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工业霸主德意志-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古德里安收到指令后疑惑不解,他正想连续建功,没想到就在嘴边的肉却吃不成了,心里直犯嘀咕,但他转念一想,既然这个命令是艾德里安亲自从汉诺威发出的,那就一定有他更深层次的道理,于是,二话不说,阵前指挥所有正进攻中的装甲师迅速撤出战斗,就地集结,简单的早餐过后,部队便马上往柏林开拔。
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士兵都是这支部队的精英,苏维埃工人党起义部队面对国民军第4军强大的阵容和先进的武器装备,却没有丝毫退却的意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溃散后他们也没有大后方,同样弹尽粮绝而无法生存,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军所到之处都坚持除恶务尽的原则,即使突围出去也会遭到无情地追歼,于是,他们选择了抗争到底,直到一人一枪。
越到最后战斗越残酷,第四军收缩部队,开始主动进攻,起义军边战边撤,以科特布斯西城外的临时战壕作为依托,展开阵地防御战。
提姆冯博得温见起义军已是强驽之末,命令全军团团围住,并临时召集团以上军官开会,决定以第一、三步兵师边整休边围困,第二师一个团正面烊攻,另外两个团分左右两面夹击,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声势可造大,但不必猛攻,以此威慑敌军。
晌午时分,起义军已是疲惫不堪,几天几夜连续高强度的战斗,每个人的精神意志已经大不如前。如今,饥饿成了很大的问题,这对站着都可以睡着的他们来说,还要面对随时死亡的威胁。提姆冯博得温可不是傻瓜,他找了个干燥的地方坐下,每隔二十分钟组织一次小规模的“冲锋”,而这样的冲锋无非就是造势,并没有真正地抵近。
起义军仿佛惊弓之鸟,他们对国民军每一次真假难辩的冲锋都必须小心应对,哪怕刚刚闭上疲劳的双眼,也必须瞬间睁开双眼并投入战斗。
傍晚,提姆冯博得温命令第一师第一团替换第二师开展袭扰进攻,第二师原地休整并作对敌包围状态。如此这般,直到第二天拂晓,起义军阵地上终于升起了一面小小的白旗。博得温担心有诈,命令投降的士兵从坑道里有秩序地慢慢走出来,在前沿一侧陆续缴械。
在清扫战场时,国民军发现起义军一个分支机构指挥员自杀后的遗体,他在自杀前下了一道非常正确的命令,让所有起义军向国民军第四军缴械投降。提姆冯博得温感慨一番,下令厚葬这位起义军指挥员,并在这位指挥员的坟前立了一块高大的石碑,以纪念他的勇敢和忠诚。起义军余部三千多人都很意外,不明白国民军为什么对敌人也那么尊敬,当他们再一次听到第四军成军前的宣讲后,对国民军的宗旨和任务有了高度认同,都不愿意就地遣散,集体要求参加国民军。提姆冯博得温非常高兴,用电报向艾德里安进行直接汇报后,全军休整一天,然后也向柏林开拔。
………………………………
第61章 内战(一)
黑云压城,冬天的柏林瞬间寒风刺骨。几只迷路的小鸟顶着凛冽的寒风拼命扑打着翅膀,它们正在努力寻找着自己曾经温暖的巢穴。一场罕见的暴风雪即将到来,往日繁华喧闹的街区行人寥寥,显得异常安静。北大西洋递送着寒流,也将满街枯黄的落叶搅得漫天飞舞。
讨伐艾伯特的国民军开始从四面八方围城,柏林阴云笼罩,已经陷入一片恐慌。饮用水还在努力维持着,但水务部门似乎并没有竭尽全力,居民们每天只能去政府军指定的地点取回限量的淡水。城里所有的医院都被艾伯特的政府军征用,就连工厂、商店、学校和市民广场都变成了军营,连日来,通往国府的每条大街路口都在陆续设置铁丝网、沙袋、路障、构筑临时阵地,柏林,这座陆上孤岛,已经与世隔绝,注定要在急风苦雨中漂摇、欲火中涅磐。
