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广陵曲-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洛白拱手道:“陛下所判,微臣自然认为妥帖,只要犬子觉得合适,微臣也就没有意见了。”

    洛郁离迎着众人投来的目光微笑道:“陛下英明。”

    好好一句话听得姜桓满是闷火。

    揉了揉自己太阳穴跳动地异常活跃的青筋,姜桓望向洛白道:“爱卿多年未入京,今日难得上朝朕便提一句十年前有一桩旧事,朕记念在心头已久,兵部曾经上报过,十年前,广陵道池州与北安道嵊州交汇处曾有过数场战事,嵊州城破,嵊州州牧李傅烨亦死于兵乱之中,后广陵虽然退兵,可朝廷多次请广陵回禀此事均无音讯,爱卿也恰好因为爱妻过世隐世不出,此事也就一直搁置了,但朕心头总是放不下,群臣也经常向朕提起此节,朕想着如何也得给李州牧和其家人身后事一个交代,今日爱卿既然在这,那当年的广陵兵变,也该给个说法了吧。”

    洛白单手扶额,沉吟了一会儿道:“微臣也正有此意,所以此次入京,有秦老一同陪伴,当年广陵兵变,秦老也是主事人之一。”

    “兵部尚,将当年广陵兵变的卷宗呈上来予朕。”

    兵部尚苏仲庵称了一声是,呈出一封厚厚的卷宗交予近侍太监,随后缓缓退下。

    姜桓缓缓打开卷宗,看向苏仲庵道:“尚,你与百官大致说一下卷宗所载。”

    苏仲庵回话:“大册二年,正月十八,嵊州城守军记,广陵八千大军直袭嵊州,半日,嵊州城门被破,嵊州牧李傅烨求援北安军,连夜准备撤逃,未想到撤离不及,死于兵乱之中,广陵军驻扎嵊州三日,随后又突然撤军,待北安军赶至嵊州,广陵军已退至池州,北安军随后向兵部举证广陵军兵变,但广陵王随后隐世不出,广陵兵变一事便也就搁置了下来。”

    苏仲庵,江南苏家天赋最为出众的子弟,也是大齐如今最年轻的尚,年仅三十七便出任兵部尚,可见此人并非是徒有虚名之辈,而且苏仲庵不仅政事通达,而且一手软枪术出神入化,少年时也在江湖上闯荡过两年得江湖人赠了个“秀才枪”的名号。

    后虽然退隐江湖入了官场,但听闻枪法不退返进,如今已然是登堂入室,在凌霄十二榜上亦有一席之地。

    “自微臣,六年前接任兵部以来,曾向广陵发过四次函,皆无回应,原本擅自于境内用兵应处以谋逆大罪,但陛下念及广陵王素来有大功于大齐,又遭受丧妻之痛,故一直未传唤广陵王,但今日既然广陵王在席,臣恬为兵部尚不得不问一句广陵王,当年广陵兵变,意欲为何?”

    苏仲庵所言,以齐律为依,这数年未曾传唤,君臣情分已给到了极致,今日若不能给个交代,于理于法,你都不应该再任广陵王了。

    洛白眼中流露出颇为欣赏的意味,皇派一脉青壮,乌烟瘴气,能被他看得上眼的人不多,苏仲庵算一个,御史台大夫谢知非算一个。

    洛白看向苏仲庵语调柔和道:“尚所言不错,于兵变一事,诸位大臣想必也有不少看法,困惑,不如一并提出,本王来为各位一一解答。”

    话音刚落,武将队列中一人站出,高喝道:“当年俺是北安军国尉,领军支援嵊州的便是俺,好一派凄惨景象,八千大军屠戮六百守军,广陵军好不气派!那里面可有不少曾是在七国乱战中为大齐立过功勋的老兵,结果太平盛世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广陵王若是不给个交代,今日刘某削去这忠武将军的名号也得为死去的弟兄讨个公道。”

    忠武将军刘伯牛,出身草野原名刘大牛,北安王赐名伯牛,原北安军国尉,兵风彪悍,七国乱世后,领北安军参加武林策安,镇压各路门派加入朝廷编制,期间多次立功,武林策安后被封为忠武将军。

    武官多耿直辈,但简单的言语却比详实的论述更能激起人心愤慨,许多人听后望向广陵王,似乎就是在看一个屠戮同胞的侩子手。

    “在下问忠武将军一句,嵊州一战,忠武将军既然负责支援,可曾见到嵊州那怕一位平民卷入战事?”

