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浩瀚仙秦-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随着众人被放出,一个个秦军士卒将一众囚犯围在了中心,走到了内官身后。
王顺之等人见到了内官,也不敢多言了,识时务者为俊杰,他们沦为阶下囚,最好便是少说话,作为囚犯死是最好的结局。
作为曾经一方的霸主,他们自然知道活在牢狱之中的众人是何等的恐怖,有些想都不敢想的刑法,便是铁打的汉子也扛不住。
被推开了大门之后,当初攻打北郭城的军阀全部随着内官走了出来,五十秦兵并列,将众人牢牢环绕。
王顺之用着余光打量着秦军,北郭城攻城反击战之中,这些秦军士卒给所有的军阀首领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八万士卒皆是以一敌百,要知道大秦露面的就有二十万士卒,众人不会以为只有八万是这种水平。
在北郭城战争之中,他可没有这般近距离打量大秦悍卒的机会,但是此时却有了这个机会。
贴身锁子甲,外披重甲,带刀用于近身之战,长戈长约一丈,纯铁铸造,大秦悍卒从上到下,每一个人都武装到了牙齿,最让人战栗的是那种悍勇之气。
这是百战老卒,而且士气胜到让人难以置信,真的不知道这些大秦士卒是从何处训练而出的。
败在这种军队之下,不丢人。
就在王顺之望着大秦悍卒发呆的时候,那在队伍最前方的内官开口了。
“咱家不知道始皇帝陛下为何召见你等乱贼,但是尔等无比记住,大秦始皇帝陛下面前要恭敬,莫要妄想行什么行刺之举。”
“始皇帝陛下便是数百锐士也难以近身,你们连提鞋都不配。”
数百锐士?也不知道这周围的士卒是不是锐士水准,若是这个水准,那大秦皇帝真的是强的有些可怕。
王顺之依稀记得那虚空之中的恐怖气运黑龙,南唐国尚且在分裂之中,也不知道这位大秦始皇帝是从何地聚集了如此之多的气运。
一众人走到了秦王行宫后,内官领着一众囚犯在大秦禁军的看守下,走入了始皇帝的偏殿。
王顺之进入秦王行宫之后,细细打量着整个秦王行宫,不禁咋舌,这真的是五步一楼,十步一哨,密密麻麻的暗桩光是看到的便已经然人头皮发麻。
“禀始皇帝陛下,人已经带到了。”走到了偏殿门口之后,内官将众人全部留在的门外,然后独自走入偏殿之中,过了片刻,偏殿桌子功能传来了拜见之声。
偏殿之中,正在看奏折的嬴政闻言挥了挥手,内官退去,将众人带了进来。
偏殿之中,只留下五十秦军士卒,其实留下这五十士卒的作用也不大,毕竟这些军阀首领有一个算一个,还不够嬴政一巴掌拍的。
嬴政也不着急审问众人,只是继续看着手中的奏折。
这时候,王顺之缓缓抬头望向了那位大秦始皇帝,首先入目的是一件黑色的龙袍,黑色的龙袍说不出的雍容大气,似乎那龙袍之上的黑龙就要脱离龙袍而出。
黑色龙袍?王顺之冷冷愣了一下,自古而来几乎没有帝王身着黑色的。
但当王顺之看向了那始皇帝的脸的时候却更加愣住了,那是一张十余岁少年的面容,只是双眉之间带着难以言明的霸气。
此时,这位少年天子正捧着一卷奏折静静地看着,忽然之间他似乎察觉了什么。
缓缓抬起头,王顺之等正在打量嬴政的人只觉得双目一阵刺痛,一瞬间似乎有着什么殷红的液体留了出来。
“阶下之囚,也敢直视朕?”
………………………………
第二百九十九章 放虎归山
偏殿之上,嬴政一只手按在奏折之上,一只手放在长案之上,黑色的龙袍随着威势荡起的长风飘荡,冷眼看着满堂的囚犯。
礼仪尊卑,不可废也,这个世界的人连这些都没有了吗?
偏殿大堂之下,近十位囚犯捂着双眼倒在地上,一种恐怖的帝王威势压在众人的心头,不同于南唐国国主的那种仁义慈悲,嬴政的帝王威势充满了霸道。
帝者重威!
