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浩瀚仙秦-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吾之伴读。”
赵政拜道。
常威点点头道:
“如此也可,王孙请于此稍等,容吾通报!”
话音落下,常威转身便走入其中。
不一会,常威便又走了出来,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王孙请随下臣来。”
赵政一拜道:“谢常先生。”
然后跟在常威的身后,朝着府邸之内走了过去。
蒙恬跟在赵政身后,而他的弟弟则是跟在蒙恬的身后。
咸阳城之中高门大户很多,蒙恬也去过很多。
但是这座高楼给他的感觉却很异样。
山有五寸之身,而有万仞之势,便是说的如此吧。
走入了庭院之中,像是走了春风拂面的世界,整个世界似乎夹杂着些许莫名的味道。
随着几人不断前进,一座满是雾气的院落出现在众人眼前。
常威转过身道:
“先生便在其中,王孙进去即可。”
“进去吗?”
赵政抬头望着庭院,庭院之中,雾气如水一般流动着,又像是天宇之中浮云。
里头就像是一片未知的世界。
赵政没有什么犹豫,他一步踏出。
一瞬间,似乎天地也变化起来。
赵政似乎感觉自己身上每个毛孔都打开了开来。
似乎是在吸纳着无尽的雾气。
像是有一道清风从他的头顶灌入。
畅快极了。
在云雾之中,赵政看到了那道熟悉的身影。
李春秋此时正站在一株柳树下,万条垂柳似乎与其同站在九天之巅。
“赵政,拜见师尊。”
赵政拜道。
“起!”
李春秋淡淡的挥挥手道。
然后他面色忽然变了变,疑惑道:
“咦,怎么还有两人?”
………………………………
第三十三章 修道之法
云雾遮掩庭院之中,赵政闻言一拜道:“此学生之伴读。”
“伴读?”
李春秋皱了皱眉,然后伸出右手在虚空之中一点,淡蓝色的道文浮现,这时赵政身侧的云雾忽然之间散开了些许。
两个已经在迷雾之中找不到北的少年,忽然看到云雾散去,赵政出现眼前,立刻喜极望外。
他们连忙跑到了赵政的身边,这时候才注意到那站在垂柳之下的李春秋,两人连忙慌张的对着李春秋拜道:“见过先生!”
蒙恬自然知道他们能够来此伴读是多少人都求不来的位置。
如此更是忐忑,生怕眼前的仙人将其驱逐出去。
“抬起头,汝等名何?”
李春秋淡淡的声音在蒙氏二兄弟耳边响起。
“此舍弟蒙毅,吾为蒙恬,乃是蒙氏之后。”
蒙恬闻言正起身来恭敬道。
“蒙氏之后?蒙毅?蒙恬?”
李春秋听闻名字之后,抬起头看了看眼前的两位少年。
“有点意思啊!”
随即,李春秋摇了摇头道:
“罢了罢了,既然来了,坐于赵政身后吧!”
“谢先生!”
蒙恬两人喜出望外道。
能让他们坐在赵政身后,这就说明他们被默许在这里听课了。
李春秋看着看起来比赵政还稚嫩三分的蒙恬,不由得笑了笑。
战国之时,有两人是匈奴闻风丧胆的,一者便是日后让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的蒙恬,一者便是屠戮了十余万匈奴的赵国武安君李牧。
只是,蒙恬在此,李牧何在呢?
或许我来了,他的命运也成不了那武安君了。
李春秋收回思绪看着蒙恬,
而我如果教授这蒙恬道法会如何呢?
一个战场之上的万人敌,会是如何呢?
想到这里,李春秋准备为今日换一个教学主题。
“今日本来所讲忽然不想讲了。”
李春秋的声音淡淡的响起。
话音落下,三人为之一愣。
难道是因为我带伴读,所以师尊本来想讲给我的现在不讲了?
赵政心中暗道。
而蒙氏兄弟也同生此念。
他们甚至战战兢兢,不敢抬头看李春秋的脸。
就在三人心如行刀山之上时,李春秋的声音再次响起。
“今日换讲修道之术。”
三人心中猛然一跳。
修道?
