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凤神玉凰之卷一情殇-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玉凰亲自去见金乌:“天帝,如今我们的所作所为前所未有,谁也不知道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身为天帝、天后,必须以三界安危为己任,任何可能带来危害的行动都不能做,我此次下届就亲自体验女人为政的后果,还请天帝不要阻拦!”
金乌见玉凰自请下凡,并且她之所言也并非没有道理,于是点头放行。
玉凰着手准备下凡,为此通过鸳鸯镜通知了远方的一尘和一郎。一尘、一郎得知后,即刻通过鸳鸯镜穿越过来,与玉凰话别。
一郎飞扑进母亲的怀中,“娘!想死我了!”
玉凰手抚儿子的头道:“又长高了!”
玉凰看向一尘:“孩子可淘气?让你辛苦了!”
一尘看着气度不凡的天后玉凰,心生隔世之感。
“儿子很好,有点淘气,亦属正常!”
太后上前看着一尘道:“还是一个人吗?”
一尘道:“不是有一郎陪着我吗?”
太后咂嘴道:“身边一个知冷知热的人也没有!”
一郎跳过来道:“皇祖母,您不用担心我爹,我爹身边不知多少仙娥环绕呢?!他经常为了躲避仙娥,幻化成孩子与我玩耍的!”
金乌也过来道:“哥哥回来,我可以为哥哥遴选佳人的!”
一尘见过天帝道:“我的事情不用你们来操心,你们真要这样做,我即刻消失!”
太上皇看到一尘,高兴地拉住道:“来,咱们去杀上一盘!”说着拽走了一尘。
一尘也乘机躲了清静。
一郎要求玉凰陪他玩上几日,玉凰不好回绝。于是定三日后下凡。一尘说:“我和一郎亲自送你下凡!”
金乌上前拉着玉凰道:“玉凰我会亲自送下凡尘!”
一郎过来道:“我们一起送!”
太后见状上前道:“玉凰自请下凡历劫,我们当然要一起送!”
一尘回来还不曾独自见过玉凰,偶尔大家在一起说上两句,金乌都会很快的插身过来。玉凰有时候看到金乌如临大敌的模样都深觉好笑。
这日一尘带着一郎在御花园玩耍,碰上过来赏花的玉凰。一尘让一郎一边去玩,自己要和玉凰单独说两句话。一郎机警地道:“你们聊,我去给你们望风!”
玉凰笑着说:“这孩子真淘气!”
一尘也坦然道:“我也想和你单独说几句,不想别人打扰。”
一尘道:“玉凰你可想清楚了?这下凡历劫可是有风险的。若你不能自己开悟,可就堕入轮回,不得返回天庭了。”
玉凰道:“你就这么不相信我?!”
“其实只要你从此以后不插手政事,你也就不需要下凡了。”一尘接口道。
玉凰不语,良久才道:“其实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不让女人理政?从我前段日子参与朝政的心得看,我觉得我处理政务并不比金乌差,甚至由于我的参与,有些政务处理起来更加地完美、细致。”
“既然太上皇和太后以及朝臣们都不认同,我就自己去探索、了悟。”
一尘见说服不了玉凰,也没有再说什么。“你始终是与众不同的。”
这时候一郎忽然叫道:“娘,你别走,等等我!”说着跑过来插入一尘和玉凰之间。“天帝过来了。”说着拉起玉凰的手道:“娘,你抱着我去摘那朵花!”
一尘道:“爹抱你摘。”说着抱起一郎去摘他看上的那朵花儿。
玉凰则走开去迎接天帝,金乌看见玉凰和一尘父子在此,眉头微微一皱。
玉凰看见道:“我来赏花,碰见他们父子也在此戏耍。”
金乌道:“你下凡在即,理应多陪陪一郎,他已经好久没见你了,这没两天你又要下凡!”
一郎摘了花跑过来道:“娘,我能陪你一起去历劫吗?”
“胡闹!你如何陪我下凡?你在天上看着娘,若是娘有危险,你也可以出手相助,不是吗?”
“那好吧!”
