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好大一锅粥!-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华门坐北朝南。京城南面不远即是南山。即便夜里向南方望去,也隐隐可见南山那高低不一的三座峰剪影。
而此时,三峰之间,一道龙卷风高高腾起,直冲苍穹。天空云层如同浓浓灰烟,滚涌翻旋,从南山向四周扩散。
京城内的火光被狂风吹得近乎全灭,外城破烂老旧的房屋屋顶被掀起到空中,倒落破碎声此起彼伏。
“大凶之兆啊——!”
“林槮!你见到了!今日已是天理不容!”
“还不收手以平天怒!”
……
在四周人的喊骂声中,林槮转身看向南面天空。那滚滚灰云仿佛地狱烈火的烟雾,带着千鬼万魔从地底升起。
林槮不由往后退了两步……心跳得好如城楼上的阵阵击鼓……
这难道……真是天怒……?
这时,龙卷风似乎突然脱离南山的三峰之间,缓缓向京城移来。
只见视野中那风柱越来越大,天空云层愈发翻滚,好像下一刻,这地龙腾空般的龙卷风即会卷灭整个京城,让一切化为尘嚣与虚无。
……
………………………………
194 有眼光
………………………………
195 谁无能
所有人看着龙卷风不断接近; 惊慌失措。连士兵都忘记压住跪地的大臣,几乎所有人都站了起来。
“快跑!黑龙要来了——!”
一声尖喊,广场上的人开始四处逃窜,却无人知道该逃往哪处。
风势依然陡急; 被绑住双手的人许多在奔跑中摔倒在地又难以爬起。慌乱间,连宫门外的士兵也开始乱跑。
林槮转身背对着风来的方向,四处望了望; 但没有火光照亮下; 仅仅只能勉强看清近处。本应在林槮脚边的韩拱与韩玉早已不知去向何处。
林槮顿时怒由心生,完全盖过了方才升起的恐惧,对着士兵高声喝道:“抓住他们!一个都不许跑!开宫门!”
“林……大人……现在不跑的话……”林槮的副将在旁边说道; 却不像林槮的声音穿过风声还中气十足。
林槮转头瞪了副将一眼,同时把手中剑陡然往下一挥:“开宫门!难道大华门还会被吹走不成!”
副将被剑光闪得一颤,赶忙转身跑去高声向士兵传话。
“开宫门——!”
“开宫门——!”
咚咚咚——咚咚咚——
大华门上大鼓响起; 宫门随着鼓声缓缓开启。而当一条门缝出现; 从南向北的狂风从门缝中朝皇宫内直灌而入; 高大沉重的大华门正门与左右掖门如被巨人推动; 快速敞开。
门口的士兵顶着狂风又将跑窜的大臣们一一抓回。
这时所有人便发现四周并非漆黑一片。时间早已过五更。仲夏京城的五更,若是平常天已大亮。只是在这黑云滚滚下; 却好像还是黑夜之中。
混乱与昏暗里; 林槮抬头看着大华门门楼,深深吸了一口气; 仿佛一种突如其来的预感; 一种不明所谓的知觉。接着; 林摻就如奔赴就义一般,抬脚从大华门正门走进了皇宫。
士兵压着大臣与其亲属艰难地在狂风之中从左右掖门走进宫内。
龙卷风已可见的越来越近。京城外的房屋不少被整个掀起,断瓦残檐破碎地飞卷入黑龙般的风柱之中。
狂风依然由南向北肆虐。当林槮下令关上宫门,两扇掖门在数十名士兵一起齐推下勉勉强强合上,而中间的大门无论如何也无法顶风关闭。
“林槮!已事到如今,你还想干什么?!”
“黑龙现身!毁天灭地!便是你之所欲?!”
所有人站在大华门背后,狂风被门楼挡住些许,这些本在风中根本站不稳的文臣门又开始言辞相击。
林槮透过大华门无法关闭的正门门洞看向南方,眉头紧锁,根本无心多听周围的骂声……黑灰的风柱已到了南熏门外不远,如此从未见过的天之异象就恰恰在谋反之日发生,会仅仅只是巧合吗?难道真是……
“林槮,越王不会也已被你杀害?”
