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工业霸主德意志-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隆美尔拿起笔纸就将信息交给了安娜塔。
………………………………
第158章 里希特霍芬酒店
里希特霍芬酒店的老板并非是里希特霍芬本人,而是一家国防部、内政部、民资合营的酒店,名字来自一战时期的德国空军第一人里希特霍芬本人,是一种荣誉的象征。后者是贵族,对这种扬名立万的机会自然是不会拒绝的,而且埃里克也有意要给这位凑巧活下来的空军王牌一个留名万世的机会。
因为埃里克一行人数不少,而且基本都是国家栋梁,一路上的保安力量几乎倾巢出动将他们围成了一个铁桶,柏林警察局更是抽调人手过来组成了一道移动人墙作为第一道防卫力量。
酒店里本来稍显庄严的气氛一下随着荷枪实弹的国防军士兵的入驻开始变得紧张起来,盖哈德也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吓了一跳,藏在身上的那把没有子弹的手枪让他有些尴尬起来,虽然有着**明,但是从眼前的状况就能看出来是有大人物要来了。他其实很想起身走开离开这里,但是又急于见到自己的哥哥,所以一时纠结了起来。
马迪娜见盖哈德突然有点紧张起来也是好奇的快步走近说道:“怎么了?这有什么好紧张的?”
“你忘了吗?”盖哈德虽然说得有些飘,但是马迪娜是个思维非常活跃的女生,立马就记起来了盖哈德身上的那把手枪。
“这样吧,你交给我保管,等你在这里办完事了找我要。怎么样?”马迪娜装作很仗义的说道。
盖哈德不是个乱来的主,家世也远不如马迪娜这般丰厚,最为值得依仗的哥哥隆美尔将军在柏林这块地方的职权简直不入流,更别说汇集了高官权贵的里希特霍芬酒店,权衡再三的他只好偷偷的把手枪递给了马迪娜。
这看似私下的活动其实早已被有心人收入了眼帘,德国首都,心脏之地的权贵之地又怎么可能没有国安部的精英眼线,只是眼尖的人自然也看到了收起手枪的人是第一夫人的妹妹,也就没有急于阻止,但是仍旧有人靠了过来。
若是放在以前,马迪娜和盖哈德自然察觉不到有人慢慢靠近,但是两个月的封闭式训练让他们的警觉性有了很大的提升。
“小姐,我替你保管,如何?”虽然马迪娜的警觉性已经很高了,但是仍旧没有察觉到来人已经站在了她后面。
“不必了,我会保管好的。”马迪娜可不想在盖哈德面前丢脸,只好硬着头皮不交。
“很抱歉,阁下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我陪您离开,要么交给我保管。”黑衣男并不是国安部的人,而是保安局的人,对于国安部三大部门的视而不见,他可不会去鸟。
“你不知道我是谁吗?”马迪娜见来人并不罢休,只好厚着脸皮以身份压人了。
“知道。”黑衣男的回答彻底让马迪娜愣住了,这剧情不该是这样啊。
黑衣男退后了几步示意马迪娜跟着他,不要在大厅里交流,这里人来人往的。
马迪娜人长得很漂亮,一袭洁白的长裙更是让她气质不凡,这样杵在大厅里有些吸睛,过往的人都会往这里瞟几眼。
就在马迪娜手足无措的时候,酒店里却有几十双眼睛盯着这里了,其中就包括奥利弗和依凡两人,他们来这里是执行公务的,作为联调局的领头人,依凡是女人,自然明白马迪娜的小心思,有心想下去化解,但是被奥利弗拉住了。
“别急,这里可不是只有联调局的人,12点钟方向的那个贵妇就不会是一般人,只是说不准到底是联情局的还是军情局的。”奥利弗甚至联调局现在的尴尬境地,不想得罪联情局和军情局,更加不会和保安局的人过不去。
虽然保安局同样划在国安部,但是从来没有听从过汉斯克卢格的指令,而是直接对总统负责。
“应该是联情局吧?军情局不是负责国外吗?”依凡有自己的猜测。
“国外?这里的人难道不就是吗?”奥利弗毕竟是幽灵局出身,干这一行已经快10年了,思维方式远比依凡这种科班出身的强上不少。
就在两人还在交流的时候,门口渐渐热闹起来,总统一行出现在了大家的眼帘中。