难道是?
三人抬起头来,六双眼睛之内如有金光。
在三个少年身前的李春秋,白雾飘荡在其脚下,杨柳为其折腰,其器宇轩昂如上古之仙人,却面色肃然。
“修道之术,不可轻传,汝三人需谨记,若有人敢私自传道于人,必贬汝等之魂于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轮回之所。”
李春秋的声音很轻,但是三人都能感到其中郑重。
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轮回之所,三人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但是不妨他们想象。
那必然是一个恐怖至极的地方。
“弟子谨记!(吾等谨记)!”
三人拜首道。
语气恭恭敬敬,不敢有丝毫轻慢。
李春秋淡淡的点点头,然后淡然的双目之中似乎燃起了火焰。
一道如同天雷震动般的声音响了起来。
庭院之中的雾气似乎随之化为了异象。
在云雾之中,赵曦成静静的站在李春秋的身后,一手持笔,一手持竹简。
如李春秋所言,此后他便是记录之人。
“夫修道者,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乃生人逆命之法。”
“此法,欲求者唯超脱天地之外,天地灭而吾不灭,众生朽而吾不朽。”
煌煌天音震动着一切,也震动着赵政三人心。
长生不死,不朽不灭。
这才是最动人心魄的道法,超越这世间的一切。
足以令所有权贵士卒为之疯狂。
说到这里,李春秋的话音一转。
“然大道漫漫,劫数无尽,生有求而愿不达者,比比皆是,大道之上,处处枯骨遍地。”
一瞬间,似乎整个庭院都化为了骨山,骷髅累成了一座山,似乎有着无数人不甘的呐喊。
“修道者,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与劫斗,劫数若过,与天同寿,劫数不过,身死道消,世间之事再无如此公平之事。”
而下一刻,景色一变,似乎天地怒,鬼神惊,无尽的劫数降临。
庭院之内,长风鼓荡,云雾缭绕。
然而,赵政却没有丝毫的畏惧,他一拜道:
“此天地之极,师尊,赵政愿以此为主,兼修万道。”
“兼修万道?”
“汝可知样样精通,样样疏松之理。”
“罢了,日后汝自然知道。”
李春秋又是笑了笑,才又继续讲道:
“凡修道,太上修身,求引气入体,固本培元。”
“而修身者,必知人之经脉穴位,掌人之生死大龙。”
李春秋随手便斩断了一段如同成人手臂粗细的杨柳枝,手指之间一道道流光划过,杨柳枝快速的化为了一个人形的木人,然后一个一个点出现在上面,而李春秋的话语并没有停止。
“人体周身天地有五十二单穴,三百零九双穴、五十经外奇穴,凡七百二十穴,又有一百零八要害穴,三十六死穴,凡此者汝等必定要悉心记录,凡修道者,经脉务必牢记,一旦相差,生死由命。”
说到“生死有命”四个字的时候,似乎整个庭院都在不断的共鸣。
无比的重力压在众人心上。
而李春秋手中的木偶身上的黑点也越来越多,每个黑点旁都刻着其名字。
“然又有引气入体,气者,气中之灵,体者,身也。”
“吾之庭院之中,所见之雾气便为天地之灵气,汝等此后精修必于此者,”
“然将此者,汝等当记下此穴图。”
李春秋将手中的木偶放在了赵政的身前,一瞬间整个庭院之中的异象瞬间停止。
三人的目光已经完全聚集在那个木偶身上了。
“凡其上穴位,当悉心记录,不得差其分毫。”
“谨遵师尊之命!”
在三人抬起头的时候,李春秋已然消失在了云雾之中。
三人只看见一位老人,正拿着一摞竹简记录着。
落笔的赵曦成心中思虑万千,那位仙人不怕其学吗?
………………………………
第三十四章 春风十里
天下有几人可以染指长生不死?
又有多少人不甘于枯朽而亡?
