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烽火奇侠传-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青莲发现松绮面色灰白,一脸痛苦神色,吓得急忙跑去喊娘。
月姑猛然醒来,听青莲说松绮肚子疼,心中一惊:“啊,还不到产期,差将近一个月呢,早产?”一边披衣下炕,急忙吩咐青莲:“快去喊你艾叶婶儿,让她快来!”
月姑坐在炕沿,摸松绮的手、脸和腹部,紧张地问:“一定是下午在街上扭了腰……”
月姑变脸变色,说:“怕是要早产,但愿孩子没大妨碍。偏在这乡旮旯子,这里可没有医院,也没好大夫。”一边在炕上铺下厚些的褥子,单子,帮松绮移过身体。
(本章完)
………………………………
第103章 弄玄虚孙婆乘危讹财
艾叶急惶惶地赶来了,说:“咋办?我去叫聋子栓他娘?这村里都是她接生哩?”
月姑说:“只有去找她了?那……快去快回!”
月姑帮松绮脱去衣裤仰躺下,身下垫的是厚厚的褥子和两层单子,说:“你安稳躺着,别担心……去医院是来不及,姐姐是过来人,也见过别人接生,等那稳婆来看她咋说……”从橱子里找出几条干净布巾,又去厨房烧水,将可能用到的剪刀、毛巾、布块蒸煮消毒。
松绮说:“姐,倘真是早产,你就动手。我在医院查过,胎位胎音都正常,不会有大事,只要卫生就行。”
艾叶回来了,身后跟着孙婆。艾叶照应孙婆进屋坐下,跑到厨房喊月姑。
艾叶说:“这老婶说她还没吃饭,给她煮两碗面条呗。”
月姑说:“我刚烧好水,你舀到盆里些,等会儿要用呢……然后煮面条,别忘了荷包几个蛋,鸡蛋就在那边炕角罐子里。”
月姑急忙来见孙婆。那老女人正端坐在椅子上,布满皱纹的黑瘦长脸上毫无表情。
月姑忙打招呼说:“大婶,天晚了又劳您跑一趟。病人在东边屋里,您先看一看?”
老女人的眼球似乎一动,冷冷说:“不用。你在炕前地下铺层土坯,三尺高,让女人躺在上面。”
月姑诧异说:“您是说把人挪到炕下土坯上?我已铺好炕了,身下有褥子单子,备用的布巾都准备齐全,水也烧了……您看看还缺啥我再准备……才七个多月,不敢多折腾呢……
老女人有些不耐烦:“让你搬土坯你就搬,啰嗦啥哩……你准备的那些全没用,能用得着的东西,都在我这包里呢。”说着将一直握在手中的一个布包放在桌上,“看见吗?这是我的万宝囊……没这金刚钻,敢揽这瓷器活……”
月姑一愣,瞟一眼女人手边的布包,清晰可见包上沾染得油污和血渍,里面鼓鼓囊囊,不知是些啥东西。月姑为难了,说:“您老先坐,面条荷包蛋马上好了,我去端来您吃……”
老女人提高嗓门:“准备两块银元……按规矩该收三块,谁让咱们是乡亲呢!”
艾叶端个小盆过来,看月姑脸色不对,忙问:“咋的了?”
月姑说:“你先放下,让她吃。”便去东厢屋看青莲蒸煮的器具用品,重又回到堂屋,见老女人已将一碗面条吞在肚里,艾叶正给她盛上第二碗。
月姑赔笑着对孙婆说:“家中没有现成的土坯,看能不能就在炕上?”
老女人斜睨月姑一眼,叹口气:“唉,可惜俺栓儿出门了,不然让他送来,满打满算花十块钱,还不便宜?也罢,就依你,可我告诉你,这孕妇是外乡人,在你家炕上生孩子,要妨害主人的,我把话给你说明白,以后出啥事别怪我哟!”
月姑恍然明白孙婆借机卖坯赚钱的用心,理由虽近荒诞,却不好跟她分辨,只说:“就为这?老婶放心,出啥事我决不怪你……只要大人孩子都平安就好。”
老女人哼一声:“娘俩都平安?我可不敢保!看这样子,大人孩子能保一个就不错,想大人孩子都保住,谁能办得到?除非……骡子生驹,公鸡抱窝!”说着打起饱嗝,从桌子上抓起她的万宝囊,一副要走人的架势,“咱们把话说明白——我只能保一个。若用我,我立马烧纸念咒,请神灵下界保佑……不然,还有别家的病人等俺哩!”