马迪娜的身边早已站着两名荷枪实弹的国防军士兵挡在总统和她的中间,随着埃里克一行人步入大厅中间,活络交流的气氛愈发浓烈起来。隆美尔作为午饭的东家自然走在靠前的位置,一眼就看到了盖哈德。而本就心事重重的黛娜也一眼看到了鹤立鸡群的马迪娜,只是这眼前的模样怎么看都不正常。
黛娜绕过人群朝着马迪娜走去的时候被两名保安局的人挡在了身前的时候更是确定了黛娜的猜测。
“夫人,马迪娜小姐手里有枪。”保安局的工作人员立马解释了原因。
黛娜一听也是心里一颤,毕竟这场合实在太大,一国元首与外国宾客在大厅里交流的时候,这边有人持枪,怎么说都会让人紧张。好歹马迪娜的身份摆在那里,不然早就被暗地里处置了。
黛娜皱着眉走到马迪娜面前说道:“怎么回事?你带着枪来这里干什么?交出来。”
马迪娜还以为姐姐是来解围的,哪想也是要她交枪,心想这抢一交出去不就丢脸了吗?顿时大感委屈,眼眶都红了。早就坐不住的盖哈德见到第一夫人冲着马迪娜走去心知要遭,听到两人的谈话后更是不想再装没事人,但是因为他没法走近只好在外围用了稍大一点的声音说道:“夫人,那枪是我的,跟马迪娜公主没关系。”
这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关键点却都被大家听到了,枪。
只是在场的人都是经过大风大浪的,没有一点乱象,只是原本的谈话声却戛然而止,显得有些突兀。
在这群突兀的人里,有个人就显得难堪了。
埃里克自然也发现了这边的状况,他先看到的是盖哈德,接着是黛娜姐妹两人,只是接下来他又看了看盖哈德又看了看隆美尔,虽然还不清楚详情却也猜了个大概。
随着埃里克总统的指示,马迪娜和盖哈德双双被带离了这里,隆美尔和黛娜两人也紧随而去。
总统的饭局规格不会差,选在了一间最大的房间,落座的都是德国的高层,外宾一律没请。
这顿饭并不是埃里克临时起意,而是为了让大家适当的聚在一起互相增进感情,战后的德国没有浪费半点时间在肃清和内乱上,而是全力以赴的发展军事、经济,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并不是文字可以描述的,那是需要各个环节的全身心投入和协作。
埃里克举着酒杯站起来说道:“马上就是圣诞节了,大家忙了一整年确实辛苦了,我就不一一道谢了,我们取得的成就足以载入史册供后人瞻仰。但是我们的路还很长,国内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要也要开始让德国的声音让邻居们听到,感受到!”
………………………………
第159章 德国影响力
匈牙利,一战后最为悲催的国家,匈牙利人,一战后所受境遇最差的人之一。
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交战并没有因为德国的插手调停就此罢手,而是埃里克在宣示着德国在这个地区的势力范围,借此表明德国的立场,那就是我的后院你们别插手。
随着1919年的年末钟声敲响,财政部长亚尔马沙赫特联合国内十几家银行一同发行的纸币联邦马克终于开始在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波兰部分地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黑山等地开始流通。
这样的流通范围和影响力让法国和英国都为之一振。在德国马克还未在巴尔干地区流通之前,英镑、法郎和旧帝国马克一直是这里的三大外国货币,美元反而在这里流通得最少,这与美国的影响力息息相关。美国作为孤悬大西洋彼岸的国家,加之国内愈发浓烈的孤立情绪,导致美元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及本土强国。
而德国的联邦马克之所以如此快速的融入这些国家与德国在这些国家奉行的政策息息相关。法国、英国因为一战的损失都从德国以货物和军事物资作为抵押而导致没有足够的赔款发展国内经济。所以根本就腾不出力量来施加在巴尔干的影响力。
