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浩瀚仙秦-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孙,汝说吾可否见武安君?”
蒙恬眼中充满了崇拜与向往。
武安君,这是春秋战国之中所有有志于武将之人,最期盼的封号。
而在秦国,白起则是更以其三十七年无一败级的战绩赋予了其独特至极的含义。
以武安天下,是为武安。
大秦士卒勋贵有几个不想见一见这位战神。
一想到他可能就要见到武安君了,蒙恬心中便忍不住的兴奋。
“见武安君?”
赵政脑海之中,浮现出了自己师尊盘坐在石台之上如同神魔的身影。
师傅想做,自然是可以做到。
在他眼中自己的师傅应该是无所不能的。
“自无不可!”
“可以吗?”
在赵政口中得到肯定的答复,一向稳重的蒙恬忽然之间又有点不安了。
“见武安君,吾有些胆怯。”
这时候,蒙恬看到了坐在他对面的蒙毅。
“蒙毅,汝为何不为所动?”
“非是如此,不过汝等爱不释手,吾抢不过!”
蒙毅摇了摇头,似是无奈的摆了摆手道。
一个是大哥,一个是王孙。
他能抢过谁?
看着蒙恬装作可怜的样子,赵政与蒙恬相视一笑,然后赵政问道:
“蒙恬,商君与武安君,汝更高看谁一眼?”
“皆龙凤也,岂是鱼虾可评?”
“师尊,若知汝自诩鱼虾,日后怕是汝再也听不到课。”
“莫要吓吾。”
蒙毅做了自己惧怕的表情。
然后三人同时一阵大笑。
在几个追逐偶像的少年的笑声,车马越行越远。
少年当立志,立志者不负少年恩泽。
………………
………………
雾气缭绕的院落之中。
李春秋此时正盘坐在石台之上,着笔写着修道的道法典籍。
随着手中的毛笔的起转承合,墨汁在竹简之上肆意挥洒着。
李春秋落笔很快,不一会便写完了一卷书简,然后将竹简放在了身侧。
放眼望去,石台之上几乎铺满了书简。
而在石台之侧,赵曦成不时取下新的竹简然后以刀笔篆刻起来。
这些竹简之上,皆写的是修道之法,有的高深,有的浅显。
可比之李春秋教授赵政的还是要浅显的多。
就在李春秋落笔写完又一卷竹简后,赵政三人走了进来。
“拜见师尊!”
“坐。”
李春秋淡淡道,然后缓缓将刚刚落笔写完的书简放在了身侧。
“诺!”
在三人坐定之后,赵政和蒙毅上前呈上了青铜箱与长剑。
“师尊,此为商君之书。”
“先生,此为武安君之剑。”
李春秋右手手指一点,长剑与青铜箱皆是凭空而起,落在了石台之上。
然后李春秋的目光落在了武安君的佩剑之上。
剑有三尺三,气可吞山海。
“铮!”
利剑出鞘,李春秋屈指而弹。
长剑轻吟,凉风肃杀。
“如此肃杀之气,也只有武安君之佩剑了。”
“怕是在这灵气充裕的院落之中,要不了太久,便足以成就一柄杀戮之兵。”
李春秋缓缓将长剑放下,似乎为之感触道:
“今日,便教汝等剑。”
这时,赵政抬起头来道:“师尊,徒儿今晚想留下来,见证商君与武安君复活。”
“复活言之过早。”
“言之过早?”
“汝之后便懂了。”
李春秋从石台之上滑落,随手一弹,他脚下雾气全部散去。
露出了三柄插在地上的木剑。
李春秋大袖一挥,三柄木剑倒飞而去,三个少年各个接下来一柄剑。
“带上剑,随吾走。”
咸阳城中,李春秋骑白虎而出,而身后三位少年纵马狂奔。
三人一路飞奔到城西之外,数里之处才缓缓停下。
等三人纵马奔来后,李春秋才从白虎之上跃下,其长袖之中落下一柄木剑入手,淡淡讲了起来:
“剑,古之圣品也,至尊至贵,人神咸崇。”
“学剑之道也,简而圣也。”
“一人,一剑,一道也。”
李春秋握着剑,整个人的势陡然一变,一瞬间似乎锋芒毕露,化为了一柄长剑。
“今日只教汝等一劈。”
只教一劈?