除了王顺之之外,整个偏殿之中倒了一大片,而剩下的囚犯则是将头低的更低了。
自古帝王从来都是没有修为在身的,为什么这位大秦始皇帝能够如此特殊?众人心存疑惑却不敢开口去问。
王顺之满眼鲜血,顺着脸颊流下,滴落在偏殿的大地之上,他想过很多这位大秦帝王的模样,但是他却没有想到这是一位少年,少年谋国,当天子之权,居域中之大,承神器之重,古之未有。
自古有少年拜相封侯者,虽是凤毛麟角,却也曾听闻这等天纵之才,但是少年天子虽有,却从来没有能够十岁掌大权之人。
“败在尊下手里,吾等不冤!”王顺之惨笑道,他败到了极致。
嬴政随手将手中的奏折放下,站起身来,居高临下。
“可惜,朕却没有丝毫的成就感。”
“这次之所以召见你们,不过是看你们好歹算是南唐国数的上号的人物,可却有些让朕失望了。”
王顺之锁着铁链的双手放在身前,高声道:
“比之始皇帝陛下,我或许是远远不如,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言,王某人自认还是超出的。”
“哦?那倒是由你说说,朕在这天下之中还有着那些不成器的敌人。”嬴政似乎来了一丝丝的兴致,开口问道。
站在王顺之身后的众人闻言才放下那颗吊在半空之中的心,他们生怕王顺之激怒了这位大秦的始皇帝,一怒之下,让他们首级分离。
“始皇帝陛下的敌人不在南唐国内军阀,南唐国之中有数的军阀已经尽数在此,剩余的不过是臭鱼烂虾罢了,连我都看不上眼,更不必说是始皇帝陛下了。”
“继续!”嬴政饶有兴趣地坐回了位置之上,挥挥手让内官沏上一壶上好的茶水,自从半年前,大秦已经开始种植各种茶叶,终归是不用在所有人挤那太阴学宫之中的茶叶了。
“始皇帝的对手,在修道界之中,在南唐国之外。”
王顺之言辞有理有据,思路清晰。
“五十年前起,虽然不知道修道界究竟出现了什么变动,但是对于人间来说却是陷入了大劫之中,生灵涂炭,不过于此,始皇帝陛下挥兵北去,强征枉死城难道说不是因为如此吗?”
王顺之之前认为大秦始皇帝强征枉死城虽然有着大秦强势的原因,更多归结于大秦这位皇帝的刚愎自用,但是现在他看到了大秦真正的实力,他却明白了,那不是狂妄。
大秦或许真的有实力,将这世间重新扫荡一遍。
“至于南唐国之外,北方有着大金戎,南方有着蛊夷,西有蕃邦缔结,这才是始皇帝陛下的对手,合寡击众,想必今日战局结果传出之后,他们很快会联合在一起。”
王顺之作出了自己的判断,南唐国地处天下最是肥沃之地,历年而来虽然深受妖魔之苦,可仍旧比那些偏远之地富裕的太多了。
现在南唐国动乱的消息才刚刚传出,所以那些国家才没有动静,再等三五个月,他们必定会下场,到时候才是天下最乱的时候。
而听闻了大秦的强大之后,他们一定会联合在一起,这就是天下的大势。
但是嬴政只是点了点头,轻轻赞扬了一句:
“不错的见识。”
然后对于这那些对手,他也无关紧要地评论了一句:
“那就让他们联合在一起吧,省的朕要一个个清扫,就如同你们一般,一战把什么都解决了,不就好了。”
这一句话,像是一柄利箭重创在王顺之的心中,原来大秦之所以不进攻,就是要等他们自投罗网,好个一战定天下,当真是恐怖的想法,只有疯子才能真正的才能做出的决定。
但是真正听到嬴政说出这句话的人,绝对不会认为他是一个疯子,这是一个极具自信的人,天地对于他来说都太狭窄了。
“知道寡人为什么留着你们吗?”嬴政忽然将话题一转,气氛似乎都变得沉重了起来,所有的囚犯都屏住了呼吸,不敢大声喘气。
“哀兵必胜,若我等死,我等后人会再次出兵,不会妥协。”在王顺之身边的李从之开口给出了一个答案。
这个答案却让嬴政笑了起来。
“哀兵必胜?真是幽默,敢来,朕就让他们全军覆灭,大秦以人头论军功,这次朕留下俘虏对于大秦士卒却是不公了,若是有人能够此时再送一波人头,想必朕的将士都会开心的。”
