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浩瀚仙秦-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诸侯愚钝,如何比之王上?”

    “此美酒当敬王上阴世封神,阳世称雄。”

    …………………………………

    众人东一句西一句,加上歌姬捧酒,燕王已然是微醉。

    一阵吹捧之后,燕王洋洋自得,似乎天下已经在他瓮中。

    不通政事的小猴子看着热闹,还随手从盘子之上顺了一个水果啃了起来。

    吃完之后,小猴子看了看手中剩下来的果核,然后又看了看燕王。

    小家伙调皮地扔出了手中的果核。

    “啪!”

    看着落在燕王头顶上的果核,花园之中群臣为之静声。

    “谁干的?”

    燕王脖子涨得通红,双目如同要喷火一般,花园之中哑然无声。

    小猴子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惹了麻烦,他双手背在身后,眼观鼻,鼻观心,心观己。

    一副我什么也没有干的模样。

    李春秋瞥了小猴子一眼,右手一甩,小猴子吃痛的捂着脑袋。

    能不能换个位置,小猴子感觉自己真的要秃了。

    最近它总感觉自己脑袋上的毛都已经变少了。

    李春秋没有管小猴子,他抬头望了望燕王,摇了摇头。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燕国以你为王,如何不是咎由自取?”

    淡淡的声音在花园之中响起,满座皆惊,却没有一人看到说话之人。

    又过了一会,一道白色的身影在虚空之中一闪,消失在了众人眼前,李春秋拉着猴子消失在了燕王宫之中,只留下那满座无言。

    :。:


………………………………

第二百四十一章 中原该一统了

    燕王宫之中发生的奇闻被燕王勒令不可以传出燕王宫之外,但是世间终归没有不透风的墙,宫中的事情很快传到了宫外,蓟中黔首议论纷纷。

    尤其是那一句“燕国以你为王,如何不是咎由自取”,更是让燕国黔首浮想联翩。

    自古而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流言一起,国之将祸,尤其是在当今微妙的局势下,“诸夏一体,中原将一”的传言已经在九州越演越烈,从昔日诸侯的心中传入了民众心中,而诸侯与西秦两方对峙也越发的紧张,这时候燕王宫出现异象,众人不禁猜测是否是天意灭燕。

    在这种情况下,在咸阳之中的吕不韦得到消息之后,不禁窃喜。

    “此乃天意,就让老夫给这民心在推波助澜一手吧!”

    吕不韦本来已经做好了整理舆论的准备,此时更是得之东风,天意如此,他又怎么能不再推波助澜。

    七日后,在蓟之北,有取石木工匠在山中刨除一块巨大的石碑,石碑之上刻四个大字“燕之将灭”,笔力苍然有劲,一时间掀起轩然大波。

    燕王随之秘密出城,见到石碑之后,石碑轰然炸裂,燕王重伤,随后有人在石碑之中见到帛书,上书“秦始皇帝”。

    与之同时,在赵国邯郸河道之中,同样浮起石碑,上书“赵之将灭”,韩国铸剑炉破碎,炽红铁浆在大地之上流出“韩之将灭”字样,天下之间,异象频出。

    后不过十日,有“天生玄鸟,北降于嬴,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之说,风靡整个中原,若不是信陵君魏无忌握天下诸侯之兵、威名加世,坐于魏国,镇中原,大乱将起。

    但即使是如此,整个中原亦是人心浮动,几乎难以自用,若不是魏无忌靠着自己的威望压下来军旅,怕是哗变也只是寻常。

    驻扎在秦魏边界的联军营帐之中,魏无忌面沉如冰。

    “公子政怕是已经没有耐心与我等耗下去了。”

    诸侯之心,合之则乌,他们太贪了,总要付出代价,若是昔日与秦相吕不韦会于邯郸之时,若是众人能够应下来秦相吕不韦的意见,那么皆大欢喜,可惜没有。

    文既然不能安世,那么总要拳头来说话。

    那位公子政虽不及弱冠,可他的拳头,诸侯却难以承受。

    “秦可用计,我等如何不可?”

    有燕国臣子上前劝道,魏无忌知道这是在劝他用“师之技长以治彼”的方法,但是有些方法不是可以照搬照抄的。

    “秦人与我等不同,秦法严苛,秦律凛冽,最重要的是秦国强盛,天降仙人,他们如何会信自己会败?”