赵政三人抬起头,有点不解。
师傅教授一向是巨细无漏,怎么今天只教一剑。
“看好!”
李春秋握着木剑,自上而下一划。
招式平平无奇。
但是一瞬间,一声巨响响起。
咸阳城西山林,霎时崩塌。
木剑前方,十丈之地,沟壑纵横。
长剑之前,皆分为二。
李春秋反手剑木剑插在地上,再次教导道:
“所谓剑道,剑与神合,气与意合,忘记吾这一剑之感,找到汝等之剑,便是汝等要悟的。”
“悟透,剑道一日千里。”
蒙毅感觉自己有点懵。
“如果悟不透呢?”
李春秋转过身拍拍他的肩膀,低头道:
“悟不透,那就永远只能学点皮毛。”
“啊?”
然后等他转过头来,赵政和蒙恬已经拿起木剑朝着远处而去了。
“吾赵政可不愿只学皮毛。”
少年始皇握着长剑一次又一次的劈下。
………………………………
第四十三章 天子之剑
时间匆匆,不知不觉头顶的太阳已经落到了西方。
夕阳下,赵政的影子拉的很长,但是他手中的长剑仍旧不断的拿起又劈下。
可除了滴落的汗滴之外,只有剑前的草木微微晃动。
倒是,蒙恬拔剑之后劈出了一丝淡淡的剑气,已然将木剑之前的青草斩落。
而蒙毅却早已经不执著于劈,一把木剑在他的手中几乎要舞出花来。
蒙毅和蒙恬终究是将门世家,两人皆是六岁习剑,他们少时的玩具就是各类兵器。
劈刺、点撩、崩截、抹穿、挑提、绞扫皆是熟练至极。
蒙毅在此世的剑术,确实可以称得上长剑如风。
可惜,或许是之前练得剑术记忆太深刻了,他反而没有蒙恬进步的明显。
在三人远处,李春秋靠着白虎,坐在草丛之中,吹着暮色帷幕之上的凉风。
“如何?”
李春秋用手轻轻碰了碰白虎,指了指远处三人道。
“吼!”
白虎翻了个白眼,无奈的看了看自己的主人,应付的吼了一声。
李春秋笑了笑,这老虎最近白眼翻的越来越熟练了,而且表情越来越人性化了。
如果不是它依旧怂的旷古烁今,李春秋都觉这家伙要成精了。
“可惜,都差了许多。”
李春秋望了望远处的三人,然后随手掐落一片草叶,激射而出。
草叶将赵政手中的长剑击落,木剑插在了地上。
闻声,赵政三人都停了下来,转头看向了李春秋。
李春秋站起身来,随手拔起来了插在脚边的木剑。
“剑,不可苦学,悟性,很重要。”
“悟透了,一剑可开山断河。”
李春秋随手一剑劈出。
同样的举重若轻,但一瞬间便将青色的大地上撕裂出来一条黄褐色线条。
李春秋将手中的剑轻轻的一转,道:
“人手中之剑独一无二,所学皆为外人,唯有悟出才是自己的。”
然后他转过头看向赵政道:
“汝曾记否,汝来此求学时,我曾问汝:欲求为何。”
赵政一拜道:
“徒儿,记之。”
李春秋淡淡的笑了笑,然后将手中的木剑插在了地上道:
“今日通晓了?”
赵政点了点头,慎重的看着李春秋一拜道:
“徒儿欲学之术,当平天下四海之社稷,征星辰大海于脚下,开大秦百世之根基,长生不老,威压百代。”
他的声音不大也不小,可在场之人却可以听出其中的认真。
蒙毅与蒙恬手中的长剑同时掉落。
这志向!
一时间,空气之中安静极了。
直到趴在地上的白虎,感到不对后嘶吼了一声才打破了宁静。
李春秋闻声拍了拍白虎的脑袋后,淡淡道:
“想好了?”
