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分隋-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饧父鲎锟鍪谆厝ヒ材烟右凰溃魅耸裁词焙蚋墙补览恚

    至此,金墉城一战以荥阳军大胜而告终,而且除了李玄霸和雄阔海这二位沾了一身血,几乎是兵不血刃的不战而下,还平添了近三万大军。而此时,李君羡已经率领一万人从水路向东都开进,留守东都的三万郡兵早就被策反,只待荥阳军兵临城下之时便改旗易帜。所以说这次的攻取东都之战对于杨霖来说就是一次武装大游行,顺得不能再顺了。

    可能是这家伙运气好得有点过头,连老天爷都有点看不过去眼了,所以翻云覆雨间,给他找了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当初皇帝打算把他的心腹爱将王世充派到东都来替换屈突通,以实现东西并进、圣驾还都的目的,结果遭到了杨霖、屈突通和李渊这三个跟皇帝多少都有点不对付的地方诸侯的一致反对,杨霖甚至还嚣张的给王世充送去一封私信,里边就五个字“想死,你就来”。在遭到地方实力派反对之后,可能是皇帝也觉得他拿这些实际上已经等同于自立的臣子无可奈何,所以这件事也就没了下文。等到杨、屈突、李三家把地盘划分完毕之后,就谁都知道所谓的圣驾还都怕是再也没戏唱了。

    可是有一个人不甘心,不但不甘心,他还想做点什么,而且把主意打到了杨霖的头上。

    这个人就是王世充。

    王世充的出身非常卑微,经历也非常坎坷,如今的功劳禄位全是靠他自己一手打拼来的。他祖上本姓支,其父随母改嫁到了王家,这才换成了个汉姓,其实他是个胡人。话说中原大地都被胡人统治三百年了,即便大隋恢复了汉家江山,可是朝廷的勋贵大臣、民间的巨商大豪中拥有胡人血统的依然不少,社会地位也很高,怎么轮到王世充这个胡人就备受歧视呢?

    原因很简单,他是个出身西域的胡人。
………………………………

第一百七十一章 胡儿王世充(上)

    一部汉民族五千年的兴衰史,其实就是一部与四方蛮族的征战史。

    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这是汉民族的先民对于身周那些野蛮落后的异族们的蔑称,也是当时汉民族四面是敌、艰难求存的真实写照,更是我们的祖先开疆拓土、浴血奋战得来的赫赫之功的踏脚石,汉民族的故土从最初的巴掌大小发展到一度超过上千万平方公里,每一寸土地都是硬生生的从这些蛮族手中抢夺过来的。最先倒霉的是东夷,那里的土地早早的就成为了华夏九州之一,还诞生了不少圣人,而且两千多年来,从来没有人质疑过汉民族对这片土地的所有权。

    南边的问题比东边复杂,不过虽然以那位得意洋洋的自称“我蛮夷也”的楚武王为代表的南方政权对周天子不太尊敬,而且在民族认同上觉悟也不高,但实际上包括楚、吴、越在内的南方诸侯国的汉化程度已经非常高,自秦汉之后已与中原无异。而衣冠南渡尤其是赵宋南迁大大强化了南北方汉人的融合和江南的开发,至此中华只有南方而无南蛮。

    北边的情况就比较复杂,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起来一茬的北方游牧民族对华夏帝国的威胁始终未除,甚至几度差点断绝了汉民族的文明传承,这里暂且不提,先来说说比较奇葩的西边。

    要说这些最早被称为西戎的蛮族,老祖宗也曾经是牛叉过的,在那个为了逗老婆开心玩了场烟火大赏、把天下诸侯当猴耍的著名典故中(烽火戏诸侯),攻破周都镐京、杀死周幽王姬宫湦、抢走大美女褒姒的就是西戎的开山始祖之一的犬戎。之后又有义渠、大荔、林胡、楼烦等各种戎跟秦晋等国相爱相杀数百年,之后五胡乱华中的氐、羌等族,以及后来让唐、宋两朝头疼不已的吐蕃、西夏也都是从西部发家。

