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工业霸主德意志-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反过来却是一直道貌岸然的法国。如果说德国没有解决问题的诚意,那我就想问一问法方代表了,本人坐在这里是干什么来的?”这一次轮到米勒先发言。稍作停顿后,米勒又继续慷慨陈词:“我认为,我们都应该向美国学习,做应该做的事,赚一切可以赚到的钱,而不是在地区问题上争一个你死我活,也别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

    会议上,各方代表你来我往,辰枪舌战,尤其是法国和意大利代表交替上阵,使得会议屡屡呈现尴尬局面。

    这种毫无意义的扯皮让主办方左右为难。为了掩饰自己的窘迫,大家要么噤声,要么干咳,南美雪茄纷纷上场,小小的会议室一直烟雾缭绕。米勒想把美国拉到自己的阵营,故意抱怨。这样的会议耽误了自己在美国的首要任务,这么大好的时光,他应该在这里找到更多的原材料发回国内,而不是像妇人一样在这里撒泼。

    米勒的话虽然是说给美国代表听的,实际上德国的现状也确实如此。美国的东西,埃里克什么都买,来者不拒,有时还不失其土豪作风。作为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美国乐意同德国人做生意,有时候还不得不在各个方面给德国以最优惠的待遇。

    一战后,美国的国际影响在不断加大,与之相反的是英国的领导力正逐渐下跌,在很多方面,德国是美国运作国际事务的得力助手,许多无法在欧洲插手的利益全靠德国处处维护。

    当然,这其中也是各取所需。而在国际事务中,法国一直扮演重要角色,但在美国人的眼里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搅局者。在亚洲殖民地问题上,美、法之间一直纠纷不断,虽然没有斗破,但暗伤无处不在,反观德国,孑然一身,与美国没有丝毫利益冲突,更是重要贸易合作伙伴。
………………………………

第270章 埃里克亲临萨拉热窝(感谢小刀123的打赏)

    多轮较量后,五国代表出现了搞笑的局面,德国和美国站在一起。法国和意大利肩并着肩,只有英国保持中立,或高谈阔论,或袖手旁观,唯一让人欣慰的是,各方的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

    桀骜不逊的德国有时候也有可爱的一面,偶尔挠挠法国的痒痒。聪明的约翰牛巴不得闹出点事情来,只要事态可控,英国便有了排解寂寞的机会,也有了插手国际事务的理由。

    所谓外交与和平,那是大国才能玩的游戏,小国只能作为跟班或是作为棋子任人摆布。英国还没有沦落到给别人做跟班的地步,甚至还能找到称霸世界的影子,如果没有冲突,没有争端,没有国家之间的矛盾,约翰牛就没有了插手国际事务的机会。

    就在五国恳谈促和正在进行的时候,南斯拉夫并入德国的步伐一直没有停下,4月1日,诸国投票全部结束,生米煮成了熟饭。

    在法、意两国强势挑衅之际,德国高调应对危机所展示出来的轻松与自信,让一直没有安全感的南斯拉夫诸国找到了强烈的归属感。德国成了大家共同的德意志联邦,许多各邦一战老兵自发地要求前往法、意边境参战,以此向国际社会阐明观点,埃里克非常高兴,没有加以拒绝,因为这是民众对国家的报效,没有理由拒绝。

    德意志联邦民族大融合一直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但埃里克却没有想到这一时刻会来得如此迅速,快得就象一场梦。总统掌控着国家的全局,对于各民族参军入伍的事,最后只能交由国防部来处理。

    数日之内,克罗地亚和罗马尼亚地区的几个州就提供了二十万自带武器装备的兵员,让勃劳希契喜出望外。

    但这么多的地方民族大头兵,交流便成了一大难题,于是,通过层层选拔,又好言劝退了部分,至此,新军仅留下了一个以克罗地亚和罗马尼亚两个地区为主的合成步兵旅,共计18万人。

    新兵训练期间,原先的老旧装备全部收缴,并由国防部发放新式枪支,然而,队伍最终没有开往前线,入伍后,这支临时编号为73的合成步兵旅很快便被埃里克纳入了国民警卫部队,送到慕尼黑。

