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凤栖九天-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平王有些怅然若失,他以为她会下来见他一面来着。

    等他回过神,便被易容成了一个老头,换上了死士包袱里的换洗衣服后,一同出了密道,顺利的进城,为了不让身份败露,安平王去了自己名下的店铺,四个死士见任务完成,便离开了。

    安平王自然不会去问,他们去哪里。

    如今京城,已是风云涌动。

    李隆怕是等不及了,才想快点杀了他好准备登基。

    夕阳之时,林玉明幽幽醒来,蜜糖在门外听见动静,忙柔声问,“姑娘可是要起身了?”

    “嗯。”林玉明慵懒的尾音细细的,补了一眠,算是好多了。

    蜜糖推开门,跟露珠一同进来,伺候林玉明洗漱穿戴后,奉上了热茶。

    如今的落霞院,要什么有什么,按理说,嫡女不该住在西苑,可姑娘说不想兴师动众,便也没搬去东院,老爷没有拒绝,倒是把刘氏气了个半死。

    这林玉明不来东院,她倒是不好收拾她了!

    如今落霞院跟铁桶一般,苍蝇都飞不进去一只!

    一杯茶见底,林玉明才觉得浑身舒服许多。

    看这光景,安平王应该是回去了,李隆此番没有得,定不会就此罢休。

    毕竟安平王里的东西……林玉明眯起眼,神色莫测起来。

    东宫内,李隆端坐在书房里,里反复的擦拭着一把寒气逼人的宝剑,下头,跪了一地的人。

    “启禀主子,安平王已平安回府,并无受伤。”

    死士头领浑身是汗,硬着头皮的开口。

    书房里,静的迫人。

    “父皇得知本宫没能找出刺客,十分失望。”

    李隆语气阴沉,俊美的轮廓仿佛结了冰一般,死士们只觉得十分煎熬。

    原想着那悬崖……却不想安平王竟毫发无损,也不知道怎么的,就回到了王府里。

    “启禀殿下,张尚书求见。”

    门外传来通报声。

    刹那间,一屋子的死士,无影无踪。

    “准。”

    书房里传来李隆温和的声线。

    待张尚书进来时,便看到翩翩君子,执笔练字的模样。

    “微臣参见太子殿下。”

    李隆抬起头,如沐春风道,“张大人请坐。”

    说罢,放下的狼毫,满意的看了看写好的字。

    “微臣此番前来,是想询问太子殿下,可找到刺客了?”

    张尚书不动声色,只那一双冒着精光的眼睛,泄露了几分他的想法。

    “说来也是惭愧,没找到。”李隆面色不改,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张尚书闻言也十分遗憾道,“太子殿下不需灰心,若有用得上微臣的地方,老臣定当鞠躬尽瘁。”

    如今皇帝已年迈,上朝每每都十分吃力,奏折几乎全给了太子李隆去打理,这皇位,已是昭然若揭。

    李隆轻轻放下茶杯,目光里满是疑惑,“本宫不太明白张大人的意思。”

    “说来也是难为情,微臣的胞妹,对殿下十分仰慕,听说皇后在为殿下选妃,微臣斗胆,自荐胞妹!”

    张尚书这番话说的极为迂回,虽说没有指明他的胞妹是侧妃还是正妃,但这兵部的橄榄枝却是这样,光明正大的伸了过去。

    李隆自然不会推开兵部这样大的橄榄枝,只是表面上还是要做做样子,“张大人,此时还需本宫与母后商议一二。”

    “微臣明白,是微臣让殿下为难了。”张尚书脸上浮起几分无奈,眼里满是对其胞妹的宠溺。

    说来这张家也是倒霉,十年前老尚书和尚书夫人早早地过世,留下少年嫡子继位和年幼的嫡女。

    如今十年过去了,这张尚书倒是比老尚书识趣得多,没有梗着脖子当什么立党。

    蓦地,李隆想起了那软硬不吃的林尚书,顿时气噎。

    “本宫这就进宫去和母后商议。”李隆微微一笑,如郎朗君子。

    张尚书从善如流,“那微臣先行告退。”

    待张尚书离开,李隆的脸色冷了下来,若能把兵部握在里,接下来一切变故都能多几分胜算。

    只是……母后一直属意的是闵丞相的嫡长女。

    张尚书此人,定是要太子妃位的,否则,他断不会彻底为自己所用。

    李隆思索一二,便往后宫而去。

    夜幕降临,宫墙深深,李隆英姿挺拔的走进坤宁宫。

    惹得好些宫娥脸红心跳若小鹿乱撞般。

    巧的很,皇后此刻正看着高门闺秀的名册和画像,挑花了眼去。

    “儿臣拜见母后。”直到面对皇后,李隆才扬起发自内心的笑。

    皇后闻言忙招,头也不抬道,“隆儿,快来,母后正为你选妃呢!”