    不过就算汉人与周边的各种蛮族把人脑袋打成了狗脑袋,也好像跟西域诸胡没啥关系。他们充其量也就能算个吃瓜群众,卖卖呆、间或叫两声好,或者是顺便做些向参战双方队员贩卖瓜子、饮料之类的小买卖,如此而已。而且更悲催的是,无论哪边打赢了都会忍不住顺手再把他们拾掇一番,于是西域诸胡一会儿成了北方游牧民族(比如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等)的附庸,一会儿又得向英明神武的中原皇帝(比如汉、隋、唐)俯首称臣,可是即便如此恭顺也没落着什么好。粗野的游牧民族把他们当作奴隶驱使,任意杀戮掠夺和淫辱就不用说了,即便是自称文明人的汉人对于西域人来说也没好哪去,什么一言不合就宰王啦(傅介子斩楼兰王)、强买不成就灭国啦(汉武帝远征大宛),发句牢骚就砍人啦(明犯大汉者,虽远必诛)等等,对汉人来说都是无上的荣光,但是对西域人来说就是无尽的屈辱了。可就算受辱了又能怎么样,还不得忍着?谁让你弱小呢,落后就要挨打,身板不够结实就得被欺负,从古至今这种事情都堪称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这个年头没有种族歧视这种说法,如果有的话,那么西域人一定是处于种族鄙视链的最底端。所以身为一个西域胡人的王世充,而且还生活在高高在上的汉人中间,生存之艰难、经历之坎坷就可想而知了。

    可算他爹拼死拼活混了个汴州长史的小佐官,又借着奶奶改嫁过去的霸城王氏资助,王世充才得以进入了大隋的卫府,拼死拼活厮杀了二十多年也不过还是个小小的校尉。不过运气这东西不来则已一来就不可收拾,开皇十年时为晋王的杨广出镇江南任扬州总管,在平定高智慧叛乱中对这个上了战场就不要命的“西胡”印象颇深(也许是因为这货长着卷头发、灰眼珠,相貌比较奇特?),对他颇为青睐,将其连升三级,战后更是授予其仪同三司的官职。

    打完仗不久杨广就急吼吼的回京跟他大哥杨勇争夺太子之位去了,王世充以为自己的运气也就到此为止了,毕竟贵人多忘事,也许没几天晋王殿下就忘记了他这个“貌相奇伟”的胡儿了吧?

    没想到不到一年工夫他就被一纸调令调入京师出任兵部员外郎,王世充在京师有个屁的关系啊?看来晋王殿下居然真的没有忘记他!此时的王世充正值壮年,又在基层历练多年堪称经验丰富,此时蒙贵人青眼得以调入中枢,正准备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以报效晋王简拔之恩,可是他很快就发现,他成了兵部、或者说整个六部中的另类。

    大隋中央政府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暂且不说,在六部中,每部设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上;郎中二人,正五品上;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也就是说,在六部里边从六品以上的中上级官员共有四十二名。

    为啥要单说这事呢?须知自魏晋以来有句能让人耳朵磨出茧子的至理名言,叫作“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士族”,什么意思呢?大概就是说按照九品中正制授官,从六品下是道坎,士族子弟要进入仕途的话,哪怕就是个傻子授官最低也是个从六品。而你要是寒门出身,就算才比天高干这辈子到正七品上也就到头了。

    所以六部里的各司主事有不少肥缺,可是世家大族子弟们却连瞅都懒得瞅一眼——人家就算差钱,也丢不起这个份儿!所以他们的眼睛都盯着那区区四十二个主官的位置,哪怕是个上下受气、没多少实权的员外郎都可能有好几个血统高贵、家世不凡的公子哥为此抢破了头。从魏晋以来几百年这样的官位就是天然为世家大族准备的,极少出现例外,现在可好,这个王世充就算有晋王撑腰又算哪头蒜?而且还是个下三滥的西域胡儿,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王世充发现他在京师中简直寸步难行,不但在公务上上官横挑鼻子竖挑眼,动辄拿个芝麻绿豆大的破事当众斥责羞辱他,而且下属们也不把他这个员外郎当回事,敷衍塞责都是轻的,公然顶撞、拒绝行事的也不少见。最过分的是,他一个堂堂的朝廷命官在大街上被受人指使的泼皮混混羞辱,报官之后居然没人愿意管!然后他以数倍之金在京师购屋置业,居然无人敢卖!