    魏无忌驳回了燕国臣子之说,然后摇了摇头。

    难啊!

    但是他必须握住兵权,只要诸侯不起兵,靠着他之前会盟之后平定四方之功,与魏国在诸侯与秦谈判之中无功无过的决定,只要不起兵,魏无忌自信可以在阴世封神之中搏得一个位置。

    抬了抬头,魏无忌心中长叹:

    兄长,无忌也只能做到这里了。

    ……………………………

    “吕不韦真是一个奇人,这见缝插针,见风使舵的功夫,已然是炉火纯青。”

    已经出了都城蓟,带着猴子朝着西方赵国而去的李春秋在路途之上听闻了此事之后,不禁笑道。

    现在这所谓的天意已经变现成为了民意,秦国日后接手六国又多了一份保障。

    “不过也好,只可惜,不久之后诸侯怕是要死一些了。”

    李春秋摇了摇头,不过自古而来征伐之事,如何不流血,如今这也算少了,若是如同后世历史之中所记载,少说也要血流千里,伏尸百万。

    转身朝着远方走去,在远天的夕阳之下,,小猴子不知道从哪里拎了一根木棍搭在肩上,随着李春秋渐行渐远,两道身影被拉的老长。

    ……………………………

    又是匆匆一月,三十天不过抬眼之间,但是诸侯局势却是风云变幻,在咸阳公子府邸之中,朝臣到了一半,在最上座自然是秦公子嬴政,次座则是公子成蟜。

    自从上一任秦公子开始,秦国公子监国似乎成为了秦国的传统。

    在场无论是老臣,还是新臣在嬴政面前都毕恭毕敬,少年虽幼,然不可欺,自从嬴政掌权之后,死的朝臣可不在少数,甚至若是论以职位,甚至比上一任公子还要多上不少,帝王心术,恩威并施在这位身上被发扬到了极致。

    没有人敢正视这位还没有他们孩子大的监国公子,只是偶尔有人小心翼翼地打量一下那位公子成蟜,帝王家是无情冢,不过这位公子似乎格外的幸运。

    “禀公子,声势已成。”

    吕不韦轻轻一躬身,只道出了这么一句话,但是所有人朝臣却都神色凝重起来。

    谋划千里,策行百日,长刀出鞘,利刃饮血的日子终于要到了。

    一众朝臣皆望向了上座那位,“天生玄鸟,北降于嬴,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是秦相布局,但是又何尝不是秦人之心。

    嬴政笑了笑,略带一丝豪气。

    “大风起兮,战鼓擂。”

    嬴政在满朝文物面前,处之淡然,他抬起自己私印在布匹之上印了下去,然后抬起印章看了看,然后把示给在场的众人,这印章是昔日嬴政昔日练剑时,随手刻成的,终究不是玉石,不过几年便有些苍然。

    但是怕那是路边之石,只要印刻上了“嬴政之玺”这四个字,那也是秦公子政的玉玺。

    “这印章终究是旧了,政听闻天下有二宝,一为和氏之璧,二为随侯之珠,政想取和氏璧成玺,献随侯珠于师,不知道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嬴政的语气很淡,似乎毫不在意众人如何回答,他等这一天也有些久了,没有人可以阻他。

    “天下至宝,有德者居之,臣蒙武愿意为取之。”

    蒙武等这一天很久了,秦锐士也等了很久了,只等这一声令下。

    “有德者居之!”

    满堂上卿躬身而拜,他们知道这位公子的雄心已经无法阻止了,中原该统一了。

    :。:


………………………………

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秋万世

    有德者居之。

    天下谁是有德者,这世间还有人能够比得上大秦吗?

    在秦人心中,大秦西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是上天选定了大秦重整中原之序,不然何来的仙人降世,这可是古之圣王帝君的独有待遇。

    在嬴政诏令传出公子府之后,准备了一年多的六千秦锐士在苍茫夜色之中消失在了咸阳城外,他们等了太久了,在秦军功制度之下,大丈夫功名马上取,没有战事如何有人能够封侯拜相。

    一统诸侯这种级别的战事,少说也要诞生几个侯爵吧,至于升爵的更是数不胜数。

    秦人们恨不得立刻全面开战。

    在刺杀开始的前夜,夜色下嬴政顾楼远望,而成抱着他哥哥送他的木剑站在嬴政的身后。

    “兄长,成什么时候能够和你一起去上学呢?”