    李隆心一动,走上前时微微一看,美人温婉大气,即使上头没写丞相府嫡长女,他也能猜得出来是闵锦茹。

    “母后,儿臣想纳张尚书的胞妹为太子妃。”李隆坐下,尽管在笑,眼里却有着淡淡的焦虑。

    皇后表情微微一顿,翻了一下,找到了张尚书胞妹的画像和册子,看了一会儿,叹了口气道,“你可是钟情于她?”

    李隆摇头,“母后,在儿臣心,只有天下,没有女子,只不过,张尚书抛了橄榄枝来,如今儿臣,需要兵部的力量。”

    皇后闻言,放下了里的册子,犹豫了下,这才开口道,“你可知,这张家,你父皇极为不喜。”

    “儿臣晓得,但儿臣不解。”李隆对于张家,知之甚少是事实。

    皇后扫了一眼管事姑姑,顿时,宫娥尽退。

    “张家……这一代已是最后一代。当年老尚书表面立,实际却是和皇子结党营私,险些要了你父皇的命,因此,你父皇登基后的宫宴,老尚书和尚书府人的酒,是绝育酒,一旦喝下,生下的孩子,便都无法生育,因此,这张尚书和她的胞妹,都无法生育,你若是让他的胞妹当了太子妃,这子嗣,关乎国本,实在不妥,再者,你父皇对张家不喜,你若娶了她,你父皇心里不舒服,若是让有心人说上几句,岂不得不偿失,至于这个张尚书的胞妹,门第不如闵丞相且不说,这容貌性情才华各个方面,别说比不上闵丞相那嫡长女,就是比林尚书家的嫡长女,也差的太多。”

    李隆震惊的看着皇后,当下便是心有余悸,幸好没有马上答应了张尚书,不然,这后果着实严重。

    只是,眼下安平王那边……

    知子莫若母,当下皇后便察觉到了李隆震惊后的犹豫。

    “隆儿,你可是遇到了什么难处?”

    李隆回过神,随即十分抑郁的把事情悄悄跟皇后全说了。

    “既是如此,那便只有一个法子了。”

    皇后的脸色阴沉了下来。

    “母后可有好计策?”李隆眼睛里闪烁着兴奋与期待。

    皇后慈爱的收起一叠画像,语气里泛着和李隆一模一样的阴鹜,“你且先娶了那张尚书的胞妹为太子妃,同时迎娶林尚书的嫡长女为侧妃,先让她两斗上个两败俱伤,待你登基后,稳固了朝政,再废后,立闵丞相的嫡长女为后便是了。”

    顿了顿,皇后却是轻轻一笑,“本宫可是听说,林尚书的嫡长女心仪于你许久。”

    提起林尚书,李隆轻轻地眯起眼,遮住了眼底的杀意。

    好啊,林尚书不是不想和他扯上关系么,他就偏将他心爱的嫡长女娶为侧妃,借张尚书狠狠地打他脸,再利用林玉华把张尚书的胞妹给斗个你死我活。

    嫡长女嫁了他,林尚书还能如何?

    待日后他稳固了朝政,这张尚书林尚书什么的,都得死。

    否则,难泄他心头只恨。

    尤其张尚书,竟敢算计他!

    无所出的皇后意味着什么。

    李隆起身,面容恢复了温和,“多谢母后为儿臣如此筹谋,便听母后的安排罢。”

    下载免费阅读器!!
………………………………

第十一章 请旨

    ()  皇后满意地点点头,摊虚扶李隆一把,继而道:“你择日就可向你父皇启奏此事。”

    李隆顺势坐到皇后右边,心里仍是有些担心,父皇那儿会轻易同意吗?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现在父皇少有在意朝政事,可毕竟人在那儿。生杀大权还掌握在他里,自己的婚姻大事自然也得他同意才作数。

    就像皇后刚刚提到的父皇不喜张家为人,要是自己提出来要迎娶张家嫡女难免不会遭到皇帝的反对。甚至思及往事,搞不好求赐婚不成,反倒惹得自己一身骚。

    皇后一向精明,按着儿子蹙眉就知道刚才自己透露给他的秘密让他焦心了,“隆儿,你就不想想还有母后我吗?”

