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工业霸主德意志-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议会席位,一切都要以经济实力说话。为了牟取政治资本,各邦国也会不遗余力地发展本地经济,好在未来的投票中获得更多票数和话语权。
作为对邦国的回报,德意志联邦政府也会以经济扶持的方式帮助其他邦国努力发展经济,并对具有潜力的工矿企业进行资金注入。
这是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也是一个各取所需、抱团取暖的集团,因此,严格地说,现在的德意志联邦国家,仅仅就是在一个权利高度集中、政治高度互信、经济互相依赖、政府齐抓共管、因为地缘关系聚拢在一起的多国联盟。
奥地利于1920年并入德国后,德意志联邦人口就已突破1个亿,其中德意志人口最多,占据60,第二大人口是波兰人,占20。所以在德意战争时期,战场上才出现了波兰籍士兵。
在语言上,各邦国仍旧保留各地方民族语言,官方交流则先以英语为主,慢慢过渡到德语,毕竟德意志联邦国家仍旧以德语使用者为最多,也更广泛。
埃里克有意淡化“邦国”概念,以州为官方命名形式划分地区,成效显著的是波兹南、罗兹等地区,随着各地移民的涌入和联邦国防军边境驻军,这两个地区很快德化,并从意识形态和人文交流中,完全去掉了邦国痕迹。
南斯拉夫各国的投票出了点小插曲,最后不得不一个个分别进行,除了有过历史纠纷的原奥地利地区各州投了为数不多的反对票外,要么就是同意,要么就是弃权。其实,南斯拉夫地区的并入已经得到德国官方的承认,只需要在他们本国再进行一次公投,取得得票数过半后就可以顺利开展并入德意志联邦的工作。
德国的这次大合并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国会大厦投票的同时,法国则表达了自己不同的态度,意大利也很快站在法国一边,并嘲笑德国就象乞丐一样,不停地在身上打补钉。不久,两家同时在边境地区频繁调动军队,大有兴师问罪之势。
刚刚趋于平静的欧洲再次因为德国的兼并行为而阴云密布。
埃里克陷入了沉思,开始着力推敲如何顺利摆脱这次战争危机,是诉诸武力还是通过谈判解决争端,成了摆在他面前的首要任务。
………………………………
第262章 法意出兵
世界大局颤颤巍巍的脚步刚刚从德意战争阴霾中走出来,埃里克的海军扩充计划又再次让各国感到了惊惶失措。然而,德意志联邦前进的脚步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停歇的意识,不久,吞并南斯拉夫诸国的行动,把本来就不平静的欧洲大陆再一次搅得沸沸扬扬。
法国再也忍不下去了,而不甘德意战争失败的墨索里尼也站出来号召和引导民众仇视北部强国德意志联邦,并派人与法国展开多方面接触,试图联手各国出兵干预,以洗刷德意战争惨败的耻辱、并决定一劳永逸地恢复意大利原有的国土面积。
柏林国会大厦的投票正在进行中,此时,法国和意大利也在德意、德法边境大规模调动军队。一直密切关注法、意两国动态的埃里克坐在办公室里,镇定自若地盯着正前方的书架,他在等,等一个不想爆发战争的高人出来为此斡旋,而这个人最好不是德国人。
法、意两国大张旗鼓地调动边境部队的时候,德意志联邦国防部也开始紧张忙碌起来,部长勃劳希契一边整军备战,一边向总统府请示作战方案。
埃里克的回答非常自信,指示各边防部队将声势造得越大越好,甚至让国内许多新式武器连番亮相,做出对意、法两军迎头痛击的阵势。
谁都知道,战争是残的,在炮火的轰鸣声中,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紧接着,埃里克又追加通知,让各大部队暂时保持克制,没有下达开战命令时,所有部队不得擅自离开汛地。
天色已经慢慢暗了下来,埃里克等候的那个人却迟迟没有出现,与此同时,法、意两国边境调军的新闻已经在各大报社印刷成快迅,在世界各地传播漫延,战争的肃杀之气铺天盖地、令人窒息。意大利作为德国的手下败将,民众根本没有将其列入重大威胁,而真正引起恐慌的莫过于法国的举动。
德、法两国山水相连,鸡犬之声相闻,却一直互相仇视、势不两立。法国总统亚历山大米勒兰这次明目张胆的挑衅动作也激起了德意志联邦全国下的愤慨,以军火发家的克虏伯更是呼吁德国高层应该暂停裁军,积极备战,不断扩充军备,让那些自以为是的法国人接受沉痛的教训。