    小成已经长大了一些,不过也很是有限,只不过年纪小的孩子总是长的快些。

    他现在越发的盼望能够进入太阴学宫,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哥哥在做一件亘古而来就不曾有人做到过的大事,日后也许不会有人再做到,只有人进入太阴学宫才有可能帮到他的兄长。

    他的兄长已经走远了,他运筹帷幄,坐在高位戏弄诸侯于鼓掌,做着秦国先辈苦苦追寻了数百年的大事。

    成希望能够跟上自己的兄长的脚步。

    “快了。”

    嬴政低头回想了一下,也只有一年半,太阴学宫就要再次开宫门了,回想上一次太阴学宫收徒的日子,时间真是匆匆啊!

    伸出手捏了捏自己的弟弟稚嫩的小脸蛋,嬴政笑了笑。

    “小成,还当苦学,天下英才数不胜数,别到时候你被学宫拒之门外了。”

    “成,一定不会让他们大败成的。”

    小家伙气呼呼的打开了嬴政捏着自己脸的手,然后一路小跑去学习去了。

    上不了太阴学宫,兄长你瞧不起谁呢?

    嬴政摇了摇头,小家伙人没有多大,脾气还怪大的。

    打发走了自己黏人的弟弟之后,嬴政转身从桌案之上,取下了一沓图纸,这是中原政策与城乡布局设定,是嬴政拜托招摇宫的一众老师做出的,他终究不是一个眼中只有土地的人。

    嬴政要的是千秋万世这片大地永远会记得有他这么一个人。

    历史上,他做到了,现在没有可能做不到。

    挑着夜灯,公子府夜灯又是一夜未熄。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

    五日后,赵国邯郸,赵王宫之中,夜色苍茫之下,在蒙氏兄弟带领之下,秦锐士是夜袭赵王宫,一时间火光冲天,赵王死,公子死,公族三族之内近乎死绝,赵国氏族被灭了三成,其余氏族高层全部被杀。

    血水顺着赵王宫的宫门沿着邯郸城中轴大道流淌了接近一里之地,血腥味隔着大门都能闻到,整座邯郸城一时间噤若寒栗。

    蒙氏兄弟按照原定计划,杀一批,拉一批,打一批,其中赵国王室便首当其中,是点名不能留的。

    第二日,没有死绝的氏族,皆被秦锐士送上了请帖,请客地点就在赵国邯郸城最繁华地带的有间客栈。

    第三日,在东方刚刚露出点鱼肚白的时候,整个邯郸城都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大街之上,除了秦国商队之外,连一个人影都看不到。

    但是有间客栈却已经坐满了,各个氏族的人来的很早,甚至比蒙恬来的都早。

    秦国发来的是请帖,但是没有氏族敢把那真的当成请帖,那是最后的通牒,要么生,要么死。

    秦锐士的长刀可不认人。

    赵国所有的氏族都相信,如果有哪个氏族没到,那么第二天大家就可以像今天给赵国王室收尸一般,给那个氏族收尸。

    “今日来了的,秦人会记下,没来的秦人也会记下。”

    开篇就是一句狠话,这是**裸的威胁,蒙氏兄弟连客套话都懒得说,他们巴不得多些不长眼的人给冲点军功。

    “客套的话,蒙恬也不多说,稳住赵国局势到公子政派人来接管就好,做到,你们贵族虽然保不住,但是可以略受优待,做不到,赵国也不需要什么贵族了。”

    驻守有间客栈的秦锐士战甲之上的血迹都没有洗净,整个客栈之中都是血腥的味道,这种情况哪里有人敢说不,枪打出头鸟,这时候被秦国记下小本本,不死也离死不远了。

    蒙恬看到没有人开口反驳点了点头。

    “当然,诸夏一体,只要赵国人不添乱,中原当是一视同仁。”

