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浩瀚仙秦-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非想不通,只得摇摇头跟上了众人。

    走在最前的李斯这时候缓缓开口道:

    “师尊,仙人论道论何?”

    已然青山生白发的荀子,轻轻的摇了摇头。

    “不知。”

    “那?”

    “见招拆招。”

    荀况望了远处宫楼,大步而去。

    与王侯将相他都论过道,可就是没有跟仙人论过道。

    今日,也且过过招!

    而在招摇宫身后,众人衣着则是明显要比招摇宫落魄些许,而人数也要多上许多。

    在人流当中,有六人持刀,十五人持剑,皆是人间好手中的好手。

    其中有数人望着远处的宫楼,其瞳孔之中,幽暗不见光点。

    反而手中兵刃在握,青筋暴起。

    数百丈的距离,不过弹指的时间。

    子楚、吕不韦、纲成君蔡泽与黄石、荀子等人走在最前。

    他们大步跨上汉白玉的石梯,一路上了紫霄宫。

    可待众人走入紫霄宫之后,却只见三个华服少年坐于紫霄宫之中,而众人身侧两位石像落座于三位少年身侧。

    “诸位既然来了就请落座吧,论道也要开始了。”

    高大华丽的宫殿之中,赵政背对着众人,淡淡道。

    常威闻言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众人缓缓向前落座在琉璃瓦高台之侧的座位之上。

    李斯的目光一直聚焦在那位坐在众人中央的赵政身上。

    传闻秦之春秋仙人只有一个徒弟,便是秦国公子子楚之长子——赵政。

    那两位少年皆是那日守门之人,那中间的少年便应该是那位春秋先生的弟子。

    “赵政吗?”

    李斯轻轻的低声道。

    他所学帝王之术,能否用的上,便要看这位了。

    人之鸿志,三五十年罢了。

    就看看能不能赌对了!

    在招摇宫众人落座之后,居士宫之人才入了紫霄宫之中,落座于招摇宫众人之后,常威走到了赵政的身边一拜道:

    “禀王孙,宾客皆至。”

    “那么,开始吧!”

    身着玄鸟黑衣的赵政缓缓站起了身来。

    玄鸟者,秦之图腾也。

    天生玄鸟,降而生商,秦之远祖飞廉图腾便为鸟首鹿身。

    此时身着图腾的赵政,整个人都散发着淡淡的威势,睥睨四方。

    “开始?”

    无论是子楚三人,还是整个论道之人全部一惊。

    仙人不至,如何就开始了?

    未等前排招摇宫的人开口,坐于后座的一位居士宫的魁梧男子便开口问道:

    “敢问王孙,春秋仙人何在?”

    赵政笑了笑,他一手搭在长剑之上,大步迈上了琉璃高台,转过身来看着众人。

    “老师,如何有这般容易见到?”

    众人闻声为之哗然。

    黄石坐在前座,用手肘支着自己的脸,闻声笑了。

    “有意思。”

    “这便是第一手棋吗?”

    黄石轻轻抽了一卷竹简,铺平在桌案之上。

    而赵政缓缓开口道:“今日论道,吾与诸公也,败了吾,诸公今日便可与师尊论道。”

    “可如果败不了,明日师尊讲道之时,诸位便可见得师尊。”

    赵政的声音很轻,不卑不亢。

    自有一种威势。

    “所以是春秋先生看不上吾等了?”

    那人嗤笑道。

    “吾师不与碌碌之人论道,赵政代师与诸公论战,胜了自然可以见师尊。”

    赵政持剑身侧,淡淡看着来人道:

    “如本事不济,亦是怨不了别人。”

    “好!”

    那魁梧男子大笑道:

    “吾见王孙持剑,吾之一道唯手中之剑,王孙可敢与吾论一论?”

    那人持着手中长剑,立起身来,高声道。

    黄石头也不回头,挥毫落笔。

    “搅局的来了!”

    只见,竹简之上轻轻写下了四字:不战屈兵。

    “这是大势啊!”

    黄石带着笑意的眼神似乎看透了一切,又似乎什么也没有看透。

    “今日赵政代师论道,凡宫中之人,皆可论之。”

    赵政轻轻扶着手中的剑柄,轻轻道:

    “论剑,自然敢!”