似乎是在回应自己的皇帝,整个大殿之中的禁军都对囚犯们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一时间,气氛更加的压抑起来。
“朕留下你们,是想让你们老老实实回去,稳固一下你们的地盘,即便是有着军阀也比没有秩序好得多。”
嬴政给出了一个让人无法想象的答案,他要放了他们。
“始皇帝陛下不怕我等徒生后患?”王顺之猛然抬起头,尽管他已经失去了光明,还是对着始皇帝的方向道。
“就凭你们?你们太高看自己了。”
嬴政端起茶杯,刮了刮上层的茶叶,然后饮下一口热茶道:
“朕不具仁心,从来只会给别人一次机会,下次如果你们还站在朕对面成为朕的敌人,谁都救不了你们。”
嬴政淡淡的笑着,但是在场所有人没有一个敢将他的笑言,当做笑话来看。
挥了挥手,让内官带着众人离去,嬴政继续饮着茶道:
“给他们治疗,别死在这里,然后五日之后,全部放回。”
“朕希望下次你们会主动俯首称臣,不然朕会很不高兴。”
“帝王一怒,伏尸千里,血流殍漂。”
放虎归山,他何惧之有?
………………………………
第三百章 人灾
将所有抓了的军阀首领都下令放走之后,嬴政品着手边的茶,将刚刚放下的奏折再次看了起来。
奏折封面之上写着四个大字:军制整改。
这奏折是从先秦世界传过来的,乃是李斯和吕不韦两人为主导,群臣合议拟定的,上面从多方面拟定了军制改革详细细节,与具体实施方案。
若大秦若是只是蜷居在一方偏隅之地,亦或者是只在一方世界之中小打小闹,那么根本无需改制度,郡县制配套上大秦的军功制度,没有任何一个国度可以从大秦身上占丝毫的便宜。
但是嬴政的追求却不止如此,星辰大海才是他的追求,那么现在大秦的制度便不够了。
变革就迫在眉睫,现在只有两个世界,变革还容易些。
若是日后有了十个以上的世界,那么再想变革就难了,要知道冗杂积沉最是难变。
“写的倒是还可以,但是却太小心了。”
嬴政看完了整个奏折之后,转手将奏折放在了桌案之上,他知道这是为了什么,这是因为吕不韦和李斯不敢僭越,群臣敬他如神,也畏他为虎。
“可这样胆小,是成不了大事的。”
嬴政提起一边的红色朱砂笔,免起袖子,在那奏折的最后下笔批示道:改革之道,大刀阔斧。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放下了手中的朱砂笔,嬴政等待奏折之上的朱砂笔墨干涸之后,将奏折放在了桌案角上。
“来人,将此奏折八百里加急送回咸阳,给吕相带一句话。”
秦王行宫之中,一位内官从宫殿之外走入其中。
“诺!”
嬴政沉吟了一下,道:
“就说朕曾经听闻人老而胆小,问吕相是否是真的。”
“诺!”内官低头退下。
随着内官退下,嬴政再次拿起来了新的奏折阅览起来,这些奏折是吕不韦和李斯批示过的,嬴政主要做的是审核,他要知道整个大秦帝国的运行。
对于一个帝王来说,不了解自己的国家是不合格的帝王。
嬴政自然不想成为一个不合格的帝王。
夜色缓缓来临,秦王行宫之中,亮起来灯火如昼。
………
大秦,咸阳,天下之都。
咸阳宫之中,吕不韦正在和群臣整理大秦的事物,一个帝国的运转可不是那些许的事情,而是方方面面。
吕不韦此时正是意气风发,他是三朝老臣,此时又是九卿之上,丞相之位,在始皇帝远征另一方世界的时候,他就是这天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他如何能够不意气风发?
当年“奇货可居”一谋,比他想象之中得利更多,毕竟当时谁也想不到子楚的儿子,竟然承载如此天命。
太阴学宫宫主春秋先生改的是整个天下的宿命。
“始皇帝陛下,八百里加急!”