市民们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安全和生活的保障,他们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呆在家里。生活的质量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无足轻重,能够活下去才是最后的奢望。政权更替让市民们无所适从,也失去了最起码的判断,艾伯特的政府军和城外的国民军,谁才是真正的正义之师,谁才是这场战争的刽子手,人们无法选择诅咒谁,而唯的选择就是尽量躲在家里。
大街上偶尔有部队快速通过,沉重的脚步让整座城市都仿佛在震颤,气氛令人感到窒息。
柏林城半个月前就已经颁布了禁令,严禁市民出入,除了向旷野无限延伸的堑壕,郊区的各条道路都有艾伯特的政府军重兵把守,即使是政府要员通过,盘查也十分严密。
人们从自家窗口偷偷向远处眺望,然后又赶紧缩了回去,担心随时都会有炸弹从天而降。
不莱梅一役,艾伯特的政府军一触即溃,还损失大部份辎重和给养,时下,仅仅依赖弹药不足的十二门火炮和不足十五万人的军队,艾伯特这种充满可笑的自信连威廉格勒纳都感到十分惊诧,此时此刻,威廉格勒纳明白自己的头上正高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但已经晚了,他失去了选择,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与艾伯特共存亡。
柏林城外,效忠于艾伯特、拥护威廉格勒纳主张的政府军第十九集团军统帅、少将库尔特冯施莱谢尔正在前线视察,他甚至对于一些小小的细节都不会放过,包括暗堡和有利阵位,毕竟他们面临的敌人是横扫南部德国、所向披靡的国民军。这位出生于勃兰登堡市的少将,军官学校毕业后,于1900年加入德军,成为陆军少尉,一战期间,威廉格勒纳就是他的上司。
第19集团军,下辖9个师,近十五万人,库尔特冯施莱谢尔最得力的师长有阿瑟弗雷德、威弗列德布卢默、罗德埃利诺和雷克斯吉尔伯特等人。形势还不是很明朗,库尔特冯施莱谢尔要求将士们以逸待劳,严防死守,只要成功坚持半个月,国民军就会弹尽粮绝,然后全线发起反攻。
11月1日清晨,先期进驻勃兰登堡外、由伦德施泰特指挥的国民军第1军第11装甲师师长埃瓦尔德克莱斯特少将指挥第11装甲师沿着施普雷河率先向北发起进攻。
沉默中爆发必先蓄势,随着滚滚浓烟,装甲洪流直逼柏林南部城市波茨坦城外守军第一防线,库尔特冯施莱谢尔用望远镜搜索着,不停地调整部署。
“来吧小子,你们来吧。”施莱谢尔不时发出阵阵怒吼,参谋部里的人都吃惊地看着他们的主帅。
炮声隆隆,火光冲天,南部最前沿被国民军第11装甲车的炮火覆盖,堑壕里顿时乱成一团,师长雷克斯吉尔伯特在电报中一遍又一遍地命令守军坚持,不准后撤。但是,震耳欲聋的阵地上,他的部下根本听不清他的命令。
守军在炮火中血肉横飞,大部份士兵还没有看到国民军的影子就已经阵亡,余下的全都龟缩在堑壕中不敢抬头。第11装甲师师长埃瓦尔德克莱斯特非常满意,驱动所有战车勇往直前、迫近攻击。一列列威武的装甲车开足马力,在开阔的原野上横冲直撞,喷着黑色的浓烟直向守军前沿阵阵扑了过来,隆隆的马达声由远而近,行进中还不断吐出红色的火焰。守军哪见过这样的阵容,吓得直打哆嗦,端枪的手也开始不听使唤。担任前沿指挥的军官目瞪口呆,一声呐喊,带着残军一哄而撤。
国民军装甲车如入无人之境,士兵们开怀大笑,争先恐后,长驱直入……这时,师长埃瓦尔德克莱斯特突然间发现自己的战车一下子少了话多,它们在前面神秘地消失了。