    提问的不是洛白,而是秦仪,此话问的风轻云淡,但秦仪目光死死锁住刘伯牛,刘伯牛堂堂八尺壮汉被这么一个糟老头子盯着居然感觉有些心悸,酝酿许久的气势弱了一分道:“并未见到死伤平民。”

    “哼,没有死伤平民又如何。”

    吏部尚成天祥踏步而出,已经年过半百的他身形稍稍有些伛偻,但却不碍他身上有一种长居上位的气势:“不单是六百守军,据回报,嵊州除嵊州州牧之外,另外有两位县丞也死于兵乱之中,既然广陵军可以做到不杀一民,这嵊州州牧和两位县丞自然也不是误杀吧?”

    秦仪看向气势逼人的吏部尚呵呵一笑道:“自然不是误杀,广陵人做事,向来不会遮遮掩掩,做了便是做了,广陵兵变确实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这话一出,所有今日帮助广陵的派系都微微皱眉,如此干脆利落地认罪,那等于是将广陵推上了最坏的绝路,原本要辨的是广陵是否算是兵变,如此一来,就只能思虑如何替广陵王开脱了。

    姜桓看着回答得干脆利落的秦仪,内心却有些不安,秦仪号称病军师与洛白同为广陵军智囊,自然不是那种会在关键时刻出昏招的庸人,莫非是想将兵变之罪一人揽下来为洛白脱罪脱个干净?

    这一个病军师,换一个广陵白狐,究竟是否划算呢?

    秦仪极为从容,手指轻掐。

    有些见闻广博的人突然想起一个传闻。

    据说病军师三掐可算天心。

    那如今这一掐,能否算到帝心呢?

    。
………………………………

第三十二章 寒门士子为天下言

    秦仪不为广陵兵变辩驳,让皇派官员瞬间如同打了鸡血一般。

    刑部尚跪倒在姜桓面前,开始厉声呵斥广陵王其心不臣,例举十余例历史上不尊帝命擅自谋兵的大将,均是生有反骨之辈,声泪俱下,痛心疾首,以刑部尚头衔死谏陛下革除广陵王藩位,切勿因广陵王功大留下大患,置大齐江山于风雨飘摇之中。

    随后江南派系一众武官响应,场面浩大,姜桓心头一抹疑虑虽然尚未抹去,但看着大半官员伏地,将广陵王头上盖了无数的大帽子,姜桓心中仍然畅快,这一次,你洛白还能翻过天去不成?擅自于国内动兵发动内乱,虽然仅仅是一个嵊州,但已是谋逆大罪,别说革去广陵王位,判个灭族之罪也不为过。

    但是姜桓却不敢如此激进行事,广陵王八十万广陵军乃是一手组建的亲军,如指臂使,只要场内无人能制住境界莫测的洛白,那一旦让洛白脱走,去广陵发动一场真正的内乱也只是瞬息的事情。

    姜桓内心思量是让洛白做个闲散王爷,将广陵真正恐怖的兵权拆解,渗透,待那八十万亲卫军慢慢散到大齐各处,再去对这个已是空壳的广陵王下手,其实早先,姜桓迟迟没有传唤洛白,也是在打这个念头,但没有想到,坐镇广陵的郡主洛非雪将八十万大军操持得滴水不漏,政务上也是井井有条,失去洛白的广陵整整十年都没有给他一丝机会。

    如今学聪明的姜桓准备借着此事将整个洛家摘出广陵的权利体系之中,留个名号,以政令军令慢慢渗透广陵。

    看着大势已去的广陵王,姜桓心中美滋滋,已经思量着如何去委婉地遣词用句来给广陵王一个憋屈到极点的判决。

    但江南派系中有几个官员眉头死锁,有三位是资历老道的太子三师,还有两位是兵部尚苏仲庵和御史台大夫谢知非。

    豪阀和广陵居然一声不吭,任由江南派系的官员论道,他们心中远没有姜桓那么乐观,隐忍十年的老狐狸来望京就是为了自投罗网么,早在七国乱战之前就熟悉洛白的几个人心中不知不觉已经布满了一层阴影。

    越有底气的人越不着急,洛白和广陵众人眉头都不皱一下,这才是最让人心慌的。

    “臣,对诸位大臣所言,见解略有不同。”

    在总算冒出异议的时候,江南派系的几人反倒微微松了一口气,但看到说话之人,几人放下的心提的更高了。

    林植出列,字正腔圆道:“臣以为,广陵不可无广陵王。”