到了时辰,太上皇、太后、天帝、一尘父子一起来为玉凰送行,众大臣也来相送。玉凰回身看了看众人,笑着挥了挥手,纵身跃下堕仙台。
………………………………
第十三章
武士彟之妻杨氏近日感到烦闷,看今日天气尚好,便带了几个丫头去黑龙潭荡舟。来到潭边,杨氏不喜左右跟从,便让丫头们候在岸边,自己独自泛舟潭中。
杨氏是武士彟的继室,前人给武家生了两个儿子。自己进门后也为武家生了一个女儿。杨氏很想再生个儿子,没想到竟没能如愿。如今大女儿已经四岁。不知为何却迟迟不见有孕。这段日子,杨氏为了此事寝食难安。
到了这黑龙潭,潭上的凉风一吹,杨氏觉得焦躁的心慢慢平静了下来。一时兴起,就把小船划到了潭心。
杨氏觉得有些劳累,便收回手,紧了紧披风,闭眼小憩。杨氏忽然觉得心里暖呼呼的,四肢通泰,眼前显出一片光明。
杨氏睁开眼睛,只见一条英伟的黑龙扑面而来。杨氏惊叫着用手挡住了双眼,却见那龙扑入怀中不见了。杨氏惊出一身冷汗,放下双手,哪里有什么黑龙?低头看看自己身上也没有什么异样。
杨氏回头看了看岸边的丫头们,只见她们或站或坐闲待在一边。杨氏看看天色不早,也就调转船头划向岸边。上岸后,杨氏就问:“你们刚才可看到潭心有什么异样?”丫鬟们答:“没有呀?只见夫人在舟中小憩,风平浪静。”
杨氏没有多说,只道:“有些累了,打道回府吧?”
在车里杨氏又问:“我在潭心的时候,你们没有看到其他什么东西吗?”
丫头们答道:“夫人,当时天朗风清,没有看到什么东西,只看到有鱼儿在潭里跳跃!”
杨氏心下疑惑,可是此事太为怪异,还是莫对人言。
晚上武士彟回来,杨氏就将白日潭中之事告诉了他。蒦不以为意。“夫人受惊了!怕是潭心做了个梦吧?”
杨氏将信将疑,“会是个梦吗?哎呀,我今天划了船,两臂酸痛,你帮我捏捏!”
武士蒦彟笑着帮夫人捏臂膀,没捏几下就失去了耐心,一双手就捏上了夫人的前胸,杨氏娇笑着让过。武士彟没有让她躲过,直接追上了床,一时帐内芙蓉春暖,夫妇二人尽享鱼水之欢。
不久,杨氏即怀上了身孕。杨氏由于黑龙潭的奇遇,心想:“只怕这次是个小子!”
这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杨氏临产,年仅五十的武士彟在厅堂焦急地踱步。
过了好久,他终于听到婴儿的啼哭声。
“生了,生了!恭喜大人,夫人生了位千金!”武士蒦有些失望,可是脸上没有表露出来。他急着进内室探望夫人和孩子。
疲惫地杨氏看见老爷进来,挣扎着想要起身,被武士蒦按住。“天气寒冷,小心着凉!”
乳娘抱来婴儿,武士彟看后道:“孩子长得很漂亮!你辛苦了!”
“唉,漂亮有什么用?还不是个丫头!”
杨氏本以为是个儿子,没想到又生了个女儿。女儿生下后,杨氏都懒得为其取名字,只是顺着老大的大囡,将其唤作二囡。
二囡聪明伶俐,常有惊人之语。杨氏为了填补心头的遗憾,常将二囡作男孩打扮。也不授其女红,常授之以诗书。二囡博闻强识,过目不忘。
武士彟当利州都督时,相面大师袁天罡受诏入京,途径利州,见到了武士彟夫妇。
武士彟将儿女们唤出,请袁天罡为其儿女们测吉凶。
当武士彟唤出身着男装的二囡时,袁天罡大费周章,踌躇良久道:“小郎君龙睛凤颈,实在是贵人之像啊?!可惜是个男儿,若是女子,将来必能君临天下!”
武士彟大惊,忙屏退左右,低声道:“话不可乱说啊?!此话要传到皇上那儿,你我都难逃罪责啊?!”
袁天罡大笑道:“相面耳,人生有定数,得失天地知。大都督不必惊慌,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武士彟亲自送出袁天罡,送上的黄白之物,袁天罡一概未要。
贞观九年,武士彟病逝,享年五十九岁。两年后,长孙皇后逝世,不久,太宗皇帝即下达了“征美令”,广选天下美人充实后宫。
征美令出来后,时刻等待机会的武二囡感到这是名闻天下的机会。
随后她向母亲提出进宫的建议,杨氏心疼女儿道:“宫女一千,冤魂九百九啊?!好人家的女儿,谁愿意去守那个活寡?!我儿速速打消这个念头!”