    他随即顿了顿又道:

    “可一人一论,太慢了,诸位有意论剑者,一起上吧!”

    “王孙此言当真?”

    一位位紧握着兵刃的男子站了起来,似乎杀机早已怀绕在了太阴学宫之中。

    春秋先生与秦唯一的羁绊便是赵政。

    赵政若死,有些联系便不是那般的紧密了。

    “自然当真!”

    赵政看着自己手中的剑柄,轻轻研磨着。

    最先开口的男子,长剑轻轻出了三寸,似是话中有话一般道:

    “王孙,兵刃无眼,杀伐之器也,伤了公子,公子莫怪。”

    赵政笑了笑。

    “汝若有这个本事,赵政甘受之。”

    “请吧!”

    赵政轻轻的一挥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九人挎着长剑,跨上了琉璃高台。

    “这……政儿是不是鲁莽了?”

    台下了子楚有点慌了。

    吕不韦轻轻拉了拉子楚的衣袖。

    “公子莫急!”

    “吾等知,春秋先生岂不知?”

    “君不见蒙氏二子,皆面色不改?”

    子楚闻言朝着蒙氏兄弟望去,却见蒙氏兄弟果然面色如常,丝毫未变。

    吕不韦轻声道:

    “且看吧!王孙在仙人门下学了多少,今日便可以管中窥豹。”

    高台之上,少年华衣拄剑而立。

    对面是九人持剑者,其手之谷口有着深深的老茧,身上流露着淡淡的杀气。

    剑者,礼器崇以人神。

    但是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剑者,杀人之兵。

    “诸位请!”

    赵政大袖之下,轻轻拔出了长剑。

    “政,赶时间!”
………………………………

第七十一章 煌煌大势

    “是不是觉得很狂?”

    韩非不置可否,只是静静的看了一眼自己身侧这个自诩为“黄石”的怪人。

    “如有一朝,台上之人,如此狂态,天下之人皆不以为狂,如何?”

    黄石笑了笑,在自己的案卷之上补上了“天下”二字,然后又道:

    “皆不以为狂,听之信之,凡天下之土,皆是此少年之土。”

    黄石的声音很轻,一如他平日之懒散淡然。

    可韩非闻言却猛然抬头,望向了琉璃高台之上的少年。

    琉璃台之上,赵政的手指轻轻的划过长剑锋芒。

    而随着赵政的手指划过长剑,青铜剑之上似乎沾染上了赵政的势。

    一时间,整个紫霄宫中一阵风起。

    “这种感觉!”

    李斯眯起眼来。

    君择臣,臣择君。

    那个臣子不希望自己的君主乃是雄主。

    拔剑似有天势者,古今未闻也。

    “帝王之势也?”

    荀子的长衫被剑风吹动,他双目紧紧的盯着眼前的少年。

    长风拂过宫楼之中众人的面庞。

    而此时站在赵政对面的众人也意识到不对了。

    “铮!”

    随着一声声长剑出鞘的声音响起。

    众人挺剑而出,剑锋撕碎了空气。

    其势疾如风,迅如雷霆。

    九柄长剑成狂风暴雨之势,朝着十丈外的赵政席卷而起。

    而此时,赵政的手指刚刚划过整个剑锋,他轻声道:

    “政,所习之剑,天子之剑也。”

    轻轻的声音在整个紫霄宫之中回荡着,如天音翻滚。

    言罢,赵政轻轻举起了手中的长剑。

    古铜色的长剑似乎一瞬间醒来。

    剑锋之上的剑势见风便涨,似乎要乘风破浪。

    那势如火如水,似乎与天地黎民而合,与日月四时相并。

    如破晓的那一缕金色,撕碎了一切的黑暗。

    又如春日之中降临的第一滴甘露,蕴藏着生的希望。

    如龙卷云,虎携风,巍巍之势不可揣度。

    整个紫霄宫之中,三十六根汉白玉的通天石柱之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那一柄剑上。

    这一刻没有比这更耀眼、更夺目的光辉。

    长剑当空,为风长鸣。

    “这便是政儿所习之剑吗?”

