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工业霸主德意志-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首都高官和显赫家族阁僚,以便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中央集权。
这种想法产生于几个时间节点,最早的时候是建国初期,因为联邦政府刚刚成立,没有自己的滴系,他总感觉总统宝座摇摇欲坠。
其次是从零开始打造牢不可破的国防基础和海陆空三军,当时,不同的声音与埃里克的施政主张并不搭调,而且危机四伏。另外就是几年前的“托特事件”,因为自身还不够强大,埃里克只是借机重组了内阁,以此达到敲山震虎的效果。
可是,一系列的动作都不能让那些无理取闹、总是唱反调的人即时警醒,而前段时间的扩军备战,埃里克甚至发现那些反对势力不单单只是为了阻止德国的扩军备战,而是在觊觎总统宝座、甚至威胁到德国的未来。根据这种情况,恐怕就绝不仅仅是杀鸡儆猴那么简单了。
罢免麦克斯并不是一时冲动,虽然麦克斯从始至终都是埃里克的忠实拥护者,但他的温和主张已经过时,并与弱肉强食的国际外交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因此,麦克斯的出局是一种无奈之举,他本人也乐得无疾而终。
埃里克现在需要的是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坚定支持者,还有那些自己亲手提拔上来的滴系。
格勒纳是埃里克清除异已份子时最完美的帮手,其实也就是将来的替罪羊。从政治生命低谷爬上来的他只能选择听令照做,在蓄谋已久的计划中,他的很多自身条件都符合埃里克的选人标准。
这次大开杀戒,其实是经过了多年的准备和精心策划,下一财年预算虽然是其中的一个诱因,但缘于希尔娜的细心开导,埃里克暂时选择了放下。然而,不作死就不会死,可布劳恩却偏偏飞蛾扑火,拼命地往刀刃上撞,把本来沉静下来了的事再次搅得天昏地暗。
布劳恩公然无视总统府的威严,当面侮辱慕僚长格勒纳,让埃里克别无选择,当时就已下定决心,坚决清除一切反对的声音。
格勒纳走出总统办公室,心里乱糟糟的,此时,他根本不需要考虑自己的安危,而是心有不忍。至于自己,他确信这件“大事”办完之后,他肯定能得到最基本的安全和生活保障。在他入职之初,总统就亲自为他签署了外交豁免权,他可以带上家人选择去丹麦或者挪威的某个地方安静地生活。
然而,格勒纳担心的问题不仅如此,这件事一旦失败或出现任何意外情况,就连现任总统都难逃追责,甚至于连累整个执政体系,并使得联邦德国的命运前途未卜。
思来想去之后,格勒纳果断地拿起了电话筒。
“你好!麻烦转接一下5802,选择内部直接。”格勒纳很果断地要了兴登堡的办公室密线,准备向他请教。
在这个政府圈子里,汉斯路德说话管用,兴登堡说话管用,希尔娜说话管用,就连安娜塔也能影响埃里克。可惜的是,希尔娜不在柏林,鞭长莫及;汉斯路德觉得他是“异类”,不愿搭理;安娜塔不可能违逆总统的任何命令,说也白说;想来想去,这里面也就兴登堡还愿意跟他说话。
“哦,是慕僚长。有事吗?我听不清你在说什么。等下我会赶回柏林,还是等我见了总统以后再说吧。”兴登堡接起电话后就东拉西扯,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很抱歉副总统阁下,这件事必须现在就说,在你见到总统先生之前就应该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格勒纳非常害怕,有些紧张,说话也显得很着急,弄得兴登堡糊里糊涂,以为总统出了什么事。
格勒纳赶紧详细说明了这几天连续发生的几起事件,然后希望兴登堡能为自己找到一个妥善解决问题的方法。
格勒纳希望兴登堡能出面阻止这件事,最不济也要缩小打击范围。
也许兴登堡真的老糊涂了,等了很久也不见回音,电话那头倒是听见了有人催促副总统上车,就是等不到兴登堡说话。此时此刻,他的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
“好了慕僚长阁下,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很抱歉,还是等我见了总统先生再说吧。”兴登堡说完,也不等格勒纳回话就挂断了电话,弄得格勒纳呆若木鸡,莫名其妙。
按理说,总统慕僚长的保密性是非常强的,他与总统的任何交谈都不可能向第三方透露,除非在获得批准后的某些代言。但是,格勒纳在打出电话前也进行了风险评估,凡是能打电话的人,一定不会给埃里克带来任何风险,哪怕意见相左,也不会坏事。
整整一上午,格勒纳都是在惊慌之中度过的,直到午饭之前,他不得不又拿起了电话。
“接5803。”格勒纳非常果断地对接线员说。
那头很快就有人拿起了话筒:“这里是……请问你找谁?”
