突厥人一战之事,也属私募而非军征,若被朝廷得知我等也是死路一条,杨郎君就不要强人所难了!”
杨霖捏着下巴半天没说话,突然间抬头问道:“咱们先抛开朝廷律令不说,我就问你们对去干突厥人这件事怎么看?”
老郎将傲然道:“我等身为汉家男儿,更是大隋府兵,保家卫国乃份内之事,便是抛头洒血又有何惜?只是……”
杨霖摆摆手打断他的话,说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也不跟你们说什么大话,只告诉你们三件事。第一,这次去跟突厥人打这一仗,不分官、民还是我这个贼头,均属自愿,没人强迫你们去,因为我们打出的旗号就是抗突志愿军,自愿是前提。第二,我再强调一遍,此战战获自取,有功重赏,战后去留自便这个承诺始终有效。第三,想必各位也知道,如今天下大乱,处处烽烟,你们右侯卫大都出自弘农、上洛、淅阳三郡,想要返乡无非是走两条路。第一条是往西南方向经关中出潼关,第二条是直接南下横穿大半个河南,可是我要告诉你们这两条路现在都不好走。关中方面,潼关已经封闭,没有陛下、代王或是越王签发的军令任何人不得通关,请问你们有吗?而且代王正在关中征发青壮为郡兵,我估计你们要是撞到枪口上,非但不能返乡还得被抓去当兵,而且当的还不是府兵而是郡兵,谁让代王无权征召府兵呢?你们要是想走第二条路,我可以告诉你们那就是死路一条,瓦岗军已经打到了襄城,前两日收到的军报上说瓦岗大将徐世绩率军迂回拿下了渑池,已经将东都团团围困,也将你们返乡之路堵得死死的。你们要是觉得凭这万把人能硬撼瓦岗军,打通回家之路,上边的话就当我没说。
不过我可以告诉你们,你们右侯卫的另一半弟兄现在已经决定跟我干这一票,而我的承诺是干掉突厥人之后,率军护送他们回家,这个承诺如今对你们也有效!如果不信你们可以问周大虎。言尽于此,何去何从你们自己选吧!”
杨霖言罢拍拍屁股就走,又去找边军、郡兵和民军的首领,他们大都关心战后的去留问题,杨霖也就跟他们哼哼哈哈的老调重弹,一句实底也不肯交代。
这么一圈转下来,杨霖已经口干舌燥,头晕眼花了,各方势力还在四处窜场,闭门密谋,上演着一幕幕阴谋、收买、分化的大戏,他也懒得再管,想跑回自己的中军打算睡一觉。结果他还没跑出几步,就被气急败坏的房玄龄和长孙无忌抓回来了。
“主公啊,你现在还有闲心思满地溜达?你的墙角都快被人家挖空啦!”
“我说老房、长孙,你俩着急也别揪我衣领子啊?说说吧,谁来挖咱墙角了,又把谁挖跑了?”
“还能有谁?唐公和宋老生呗!你念念不忘的那些府兵可被宋老生盯上了,唐公更是生冷不忌,什么人都往自己帐下划拉,刚才张亮和小猴跟我说,已经有不少民军和郡兵的首领向唐公效忠了!”
“嗨!就这事啊?瞧你俩大惊小怪的,我还当你俩也被人家拉走了呢。”
“这还是小事?你是被猪油蒙了心还是骑马颠晕了头?再说了,你咋知道人家没来拉拢我俩?”
“哎哎等会儿――我老丈人下手这么狠,连你俩都没放过?说说吧,给你们封的什么官?”
“哼哼,何止老夫与辅机,你手下但凡有些名声的人家一个都没放过!至于老夫,刘文静许诺,任命老夫为河东军录事参军,唐公向朝廷请封从六品通议郎。辅机为唐公府幕僚,向朝廷请封正七品朝议郎!”
“哟哟哟,听听!一个从六品,一个正七品,那个卑职是不是得拜见上官了――不对,不该叫卑职,我可是没职没品的一介草民!辅机你是文化人,你跟我说说我是应该对你俩跪拜呢,还是行个大揖就行?”
“还跪拜?还大揖?你信不信我一巴掌抽死你!”
“辅机你轻点抽!我错了还不行吗?咱们说正经的,你们可得帮我把咱们磨坪山的老老少少盯紧喽,少一只蚂蚱我都跟你们急!至于说其他人嘛,天要下雨娘要改嫁,随他们去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