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光照大千-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3节 张捕头

    尘满面鬓如霜的张重元赶到王宅时,王员外一家和丫鬟仆役大大小小十七口的尸身已被码成一排,置于前院东墙根下。

    虽已近亥时,但朗月清辉流撒,加之数名捕快衙役执火挑灯――偌大个院里通透如昼,纤毫毕现。

    *

    “捕头您回来了……”

    “张大人……”

    “张大人您怎么样?可还顺利?”

    张重元白日里率人去城外蜈蚣岭揖凶未果,正自气恼。没成想一案未结,又出了一桩大案。此刻他浓眉紧锁,眉间如刀刻般现出个“川”字。

    *

    张重元点头示意后,走到尸身之前。

    只见这排尸身除却一个断头的仆役之外,皆是面目乌黑、全身青肿,神情也是如出一辙的极显恐怖之色。

    细察半晌,张重元吁一口气,问道:“这王家,还剩什么人?”

    王员外在这定兴城也算个知名人物,张重元与他曾有数面之交,知其心地良善、为人忠厚,谁想此番却着此不测,甚是痛惜。

    旁边捕快俯身道:“大人,王员外一家大小悉数横死,只有王员外的公子,尚未找到……”

    “噢?”

    王员外几年前喜得贵子,珍爱得如掌上明珠一般,那小公子也是聪慧非常,甚得王员外喜爱。

    “里外都搜过了么?”张重元问道。

    “是,除了几重院落、前后花园,连井下厕中也无一遗漏。”

    “这倒怪了……几岁的娃娃能跑到哪儿去……再搜!仔细搜!”

    “是!”

    若那孩子还活着,没准看到凶犯样貌,若真如此,于破案大有裨益。

    张重元又细观一遍十几具尸身,只见形状惨烈、神情惧恐,身上却没有明显伤痕,不似一般的凶杀命案……

    想了想,张重元招过手下一名老捕快:“黄六,你看这些人,死因为何?”

    黄六跟随张重元办案多年,大小也经了百八十起案子,颇有些经验。知道大人要询问自己,轻声道:“大人,我看这案――非同寻常啊……”

    “哦?”张重元不动声色:“说来听听。”

    “一来――”黄六略一沉吟,道:“案发时大概是晚饭时分,邻里街坊都还未睡,却无一人听到呼叫之声……可见凶徒要么人多,要么手段快绝……”

    “恩……”张重元道:“还有呢?”

    “二来,我们问过周围邻里,包括街头巷口游走的小赎,晚间并没未看见可疑之人进出王宅,若非外出归来的下人发觉,这周遭四邻皆不知王宅已被灭门!”黄六神情凝重,分析道:“若说凶徒人多,怎么又没有踪迹?”

    “对……”张重元四下看看:“院里没有遗留什么外来之物么?”

    “没有――”黄六道:“我们都查过了……这第三,仵作已经大概看过,这些人并非死于寻常刀剑,却像是中了什么奇毒……”

    “奇毒?”张重元眉峰紧皱:“看仔细了?”

    “看仔细了――”黄六抬眼看了张重元一下,又俯身道:“大人,仵作细细勘验过一名家丁的尸身,颅内、脏腑、肌里均未见毒物,体表、发间、指甲缝隙中,也未查到毒物……可偏偏这些死者面色发青,浑身乌黑,又极似中毒之兆……”

    “不能轻下断言――”张重元摇摇头,看看忙碌的左右,又道:“那个断颈之人呢?”

    黄六亦看看左右,低声道:“怪就怪在这里――那断颈之人,头颅与尸身却相隔数步之遥,且我们赶到时,发现他的尸身与王员外的纠缠在一处……这下人虽是断了颈,可脖腔并未喷血,王员外又似乎被这尸身扼死,实在是奇之又奇啊……”

    “这……”张重元眼睛一眯:“难道是什么妖术!”