其声音完全听不出喜怒。
“此当为毕生之志。”
赵政声音掷地有声。
“有点意思!”
李春秋笑了,他大袖一挥,插在赵政身侧木剑逆行而上。
赵政反手将其抓起。
“记住,汝所求,便是汝手中之剑!”
李春秋的声音响起。
“所求……便是手中之剑。”
赵政低下头看着手中淡黄色的木剑,木剑很轻,甚至拿起也感受不到那种驰骋沙场的感觉。
“剑是死的,人是活的,人握剑,则剑便是人。”
李春秋最后道,然后再次拍了拍白虎。
白虎站立起来身来。
“想不通便回去好好想一想,再试三剑归城。”
李春秋跃上了白虎之上,背着三人淡淡道。
“忘掉师尊所教,剑与神合,气与意合,握起我自己的剑?”
赵政只觉得冥冥之中似乎有什么出现了,而他就离那不可捉摸的悟道就差一点。
他握着手中再次一剑挥出。
可是除了木剑戴起来的风,什么也没有发生。
“不,不,不……”
“差了些。”
赵政吸了口气,平静下来了心。
然后他缓缓的睁开了双眼,一瞬间,似乎整个天地都不一样了。
赵政缓缓开口道:
“吾之剑,当为天子之剑。”
他的声音无悲无喜,却似有无尽的威严。
李春秋闻声侧目。
“开窍了!”
但赵政却没有丝毫的停留,他缓缓拔剑而起,以左手的食指与中指缓缓划过剑身。
“此剑,当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卫为脊,周宋为谭,韩魏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
长剑高高举起,三尺木剑,一瞬间竟似乎有了帝王的威势。
蒙氏兄弟静静的看着赵政举起的长剑。
要是真有此君王,吾当为其长剑引道。
两兄弟心中暗道。
而此时,赵政手中的已经聚势到达了巅峰。
“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
赵政将手中的木剑一转,一剑劈下。
“此剑一用,匡诸侯,振四方,威华夏,当征星辰大海,开吾大秦百世之基。”
如果说李春秋是举重若轻,无势而成。
那么赵政这一剑便是,拔剑之时便已然是锋芒毕露,锐气四射。
煌煌之威,天生帝王。
长剑落下,便如同黄河决堤。
四方之草木席卷,一道剑气横纵而出。
数不清的草屑纷扬而起,剑气狠狠的没入了一块青石之上,青石瞬间炸裂。
一时间,漫天全部是落下了草屑与碎石。
远处的李春秋侧目而视,然后淡淡的笑道:“唔,无错!”
然后他拍了拍座下白虎的屁股。
“走了!”
“蒙恬、蒙毅,背其回来。”
此时,在李春秋身后,刚刚拔剑而起的少年哪里还有刚刚意气风发的模样,赵政扒在地下像一条死狗一般。
“出来混,装B总是有代价的啊,哈哈哈!”
李春秋骑着白虎,伴随着他轻笑声消失在了远处。
这时候,蒙氏兄弟上前,将赵政扶了起来,两人大眼瞪小眼。
“谁来?”
“一人一半?”
“善!”
于是,暮色之下,三道剑痕纵横的大地之上,刚刚还威压四方的赵政,被蒙恬侧身背起。
“话说,刚刚王孙真的是太威风了。”
“大秦王孙,仙人之徒,岂是虚名?”
………………………………
第四十四章 无尽灵海
夜色下,咸阳城笼罩着轻纱,像是也随着日暮而沉眠。
李春秋的府邸之上,蒙恬将背上的赵政轻轻地放在了床上,然后神情略有担忧道:
“先生,王孙他……”
未等蒙恬把话说完,站在一旁的李春秋摆了摆手道:“力竭而已,休憩即可。”
“使人悉心照料即可,明日早课照常。”
“诺!”
听到王孙无事后,蒙恬拜了拜道。
李春秋点了点头,然后转身走出了房间。
今夜的月色格外的皎洁。
朗月稀星之下,李春秋跨入了日常讲道的庭院。
庭院之中,云雾之下,已经早已褪去了赵曦成点了一盏油灯,在摇曳的灯火下,继续篆刻着竹简。
见到李春秋走了进了,赵曦成放下竹简一拜道:“见过春秋先生!”