    李隆看向皇后,心下一喜,对啊!自己的婚姻大事是由父皇首肯,不过这不还有母后吗?

    “母后我只是担心万一不成怎么办?而且您也说了关于・・・”

    后面省略的自然是关于张尚书的。

    皇后不屑一顾,自然笑道:“就是因为皇帝不喜张家,没准你这事儿还更容易成功。”

    李隆看着皇后说这句话时神色上带有的神秘和自信,不免有些疑惑,“母后,您不妨直接告诉儿臣?”

    “隆儿,你说你父皇是不喜欢老尚书还是张家人?”

    老尚书因为自己站错队和父皇对抗乃至自己儿女无后,就张尚书这代绝了香火。如此一来老尚书自然是父皇不喜的,年轻的这两个应该不算在内才是。

    “母后,我觉得冤有头债有主,想来应该是谁动就怪谁了。”

    皇后倒是不慌着跟李隆解释而是伸出让李隆扶着站起来走到靠窗的地方,有凉风来,李龙提醒道:“母后,风大我扶您去坐着。”

    “隆儿,你知道这宫六院住的都是什么人吧?”

    这那不知道?宫六院住的都是女眷,从五湖四海精挑细选进宫来,任皇帝享用,为皇家传宗接代开枝散叶的。

    李隆斟酌片刻,“都是父皇的人。”

    “是女人!那你说我是不喜宫里受宠的个别嫔妃还是这偌大宫六苑?”

    “我来告诉你我两个都不喜!”

    皇后眼里的狠辣没有逃过李隆的眼睛。李隆算是明白皇后想要表达的意思了,张家虽然绝后不过还是难以消解皇帝心头之狠。

    就算是到那天人全部死光了皇帝对往事仍然会耿耿于怀,不会因为他们死了就不计较,自然现在也不会因为张家要绝后就放过他。

    只要是不放过就不会想让人有好日子过。

    李隆去请旨自然也会遇到皇帝害怕他真的对张家有感情,不同意。但是只要有人保证了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求赐婚就能成。

    “母后教训说的极是,儿臣受教了。”李隆是真心佩服皇后。

    这般见解就算自己想一下午也未必想得明白。

    李隆陪完了皇后从坤宁宫出去走到神武门就已经过了门禁,有护卫拦着,李隆心情不错,“我今日处理政务在书房待久了误了时辰,原以为不会错过的。到底迟了。”

    领头的官兵李斌认识李隆,一把挡在护卫面前,跪下拱道:“参见太子殿下。这是新招进来的小兵,之前没有见过太子殿下无意冒犯。还请太子殿下原谅。”小兵一听是太子腿一软自己也跟着跪在地上。

    李隆在外人面前一向是以“仁德为怀”,当人广众,就算是一个虾兵蟹将他都会认真对待,一只负在身后,另一抬起,“起来吧!”

    “今日是我迟了,无碍!”

    李斌踢了一脚跪在地上的小兵,“还不谢谢太子殿下。”

    “多谢太子殿下。”李隆要回去研究如何向皇帝开口,无暇顾及,想早点脱身,“都起来吧!皇城城门是宫重地,谨慎为好。”

    “我走了!”李隆抬脚,昂首阔步地走了。

    只剩下身后两个人看着他的远去。

    第二日,宣政殿内。

    林尚书有些不自在,方才在殿外等候的时候,正欲与几位大人交谈,刚走过去。某人就跟过去打招呼,几位大人纷纷拱觉得受宠若惊。平时都是不起眼的小人物今日有幸得到太子慰问了。

    这边这样有人的目光已经移过来了,林尚书本以为太子一会儿就要去和其他人谈话就等着他先行,其他人也正有这个准备,没想到李隆招呼一圈他周围的人后最后和他聊起了,他在南方水患两年时的经过。

    周围人看他和李隆的眼神瞬间就变了,平日里林尚书行事低调,对战队态度暧昧不清。于人看来还不是一样的货色,看着太子是王座的不二人选了。就想太子靠拢了。

    只是大臣们忽略是太子自己主动靠过去,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在他们眼里默认了是林尚书私下里向太子表明了“心迹”,于是乎,林尚书一时间成了众人多日茶余饭后的谈资。尤其是后面那件事情出来。此是后话。