    “妖术?”
………………………………

第4节 蜈蚣岭

    张重元十八岁做了定兴城衙役,二十余年来历经风雨,从捕快做到班头,过手的案子没有一千也有八百。这之中,奇形怪状的案子不在少数,其中就包括一些江湖术士,利用妖术害人的离奇命案。

    天下广大,以释道为首的修真派别虽众,却多是闭门修行之人,一般说来不染尘事。便是街上遇见,这些修行者也与常人无异。是以寻常百姓多是道听途说,极少见过真有人施展道法妖术。

    *

    黄六跟随张重元多年,此时听他这么一说,知道此事非同小可,四下看看,沉声道:“属下也是这么想……我这就派人贴出告示,一来安抚百姓,免得妖言惑众;二来问询左近,这些天是否有人看到王家来过什么特异人士……另外,我也着人寻访这定兴城内,可有什么三教九流之辈住在此间……”

    “对――”张重元点头道:“王员外为人和善、素无仇家,定兴城屁大点儿地方,怎会有人平白无故灭他满门,只怕还是远来的凶徒……”说至此处,不禁抬眼望向蜈蚣岭方向。

    “大人可是怀疑……”黄六会意。

    张重元摇摇头――蜈蚣岭的盗匪虽是凶悍,却极少骚扰城中,毕竟城内有官兵把守。

    而且适才勘察过,王家并未丢失财物,也没有搜寻痕迹……若非为了钱财,那些盗匪没有理由涉险入城。

    张重元又吁一口长气,缓缓道:“我再想想……”

    *

    蜈蚣岭位于定兴城西北二十里的群山之间,地势迤俪延绵。

    山岭环抱间有一处平缓所在,依山向南背北,名为金钟寨。

    金钟寨原来并非此名,相传元末时此地暴发大战,万千兵士交战于此,死伤无算。从那以后每逢阴雨之日,山谷溪涧之间,便能听闻啾啾鬼哭之声。

    当地山民惊惧之下请来高僧做法,并斥重金,铸了口铭满经文的大钟,挂于山寨坡前。从此后鬼声断绝,此地便更名为金钟镇。

    又四十余年前,定兴方圆百里大地震,蜈蚣岭也在其中――直震得山岩滚落、沟壑平生,金钟镇民死伤甚巨。

    镇民认为虽有大钟镇摄、地震仍是阴兵作祟,不敢再居此地,遂大举迁移。

    金钟镇由此衰落,只留下少数世代久居、不肯离去的山民。

    再到十余年前,不知哪来了一伙盗贼,见金钟镇地势险要、驻民稀少,便盘踞于此,且将金钟镇更名为金钟寨。

    这帮盗匪仗着武艺高强,屡屡四出作乱。短短几年间,投奔者竟达数百人之多。

    朝廷闻之,几度派兵征剿。但金钟寨匪仗着山势险要,且凶悍勇猛,竟将官兵连番击退。

    定兴城守军积弱已久,能征善战者鲜矣。几回合下来,朝廷见这伙盗贼只图个逍遥快乐,并不太扰定兴城百姓,也就放松了征讨,听之任之。

    *

    这朝廷不急,张重元却不肯罢休!

    原来张重元有位族叔,是金钟寨的世代驻民。当年地震后,族叔念世代久居于此、不肯迁居,依然留在金钟镇旁。

    岂料日后金钟寨被群匪所踞,某日族叔与盗匪发生争执,次日竟满门被杀!

    这族叔于张重元有大恩――张重元出生在定兴城外小村,三十年前闹瘟疫,父母染病俱亡,张重元自己也险些病死。多亏得这位族叔前来探望,周济饮食医药,张重元才得以保全。

    病愈之后,族叔欲将张重元带回金钟镇,张重元不肯,又不甘再于村中农务。族叔便指点他投往定兴城,并给了些盘缠。由此,张重元才得以在定兴城中混出一片天地。

    *

    若没有当初族叔的大恩大德,张重元只怕早已尸骨无存。

    得知族叔一家被金钟寨盗匪残杀,张重元悲怒之余立下重誓――誓将金钟寨匪杀个一干二净,以祭族叔在天之灵。

    为此,张重元带着捕快数度征伐,却哪里是金钟寨数百悍匪的对手。几番下来不但未进寸功,还折伤不少人手。

    上司得知后严令不得擅动,张重元百般无奈,郁郁寡欢。

    *

    上面虽有严命,张重元还是遍寻机会,稍有名目便上蜈蚣岭偷袭。即使不能伤其筋骨,遇到散兵游勇杀他几个,也算聊以自…慰。

    因此金钟寨匪与张重元也结下深仇,若非城中有官兵把守,张重元的脑袋早被人摘了去。

    今日间又带人借办案之名上山偷袭,初时竟然小胜,砍翻十数人。只是后来被什么三当家追下山来,打了个落花流水、狼奔豕突……想起来就恨之不已……

    此番偷袭之后,只怕金钟寨匪已恼羞成怒,即便张重元不再轻动,他们也会寻上门来。

    还需先下手为强才是!

