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工业霸主德意志-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法获得突破。

    这个情况早在埃里克的意料之中,前来索林根考察之前,埃里克就事先对埃里克公司与保时捷公司合作研发的大功率发动机进行了详细了解,并把自己的初步设想与两家研究机构进行了沟通。因为嫡属的关系,埃里克公司当然不会存在异议,然而,保时捷公司却表现非常淡漠,用保时捷先生本人的话来说,他早就有研制飞机的想法,既然福克行,谁敢说保时捷就不行?所以,他把自己的“野心”明明白白地向埃里克总统说出来了。

    埃里克总统非常理解保时捷的心情,并许诺将在其他领域给予保时捷公司适当的优惠政策,最终,保时捷还是极不情愿地在合同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

    福克非常感激埃里克总统的即时帮助,认为此举意味深长,并表示要加快研发速度,尽量让飞机早日通过样机验证。

    随同参观考察的国防部长勃劳希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安东尼福克脸上的表情异常丰富,虽然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其实在心里却差点没有挂住,从他的神色就可以看出尴尬与凝重。飞机制造进入竞争时代,发动机才是飞机的心脏,而作为这个行业的巨头,竟然在这个重要环节上没有补齐短板,并落后于一个非此项领域的汽车厂家,这给安东尼福克提了个醒,也敲响了警钟,如果福克公司不在短期内把发动机研制进程提高到日程上来,如果保时捷也进军飞机这个行业,将来的时市场竞争就将迎来白热化,安东尼福克将颜面何在,福克公司将颜面何在。

    发动机的问题总算是暂时得到了解决,然而,它却不亚于一枚重磅炸弹,把福克意德自满的心态给轰醒来了。在接下来的考察中,福克紧紧跟在埃里克的身边,并把自己未来的设想说了出来,并希望能得到总统的支持与帮助。埃里克知道福克是个勇于创新的人,虽然读书的时候并不是个好学生,但在飞机领域一定有不俗的表现。于是,也给了福克很多鼓励。

    走出福克飞机装配公司,埃里克回头反复叮嘱留下来帮助福克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并告诫他们,科研工作不能停留在原地踏步,一定要从难从严、不断探索新的高度,不断提升飞机的制造水平,要从实战出发,攻克各项技术难关,争取早日让福克飞机入役。

    埃里克带着团队继续北上,威廉港是他此次考察德国西部的最后一站。这里的船厂类似于陆地上的鲁尔区,这里已经有成熟的工业基础和港口码头,但因为战争的原因而缺乏后劲,往年繁忙的景象变得非常萧条。在埃里克的计划中,这里将再次迎来新生,从世界各地采购的能源和原材料会从这里走向遍布德意志联邦各地的加工企业,并摇身一变成为让人羡慕不已的工业产品源源不断地发往世界各地。
………………………………

第124章 洛林危机(一)

    自柏林合约正式签署生效后,依据条约规定,洛林地区产出的矿藏资源不论煤炭还是铁矿,其中一半的份额由法国获得,有效期为10年。从表象上看,德国为此让了一大步,可是,在实际操作中,情况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德意志联邦在此地开采的所有矿藏资源份额根本没有即时与法国分享,而是将开采设备和人员悉数转运到了鲁尔工业园、德累斯顿和不来梅,等同于洛林地区的矿产开采权与法国无关。

    德国这种我行我素、有我没他的做法不久就把法国人彻底给惹毛了,平静了一年多的巴黎、香槟亚丁、诺曼底等城市的大街小巷顿时又沸腾了起来。一些激进派人士唯恐天下不乱,到处游说、鼓动,甚至故意挑起两国之间的尖锐矛盾。本来因为洛林和萨尔两地归属问题窝着火的法国人,愤怒的火苗“唰”地一下就被点燃了。

    别有用心的党派团体趁机借题发挥,从各个角度指责**无能,并发表文告,要求国家拿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几天时间,这样的游行示威很快遍及南方各地,各行各业纷纷响应,甚至在少数游行队伍中竟然有人高喊本届政府马上下台等口号。群情激昂的示威队伍冲击政府机关,占据主要街道,不断给政府施压,要求国家出兵给德国以必要的惩罚。