“停下!停止前进”可是,阵地上噪声太大,他的命令没有管用,装甲车仍然象发疯似地冲向守军前沿工事。好不容易把命令传达下去,自己的部队已是三亭去了一亭。埃瓦尔德克莱斯特正要派人上前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这时,第二梯队守军突然发起反击,一排排掷弹手冒着炮火从堑壕里冲出来,把一只只装有柴油的玻璃**掷向第前沿壕沟,接着,无数火把飞向前沿壕沟,霎时间,烈焰腾空,火光冲天,那些纷纷陷入沟堑的装甲车被一齐点燃,动弹不得,只能束手待毙,部份装甲车乘员带火爬出来了,但他们仍然没有逃过烈火的无情吞舐。熊熊烈火噼噼啪啪,不时引燃装甲运输车。那些没有规则抛物线的弹头满天飞舞,险些造成乌龙攻击。师长埃瓦尔德克莱斯特和副师长埃尔温隆美尔发现情况不对,下令后军改为前军,立即撤退。这时,没有了装甲车掩护的步兵师全部暴露在守军的前沿阵地,艾伯特政府军督战的师长威弗列德布卢默发现机不可失,立即指挥大军发起反攻,转眼间,形势逆转,国民军伤亡惨重,仓皇后撤。
正在这时,国民军第三军团3万多人匆匆赶到,但前军很快受到第一军溃军的冲击,顿时也晕头转向,跟着第一军随波逐流,形成了莫明其妙的全线大溃逃。
首战失利,埃瓦尔德克莱斯特暴跳如雷,立即召集上校副师长埃尔温隆美尔、第111装甲旅上校旅长埃里希曼施坦因、第112装甲旅上校旅长弗里德里希保卢斯、并会同第12步兵师少将师长贡特尔克卢格、第13步兵师少将师长马克西米连魏克斯紧急商讨进攻策略。
还没有接敌便一同稀里糊涂溃败的国民军第三军是一支久经沙场,经验丰富老部队,混乱中很快便立稳了阵脚。威弗列德布卢默非常了解这支部队,也没有继续追击,而是号令部下捡拾国民军逃跑时丢弃的武器弹药。这些由埃里克军工厂生产的先进武器,是艾伯特政府军想都不敢想的装备,只是这种奇特的补充形式更令他们骄傲和得意忘形。
交战时间短暂,但双方都付出了重大的伤亡,尤其是拥有重装备的国民军第一军更是一败涂地。
十时许,国民军第三军分三路再次向波茨坦前沿守军的正前方发起猛烈攻势,威弗列德布卢默师团慌忙组织抵抗,他们利用有利地形,加上刚刚缴获的国民军先进武器进行有力还击。国民军第三军素来作战勇猛,面对守军疯狂的阻击,宁死不退,前仆后继。冲在最前面的士兵一排排倒下,后面的士兵又迅速冲锋,守军因为有堑壕作掩体,伤亡较轻,当他们面对这些不要命的国民军时,虽然杀得顺手,却也杀得连自己都胆颤心惊、手脚发凉。
子弹在耳边“唆唉”地尖叫,打在人的身上发出“扑扑扑”的声响,士兵们不断地倒在冲锋的路上,伤兵们倒在地上连喊带叫,有的则干脆给自己补上一枪……
波茨坦郊区的一所小学校就象一个屠宰场,艾伯特的政府军临时野战医就设在这里,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急需手术的伤员,部份士兵些已经确认死亡,战勤队的人正在忙着处理这些尸体,包括摘下他们的臂章,登记他们的姓名和籍贯。地面到处都是流淌的血液,还有许多根本来不及救治的伤员正奄奄一息。
天空中偶尔落下雪粒,而有的伤员还光着身子,他们性命堪忧,即使没有在阵地上阵亡,也可能会被冻死。
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国民军第三军发起的冲锋一次次被打退,但后军不停地补充,艾伯特守军前沿阵地前已经垒起了高高的尸山,鲜血从尸山上往下流,最底层的士兵尸体已经完全变成了抽象的血人。第三军战勤服务队有两百多人,他们不停地往返转运伤员,实在忙不过来时,就让伤势稍轻点的士兵们相互搀扶着回到救护站。
中午时分,大部份国民军第三军将士通过欲血奋战,慢慢抵近前沿阵地的第一道堑壕,但是,早有准备的艾伯特政府军立即故伎重演。为了有效抵御国民军的进攻,威弗列德布卢默下令将所有一、二线堑壕挖掘得又宽又深,即使攻击部队占领了第一线战壕,他们也不能轻易地爬上陡峭的坑壁,很快便成为了守军轻而易举攻击的目标。
果然,冲在前面的国民军陆续跳下第一线壕沟,他们还没有成功爬上对面的坑壁,而后续部队又接连往壕沟里跳,结果把整个壕沟填得满满的。这时,艾伯特守军又突然从堑壕里跃出,雨点般的柴油**不断飞入第一堑壕,玻璃**互相撞击,纷纷破裂,战壕和第三军将士的身上全被柴油淋湿,接着,无数火把从天而降,整个壕沟顿时被火海吞没……
接连失败,国民军第三军遭受重大损失,却没有向前突破一步,不得不暂时撤退,重新慎重研究进攻路线。
………………………………
第62章 内战(二)