    眼前这王宅惨案倒是个契机,只是与盗匪怎么扯上关系呢?

    那些盗匪的手段张重元也见识过,均是些寻常的棍棒功夫,仗着凶残勇猛,才打出一片天地,并没人用什么妖术。

    若硬往上报,说金钟寨匪下山抢劫……可缺乏实据,只怕上面不会相信……

    *

    黄六在旁观察半晌,见大人望过蜈蚣岭后便低头凝思,当然知道他心思。试探道:“对了――我听说王员外与主簿大人素有来往……”

    “是吗?”张重元听此眼中放亮。

    “没错……”

    “如此甚好!”张重元拍拍黄六肩膀以示嘉许:“既然王员外是主簿大人的知交,王员外此番遇难,主簿大人必定十分悲痛。城中无可疑之人,这事多半是金钟寨盗匪干的!这样,明早你就去主簿大人那里跑一趟,将详情禀报,然后请他上报朝廷、派个五百精兵,定要将那盗匪剿灭!”

    黄六躬身道:“是!”

    “还有……”张重元想了想又道:“还是多派些人手,在城中搜查酒肆客栈,看看是否有可疑之人。”

    “是!”
………………………………

第5节 祖孙

    “爷爷……”

    定兴城向阳客栈后院的厢房内,烛光明照。炕上趴着个十五六岁的明媚少女,以手支颌,向身旁正盘腿练功的老者说道:“爷爷,咱们这次回山,何时能再回家看望?”

    老者静默一刻,睁眼微笑道:“诺儿,这才离家半日,便想家了?”

    “哦……”少女偏头想了想,嗫嚅道:“也不是……只是……”

    老者振直身形、松开筋骨道:“诺儿,你也不小了,既然答应随爷爷一起修道,便不该再存着牵挂之心。将来等你道术初成,令师定会准你下山修行,那时莫说回家,便是三山五岳也尽可去了。”

    “我――”少女点点头,犹有不甘:“我……怕娘真的气病了……还有我爹……”说至此处语声渐低,已是泫然欲泣。

    “诺儿――”老者探出枯瘦手掌,慈爱地在少女颈后抚摸几下,缓声道:“自古忠孝难两全――你若忠于师门、执于修仙,于这‘孝’上便要放一放……要知道,日后若真能长生久视、吞吐烟霞、成就不死之身,那才是对父母最大的报恩啊――”

    “唉……”

    少女闻言轻叹,将脸埋进臂弯中,不再说话。

    “诺儿――”老者看看少女,又劝道:“派中能将你纳为内门弟子已是天大的福份,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可惜啊,爷爷空有这慧眼,却无这慧根啊……”

    “爷爷不要心急!”少女忙抬头劝慰:“没准儿您再练个三五载,也能被收为内门弟子呢……”

    老者听罢凄然一笑,并不作答。

    *

    这祖孙两个爷爷名为苏慕云,孙女叫作苏海诺。

    苏家历代居于直隶武安,枝繁叶茂、家道殷实,算是个大户人家,在当地颇有名望。

    苏慕云少时虽读诗书、却不喜功名,只是心崇黄老之道,一心要做个逍遥自在、寿与天齐的神仙。

    及至壮年功名无望后,他每隔三两年便出游一番,寻仙访道。可惜探访数次,也没什么结果。

    几年前老妻离世,苏慕云更无挂碍。不顾子孙反对再次出行,这一回却是奔波五年方归。

    天下修真门派众多,大多踞于名山峻岭――从北起有:千山、五台、泰山、九华;往南排下去有雁荡、龙虎、庐山、峨眉、青城、罗浮、茅山、清源等等;西有莽昆仑,东有普陀山……