    群众的反对声浪反映的也许只是一个事实表象,他们或是不明真象,或是遭受蒙蔽,或是出于爱国情怀,但是,如果政府高官也同样一齐呐喊,试想想,这种情况一旦出现,政府职能则势必架空,国家也将不得不做出相应举动,甚至导致不可控制的局面出现。

    法国政府一面出动军警平息骚乱,一面照会德国驻法大使欧根冯迪普伦,提出了严正抗议,并强烈谴责德国政府言而无信的可耻行为。对于法国人愤怒的指责,欧根大使并没有当场作出解释,但在后来举行的记者发布会上却多次强调“合约”中并没有就开采量做明确规定,既然没有总量这个前提,也就无法衡量德国在哪种程度上失去了信誉。对于法国人的指责,欧根冯迪普伦大使说:“德国也感到非常地无辜。”

    一连数日,洛林矿山事件不断发酵,法国各大媒体更是妙笔生花,大造舆论。

    德国驻法大使馆门前每天人头攒动,口号声声,一度使得德国大使馆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各项职能处于瘫痪,直到巴黎军警强行驱散,才慢慢恢复平静。欧根一直拿不出让人信服的理由,虽然不断站出来灭火,但着重于强调了德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是无法解决问题的。

    与此同时,德国政府也开始出面解释,阐明本国非常需要这些能源振兴经济,改善民众生活,而绝非法国媒体所猜测的那样用于武器装备等“第二业务”上面了。换言之,即便德国有这方面的作为,那也只是基础国防,保境安民,实属无可厚非。这种说辞无疑触及了法国人的精神底线,一些激进份子甚至违法组团,打着“法国人的洛林”的横幅,浩浩荡荡向洛林挺进,并声称洛林本就属于法国。

    法国高层顿时左右为难,如果强行劝阻,国内无法平息众怒,不强行劝阻,又担心引起外交纷争,只得允许民众在可控范围内表达诉求,但在行为上不能过激。

    1919年8月2日,一支由法国一战老兵和全国各地激进团体人员组成的杂乱队伍高举法国国旗、高呼爱国口号、扯着巨大横幅、浩浩荡荡地开赴洛林地区。

    洛林德法联合警察局对此高度重视,连日来取消轮值,取消正常休假,24小时严阵以待。除维持矿区治安值勤外,大部份警察在警督的带领下前出洛林与法国交界处,排成人盾对激进组织人员进行规劝和阻拦。

    此次拦阻任务不会只有德籍警察,法籍警察也要参加。秉持“柏林和谈”精神、以及两国筹建联合警察局的宗旨,所有警察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洛林地区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两国警察都必须先忘记自己属于哪一国籍,且与本国政府无任何隶属关系,并保证其在处理本地区违法犯罪时,做到公平公正、大公无私,否则只能遭到审判。据此,无论德国还是法国,任何激进团体都不得擅自闯入矿区,不得扰乱该地区的治安与特殊行政属性,否则一律视其为暴乱。

    为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联合警察局决定由法籍警察首先担当解劝人,所有警察保持克制,不到万不得已,不得使用警用器械。

    8月2日中午,法国激进团体队伍开进了洛林属地,面对组成层层人墙的警察,激进的杂牌队伍熟视无睹,置若罔闻,并不顾一切地继续向洛林矿区挺进。警察的规劝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很快,双方前锋也已经有了轻微的肢体接触。带队的警督想努力控制局面,指挥法籍警察大声劝告,但为时已晚,激进团体队不顾生死,高呼口号,一齐冲向警察组成的人墙。霎时间,一场严重的肢体冲突无法避免。

    警察在激进团体的冲撞下队形大乱,个别激进人员甚至就地取材,用树枝、石块攻击警察,造成了更加无法控制的局面,于是,双方各不相让,很快便激烈地扭打在一起……

    法国激进组织在洛林地区冲击警察的事件,很快传到了世界各地,也传到了埃里克总统的耳朵里,紧接着,世界各国的联情局潜伏人员迅速展开地下活动,并对法国政府纵容民众闹事进行大肆渲染,很快,各国媒体的视线便一齐向洛林这块弹丸之地聚焦。