    坐下的子楚面色复杂道。

    天子之剑,如此之势。

    高台之上,九柄长剑在赵政的长剑之下,似乎化为了九只嗡嗡作响的蚊蝇。

    似乎珠粒之芒与日月争光。

    大日之光下,哪里还有微光之位。

    持剑刺出的第一人,心中不由的升起一种感觉:非吾剑不利,只少年之剑威势太盛,为之奈何?

    赵政握住剑柄顺势而下,似上苍借其手而出剑。

    那一刻剑势如潮。

    像是天下河流奔流而下,又如九霄银河而落。

    如天下大势滚滚,众生之念不可逆。

    奔流的剑势似乎与整座宫殿合而为一,与茫茫众生合二为一。

    九位持剑论道者之剑,一寸寸崩碎,明明没有感到丝毫手中受力,可手中的长剑却寸寸崩碎。

    剑势划过众人之身,如激流卷沙石。

    众人被狠狠扫下了琉璃高台之上,身着衣衫上道道剑气划痕。

    而长风吹过整个紫霄宫,一时间众人无言。

    之前那位第一站起质问的魁梧男子捂着自己的胸口,痛苦的在汉白玉的石板之上的滚动着。

    那剑气明明没有刺伤他的胸膛,可是他却觉得自己的胸中剧痛不已。

    似乎有一柄长剑刺穿了他的心腹。

    “抱歉,看来诸位之才不够见吾师尊!”

    高台之上,赵政依旧是一身黑衣玄鸟纹。

    可此时众人却无一人敢将其视为少年稚童。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持天子之剑的少年虽少,又有何人敢欺少年穷矣。

    赵政缓缓将长剑收入了剑鞘之内。

    “不过,诸位却可品鉴一下,政之剑道如何?”

    高台之下,那倒地的九人艰难的爬起来。

    为首魁梧之人,一连挣扎的倒地数次,才站起身来。

    “王孙之剑,威矣,霸矣,无双无对,小人认输,才不够便不足以与仙人论道,小人服之。”

    他额头之上的汗水如雨,心中刺痛难忍,强忍着才勉强说出这番话。

    他很确定,如果这不是在太阴学宫之中,他估计早已经死了。

    即使在太阴学宫之中,那位仙人弟子留了手,他怕是也是毕生都握不了剑了。

    “承让了!”

    赵政将长剑缓缓挂在了身侧,然后侧身对常威道:“劳烦常威叔,将其送下了。”

    “诺!”

    常威摆了摆手,立刻就有宫人迎了上来将九人送下。

    而此时,居士宫之中的人眼光越发的复杂。

    握着天子之剑的秦王之孙真的是人力可敌吗?

    整个纯白色大殿之中的众人都看着琉璃高台之上的赵政。

    “昔日庄子所言天子之剑现世了!”

    黄石轻轻的笑着,似乎丝毫也不惊讶。

    “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

    韩非轻声道:“难道六国无可争之吗?”

    他没有注意到自己这一瞬间没有丝毫的结巴。

    黄石轻轻在竹简之上又写下了一个“道”字,笑了笑道:

    “那要看看太阴学宫之中春秋仙人是否留于诸国活路了。”

    他顿了顿后,又道:

    “若吾持子,有仙人之势,诸国必败,天下必一。”

    “这便是天意吗?”

    韩非喃喃自语道。

    “天意便是民意,苍生之意便是天意。”

    “天子之剑只需折服世人,此后便无人可当。”

    黄石的目光如炬,他自忖已经猜透了一半那位仙人做法。

    那位春秋先生要为赵政立威,立煌煌之威;亦是要为赵政立势,立天地大势。

    当大势扑倒一切,所有的人都要顺从,这也是战争兵法之中最高的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

    本来的秦国或许可以以兵势行此道,可兵势可以得国,却难以守国。

    唯有大势,不仅败人之躯,亦可败人之心。

    人心若一,天下想分也难。

    高台之上,赵政环视整个太阴学宫。

    “诸公长吾,皆人中龙凤之姿,今日论道必然千载之美谈。”

    “政,不欲伤和气,遂之后论道不以兵刃,诸公以为如何?”