在群臣议事之时,一道声音从咸阳宫外,一直传到咸阳宫内。
半刻钟之后,大秦信使冲进了议事殿之中,直奔吕不韦身前,跪倒道:“始皇帝信,吕相拜叩。”
吕不韦闻言而拜,缓缓从信使手中接过信件才站起身来,将信件之上的火漆揭开,吕不韦从其中拿出了一本奏折。
而这本奏折真是几日前,他们提交上去的,显然始皇帝陛下已经批复完毕,将奏折送了回来。
吕不韦将奏折展开,翻到了最后一页,却看到八个红字:改革之道,大刀阔斧。
吕不韦心中一跳,这是对他的改革措施不满?
还没有等吕不韦听明白,信使再次开口道:
“始皇帝陛下还让我问您一句话。”
“说!快说!”吕不韦连道,看得群臣面面相觑,这是发生什么了?
“始皇帝陛下说,他曾经听闻人老而胆怯,问吕相可是真的?”
这是真的对他的奏折不满啊!
吕不韦瞬间便明白了,这所谓的症结在于何处,他身子一躬,开口答道:
“人老而胆怯?回始皇帝陛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怯者布衣老叟也。”
“诺!我这就回去告知始皇帝陛下。”
随着信使退下,吕不韦的面色惨白起来,即便他是始皇帝父亲的好友,也是其肱骨之臣,但是在始皇帝的面前,他还是畏惧十分。
那位皇帝陛下虽然不过双十之龄,但是心沉如海,手段雷霆,霸道的紧。
始皇帝这样质问他,是对他的不满啊!
面对群臣疑惑的眼神,吕不韦缓缓开口道:
“将之前的大秦军功制度改革重做,郡县制也同样,这份始皇帝觉得吾等皆是畏首畏尾之辈。
始皇帝陛下是不许臣子在同一个错误之上犯两次的,下一份奏折就是吾等唯一清洗自己的机会,切莫错过。”
吕不韦了解始皇帝,他是一个不许他人犯错误的人,除非此人是他手足至亲——比如说成蟜公子。
但是他们有一个符合这一条的吗?没有。
所以,他们只有一次犯错的机会,自从太阴学宫施教天下,这天下之中隐藏的大才何等之多,有多少人等着他们的位置?如果不想被换下来,那么就要好好地更改错误。
“诺!”
众人缓缓躬身,唯有李斯若有所思。
帝王心机如海,群臣便要多想少做,始皇帝现在给予众人这样的批复,认为众人是畏首畏尾之辈,那么众人便要想象如何才不是畏首畏尾,而且要不显得鲁莽。
若是吕相把握不好,或许这帝国之中,他便可以争一争丞相之位,毕竟李斯之前从玄都那里听闻,始皇帝陛下有立左相的意思。
“还要谋划一番。”
李斯低下头,始皇帝陛下聪慧至极,想要使用不正当的手段只会让他看不上,还是要从长计议一番。
………
李春秋立了轮回之后,便回到了太阴学宫,他已经到了渡劫的时候,三灾五劫已然到了眼前,也是时候考虑一下在何处渡劫的事情。
诸天世界之中隐隐出现了疑似燃烧军团的存在,这是莫名的威胁,只有达到更高的境界才能更好的应对威胁。
浩大的无极宫之中,李春秋缓缓抬起了头,双目之中湛蓝色的光华隐隐作现。
“三灾第一灾,人灾。”
………………………………
第三百零一章 带着众生渡劫
人灾,为三灾第一灾,其聚合人道之怨气,生大劫于身。
这是天地之意志,也是众生之意志。
天地众生都要随着渡劫的真仙一起渡劫,躲无可躲,避无可避。
如果不是李春秋有着通天石碑将大劫感知遮蔽,当他打破这一境界的时候,整个仙秦世界都会进入他的大劫之中。
带着天地众生一起渡劫,这对于一方世界众生都是巨大的打击,而对于李春秋来说,这可能会导致他在这一方世界的布局全部失效。
也亏得通天石碑能够跨越到其他的世界渡劫,不然李春秋只能硬着头皮带着整个仙秦世界一起渡劫了。
无极宫之中,云气缥缈,一身白衣的李春秋周身闪过一道湛蓝色的光华,将整个无极宫之上涌流而下的成雾灵气全部荡开,下一刻虚空之中空间似乎是坍塌了一般。