    林植,寒门派系的领头人,大部分举孝廉之士入京之后都拜为林植的学生,经年累月寒门派系在朝内已成气候,甚至比豪阀官员在朝中的势力更加稳固,他带头替广陵说话,岂不是整个寒门派系的官员,都已经站在了广陵一边。

    “广陵兵变一事,臣曾经翻过卷宗,广陵王在广陵兵变发起之时有多人证词证明广陵王当时在新魏与大齐边境抵御游骑,广陵兵变之事传到广陵王手中时已是一日之后的事情,广陵王随即修八百里加急赶回广陵城,勒令前线广陵军收兵,此证词有多方驿站传令官可以证实,所以广陵兵变一事,臣以为并非广陵王指使,若是因为部下失职或是有人故意策反了部分广陵军栽赃广陵王而致使广陵王蒙冤,臣以为此事不妥。”

    姜桓并未回话。

    以林植的地位,朝中也少有人敢于他直接呛声。

    但此时,一个一直作壁上观的人突然开口,谢知非高声道:“微臣以为,左仆射此言差矣,将者,将兵者也,此等事故,无论如何广陵王作为广陵军主帅无法逃脱干系,若是此次用管理不善搪塞过去,以后其他各路军若是兵变,是否也可以用这理由搪塞过去,兵变自然是将军失职,从古至今从无例外,为此被重罚的名将王侯也不在少数,断没有为广陵王开此先河的道理。”

    张介看了看这敢与左仆射呛声的御史大夫,心中对于这谢知非也有些刮目相看,正是这种无所畏惧的性格才让姜桓将谢知非这个有些叛逆的江南子弟安插到御史台这等机要机构之中,谢知非向来不会去讨好谁,也不会去畏惧谁,按他自己的说法,御史台是一条狗,是一条皇上的狗,所以除了陛下谁丢的骨头都不能吃,除了陛下,谁来踹门都不能怕。

    张家曾经参与春江花船案,旨在平衡当时过于可怕的广陵势力,墨青白对于广陵军的重要性,可以说扛起来广陵半边江山,失去墨青白的广陵,比他预想的还要颓靡,洛白甚至都不与朝廷拉扯,直接退出了朝野视线。

    如此一来除了广陵以外,势力最为庞大的张家就成了皇家的主要打压对象,这时候,张介不得不拉一把广陵,否则张家一辈子就只能做一个附庸于姜家的豪阀,沦为那些江南世家一般的末流世家。

    “臣以为,广陵王不可以普通王侯名将而论,广陵之于大齐乃是北方最重要的保护伞,新魏和北魏之所以近年来不敢进犯北疆,与广陵军坐镇不无关系,新魏如今有名将夏公策,遣兵之术不在广陵王之下,若是无广陵王,倘若与新魏对上,北疆能否安稳实乃未知之数,若是此事确实有隐情,臣认为要仔细查证,若是妄判,大齐北疆堪忧。”

    张介以他七国名将的身份来说军事格局,自然有说服力,眼下虽然太平,可四国之间谁不是虎视眈眈,东线的东晋自顾不暇,所以拆分徐家军并无大碍,但北线的新魏和北魏都不是什么善茬,当年若是不洛白与墨青白联手领军,谁都不敢言可以直插北魏,势如破竹。

    张介与徐林都曾坦言,北线当世只有广陵军可破,如今王妃已经身故,若是广陵王再被罢免,北线未必有人可挡。

    突然之间,群臣之中有多人站出道:“臣附议。”

    “附议。”

    “微臣附议。”

    “臣吏部侍郎匡正附议。”

    ……

    声音此起彼伏,与刚刚江南派系官员附议严惩广陵王一般,声势浩大。

    张介对此都感到微微吃惊,因为这些官员之中,不仅有豪阀官员,更多的是一些出身寒门的官员,这些官员中,有举孝廉一步步爬上来的。

    有盛名在外故而被邀请入京为官的,有才学过人的,被林植慧眼所识的,但这些人都有一些共同特点,这些人都非士族子弟,都是底层出身。

    这些人能站在此处,都是因为林植提出的孝廉举荐制度,他们没有任何势力,此时站在陛下对面也得不到任何好处,甚至有可能因此断了自己一生的官途,但是这些人都无所畏惧地附议,在此时为广陵王站队。

    因为他们都出身寒门,所以他们知道,天下若是战乱,最苦的是百姓,广陵是整个北方局势安稳的根基,没有广陵军,北边战事再起只是时间问题,他们出自寒门,此时,便要为天下言,否则如何对得起举荐他们的天下人。

    看着这些源源不断涌出附议的官员,洛郁离的心头突然感觉有些复杂,他知道这些人期盼的是什么,但是他所要做的事情,和他们所期盼的事情其实截然相反,洛郁离的心里突然生出一丝愧疚,感觉像是一个撒了谎的孩子,局促,不安。

    十年以来日夜被仇恨折磨的洛郁离,第一次,对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产生了一丝丝的怀疑,这一切真的值得么?