    短短数日之内王世充便受尽了屈辱,他本想找晋王告状,但是思虑再三之后还是断了这个念想。他采取的办法对于羞辱继续隐忍的同时,一边积极的越过上司直接朝廷陈事进言,以图引起晋王的注意,一边利用职权徇私作弊,随心所欲的贪污受贿。这时候看他不顺眼的人跑来斥责他,他就言辞非常激烈的巧言诡辩文过饰非,就是绝不认错,让这些人无可奈何。此时晋王杨广在朝中的声望正如日中天,隐隐有压倒太子杨勇的趋势,谁也不想因为这个小人物直接得罪了这位大贵人,毕竟他们只是想通过小动作逼走王世充,直接撕破脸闹个不可开交他们也没这个胆子。

    不过杨广的耳目十分灵通,很快知道了王世充的遭遇。杨广素怀大志,对皇位势在必得,而且早就对登上帝位之后的施政方针有所谋划,破坏山东士族的根基,消除其对皇权的威胁就是他所瞄准的目标之一,他也因此大力提拔了一些像王世充这样的出身寒门的臣子以备他日之用。可是此时他毕竟还未当上太子,不想太早暴露出对于士族的敌意,所以在权衡之下他决定将王世充外调,把他外派到江都那个荒僻之地当了个宫监。

    在京师的世家子弟看来,调任京师不足半年便被贬斥到地方的王世充是个十足的失败者,并因此而欢呼,又不知道做了多少首诗来嘲讽、讥笑这个不识抬举的西域胡儿。可是王世充却不这么认为,在他心里对于杨广是感激的,哪怕杨广其实并未在他与士族子弟的斗争中为他出头,而是把他当成了妥协的牺牲品踢出了局,但是这毕竟也是一条出路。这种待遇,不论是对王世充个人,还是他身上烙刻的西域胡人身份而言,都是一种难得的善待。

    杨广继位之后,并未立即将王世充调回中枢,反而任命他为右监门将军,使他成为了江都事实上的军政一把手。待到东征开始之后,为了稳固后方,杨广干脆任命他为江都留守。要知道此时的大隋三都留守中,除了王世充之外的另两位都是皇孙之尊,由此可见杨广对他的信任之重。

    杨广的信任很快得到了回报。杨玄感造反导致东征失败之后,杨广回军平叛受阻于河北,天下一片大乱。拥兵十万、坐镇江都的王世充此时也在杨玄感的招揽之列,并向他许以王爵以及纳言之位。不过王世充不为所动,不但将使者斩首,还连斩劝他易帜反隋的数名亲信将领。在表明了自己忠于大隋、忠于皇帝的坚定立场之后,王世充并没有头脑发热的立即北上救驾,而是出动兵马大肆清剿江都周边的反贼,杜伏威被他撵得走投无路,只好跑到河南当起了义军的副盟主,沈法兴更是被他杀得鸡飞狗跳,一路逃到了东海边上差点跳了海。大反贼尚且如此,那些势单力弱的山匪蟊贼更是被他杀得人头滚滚,江都周边方圆数百里内凡是敢刺毛乍刺的统统斩尽杀绝,剩下的好像除了良民就是顺民,算是彻底的给他的皇帝打下了一块安稳的地盘。
………………………………

第一百七十二章 胡儿王世充(下)

    扫清了后院,王世充马不停蹄挥军北上,而且在皇帝没有宣召他的情况下,不避嫌疑的直接带兵越界进入河南,最终在夏丘接到了杨广。

    要知道这个时候皇帝对于武将有着极其严格的限制,一旦其掌军之后,军队的编制数量、行军的路线、所需途经的地方、哪座城能进哪座必须离城多远绕行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一旦违反必定严惩不贷,而越界用兵更是大忌中的大忌,犯了几乎就是死罪。虽说王世充救驾心切情有可原,但是已被杨玄感造反弄成惊弓之鸟的杨广还是有些不悦,对王世充既没有封赏也没有惩处,只是调整了他的兵权,将王世充好不容易训练出来的十万江淮子弟兵调往江都驻防,只塞给他五万老弱令其驻守下邳守护江都北路。

    王世充毫无怨言的全盘接受了皇帝的安排,而且在后面的几个月里充分的发挥了他在军事上的天才,不但很快控制了整个下邳,收复了东海郡,还兵发彭城,以数万老弱之兵硬撼李密亲自指挥的瓦岗军,并拿下了萧县,彻底将瓦岗军的兵锋阻于江都以北八百里之外。

    杨广其实对自己欣赏的臣子是十分亲厚的,王世充犯了错,把他的精兵强将换成了老弱残兵只不过他的一个小小惩戒罢了,没过几天气消了就打算给他换回去。结果没想到就这么个工夫,王世充就凭着那些在辽东、在河北蔫得跟霜打的茄子一般的疲兵惫将一口气打下了两个半郡的地盘,把个被东征失败弄得心灰意懒的杨广惊得下巴好悬掉到了地上。惊讶之余王世充的骁勇善战使得杨广的雄心又起,这才坚定了第二次东征的念头,也直接引发了后来的府兵之乱和宇文化及反叛。