再次转眼望去,无极宫的琉璃高台之上,李春秋已经消失在了这方世界之中,像是从来没有出现过一般。
………
九霄云端之上,湛蓝色的光华如同九霄之上闪动的雷光,惊天动地。
李春秋从湛蓝色的光华之中踏出,落步在云海之上,他望了一眼此方天地,浩荡山河,如似永固。
这便是最适合他渡劫的一方天地。
三灾五劫,天人五衰。
三灾第一劫人灾之中,对于渡劫者威胁最大的便是因果与强大的修行界大能。
越是高深的境界对于因果便越是敏感,因为这些缠绕着他们的因果往往会在他们修道的关键时刻,给予他们致命一击。
而因为人灾是带着天地众生一起渡劫,所以整个天地之间一切生灵都会应劫,虽然有大修行者可能会主动避开这些人的劫数,但是更多的修行者会主动抹杀靠近他们境界的修行者。
渡劫者会在接受天道磨砺心智的同时,因为莫名其妙的因果被天地之间所有人追杀。
众生人在,吾之人灾。
天地养吾,得道之祸。
“这方世界也是最合适于我的了。”李春秋不惧怕什么因果,因为无论是创立的赦令,还是通天石碑都能规避天地的感知,因果的纠缠。
能够阻止他的只有那些高修为级别的强者,所以他要规避过于强大的修道者,但也不能选择过于弱小的世界,因为人灾磨砺的大小是天道的强弱决定的。
天道越是强大,磨砺便越是深厚,对于要渡人灾的人来说,他要承受灾劫的世界不能太过弱小,最好能够达到人灾境界的极致。
而这方世界便是最合适的世界了。
此方世界的真仙级别有十六人,渡过人灾的大修士有三名,分别阵列在天下诸国之中,这是李春秋能够接受的极限了,也是人灾能够达到的极致。
真仙境界之后,每渡过一劫数,实力都会暴涨,人灾真仙对于李春秋来说,想要杀死也是很难的。
“总归该渡劫了!”李春秋虚空之中双手结印,一道道玄妙至极的道法在虚空之中被勾画出来,虚空之中像是有着什么屏障一寸寸的破碎。
那是李春秋周身之上被屏蔽的天机,在屏障被破碎的那一瞬间,浩渺纯白的云雾,一瞬间黯淡了下来。
天地之间起风了。
云层之中,银白色闪电被勾连了起来,噼里啪啦连成一道银色的锁链,似乎在预兆着什么。
这方天地感受到了新的应劫者,人灾开启了。
一瞬间,天地之间所有真仙以上级别的人都感受到了新的应劫者的存在。
浩荡云海之上,在天地感受到他的那一刹那,李春秋一瞬间便感觉自己的灵觉,法力都被虚空之中的天道碾动起来,像是自己化为了一柄未曾出炉的剑胚被天地的铁锤锤炼了起来。
灵觉与法力都变得迟缓起来,一瞬间,李春秋也感到有些不适应。
“这便是三灾五劫从内到外的历练吗?”
“在天道的不断锤炼之下,于人灾之中撑到”
李春秋轻轻在虚空之中一握,虚空之中湛蓝色的赦令浮现而出,虚空大道的一瞬间似乎消失了,可整个天地却一瞬间天地翻覆,似乎整个天道都被彻底地触怒了。
天道道纹扫过整个世间,再次将整个天地之间真仙震的不轻,数千年来从未出过这样事情。
“竟然连天道都能够隔绝吗?”
李春秋散去了虚空之中赦令,他越发的感受到那通天石碑的神秘与莫测,便是一方世界的天道对于他来说似乎都太过于渺小了。
可就在李春秋散去赦令的一瞬间,一道数丈宽的雷霆凭空出现从虚空之中滑落,狠狠劈在了李春秋的头顶。
“轰隆!”
李春秋直接被劈下了云端,虚空之上的云端似乎划过了一道湛蓝色额流光,随后大地之上,一道流光狠狠砸在了大地之上。
整个大地都震动了起来,大梁城外忽然掀起了巨大的烟尘,一个穿着破烂、满脸焦黑的男子从烟雾之中走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