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寒门栋梁-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范进虽说五十多岁了,但争强好胜之心却丝毫不逊于年轻人。他轻轻摸了一下颌下的花白胡须,笑道,“这位徐经兄弟刚才所说老夫却是有些不赞同呐!
说北人厚重,这无可厚非。北方人嘛,就是热情爽朗,豪气干云。不过要说南善诗词,这好像就有些贬低北方人了,好像北方就不善诗词,才学差一些了,这样说未免不妥。”
徐经听范进这样说,眉头却不由得微微皱了一下。暗道,所谓“南善诗词,北人厚重。”是明仁宗皇帝所说,绝不是我徐经凭空杜撰的。没想到这个范进竟然在这点儿上较起真来。范进要是争论,大可以去和仁宗皇帝去争论啊。
可他毕竟二十三岁就考中了举人,那颗心难免就有些骄傲,虽然是极力克制,但终归还是说道,“范兄刚才所言徐经倒是以为不妥。范兄请想,在诗词方面,尤其是古今诗词大家,到底是南方人多,还是北方人多?”
说这些话的时候,徐经俨然就要张口说出古今诗词大家的出生地,要和范进争出个短长了。
范进虽只是个秀才,但也饱读诗书,焉有服了徐经的道理?也随即做出了一副比拼的架势。
本来朋友相聚是一场幸事,却弄的剑拔弩张,气氛尴尬。
吕行川急忙打圆场笑道,“不论南人还是北人,说来都是大明朝的子民,今日我等相聚,不论这个,呵呵!来,喝茶!”
魏好古也跟着劝说,这才把两人的气焰压了下去。
徐经和范进同时爽朗的几声大笑,将尴尬的气氛为之缓和。
徐经笑道,“对,今日不论这个,我等在此一聚都是缘分,呵呵!我等都是读书之人,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科举为官,大家一起讨论八股制艺,互相切磋,共同进步才是正理。”
随后徐经的一双目光扫视了一下众人,却最后落在周致身上,仔细观察了周致一番,道,“这位周致兄弟虽说年幼,但能得行川兄看重,想必定然是才思敏捷,见识不菲吧?”
………………………………
第九十五章 北人厚重
徐经猛的问出这样一句话,范进和魏好古均是一愣,就是连吕行川心里也是“咯噔”一下。
在座七人中,徐经是举人自不必说,伍文定、顾鼎臣、范进和魏好古都是秀才。
吕行川虽还是个童生,但饱读诗书,只是时运不济或是不得其法才至今没有考中秀才。可论起才学来,他俨然不会输于在座的任何一个人。要知道,他从小就读书,读到了现在的四十岁,读过多少书可想而知。
只有周致一人是白身,而且周致四书五经还未读完。当然了,周致未读完四书五经的事情徐经是不知道的。可谁都能看出来,周致的穿着普通,没有戴着方巾那秀才的标志,他明显是白身。
再有,周致年龄最即使读书能读多少啊?这徐经一张口就说周致才思敏捷,读过了很多书,他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是何居心?
难道刚才因为那句“南善诗词,北人厚重。”徐经耿耿于怀,要借机张扬一下他作为一个南方人的才学,而贬低甚至是羞辱北方人吗?
可是不管南方还是北方,都是大明的国土,在这大明士子中硬是要分出个南北吗?
徐经若真是心存这样的心思,未免就有些睚眦必报,小肚鸡肠了。
也许徐经只是无心之举,真的是想和大家共同研究探讨八股制艺吧。
三人心内恻恻,都眼看着周致,为周致捏了把汗。
因为不管怎么说,周致是吕行川父亲的救命恩人,和范进关系匪浅。
至于魏好古,虽未和周致有过过多的接触,但他从范进口中早已得知周致虽身处寒家,而不堕读书之志,他是非常钦佩周致的。而他和徐经等三人只是刚刚相识,自然从心里也便偏袒周致。
刚刚大家谈笑,徐经和范进争论,周致和顾鼎臣只是坐在最下首的位置静静地听,两人谁都没有说话。徐经说要共同探讨八股制艺,周致还很高兴了一把。
周致现在四书五经只剩下礼记正在研读,其余的则全都读完,并能背诵如流。他毕竟还是有后世的基础,见识多,理解能力要比现在的大明人强出不少,他读书的速度便格外的快。
虽说四书五经将要读完,但科举考试是做八股文。可周致对八股制艺却是一窍不通,后世也从来没有做过研究。
时至今日,八股制艺也应该提到学习的日程了。在座的这些人都是经历过科考的,对八股文定会有很多的见解和窍门,周致想来现在听听定会大有裨益。
可突听吴经话锋一转,竟然问起了自己,周致也是心内一动。暗暗想道,这徐经虽说才学过人,二十三岁就高中了举人,但终归骨子里有股狂傲之气。
周致和范进等人的想法一样,莫非吴经针对自己就是为了证实南善诗词,比北方人才学高么?