(本章完)
………………………………
第104章 金月姑勇接早产儿
青莲慌慌张张跑过来,着急地拉住月姑悄声说:“俺妗子让你去里屋,她说快生了。”
老孙婆听见瞪青莲一眼,不屑地哼一声说:“你小妮子家懂啥哩?没神灵保佑,她生下孩子也难长命!你们快说不然,我可走了!”身子却只是不动。
月姑竭力抑制着气愤,对艾叶说:“孙婶儿要走,你送她回去,年纪大了,总不能白白跑一趟,就给她五块钱。孙婶儿你走好。”忙转身去了东屋。
艾叶暗自嘟噜:“还给她五块钱?两大碗面条吞到肚里去了,怎么算白跑哩!”
老女人迟疑地走到门口,接过艾叶递来的钱,放在眼前细看看,却又踅回来,对艾叶说:“这个孩子,我接,两块银元,不再另外加钱了,我尽量保住大人和孩子……唉,谁让咱们是街坊哩!”
未及艾叶回答,东屋传来婴儿啼哭声,青莲惊喜地跑出来:“俺妗子生个小子呢!”老孙婆顿时变了脸色,掖起五块钱悻悻走了。
月姑出来问艾叶:“孙家婶子该满足了吧?”
艾叶瞪起眼:“满足?她那胃口大着呢!她不是不想接,把保全大人孩子说得难些,想给咱多要钱,也显得她有本事。”
月姑兴奋地说:“幸亏赶她走了,五块钱白送她也值得……看见她那万宝囊,把我吓一跳,腌臜着哩,谁知里面是些啥样的‘宝贝’……让她逼我硬着头皮出手,这一下子就出徒了,往后咱村女人生娃,我就来承当,乡里乡亲,分文不收!”
月姑和艾叶一起来东屋,看着哇哇啼哭的孩子,喜得合不拢嘴,对艾叶说:“俺们金家人丁兴旺,大哥两个小子,松绮如今又添个小子……只是,不知杰群这阵儿在啥地方,也没法给他报个喜。”松绮面色苍白,睁眼听她们说话,忽然伸出胳膊拉住青莲的小手,看看艾叶,看看月姑,眼里流出两行热泪。
松绮临产,冯老先生病体尚未痊愈,塾屋只好暂时停课。艾叶带上孩子们下地做活,月姑在家伺候松绮,做些零活。松绮要往家捎信来人接,月姑不肯:“云绮刚走,她那学校也开学了,娘家、婆家两个老娘都岁数大了,谁能伺候你?你只管在这里安心住着,按原来的打算,等你出月子,我套车送你母子去黄龙埠,然后随便你去哪里。”
街坊邻里不少女人来看松绮,桃花天天过来瞧看。元盛和元兴的媳妇、吴勤家的,还有不少学生家长,手中或拿几个鸡蛋,或攥一包红糖,过来便围着松绮坐在炕前,祝贺她平安生个男娃,说笑一回,感叹一回,齐声夸松绮虽有文化,却不小瞧百姓,爱护学生,让人感激。这天上午,冯老先生居然也出现在月姑家院子,左手提个装有鸡蛋、挂面的布兜,右手拄根拐杖,颤巍巍地赶来瞧松绮。
松绮急忙挣扎着坐起,感动地说:“我年轻,老先生不该亲自跑来。”
老先生哽咽了:“刘老师早产,全是代我为孩子们操劳所致,我怎能不来?幸亏没出大的差池,我心中稍安。”说着眼中垂泪。松绮嘱咐老先生好生将养身体,待康复后再开塾屋教孩子们读书,这话却又引发老人感伤:“听说倭贼大举进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中国人眼看成亡国奴,多少生灵将遭荼毒,我恨自己枯木朽株,没法上阵杀贼,唯盼孩子们长大成人,多学知识,杀贼报国。但愿尽快康复便再开课,教孩子们识字明理,长爱国之心,立强国之志,这是我的心愿啊!”随即涕泪交流,松绮和月姑也不由热泪盈眶。
(本章完)
………………………………
第105章 静妙庵青山遇福顺
这些天,艾叶常带青山、春堂和青莲去村东地里拾棉花。青莲腰间扎个小包袱,在齐颈的棉棵间缓缓移动,两只小手摘拾得又快又干净。春堂老实肯干,怎奈青山顽皮,不耐烦在棉垅间磨磨蹭蹭,拉上春堂到处乱跑,艾叶喝斥不住,没奈何,任他俩到处跑着玩去。
青山对春堂说:“听说东边姑子庵有俩姑子。女人家剃成秃头,还真稀罕呢!”拉上春堂,去东边姑子庵。
两人来到这座名叫静妙庵的地方。这是一座孤零零的独院,坐落在万家营村东三里外。里面几株杨柳,左面临沟傍坎,右边是一片庄稼。青山和春堂来到庵前,院门口正停一辆马拉篷车,却不见人影。两人站在门口探头探脑向里偷看,只见几间青砖灰瓦的庵堂,堂前地面平整干净,墙边几棵黄白菊花正在开放,气氛素雅静谧。青山拉着春堂蹑手蹑脚溜进去,见庵堂正中一尊泥塑神像,似乎是个女人。背后墙上有大幅彩色壁画,画得也是个女人,双手环抱金童玉女两个娃娃,腾云驾雾飘然降临的样子。画上题写的字样,青山、春堂都能认识,是“仙姑送子”四个大字。两人叽叽咕咕说笑,旁边两个光秃头顶的道姑自顾双手合什,低头诵念,一个年轻女人跪伏在泥塑女神前,微眯双眼专心祷告,声音极低,听不清说些什么。青山细看两个尼姑,见年纪小些的一个只有十五、六岁的样子,乍看竟与妹妹青莲模样相仿。跪在地下的年轻女人妆扮艳丽,看去面熟的很,一时想不起是谁。正看得出神,听院门外有人喊叫:“你俩小子干啥哩?快出来!”