其实,对这些军火商们来说,战争才是赚钱的大好良机,而埃里克并不会因为民众的鼓动丧失自己的判断。
夜幕降临,埃里克拿起电话,指示勃劳希契通知南方各部队向黑森林山和阿尔卑斯山进发,并在各关隘处修筑永久性工事,积草屯粮,随时听候命令。接着又指示总参谋长霍夫曼率领大军进驻莱茵河西岸,摆出一副进攻的姿态。
时间指向深夜十二点,埃里克的国际长途电话打到了中立国比利时和卢森堡,并郑重地提出联邦国防军大部队向该国借道过境的要求。
施特雷泽曼内阁齐聚总统府1号大厅会议室,等候埃里克的指示。此时,外交部副部长和正在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外交部长米勒均在各地记者招待会揭露了法、意两国蓄意挑起战争的错误做法,并声称德国已经做好了迎头痛击侵略者的大战准备,不惧怕法国和意大利两国强加给德国人民的战争。
给卢森堡的电话结束后,埃里克立即让安娜塔配车,马不停蹄地前往联邦国家广播电台。几十名各国记者的眼里,年轻英俊的德国总统大胆心细,雷厉风行。见埃里克又临时改变了阵地,记者们赶紧手忙脚乱地拆卸“长枪短炮”,一阵风似地涌向国家广播电台。
这其中不乏意、法两国新闻期刊主笔,他们的紧张心情也许并不为其他同行们所了解。此时,天繁星点点,柏林一片安宁祥和,记者们一路小步快跑,紧紧跟在总统专车和国民警卫部队的后面,生怕掉队后失去这档热门的头版头条。
平日里异常宁静的国家广播电台一下子喧闹非凡,国民警卫部队迅速展开保卫工作,拉起长长的隔离带和马架子,盘查过往人员。除了佩戴德国安全标志的各国记者外,其余闲散人员一律不得靠近电台大楼。
听取坚守在总统府的内阁总理外交努力结果的汇报后,得知了法、意两两国强硬的答复,埃里克精神抖擞地站在了广播大厅的直播平台前。此时此刻,德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开始聚精会神地聆听德意志联邦国家总统的宏亮发声。
埃里克在广播里进行了长篇极具感染力的演讲,也进行了极具鼓舞性的全国战前总动员,并下达了一道国家危急状态下的临时命令暂缓陆军大裁军,所有武器装备,全军进入战斗状态,部份尖兵和远距离打击武器膛,进入先发制人的进攻态势,随时等候命令。
天快亮的时候,国防军整编第1、第2、第3步兵师与第1装甲师组建成第1集团军由弗里契将连夜开拔,从莱茵河东岸的曼海姆西部军区出发,目标直指法国首都巴黎。
第1集团军78万人分成四个部分,不分昼夜地急行军,其中第1装甲师在斯特拉斯堡集结待命。
第2集团军由国防军第4、第5、第6摩步化步兵师组成,全副新式武装,在后勤部队提前出发后,整齐有序地向德、意边境快速前进。
一系列进军部署完成后,埃里克又立即组建了暂编第3集团军,同样下辖三个配备新武器的步兵师,前往意大利边境,协同守备部队,随时做好入境意大利本土的准备。
埃里克计算了一下,三个集团军共计25余万人,加德意边境原有的边防部队,兵力已经足够,可是,内阁成员们仍然一再要求总统继续增派兵力,加强各路大军胜算。
迫于内阁的压力,埃里克只得又与勃劳希契和伦德施泰特等人迅速组建了第4集团军,所辖4个师,108万余人,开赴德意边境。
各集团军接到国防部和联邦总统的命令,立即整装出发,赶赴法国、意大利两国各条边境线。
南部战区,德、意边境本来就有9个整编完善的老式步兵师,加起来15万人,3个集团军增援后再添生力军,应付已经有了内伤的意大利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了。
一切准备就绪,埃里克轻松地走进自己的办公室,打着哈欠,准备坐下来休息一下。此时,埃里克心里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就算是今晚投入战斗,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没有调动的其他部队原地不动,作为预备队,像平常一样,加紧训练,必要时也可以考虑拉去煅炼煅炼。
埃里克的战争主动性,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法、意两国受到震慑,并意识到挑衅德国就必须付出代价。
所谓克制,那是羊与狼的对话,只能藏在心里,战争虽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但前戏必须做足,而且要真做、大做!