越王即是还不满十岁的六王爷。此时有人终于从异象的恐慌回过神来,想起重府方向那熊熊大火,想到了国不可一日无君。
林槮转过头,对着自己说话的是李云从。
“哼。”林槮向李云从走近了几步,“对,越王也已身亡,你们还有的选吗?今日这般异象正是真龙飞天!你们还不明白三王爷才是真正的真龙!”
李云从听罢低头叹了口气,却没有回话。
但这样的反应却让林槮更是恼怒,一把将剑架在了李云从脖子上:“李大人!为官一向对你敬重有加,李大人乃治国良臣,大华缺不了李大人。如今已别无选择,难道李大人要放着大华社稷不管,就为了一味的愚忠?”
李云从却依然只默默摇了摇头,未言一语。
但见林槮举剑对着李云从,一旁跪着的大臣们之中顿时过半激动而起。
“林槮!你还执迷不悟!真龙岂会毁我大华之都?”
“放开李大人!”
“林槮!现在回头不晚!不然必遭天谴!”
“呵呵,哈哈哈哈哈——”林槮突然大笑,也不知在笑什么。
随后林槮猛然剑指天空:“看着!这就是真龙!你们信也好不信也好!今日正是真龙飞天之时——!”
林槮再次把剑指向李云从:“李大人,为官一向认为你非是愚忠之人,从来都不会盲从与于人。孙煦软弱无能,毫无建树,而三王爷智勇双全,刚毅果断,才是真正适合坐皇位之人,李大人难道看不出?!”
李云从缓缓摇着头,没对离自己一寸之遥的利剑表示丝毫畏惧,平静地回道:“即便陛下软弱无能,即便三王爷才智过人,也决不可将大华交给仅为一己之欲平生卷无数百姓于战火中之人,此人绝不会是明君!绝不会是真龙天子!”
“你!”林槮双瞳里映着李云从看似淡然却无比坚定的面容,林槮明白此人根本无法说动,“既然如此……那你便去给那无能之人陪葬吧!”
林槮说罢立刻猛然抬剑,剑身闪着寒光直落而下——
啪。
剑到李云从脖子边,一声轻微撞击声,林槮的剑骤然往一侧弹开,还带着林槮整个人往一旁迈了几步。
“谁说朕无能?嗯?”
大华门正门之中,传出了在场不少人都熟悉的声音——孙煦的声音。
“还有……”孙煦穿过大华门正门一步一步缓缓走了进来,“是要给谁陪葬?”
“陛……”林槮转头看到孙煦,不由后退了几步。
这时,林槮身周如坠云般落下一个又一个黑影,一层一层将林槮重重包围。
呼啸的风声似乎在这片刻间倏然停歇。林槮眼前,透过大华门门洞看去,那已到京城之外不足一里的龙卷风,那似乎无可阻挡即将吞噬一切的黑龙,正如真龙升天,风柱离地而起,升腾向空,溶入了满天云层。
滚滚灰云在天空游转着巨大的旋窝,一圈一圈由内向外缓缓漂移,逐渐变浅,消散。
将风声取而代之的,是一阵沉闷的打杀之声。大华门附近的数百士兵被为数不多的几十人摧枯拉朽般迅速击倒。
一个黑色的婀娜身影风驰电掣穿过人群,站到了大华门城楼之下,一把长骨扇刷——一声收起,倒握手中,范无香微微颔首抱礼:“已全部镇压。”
说完范无香抬起头,却不是看着孙煦,而是大华门门楼之上——
天光破开重云,从东面天空犹如一道光剑射来,将每人的半身都照出一片金黄。
大华门门楼之上,钟承止站在垛口边,俯视着下方:“林大人,谁是真龙?”
“似乎说的不是朕啊。”孙煦两手插在袖内,一副悠然然的样子走到了跪着的大臣们之前。
“臣……臣——叩见陛下——”
大臣们本就跪在地上,见到孙煦都有些惊诧,待反应过来又立刻叩首见礼。
方才镇压士兵的数十阴兵跟着范无香整整齐齐站到了孙煦身后。
同时,厚重的摩擦声响起,大华门的两扇掖门被缓缓拉开,重绥温与许言石分别带着两队禁军踏步而入。将大华门后整个包围。站成一道人墙在围在孙煦方圆数丈。
灰云消散,碧空微现,朝阳升起。大华门后广场明如金灿,所有人被晨光拉出了一条长长身影。好如一夜梦醒,梦中阴霾犹存,却抵不住煦日当空高照,令人知那一切不过虚无的恍然一梦。
孙煦放下双手握到了身后:“诸位爱卿,多有委屈。这数日之乱确实乃朕之过,今日起,必将肃清奸臣,重用忠才!但当务之急,便是补救此乱对民之伤,重回京城之繁!在此的诸位忠心可鉴,朕年轻无识,往后,便请不遗余力辅朕左右,以荣大华之清明!盛万世之太平!”