    白天一突然扯住了洛郁离的袖子,动作很小,但能感受到那纤细的手指在微微颤抖,洛郁离看着明显比他更加局促不安的白天一,缓缓舒出一口气,他知道这家伙是在担心自己。

    这个懵懵懂懂的小子,其实心里什么都跟明镜似得。

    洛郁离看了一眼在龙椅上俯视群臣的姜桓,浮躁的内心渐渐宁静下来,不管要用什么手段,唯有姜家坐不得这个睥睨天下的位置。

    附议之声渐渐消散。

    秦仪看向满朝武,突然笑了笑道:“各位大人,在下的话其实并未说完,广陵兵变确实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可是兵变并非广陵王的指示,我当时领军八千直奔嵊州,领的是大小姐的军令,广陵兵变是由少爷和小姐指示的。”

    朝堂之上突然传出了一片不可置信的惊呼之声。

    十年前,广陵世子与郡主都只是十余岁的少年少女,如何能策划这么一场兵变,而且他们又为何要策划这一场兵变?

    询问和质疑之声此起彼伏,严肃的朝堂居然一瞬间如同喧闹的菜市场一般。

    “肃静。”

    姜桓恼于群臣的失态,虽然他也满肚子疑问,但群臣如此反应无视帝王威仪更让他恼火。

    声音散去,群臣跪伏。

    秦仪手指向洛郁离道:“至于详情,恐怕此间最为清楚的便是世子殿下了,就让世子来为诸位解释,广陵究竟为何发兵嵊州。”

    洛郁离从怀中摸出一沓厚厚的信纸,边角微微有些干黄,看得出有些时候了,但是其上墨迹清晰可见,洛郁离扬了扬手中的信纸,问向百官:“诸位大人,可知道小子手中拿的是什么?”

    群臣有些茫然。

    “诸位大人有没有想过,广陵与北安道交界有两州,嵊州地势崎岖,并非攻城首选,为何广陵八千军队直奔的是嵊州?”

    “为何广陵只杀了嵊州州牧李傅烨和两个县丞,刁鹿席、潘寅?却未曾动一民?”

    “广陵八千军队攻克嵊州之后,驻扎三日,归来清算只有五千余人,诸位可知为何?”

    席间眼睛最早一亮的是张介与徐林。

    随后有部分官员也开始若有所思,但大部分人都显得极为茫然。

    洛郁离呵呵一笑,有些讽刺地看着群臣:“你们都想看看,给你们镇守北疆的广陵是怎么生出反骨的,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想过,广陵根本没有反过!”

    潼关吏说

    因为之前更的比较少,乘着放假连更了两章,明天会把朝辩写完,这一段也总算告一段落,勾心斗角打哑谜的剧情也暂时告一段落啦,马上要给大家写的,很简单,就是一片江湖。

    。
………………………………

第三十三章 扬鞭入江湖

    洛郁离几番言辞说得满朝武云里雾里,那秦仪都已承认广陵兵变并非子虚乌有之事,你如今又来说广陵从未谋逆,岂非前言不搭后语?

    但是有几人已经隐约猜到洛郁离如此有底气的缘由,徐林看着洛郁离手中的信纸,开口问道:“世子手中所持是何物?”

    洛郁离抖了抖手中信纸:“我手中这些信,是大册二年,从前线截获以及从李傅烨州牧和嵊州两位县丞家中搜出的,与新魏潜龙军高层秘通的信。”

    洛郁离看着满脸震惊的满朝武,感觉一种被压抑许久的情感缓缓喷发出来,当年季旷以此事为诱饵,让洛白远离青山城,使得皇帝对广陵施压力度减小,给予广陵十年的喘息时间,十年之后东晋和新魏都已经从七国乱世中平复过来,西周也推行新政韬光养晦。此等环境下,广陵与广陵王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那么此时,摘清广陵兵变的大帽子,广陵自然能再次稳坐北方,直到今天,洛郁离对于季旷的高瞻远瞩还是叹为观止。