所谓记者们炒作的战争口实,都应该服从强有力的国家机器,必要时,把部队拉出去转一转,这也是一种练兵,更是一种临战演习。
部队调遣越多,便越好调遣,平时找不到这样的练兵机会,倒不如借助边境矛盾鼓舞士气。
实际,埃里克也被迫站在风口浪尖,法、意两国对德国的矛盾愈发尖锐,早晚必有一战,不派兵肯定不行,否则无法向国内民众交待,再者,埃里克不是懦夫,国防军更不能让老百姓指着后脊梁骨骂娘。
各国记者们紧张忙碌着,顾不得连夜的疲惫,整理素材,撰写新闻稿件,利用有声广播和报纸报刊向全世界发送他们所看到的一切。
………………………………
第263章 英国斡旋
德国已经不再是一叶经不起风浪的扁舟,不管四周是水还是雾,也不管哪里有风吹草动和四面狂澜,作为总统,埃里克都不能先把自己吓着,更不能提心吊胆地被动应对。最新最快尽在笔趣里biquli
过激的行为虽然不可取,但强硬的态度却能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他在东方书籍里学来的,此情此景更能说明书中哲理颇深。强大的战船能经得起大浪的颠簸,好舵手更不至于阴沟里翻船,现在,他就是舵手,他就是德国的定海神针,因此,他有一万个理由让德意志全民族放心。
相比之下,法国和意大利只是在意气用事,他们同样没有做好全面开战的准备,尤其是德国的主动迎战,甚至有先发制人的动机,从多个方面显示了法、意挑起战争的危险程度,一旦炮火连天,便很难说廘死谁手。两国民众对当局所作的决定开始表示抗议,许多游行示威的队伍纷纷走上街头,反对声浪此起彼伏,让两国当局焦头烂额。
3月的下旬,柏林气温开始慢慢回暖,总统府1号大厅会议室里不再有春寒料峭的感觉,除了埃里克·艾德里安总统,国防部长勃劳希契、陆军司令伦德施泰特和参谋总长霍夫曼等一帮武官同样神态自若,而其他内阁阁员们却紧张万分,完全没有了平日里颐指气使的神态,表情各异的模样,令在场的武将们感到十分滑稽可笑。
突然,“砰”的一声,总统府1号大厅会议室的大门被用力推开,施特雷泽曼被这突如其来的动静吓了一跳。
“总统先生,英国首相刚刚向全球发布了紧急公开讲话!”还没见到人就知道是安娜塔的声音。
安娜塔笑起来特别漂亮,嗓子就像一只百灵鸟。可能是过于紧张或是汉莎菲尔特宫内提供的暖气让她的穿戴有了明显的减少,全身只着了一件白色翻领真纱连衣裙,而且两只袖口也被翻卷起来了。
姑娘的头发虽然稍微有些凌乱,但是整体给人清爽潇洒的感觉。由于这一超大的动静,整个大厅里的官员都一齐看向了她。
没等安娜塔继续说话,副总统保罗·冯·兴登堡浑厚的声音就在大厅里响起了:“我们最尊敬的、战无不胜的埃里克·艾德里安总统先生,这应该就是你在等待的结果了吧?这一次德国人并没有去求英国,是他们自己主动出来主持公道的。”
埃里克没有说话,因为这还不是他想要的最终结果,他微微笑着向安娜塔点了点头,安娜塔也会意地向他点了点头,然后退后一步将大厅的门轻轻关上。
阁员们似乎嗅到了什么,纷纷向埃里克围了过来,此时,唯有总统的一言一行才能让他们对战争的把握认真定位。
“诸位都请坐回去吧,天塌不下来。”埃里克一向镇定自若。然而,他也在认真思考着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这次的战前内阁会议关系到德国此后一段时期的政策走向,也关系到这次边境危机的解决方案。
在场人员现在都处于安全封闭状态,许多政令不必在汉莎宫外发布,而是直接由总统府向外传递,可见其会议内容的保密性。自从施特雷泽曼反对内阁改组后,埃里克时刻掌控大权的思维更甚于从前了。
“诸位,安娜塔主任的话想必大家都听到了,现在我需要在内阁成员中间产生一位优秀代表,以德国的名义回应英国首相先生的公开讲话。”埃里克环视四周,想找到一位有能力、有智慧、可以代表德国处理此次边境危机的人物。“这个人可能需要承担小小的风险,外交风险,但是,他的身后有我,还有德意志联邦,以及广大的民众,他不是孤军奋战。”