李春秋从其身边漫步而过,摆了摆手示意他起来,然后走过了赵曦成的身旁。
走到石台之前,李春秋再次打开了之前剩余了四件实验品的铜箱,取出来一件尚未包裹木偶的衣裳。
“也该开始了。”
李春秋笑了。
暗夜的咸阳城再次响起诡异凄迷的铃声。
夜空下无数禽鸟惊飞。
庭院之中,李春秋以右手食指在自己的眉心一点。
一抹淡蓝色在他的眉心显露。
“阴眼,开!”
李春秋额头之上似乎第三只眼显现。
霎时间,在李春秋眼中整个世界似乎都不一样了。
空中的铜铃轻轻晃动,铃声穿透整个咸阳城,透过大地。
赵曦成静静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幕,眼前的春秋先生似乎丝毫不在意其看到这一幕。
“此…是为何?”
赵曦成手持刀笔,喃喃自语道。
而此时在李春秋的目光之中,大地之上像是忽然有什么攒动了起来。
李春秋一手将浮在虚空之中铜铃摘了下来,然后他纵身一跃,飘上了屋顶之上。
“这是?”
阴眼之下,举目望去,那是无尽的灵海。
从咸阳城内一直到远处的天边,皆是密密麻麻攒动的人头。
所有的魂魄表情呆滞,在无尽的拥挤鬼潮之中,漫无目的的行走着。
“灵海?”
李春秋愣住了。
月色之下,从他的角度望去,此时大地就像是一片大海。
无穷无尽。
“所有说从古到今所有逝者都在这里吗?他们都沉眠在地下?”
李春秋低首望着脚下,自语道。
太古之初,谁人记之。
岁月往生,尽归尘下。
望着灵海,李春秋皱了皱眉,然后再次低声吟唱起了那招魂的歌言。
“桃山之墓兮,阴山之魂。”
“幽冥之鬼兮,黄泉之灵。”
“随吾之歌兮,来此之地。”
“随吾之铃兮,来此之地。”
“木为身兮,青烟为路。”
“魂魄归来兮,魂魄归来兮………”
在李春秋的歌声下,天地潮汐大海之中,魂魄脸上迷茫的神色似乎有一丝的松动。
似乎它们被引灵的歌言引动。
李春秋再次皱了皱眉头,缓缓继续开口道:“黑黔,生于丙丑年十月初九日子时,享年三十六,还不归来?”
李春秋的声音在大地之上回荡。
而赵曦成则是愣住了。
“招魂?”
远处,灵海之中,忽然有一个灵魂神色逐渐从迷惘之中醒了过来。
其从灵海之中分离出来,出现在地面之上,然后顺着离散的青烟朝李春秋这里飘了过来。
游离的灵魂穿透了一层层的城墙,走入李春秋的府邸。
最终,没入了李春秋的木偶之上。
“所以,所有的亡灵都是在这片大海之中吗?”
“只要受到召唤,就可以超脱出来。”
李春秋握着手中的木偶思绪万千。
唯一可以庆幸的是,这里的灵魂似乎都处于一种没有自主意识的状态之中。
至少短时间之中都没有化为厉鬼的困扰。
“阴司的准备必须要提上议程了。”
李处请轻轻的放下了手中的木偶,屋檐之上缓缓落下。
然后将其余的木偶收了起来。
最后,他转头看向了那一柄长剑,剑柄之上,以金色印刻着几个大字:武安君白起,自作用剑。
那是武安君白起的佩剑。
也是李春秋在这个世界第一次见到有着如此杀气的兵器。
李春秋缓缓拿起了佩剑,轻抚剑鞘。
“武安君,有人称你:论歼灭战,千载无出其右者。”
“如此英豪,我也该见见了。”
李春秋松开了剑柄,长剑浮在空中。
庭院之中,一缕缕青烟升起,招魂的铃声渗透了大地。
而李春秋再一次唱起来了歌言。
一旁的赵曦成不知不觉之中,已经放下了刀笔与竹简。
伴随着阴暗奇诡的铃声与歌言,在阴暗的世人看不见的角落之中,灵海之中,万鬼攒动。
咸阳城外,杜邮亭下,伴随着诡异的铃声,夜色越发的渗人。
地下攒动的万鬼之中,一双眼睛缓缓的睁开,身着重甲的鬼魂眼中像是有火焰燃起。
周围的阴魂似乎感受到了什么,纷纷散开。
只有另一个同样身着重甲的鬼魂,依旧站在那人的身侧。
地面之上,阴气、杀气化为阵阵阴风吹动四方,野草四散。
杜邮亭四方,禽鸟走兽四散而逃。
“咦?”