    宇文化及一反,皇帝可怜巴巴的连老婆孩子都顾不上,被围在宿豫朝不保夕。此时的王世充正在萧县跟李密顶牛,得知这一噩耗之后二话不说再一次回军救驾。从萧县到宿豫将近五百里的路程,而且当时正值隆冬腊月,漫天的大雪封阻了道路,寻常人等几乎寸步难行。但是王世充愣是兵不卸甲、马不下鞍的连续疾行了三天三夜,付出了折损将士近三成的代价,终于在宇文化及即将破城之际赶到了宿豫。宿豫城下,疲惫到了极点的士兵们在王世充声嘶力竭的嘶吼和驱赶下,片刻不停的向宇文化及的叛军发起了冲锋,终至其功亏一篑。

    而不畏矢石带头冲杀的王世充在此战中身中两矢,险些丧命。在生死边缘走了一遭的杨广在感动之余,破格提拔王世充为新丰县公、右屯卫大将军,并赞其为“中兴之臣”,从此将其引为心腹。

    终于靠着自己坚定的忠诚、忘死的拼搏挣脱了种族的桎梏,将从前侮辱过他的人远远的甩在身后,站上一名武将巅峰的王世充,心境却在悄然间发生了变化。

    他到底是一个胡人,而且还是一个西域胡人。作为一个西域人,可以不在乎荣誉、权势、金钱,可以忍受任何的屈辱,所求的就是在任何严酷和恶劣的环境下生存。所以只有在西域才会出现让那些高高在上的种族和王朝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有的小国取消了军队,敌来则降连个磕巴都不打,一口气连认几个宗主国、甚至认敌作父、作祖宗都面不改色心不跳。比如有的民族将族内所有的俊男美女都训练成最好的、最会伺候人的奴隶,然后送给宗主国的贵族供其淫乐享受。而西域出产最好的画师、乐师、舞姬也是众所公认的,不知道有多少民族和小国因为这种供奉而获得了强大邻国的欢心,最终逃得一劫……

    王世充与他们不同,他胡人的血统很纯正,却在汉家文明的熏陶下成长,所以他的秉性与寻常的汉人或是西域人迥然不同。因为他的血统,王世充受尽了屈辱,也使得他极度自卑的同时,异常渴望受到那些血统高贵的汉人士族的认同,因此他对杨广的忠诚与其说是受儒家忠义之说的影响,还不如说是他对杨广知遇之恩的报偿,而且这也不是全部的原因。

    其实王世充对于杨广的印象,全部来自于开皇十年平定高智慧叛乱的那短短几个月,此后的二十多年直到夏丘救驾,尽管他屡受当年的晋王、后来的皇帝的青睐、提拔,却再也没有过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在王世充的印象中,他的恩主、效忠的帝王始终是一个身份高贵、举止优雅又才华横溢、胸怀大志的天之骄子、人中龙凤,而在这二十多年间,那个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皇子在辣手夺嫡、继承大统之后,营建东都、开凿运河、开办科举,又东征西讨使得四夷宾服,虽然其所为种种不乏争议,但是在王世充看来这恰恰是一代雄主睥睨天下的无上风范,并对此钦佩得五体投地,进而坚定了跟着这位皇帝一路走到黑从而实现飞黄腾达的个人理想。

    杨玄感前来拉拢他时,开出条件之优厚要说王世充毫不动心那纯属胡扯,可是那时他对皇帝一贯崇拜的惯性是如此强大,以至于他认为东征失利不过是一场意外,杨玄感造反也不过癣疥之疾,只要皇帝重新振作,登高一呼,笼罩在大隋头上的所有阴霾都将一扫而光。所以他断然拒绝了送到嘴边的高官厚禄,毅然决然的挥兵救驾。

    待到宇文化及叛乱时,王世充已经开始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狐疑。二次东征的夭折几乎意味着他极度信赖的皇帝对于这个帝国的统治力已经软弱到了极点,而宇文家的叛乱则给他对大隋、对皇帝的信心捅了最狠的一刀——那可是宇文世家啊!在大隋堪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之股肱啊!想当年他初入京师,慕名携重礼前往宇文述大将军府上拜见,企图拉拉关系。可惜王世充连宇文家的大门都没进去,一个派头比他这个堂堂的六品兵部员外郎都大的门房就把他打发了。如今连宇文家都叛了,大隋和皇帝还能指望谁?他王世充又能再指望谁?