    英国是除了德国以外最不想看到法国不断强盛的国家,在很短的时间里,帝国政府、媒介和各党派团体同时呛声,公开发文谴责法国政府行政不作为,纵容民众抵触“柏林合约”相关条款等等,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也连续召见法国驻英国大使,并不断重申“柏林合约”条款不能随意践踏,否则就是对战后国际新秩序**裸的挑战。与此同时,法国驻各国大使也纷纷收到外交照会,一时间,举国上下倍感焦困,压力重重。

    美国向来以老大自居,对国际纷争总是先看看是否有利可图,然后才最后一个表态。对于这次洛林事件,美国除了呼予双方保持克制外,也别无高见。其实,美国人一直乐见他国磨擦,先装老好人,然后于中取利,虽然它明知德、法之间经过一战消耗后都已经变成了瘦马,但就算这两匹瘦马皮包骨头,美国人似乎也想榨出几两油。

    法国高层也未曾想到此次民间的爱国之举会引发如此风波,可是,德国人确实在“合约”上玩弄了法国,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这一残局不收拾也万万不行,毕竟法国人从明面上输了礼数。
………………………………

第128章 布尔什维克威胁(一)

    英国伦敦的唐宁街10号是大英帝国首相的官邸和办公地点,首相每天都会在这里与阁僚和智囊们为制定和执行国策而忙碌。并常常在这里接见社会各界和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因此,唐宁街10号是大英帝国政府的中枢,也是英国政治权力核心。

    1919年8月6日,伦敦唐宁街10号的后花园里正围坐着来自六个国家的重要代表,他们都是战后新秩序的拥护者,当然这其中肯定少不了法国的老总理乔治克里蒙梭。

    美国副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也在场,他的到来预示着这个会议从某种程度上说实际上是美国在主导着这次会议。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堪称政坛的百变精灵,这个滑得象泥鳅一样的政治家在追随美国的立场上,没有人能比他更富有自觉性和坚定性,当然,英国为此没少捞到好处,至少在今后很长一段历史潮流中,英国能在政治、军事两方面获得更多的帮助。看看劳合乔治踌躇满志的样子,便知道英国已经完全预先知道了会议的所有议程。

    德国也同样受到了邀请,总统府幕僚长利赫诺夫斯基受命参加此次会议。

    很大程度上,利赫诺夫斯基可能被各国推崇为这个会议的主角,但是,这一切都取决于德意志联邦在这次会议中的诚恳表现,以及德国自己选择更适合于世界的哪一极。从积极参加这次会议的表现来看,德国似乎已经做好了跟随美国的准备,但是,埃里克总统的想法却让人无法猜透。就在利赫诺夫斯基即将启程前往伦敦之际,埃里克就让安娜塔紧急把他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而且话匣子一打开就是将近一个小时。埃里克明确地告诉利赫诺夫斯基,就德国目前的形势和地理位置,德国在会议上的表现越淡漠越好,不管红色苏联还是西方阵容,他们现在都在拉拢德国,这是德国发展的最好时期,可以从中渔利,所以,不管哪一方拉拢,德国都可以积极响应,也可以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但不能明确站队,只有这样,德国才能从中获得实惠。同时,借这个机会让法国人放心,让美国人上心,让英国人多心。

    埃里克的“三心”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到,所以,利赫诺夫斯基非常清楚,其实就是利用展示贫弱,让法国人明白德国现在没有能力与之抗衡,也不敢挑起战端。让美国人知道德国很重要,如果不在经济建设方面给予积极支助,德国就可能被迫选择红色阵容。英国人很奇怪,既怕法、德闹僵,又怕法、德修好,尤其是法国对欧洲大陆的雄心一直让英国人忧心忡忡。

    克里蒙梭早已跃跃欲试,这个身穿燕尾服、打着白领节、秃顶、白发的老头子绕着人群转了一圈又一圈,看似矫健的步伐让人实在难以相信他已经是快80岁高龄的老人。利赫诺夫斯基喜欢喝茶,尤其是华夏的红茶,咖啡虽然提神,但留在口里的味道没有茶叶那么清香。克里蒙梭的矫健是存在问题的,从他双脚敲击地面的力度就能让人发觉,他只是在努力展示自己的精气神,毕竟岁月不饶人了。利赫诺夫斯基非常担心他会随时趴在地上,万一那样的话,最好别突然倒在自己的身后,否则又得招来麻烦事。