    埃里克打算在慕尼黑再建一个“特殊”新兵营,专门接纳少数民族加入。

    南斯拉夫诸国通过全民公投的形式并入德国的消息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闻,也没有在国际社会掀起多大的风浪,因为美国的纵容和英国爱昧,加上南斯拉夫民众的意愿,法国和意大利无法单方面对德国进行制裁,更没有理由无端挑起战争。

    五国促和恳谈会终于在雷声大雨点小的环境中无限期地暂停了。法国代表怒不可遏,消息传回国后还在不停地大骂美国是个国际骗子,不但没有约束德国的扩张行为,反而处处进行袒护。同时也痛批英国人没有原则,从头到尾只知道和稀泥,所谓“积极主持恳谈促和”,其目的却是变相提升自己的地区影响力。

    英国人的想法非常奇怪,虽然因为丹麦王位继承的问题一直对德国耿耿于怀,但也没有把责任完全归究于德国一方,毕竟丹麦王国有自己的考虑。

    然而,对于德、法之间的矛盾,英国人却喜闻乐见,不列颠民族不喜欢法国人张扬的性格与自以为是的高傲,甚至挑战英国在本地区的权威。有了德国这个患有“多动症”的邻居,法国人便很难过上安宁的日子,虽然英国人也不太喜欢德国的作派,但有了这个可恨而又可爱的搅屎棍,英国才有可能在法国人面前处处高出一头。

    4月2日,埃里克乘坐25到达维也纳后,换乘空军200侦察机,在空军2个四机编队的陪同下到达了萨拉热窝。

    随同总统到达的有总统府慕僚、内阁部份高官、国家计票员和公正机关监督员,另外还有国民警卫部队一个步兵营。

    受到当地各界热烈欢迎的埃里克乘坐一辆被安保人员团团包围的出口型奔驰汽车,从机场一路缓缓到达了距离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刺不远的广场。

    站在事先搭建的舞台上,埃里克高举右手朝着拥挤的人群频频示意,并赢得阵阵掌声和欢呼声。这是萨拉热窝以及从其他各地赶来的民众发自内心的热情,他们已经厌恶了贫穷和落后,害怕了动荡和不安,现在他们需要一个安定、团结、强大、和睦的环境和稳定、富足的生活,而站在中间的这个人正在帮他们一一实现。

    人们还在从四面八方向萨拉热窝中央广场汇聚,红底黑标的德意志联邦国旗在每一个人的手中挥舞……

    南斯拉夫人民把握住了幸福的良机,可是,一些万恶的帝国主义却不甘心德意志联邦的强大,横加指责、出兵干涉、甚至绑架其他大国进行阻挠,然而,斯拉夫民族想象中的德意志联邦就如同上帝一样站在他们的身前,挡住了帝国主义的肆虐。

    埃里克站立的讲台离最近的人群有一百多米,当地警察即忙拉起彩色隔离带,来回维持现场秩序。荷枪实弹的国民警卫部队象一堵人墙,封堵住激动的人群。在这些欢乐的人群中,身着便装的安保人员不停地穿梭在民众之间,任何的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锐利的眼睛,只要发现可疑份子,安保人员便会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冲上去将其擒获,以确保总统的人身安全。

    得知埃里克要在萨拉热窝市中心广场发表公开演讲,施特雷泽曼和兴登堡等人同时表示反对,但拗不过埃里克再三坚持,最后只得以这样的方式体现了一次埃里克的亲民活动。

    埃里克对着喇叭先用临时学来的塞尔维亚语问候广大民众,后来又改用德语讲话:“一个世纪前,三皇会战让不可一世的神圣罗马帝国烟消云散!伏尔泰曾经形容过它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一盘散沙的德意志帝国土地上盘桓交错的城邦乍看起来很强大,但在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高人整合之前,它只能沦落为列强的玩物!……”埃里克的声音本来就很有感染力,加上适当的肢体动作和表情,让民众觉得更真实。

    正如埃里克所言,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和此时的南斯拉夫诸国何其相似,乍看起来还象那么回事,但面对意大利的入侵,一盘散沙的诸国便各自为战,不堪一击。若不是德意战争正好爆发,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便逃不过沦为玩物的下场。
………………………………