第一天的战斗就这样草草结束了,然而,国民军却因此遭受了惨痛的损失。艾德里安在汉诺威不断接到前线败报,非常吃惊,通过仔细研究,决定让各集团军因地制宜重新找准突破点,并强调在发起总攻之前,各集团军必须回到出兵时的战略部署上,接下来的进攻要讲究战术与优势相结合,分兵牵制,尽量分散敌方有效策应,使之不能形成合力。同时,为了避免重大伤亡,只可正面佯攻,切忌集中优势兵力摆在艾伯特守军的正前方。艾德里安将同样的电文相继发给了驻地区的各个部队。当晚,第一集团军迅速武装沿路收编的警备军,以补充战损缺员第三集团军也连夜开拔,运动至波茨坦东南侧,也就是原本驻扎的汛地。
凌晨4点钟,波茨坦周围浓雾弥漫,贡特尔克卢格的第一集团军第12步兵师悄悄移动至敌前沿阵地的东南面掩蔽待机,马克西米连魏克斯的第13步兵师居中,匍伏前进,在距离敌守军前沿阵地200码的地方等候攻击命令,随时向艾伯特守军前沿阵地大张旗鼓地进攻。与此同时,国民军第二集团军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隐蔽前进,只等马克西米连魏克斯的第13步兵师的正面突击战打响,便立即打击艾伯特守军的侧翼。
时间指向六点,清脆的信号弹响起,第13步兵师全体将士一跃而起,呐喊声震耳欲聋,士兵们端着冲锋枪潮水般冲向敌方阵地。守军匆忙还击,刹那间,枪声大作。这时,东南面的第12步兵师和西北面的引二集团军分别从两翼突出,其中12步兵师动作极快,迅速进行密集的火力覆盖,使得东南面的守军不敢抬头,眼看支持不住了。就在这时,敌阿瑟弗雷德师团借助雷克斯吉尔伯特炮兵的掩护迅速增援,并堵住了国民军第二军团前进的脚步。敌罗德埃利诺步兵师于前晚埋伏在波茨坦东南面,第一集团军第12步兵师同时也遭到疯狂的阻击。
因为守敌威弗列德布卢默师团在前一天的战斗中获得了部份埃里克公司的先进武器,正面佯攻的第13步兵师前出后效果并不好,冲锋被层层压制,导致牵制和分散敌兵力部署的计划完全失败,反而成为了残酷的攻坚战,好在这次战斗充分汲取了上次战斗的教训,加上本次任务又是佯攻,指挥员并没有强行命令士兵们拼死冲锋,所以伤亡也较上一次要轻得多。
施普雷河下游大都是沼泽地,大兵团作战非常困难,从西北面进攻的第二集团军没有重武器,也不适宜重武器的展开,因此,突破防线非常困难,步兵突击刚刚开始就遭到雷克斯吉尔伯特炮兵的打击,几乎是寸步难行。后撤已经不太现实,因为被阿瑟弗雷德师团紧紧咬住,一旦转过身去,就会成为敌军的活靶子,第二集团军只得凭借轻武器的优势由进攻转化为相持与对抗。战斗从清晨一直坚持到上午十点多钟,双方都丢下无数尸体慢慢归回各自的防线。
东南面的战斗进行得非常残酷,本来疲于奔命的第12步兵师突然遭到敌罗德埃利诺一支生力军师的阻击,幸亏12步兵师武器精良,才使得全军免遭了覆灭的危险。与西北面不同的是,敌罗德埃利诺师团占据了有利地形,而且是以逸待劳,因此,战斗也相应艰苦得多。激烈的交战形成胶着状态,双方死死缠住不放,战斗减员非常严重。这时,浓雾渐渐散去,第12步兵师完全暴露在罗德埃利诺师团的前沿,只要敌军驻险死战,第12步兵师就捞不到一丝便宜,无可奈何,第12步兵师也提前撤出了战斗。
担任正面佯攻的第13步兵师的一部是由警备军新编入的,其战斗力相对较弱,这也是当时为什么要由第13师担任这次战术佯攻的原因,一方面煅炼新军,一方面用以牵制敌军主力,协同配合两面侧击的真正主力部队实现消灭守敌的重要计划,然而,随着战斗的逐步深入,战场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本来只是牵制敌人却转化成了相持,后来又由相持转变成了强攻。当国民军两翼被迫退却后,第13步兵师自感独木难支,又担心敌两翼被罗德埃利诺和阿瑟弗雷德师团包抄,同时被迫撤出战斗。
艾德里安收到电文,非常生气,但他没有表露出自己的情绪,而是一一回复,并把这两次进攻夫败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点评。电文中,艾德里安没有忘记对参战部队予以鼓励,还把大部份责任揽在自己的身上。