国际社会已经针对此次危机采取行动,如果德国没有积极回应,法国和意大利就会趁机抢占道德高地,因此,德国必须让地球人都知道这次危机并不是德国人挑起的。
如果外交处理失败,虽然不是什么好事,但也坏不到哪里去,大不了就是奋起一战。麦克斯其实是最佳的人选,可埃里克对这次的英国斡旋并不看好,因为法国新任总统和总理都是仇德、惧德的代表人物,而墨索里尼更是想要找回颜面继续连任,哪一个都不是可以轻看的对手。尤其是箭在弦上,他们既然挑起了这场战争,自然也不好意思首先表示妥协。
没有哪一个国家愿意冒着风险打一仗,德国不愿意,法国和意大利同样也不愿意,虽然法、意两国看似做好了全面对诀的准备,其实也只是纸糊篾扎,根本无法突破德国的第一道防线,换成勃劳希契的话说,如果法、意两军冒然出击,就等同于找死。
当然,想要化解眼前这场危机也不是难事,只需耍些小小手段,然后并适当地给法、意两国一点面子就行。
正如埃里克所料,这样的任务没人愿意站出来主动担负。埃里克不动声色,轻蔑地对在场阁员们一笑,转身对拉特瑙说:“副部长阁下,这是外交部的事情,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拉特瑙没有立即回答埃里克的问话,埃里克也非常绅士,没有继续追问下去,他相信必定有人愿意勇敢地站出来为国分忧,因为4年一届的内阁马上就要进入下一轮竞选,谁都想要趁此机会捞点政绩,而这次绝对是一个最好的机会。
联邦党是埃里克一直非常倚仗的政治力量,内部分歧是很正常的事,十个指头都有长短,更何况思想各不相同的人,所以,埃里克从来都不会进行无情打压,也不会逼他们做不愿意做的事。其实,埃里克倒希望联邦党真能出现一位有胆有识的能人为国家出面,并与国际社会进行交涉。此时,拉特瑙虽然是民主党的领袖,埃里克平时并不将他看成“自己的人”,但也不会有意让他成为牺牲品。
听到埃里克总统点名后,拉特瑙略略思考了一下,正当埃里克准备转身离开的时候,马上职业性地回答道:“尊敬的总统先生,请原谅本人刚才的失态,其实本人已经做好了随时代表德国处理此次边境危机的准备,专候总统先生派遣。”
在场的阁员们听到拉特瑙大义凛然的请缨,起初并没什么感觉,看了看埃里克此时的表情,马上十分赞赏他的勇气,并一齐为他鼓掌。
“那就辛苦副部长阁下了,国防部会你安排好专机,祝你好运!祝德意志联邦好运。”埃里克说完,大声宣布说:“外交部没有下一条消息传回时,所有部队不得擅离职守,也不得主动开火,凡违令者移交军事法庭。”
埃里克不得不在最后一刻重申自己的命令,因为德国现在非常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国际形象,否则,周边国家都将不愿意与德国交往,生意也就难做了。
勃劳希契与伦德施泰特等人同时感受埃里克的眼神里透着严峻,也深知这个命令的重要性,离开汉莎宫后,勃劳希契立即驱车返回国防部办公室,分别与前线将领取得联系,并要求他们确保士兵们不会有擦枪走火的事件出现。伦德施泰特和霍夫曼也同时向前线提出了这一方面的警示。
埃里克虽然确信这场战争不一定会打起来,但是,必要的调动军队可以体现德国的态度,说一万句话,不如部队行动一次。
………………………………
第264章 斯特拉斯堡火车站
斯特拉斯堡火车站人满为患,横卧在太阳底下的第二股车道发出尖利的金属刮擦声,随即,拥挤的乘客面前快速驶过一辆黝黑的铁皮火车。可能是载重和过站减速的缘故,车轮碾压在钢轨上的声音非常刺耳,那些因为军队调动而被迫延误了乘车时间的旅客们纷纷往后躲闪,以防被火车惯性带来的旋风吸入铁轨。
“听说又要打仗了,该死的战争!不知道为什么,只要听说打仗我就感到恐惧,上帝啊!德国不是刚刚打完意大利吗?”一位中年男子面带忧郁,蹭了蹭跟身边的同伴说。
“这个方向是往梅斯去的,去意大利不是这个方向。”身边的同伴冷漠地回答道。
“去法国边境?”男子马上惊呼道:“上帝,德国又要与法国开战,这不会是真的吧?杰米内,我们还要不要去柏林呢?”