第271章 民族自强演讲轰动世界

    “民族是文化的主体,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一个拥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即使遭受重创也能浴火重生。但是,文化发挥作用不可能脱离作为文化载体的社会整体。文化是社会的构成要素,是以经济为基础、以政治为核心等上层建筑中的观念形成的。一个民族的盛衰兴亡,不单纯取决于文化,而是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埃里克的演讲每到一个段落就会停下来让翻译向在场的民众全文解读。虽然语言各异,但埃里克仍然能够从人们激动和欢乐的表情中感受到高度的认同。

    “德意志联邦并非是单纯的民族称谓,在我看来,他更是一种文化的荟萃与大融合!就像塞尔维亚人质朴勤劳的性格一样!民族自强可以造就一切不可预知的辉煌。无论是多灾多难的过去还是多姿多彩的今天,都无不证明了这一点,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政治制度一旦落后,仅凭优秀的文化传统,便难以维护国家的运作和民族的独立。要解决这一消极的问题,我们就必须扬长避短、团结一心!共创一个民主、独立、强大、统一的国家!”埃里克等到翻译解读完后,站在讲台上说了最后一句话。

    “德意志联邦就是你们的家,一个民主、强大、独立、统一的国家,一个可以保证你们安全、守护你们财产、提供你们工作、满足你们吃穿住行的家!欢迎你们的加入!”说完,埃里克再次向广场上的人群频频挥手。

    人群再一次沸腾起来,“元首万岁”的欢呼声响彻云霄。埃里克的演讲描绘了他们所期盼的一切,那些投了赞成票的人们为自己的选择而快乐,那些投了反对票的人则表现出少许的愧疚。由于埃里克的亲民举动和富民强国的方针政策,那些以前摇摆不定和最后弃权的人们也开始暗自庆幸。

    看着这欢欣鼓舞的场面,埃里克也情不自禁地回应着大家的欢呼。

    渐渐地,人群的欢呼声开始统一起来,听不懂塞尔维亚语的埃里克通过随行翻译才知道,人们在高喊:总统万岁!民族自强!

    在人群的欢送下,埃里克原路返回机场,直接飞往维也纳。

    埃里克在萨拉热窝的演讲精彩而生动,忙碌的记者们同样热情高涨,纷纷以民众的口号“民族自强”为标题迅速撰写新闻稿件,并抢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国内外各大报刊发表。

    正当埃里克在当地官员陪同下对维也纳企事业单位和民间进行走访的时候,德国、美国、英国、法国以及苏联和遥远的东方都在传递着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由于心态各不一样,因此感受也不尽相同。傍晚的时候,各国盛传此事的报道头版头条、不断转载,油墨味非常浓烈的报纸已是满天飞舞。

    埃里克本人并不知晓这次萨拉热窝之行会有如此轰动,当他从维也纳转乘25回到柏林时,街头巷尾正在热议,相关消息的报纸也已经加印好几次了。

    埃里克临场发挥的演讲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动形象而富有哲理,妙语连珠而振聋发聩,他的演讲内容被一字不差地翻译成多国文字,在海内外连连发行。

    德意志联邦政府以正面,积极,拼搏向上的形象亮相萨拉热窝,获得极大的国际美誉。

    美国政府更是大力促使这样的理论在国内传播,因为美国的崛起需要这样的能量,尤其是以移民为主的美利坚合众国、多元文化的整合也必须吹捧德国的模式。

    英国政府对这样的报道同样持欢迎的态度,埃里克的演讲通用性很强,而且极具感染力,对英伦三岛民族大团结有着正面、积极的影响,法国和意大利两国的反应相对低调,但这两个仇德、恨德的国家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思想传播对他们本身也大有益处。

    以民族自强为标题的报道在法国热传了几天后,一场毫无征兆、声势更加浩大的产业工人大罢工再次席卷了大半个法国,同一时间,反对党、激进团体和民粹主义等,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让法国当局猝不及防。

    战后的法国花费两年的时间也没能解决欧洲大战后遗留在法国东北地区的伤痕,大片的焦土无法有效耕种,即便是肥沃的土地,也时常因为大战遗留的炸弹杀伤人畜,隐患未除,最终只能大面积抛荒,全国粮食供给需要依靠海外进口来填补缺口。