    太子葫芦到底买的什么药呢?不知不觉林尚书已经看着太子呆滞了片刻,感觉像是地上摆着一摞让他盯了去。

    皇上今日来身体稍有好转就即刻上朝刻不容缓,由此可见这权利任人到了关键时候都不轻易放下。

    下面人一举一动皆是在他注视之下,站在间后排半天不动的某人自然是皇帝注意到了。“林尚书?”众人看过去,林尚书没有反应。

    “林尚书?”皇上今日闲情逸致一来就想逗逗他,呵笑两声,嗓音低缓,招呼旁边太监。太监会意走上前一步大喊:“退朝!”

    林尚书一个激灵,咣当跪在地上,“五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满朝武哄堂大笑,太子更是亲自去将人给扶起来,打趣道:“林尚书是顾家之人!”

    皇上也是好久没有看到这般有趣味的画面,身子微微向前倾,“林尚书,你站前面来和朕说说到底是什么好事让你斟酌这么半天?”

    林尚书惊出了一身冷汗,来到皇帝跟前跪下,声音有些打颤,“启奏皇上,臣因家琐事滋扰,放心不下,一时入境误了朝事,臣请皇上降罪!”

    “果真如太子所言是个顾家之人。起来吧!”

    “谢皇上!”林尚书松了一口气退到一旁。

    散朝后,不出众人预料,太子向林尚书表达了深切的问候。最后林尚书看着太子朝着御花园去想来是有私事找皇上了。

    李隆身后跟着幕僚,从江南下面推荐上来的人,说是在当地小有名气。

    陈奎一身玄色长袍,与太子金黄朝服形成鲜明对比,两人一道倒是引来不少宫娥娇羞地侧目。

    往常太子习惯不言语,如今陈奎跟着哪有不讨好的道理,“主子真是人龙凤。”

    太子切当听过就过,谗言入耳就要据于千里之外。这些话从他成为太子那天起每天都能听到,比陈奎讲述动听的人比比皆是。

    若自己不是太子,这吃人不吐骨头的皇宫,面色含春的宫娥还不知道会怎么对待他~

    近来不冷不热,太子把陈奎留在外圈,走到皇后身边,面对着桌前的人,“儿臣参见父皇、母后。”

    就昨晚两人商量的,皇后使劲儿在皇帝耳边吹风。人来,皇帝带着探究眼神看李隆。李隆颇有些不适应

    “你母后刚才有提到你,隆儿你是想成家了?”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儿臣只是想早日安定。”

    皇帝沐浴着春风,风声穿过去好远了,“你看上了哪家姑娘?”

    “正妻,张尚书嫡妹和侧妃林尚书嫡长女。”李隆拱,显得人谦逊有礼。

    云淡风轻的一句,换来皇帝一声恩准。

    翌日,一道圣旨同时落在城北、城南两户人家。

    张尚书昨日回去是气了一天,胞妹在书房外候了一晚上,丝毫不敢有所进。直到东方吐白光照着圣旨来到家。

    对于张尚书的胞妹来说那是一道光亮瞬间照进了心房,她跪在地上第一次真心实意地感到皇恩浩荡。从第一次见那个人到等到花开结果,不知道过了多少念头,晃了多少岁月,只是某个姑娘揪着帕不敢有所言语。只是那日旁人问起时,她只是笑,笑得明眸皓齿,回眸时只说一句:“平生夙愿圆满。”

    那日张尚书胞妹在书房门外站着等了一夜,第二日张尚书陪着胞妹在花园坐了一天。

    旁人只道兄妹情深。

    只是张尚书看着胞妹如花一般笑靥,不忍心打破却又蹑蹑向前,几步到她面前却是想从小到大度了几轮光阴,张尚书轻轻地挨上胞妹的脸,她眸子反衬出他的脸,“你可知今日一点头,就是数十年埋进了楼阁梦?”

    “若是梦,只求它不醒就好。”那一声落就垫进去一生。

    若干年后有位人妇时常看着园内树藤发呆,旁人又问,她直说了一句,“只是浮生埋进楼阁梦。”

    当日真就一语成谶,只听见窗外雨声潺潺,窗内了无人声。

    下载免费阅读器!!
………………………………

第十二章 劝说

    ()  林尚书接旨时双竟然有微微颤动,太监捏着一把嗓子在讲:“恭喜尚书,贺喜尚书!”

