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工业霸主德意志-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人迅速立正,神经顿时紧绷起来,马克斯霍夫曼连忙招招手让他们放松,接着从手提包里取出一卷纸筒,摊开来放在了桌上。
这是一张西线的行军作战布防图,两行军打仗的将军一眼就看出了,其中标注一目了然,而且还精确标记了德、法双方的兵力部署。这对处于德军前线突出部位的巴特莱将军看来简直就是一个极大的羞辱,因为他的集团军是距离法国首都巴黎最近的部队,同样也有情报机构,主要从事本防区方向敌军防御动态侦察收集工作。要说情报侦察的难点,无疑要数敌对方的兵力部署和火力配置,不光难以得手,而且侦察到的结果还不一定准确。巴特莱不但觉得自己受到了羞辱,甚至置疑统战部参谋总长带来的这个情报可能有误,随即,他将自己的想法与霍夫曼进行了交流。霍夫曼笑了笑,告诉他们,这份情报的准确性是很高的,毋容置疑,但现在还不便透露情报的来源。其实,就连身为统战部参谋总长的霍夫曼自己也不知道这么精准的数字从何而来,他只知道那天夜晚,埃里克总统将这份兵力部署图摆在了他面前,而且还告诉他,一旦有部署上有变动,会及时提供新情报变更数据,紧接着,艾德里安命令马克斯霍夫曼连夜修改了兴登堡担任总参谋长时制定的一份西线进攻计划书,因为当时国内的战争暴发,兴登堡没有来得及实施,拖到了现在。
马克斯霍夫曼连夜修订完后,艾德里安只是粗浅的看了一下就签字同意了,同样在场签字的还有副总统兴登堡。兴登堡当时也置疑了双方防御部署情报的来源,只是艾德里安一力劝说情报准确无误,这才让兴登堡同意签字实施。这样的军事行动其实完全可以绕过兴登堡这个副总统,但是艾德里安没有这样做,因为兴登堡的号召力是摆在那里的,而艾德里安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确保这次的行动的机密性、迅速和准确性,并尽可能做到一招致敌。
………………………………
第77章 救生舱
两位前线的将军和联邦国家统战部参谋总长马克斯霍夫曼、甚至包括联邦国家副总统保罗冯兴登堡都不知道埃里克艾德里安的双方兵力部署情报来源于何处。实在是因为艾德里安有难言之隐,他绝不可能告诉任何人说他自己还拥有一艘当初用来逃生的救生舱。这艘救生舱就是他到达地球的工具,这次的情报来源就是用到了救生舱里的扫描系统。
救生舱里的扫描系统是一种非常先进而又复杂的侦察装置,本来目的是在母系统设置出现故障时,给逃生人员提供安全侦察保障,让逃生人员在到达星球表面之前进行的一次地形、地貌、威胁物品和地面生物的全面扫描,同时区分已记载的物种和类别。人类自然是单独的一个种类,所以他能精准计算出西线战场双方共有多少人或法军有多少人,还好,双方的阵地有好一段距离,没有混战在一起,不然就很难区分德、法之间各自不同的兵力数据。
也许会有人这么想,既然救生舱这么好用,为什么埃里克艾德里安却没有大肆利用其帮助德军获得胜利呢?那就大错特错了,实在是因为救生舱的能源已经严重不足,需要的能源又非常复杂庞大,所以一球上目前还无法给救生船提供有效能源。艾德里安之所以对弗里茨哈伯的电池研究非常重视,哪怕把德意志联邦国家资源开发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哪怕把除了战争所需的财力用到一穷二白,他也从未拖欠哈伯领导的研究中心半点资源和经费,就是想为救生舱找到补充能源的方法。救生舱是他能够离开地球的唯一交通工具,而仅剩的能源却只够他返回在月球上停靠的运输船。这次扫描系统启用之后,就连到达月球的能量都不够了,除非他能补充足够的能量,否则再也离不开地球,也离不开德国了。但是,为了让自己领导的德意志联邦国家能够在这次重大的军事行动占尽优势,他选择了冒险,也选择了想信弗里茨哈伯的研究一定能成功。