其实周致很清楚“南善诗词,北人厚重。”在这大明时期是千真万确的。至于范进硬是想与徐经一较短长,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此时的大明北方地处偏远,荒凉,地广人稀,交通闭塞,百姓们生活困苦,如何能比的上南方的富庶。没有经济交通作为基础,北方人读书的自然就少,才学嘛,自然也就抵不过南方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正是因为这样,大明才会南北分开取士嘛。
周致微微一笑,便打定了主意,不管今日徐经是出于何种心理,必须要小心应对了。
北人厚重,我周致就是要厚重一个给他看看。
想到这里,周致恭敬的朝徐经拱手说道,“直夫兄有所不知,小子其实并不曾读多少书,只是于三个月前才开始读书,哪里会有什么才学,小子今日前来是要听直夫兄和各位哥哥们谈论读书,聆听教诲,从中受益的。”
此时必须要实话实说,来不得半点儿谎言,这才是北人的厚重之道。
要知道,撒谎一句,那可是需要由一万句谎言去圆谎,去弥补。
吴经还真不知周致竟然才读书三个月。才读书三个月,那就等于是刚刚启蒙。
吕行川让这样一个刚刚启蒙的人来坐在这里陪客,这到底是何原因?
其实他刚刚早已看过了,范进和魏好古是秀才,吕行川的才学他也是见识过的。唯独这个周致年龄最而且身着普通,想来必有过人之处。可就是周致再有过人之处,从娘胎肚子里开始读书,和他这个举人的学识比起来,徐经自忖还是会比周致强上很多。
要知道,徐经家里豪富,家学渊源,他的祖父徐颐,父亲徐元献都是当代名士,家里有一座藏书楼,古籍甚多,徐经涉猎不少。
徐经确实为刚才和范进的一番争论心中不悦,他也确实有想借此机会张扬一下他才华的心思。但周致却说出来这样一番话,一时就让徐经很尴尬了,这等于是把徐经的小心思完全摆露了出来。徐经那张白皙的脸颊不由得微微一红,将目光移向了别处,随后端起盏茶,慢慢啜了一口茶水。
范进听周致竟会实言相告,心中颇为不爽。在他想来怎么周致也应该自我夸大一些吧。在座的可都是秀才举人的,你周致虽是个白身,但也自己要长些脸面才对。
唉!周致小兄弟说到底还是毛嫩呀。
这吴经很是傲气,必须要打压一下,我们北方人也不光是厚重,才学绝对不能输于南方人。
范进一这样想,不禁看了一眼吴经,笑道,“直夫贤弟有所不知,这位周致贤弟虽读书三个月,但博闻强记,读书神速,有过目不忘之能,他读书三个月堪比别人读书三年呐!”
周致听范进如此说自己,不由得暗暗叫苦。这个范进,真是信口开河,我何时说过我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了?上次来行川兄家借书,我只是说要加快读书的速度,参加后年的小考,可到了你范进这里却变成了过目不忘。范进老兄,你可要把我坑苦了。
果然吴经听了双目瞬间一眯,又朝周致看过来,道,“我就说嘛,周致贤弟定然有些本领,过目不忘,我徐经只是听说,却从来没见识过。呵呵!周致兄弟,今日不妨就让我等见识一下你这过目不忘之能如何?”