    太子是储君,未来的天子,全城百姓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将女儿塞进太子府,只求做幕宾。

    “多谢公公,不放公公留下来稍作歇息再回宫不迟!”林尚书不歧视人,完人也好,阉人也罢。都是一个态度。

    “咱家就不留了!皇上看此事交代了一定要慎重。这一路颠簸得倒不是人了,是圣旨!大人有心,咱家心领了。这要回去交差去了!”末了,公公实实在在给林尚书作个揖,“林大人,告辞了!”

    来时惊天动地,只差击鼓鸣炮,去时悄无声息。越是安静人就越是热闹。城北街坊都指着林尚书家,以为住在附近光辉真就能分到一点在自个儿身上,任何一点风吹草动就人给惊住了。

    如今,林家嫡长女要做太子侧妃,不少人伸长了脑袋在门外面观望,都以为是嫁了自家女儿。“我的女儿啊!你可不能这么傻啊!”刘氏开始出来时本就迟了,谁知道这会儿倒是跑得贼快,林玉华直接是幸福得快要晕过去,要不是看着人多势大的场合,她能跳起丈高。

    刘氏是这么想的,本来姑娘大了是要嫁出去。不过这人最好不要是皇室,一入侯门深似海,这入了皇宫还能经常见到吗?不能啊!

    想当初宫里皇贵妃何其风光,在宫地位仅次于皇后。生辰宴会请遍了城名媛淑女,豪绅命妇。宴席大摆天夜。

    背后靠着的镇国公府更是一时之间风光无两,有次为了林尚书没有拿到镇国公府请帖去吃席,刘氏还朝着林尚书发了好大一顿脾气,因为这件事情刘氏还被城命妇嘲笑了好久。

    许是国公夫人不知道从哪儿知道这件事情,只是到场当日没有人招呼。不过好歹也而是去了一次。

    不得不说那次镇国公府的富丽堂皇让刘氏痴痴不忘好几日。终日都在抱怨要是自己能有该是多好。

    而刘氏打心眼里就想要女儿嫁进府邸,最少是府内有人任官职,剩下来的都是经商,没有一个游好闲的下人。

    太子府就是未来的后宫,现在不娶还好一娶还要有两位王妃在同一天与同一个男人拜堂成亲。这些也是刘氏很难接受,对于女儿,重点是自己女儿刘氏是一定舍得的。

    林玉华有些心烦因为自己还没有选好嫁妆。不过现在问题是除了嫁妆,还有张尚书胞妹,林玉华从来没有见过,“下去给我找找看有没有画工好的人去把张尚书胞妹给我画下来。”

    林玉华完全沉浸在成为太子侧妃的美梦。

    “你到底是要怎么样?”林玉华实在不愿意看着刘氏跟着自己在院子里转悠,林玉华终于是怒了,“难道母亲要我嫁不出去成了被人退婚的人

    吗?”

    寻常人家被退婚倒是不影响只是次数不能太多,若是四年被退次亲就是很难嫁出去了。但是有一种情况,被皇亲国戚被退亲的人。

    若是因为刘氏一点小动作就被人退婚了,刘玉华觉得自己能恨死她。

    蜜糖在李玉明门外等候着。一大早就知道圣旨到了,看着林玉明房间里反正也没什么,“小姐你真的一点也不紧张。”

    李玉命刚刚睡醒,一时大脑还不混沌,“你说什么?”

    “小姐你不知道啊?”

    林玉命甩给人一个耐人寻味的眼神,“我一定要知道吗?”

    蜜糖甩甩头,“这到不至于。”

    “不过老爷在开始准备了。”蜜糖给林玉明洗搽脸帕子。

    “准备嫁妆?”

    “对啊!”蜜糖眼睛里面流出的羡慕骗不了人,那日水光潋滟晴方好,林玉明立于窗前光从侧面,一字一顿道,“要是你觉得你羡慕,将来到你出嫁时我也来给你准备彩礼。风风光光从我身边将你嫁出去。”蜜糖记住林玉明说这番话时慎重又慎重,“小姐为什么不是从林府出嫁?”

    那时候我们不在林府,也不知道你会不会在我身边,林玉明目前记忆来看,蜜糖好像被她遗漏了。

    要是哪天想起来了也说不一定。

    林尚书接到圣旨就想去找找张尚书的圣旨,重要的也不是林尚书要看圣旨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