而德国在战争结束后快速的发展和独树一帜的模式让周围小国纷纷效仿,埃里克也趁势加大了德国货物对这些国家的输出力度,绝大多数都是以借的方式提供,虽然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本国的发展速度,但是埃里克的目光很长远,他可不是只盯着眼前的地盘。这个时期的金融手段还非常原始,除了美国纽约的股市因为一战的福利还算活跃,其他地方的金融景象简直就是一潭死水。
而亚尔马在埃里克的指引下正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将德国制造,德国设计,德国科技,德国出品这样的观念输出到需要影响的地方,这种方式还没有形成以国家元首为核心的宣传力度,除了埃里克领导的德国。
在货币发行之前,德捷两国的贸易差对德来说还是逆的,但是货币发行后,大量的德国外汇会充斥捷克斯洛伐克,在有意的安排下,捷克斯洛伐克的外汇也只能通过联邦马克来购买货物。
但是奥地利却是这些案例中唯一的特殊,因为强大的黄金储备让奥地利成了奥匈解体后的最大赢家,可是奥地利的政府没打算抛弃德国这根大腿,联邦马克很快就顺着两国的贸易、军事合作充斥境内。
汉莎宫。
亚尔马正一脸兴奋的汇报着联邦马克发行三个月后的情况,埃里克也是听得津津有味。
“美元的兑换率和英镑的兑换率是重中之重,只是现在需要大量的黄金储备来填补,这得看你这个财政部长提供一些奇思妙想给汉斯路德部长,奥地利这只肥羊是时候宰了,拿到奥地利的黄金储备能让联邦马克增值不少。”埃里克打断了亚尔马的汇报说道。
“最近有些风声你听过没?”亚尔马合上资料后问道。
“不知道你指的什么。”埃里克一时间也摸不准亚尔马是在说什么,只好看着施特雷泽曼问道:“总理先生,你知道这家伙在说什么吗?”
施特雷泽曼笑了笑回道:“我们的部长先生耳朵够尖的,其实这消息传了很久了,只是最近联邦马克的发行让这股声音更大了一些。”他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维亚纳方面有不少人支持并入联邦。”
埃里克听到后没觉得有多奇怪,但是施特雷泽曼和亚尔马一直都在关注着埃里克的神情,还以为这位总统先生听到这样的消息后会非常兴奋,结果让他们大失所望。
“别抱多大希望,并入联邦的声音我也有所耳闻,但是阻力不小,别忘了当初是我们把他们一脚踢出了帝国。”埃里克适宜的泼了一盆冷水,显然不太看好。
可是施特雷泽曼却一点也没有受影响,反而是亚尔马有点紧张。
埃里克也注意到总理的表情,好奇的问道:“难道不是吗?”
施特雷泽曼摇了摇头说道:“这次可不是空穴来风了。”
埃里克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接着说道:“让我猜猜,和意大利有关?”
后者点了点头说道:“没错,意大利新上任了一位总理,可谓是帮了大忙。”
埃里克一听顿时来了兴趣,问道:“让我猜猜?这位总理是不是叫什么墨索里尼?”
施特雷泽曼眉头一挑回道:“没错,您听过?”
埃里克却大笑起来说道:“听过,如雷贯耳,这是一位助攻能手。哈哈。”
亚尔马和施特雷泽曼顿时大为不解一起问道:“什么是助攻能手?”
刚才因为一时高兴,埃里克有些不在状态,反应过来后说道:“意大利对奥地利的步步紧逼不就是在帮助我们吗?”接着埃里克又说道:“维也纳新城的事情暂缓,就说意大利对德国施压,让我们很难做,借口怎么找,你们看着办。但是一定要让维亚纳方面觉得德国是诚心实意的,意大利才是阻碍德奥关键因素。有必要的话,让奥地利吃几次亏,然后造势一下,这种声音会更大,更有影响力。不然,终究只是一种声音。”
施特雷泽曼了然后又问道:“匈牙利那边怎么办?”
埃里克现在最不想听的就是匈牙利,因为这货实在是太能惹事了,周围的邻居全都惹了一遍。
“尽量保持现状吧,他们越乱,我们才有机可乘,自身发展都成问题,全靠进口,正是我们插手的时候。”埃里克转头一想又说道:“罗马尼亚的开采工作和匈牙利的开采工作怎么样了?”