岂止是徐经,就是连伍文定和顾鼎臣也先是一脸惊愕,而后变成非常期待之色。
范进听徐经真要见识周致过目不忘的本领,当即就有些傻眼。他其实刚刚这样吹嘘周致,只不过是想抬高周致的身价,也好为北方人的才学挣些脸面,没成想这徐经还真的就揪住不放了。
………………………………
第九十六章 徐经的虚荣心
本是远方的朋友来家中相会,热情周到的招待方是待客之道。可到了现在却变成了考较,甚至是争出长短,这让吕行川颇为尴尬。
他急忙笑着打圆场道,“直夫贤弟,马上要到午时,要吃饭了,三位贤弟初次来我吕家,这午饭嘛,我等定要来个不醉不休!呵呵!至于周致贤弟的过目不忘之能,并没有范进兄说的那么邪乎。
上次在和直夫贤弟的通信中,为兄提到了八股制艺破题的难处,还请直夫贤弟指点一二。”
吕行川这明显是要顾左右而言他,将考较周致过目不忘的事情翻过去。
可此时的徐经早已兴趣盎然,哪里还听的进吕行川说话。此时的徐经可不单纯是初始时候,要张扬一下他自己的才学的心思了。他始终认为人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只是传言,就是三国演义中张松那家伙有这样的本领也不过是民间传说而已。
此时他的心理很矛盾,一方面是盼望周致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从而让那一直呱噪,对他很不服气的范进好看。
另外一方面他还真的希望周致有这样的才能了。这样他要回到江南之后,也好有向人谈起的话题,从而震慑一下当地那些自命不凡,自诩清高的文人雅士。
徐经便是笑道,“行川兄,那破题的技巧随后再谈也无妨,呵呵!还是先见识一下周致贤弟的本领,让我等开开眼界吧!”
伍文定也说道,“是呀,周致贤弟有此才能,总不能不让我们见识见识吧!”
顾鼎臣仍然那样笔挺的坐着,虽未说话,但看周致的眼神却发生了很大变化,眼中流露着诸多兴奋和期待。
周致却是一言不发,面色镇定的坐在那里,好像还真是要等着徐经考较的架势。
徐经更是兴奋,说道,“行川兄,派人取些纸笔来,我写下一篇文章,不妨就让周致贤弟当场读上一遍,而后背诵。”
他说的斩钉截铁,俨然没有商量的余地了。
吕行川苦恼的暗自摇头,但此时却也无计可施,最后只有让那丁姓老仆去书房取了笔墨纸砚放在书案上。
徐经旋即站起,站在书案前,伍文定早已心痒难耐的研磨。徐经朝周致笑道,“周致贤弟,既然我等要见识贤弟过目不忘之能,还请周致贤弟暂时回避一下。”
周致闷不做声的缓缓站起,朝徐经微微一笑,便步出了客厅去了院里。
范进此时自然坐不住了,紧紧跟在周致身后,也走到院中,范进朝周致一脸的苦笑,“周致贤弟,都是怪为兄啊,为兄上了年纪,这好强要脸面的性子却是一点儿没改。”
周致笑道,“范兄这是说的哪里话,小弟并无怪罪范兄之意,范兄不必自责。
呵呵!范兄还是回屋去,这院里可是冷啊!”
周致矢口不提他有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却只是安慰劝说范进,这让范进感动不已,同时也暗暗纳闷,莫非我这位周致贤弟真有过目成诵的本事?