    诸夏一体,这是秦国半和平式接管整个中原的基础。

    流血当然也还是会流血,但是不过是贵族之血罢了,黔首不会多死一个。

    听到诸夏一体的保证之后,赵国剩余的氏族神情不由的缓和了几分。

    “秦授天命,理当如此。”

    在第一位氏族开口之后,众氏族很快就全面倒戈,开始议论如何稳定赵国局势。

    这是舆论与拳头的双重威力,当然也是因为赵国铁杆几乎被杀完了。

    秦锐士的刀终究是又快有狠。

    诸侯相争留有“全尸”这是习惯,就像是周武王灭了商朝之后,还是给商朝留了封地,但是嬴政不准备再用所谓的“分封制”,他决定彻底掀桌子,有意见的,可以找他来谈谈。

    …………………………………

    七日后,燕国都城蓟,燕王宫中,燕王喜死。

    与之同时,韩国都城宜阳,韩王宫,韩王身死。

    齐国都城临淄,齐王宫,齐王身死。

    只有韩王宫之中,因为韩非之固,特赦了几位,其余皆是连根拔起。

    …………………………

    刚刚到达魏国境内的李春秋,很快就得到了消息。

    他不由的叹了口气,至少不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了,总归比原有应该算是进步了。

    “接下来,便是魏国和楚国了,看来在我回到太阴学宫之前,中原至少可以算是统一了。”

    李春秋短暂的失神了片刻,见证历史本身就是一种奇妙至极的感觉。

    但是他还有更多需要思考的,等待秦国稳定局势之后,或许他应该开一方世界给秦国练练手了。


………………………………

第二百四十三章 奈何

    魏国都城大梁,魏王宫的大门前守门的士卒已经全部倒下,血水被夜雨冲淡,秦锐士熟练的清理着尸体,而王宫的厚重的大门敞开着,门前吕不韦持伞而立,他抬了抬头似有所感,然后一甩衣袖大步走入了魏王宫之中。

    两侧所有的哨岗都被秦锐士毫无声息的清理掉了,整个魏王宫没有一丝声响。

    吕不韦顺着王宫大道旁若无人的走入魏王宫的寝宫之中。

    “嗵!”

    寝宫的大门被直接踹开,魏王瞬间从睡梦之中惊醒,隔着睡帘魏王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寝宫的大门处有着一个人,黯淡的月光透过云层映照在他身上,长风吹灭了两侧的灯火。

    “谁?”

    魏王的声音之中带着惊慌。

    “魏王别来无恙,本相深夜造访失礼了。”

    在大门处的身影轻轻的拱了拱身,那熟悉的声音让魏王愣了一下。

    “吕不韦,你大胆。”

    魏王的咆哮声回荡在寝宫之中,说不出的愤怒。

    吕不韦笑了笑。

    “本相的胆子从来不大,比如本相从来不敢忤逆秦王与秦公子,但是魏王的胆子很大。”

    顿了顿后,吕不韦声音大了起来,带着质问的口气。

    “魏王敢忤逆秦王的意思,敢忤逆公子的意思。”

    “你什么意思?”

    “你想要干什么?”

    冰冷的寒风从大门之中呼啸而来,让魏王忍不住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同时也让那初醒的的迷离消退了数分,他开始惶恐了。

    吕不韦再次笑了笑,他抬起头,直视这位帝王。

    “来请魏王去见信陵君。”

    寒风入王庭,一盏油灯终是到了枯竭之时。

    就像是一颗百丈大树一夜间枯死。

    ……………………………………………

    魏国以北,秦魏交接之地,诸侯联军于此常驻已然数月,无风无浪,过着平静至极的日子。

    但是近日却来了一位客人打破了最开始的平静。

    在大营之中,魏信陵君魏无忌上座,左侧为赵将李牧,右侧为赵将廉颇,依次排座,绵绵数十人,赵魏韩楚燕齐诸侯之臣林列。

    而吕不韦只有一人,但是他没有丝毫怯懦,他身着黑衣,如同这里就是他的主场一般。

    国强则使强,秦国的强大让吕不韦可以无畏的站在这里,傲视诸侯。

    “吕相,来之何意?”