武二囡却道:“娘,我爹走后,朝中再无靠山。两位兄长只知吃喝玩乐,长此以往,不消几年家里就会坐吃山空。我是女子,无法科考博取功名,如今只有入宫求富贵了!”
“儿啊,入宫未必能得到宠幸啊?有人入了宫,连皇上的面也见不着的!”
“娘,事在人为,我相信我可以得到皇上的宠幸!”
杨氏见女儿打定了主意要入宫,想想自己夫君早逝,没有支撑门户的儿子。如今这二女儿小小年纪就打下了振兴武氏家族的主意,杨氏不由流下了两行热泪。
进宫后,皇上看见武二囡,知其没有正经名字,便赐名为媚。
后武媚在好姐妹徐婕妤的引荐下终于见到了皇上,皇上又为其加了字,赐名为武媚娘。
武媚娘得以随侍皇上左右。一日,皇上率领一众妃嫔到后苑玩耍。皇上令人牵出爱驹“狮子骢”。
只见这匹宝马,被马倌打理得油光水滑,紫红的皮毛像丝绸那样闪闪发光。
皇上得意洋洋地走过去,伸出手掌想要摸一摸它。不料狮子骢竟然恢恢乱叫。不仅如此,还前仰后踢,差点踢着了皇上的裆部。吓得众卫士拉回了皇上。
马倌吓白了脸,举鞭呵斥狮子骢。可是狮子骢不停训斥,反而更加地暴跳如雷。连咬带踢,想要挣脱辔头。
皇上急问左右,“这当如何是好?”
左右道:“或许稍候片刻?”
这时,武媚娘款款而出道:“妾能制之!”
皇上惊讶道:“你小小年纪,能有什么办法?”
武媚娘道:“妾有三件宝贝可以制服它。一是铁鞭抽打,二用铁锤击打,再若不听,就用匕首断其喉!”
皇上李世民闻听此言,深深地看了一眼武媚娘,从此对她便有些戒备。
或许是皇上玄武门之变的报应,皇上在立储的问题上纠缠不清。
长孙皇后为其育有承乾、李泰、李治三子。皇上本立承乾为太子,熟料李泰心机深重,存心夺嫡。
承乾也不争气,不仅没有奋发图强,反而沉迷于女色,做出很多无赖行径。相反,李泰则通过立贤德之名博取父皇的宠爱,同时以离间的手段谋取太子之位。
承乾气急之下,竟然派人暗杀李泰。未果,又派人捏造李泰的罪行上报皇上。皇上彻查之后,才知道是无中生有之言。
数计不成,承乾竟然将矛头对准了皇上。
他网罗了一批对太宗有怨言之人,谋以兵夺权。
后齐王祐谋反,太子竟然说出:“怎么不和我联系呢?我宫西墙到大内不过二十步远!”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来。
后来他的部下中,有人与齐王有染,被抓后,将太子谋反一事供出。
太宗大怒,废承乾为庶人。
废太子后,太宗本欲立李泰,后被长孙无忌劝阻。
太宗又逐渐了解到李泰心思慎密可怕,加之承乾临废言道:“我贵为太子,原无所求,只因魏王地逼迫,方使我做下此等错事。假若父皇立他为太子,正中他的奸计,儿臣死而不服!”
当年太宗以次子得天下,不得已杀兄弑弟。虽然得到了天下,他的良心却在午夜梦回之际不得安宁。
为了子孙后代不要再出现这样的悲剧,太宗最终决定立仁厚的晋王治。
唐太宗废立太子所发生的这一长串事件,令武媚娘不寒而栗。她深深体会了宫廷斗争的残酷与复杂。
唐太宗虽然立了李治为太子,可是见其仁懦,又恐其无治世之才。长孙无忌则谏言:“李治仁厚,为守文之良主。”
太宗为了教导李治,用了一批饱学之士为东宫僚属,同时令太子每日伺候在身边,遇事随时教导,同时学习处理政务。可谓用心良苦。
可是如果一个人的才智有限,你后期再多的措施手段能起多大的作用呢?