匈牙利的铝土一直是德国主要进口物资之一,国内的航运事业蒸蒸日上,对铝的需求也是爆发式增长。罗马尼亚的石油开采工作也是埃里克最为在意的一个环节,在奥斯曼境内的石油还没有通过管道输入境内的时候,德国仍旧需要进口海外的石油来满足自身的需求。
而德国的燃料消耗量在埃里克有意倾斜给民用的情况仍旧还是有些捉襟见肘。
无节制的大量开采资源和国家的扶持政策让民用产品快速充斥民用市场,而埃里克却严禁借机提升价格,这就让市场仍旧不断扩大。庞大的需求订单让德国的民企不断扩大生产线,这样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就是降低了成本。这对德国本土企业对外贸易时有了很大的优势,这也是埃里克没有急于控制国内市场的原因,相反还给予了大力支持。但是埃里克也深知这种状况不能持续太久,不然就会跟美国一样落入通货膨胀的下场。
这时的美国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苗头,埃里克就是想利用德国强大的生产能力加速美国资本的自我挤压。美洲的本土消耗能力并强,这就需要将一大部分产品远销海外,这样的做法无疑就增加了成本。原本相较德国的同款产品美国就不占任何优势,而且很多产品仅仅只有德国拥有技术生产,市场收到了大肆挤压。米勒在美国近一年的时间不断谈妥的贸易协议就与两国的贸易战不无关系。美国的成品受到打压的同时也就迫使更多的原料需要流出。
这种看不见的贸易战其实最为考验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埃里克利用的就是德国急于摆脱一战后的经济困境,全国上下一心,命令如臂使指。
德国是一个强壮的年轻人被人痛打了一拳,想要报仇雪恨。美国是一个强壮的年轻人,但是经过一战后有些厌战,四肢协调出了问题,无力,挥舞起来没有了力道。没有了强有力的统筹,美国如何在本就处于劣势的海外市场立足呢?巴尔干的美国影响力几乎荡然无存。
而忙于安抚马仔的约翰牛更是分不出精力来制约德国在巴尔干的干预,反而有些寄希望于苏联干涉。
法国比英国更差,没有了赔款的法国需要偿还战时在美国欠下的巨债,还得维持大量的国防力量陈兵边境,人口的锐减也让法国境内生机涣散。洛林危机也让法国政府彻底的明白了与德国之间的各种差距,虽然叫得很凶,却缺乏了底气。
而苏联也是自身麻烦不断,驳杂的民族和过长的边界线让苏联需要分心的地方太多,德国击败沙俄的教训还牢牢刻在这些人的心上,再加上两国战后的发展速度和合作关系也让苏联多有顾忌,虽然非常眼馋巴尔干这块地方,却也没有明显的大动作干扰,只能在私底下施加小得可怜的影响力。
波兰的问题一直是苏德两国的主要交涉点,两国各自占领的地区虽然维持着以华沙为界的边境,但是德国在这里的影响力远超苏联。
埃里克真正担心并非是哪一家,而是惧怕德国的势头太猛让这些人一起抛开成见对德国施压,所以他需要小心翼翼的驾驶,避免出现担心的情况。
英法美苏需要时间,德国更加需要时间,所以埃里克的外交政策就是都不得罪。
让德法的固有矛盾充当主要焦点,给德国树立一个主要敌对目标让其他人分心。
与英国要保证在海军上的默契,让英国看得到德国的诚意,避免出现一战前的愚蠢局面出现。在大陆政策上,也不能操之过急。
而与苏联则要保持着一定的友好关系,确保苏联不会脱离德国找到英法美三家,在双方的边境问题上也要留有一定的问题好让英法美三国放心。
而与美国,埃里克一直是想着各种办法消除美国在一战前和一战时在欧洲的影响力,在贸易上,德国要渐渐让逆差转变成顺差,在外交上,德国也要适当的站在美国的身边摇旗呐喊,确保在一些情况下美国可以与英国产生势均力敌的局面,增加两家的分歧。
这是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埃里克不得不小心。
………………………………
第160章 访美前奏