青山认得是西头吴家的小管家福顺,便不理睬,拉春堂走出院门,撒开两腿飞也似地跑去。不料福顺三两步赶到前边拦住,笑嘻嘻地说:“青山,你放心,我不揍你……我叔说过,让我跟你交朋友。”说着,从兜里掏出几个石榴,上前塞给青山。青山摇摇头,他仍然记得当年被骗用银元换哑炮的事,气哼哼地说:“你,还想骗俺?”福顺忙说:“这石榴是我从庵子里石榴树上摘的,没花钱,一个子也不给你要……吃吧,可甜呢!”青山迟疑着接过,递给春堂一个,问福顺:“俺咋没看见石榴树?”福顺说:“在庵堂后面的小院里,挺大一棵树,挂满石榴呢……”青山拉起春堂往回走,福顺在身后喊道:“没事找我玩去,我带你去打鸟!”
忽然,远远传来青莲的喊声:“哥,你不好好干活,看我告诉娘!”
两人气喘吁吁跑回地里,春堂从兜里掏出石榴给青莲,青山拦挡说:“我这里还有呢!”从兜里掏出一个,塞给青莲,说:“莲儿,千万别告诉娘……我好好干活,看我摘得多快哩!”摘下一把棉花塞进青莲腰间的包袱,
艾叶问:“你俩去那庵里看见啥?”
春堂说:“两个秃头女人,还有个女人趴在地下磕头,像是吴家福顺的小婶。”
青山抢着问艾叶:“婶儿,福顺带那吴兴祖的媳妇去干啥?这会儿还跪在那里磕头,那俩秃头女人站在一旁边念叨……”
艾叶笑道:“那是姑子庵,秃头的女人是尼姑。”
(本章完)
………………………………
第106章 说婚嫁春堂约青莲
艾叶接着说:“原来的尼姑走了,刚来两个新姑子,师傅叫静修,年轻又漂亮,还有个女孩叫妙云,也蛮秀气。”
青山问:“难怪这庵子叫静妙庵。福顺那小婶子跪在地下,又磕头又烧香为的啥?”
艾叶说:“庵里供奉着送子仙姑,女人生不出孩子,就烧香求告捐布施,听说可灵验哩。”
青山又问:“那媳妇求孩子?她咋就生不出孩子呢?我妗子咋就能生个小子?”
艾叶说:“这,怎能一样哩!都说,好人盼儿生儿,盼女生女,没德行的就绝后……”
三个孩子直钩钩地瞪大眼睛听艾叶说话,一脸茫然地笑着。
青山怀疑地问:“我长大也能生儿子?”
艾叶大笑:“你自己还是个孩子哩!等长大了,娶个媳妇,让媳妇给你生去。”
青山说:“我都十二了,还不该娶媳妇?”
艾叶说:“快了!男人十四、五岁娶媳妇的多着呢!青山好好念书,等婶子给你说个识文解字的好媳妇,春堂姥姥家那村有几个好人家,闺女都长得俊哩……”
青山看看青莲,说:“婶儿,别人我不要,我娶俺莲儿当媳妇。”
春堂急忙说:“娘,我也娶青莲当媳妇!”说着,挪动两腿朝青莲身边靠近。
艾叶笑得前仰后合。
青莲小脸红红的,对青山说:“哥,俺是你妹子,你怎能娶俺当媳妇哩?俺给春堂哥当媳妇……”
青山觉得青莲的话在理儿,无奈地看看她和春堂,又转脸看艾叶。艾叶喜得上气不接下气,说:“这会儿,都还小,说这些,让人笑话呢……长大以后才能谈婚论嫁哩!”