    因为战争而欠下巨额外债,法国在不断还债的同时还必须进口保命所需的粮食,财政连连负增,国家政令无法兑现,致使经济在短期内复苏无望,前政府只好凄然下台。换届后的政府经过不懈的努力,但沉重的债务拖累了国内企业的转型升级,虽然通过几次兼并重组,但情况仍未出现好转,同样提振乏力。此时,国际市场已经被德、英、美等国抢占一空,法国如果拿不出高科技的产品,就敲不开国外的市场,只得寄希望于内需,并强调政府工作人员只能购买本国的产品。这一离奇的政令立即遭到了在野党的强烈批评,因此对新一届政府深感失望的民众迫切需要“法国的埃里克”。

    萨拉热窝并不是埃里克有意和秀,然而,却成了法国动乱的起因。

    除粮食和棉纺以外,法国政府以提高进口关税和补贴商品出口税等方式,激发企业生产热情,在短期内获得了微不足道的成果,但很快就遭到了美、英、德、意、日等国的批评和警告,而国内需要进行产业换代的企业也怨声载道,无耐之下,这一政令没有实施多久就被迫取消了。

    经过一番左冲右突后,当局只得再次从国内下手,农业牧业税、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大幅提高,进一步缩小了企业的生存空间。为了争取微薄的利润,资本家不顾劳工的生活质量和劳动强度,再一次延长了工作时间,并相应地减少了工人的福利待遇。
………………………………

第272章 法国总理换人

    当法国与意大利宣布对德进入战备状态后,追加的军品订单让军工企业的劳工首先进入了疲于奔命的超强度工作环境,许多人因此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工人们愤怒的烈火终于在贫病交加的极限中熊熊燃烧了起来。

    游行队伍拉起横幅,高呼口号,要求亚历山大・米勒兰政府向企业施压,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恢复工作时长和劳动待遇,并给农民提供可以垦殖的土地……埃里克的《民族自强》并不是点燃这起暴动的导火索,但无疑加剧了这股罢工的风潮,在德国“隐蔽战线”的煽动下,这场罢工潮逐渐升温,慢慢地失控,终于在4月10日演变成了流血冲突。

    手持扳手、铁棍、锣丝刀的劳工和失地农民一道与全副武装的警察展开了搏斗。面对声势浩大、满腔怒火的工人和农民队伍,警察们朝游行的人群开枪射击了,凌乱的枪声响彻在大街小巷,许多人中弹倒在血泊中,但是,暴力并不能阻止游行队伍前进,工人和农民一边与警察搏斗,一边毫无畏惧地冲向国会大厦,深夜十二点钟的时候,游行示威的队伍已经离国会大厦越来越近。精疲力竭的人们开始堵塞道路,毁损公共设施,有的甚至点燃汽油瓶向警察队伍中抛掷。凌晨时分,从其他地方赶来的警察越来越多,双方在国会大厦附近的大街上再次发生技体冲突,枪声也再一次响起,天亮的时候,暴动已经造成警察和游行工人多人受伤,工人和农民也有一百多人遭到了逮捕。

    米勒兰面对国内的暴动和流血冲突无计可施,实在是有心勤政,无力建功。现在,劳资双方,这两拔人他得罪不起,可是,那些平时唧唧哇哇的内阁,现在也装聋作哑,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话,就连普安卡雷总理也在明哲保身,他真不知道还能有谁会站出来为他找到一个处理动乱的良方。

    已经严重失控的局面让米勒兰开始不择手段,警察不够,那就动用军队,哪怕是抓尽所有的法国的人,也要保证这一短暂的安宁,现在,他太需要安静,否则头就快要裂开了。

    “这是一群疯子!不要命的疯子!”米勒兰挥舞着双拳,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此时,他真的很想拼死一搏,力挽狂澜,可是,他拿什么去搏呢,军队?他还得想想,好在米勒兰还没有完全失去理智。