19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德国开始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了欧洲举足轻重的强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德国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大工业的兴起更是引人注目,以象征军事潜力的钢铁产量来说,1880年德国的钢铁产量为240万吨,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而到1900年,其钢产量增长了数倍,一跃成为了欧洲第一的钢铁大国。在化学、电气、光学等新兴产业方面,德国的优势也显而易见。德国还建立到19世纪末叶,其工业产值占世界总产值的16,与英国相差无几,而在20世纪初就远远超过了英国而雄踞欧洲榜首。1912年,随着埃里克集团的强势崛起,德国的工业能力开始再次腾飞,这也影响到了当时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对战争的预判。事实也确实如此,德国远超历史同时期的工业实力让德国拥有了原本没有的绝地反击的能力。
1919年整整一年的再次高速发展在1920年的联邦马克发行后直观的展示在了德国民众的眼前,这是直观的。
埃里克没有以1914年开战前的数据作为对比,而是以德国在战争时期工业产值最高的1916年作为比对,1919年的工业产值相较1916年增长了32,而美国1919年相较于1918年的工业产值仅为18。英法苏三国更是连美国都比不上。
英国4,法国2,苏联6,德国一家的增长率是英法美苏四家的总和,但是帐不是这么算的。这其中就以美国为例,基础就远不是苏联可以比较的,哪怕是美国只增加了1也比苏联增加的6强上太多。
德国的快速发展是举国欢庆的事情,可埃里克却并没有多高兴,这种极不平衡的繁荣孕育着极不平常的金融危机隐患。德国没有了历史上大量的经济和领土损失和技术带来的绝对市场份额加快了国内和国外的投资潮,美国更是借着参战前的各国借款掀起了投资热。
德国本土的市场并不大,很多的产品需要靠销往国外来牟取利益,巴尔干的绝对影响力很大程度上都满足了这点要求。加之各行各业的低成本货物和独有技术产品的远销海外,德国的工业危机还不明显。
可是国际市场就是这样,份额是固定的,德国占去的份额就得迫使其他人让出,不管是不是被迫的。
受到明显挤压的美国自然感触颇多,本土生产的优势除了在战时拥有着唯一进口渠道外根本无法和德国的本土生产直接供应相提并论。
要不怎么说埃里克运气好呢,威尔逊的突然昏倒让美国政界方寸打乱,根本没有人领导美国快速找到应对办法。而随着米勒在美国越签越多的贸易协定让美国金融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原料提供的巨头们自然无所谓是谁买,德国有需求,需求量大,美国人自然不会跟钱过不去。而成品方则完全相反,受到德国进口商品的市场挤压,本土的商品竟然只能打成平手,而在其他方面更是被独占。
美国航空客运的客机几乎都是从德国订购,大家都在抢占市场,而现在能生产出达到要求的客机,无论是价格还是质量也都没有下家。自行研发生产是肯定的,但是提前购买德国飞机抢占市场更是当务之急。这个市场份额,美国资本界是想抢都抢不到,技术问题。
华盛顿的德国驻美大使馆随着德国的发展也在不断扩大,米勒最后干脆租下了整整一栋办公楼充当大使馆,而工作人员数量也是远超他国。
德国发展迅猛,影响力也水涨船高,米勒的地位也随着德国的国际不断攀升。美国作为发起国联的国家却因为威尔逊的昏倒而以失败告终,除他以外的人似乎都对这个国联机构缺乏兴趣。
作为国联最主要的国家之一的德国却利用这个机构扩大自己在欧洲和美洲等地的影响力。
在美国的这段日子让米勒着实磨砺了一番,和谈的失败是他自认为的污点,美国之行是他想要自证价值的机会。
外交大使办公室里坐着几个驻美机构的关键人物,米勒坐的地方并不是做主要的位置,而是给一个穿着普通的中年人让出了位置。
中年人的表面身份是德国驻美警备总指挥,平时也不插手米勒的任何工作,米勒也知道这个人是国安部的,再具体的就不清楚了。但是中年人却有在特殊时期下指挥他的权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