    可苏慕云没个头绪,全凭自己兴之所致,遍游南北、遍访名川。怎奈他资质平庸、年齿又长,修道门派虽众,却无一个肯收他。

    *

    大概两年前,苏慕云长徙千里,竟流浪到清源山下。

    此时他已心灰意冷――跑这些年,踏遍大江南北,全无半点收获。若非凭着一股狠劲,早坚持不下来了。

    上山前苏慕云思咐,再去探访一番,若再不能遂意,便打道回府、颐养天年了。

    谁知因连日辛劳,苏慕云走到半山时,却患起病来。

    苏慕云咬紧牙关、拖着病躯挪到齐云剑派门首,他也豁出去了,索性一歪头倒在山门,等着齐云弟子救治。

    果不其然,有弟子发现他卧倒于地,连忙将他扶进派内。

    苏慕云有气无力趁机游说,一面是倚老卖老,一面是倚病卖病――央求值守弟子让他在派中休养,说仙长若是不救,只怕不出三日,自己便困死山中了……

    几名弟子见其年长体虚、困病交加,只得请示派中长辈后,将他安排在偏院休养。

    *

    这一养便是月余。

    其间苏慕云趁机游说上下,并应允捐上百两纹银,只求入了仙门,得偿平生所望。

    不知为其诚意所感,还是为钱财所动――派中执掌杂务的白真人竟然应允,答应收他为外门弟子。

    各大门派的外门弟子多是做些杂务――跑跑腿、送送信、收收地租……有空了,象征性地传些道术。若是清源山四下的年轻人寻来,根本不费气力便能成为外门子弟。

    不过这对于苏慕云来说,却是惊天之喜!

    听闻白真人将自己列入门墙,直喜得老泪纵横、拊额长啸――可怜奔波半生、一事无成,此时终于感动上苍,得偿大愿。立时不顾病躯,跟随执事跑到大殿,行了入派大礼。

    从此,苏慕云便是修真大派齐云剑派的一名弟子了!

    *

    人逢喜事精神爽,没几日苏慕云便已痊愈。

    由此心中更是赞叹――这仙家名山果然是灵气蓊郁、祥瑞非常!想来寻常百姓久居此地也能百病不生……自己诚心诚意感动上苍,没成想老了老了竟有此福报!

    *

    接下来便是修行。

    苏老先生在家也看过些黄老之书,于道术只懂些粗浅皮毛,此番入门,先从打坐服气练起。

    进得派中,苏慕云看谁都是仙长,对谁都是言听计从、百般奉顺。不过没个人认真教他,他只得一会东一会西,抓起什么就胡练一气。

    对此苏慕云倒毫不在意――龙门都跃了,还怕不能脱胎换骨?这里山清水丽、人杰地灵,假以时日必能羽化登仙!

    见苏老先生这东一榔锤西一棒子的拙劲,派中弟子时有嘲笑。苏老先生只当人家是在激励自己,由此更是如饥似渴,恨不能看人做饭都学上一气,一心要将勤补拙。

    派中长老前辈,根本没注意还有这么个人。可能也是悯其年老,跑腿差事也不派他。

    苏老先生感恩戴德,认定师长在体恤自己,由此更加废寝忘食。

    *

    如此半年一晃而过。

    这日用斋时,苏慕云听说派中有信件要送往山西大同。琢磨一番,苏慕云跑到白真人处自动请缨,要接下这差事。

    苏慕云算盘:一来这么长时间了,怎么也要知会一声。告诉家人今后自己要终老山林、修仙证道,让家人再莫问消息;二来许诺的百两纹银还没捐上,白真人虽是不提,自己却时刻谨记在心的。

    *

    白真人听苏老先生说回家取钱,一边笑称不必,一边答允下来。叮嘱他路上小心,不要急于赶路累着身子。

    苏老先生千恩万谢,整顿行囊、领了信件下山而去。

    谁知他这一下山,又引出一桩事来!
………………………………

第6节 慧眼

    苏慕云前往大同送信不提。

    送过信后,顺路回转家中,家人见了又惊又喜――五六年来音信全无,还以为老先生早已命丧山林了呢。

    *

    苏慕云洗漱更衣后坐在儿孙之中,大大吹嘘一番――自己一片赤诚终于感动上苍,今蒙仙长青眼,收录门墙。继而阐明志向,决意终老清源,一日不证道、便一日不回家,还望子孙家人勿念……

    众亲眷听了面面相觑,本以为老先生回来是安享天年的,哪知道却更进一步,要抛家弃子了!

    众人听罢百般劝解,谁知就算捶胸顿足、以头抢地也无半分效果。无奈之下只得放弃,心道反正苏家已是儿孙满堂、人丁兴旺,唉――就由老先生去吧!