“哦,你好!我是格勒纳,要找总理先生。他不在?什么时候回来?那好吧,请你传告总理阁下,我有要事需要见他一面,中午在里希特霍芬酒店a区28号。好的,那就这样。”格勒纳挂了电话后取了件外套就往外面跑。
酒店一隅,苦苦等待中的格勒纳没有点餐,服务生过来几次都让他给支走了。眼看就餐时间已经过去,客人们都快走光了,汉斯路德的人影却始终没有出现在大门口。
就在格勒纳感到失望的时候,汉斯路德才急匆匆地赶来。看着眼前这情景,汉斯觉得很纳闷,没想到这老家伙竟然会单独约自己到这种高档地方来见面。
“很抱歉,临时有事来晚了。有事吗尊敬的慕僚长阁下?”汉斯路德发现格勒纳的神情有点紧张,俨然是一名在逃犯。
格勒纳赶紧招呼汉斯坐下,简单地讲述了埃里克准备铲除异已所列的名单,又把已经将此事告知过副总统的情况也都说了。
“格勒纳啊格勒纳,你真是糊涂!就算你不想活了,也不要拉着整个国家为你一个人殉葬啊!”汉斯路德听到这里就直接发飙了。
“请总理阁下明示。”格勒纳现在的确有些糊涂了。
“作为总统慕僚长,你应该与总统是一条心,象这样的大事,就算你不认同总统的做法,也不能到处打电话张扬啊!”汉斯向周围看了看,非常警惕地说。
“我已经进行了风险评估,而且现在也就你和副总统知道这事。”格勒纳赶紧如实相告。
“你听着格勒纳先生,这事到此为止,我什么都没听见,不知道你刚才说了什么,更不可能给你支招。”汉斯说完就扔下格勒纳走了。
空旷的酒店大厅里,格勒纳茫然不知所措。
汉斯路德的话就象敲响的警钟,让格勒纳猛然醒悟了。作为总统慕僚长,这种病急乱投医的做法简直就是**裸的出卖,直接把总统给出卖了。好在两位接电话的人都不会从中坏事,但至少接过电话的人再也不会相信这位匆忙上任的总统慕僚长了,甚至有可能暗中力劝埃里克换人。
“妈的,这么一大把年纪了,怎么办事还象未成年的小孩子,显得一点都不成熟。”格勒纳一边骂自己,一边悄悄给了自己一巴掌。
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格勒纳糊乱吃了点东西,然后开始梳理一下自己的情绪。他很想听到事情有所转机,但是,这只是自欺欺人的瞎想,此事就连兴登堡都在装糊涂,而且汉斯也避之犹恐不及,充分说明只要是埃里克下定了的决心,九牛二虎也拉不回来。
格勒纳双手抱头,仰面躺下,脑子又开始糊里糊涂地瞎转悠起来了。上帝啊,花名册上虽然只有531个人,但这还只是标注为叛国罪的部分,如果算上了违法乱纪、结党营私……涉及定罪的人就更多了,这张大网撒出去,几乎要清空联邦中央及州政府大半僚属。
格勒纳懒得去多想了,象这种抽丝拔茧的缺德事,说给谁听都像是他格勒纳的主意,因为在旁人看来,埃里克从来不会做那种兔死狗烹的事情。理由很简单,军事叛乱镇压下来后,埃里克下令杀过谁?没有啊!那时候,埃里克完全可以一次性解决所有老对手,也没有。为什么要忍耐到现在呢?这不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的吗。
十几年的政治生涯,埃里克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年轻小伙,也不用再是担心在大动干戈时政府就得面临运转失常。这次的行动肯定不会让政府机构陷入瘫痪,相对应的是,这么多年的人才积累,补位名单恐怕早就拟定好了,前脚抓人,后脚补缺,几乎天衣无缝。
这个计划,除了担任监察的格勒纳外,仅有极少数人知道,一直都是由汉斯克卢格在具体实施。汉斯克卢格是曾经掌管过联邦德国所有情报机构的情报头子,这种事本来就是他职业范围内的工作。
拥有国民警卫队,做任何事情都方便、快捷、到位。私募兵员、调遣部队、栽赃陷害是汉斯克卢格的拿手好戏。