他借口南下埃里克兵工厂视察工作,却神不知鬼不觉地悄悄回到了自己的救生舱里。获得了西线战场的兵力和武器部署后,又对照作战图自己亲自动手画出了兵力部署图。交给马克斯霍夫曼的这份地图就是艾德里安自己亲手画的。这么庞大的战略部署,短时间里是不可能有太大变化的,毕竟调动部队和转移物质需要消耗极大的人力物力,而且也没有必要变化,因为也德军没有变化。
艾德里安给这次的行动制定的代号叫巴黎行动。
迷惑敌人是为了更好地打击敌人,联邦国家统战部参谋总长霍夫曼这次利用了障眼法,营造了一种所有德国高层都在柏林接见苏联以及波兰外宾的假象。
11月17日,德意志联邦国家总统埃里克艾德里安、副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以及统战部参谋总长马克斯霍夫曼,甚至前线各集团军的总司令都还在柏林。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参谋总长马克斯霍夫曼借助宴会的空隙火速赶到了西线,在极其简短的会面中,霍夫曼仅仅只对驻地第集团军副总司令弗里德里希伍尔夫冯巴特莱上将和第集团军副总司令埃尔维斯冯尤利塞斯上将交代了几个关键问题就连夜返回了柏林。
11月18日上午,疲惫不堪的霍夫曼努力支撑自己参加了整个上午的德、苏外交坐谈会,没有让任何人发觉有什么不同。
第集团军副总司令弗里德里希伍尔夫冯巴特莱上将11月18日上午十时在他的办公室紧急召见了501坦克营的新任指挥官威廉古德里安,认真分析德、法两军目前的对峙形势,并认真交待了下一步的训练任务。
11月18日上午十二时,第集团军副总司令埃尔维斯冯尤利塞斯上将在凡尔登以北,沃兹河边的一处森林里野餐,并召见了502坦克营的指挥官埃尔温隆美尔将军,两人就国家统战部下达的命令进行研究,制订了下一步的训练计划。
501坦克营装备的坦克是由福克飞机装配厂设计并制造的号坦克,棱角分明的车身由铆钉拼接而成,一门单发20毫米口径的火炮和车身右前方的一挺16型机枪构成坦克的全部火力。坦克最厚处是车身正面的防护装甲,为47毫米,侧面防护装甲厚度为36毫米,车尾的防护装甲为12毫米。搭载的发动机则是迈巴赫公司提供的型号为160,160匹马力的汽油机。这个型号的命名规则是艾德里安亲自规定的,首字母为使用类型,例如就是陆军坦克,就是船舶,为军用飞机。而第二个字母为技术提供方,例如就是指的迈巴赫,就是本茨公司。而第三个字母是发动机类型,例如就是型发动机。号坦克之所以选择了型发动机提供动力也是考虑到了车体内需要搭载一具两个人大小的对讲机机箱,艾德里安不肯做出妥协,福克公司只好让迈巴赫一方重新设计引擎。
重新设计的方案让号坦克炮塔高384米,车身长636米,车宽214米。搭载的单发20毫米口径火炮的炮塔安装在了车头的位置。确定号坦克搭载乘员5名。五名士兵挤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车身的中部则被放进了对讲机机箱。这种设计艾德里安也无可奈何,因为当时的他已经被撤职。号坦克净重181吨,最大行进速度21公里每小时,最大行程是75公里,这样的数据,根本没办法完成艾德里安的战斗需要。
由于艾德里安当初拍板这个项目不久后就被撤职,导致所有计划无法实施,有的进程甚至被军方严重打乱。因为没有了艾德里安的系统规划,军方急急忙忙选出一个厂商肩负设计和制造的任务,然后草草验收了事。
这些五花八门的坦克基本上都被艾德里安大笔一挥放到了这次作为佯攻的501坦克营,由威廉古德里安负责。而由保时捷与亨舍尔合作设计的22试验型坦克则与福克公司设计的号坦克不同,艾德里安对22相对满意。焊接的车身和前置的发动机让坦克炮塔处在中间,同样是型发动机,车尾比车头高出02米,全车净重217吨。一具由克虏伯研发提供的单发37毫米口径火炮,由毛瑟兵工厂改良的马克沁重机枪安在了车身的右前方。22试验型号坦克被艾德里安定型为号坦克,统一分配给了502坦克营。隆美尔在内战期间率领的501坦克营也有这种型号,相对来说,他更喜欢号,而不是傻大个的号坦克。号坦克的装甲远不如号那样可观,仅有37毫米的正面装甲,侧面和尾部装甲也仅有10毫米。如此薄的装甲却由217吨的重量全是因为亨舍尔看中了本茨设计的320型发动机,320匹马力和更大的载油量让号坦克比号坦克有了更快的速度和行程。号坦克能以32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跑完110公里的行程。在排除机械故障的前提下,502坦克营只需在途中进行一次简短的油料补给就能直捣法国首都巴黎。