“臣遵旨——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跪着的所有人一同再次齐齐叩首。孙煦对走过来的重绥温使了个眼色,重绥温便令人将跪地之人一一解绑,
钟承止在城楼上抛接着手中小石,看到一切都已稳妥,便走了几步,到宫门一侧跳落了下来。毕竟这处得让孙煦当主角,自己身在后方暗处才是最好。
林槮试图反抗,却发现包围自己的人随便一个都武功极为高强,一向自豪的武功被压制得毫无还手之力,最后被捆绑得死死的跪在了地上。
孙煦走到了林槮身旁,却没说一句话,只默默地看着林槮。
这时一侧的许言石问道:“林槮,你可知罪?”
林槮却先看了一眼重绥温,才回道:“哼!即便杀了我,别以为此乱便能到此为止!京城这十几万的殿前军并非会因我不在而停止战斗,还有北上的兵力已近在眼前!而江南诸城皆会奋战到底!哈哈哈哈……”林槮看向孙煦与重绥温,“京城今日即会被战火毁于一旦!而大华必将混乱不止!这都是因为你这昏君!还有你这奸臣!”
“十分抱歉,林大人。”一人走到了林槮之前,“京城的殿前军已尽数被击败投降。现在虎翼军已在京城各处灭火,而飞猛军正进一步清除着……你所说的不会停止战斗之人。”
此人说完对孙煦见君臣礼:“微臣参见陛下。”
“免礼。”孙煦转过头,“重将军今日功不可没。”
来人正是重熔,其身后还带着那十六人。其中四人正提着昏迷不醒的三王爷,扔到了所有人之前。
重熔又继续对林槮说道:“恐怕三王爷已被抓之事传去江南后,江南也会立刻臣服,即便有林大人所说的奋战到底之城,相信那少数也不难攻破,不成威胁。林大人还觉得大华会混乱不止吗?”
林槮看着躺在地上不省人事的三王爷,神色早已换成了巨大的惊异,嘴中不停喃喃自语:“……不……不……这不可能……不可能……”
钟承止站在后方,未言一语,此时略略低头,看似不过随意瞥去,实际则在仔细观察三王爷的变化。
“很可惜,万事皆有可能。”孙煦淡淡说了一句,“带孙佖与林槮去天牢,现在收回皇宫。今日,早朝!”
“不……不可能……不应该如此……”
林槮还在不停反复地说这几句话,声音越来越大。重绥温命令士兵将三王爷与林槮带去大理寺狱。
“不可能!不可能!一定是你们搞了什么鬼!一定!”林槮恶狠狠地看向重绥温与重熔吼道,而士兵已围了上来。
“别过来——!”林槮大声高喊,“无须你们动手!本官!自己来——!”