松绮的孩子已经满月。月姑套上四轮牛车,带上青莲送松绮去了黄龙埠。
松绮离开万家营的这一天,塾屋重新开课了。冯老先生面容消瘦,拄着拐杖来到塾屋前的老槐树下,拉响钟声,然后,跟在欢蹦乱跳的孩子们身后走进课堂。
月姑送松绮回家来,白天忙地里剩余的活计,晚上开始纺棉花做针线。但她一直在担心青山和青莲念书的事。冯先生老病在身,坚持开课无非为让孩子们着想,不忍让他们完全荒废,却只是勉强支撑。原有传言,于集区政府办一所新式小学,如今时势****,只怕难以实现。想到这些不禁发愁。而就在这时,又为青山逃学生了一场气。
这日,青莲从塾屋回家,带来一个让月姑气恼的消息:“哥哥两天没去念书,不知道干啥去了。冯老师着急,要来见你哩!”
“你怎不早说?他人呢?咋还不回来?”
“冯老师正留下他盘问……只怕他要挨戒尺!”
月姑问艾叶,她和青莲不在家这几天,艾叶总过来给青山做饭。艾叶茫然不知:“青山来家吃过饭,就说去念书,晚上跟春堂一块住西厢屋。”
正说间,春堂背着书包跑来了,看这屋里的气氛便立刻明白了。
月姑说:“春堂是好孩子,告诉我,这两天青山去了哪里,你们在一块吗?”
春堂吞吞吐吐:“前天上午,青山带我去找福顺了。他教俺用弹弓打家雀。下午我上学,没见青山……他也许又找福顺玩了。”
(本章完)
………………………………
第107章 感老迈冯老辞学馆
艾叶气得要打春堂:“原来你也逃学,看我打折你的腿!让你爹……”
月姑忙拦住:“春堂是老实孩子,只要说实话就不能打,往后改了就行。走,咱们一块见冯老师。”
塾屋门口,冯老先生正厉声训斥垂头丧气的青山正。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凡有作为的人物,从小努力,勤奋。我给你们讲过多少遍,铁杵磨绣针,凿壁偷光,这些故事你都忘记了?青山,你,要像你爹……你娘拉扯你,可不容易哟!”老人语气沉重而严厉。月姑顿时涌动起感激之情,不觉一阵心酸。“青山,你自己说,逃学两天,该不该打?”老人继续呵斥,宽大的桑木戒尺在青山头顶挥舞,晃动在半空中的手臂剧烈抖动着,却迟迟没有落下。月姑铁青着脸快步过去,从冯老先生手里抢过戒尺,厉声对青山说:“给冯先生跪下!”
青山抬头看见母亲,惶恐地低下脑袋,朝老先生跪下。
“伸出手来?”月姑断喝。
青山哆哆嗦嗦地伸出左手。月姑一把抓住,手中的戒尺指点着青山喝问:“逃学两天,去了哪儿?”
“跟春堂玩了一上午,后来跟福顺。”
“去了哪儿,玩的啥?”
“娘,我说实话,你别打我!”青山仰脸流泪。
“快说!”
“福顺领我们去于集赶集,去饭铺看玩牌。”
“啊,你跟他去赌钱?”月姑大惊失色。
“不,不,他赌,我只在一边看热闹。”青山急忙分辨。
“啪”地一声响,月姑手中的戒尺已落下,青山疼得嗷嗷叫起,月姑紧攥住青山的手不放,连续几下,青山手掌已殷殷出血。
冯先生双手抓住月姑手中的戒尺,颤声说:“行了!你不会用这戒尺,下手太重,把孩子打坏的……青山答应要改,就别再打了!”
青莲用力拉住月姑衣袖,大声哭喊:“娘,别打哥了,饶他这一回吧!”春堂站在一边,也吓得面色苍白,目瞪口呆。
月姑手中的戒尺被老先生夺过,仍不解气,便挥起手掌,照青山脸上扇去。兴善和艾叶赶来,艾叶急忙抱住月姑,拖到一边,兴善却照春堂屁股上踢一脚,又照脸上掴一掌,春堂呜呜哭泣起来。
艾叶搀着青山回家,春堂和青莲跟出来。塾屋里只剩月姑、兴善和冯老先生。
兴善摇头叹气说:“这孩子,不小了,说起来,该管严些……倘跟福顺混到一块,可不得了,听说那小子,吃喝嫖赌全占哩!”