“好了阿迪尔,别想那么多,就算是德国与法国真的已经打起来了,我们也只能按照原计划去柏林找我的老师。”同伴说完后又严肃地补充道:“别忘了我们当初离开巴黎时的约定!离开法国!永远的!因为那里已经不再是我们留恋的祖国!”
同伴越说越激动,若不是因为火车不断地呼啸而过,他们的对话早已被周围的人听得一清二楚。
“冷静点杰米内,这是上帝的安排,至少我们现在是安全的。”中年男子看着身边比自己小几岁的同伴,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又低声安抚了一番。
就在两人互相安慰的时候,他们面前的这列黑皮列车已经咣当咣当地慢慢驶离车站,留下了两条青色发亮的钢轨。这时,一位又矮又胖、满脸横肉的安保员出现了,他板着一副铁青的面孔,挥舞着手上的小红旗,在月台上来回奔跑,不停地喝斥那些不听安全警告的乘客。
因为他跑动时的模样实在有点可笑,所以人们大都在看他的笑话,而没有把他的警告当一回事。这时,车站的广播提醒工作人员准备接车,因为马上又有车辆入站。
矮胖子伸开双臂、凶巴巴地将乘客们往身后的候车室里赶,因为不少人对他的警告无动于衷,矮胖子安保有些气急败坏,悉悉嗦嗦地从怀里掏出一枚系着绿绳子的铁哨笛,鼓着两个腮帮子冲着那群人使劲地吹了起来,因为用力过大,他的两个眼珠子几乎都要从眼框中跳出来了。
尖利的哨音响彻在斯特拉斯堡车站,大部份乘客因为他的敬业精神,或是出于对他的害怕,都回到候车大厅,接着,一阵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再次响起,一列火车进站后缓缓停下,制动器产生的声音非常难听,几位女乘客赶紧捂上自家孩子的耳朵。
刚刚停歇不久的哨笛声再次响起,声音稍微有些不同,似乎更加富有穿透性,而且非常刺耳。紧接着,候车厅的乘客们就听到了外面不断传来部队操练时特有的口令。
“是国防军!”一位男士回头冲大厅里的人们大声说。于是,许多人便争先恐后地趴在了窗台边看稀奇。
大家很快都被军队的行动给吸引住了,你推我攘,生怕失去了这次看热闹的好机会。国防军是德国的正规部队,着装整齐划一,行动步调一致,旅客们顿时肃然起敬。
国防军士兵们背着背包,扛着崭新的半自动步枪,陆陆续续地从车厢里走下来,然后在长长的月台上排好队伍。
这时,一名上尉军官带头唱起了装甲兵之歌,整个部队几百号人也开始整齐划一地跟着他高唱专属于他们部队的军歌。
“无论面对风暴或是雪花。
还是太阳对我们微笑。
火热的白天。
寒冷的夜晚。
扑面的灰尘。
但我们享受着这种乐趣。
我们的坦克轰鸣向前!伴随着阵阵沙尘!
……”
歌声雄壮有力,令人热血沸腾,国防军士兵们唱着嘹亮的军歌,踏着整齐的步伐穿过候车厅。在旅客们面前走过时,他们的长官还向大家做了一个“抱歉”的手式。
“他们是国防军装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