范进最后怀着歉疚,狐疑的心思又返回了客厅。
客厅中徐经早已手里拿着小楷毛笔笔走龙蛇。他在如何考较周致过目不忘的本领上还是动了一番心思的。他其实可以拿出一册书来随意挑选出书里的一篇文章,让周致来读。
据刚才周致所说,才读书三个月,那可以挑选的文章就多不胜数了。可徐经还是亲自当场写出一篇文章来,他这样做当然是要张扬一下他自己的才学了。
徐经想到,假使周致真能做到过目成诵,当场写文章,但他徐经博闻强记的本领也是不弱。
再有,徐经写的一手漂亮的小楷,俊秀洒脱,这也一直是徐经的骄傲。此时正好展示一下,也好让众人对他徐经更加崇拜钦佩。
从这点儿上说,不得不说徐经的虚荣心还是很强盛的。
徐经写的是一篇八股文,题目是:乐天者保天下。
所谓八股文,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是有固定格式的。一篇八股文应该包括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八个部分。八股文必须要用古人的语气,所谓“代圣人立言。”不可自由发挥。
徐经二十三岁就考中了举人,在做八股文上独有一番见解和技巧。这篇乐天者保天下是徐经经过了数日思索,研磨而又多次修改而成。
从八股文的各个要求看,都是一篇上乘之作。徐经这篇文章一直私藏,从未公诸于人。不管周致是真的读书三个月,还是假的,总之这篇文章周致定然不会见过,徐经当场将它写出来正好可以考较周致。
徐经写完,脸上洋溢着得意的微笑。
果然伍文定第一个开口,兴奋道,“好文章,这又是直夫兄的私藏,一篇绝好的大作了。直夫兄日后可不能如此,有了好的文章莫要总是藏着,一定要尽快拿出来让兄弟瞻仰学习啊。”
吕行川和魏好古也啧啧赞叹,叫好不已。
范进自然也看到了,心中不由得慨叹,果然是举人,才学过人,单单是这篇八股文,我便做不出这样的水平呐!
本想默不作声,但那样做未免显得太小气了,范进也便跟着附和几句,而后接着说道,“直夫贤弟这篇八股文做得好,这小楷字写的也是超凡脱俗,令老夫望尘莫及啊。”
“呵呵!直夫兄写的小楷在江阴都有名气,自然不会错了。”伍文定随之说道。
徐经面带微笑,却是谦虚道,“一般,对八股制艺我还有诸多不解之处,还需用心研磨,精读时文,以现在的水平,想要考中进士,却是还有些火候不到。
至于这字嘛,呵呵!也谈不上超凡脱俗,只不过是有些模样,能让人看过眼去而已。”
他嘴上虽然如此说,但心里却早已乐开花,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是呀,二十三岁就考中了举人,在眼前这些人里身份最高,若得不到应有的恭维和崇拜,那也太不美了不是?
而后徐经淡然的笑着说道,“让周致贤弟进来吧,就让他看过这篇文章,当场背诵吧!”
………………………………
第九十七章 打脸
在伍文定兴奋的招呼下,周致一脸平静的走进厅来。
范进看到了周致,不禁满面通红,悄悄低着头闪在了一旁。吕行川和魏好古则是狠狠的瞪了一眼范进,随后将目光盯在周致身上,心里都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唉!可是苦了周致兄弟,此时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可是又有谁能过目成诵呀?周致兄弟这是明显要失却了颜面了。
他们二人随后又想到,好在周致年龄还今日即使丢失些颜面也不碍大事。
徐经微微笑道,“周致贤弟请看,这便是为兄刚刚写就的文章,请周致兄弟看上一遍,随后就向我等展示过目成诵的不世之才吧!”
周致朝徐经微微一笑,随后走至书案前,将徐经刚刚写就文章的纸张捧在手里,逐句看起来。
这些天来周致读书越发的快了,他发现书读的越多,他的记忆能力越好,现在已俨然达到了看上一遍便能背诵的程度。尤其是在头脑一片清明的时候,这种记忆能力更是越发的好。
若不是自忖能做到过目不忘,周致岂能不将徐经的考较推脱掉?
周致稳定心神,极力做到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将那文章联字成词,而后连词成句,好在他有后世的理解基础,这些句子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每读完一句,周致随后就在心里默默背诵一下,将这些句子牢牢印在脑海中。
徐经、伍文定、顾鼎臣以及吕行川、魏好古还有范进都是紧紧盯着周致,他们几乎都屏住了呼吸,看周致煞有介事的观看那文章。
徐经的这篇八股文五百多字,并不算长,周致看了不到盏茶功夫,自忖将整篇文章都牢记脑中了,这才将纸张放下,朝着众人微微一笑。
“周致贤弟,你如此快就看完了?若是没有看完可以再看看的。”范进第一个焦急的说道。
的确,这篇五百多字的文章用如此短的时间能读完,这已然非常难得。要知道,每一句都是要理解的。八股文因为是代圣人立言,理解起来并不容易。
“小子确实是看完了!”周致很平静的说道,一边说着话,一边离开了桌案,闪身在一旁。
徐经急急说道,“周致贤弟既是看完了,那就请一展过目成诵之能吧。”
“是呀,请周致贤弟快快展示奇才,也好让我等开开眼界。”伍文定附和道。
伍文定本是爽朗之人,但也是个急性子,此时他早已急切难抑。
吕行川和魏好古却是闷不做声,范进则更是远远躲开。
周致说道,“小子刚才看完了徐兄的文章,记下了七七八八,既是徐兄写出来了,那小子也不妨试着写写。”
听周致说出这样的话,吕行川和魏好古暗暗叫苦不迭。范进更是抓耳挠腮,懊悔不已。刚才为何多嘴说周致有过目成诵的本事,这不是自己找难堪么?那徐经狂傲,就让他去狂傲好了,争出这样一个短长有何意义?