已经须发斑驳的赵曦成知道这一定有着无数人,自古而来他们在历史洪荒之中湮灭,没有留下丝毫的痕迹。
而所有人觊觎的便是他手中刻画的文字。
拂过手中的字迹,赵曦成现在却可以触碰这多少人都看不到的无上辛秘。
那位仙人究竟想做什么?
赵曦成猜不透。
他只能默默做着篆刻的工作。
庭院之中,弥漫的雾气里赵曦成放下了笔管,拿起了刀笔,在已有的文字之上,将其篆刻出来。
一点点的木屑扬起又落下,纷纷扬扬。
一个又一个篆文出现在竹简之上。
而在赵曦成的身边,一身丝质黑衣的赵政,正仔细的端详着手中的木人颅骨顶部的穴位,口中还念念有词。
“百会穴、后顶穴、风门穴、哑门穴、完骨穴、风池穴、天柱穴………”
在赵政的右手边蒙恬站在赵政身旁细细打量着木人胸腹的穴位,心中不断的默记着。
“天突穴、檀中穴、鸠尾穴、巨阙穴……”
蒙毅则是站在另一侧,背着木人身后的穴位。
“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
所谓学者,心有志则学不馁。
三人年纪虽小,但是皆是雄志于心的人,非是无志之辈,自不需要他人督促。
坐在垂柳之下的赵曦成一边在竹简之上刻字,一边打量着眼前的三个少年。
今日之人求学,昔日之人谋也。
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那位中间的少年,便是他那位侄儿的孙子,也是仙人断言掌大秦国运之人。
赵政可并不知道眼前的那位老人会是自己曾祖父一倍的人物,他现在的心神全部放在了手中的木人之上。
修道的入门,偏差毫厘便足以丧命。
他不敢丝毫掉以轻心。
看着赵政的神情专注的模样,赵曦成忍不住赞了一句:有吾秦王室遗风。
长者看自己的后辈总是越看越顺眼。
这叫自己家中的都是宝。
将竹简之上的最后一个字刻下,赵曦成站起身来,理了理身上的散落的木屑,走到了赵政的身边。
“小子,苦学不如智学。”
赵曦成的声音嘶哑之中带着沧桑的岁月感。
正在跟木人角力的三人,闻声抬起头来,却看到刚刚还在落笔书写的老者已经走到了他们身边。
赵政看着那苍老的老者心中莫名的生出来一丝亲切感,他一拜道:
“敢问先生何为智学?”
少年衣袖,学子勤恳。
赵曦成负手身后,道:
“智学者,三分之力学十分之功,事半而功倍。”
“愿请教之。”
“汝三人落笔于竹简之上,绘出木人之相,落笔而记十倍于强记。”
赵曦成取出笔管,摊开竹简,落笔而下。
随手之间便绘出了一副木人的正面图,然后以细笔管点落,再绘制上穴位之名。
“熟而能强记。”
赵政三人望去。
落笔之处,栩栩如生,精妙非常。
怕是任凭谁也想不到一代公族族老,竟有此丹青妙笔之功。
“小子受教!”
赵政也取来了竹简与笔管,与蒙氏兄弟在竹简之上,勾画起来。
仙人传道,大道随心,任凭坐下之人汲取。
可赵曦成自然是想自己的后辈能够多学一点。
庭院之中,一方人躬亲于学。
而在庭院另一侧的雾气之中,白衣短发的李春秋淡淡的望着远处的飘荡流转的云雾。
所有的云雾高度都在这庭院四方之地,没有丝毫的溢散。
像是虚空之中有一座无形之墙,阻挡着一切。
“看来我的想法是可以实践的。”
李春秋看着远处的云雾淡淡道。
既然灵气还是受到万有引力约束的,那么灌溉就是可行的。
就从这咸阳开始吧!