太宗没有想到,他时时耳提面命的结果,竟然是促成了李治与武媚娘之间的恋情。
其时,武媚娘为太宗后书房侍女,常伺候在太宗左右。得以了解政事的处理以及前朝的风云。武媚娘发现自己在听政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对政务就有所了解,常常于某一端倪处预判到事件的走向。
如今太宗教导太子,侍女们自然便侍奉起两个主子。
才智平庸的太子,对政事的了解索然无味,便将目光投放在这些年轻貌美的侍女身上。他发现了鹤立鸡群的武媚娘。
二人彼此都注意到了钦慕的目光,碍于太宗之威,众人之目,彼此钦慕的二人每日里只敢偷偷地眉目传情。
后来太宗幸翠微宫养病。武媚娘随侍行宫,日夕在侧。太子治入宫侍疾,昼夜不离。
后李治说:当时唐太宗心系太子,恐其忧伤过度,于国不利。遂命武媚娘去侍奉他,成就了太子与武媚娘的鱼水之欢。
一日,病中的唐太宗突然问伺候汤药的武氏:“朕不久于人世,你当如何自处?”
武媚娘含泪道:“妾将削发为尼,为陛下念经祈福。”
太宗满意地点了点头。
太子听了万分着急,他很想求父亲将武媚娘赐于他,可是父亲重病之中,自己如何开口呢?
直到太宗与世长辞,太子的口也没有开。
武媚娘只有跟随其他没有子女的妃嫔一起到感业寺度剃度出家。
………………………………
第十四章 逃出生天 宫中缠斗
武媚娘随着众嫔妃来到感业寺,削发为尼,过着青灯古佛的寂寞日子。
皇上仿佛忘记了她,竟然很久都没有来看她。
武媚娘心急如焚,“这感业寺不是我的归宿!皇上啊,你果真忘了媚娘吗?”
武媚娘没有坐以待毙,她调动起她所有的能量去探听皇上的消息。甚至她想到办法接近了御马监,通过手段结识了为皇上养护御马的太监。并且很有心机的通过饲养马匹,让御马听从她特殊的拍手法而跟随与她。
太宗一周年忌日的时候,皇上来感业寺拈香。武媚娘远远看见皇上骑马进了寺庙,立马躲在一边拍手示意御马。马儿早养成了一听到媚娘的拍手声即跟从的习惯。
就这样御马将皇上带到了媚娘的跟前。
武媚娘看到皇上哽咽道:“皇上,您忘了媚娘了吗?”
高宗李治看见媚娘,内疚之感陡然漾上心头。“姐姐,治儿何曾忘了姐姐。国葬之年实在不可造次啊?!待朕为先皇守满三年孝,必迎接姐姐回宫!”
“三年啊?!皇上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自然是风流快活。可是媚娘在这感业寺内清冷孤寂,好不难熬啊?!”
李治眼见美人流泪,不由心疼地道:“朕会抽空来探望你的!”……
两人没说几句话,刚才被御马甩开的随从就找了过来,“皇上,皇上!”
媚娘见人多眼杂,不好多说,便将一个小锦囊塞入皇上手中,自己跪拜离开。
唐高宗李治手握锦囊离开,回到内室,李治打开锦囊发现一缕青丝,上面似乎还沾染有媚娘的体香。李治心潮澎湃,“媚娘啊媚娘,你是朕的解语花,朕必不负你!”
此后,高宗李治每每驾临感业寺,必让媚娘伺候。感业寺主持知道媚娘终究不是佛家之人,对她的所作所为也就睁只眼闭只眼,由她去了。
本来媚娘以太宗才人的身份想重回宫中是很不成体统的,如何再度进宫,成为了困扰皇帝的难题。
直到媚娘的福星降临,那就是高宗的王皇后。王皇后虽门第、容貌俱佳,无奈多年无所出。导致生有一子二女的萧氏,母凭子贵,荣升为淑妃,直接威胁到皇后的后位及夫爱。
在新皇登基前后,李治对萧淑妃的宠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对于萧淑妃每夜专宠的情景,王皇后嫉恨不已。
当得知高宗在感业寺中与武氏私会时,王皇后仿佛看到了希望。她希望借着皇上宠爱武氏的机会,离间皇上与淑妃的感情。为此,她向皇上进言:“皇上,您常半夜驾临感业寺,说出去总不好听。既然武氏深得君心,不如招她回宫。”
高宗大喜,如果皇后要招武媚娘回宫,那么媚娘回宫一事也就轻而易举了。可是高宗坚持要待到三年守孝期满。
皇后道:“武氏如今是个尼姑,现在就允其蓄发,总不能回来的时候还光着个头?!”
高宗道:“这些事就按照皇后所说来吧?”