在他们想来周致看完了文章不能背诵也就罢了,那只是丢些颜面。可现在周致又说要将文章写出来,难道你周致就没看看人家徐大举人写出的字吗?那是何等洒脱,何等俊美。
你周致读书才三个月,至于写字,那写出来的字能看就不错了,和人家徐大举人的字有的比吗?这真是自己凑上去有找难堪了。
唉!这周致贤弟看上去倒是非常老练精明的人,可毕竟年幼,毛嫩的很啊!
丢一次人还嫌不够,非要自己送上门去再丢一次人,这让谁能受的了啊?
可是现在周致的话已出口,他们也不好说什么,所以未等周致去写文章,一个个脸都不由得提前红了。
徐经听周致此言,更是心下欢喜,暗道,看到过傻子,却不曾见到这样一个傻子。你能不能背诵且放在一边,你小小年纪写出来的字和我徐经能比吗?真不知行川兄为何让这样一个冒失鬼来陪客。
也难怪了,这是大明北方,北方读书的人自然很少,能找到几个读书人确实困难,想来行川兄也是好面子,便让这样一个刚刚启蒙的人来凑数了。
“好!那就请周致贤弟当场写出文章吧!”徐经不动声色道。他一边说着,一边将桌案上他写的文章拿去。
周致将纸张铺好,因为吕行川魏好古和范进早已笃定周致会丢失颜面,也就没有了心情前来研磨。周致只好自己先研磨。
顾鼎臣悄无声息的走到桌案前,说道,“周致贤弟,让我来吧!”随后便夺了周致手里的磨杆,轻轻研起磨来。
可能是看周致的穿着非常普通,顾鼎臣就想到了他自己。顾鼎臣的家境不好,身世又复杂,他就有种和周致同病相怜的感觉,对周致好感顿生。
周致朝顾鼎臣微微一笑以示谢意,心道,我周致也算闹着了,让未来的状元郎为我研磨,这是何等殊荣啊!
周致拿起小楷毛笔,笔酣墨饱,在纸上写下了文章的题目:乐天者保天下。
单单是写出了这几个字,就让在场之人为之一愣。
字写的太漂亮了,鸾飘凤泊,铁画银钩。
“好!”范进当先一个大声道。
其余人则是谁也没说话,目光齐齐集中在周致身上,周致心神合一,将头脑中的一切杂念排除,只剩下刚刚印记在脑海中的文章。
此时就像是过电影一样,清晰可见,龙蛇飞动,很快便将徐经刚才所做的文章全部写了出来。
徐经看的清楚,一字不差。
我的天呐!他真能过目不忘。
字写的也如此神韵,这这哪里像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郎写的,俨然是浸淫多年书法的名家所出。
其实周致的字还达不到大家的水平,但在后世毕竟习练了多年,穿越后每日又是专心习练,此时的字确实比徐经的要略高一筹。
徐经的嘴巴微微张开,许久不曾合上。
人不可貌相,这周致虽说穿着普通,却是极具才华,是我小看他了。
当初就不该说什么要见识一下这小子过目成诵的本领,现在好了,本是想借机展现自己的才华,高人一等,可现在显然是被这默默无闻的小子比下去了。唉!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
徐经的一张白脸瞬间泛红,有一种被打脸的感觉。
………………………………
第九十八章 无独有偶
伍文定哈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