    拼死一搏的代价对于米勒兰来说,搏的不单单是这一次动乱,而是自己的政治前途,更是国家的命运,就算自己从此失去连任的可能,总理普安卡雷也将难辞其咎。

    动乱持续严化,并由开始的游行示威演变成了暴动,米勒兰微弱的理智终于被冲昏了。

    当法国军队被莫明其妙地召回后,马上接到了镇压暴动游行队伍的任务,没想到大部份军队竟然直接哗变,临阵倒戈,并带领暴动群众围攻当地政府机关。一夜之间,事件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全国民众的一致的要求下,米勒兰连辞职演讲和工作交接都省去了,在一片唏嘘声中被广大军民驱逐出了爱丽舍宫。不久,军队的灵魂人物贝当被推选为临时过渡总统,代行总统职权。

    突如其来的临时任命让贝当深感错愕,匆匆忙忙赶到巴黎时,许多民众正在夹道欢迎。贝当从车上下来,抬头四望,发现那些骨瘦如柴、面色蜡黄的劳工们正向他投来渴望的目光,不由得浑身打了个寒颤。只听说民众的生活非常困苦,却万万没有想到会是这个样子,难怪一些适龄青年冒着上前线丢掉性命的危险也要报名参军,原来他们也是为了能吃饱肚子才扛枪打仗的。在来巴黎之前,他不停地在打了腹稿,预备了话多华丽的词汇,准备一下车便发挥出来,可是,他沉默了,因为他现在说不出一句话。贝当整了整衣角,趁着自己的眼泪还没有流出来,转身上车直奔爱丽舍宫。

    普安卡雷总理带着内阁前来迎接时,贝当并不虚假客套,开口第一句话就是要求他严查内阁成员,抓出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给民众一个交代。可是,混乱的局面已经容不得普安卡雷慢条斯理的排查,更无法给民众一个交待,感受到压力巨大的贝当只能行使总统职权,首先免去普安卡雷总理一切职务。

    4月13日,前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总督保罗・杜美进入候选总理名单,通过激烈的角逐,最终以压倒性优势高票获胜。保罗・杜美是一位政治敏感度极高的人,与其他人不同,他从没有过反德言论,正相反,他认为法国应该向德国学习,减少磨擦,让民众休养生息。但是,相比其他候选人,他只有很少的国内从政经历。可是,就是这么一位几乎没有国内从政经历的外放官员,反而成了国家总理最佳候选人,可见法国前政府多么不得人心。

    刚刚宣誓就任的保罗・杜美通过认真研究,深知要解决国内矛盾就必须先停止德法敌对,并争取在洛林和萨尔地区赢得一些利好,以平抑国内的紧张情绪。

    作为前殖民地总督,保罗・杜美自然不会缺少灵活的外交经验,经过法国驻柏林大使沟通,杜美终于获得德国总理施特雷泽曼的邀请,并在完成总理级别的国事访问后,获得了德意志联邦国家总统埃里克・艾德里安的亲切接见。

    “尊敬的总统先生,你好!”杜美非常绅士的风度让埃里克很是惊讶,想象中的那种讨厌情绪荡然无存。

    “总理先生好!首先,我应该隆重地祝贺你的当选!希望法国在你的领导下德、法两国能够在平等、互利、合作的环境下实现和平共处,共同开创一个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新局面。”埃里克握手杜美伸过来的双手说。

    “是的总统先生,今天上午我已经与施特雷泽曼总理阁下深入探讨了两国今后互利合作的未来,接下来,也想多听听总统先生的教诲。”杜美抱着认真解决问题的态度到访问德国,因此,说出来的话也非常诚恳。

    接下来,埃里克与杜美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涉及到了人文、历史、教育、政治、经济,当然更包括军事方面的许多问题。埃里克并不了解这位法国新任总理叫杜美,但他知道,一位殖民地的总督,虽然也是一方首脑,但这么一位缺乏国内政治磨练的人物稳稳当当地回国当选为总理,必定具有非凡的本领。
………………………………

第273章 德国被希腊打上门

    法国新总理保罗・杜美上任后第一个外访国家是德国,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理解,美、英等国感觉匪夷所思,法国人认为是破冰,而德国人因为不明白法国人到访的目的,表现不冷也不热。

    德国民众对法国总理此行的反应并不强烈,一战以后,包括法国前总理克里孟梭为了赔款和边界的问题多次造访过德国,但从来没有给德国带来友好的契机,反而是麻烦不断,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