冯老先生沉重地点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山顽皮,是该严管,可我……老了,自觉管这孩子吃力,只怕耽误了他,咋对得起永义呢!”
月姑竭力抑制着心中的气恨,说:“您老尽管严加管教,我不护驹子,你千万别舍不得!”
冯先生摇头说:“我自知老迈无用,这书难以教下去了。只是耽误了孩子们。政府早安排在于集设立新式学校,可眼下时势****,大概又没了希望,只盼松绮回来,让青山跟她去城里念书。”
月姑看着老态龙钟的冯老先生,轻轻叹口气,心里说不出的惋惜却又无奈。
(本章完)
………………………………
第108章 万家营夜半遭劫匪
万家营的百姓在惶恐不安中进入严冷的冬天。日寇大举入侵造成的****,把丰收年景带给百姓的希望和欢乐扫荡得净尽。万家营村东大路上,白天晚上都有成群结队的难民扶老携幼蹒跚走过,rb人攻城略地烧杀**的传闻接连不断。先是风传鬼子兵血洗南京城,杀人三十万,旋即又传省长韩复榘望风南逃,鬼子已占领济南,正沿铁路东进南下,本县县长高明智也已率民团弃城逃走……一时间,这一带村庄秩序大乱,兵痞土匪借机拉杆子竪旗号,以自卫名义招兵买马,向百姓要钱要粮,横征暴敛。北乡一带闹起黄沙会,城西有些村子成立红枪会,小股土匪则遍地游走,流氓恶棍伺机作乱。万家营一带不少村庄遭遇匪祸,入户劫掠,绑票讹诈,拦路劫财强奸等时有发生。
万家营刚刚担任村长的冯元盛召集各户男人开会,商议组织村民守庄,各家各户有钱出钱,有丁出丁,总的按地亩人口摊款出人。
月姑和兴善两家应出丁一人,兴善也不给月姑说知,自己便报上名,早晚参与开会、训练,按分派值班上岗。
这天,月姑从东屋取出那杆土枪,重新擦拭干净。恰逢万七赶着羊群过来,拿起枪细细检看,嘿嘿笑起来,说:“这枪,我……我也玩过。有铁……铁砂、枪药吗?”
月姑摇头:“没有。去哪儿弄砂和药呢?”
万七说:“你们女……女人家,有铁砂、火……火药,怕也使……使不得,我住……住在东院,啥动静都……都能听见。这枪交……交给我,我有大用哩……”
元盛和副村长刘四来牵头,组织起村中的青壮年三十余人,成立万家营村民自卫队。元盛讲述数十年前永义曾祖卖地十亩捐助村里修建围墙防御匪盗,率众持猎枪长矛勇斗土匪的事迹,一时村民群情振奋。自卫队白天集中操练刀枪棍棒,入夜便轮流值班,四处寨门紧闭,设置岗哨警戒,遇有匪情,立即鸣锣撞钟,青壮汉子则持刀携棒,集合御敌,并组织妇孺老弱转移隐蔽。万七年龄偏大,元盛不同意将他安排在队里,无奈万七百般纠缠,便将他列为编外队员,负责在村庄附近巡回哨探,重点是村北万家林和村东一带。万七每逢入夜,圈起羊群,便扛上月姑的这杆土枪,爬沟越坎,或四处巡察,或潜伏哨探。
这天夜间,月明星稀,值班警戒的岗哨系四来和兴善,两人远远发现一伙土匪约数十人,手持枪械,从西南方向过来,走到村东围墙外停下。听见两名匪首手指东寨门和高高的围墙争论着什么。
匪首大声命令:“准备,攀上寨门后分成两路……副司令向左,老麻向右,其余跟随我……奶奶的,老规矩,论功行赏,谁抓到女人谁先玩,抢到钱财……”
一人厉声制止,“大哥,不可……此村莫非万家营?”
众匪低声争执:“管他奶奶的啥营里,有货就捞呗!”
被称作大哥的匪首与副司令低语。匪首频频点头:“兄弟所言有理。你就带几个弟兄,去前面哨探,快去快回。弟兄们暂靠路边隐蔽等候!”
(本章完)
………………………………
第109章 无影碑惊现寄柬留刀
被称副司令的头目即带几个匪兵向北哨探。迤逦走到万家林,两个匪兵正打算进入林子,忽见天空连续出现奇异的火球,其大如斗,炽烈明亮,将左近一带旷野照得通明,偌大片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