由于国民警卫队平时直接听命于汉莎宫,所以还能随时从联情局获得各种消息,这真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多年以来,汉斯克卢格对自己的这份工作已经越来越称心如意了。
这一切,都是埃里克十几年来精心安排的,那个当初被大家推选出来的傀儡总统,终于打算开始净化自己的权力机构,他要动手了。
在埃里克看来,真正的民主只是一个谎言,权力才是真家伙,他得牢牢地抓紧。
………………………………
第415章 全都抓起来
回到柏林的兴登堡来不及休息就直奔总统府,在埃里克的办公室里,两人的谈话非常隐密,根本没有第三者在场,就连办公室主任安娜塔都选择了回避。
下午五点,兴登堡才终于疲倦地由安保人员搀扶着、晃晃悠悠地走出了总统府。
兴登堡出来后,一直等在外面的汉斯路德这才得到了面见总统的机会。格勒纳猜测他一定是因为自己中午说的那件事而来的,但愿这个并不讨自己喜欢的家伙能带来好消息。
时钟指向下午18点钟,汉斯路德终于出来了,那副垂头丧气的模样,让格勒纳一下子就看到了结果。
11月11日,经过长达三个多月的暗中积极准备,汉斯克卢格将国民警卫队几乎全数派出,一张遍布全国的大网正式撒开了。为了便于隐藏和保密,特别行动队还向幕僚长签署了最高国家保密协议。
联情局、军情局、国安局、联调局和司法部全部运作起来,至于所有质询,解释权均属于总统幕僚长。
参与行动的各个部门早已习惯了这位总统幕僚长的做派,至于他的冷漠与霸气,慢慢地也感觉不到有多奇怪了。
11月11日,本来非常平静的日子,忽然掀起了波澜。
上午十点,总理府被荷枪实弹的国民警卫队团团围住,十辆军用卡车突然强行破门而入,紧接着,从车上跳下一百多名全副武装的士兵,从这些人的臂章和勋章上能很快确认出他们是国民警卫队的人。
虽然他们手中仍然拿着国防军换下来的“残次货”,但比手无寸铁的普通人强太多了。
总理府的安保人员和国防军值班战士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感到莫明其妙,因为双方着装不太一样,国防军很快回过神来,并在值日官的带领下,双方展开了紧张对峙。但是,情况随即发生了逆转,国防军长官赶到现场后,立即命令自己的士兵马上停止对抗,按要求负责外围的警戒与治安。
国防军开始协助国民警卫队,这时,安保人员也同时接到了国安局协助国民警卫队的通知。
有了国防军和国安局的协助,总理府大楼等于全部移交给了特别行动队。警卫队员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兵分多路,按照事先分配好的任务奔向各自确认的目标,开始精准地抓人。
惊心动魄的一幕将毫无思想准备的工作人员都吓坏了,很多人甚至以为是苏联人攻破了柏林。但是,也有不少人镇定自若,似乎早就知道这次行动的内幕,并同时充当了指证人。
外面的动静非常大,知道早晚会有这么一天的汉斯路德装着在继续工作,没出走出自己的办公室。面对这样的全国性运动,他不可能螳臂当车。当一个个目标对象被国民警卫队员揪出去时,他只是偶尔挑开窗帘朝大院里看看,除此之外,也只能难过地摇头叹息。
马格努斯冯布劳恩的办公室是另一栋二层小楼,与汉斯路德的办公室遥遥相望。同样觉得莫名其妙的他趴在窗台上看了一会,正准备打电话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没想到自己的办公室大门随着“砰”的一声被大力撞开了。
两名士兵随后冲了进来,并大喊大叫着核实马格努斯的身份。
“我是国家农业部长马格努斯冯布劳恩,你们这是干什么?请你们出去!”马格努斯仍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很好!部长阁下,我们抓的就是你!你将因为‘叛国罪’而面临国家检察官的指控。请跟我们走吧!”其中一名士兵亮出了手铐。