    克里蒙梭果然率先发言:“先生们,以前,我们靠自己的双脚来丈量这个无边的星球,觉得世界是多么地伟大,自从人们学会了航海,学会了制造和驾驶飞机,这个地球就变小了,小到我们现在随时可以隔着大洋都能争吵,甚至你跑过来打我,我跑过去打你,打来打去,大家都没捞到一点好处,结果是两败俱伤,本人以为美国总统威尔逊先生倡导的国际新秩序非常值得商榷,至少它能从某种意义上对个别骄横的国家给予约束,你比如……比如苏俄,对!苏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方面,我想说,我们与英国政府在此之前的合作是非常成功的,作为主导国家的美国,我想是否也应该在财力和人力上有不俗的表现,当然也包括德意志联邦。”

    劳合乔治作为东道主,并没有打算让克里蒙梭先开口,况且大家想讨论的问题也不是过去贡献的大小。相比法国的焦虑,英国很有自信与德国政府展开非常多的合作。本年年初的时候,由德意志联邦国安部联情局提供帮助,英国就曾与德国联手成功地展开过秘密合作,让英国在针对苏维埃俄国武装干涉时获得了先机,极大地削弱了红色苏联在德国边境的影响,并迫使其停止了红色扩张的步伐。

    法国迫于还未与德国建立外交关系,经由英国的帮助开展一系列的政治活动,整体上看,大家的行动和目的是一致的,就是阻止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无限扩张,特别是当波兰已经纳入了苏维埃的怀抱后,大家共同的敌人就更加清晰明确。

    克里蒙梭的本意是想把英、法两国秘密合作的反苏协议拿到明面上来让美国和德国签字,并共同出钱、出力。因为德、美两国也有义务为大家共同的利益做出贡献,不能总是让英、法两国扛雷。

    自觉文词酝酿得差不多了的克列孟梭继续大声说道:“布尔什维克的危险性太大,就象黑色风暴,吹遍了亚洲的大部份国家,也吹向了欧洲,如果任由他们扩张,让他们继续侵蚀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意大利一直达到法国,那么整个欧洲都将永无宁日,必将陷入混乱和黑暗!上帝!这样的世界将是一场灾难!”

    劳合乔治首相见克里蒙梭说到这里,赶紧接过话题补充说道:“其实我们大英帝国也难逃厄运,同样的,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不见得可以独善其身。”
………………………………

第125章 洛林危机(二)

    洛林危机发生的当晚,联邦政府随即批准洛林地方政府出面对联合警察局所有值勤人员进行了慰问,另外,由地方民间团体组织的医护人员带上急救药品和部份食物、帐篷同时赶往事发地点,对法国激进组织团体进行民间式的安抚。

    作为当事方之一的德意志联邦政府,以及埃里克总统的各项工作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就在洛林事件过去二十四个小时后,埃里克总统视察全国生产进度的行程仍然继续,1919年8月3日上午,在政府各相关部门的陪同下,启程前往索林根。

    索林根是德意志联邦目前比较成熟的钢铁冶炼基地,也是不锈钢生产和附属产品研发转型加工区。自从弗里德里希冯毛拉将不锈钢生产技术进行多次改进后,埃里克集团最终将生产基地选定在索林根。原因不言而喻,因为这地方历来属于德国的老牌工矿基地,受到的制约因素相对较少,投入成本不多,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意义深远的经济效益。其次就是它的安全性,毕竟不锈钢是目前世界上其他国家并没有攻克的难题,保密性十分重要,而索林根历来不是德国传统商贸重镇,人员成份并不复杂,所以,埃里克和黛娜通过多次考察论证,确定索林根为目前德国最为理想的不锈钢生产基地。

    基地选定以后,还涉及到许多配套项目的分类与细化,由单一的产品向不锈钢多元化产业转型升级,并逐渐发展成为有计划、有规模、有系列的产业园区。同时,国家也倡议全国零、散、乱的小型加工企业采取分批落户的方式进驻索林根产业园,这样一来,生产材料可以就地取材,既缩减了运输成本,又节约了人力物力的重复投入,可谓皆大欢喜。