他李春秋要铸就着世间第一座地上仙城。
略有思忖之后,李春秋的声音响在院落之中。
“常威,此来见我。”
李春秋的声音传遍整个院落。
而众家仆已经对此见怪不怪。
众人作为家仆皆是极力在家主面前留下印象,奈何家主仙人,万事在他眼中都难以留下丝毫的映像。
只有常威被那位仙人记下了名字。
众人也皆是羡慕不已。
很快常威便出现在了李春秋的面前。
李春秋指了指庭院四方,道:
“将庭院四方的竹简取下,立于府邸四方。”
“诺!”
常威一拜,然后缓缓退去。
所谓家臣可以揣摩诸事,但是绝对不可开口问。
常威早已谙熟其中之道。
他很快便使十名壮汉登墙而去竹简。
在四方竹简取下的那一刻,一瞬间似乎有什么无形的墙壁坍塌了一般。
李春秋时长坐落的庭院之中,像是决堤的堤坝,无尽的雾气涌出。
咸阳城中,无尽的雾气席卷而出。
不过霎时间,咸阳城古道之侧,十里草色如春。
无数鸟雀辗转。
常威见此大惊,连忙加快了速度,使人将竹简挂在了府邸四方。
在竹简挂上的一刻,整个庭院四方仿佛是有了新的支撑,雾气缓缓被抑制在其中。
这时,李春秋屈指一弹,一个灵台世界之中,通天彻地的石碑上淡蓝色的流光转动。
庭院之上,一个一丈宽的虫洞出现在其上一丈处显现,无尽的雾气从虫洞之中涌出。
不一会,整个府邸之中便是如同仙宫府邸一般云雾缭绕。
灵气浸透了所有家仆的身体,顿时让人觉得疲劳顿消。
仙人府邸之上所有人都知道,在仙人的院落之中的雾气可让人百病俱消。
原本这只有仙人院落之中有,不想他们竟然也可以享受这般待遇。
淡淡的雾气沿着李春秋府邸的屋檐溢散出去,像是泳池一种溢出的流水。
从屋檐溢散的雾气传过咸阳的古道,拂过地面上的青丝。
雾气弥漫之处,咸阳之中无论是黔首布衣,还是公侯王爵,皆是感觉周身一轻。
淡淡的白雾穿过咸阳的城门,朝着四面八方飘荡而去。
飘散的不只是雾气,而是动荡一个世界的根基。
“仙秦,就从这咸阳城开始吧。”
庭院雾气深处,李春秋低声自语道。
………………………………
第三十五章 石人现世
日出,日落,时间总是匆匆。
不知不觉,咸阳城之中自仙人讲道之后,已然过去了一旬。
此时的咸阳城,城楼巍然,淡淡的雾气自其中流转。
像是给咸阳城镀上了一层薄纱。
在热浪席卷的太阳下,浓密的草地之中,远处一队行商的商户驶到了咸阳城城门处。
行商的商户看这时抬起头望向咸阳城的城门道:
“几日不见,咸阳城总觉得变化太多。”
驻守的士兵似乎与其熟识,他笑道:
“那是自然,仙人入住,凡咸阳城内上下,皆是仙气弥漫,吾等士卒,只觉气力渐长,劳顿尽去,此时入城是汝之福分。”
商户睁大双眼道:
“可是那位春秋仙人?”
“除了春秋仙人还有谁?”
“吾大秦王孙已经拜在了仙人门下,怕是已然求得仙人之法,咸阳城之内,谁人不知。”
就在两人聊天的时候。
一记快马直冲城内。
直接冲过了咸阳城城门。
“战报!”
整个城门之中,两侧的行人皆为之让行。
来人冲到子楚门下之后,才猛然下马。
“让,战报,当以呈秦王。”
一路冲到一身孝服的秦王面前,来人才单膝跪地。
“报!燕赵之战,赵国使廉颇为主将,在鄗大破燕军,杀栗腹;乐乘在代破燕军,虏卿秦。乐间离燕去赵。廉颇追击燕君而去。”
“什么?”