说罢,林槮用力一咬,鲜血从其嘴角流出。林槮再次把目光转向了重绥温与重熔,那目光带着深似沧海的怨恨与无以填补的不甘。
数十年的争锋相对,近一甲子的水火不容,林槮对重绥温对重家到底是怨念,还是执念,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但今日之前,甚至数刻之前,林槮从来都未想过竟然会是这样的结局,会是自己含恨倒在这大华门的阴影之下。
过往的一切如走马灯在林槮眼前闪过。自己究竟从何时起便错了……今日吗?还是檄文发布之日?还是立夏之夜?还是两年之前?还是……
林槮直挺挺地跪着,直挺挺地倒落。仿佛一座雕像摔下,扑起了一卷尘埃,消散在其无法闭上的双目之前……
※※※※※※※※※※※※※※※※※※※※
宫门正门只有皇帝能走,另外皇后嫁入宫可走一次,状元传胪典出宫可走一次。
………………………………
196 渡辽水
钟承止几人从国库地下上来; 再离开皇宫立刻返回重府,却见禁军在重府外堆砌柴木点燃了熊熊大火。
重府在安土阵保护下依然没被伤到分毫,但钟承止看着在大火包围中愈来愈淡的屏障光芒,即知重府已难以为续。
京城此时狂风大作; 大火在风吹下轻而易举即会蔓延至周围房屋,若无人及时灭火,便可能短时将内城摧毁过半。
本湛大师再次先回大相国寺; 景曲与谢常站在重府外不远的一座房屋屋顶上等候。钟承止则独自一人跃起跳过火线用斩鬼剑将屏障破开一人大的开口; 进入到重府之内。
重府院子里立刻有人围了上来,但看清是钟承止便又退了下去。
钟承止对孙煦与重绥温大概说明情况,而孙煦身旁还有位钟承止不认识的人——许言石。
商量过后; 便仅留下数十名撑着安土阵的人留守重府。其他重府守卫跟着重绥温倾府而出。
冲天烈火的包围中,重府宽厚的大门缓缓打开。范无香带领五十阴兵,整队出阵; 从重府一路杀去大华门下。
景曲、谢常立刻来汇合; 与钟承止一起保护孙煦走在范无香的队伍正中。
听从林槮命令的禁军; 不少对真实情况根本不甚清楚; 当见到身着龙袍的皇上,被势不可挡的队伍护卫行在路上; 许多人立刻傻眼; 不知是否还当应战。
到大华门附近,钟承止远远望去; 除了跪地的人与寻常士兵; 便只有一人——林槮。
这场太平盛世无端出现的谋反; 能闹到今日这样阴府不出手便难以控制的局面,其背后参与的朝中大员绝对不会仅仅只有林槮一人。甚至可毫无疑问的推断,必有相当多人是三王爷阵营,还有不不少静观其变的墙头草。
今日林槮能下此决定破釜沉舟孤注一掷,定是其他人也一致同意,不然就算林槮被逼至绝路,也不会敢在北上士兵抵达之前就妄自行动。
但最后站在大华门下的,却仅仅只有林槮一人……也许这便是文官与武将最根本的差别。
今日林槮逃不出一死,林家即便不被诛九族也不可能再有人能入朝为官。而林槮死后,整大华还有哪位武将能与重熔与萧正相提并论?殿前司不管之后被谁接手,都无法再像往年还勉强能与重家军分庭抗礼,重家的地位将会再一次提高。而随着一波清洗,大华朝内局势也将会再次转变。
这谋反中间依然有着颇多令人寻味之处,依然有一些事情在未知的朦脓之中,使钟承止还无法完全看清全貌。
钟承止正在思考,风势陡然变大,所有人都看到了那南山三座峰之间腾起的龙卷风。
黑龙冲天,灰云滚涌。
这……又是何缘何故?钟承止同样不明。但唯一能确定的,便是异象在今日发生,定非巧合。因为在吹来的狂风之中,钟承止分明地感受到其与地下巨门所生飓风相同的气息。
于是钟承止推断,黑龙也同样不会持续太久。也正是因为这突如其来的龙卷风,使得无人去向林槮汇报——孙煦已安然出了重府来到大华门下。
待林槮开门进宫,钟承止立刻分兵布阵站位,以防林槮有时间拿大臣们做人质。再看准时机,迅速出手,全面压制大华门内。
但重熔对林槮说“京城的殿前军已尽数被击败投降”却是谎言。城内的禁军很多根本弄不清这谋反中到底谁为敌方,究竟是不知何处出现的北蛮人?还是重绥温挟天子以令天下?还是北上的江南兵?三日突发的剧变中,对于为数众多不知其然的寻常士兵,只能听军令,随波逐流。
故平定京城此时之乱最快的办法不是用打,而是拿下林槮。待殿前军都指挥使被服,殿前军有还有何理由继续战斗?