    可是前有瓦岗军、后院还着火,手头实力又不足的王世充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拼死再次救驾。当时他还有幻想,寄望于大难不死的皇帝能够醒悟过来,重现昔日的英明神武,引领着他这个无根无蒂的孤臣重回巅峰。

    可是皇帝再次让他失望了。二回江都的杨广彻底的心灰意懒,为了逃避现实把自己关进了高耸的宫墙之内,再也不理政事。如今天下鼎沸,反贼四起,大隋江山摇摇欲坠,而皇帝却宁愿把脑袋埋在沙子里,然后就以为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王世充是个西域胡儿,所以不管他能把儒家经典背得如何滚瓜烂熟,但是他永远都不可能像张须陀那样宁愿做一个大隋的孤臣孽子,与自己的帝王同生共死。一旦生存的危机感再次逼上心头,王世充的血统本性便彻底压倒了将近五十年汉家文明对他的熏陶。在对皇帝绝望之后,他几乎毫不犹豫就开始寻找新的靠山。

    可是靠山这玩意是那么好找的?王世充遍寻天下,发现虽然如今烽烟四起、枭雄无数,可是连个能赶上杨玄感的都找不出来。他这么多年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在了杨广的身上,所以剩下的本钱不多,所以这一注如何下对他来说就是关乎生死的大问题了,如果再下错,他几乎就没有翻本的机会。

    王世充犹豫了很长时间,不过这期间他也没闲着,而是打着开辟道路、护驾还京的旗号,对瓦岗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其实他的目的在于试探一下被称作天下第一强军的瓦岗军的真实斤两,可是结果却让他失望。虽然他的攻势被阻于彭城境内,可是在他看来,翟让不过是一个缺乏政治头脑的莽夫,而李密则是一个只会夸夸其谈的野心家,毫无人主气相,瓦岗之强不过是弱中取强,不值一哂。

    王世充彷徨无计之时,偶然读起《史记•陈涉世家》,其中一句“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令他顿有醍醐灌顶之感——因为他的血统,因为他长期以来深藏心底的自卑,使得他一直活得像根没有骨头的藤,只想着攀上一棵高大粗壮的树扶摇直上,却没有想过有一天他自己也可以挺直腰杆,做一个真正的人上之人!

    野心就像是一颗种子,一旦在人的内心生根发芽,就再也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它疯狂的生长萌发。可是王世充依然很冷静,更没有轻举妄动,他很清楚要在乱世中搏出一片天地,别的都不重要,唯有一块稳固而且富庶的地盘必不可少。

    江都肯定不行,因为皇帝在这里,想夺取江都怎么也绕不开这尊大神。而皇帝是那么好扳倒的?宇文世家如何,他王世充根本没法跟人家比,结果宇文化及一看大家伙都吵吵着诛昏君反大隋,脑子一热就来了个弑君杀驾,结果马上就成了天下公敌,惶惶如丧家之犬被那些反贼们痛打落水狗。再说皇帝对他王世充恩重如山,他要是敢对皇帝下手,名声绝对得比宇文化及更臭大街,下场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王世充把目光瞄向了东都,并贿以重金买通虞世基和裴矩、裴蕴,谋求东都副留守、河南讨捕大使之位。
………………………………

第一百七十三章 杨霖是谁?

    杨广把自己关进临江宫里边既不见人也不理事,连最亲近的大臣如内史侍郎虞世基想要一睹龙颜都得费老鼻子劲了。可是大隋现在虽然快不行了,可是毕竟还在名义上掌管着天下所有的破事,一天到晚送到江都的各类文书跟雪片似的,虞世基与二裴能替皇帝打发的都打发了,可有些事情毕竟不是他们这个层面能处理得了的,还得皇帝出马。一开始,皇帝每日还派个宦官来把那些重要的奏章拿回去批复,可是时间长了皇帝又烦了,嫌整天盖印这个活儿太累,干脆把除了信玺之外的所有公章一股脑都塞给了虞世基,让他凡事自己掂量着办,只要不再去烦皇帝就好。

    这下虞世基快活啦!他成了皇帝的代言人,谁要是想在大隋说话还好使的地方办什么事,只要他虞大侍郎点个头盖个章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