    苏老先生一直微笑不语,见众儿孙没了精神不再阻拦,终是志得意满。当下安排一番家事,备足银子,准备休养两日便动身回山。

    谁知尚未动身,又生出一桩事来。

    *

    原来这日苏慕云后院闲坐,忽见小孙女苏海诺跑过来玩耍。苏慕云一时兴起,运起在派中所习、半上不下的观相术观察苏海诺。

    这一察之下大出所料――只见苏海诺根骨轻灵、气质纯洁,头顶上紫气充盈,竟是传说中的人仙之体!

    苏老先生大惊失色,心道海诺年齿尚幼,未曾学过一天道术,哪来的人仙之体?急忙又正心诚意、反复观察,可皆是得出同样结果。

    按道家说法,仙人大致分为五类――鬼仙、人仙、地仙、天仙、大罗金仙。鬼仙是由鬼入道暂且不提,这人仙,虽是仙家等级中较低者,但若非数年苦修,也绝不可得的。

    至于这天生的人仙之体,更是百万中无一,若非应劫而生,万不会有此情状!

    “莫非是我苏家天大的福缘?”

    苏老先生低头沉思,忽然想起一事――某年游历在外,遇见个算命先生,苏老先生请他卜上一卦,看自己是否与仙家有缘。这算命先生算过之后,面目耸动,说苏家累世积福,今世当出大仙,定能庇佑后世、福泽子孙!

    苏慕云当下老怀大畅――这大仙之卜,必是着落在自己身上。只是那算命先生怕泄露天机,不敢明说罢了。也正因此,苏老先生才益发坚定道心,一日不被仙家列入门墙,便一日不肯罢休。

    苏老先生虽然道心炽盛,却还没烧昏头脑。随后这些年行走江湖处处被拒,没少遭人白眼。慢慢也就清楚――自己恐怕不是什么大仙之材,对当年算命先生那个预言,也就付之一笑了。

    今日忽见宝贝孙女竟有天人之资,苏老先生大惊之下更是大喜,难道当日那算命先生的预言,是应在孙女身上了?

    *

    思付再三,苏慕云将三儿子――苏海诺的父亲叫来,告知要将海诺携往清源山齐云剑派,修那无上金仙之道。

    三子闻言目瞪口呆,只道父亲一心成仙,怕是失心疯了。

    苏慕云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海诺经过自己占察,乃是百万中无一的人仙之体。如此资质,修习道术必是事半功倍,若能拜得名师,位列仙班指日可期!

    任凭苏老先生舌灿莲花,三儿子直是不肯。心道这寻仙之事本就虚无缥缈,说句不好听的,父亲大人行将朽木也就罢了,可这宝贝闺女年纪尚幼,哪能跟野孩子一般从此流浪江湖?

    说下大天来也不行!

    苏慕云见状,知道多说无益,只得另谋良策。

    *

    当日晚间,苏慕云悄悄将苏海诺唤到自己屋中,问她可喜欢仙术。

    苏海诺年纪尚小,哪里知晓什么仙术,懵懵然不知所云。苏慕云便道:“诺儿,你可喜欢在天上飞?”

    “天上飞?”苏海诺欢声道:“好啊爷爷!我要在天上飞!”

    “哈哈!好――”苏慕云笑道:“那你跟爷爷走吧,爷爷带你去找师傅,教你天上飞的功夫,可好玩啦!”

    “哦――”苏海诺稍有些失望,问道:“爷爷不会飞吗?”

    “我――”苏慕云咧咧嘴:“爷爷还不会呢,爷爷要和诺儿一起学天上飞的功夫,好不好?”

    “可――”苏海诺转头看看后院方向:“天上飞倒是好,可是爹娘怎么办?他们让我去不?”

    “当然让去了――”苏慕云大包大揽:“白天我与他们说过了。”

    “嗯……”苏海诺心地良善却并不傻,闻言退开两步道:“白天我听爹娘说过了,爹说您……说您……”

    苏慕云紧张道:“说我什么?”

    苏海诺扑嗤一笑:“我不说……反正爹不会让我跟您去的。”

    “呃……”苏慕云想了想,又问道:“诺儿,那你可心疼爷爷?爷爷这么大把年纪,一个人去拜师修习、很辛苦啊……你能不能暂且照顾爷爷一阵,等爷爷熟悉了,再送你回来?”

    “这……”

    苏海诺从小便与爷爷亲近,听闻此言不觉点了点头。

    苏慕云大喜,又进一步游说,说清源山多么多么好玩,齐云剑派门人多么可亲可敬,每一位皆神通广大、品正行端……爷爷呢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