后勤补给部队出发的时候,艾德里安又特意将一份拟好的“下一步行动计划”送到报务室,并叮嘱报务员立即发往前线各部主官。
艾德里安所谓的“下一步行动计划”是通过战情分析后,重点要求各部队设法进行军事渗透,针对艾伯特顽军的实力、部署进行情报收集和战前侦察,以便下一次进攻时有的放矢,在可能的前提下对敌内部势力进行分化瓦解,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伦德施泰特被艾德里安任命为国民军驻地区“下一步行动计划”实施的首席官,各部队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派出军事主官和参谋长参加学习和研讨。
根据“下一步行动计划”的内容要求,各部队迅速成立精明强干的侦察小分队分别趁夜摸到敌方前沿阵地,准确测绘守敌火力点和各部队之间相策应的方式,个别单兵甚至潜入对方阵地纵深进行了实地侦察。各路侦察员在天亮之前回到驻地,并分别向伦德施泰特和各部队指挥官汇总了侦探到的情况。
正在前线根据侦察员绘制的敌方部署情况热烈讨论组织新的进攻计划时,艾德里安再次发来电报,要求各部队不要急于进攻,多花时间研究,务必以人为本、慎重稳妥地布置好下一次战斗任务。
电报还说,柏林已是一座孤城,守敌已无退路,现在着急的不是国民军,而是艾伯特的政府军。另外,马克斯霍夫曼元帅将亲率国民军第501坦克营不日到达前线同时,火线晋升第11装甲师副师长埃尔温隆美尔为少将兼501坦克营营长。第11装甲师师长埃瓦尔德克莱斯特少将要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对所有装甲车进行维修保养,做到驱之能战,战之能胜。同时,在马克斯霍夫曼将军没有到达前线之前,各部队抓紧时间休整,在休整时,要加强警戒,各岗哨前出五里设置哨位,并设立双岗或隐蔽性多岗,以防敌方偷袭。
与此同时,艾伯特守军也在进行重大调整。
因为国民军四面围城,柏林城的工商业已经全部停摆,艾伯特和他的部队没有后援,给养和武器弹药也严重不足,近两天的苦战,许多战斗单位缺额严重,因为缺医少药,政府在各地设置的前线医院形同虚设,伤病员死亡率居高不下,如此下去的话,不用国民军攻打,不需多久,整个部队和这个摇摇欲坠的政府就将自行土崩瓦解。
艾伯特着急,那是因为自己短暂的政治舞台即将迎来彻底消亡,但还有比艾伯特更着急的人,那就是威廉格勒纳和政府军第十九集团军统帅、少将库尔特冯施莱谢尔。威廉格勒纳曾经是保罗冯兴登堡的部属,当时帝国的军需总监,现在,连他自己都不清楚当时为什么会如此看好这位无能的艾伯特总统,并舍命为之效劳。至于政府军第十九集团军统帅、少将库尔特冯施莱谢尔,前线的战况十分堪忧,就实际情况而言,战斗的每一场胜利都是失败,一个没有后勤、没有后援的孤军,拼的是老底子,相比国民军,这就是明显的此消彼长。弹尽粮绝对于一支威武之师都是置之死地,更何况自己现在的军队早已成了疲惫之师,还有多大的战斗力,他心里一清二楚。然而,这条路还有多远,还能怎么走下去,他的心里空空的,虽然在两军阵前他还能保持难得的威严和魄力,但私下里,自己只是一个躯壳,没有灵魂,没有思想,没有未来,纯粹只是行尸走肉。
………………………………
第63章 内战(三)
波茨坦下起了小雪,天地之间灰蒙蒙的,气温也连续降下十多度,施普雷河下游的沼泽地开始有了封冻现象。国民军第二集团军的将士正在进行横渡操练,在河网纵横交错的复杂地带,部队要穿过几条支流、跨过施普雷河才能直抵波茨坦市区。
马克斯霍夫曼带领的国民军第501坦克营全体将士已于十一月一日凌晨乘上由汉诺威直达柏林的专列,按预定时间,火车将在十一月二日下午十六时准点到达马格德堡与波茨坦交界的某个货运小站作短时间停留,届时,国民军第501坦克营在小站接受本次行程的最后一次补给,然后按时完成对波茨坦东南侧的攻击部署,并直接投入攻打波茨坦城外工事的战斗。
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