为了充分发挥502坦克营的战斗力,马克斯霍夫曼还将第1装甲师偷偷的调遣到了502坦克营的后面,精简了搭载人数,装载了坦克营所需的油料。
战前准备工作都在悄悄地里进行,所有接到调令的部队也只是收到了一份训练计划,连502坦克营营长埃尔温隆美尔和501坦克营营长威廉古德里安都只是认为这次的调动是一次例行训练。
埃里克艾德里安、保罗冯兴登堡等人仍旧在柏林太子行宫宴请苏联代表,一切都那么平静祥和。
………………………………
第78章 巴黎行动
埃里克艾德里安一直忙于接见苏联访德代表团,他的睿智与谦逊给两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一天1918年11月19日下午,德意志联邦国家副总统、德意志联邦国家统战部参谋总长都一一亲切接见并非常友好地与苏联代表进行了坦诚和富有成效的交谈。晚上,总理施特雷泽曼在内阁亲切接见并宴请苏联代表一行,在议会大厅,双方就两国关心的国际问题以及双边关系展开磋商,尤其是广泛开展能源合作的议题。
谁都不会想到,就在内阁总理会见外宾的同时,日理万机的埃里克总统的另一个伟大行程已经悄然进行。这位神奇的总统离开了柏林,与之一同出发的还有德意志联邦国家副总统保罗冯兴登堡和德意志联邦国家统战部参谋总长马克斯霍夫曼以及国防部长勃劳希契。这几人的离开没有给柏林带来一丝风吹草动,与平时一无二样,平静祥和。
协约国都知道德国政府正在忙于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根本不可能、也没有时间考虑德、法边境会进行任何军事行动。针对德国的颜色革命,美、英、法都感到非常不安,尤其是德国近期的外交活动,已经证明了艾德里安并无虚言,他是个敢说敢做的人。
英国政府迫于形势的严峻,不断地派出外交使节出访美、法两国,一方面拉美国出面共同劝说法国总统普恩加莱拿出姿态,放弃谋求德国投降并对协约国进行战争赔偿的思想。然而,英国的所有努力都是白搭,美国认为德国只是在做秀,无非是想在巴黎的谈判桌上增加筹码,断然不会真的倒向苏联一边因此,对近几天被媒介炒得沸沸洋洋的德苏靠近并不在意。
与此同时,英国劝说法国的使命也未能凑效,法国总统普恩加莱的盲目自信让英国人无言以对,因为有了美国的参与,这位看起来手段强硬的普恩加莱总统展现出一种让人啼笑皆非的傲慢。
11月下旬的欧洲西部正是大雪纷飞的日子,漫天飞舞的雪花,轻轻洒落,如柳絮一样轻柔,晶莹透亮,悄无声息,一夜之间,丛林尽染,万物萧瑟。这样的季节,人们都在努力地为自己争取一份温暖。
20日清晨,当所有协约国的首脑们都认为艾德里安正在大肆进行外事活动时,谁都没想不到艾德里安统率国家高层要员突然出现在德、法前线总指挥部,这让德军将领们都感到十分惊讶。然而,让他们更加惊讶的是艾德里安站在指挥部大门前的讲话。
严肃认真的艾德里安此时身披一件灰色呢子军大衣,头戴着一顶老式元帅尖顶帽,两眼炯炯有神、威风凛凛地站立在满是积雪的高地上。在他的左手边,联邦国家副总统保罗冯兴登堡,紧紧相随,右手边,统战部参谋总长马克斯霍夫曼和国防部长勃劳希契等人昂首而立。他的到来很快吸引了正在指挥部周围操练的所有士兵和军官,同时,还有不少军官和士兵正从远往这里赶来。他们都想一睹领袖的风采,也想聆听领袖的教诲。艾德里安并没有向官兵们一一问好,而是忽然慷慨激昂地大声讲话:“外交部米勒部长奉命前往法国巴黎谈判的事大家应该都知道了,结果并不让人乐观。骄傲的法国人觉得他们可以击败我们!但是他们却忘了上一次的战争实际上是法国人战败!这个痛苦的教训并没有让法国人铭记在心!他们现在对德意志联邦满怀怨恨,巴不得我们全部去死!我们能答应吗?”