秦王虎目微张,即使身披孝袍,虎威也让人不住的胆怯。
秦国之前也考虑过燕国会败,但是这战败的也太快了吧。
自开战而来不足一月,便被廉颇与乐乘一战而破,甚至现在还在被追击过程之中。
燕王这也太废物了。
“燕王者,无能小儿也。”
秦王忍不住骂道。
不过,其实燕国战败对于赵国来说并没有什么,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让赵国吞并燕国,不然长平一战便算是白打了。
至于如何详细处理,还需好好商议一下。
秦王怒道:
“招群臣朝议!”
“诺!”
……………
……………
此时咸阳城东侧,在李春秋的府上,朱门之内,赵政与蒙氏兄弟已然开始尝试引气。
在几日在仙人府邸之上,蒙恬只觉得每日都接受着无尽的知识的洗礼。
从道修之经脉,引气之法门,甚至那位仙人有时还会讲一些天地异兽与炼丹画符之法。
此外,治国之道、领兵之法、制器之法,在蒙恬的眼中那位就像是无所不会一般。
在这里,他的每天都感觉无比的充实,每时每刻都感觉到自己在提升。
而赵政此时也明白了自己师尊所说的“样样精通,样样疏松”是何含义了。
要按他此时的学习进度,怕是没有三五百年根本不能从师尊那里学到十余种道法。
更别谈谈什么兼修万道。
三人之中,蒙毅则是每日就是学,什么也不想。
三人之中,他心思最纯反而进度最快。
此时,三人盘腿落座在庭院之中,须发皆白的赵曦成立身在众人身侧,静静的看着三人不断吸纳着灵气,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吾大秦后继有人。”
作为一个被仙人定义为消失在历史之中的人,立言、立身、立行皆于其来说如同浮云的人。
赵曦成现在能做的便是培养大秦的下一代,这样他才能感到自己的存在的意义。
一个人只有有了存在的意义,才能活下去。
就此时而言,赵政与这蒙氏而兄弟皆让赵曦成很满意。
十年之后,他们当是大秦肱骨。
……………
……………
一身白衣的李春秋则落座于另一座庭院之中,庭院之中,满地皆是勾画着道文的山石。
常威恭顺的站在李春秋的身后,倍显谦卑。
“成了!”
李春秋勾画完最后一道道文,然后屈指一弹,勾画着种种道文的石子被冥冥之中的无形之力引动而出,一块块石子逐渐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巨大身材的石人,其身长两丈有余。
其山石铸就的身体像是出恐怖的力量感。
“你以后的名字就叫石一。”
“诺!”
石人低首一拜道。
李春秋看着石人似乎声满意自己的作品。
欲成仙秦之盛世,必传道于世,太阴学宫便是李春秋预计的传道之地。
而其之建树,李春秋自然不会交于外人。
于是其便用了《引灵之术》,抽取灵气铸就了这石人。
此术法以灵气养天地之灵,亦正亦邪,算是中正之姿。
在李春秋的脑海之中,并不是没有其余的方法。
偏邪的有《阴魂摄魄书》、《拘魂令》、《阴阳生死歌》等等。
偏正的有《附魂图》、《注灵经》等等。
前者多是阴邪至极,驱魂赶魄,引尸注灵之法;而后者则是太过正派,只是讲自身修魂之法。
于是李春秋便折中取之。
这一旬之内,除了教授赵政等人法道,李春秋便是铸就这石人。
今日终究是完工了。
常威就站在李春秋的身侧,看着这无数石块组成了石人,忍不住的震惊。
李春秋眯着眼打量了一番石人之后,淡淡道:
“常威,带他们去咸阳城西,吾讲道之处。”
“他们?”
这是常威第一次问出问题。
作为他一向行事的准则,他从来不会问什么问题于家主。
但这次却是破例了。
“对,他们!”
李春秋轻轻屈指一弹,地上的碎石瞬间聚集成了近十个石人,然后他指向了第一个形成的石人道:
“此为石人之首,可略懂人言,汝若有言可与其言。”
“诺!”
常威掩饰不住眼中的震惊,一拜道。
以石成人,而铸就一族。
这般手段与娲皇造人亦不差矣。
自己的家主难道是可与娲皇将较长短的仙人吗?
不等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