    洛郁离语速稍稍加快继续道:“大册一年末,广陵边境多次被北魏新魏两国盗匪骚扰,广陵军与盗匪游战之中广陵军无意间发现两国盗匪均有军牌,我姐心生疑虑,安排了一批广陵军扮游民潜入了新魏匪军。历时三月,终于摸清了这些匪军底细,这批匪军均是新魏潜龙军假扮的,在潜伏过程中,一番意外收获便是嵊州牧李傅烨与新魏军国尉公孙安的通信。”

    “信中内容是让嵊州牧为新魏军在祁羚山脉做接应,将新魏潜龙军偷渡至嵊州祁羚山,众所周知,祁羚山脉贴边广陵全境,极为险峻,毗邻广陵池州,丰州两州,此事上禀之后,我爹带着广陵军亲自参与边境剿匪,本意是想揪出背后的新魏军,但就在此时,我们在广陵又得到一封截获信件,上面内容是四千死士过嵊州奇袭丰州与池州粮仓,丰州与池州是广陵最为重要的两处军粮补给站,若是被毁,在越冬之季新魏军再发动大战,广陵军必定要疲于补给,处于大劣。”

    “兵贵神速,我与家姐临时决定动用八千私军让秦军师率领直奔嵊州,从这三位主谋口中逼出新魏军队的下落,攻城战中,我军曾喊降城守军,但城守军不为所动,只能强行破城,后我军直奔祁羚山脉,与四千死士围斗三日,全数歼灭后,立即撤回广陵。嵊州州牧与两位县丞实为畏罪自杀,并非兵乱之中误杀。”

    “以上便是广陵兵变的全部过程,李傅烨以及他与两位县丞的通信均在此处,当时卧底的线报也均在此处,若是诸位心存疑虑,可以与李傅烨身前笔迹比对,广陵军所有幸存将士也可为此作证,祁羚山便一些猎户若是还在,应该也曾看到过祁羚山上被广陵军剿灭的新魏死士,四千死士的军牌也在广陵封存,本世子倒想问问,广陵清剿反贼,是否算是兵变谋反?”

    满朝武一片寂静,这种事实,他们连想都没有想过,因为当时广陵王的反应太像是畏罪隐世。所有人都以为是广陵王丧妻之后一时失心疯,随后后悔撤离了兵变。朝中人人都把这当成了广陵王此生最大的把柄,如今广陵世子一席话把广陵兵变变为了策反,而且证据详实,想来要人证广陵若是花时间去找,也可以找出许多。

    场面长久沉寂,无人能言。

    当年那些收集线报的谍军自然是白鹄,新魏的奇袭之策,是新魏新锐将领公孙安的大胆举动,匪军在正面牵制广陵军的注意力,在即将入深冬之时,买通广陵军后方高官偷渡焚毁广陵最大的两处粮仓,季旷推断,这公孙安大抵是想要消耗广陵的兵力,温水煮青蛙,利用广陵粮仓补给不足的真空期与广陵军反复拉锯,虽然最后计谋被看破,但仍然得到了季旷极高的评价,被比作为新魏徐林。

    之后没多少年,那公孙安就升任了跃龙军的主帅,广陵奇袭的失败,丝毫没有影响他在新魏的地位,足以看出此人军事天赋高人一等。

    皇派的官员集体失声,豪阀与寒门世子也不再进言,广陵如此隐忍策划了十年,又岂是此时朝堂之上三言两语就能简单扳倒的。

    朝会最后收尾得有些恍惚,姜桓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最后究竟讲了一些什么,大多是对广陵王和广陵世子的褒勉之词,此次朝会,他本意气风发,但此时却身心俱疲,最后他声音有些无力道:“退朝。”

    百官行礼告退,姜桓缓缓从龙椅上站起,每次退朝后,都龙行虎步的他,今日脚步居然有些虚浮,在太监的搀扶之下,缓缓走出了乾元殿。

    看着在禁军夹道之下缓缓走出望京城的武百官,和那人群之中尤为扎眼的广陵王,姜桓似乎连愤怒都愤怒不起来了,向来勤政的他,破天荒地在下朝之后直接摆架寝宫,倒头睡去。

    ……

    白玉城前,人群渐渐散去,唯有一对父子站在门前,白天一和秦仪相伴在侧。

    “爹,好高的城啊。”

    洛白呵呵一笑道:“你跟你娘说的话一模一样。”

    “爹,就在这毁了这座城如何?”

    洛白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道:“我倒也想过,可惜姜家人经营白玉城数百载,只要他不出这白玉城,爹一个人拿这白玉城也没有办法啊。”

    “那回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