    长剑已然挂在赵政的腰间,虽然已经收入剑鞘之中,可锋芒已然印在了众人心中。

    “如此…甚好!”
………………………………

第七十二章 大道可成

    琉璃高台之上,黑衣先声夺人。

    满座之人,俱是无言。

    长风起,吹过汉白玉的石阶,穿过整个紫霄宫。

    众人衣摆飘飘,青丝滚荡,就连桌案之上的毛笔也摇晃起来。

    赵政持剑高台之上,笑了。

    “如此,赵政便抛转引玉。”

    “百家之学,各有其短。”

    赵政的声音很轻,却如雷霆乍惊,搅乱了整个紫霄宫殿。

    蒙氏兄弟都紧紧握着双拳,现在才是真正的难关。

    长剑可以压人,但言语却难压百家。

    “王孙何意?”

    身着墨色长衣的公孙龙轻轻抬起头来。

    他的声音代表着众人的心声。

    这也预示着真正的论道开始了。

    争斗了数百年的百家便要在学宫之中好好论一论。

    “字面之意!”

    顷刻之间,剑拔弩张。

    赵政脸上仍有一丝稚气,可丝毫不减其威势,方才那一剑已然为其在众人心中铸就了天子之势。

    众人之所以凝重,亦是因为琉璃台之上少年已然不可以看为稚童,而是未来的九州共主。

    荀况着蓝长衫,虽然白发苍苍,可双目仍如有龙。

    他轻轻取下了一卷竹简,道:

    “百家自然有其短,天地有其缺,物无完物,人无完人,不值诧异。”

    赵政笑了,他宽袍之下,扶剑而行。

    双目之中明光如同灼日。

    “国法有缺,万人损矣;国策有短,千人殇矣。”

    赵政走到高台边缘,俯身又道:

    “天地有缺,人道有缺,亦当增益而避短,如此诸公可有异议?”

    “无有!”

    开口的是邹衍,他从阴阳家之术,天道之言,除却道家也只有他最懂了。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赵政大袖一挥,十岁少年,却如数十载诸侯一般气魄。

    熊虎之势,天子之歌。

    “可百家之术,皆不可扬长避短,使时政之害微也。”

    “未尝补之至极也。”

    赵政的声音在整个大殿之中回荡着。

    辩论之道,最忌敌手气如长虹。

    公孙龙知道,此时除非有人断其言路,否则真的是难了。

    可环顾众人,竟然无人论之。

    那位黄石似乎对断其言路兴趣缺缺,儒家这位则似乎是想听听少年的辩论。

    而公孙龙也不得不承认这位少年确实说得有理。

    百家之术有缺,可世间何事不缺?

    “儒家言仁,法家言刑,墨家曰爱,农家曰耕,名家曰言,阴阳曰天道,然诸子之道也,皆为人道。”

    赵政面对着百家之人,慷慨陈词、意气风发。

    指点江山,激昂文字。

    “何以人道?”

    “万物有常,日月有行,此乃天道,天道无常无情,至公至正。”

    “其不以为物而喜,不因时而悲,无仁义,无法制,无言语之辩,不因人杀人而惩之,亦不因人救人而奖之,无善无恶,无事无非。”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赵政的声音之中稚气尽去,带着的尾音如苍生俯视。

    人道从来不是天道,天道是人最惧怕又最不惧怕的。

    赵政缓缓从高台之上走下,他睥睨着众人。

    “然人道不同!”

    “人独以思而囧乎万物,有仁义,有法制,有言语之辩,错之必罚,功之必赏,分善恶而辨是非。”

    “人聚而成人道之世。”

    “自上古人祖开始,自三皇五帝立纪始,先祖起仁义礼智信,铸就文字车轨,成人道之世。”

    “故言百家之法为人道之法,错否?”

    慷慨直言如奔流大河。

    一时之间,空空华殿,只余回响。

    “不错!”

    荀子心神也不由得一瞬间为之慑服,他落笔在书简之上写了个“人”字。

    “此人所以有悖于禽兽也。”

    “然吾儒家之法,便是求仁义,修身治家平天下。”

    “其短何在?”