“不能!不能!不能!”全体官兵排山倒海般的回答惊天动地,周围树枝上的雪花纷纷飘落。
艾德里安继续大声讲道:“若干年以后的某天,难道你们想告诉你们的子孙,我们是无能的战败者、我们投降了、我们因为懦弱而放弃了战斗吗?”
“不能!不能!不能!”全体官兵斗志昂扬,迎风招展的军旗在士兵们的手中不停地挥舞。由于天气寒冷,大家从嘴里哈出来的热气不断地在人群中升腾。
艾德里安举起拳头高声大喊:“攻下巴黎!抓住那些骄傲的法国人和那个狂妄而又盲目自信的低能儿总统,让他们从此长点记性,也让他们明白能够击败他们的德军还在!”
随即他转身对身边的霍夫曼平静地说道:“开始行动!”
20日上午8点,首先接到进攻命令的是德第集团军,主攻的方向是英、美两军布防稍微松懈的结合部、罗雷托高地,这里的防御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缺点是极易遭到守军的两面夹击。艾德里安和霍夫曼不是没有看到这一点,但他们赌的是英、美两军不会主动策应,并有意将攻击重心偏英军一侧。毫无迹象表明德军会有重大行动,这次突然袭击让英、法、美军方非常茫然,措手不及。
福煦元帅的作战指挥大厅铃声大作,报告不断。就在昨天,参谋人员都还在认为战争已经远去,德国正在被动接受战争惩办,于是,官兵忙于声色犬马,松懈了边境的日常管理,以至于这当头的一棒让他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一时无法疏理,乱成了一锅稀粥。
突然遭到进攻,各个防线仓促还击,斐迪南福煦元帅立即命令英军增援部队进行压制性前移,又命令南部距离交战防线较近的法军预备队也紧急赶赴一线战场。早有准备的德军榴弹炮阵地火力齐开,一枚枚炮弹精准地落入英军的前线堑壕,不断给英军造成重大伤亡。被动防御的英军一时间晕头转向,几次组织战术机动都未获成功,反而丢下了大片士兵的尸体。大量的泥土被德军的炮弹掀起,弹片如满山的黄蜂嗡嗡直叫,到处飞舞,英军无法正常睁开双眼,只能被动挨打。此时,德军开始加大进攻力度,这个平时号称固若金汤的英军防线,正经受着地动山摇的考验。美军防线新兵太多,未经战阵,让斐迪南福煦元帅十分头疼,好在英军虽然遭受重创,但整体防线并未丢失,并不停地层层坚守,拼命抵抗。德军的轻步兵借助火炮的掩护开始发动进攻,先头部队的军旗在阵前迎风招展,接下了,铺天盖地,全线出击。炮火轰炸刚刚结束,英军好不容易从壕沟里灰头土脸爬出来准备进入战斗位置,而德军却已经出现在他们的眼前。
………………………………
第79章 都在赌
20日上午十一时三十分,佩隆方向接连响起隆隆的炮击声。就在德第集团军与正面英、法、美三国联军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德第集团军迅速进行临时总动员,相继从佩隆向正前方美、法两军阵地发起了全面猛烈的进攻。这个要塞十分重要,所以战斗也不同罗雷托高地,双方争夺异常激烈。马克斯霍夫曼的德第集团军似乎想在这个美、法防线结合部再次寻找突破口,所进攻强度也相对激烈很多。紧接着,德第集团军在拉费也突然展开部队,各师、旅、团相继开始向正面守军强势进攻。
斐迪南福煦不停接到各前线指挥部的战况报告,一面稳定军心,一面在指挥大厅展开军事地图与参谋人员紧急分析德军的战术意图。在他看来,德军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埃里克艾德里安和马克斯霍夫曼的目的就是希望将英、法、美军的主力吸引到北部,德军的第集团军主力趁法军防御力量削弱的机会一举从南部获得突破,打通直逼巴黎的广阔道路。斐迪南福煦将自己的判断分别下达到第一线部队,命令北部英军继续严防死守,中部的美军一部随时战术机动,南部隐蔽接敌,重点加强纵深防御。
午时四十分,一直沉默的德军的第集团以营连为单位军接连在马恩河沿线开始向法军阵地推进。