李春秋的引魂之术,第一次感觉到了阻力。
如果把引魂比作钓鱼的话,之前都是小鱼小虾,可此时却像是有一只鲸鱼咬钩了。
李春秋手中道法再次加大的力道。
“白起,生于丁酉年七月十五子时,享年六十有六,还不归来!”
随着李春秋的一声爆喝。
杜邮亭下,两位身着战甲的鬼魂冲天而起,裹挟着无尽的阴气朝着咸阳城而来。
阴气所过之地,寒风呼啸。
在踏入咸阳城内的时候,阴气与灵气纠缠。
一瞬间,整个咸阳城内阴风四起,似鬼哭狼嚎。
一道阴风吹开了李春秋府邸的大门,直入李春秋的庭院之中。
无尽的灵气与阴气这一刻似乎产生了什么莫名的反应。
本该没有身形的鬼魂,竟然呈现出来了身形。
在赵曦成呆滞的目光之中,两位面如寒霜、身披重甲的男子走了进来。
“武…武安君,司马靳将军。”
赵曦成呆道。
………………………………
第四十五章 武安君白起
生可斩百万籍,死可统下阴兵。
夜色下,浓雾之中,深黑色的战甲上,寒霜密布。
两道幽魂,在虚幻与现实之中摇曳。
像是随时要散去,又像是随时要凝为实体。
石台之侧赵曦成须发都颤抖了起来,也不知道是恐惧,还是兴奋。
他伸出手指指着远处的武安君,道:
“武安君,可真是尊下?”
可夜色寂静,寒气依旧,黑衣军甲之下,两个魂魄如同泥塑,没有丝毫的答复。
赵曦成浑身抖动的侧了侧头看向了李春秋。
“春秋先生,这……”
石台之侧,李春秋瞥了赵曦成一眼,淡淡道:
“不当知之,莫问之。”
说完之后,他将目光移向了眼前的寒衣如铁的两个魂魄。
庭院之中,寒风冷彻。
原本在地下站立的游魂已然全部散开。
像是遇到什么恐怖至极的事物。
为其威势所慑,而不敢前。
“生而人世无敌,死而鬼神皆惧,武安果然是武安。”
李春秋走到白起的身前。
“赵国,败的不冤;赵括,实在冤枉。”
白起一人站在最前,其已然是白发,可却不见丝毫的衰老之象。
而在其身后则是一个四十来岁的壮年之人。
两人寒衣如铁,身上带着凛冽至极的寒气。
缠绕其身上的杀气更是入骨三分。
“归位!”
李春秋在白起的耳边淡淡道。
一瞬间,冰冷的魂魄像是受到受到什么召唤。
白起的游魂由虚转实,落入庭院之中的一座石像之中,石像大小与人等高。
在白起魂魄落入其中之后,本来面目不清的石像,瞬间化为了白起的模样。
九尺石像,寒气凛冽。
这时,李春秋再次转头看向了司马靳。
这位司马靳可是未来有名的司马迁的远祖,其与白起殉葬,一起死在了杜邮亭。
没想到生当相随,死后依旧相随。
“也算是忠义无双了,罢了,也不差你一个。”
“去吧!”
李春秋手指一弹,司马靳同样像是受了召唤一般,落入了另一座石像之中,石像之上面容一阵变化,化为了司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