    总统埃里克这次对索林根的考察,主要是针对不锈钢生产过程进行升级改造的论证,弄清楚在支撑民用生活用品和部份企业设备的同时,以目前的产能是否还足以担负起国防战备的需要。战争是个大溶炉,坦克、大炮这样的钢铁消耗大户虽然是企业的潜在主顾,但也会对国家经济调控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不管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期间,都必须做到未雨绸缪。钢铁能够支撑起一个国家强大的梦想,也是国家基础建设的重要材料,其开采和加工量的提升以及和平储备,极其重要,尤其是与不锈钢有着相连关系附属产业,如果能找到可以替代的原料,便意味着能匀出更多的原料进行国防储备。

    洛林危机虽然看似风险极大,但通过国安部和国防部的认真分析,只要采取柔性政策进行平息,大可以淡化此类问题,同时正在全国各地进行民生考察的国家副总统保罗冯兴登堡也对法国政府纵容闹事者的行为在各大报刊上进行了严厉遣责。有趣的是马克斯霍夫曼、埃尔温隆美尔、伦德施泰特、古德里安等一帮在各大集团军坐镇的战将也纷纷致电总统,不必对法国闹事者进行姑息迁就,也不必担心事态会持续恶化。

    埃里克举起各方电文,对在场的随员们大声说道:“国家柱石大有人在,区区刁民闹事岂能破坏德意志联邦建设国家的大好局面?”

    所有人、包括索林根地方官员们都哈哈大笑,纷纷表示要抓紧和平的大好时机,把国家经济和军事建设做好做强。

    此时,埃里克艾德里安也深知法国算得上是最不愿意与德国作战的国家,哪怕是法国曾在和谈期间拿到了德国的几乎所有坦克,但法国仍然不敢轻易开启战端。这与法国的地理位置和外交政策有关系,更与以前的两次重大失败有关,1870年的惨败和1918年的惨败让法国人患上了德国恐惧症。退一步想,就算法国真的敢将想法付诸于现实,埃里克也有信心、有决心让德国有限的武力坚持到英、美两国的援军登上法兰西的国土,因为英、美两国是绝不会坐视法国打压甚至消灭德国,这一点上,埃里克心里非常清楚。

    对比埃里克总统的从容淡定,以国防部长勃劳希契为首的武官却措辞强硬,在洛林事件上毫不退让,这些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武将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让法国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洛林事件发生后,国防部部长勃劳希契、武装力量总参谋长霍夫曼等人力主针对法国政府的不作为采取强硬措施,并一再催促埃里克总统加强莱茵河以西的武装力量,在原来驻扎的10个师的基础上增派第集团军进驻鲁尔地区,以保证德国工业区的心脏不被法国暴乱所波及。这帮武官都是从前让法军闻风丧胆的一战名将,包括法国老将斐迪南福煦元帅都曾惜败凡尔登,因而,虽未直接交锋,但法国各界却早已对这几个人畏惧三分。

    对于向莱茵河以西增兵的做法,埃里克不是没有认真考虑过,基于“柏林和约”的有关承诺和美、英两国的面子问题,埃里克并没有急于实施。实际上,只要德国部队没有干涉法国的领土完整,没有踏入法国的国境,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但是,在这个敏感时期,一个集团军的动作未免有些骇人听闻,搞不好真的会让事情一发不可收拾,作为内阁总理的施特雷泽曼第一个表示反对,国安部部长汉斯也都冷静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埃里克总统综合了各方意见,也觉得现在为莱茵河以西增兵的意义不大,便没有立即批准国防部和总参谋部的提案。

    洛林事件在法国愈演愈烈,远在美国的赫尔曼米勒与法国驻美大使经过了长达三个小时闭门磋商,但由于双方意见分歧较大,结果没有对外发布联合公告,也没有举行任何形式的新闻发布会。

    米勒很快就向国内发回了一个解决问题的个人提案,基于德国在洛林这件事情上做得确实有违“和约”条款,也有违德国道德水准,提案倾向于法国的程度较大。这个提案实际上是美国人从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