德军西部沿线4个集团军同时在西线发起了总攻。这让斐迪南福煦元帅的第一个反应是疑惑与惊愕,他实在想不明白,德军这样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如果德第集团军只是隐蔽待机,势必牵制英、法两国大部份战斗力,然而,如此大规模进攻的后果,将直接说明德军正在孤注一掷,风险和后遗症非常可怕。斐迪南福煦分析,埃里克艾德里安这场没有后援的战斗,弄不好的话,整个德军所有进攻都会面临土崩瓦解。战场形势的分析,颇有几分道理,斐迪南福煦元帅似乎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再次强调,各部队只要以添柴的方式稳扎稳打,必将大量耗损德军,届时,全线发起反击,整个战争就将从此发生逆转,德国将不得不主动回到谈判桌上,而且毫无回旋余地,只能无条件投降并任协约国宰割。
德军的全线进攻一直没有停歇,各集团军以师旅为单位不断组织破袭战,炮击战,轮番进攻。福煦元帅彻夜未眠,21日清晨,仍然目不转睛地盯着局势图。
德军边境的4个集团军群几乎全部投入了战斗,仅剩距离巴黎200多公里的凡尔登战场毫无动静。斐迪南福煦元帅很很奇怪,德军虽然在此吃过极大的苦头,但并不等于不会再撞南墙,如果德第4集团军一部绕过南部正面战场偷袭凡尔登,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不管美军怎样呼叫增援,福煦都不愿擅动凡尔登驻守的部队,他现在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家一齐耐住性子和德军展开消耗战,绞杀战。
斐迪南福煦是一个很有主见的元帅,他的主导思想是顶住压力,哪怕美国动用外交手段,甚至肆意夸大德军的进攻,马恩河以南的法军也只能按兵不动。
21日晚,一份各部队的伤亡报告摆在斐迪南福煦元帅的办公桌上,协约国在短短两天时间里伤亡12万多人,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让这位老元帅不禁脊背发凉。然而,斐迪南福煦很快坦然相对,处于防守方的协约国尚且如此,可想而知,进攻方的德国伤亡将只多不少。他翘了翘骄傲的胡子对周围已经是乱作一团的高级将领说道:“孩子们,有一点你们应该明白,战争就意味着死人,我们一样,敌人也一样,让那些不长记性的德国人发狂吧,他们越是进攻,德国消亡的时刻就来得越快”。斐迪南福煦不光嘴上说说,其实他的心里也是这样想的,他希望德军就这样把自己消耗殆尽。
埃里克艾德里安不顾个人安危,冒着隆隆炮火亲自前往前沿指挥所观察敌情,遭到了包括国防部部长勃劳希契等人的强烈反对,但艾德里安性格倔犟,坚持不肯离开,马克斯霍夫曼知道艾德里安的脾气,只好提议副总统兴登堡等人带领警卫人员紧紧跟随,以防不测。其实,无论是副总统兴登堡还是参谋总长霍夫曼,大家心里都明白,为了德意志联邦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此时的艾德里安已经孤注一掷。
外交部米勒在巴黎的谈判桌上没有筹码,举步维艰,协约国咄咄逼人,德意志联邦国家能否摆脱一战的泥藻在此一役,若是惨遭失败,德国必将承受比现在更加残酷的惩罚,若是侥幸获胜,则能让德国增加谈判筹码、减少惩罚,事情就这么简单。要么德国从此一蹶不振,要么德国顺利脱身。
艾德里安有把握吗?其实他自己都说不好,如果完全有把握的话,他就不需要在政治上摆出一副颜色革命的姿态了。马克斯霍夫曼的行动计划除了奇袭,其实并没有多么高明,这里有别于东线战场,曾是当年的绞肉机。艾德里安并没有把所有的难度都向大家摊牌,他不想影响士兵们的斗志。但他自己是一清二楚的,西线蛛网式的壕沟既深且宽,英、法两国的军队以逸待劳,加上美军的大力支援,光是黑压压的协约国步兵,就已将防线固如铁桶一般,让人无处下手。提供的兵力部署图也只是让霍夫曼找到了协约国防守最为薄弱的几个环节,实际上每一个战术突破都必需让士兵们用生命和鲜血去争取。
美军的防御重点在英法两军的中间,罗雷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