    荀子声音沧桑之中带着难以言喻的睿智之感。

    他的声音很轻,可却掷地有声。

    赵政从琉璃阶梯之上,落步而下。

    “何为仁?何为义?人分仁义为何?”

    “自然为千载之太平,万年之盛世!”

    “可有千载不灭之王朝?”

    “无………有!”

    荀子轻轻的摇了摇头。

    周朝虽寿,不过八百年春秋,可世间却怕是无人能够再比之。

    “那仁义为何?”

    赵政俯身与荀子对视。

    那如灼日的双目与眼眸之中藏着无尽岁月的双目对视。

    荀况必须承认,眼前的少年已然有着无数臣民所求的明主之势。

    但其的锋芒太盛,像是刺眼的太阳。

    “求不得不代表不求。”

    “天道循环,此不能改矣!”

    荀子的面色没有丝毫的变化。

    而赵政却笑了,他直起身来,环视四方,高声道:

    “天道无情,万物至公,不以物喜,不因时悲,无盛无败,不责不赏,王朝之败,人道之衰也,何有不能改?”

    他的笑是那般的豪迈,声音震动宫宇。

    浩大之宫殿,此时似乎成为一言之堂。

    蒙氏兄弟看着一身黑衣,不由得心神激荡。

    王孙,威武!

    赵政转身再次看向了荀子。

    “所谓仁义者,不过体现众人之利,人人仁义,则利于众人,从而人道兴也,遂取之。”

    话音落下,赵政转身走回了高台之上,他一步步跨上琉璃阶梯。

    “人可思,世日变,圣贤教以法而脱愚昧之民,至此世道日进,人道日兴。”

    “百家之法也,本就是荣人道之法。”

    “可不尽得其意。”

    “乃是诸公不知人道也。”

    走到高台之上的赵政顿了顿,道:

    “人道也,日异日殊,遂道法应随时而变。”

    “古法不可长,世法随时而变,取之精华,弃之糟粕。”

    高台之下,落笔记下了赵政所有言语的黄石,笑了笑后调笑的问道:“以王孙观之,今时之时,世间人道应为如何?”

    子楚抬起头看着自己的儿子。

    这一刻,那个站于高台之上的政儿是如此陌生。

    不同于在他眼前的那个听话懂事的孩子,而是似乎已然成为了一位帝王。

    大秦之势,无怪是自己的子嗣承载,仅仅这般威势,确实盛于诸人。

    黑衣赵政低头笑了笑。

    “因时而变,因需而变,诸公欲论之道,不过人道之下,谁可取之。”

    “扬长避短,互补缺漏,大道可成。”
………………………………

第七十三章 当为诸夏

    浩浩学宫殿,雄雄丈夫心。

    宫殿之中,众人估计根本不会想到,有一天会听一不满十岁的少年论道天下。

    黑衣玄鸟,如有其神。

    赵政的声音丝毫不显稚气,反而威势尽露。

    “知实况而定策,晓百姓而谋国。”

    “虽小子不言,诸公皆知,当今之世,分久必合。”

    赵政看着众人。

    这些人之中有着名动天下的学者,有着不出世的隐士,有着诸国的细作。

    亦有着自己的父亲。

    可他有一句话早已不吐不快。

    “天下人等不了太久了。”

    “大秦一统,不远矣。”

    赵政的每一字的拉的很长,像是说着一个必然实现的承诺。

    少年的声音回荡在整个宫殿之中。

    韩非看着高台之上的赵政,胸腹起伏越来越大。

    “王……王孙,何……何以如……如此笃定?”

    韩非这一刻丝毫的不顾及自己的口疾了,他高声问道。

    赵政没有取笑韩非之口疾。

    他静静的看着眼前的这个人,缓缓从高台之上走到了韩非的面前。

    赵政看着韩非的双目慎重地回道:

    “因为,政想终结这乱世。”

    没有什么霸气的语态,可那桀骜不驯已经在平淡之中演绎出来。

    不因为别的,只是因为我想。

    我想终结乱世,所以必然是秦国终结乱世。

    最霸气的宣言不过如此。

    赵政笑了笑,看着韩非问道:

    “以先生观之,如何?”

    如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