“我没有叛国!你们凭什么抓人?我要去总统府控告你们。”马格努斯愤怒地大叫着。
“行了,别费劲了部长阁下,除了上帝,没有人能救得了你!如果你不想白白地浪费体力,最好是乖乖地听话,这样你会少受一点皮肉之苦。”带队的少校说完,直接给马格努斯的头上罩了个黑色布袋,然后戴上了手铐。
此时此刻,总理府大院里到处都挤满了人,除了荷枪实弹的国民警卫队员和站在四周远远看热闹的总理府工作人员外,也有许多被罩上黑色口袋的抓捕对象和由总统府指定过来临时代替工作的“代工”们。场面乱七八糟,到处闹哄哄的。
格勒纳正在逐一核对被捕人员身份,每核对一名对象,则从“代工”中找出一位工作对口的人暂时代替其现有的工作。因为埃里克曾严正声明,这次运动不能让联邦政府机关工作停摆,所以才有了这么多一对一的对口“代工”出现。
该抓的人都抓走了,但总理府仍然还是有那么多的工作人员,汉斯路德面对这么多的“代工”、有的甚至还是部级“代工”,只得先召开紧急会议,目的是彼此先熟悉一下,然后让这些“代工”们明确自己的工作岗位,早日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这种惊心动魄的场景不止在柏林出现,而是在整个联邦国家境内到处都在同时上演。因为准备的充分,且出其不意,很多原本要铤而走险的人都没来得及行动就被国民警卫队员制服了。
这些被捕的人大都被国民警卫队迅速转移,异地关押,地方监狱人满为患,就临时送进了各地的军营。
被监禁的人不用考虑吃住的问题,监狱的环境比建国初期好了不少。虽然天气慢慢寒冷,但厚厚的棉被都已经准备得非常充分。军营里也是一样,“犯人”们在吃的方面与监狱没什么两样,但每天可以趴在窗口上看士兵们出操。
比起监狱里终日不见光阳的“犯人”来说,暂时关押在军营里的“犯人”算是再“幸福”不过了,至少他们每天能观看到日出日落的自然美景。从窗口眺望远方,能看到密密的铁丝网,还有各个角落的岗楼以及交叉分布的机枪火力点。
按照格勒纳的计划,全国上下一盘棋,抓捕命令一下,整个行动随即在全国同时展开,仅仅几个小时,全国顺利收网。因为行动处于保密状态,媒体均没有跟踪采访和报道。少数几家新闻单位了解一点粗枝大叶的情况,但因为没有得到政府部门的证实,也没有冒然撰写新闻稿件。
虽然人们都不太相信这些人是因为叛国罪被抓,但既然被抓了,肯定有被抓的理由,就连“犯人”的家属们也慢慢地接受了这一点。
除柏林市区分散的几十个审判庭外,各地也设置了相应的审判机关。根据联邦法律相关程序,检察机关将首先收集整理好每一位“犯人”的犯罪事实,准备好起诉材料,然后正式下达批捕令。
11月15日,每一位“犯人”都“按程序”收到了批捕令,检察机关的也同时送达了各地的法庭。
11月17日,迫于外界质疑的压力,联邦**院只得主办了一次以总统慕僚长、国家宣传办公室主任出席的新闻发布会。因为座位有限,仅有部分主流媒体被允许现场采访和录像,其余的人都是来自各阶层的民众代表。
作为主审法官和陪审人员,他们都在默默庆幸自己还有机会堂而皇之地坐在高堂上审讯台下的犯人。在这场政治斗争中,他们不费一枪一弹,不费吹灰之力就牢牢地坐稳了神圣的交椅,而有的人甚至还官升了几级,这都应该归功于选边站队聪明之举。
他们或感谢那些“不会站队”的人,也或许应该庆幸自己选对了自己的阵营。在这场“政斗”中互相扯皮那么多年,现在总算尘埃落定,因为自己是属于总统的人,所以就应该高枕无忧。
在新闻发布会上,为这些“犯人”定罪和负责抓捕的“始作俑者”坐在会场的主位上,宣读着抓捕犯人的理由和证据,甚至大声号召德意志联邦的所有民众同仇敌忾,与那些“犯人们”划清界线。