只是在林槮最后的言语里不难猜到,林槮以为殿前军有大量的士兵被控,根本不会因自己被服而停手。但实际当重熔带着林槮的尸首游街后,殿前军很快投降,京城局势在短时间内便稳定下来。
范无香领着阴兵清理了皇宫内残兵,孙煦与大臣们入大庆殿上早朝,而钟承止则要求封锁了后宫。
京城除了大内,方才数个时辰里任何地方都不平静,控者绝对会受到影响。但地下殿堂中的受控士兵行动却十分稳定,全无波动,那控者只可能在一处——便是皇宫。
而且在这样恐慌的环境中还能不被他人阻碍到行动,此人不会是个下人。
后宫寻常人不便进入,只能点了一些宫女太监去查看。不过控者很快便被找到,因为整后宫现在只有一位体弱卧床之人——三王爷的母亲霍氏。
太监将钟承止一人带至霍氏房间,钟承止是为确定霍氏确实为控者,但要太监报的是此乃新来的太医,大乱安定之后来为霍氏看诊。
霍氏靠坐在床上,纱帘垂落,看不清其表情。
钟承止坐到床边,霍氏从纱帘下伸出手腕。钟承止隔着一层极薄的丝布替其把了把脉,随后就如寻常大夫一样为霍氏开了对应的药方,又说了一些利其身的忠告,才起身欲离开。
这时,霍氏虚弱而苍老的声音从纱帘后传出:“……这位大夫……孽子现何如?”
钟承止转回身,顿了顿:“……蔡王……正在宫中。”
霍氏轻咳了几声,房间里一时一片寂静,许久后霍氏才回道:“……求大夫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留孽子一全尸吧……”
钟承止再次顿了顿,尽管钟承止对孙煦说的话一定有份量,但这并非钟承止会参手之事:“……在下会为太妃娘娘转告。”
霍氏未再多作言语,隔着窗帘可见其微微点了点头。钟承止便见礼离开。
出门之时,房间里传出了轻微而断断续续的歌声,霍氏哽咽地唱出了一首《渡辽水》——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亦有白骨归咸…………”
钟承止走出了霍氏寝宫,歌声如昨夜的漫天灰云,在煦日之下消散得无影无踪。而许多宫女太监慌乱地跑进钟承止身后的寝宫——
霍氏,颐太妃,薨。
至此,对这次谋反,钟承止在京城所有该做之事便全部完结。至于如何处置三王爷,如何处置其他参与者,朝廷会如何做一次大整改,京城及江南将如何善后,这些都非钟承止会干涉之事。
钟承止只要范无香带着阴兵去帮忙在京城四处灭火与救出落难百姓。自己则再次回到了重府。
钟承止现在只担心一件事,便是——重涵。
※※※※※※※※※※※※※※※※※※※※
《渡辽水》——唐王建
龙卷风在中国古代没这个概念哈,所以记载里都是X龙。
………………………………
197 这么快
三王爷被抓; 林槮已亡,京城局势已稳。重熔带领着数万禁军南下,去清理陆路北上的江南兵,再去解临清之围。萧正则很早就接到重熔的信; 要其带兵直抵江南。这谋反看起来已被镇压,但京城的消息传至江南各处还须至少数日,而水路北上的士兵随时都可能抵达临清。
临清那些厢军钟承止也不是没见到; 被控制时不知痛觉一往无前还像个兵; 现在恢复到平日懒散无力的状态……真难以指望他们奋死守城。
钟承止知道重涵并不莽撞,认真做事之时也思虑慎密考虑周全,身旁还有长苑; 临清又有卫书水、清帮与霞融派的人,但钟承止还是忍不住担心得心都是乱的。
京城在林槮死后极快稳定下来,钟承止始终觉得太过于轻松; 有某些细处并未按三王爷与林槮的计划来执行。
霍氏毫无疑问控制的即是国库地下殿堂中挖掘巨门的那些禁军; 这些禁军已有数百人; 以霍氏本就已过壮年的身体; 钟承止不认为她还能再多控制几百人出来。那大理寺狱里的殿前军又是被谁所控?而这控者现在何处?为何在今日京城战斗中未出力?
钟承止能猜出一个大概,但是……
“先睡一觉; 不管任何事明日再说。”
钟承止进到跨院的房间里时; 几乎就快站不住了,被景曲抱到了床上。
“可……涵儿那……”钟承止很想立刻传去临清; 但真的一点力气都没有了; 而且符纸再一次被耗得干干净净。
景曲替钟承止脱下鞋子:“好好睡一日; 明日不拦你。”
钟承止清楚这对景曲来说已经是让步了,若不是因为重涵,临清其实根本不用钟承止再出马。于是钟承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