皇后于是下懿旨,让武媚娘蓄发。武媚娘知道她回宫的日子近了。皇后诚心笼络武媚娘,她希望借力打力,消灭掉萧淑妃的嚣张气焰。最终夺回皇上的宠爱,左右后宫。
王皇后这招逐虎驱狼的计策实在不怎么高明,狼固然赶走了,却不知老虎可是比狼更凶狠的猛兽。
将武媚娘迎回宫后,高宗听从武媚娘的建议封了昭仪之位。武媚娘对王皇后卑躬屈膝,伺候的格外殷勤。王皇后大喜。
武媚娘回宫后,很快占据了高宗的心,高宗真的冷落了萧淑妃。王皇后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发现萧淑妃失宠后,高宗转而独宠武昭仪,对她这个皇后还是不管不问。王皇后这才发现自己的失策。
被武媚娘夺走宠爱的萧淑妃,和后知后觉的王皇后,如今不再争斗,她们把武昭仪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拔之而后快。
武媚娘深知宫廷斗争的残酷,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她已经没有退路,她若想在宫中有出头之日,必须拔除王皇后和萧淑妃这两颗钉子。
武媚娘从感业寺回到宫中的那一天就深刻地知道自己的危机,没有显赫的门第,没有支持自己的大臣,甚至自己的身份也很尴尬。但是武媚娘没有认输,她在宫中苦心经营着自己的人脉。
虽然得到了皇上的专宠,她也没有飞扬跋扈,她总是那么谦逊有礼,对待宫人也和蔼可亲。很快武昭仪在后宫中得到了宫人的拥护,他们都成了她的眼线、耳报神。这宫里稍有风吹草动,就瞒不过媚娘的眼睛。
王皇后和萧淑妃在宫中所做的鬼祟事件,武媚娘通过宫人了解的清清楚楚。然后她把这些事添油加醋的告诉给高宗,使得高宗对她们产生了厌恶之情,更加宠爱武媚娘。
王皇后和萧淑妃也没有闲着,她们揪住了武媚娘回宫后八个多月产下的儿子—李弘做文章。
而此时武媚娘又将临产。这日武媚娘将皇上的手放在自己的肚皮上道:“皇上,这几日皇儿动得特别厉害,怕是要生了?”
李治想起王皇后的话道:“弘儿八个多月就生产了,怎么这个都九个月了还不出生?”
武媚娘道:“弘儿是早产呢?!如今我养尊处优的,这个当然会足月生出。”
武媚娘临产,正月十五的花灯无法陪侍在皇上旁边。王皇后、萧淑妃乘机在皇上面前说起李弘八个多月生产的事。皇上以媚娘早产之言代为解说。
萧淑妃冷笑道:“早产都是因为磕碰,她在宫中养尊处优,不磕不碰的,怎么会早产?!妾也是生了三个孩子的人了,对这些事知道的最清楚!”
李治感到头疼,心里不由对武昭仪生出猜忌之心。
当夜就有人讲王皇后和萧淑妃对皇上的谗言报于了武昭仪。武媚娘得知后惊出了一身冷汗。她飞速地转动着大脑,思索着对策。
就在这样的危机时刻,媚娘的肚子疼痛起来,孩子要出世了。煎熬了两日才生下这个小公主。两日两夜没睡觉的媚娘沉沉睡去。
在媚娘沉睡的时候,李治来探视了小公主。只是悄悄看了一眼孩子,淡淡地问了几句话后就走了。
武媚娘醒来后得知这个情况,很长时间没有说话。看来皇上是真的有些相信皇后和淑妃的谗言了。
武昭仪紧急召见了太医和接生婆,施以重金,让他们有所准备应对皇上的咨询。
安排好这一切后,武昭仪让侍女去请皇上。
侍女气喘吁吁的跑去告诉皇上:“皇上救命!武昭仪要自尽!”
李治慌了神,赶紧赶往翠微殿。只见武媚娘揽着李弘,抱着小公主,娘仨哭成了一团。
“父皇如今听信谗言,冤枉母亲不贞,母亲无法苟活,只有一死以示清白!”
李治让人将孩子们带下去道:“媚娘你这是要干什么?”
武媚娘泪眼婆娑地看着高宗道:“皇上,弘儿到底是不是您的孩子,您自己不知道,难道不能向太医和接生婆求证吗?怎么可以不闻不问就定了妾的罪?”
“弘儿八个多月就生出,实在让人怀疑!”
“当初妾在感业寺时,皇上就曾宠幸了妾,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