11月18日上午,退出仕途后的麦克斯第一次走进了汉莎宫,他要总统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因为他不相信那些所谓的阶下囚真的是因为“判国罪”而锒铛入狱,而一定是格勒纳在排除异已。
麦克斯相信埃里克不会主导这一切,因为埃里克根本就不是这样的人。所以,他把所有的责任一古脑全怪在格勒纳的身上。
安娜塔知道麦克斯的份量,只好恭恭敬敬地把他领进了总统的办公室。然而,当麦克斯看到总统去向牌时,这才发现上面工工整整地书写着“总统视察法兰克福”。
麦克斯顿时气急败坏,转身离开了总统府。
Ps:书友们,我是我真的是蛋蛋,推荐一款免费App,支持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
第416章 人望的作用
埃里克宁愿毁家纾难地对反对派人士痛下杀手,就算“不过了”也要让德国搞个水清鱼白。很多人明确表示支持,并对那些锒铛入狱的人极为愤慨。奇怪的是,表示反对的声音虽然也有不少,却都禁若寒蝉,一同把嘴闭严实了。
这次由格勒纳亲自指挥的抓捕行动持续时间不长,动作极其迅速精准,社会反响也不大。但是,由于媒体的逐步介入,仍然引起了小小的轰动,甚至于全世界都在关注这件大事的后续报道。
西班牙人有着传统的好奇心,虽然战争让他们有家难归,甚至每时每刻都可能面对死亡,但他们仍然十分留意来自德国的传闻。
新闻评论家认为这宗爆炸性的事件几乎是自1914年世界大战结束后最震撼人心的一则消息,因为这几乎完全暴露了埃里克主导下的德意志联邦民主政府并没有世人想象中的那么好。
德国民众普遍关心政治,同时也有着极其敏感的政治神经,但对于这起突发事件,他们已经失去了最初的判断能力,只有那些有亲人被抓的家属们一直在对格勒纳的胡作非为谩骂不绝。
接下来连续数天的审讯,联邦大法官非常负责任地告诉媒体:这些人里通国外、妄图颠覆德意志联邦的罪名已经成立。消息一经传出,几乎所有人都开始盛赞国家的英明决策,并以此证明了格勒纳本人在工作上的超凡能力。
人们不禁又把矛头转向了被抓捕的人和他们的家属,甚至朝他们家的窗子扔石头。但是,随后不久,埃里克下达了“一人犯罪不能诛连九族的通告”,劝导德国民众不要对犯罪嫌疑人的家属进行人身伤害与岐视。一时间,埃里克的高风亮节与非凡气度让广大民众交口称赞,更是让那些“罪犯”家属们感激涕零。
不久,主犯5531人被国民警卫队全部转移到了柏林北部的大型监狱,其余“从犯”则在各自州政府和国民警卫队员的监督下,由本地检察官向司法部门提起公诉。同时,由格勒纳选派的工作人员全程予以监督。
由于审判程序错综复杂,全国第一次提审的犯人还不到一百,为了提高司法审判效率,民事案件不得不统统靠边、排到“政治事件”之后办理。但是坊间的传闻已经铺天盖地,各种小道消息让人扑朔迷离,让政府与司法部门真正地感受了什么叫人言可畏。
好在媒体第一时间出来灭火,并沿引检察机关的有力佐证,充分反映了这些被抓的人都是罪有应得,而且证据确凿。
传言之可怕,格勒纳的感受最有体会,连日来,他的心虚已经开始迫使他产生救赎狂想症,并希望这只是一场恶梦。置身事外的人们也许比当事人更想了解事实的真相,正因为他们无法参与其中,就会对任何消息来源表示接纳,并变形走样地传播。
相比之下,埃里克的心情比格勒纳稍微好一点,但民众的无端揣测往往是社会不安定的诱因。德国民众人人都有权力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并质疑国家的行为,因此,部份言论也会隐隐约约地触动埃里克此时心虚的神经。
杀敌于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