    魏无忌心中已经猜到了什么,但是他还有些不确定,但是当吕不韦来到大营之中后,这种感觉越发的明显。

    “送信。”

    吕不韦笑了笑。

    “公子政遣我来给信陵君送一封信,一封决定着百万联军与中原命运的信件。”

    “公子政很有诚意,请信陵君务必不要拒绝。”

    吕不韦从自己的袖中取出了一封信件,然后双手抬于胸前,他是秦相,论地位不必过于多礼。

    魏无忌深吸了一口气,他走下了帅座,接过了信件,打开信件之后,他整个人呆住了,如同一个被泄了气的皮球,又像是一个犯人等到了他本该有的审判,是解脱,也是审判。

    “替我谢公子政,联军十日之后,可由秦军接收,中原至此,再次归一,指望公子能够善待诸国遗民。”

    魏无忌的声音有些低哑,可却无比的清晰。

    “什么?”

    “上面写了什么,怎可如此?”

    “君上,这可不得丝毫玩笑。”

    “我赵国不同意,信陵君可还记得这是诸侯联军,而不是你一言之堂。”

    “信陵君,我本来还认为你是崤山以西第一号人物,不想,只是一份信件就让你降秦。”

    ……………………………………………

    随着信陵君魏无忌这一句话语说出,整个营帐都乱了起来,众人纷纷开口,或是唾骂,或是质问,整个营帐乱成一团。

    只有站在营帐中央的吕不韦抬手,一躬身,道:“凡中原子民皆会念着信陵君的好,这是莫大的慈悲。”

    吕不韦是一个枭雄,但是他也有着自知之明,任凭谁坐在魏无忌的位置都不会做的更好了,因为他的对手是嬴政,是那位太阴学宫之主的意志。

    “请信陵君放心,公子定然让诸夏之昌如同浩然大日。”

    “吕不韦告退,十日之后,再见。”

    ……………………………………………

    楚王宫之中是诸侯之中唯一没有剑拔弩张的,楚王没有入眠,夜中他点着灯望着手中的信件,上面白纸黑字是那么的清晰。

    “……………大势如潮,人间涨落,世无千载王侯,亦无千载之国…………………昔受王恩,不敢不报,时为楚臣,不敢不禀……………为今之局,唯有降之………”

    信件之中洋洋洒洒数千字,不复工笔,已然潦草,可见落笔之人情绪激动,竟不能自已。

    白纸之上隐隐可以见到泪痕。

    “春申君,寡人信你。”

    楚王放下了手中的信件,他叹了口气,昔年他也是质子,是被春申君用自己的性命从秦国换回来的,不然他绝对不会继承楚国王位,对于自己的这位亦师亦友的大臣,他是万分信任的。

    而且自从春申君进入秦国太阴学宫之后,他们几乎每十五天都会进行通信,每十五日黄歇都会将他在太阴学宫之中所见所闻告知楚王,并且说出自己的感受。

    最开始的时候,春申君说局势很严峻,但是只要能够见到春秋仙人一切都有希望,但是时日渐久,春申君的感受便越是无力,而楚王深深感受着他的无力。

    他不怪春申君,他只是在想昔年蚩尤是不是这般的无力。

    “或许这就是命吧!”

    楚王抬头,他的视线透过了大门,穿透了整个楚王宫,似乎看到了楚国的大地,那满是故事与岁月伤痕的大地。

    楚国立国已然七百年春秋,他熊氏曾经也是这片大地之上最有能够终结乱世的人,奈何,奈何啊!

    “就这么结束吧!”

    ……………………

    在咸阳,嬴政秉烛持笔,似有所感,他抬了抬头,然后摇了摇头。

    “总感觉有人在念叨着政。”

    “莫不是师傅吧!”

    “算算时间,师傅,应该要回来了。”

    嬴政笑了,似乎他还是一个少年。


………………………………

第二百四十四章 六王毕

    在嬴政即公子位的第十个月零三天,秦国接收了信陵君魏无忌投降,三日后,在魏国都城举行了正式的联军受降仪式,自此崤山以东再无兵甲可抗秦,可称天下初定。

    又十日,楚国楚王受降,秦王亲自出函谷关接见了楚王即其一众楚国大臣,楚王以“天生始皇,命不可为”为由,将楚国彻底托付于秦,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时年中,公子政授命蒙骜与吕不韦接管诸侯在函谷关外的一切,诸侯彻底成为过往,消散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