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妃为君纲:商女太嚣张-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婆子上前替老夫人顺气,“您只管舒心吧,您就是心肠太软了。我觉着,孙小姐是个懂事的,将来,您会享福的。”

    老夫人想到婉儿,神情舒展开来,“这孩子可人儿,真要说起来芫儿都未必比得过她懂事。到底是世家出生的孩子,血统不是那些下人们比得了的,看看贾氏教养的孩子,再看看婉儿……只是,这孩子命苦,一出生就没了亲娘……”

    刘婆子见老夫人心情好容易舒畅了一些,又为了婉儿忧心,急忙打趣道,“这孩子有夫人这样的祖母哪里命苦了?没有母亲也有祖母疼她,倒是叫奴婢羡慕得紧。”

    老夫人心情终于大好,盯着刘婆子佯怒道,“就你一贯会说话唬我开心,如此油腔滑调,仔细我敲了你的牙。”

    主仆二人又说了一会儿子话,老夫人便歇下了。之后贾氏被禁足又被罚抄女诫的事情在府里传开,众人又开始重新估量贾氏在这府中的分量。

    当真是不轻。
………………………………

第十二章 家有才女初长成(一)

    与此同时,众人心中暗忖,恐怕这件事情没那么容易善了。

    嫡小姐,可是险些丢了命啊。

    老夫人小惩大诫,没有重罚贾氏,可见,即便那天送公孙婉儿回去的是贾氏的丫头。可老夫人依旧不相信贾氏会与这件事情有牵扯。

    那么好端端的,嫡小姐为什么会落水呢?

    果然,老夫人雷厉风行的开始查那天的事情。

    不出半个月,这个事情就已经真相大白。

    事情再简单也没有了,还是那个新抬起来的姨娘红秀。

    那日里,她见贾姨娘只派了一个丫头送公孙婉儿回去。

    就使了个眼色,命身边的丫头跟了过去,趁她们不注意,一把将公孙婉儿和那丫头推进了水里。

    推下去的时候那丫头再三确定了周围没有人,事实上也确实是没人看见。

    可后来,那丫头到底做了亏心事,又害死了人。故此,夜晚心神不宁睡梦不安,白天也是精神萎靡。很快就被人发现了不对劲。

    原本这也是没什么的,公孙家这么大,主子这么多。一个小姨娘身边的小丫头有个做事不当心,还真没什么人会注意。

    可那几日老夫人卯足了功夫要找出谋害公孙婉儿的黑手,闹得院子里的小妾们都人心惶惶。

    毕竟,在这这样的宅子里,谁也不可能没做过几件不光彩的事情。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眼看这把火就要烧到自己的尾巴上了,这群女人还能不出来搅动风浪?

    于是很快,那个叫芳琴的丫头就被揪了出来。

    一人一句众口铄金,再加上这些时候她确实反常,就是抵赖都没用。

    芳琴见自己难逃一死,也不再狡辩,泪流满面的跪在老夫人面前求饶。

    众人冷哼,老夫人是脾气好,可不见得就是软脚虾,谁都可以踩一脚。

    一个女婢算是个什么玩意儿,都敢谋害嫡小姐!死是逃不过去的,就看怎么死了。

    还敢求饶,难为她以为自己还能活命不成?

    不过怕死的总是好的,她怕死才能咬出自己的主子来。

    红秀可不就是被供出来了,那接下来就也没什么好查的了。

    只是可惜了那张脸……

    众人叹息着摇头,小贾氏长着那样的一张脸,都能勾得老爷宠妾灭妻,就是被发卖了都能留下暗手要了刘氏的命。

    再看看这个红秀……差得简直不是一星半点儿……可惜啊可惜……

    那件事终究是还过去了……

    神思回转,瑛婶儿开始在外面催着公孙婉儿快些拾掇。今日是公孙婉儿五岁的生辰,外面的宾客们已经早早的候着了。

    自三岁时落水之后,老夫人更是将公孙婉儿宝贝到了心尖儿上,这一点,就连公孙芫都有些吃味儿。

    就拿这两年来说,老夫人对婉儿宝贝得紧,日日都要见过婉儿,亲自料理她的一日三餐,包括启蒙看的那些书,老夫人也要过问,笔墨纸砚以及请的先生都是顶顶好的。

    公孙婉儿聪慧,启蒙的诗经看过一遍就能熟记,之后会有自己的见解。就连先生也时常夸她聪慧,甚至于,一日里先生留了作业下来。婉儿还作了首诗,率真通脱,浪漫飘逸,叫先生都有些自愧不如,于是连连请辞,这也叫老夫人脸上极有面子。

    此后,先生又将诗作拿着几位诗友赏鉴,几人也是赞叹不已,由此,一传十,十传百。

    最后整个建康的文人圈子里都传开了这件事,都说商贾公孙家出了一个小才女。五岁时便能赋诗吟诵,才情斐然。
………………………………

第十三章 家有才女初长成(二)

    就连在外和人谈生意的公孙芫都有人问起他婉儿的事情,倒是叫他这个做父亲的有些惭愧,毕竟她宠爱公孙鸾儿,对婉儿的关心着实不够。

    她落水那次情形危急,他也不过,去看过几次,之后便将这事放在了脑后。现下公孙婉儿如此为他长脸,他也是高兴的。

    于是回府之后立即将婉儿找来,叫她诵了那首诗又再三问过是不是别人代作的。

    之后经过再三确认,又考校了婉儿的学问,公孙芫立即对自己的女儿刮目相看了。公孙芫对公孙婉儿的重视叫贾氏感到了深深的危机,可惜她虽有野心,也够狠辣,可确实生的蠢,想来想去能想到的不过是叫公孙鸾儿成天的在公孙芫面前讨好卖乖。

    这一来就更加多了两个人比较的机会,公孙婉儿两世为人,年纪虽小,却好学稳重。相反公孙鸾儿自小便被娇惯坏了,做学问又实在枯燥无趣,回回拿起书本便要闹上一闹,贾氏又疼惜她,由着她闹,久而久之,公孙鸾儿便对诗词歌赋一窍不通。

    她比公孙婉儿年长许多,可直到现在启蒙的诗集都没有学全,更遑论作诗吟诵。两个人摆到一起,高下立现,公孙芫便对只会胡搅蛮缠的公孙鸾儿生出几分失望来。

    在屋子里试了几套衣裳,瑛婶儿的原意是要将公孙婉儿打扮的喜庆一些,选了好几套大红色的衣裙送来,偏偏公孙婉儿都不喜欢。

    最后好容易挑了一套素净的白色长裙,袖边和裙摆下绣了朵朵夹竹桃,腰间束了一条浅粉色的帛带系住。虽然发量少,可婉儿身边的婆子们用心,还是为她把头顶的头发绾起来,梳了一个小发髻,其余的头发编成小辫子垂到身前,头顶上用白玉钿子点缀了一圈儿,整个人看起来素净好看。

    原本公孙婉儿就被养的较好,整个人白白嫩嫩圆滚滚,这么一装扮更显得她像是刚出炉的水晶包子,让人忍不住想啃上一口。

    出了门瑛婶儿看见公孙婉儿穿的这样素净有些不能接受,她明明送来的都是喜庆的衣裳,想要将她打扮得像年画娃娃一样讨喜。

    可谁知道这丫头才五岁就这么有主见了。她送来的衣服都不挑选,偏偏穿了这样一身儿出来。

    瑛婶儿想着今儿个外面宾客云集,且都是为了替她庆生的,她这样穿着,也是不妥。想着叫她换上一身。可刚好老夫人派来的婆子在催,于是瑛婶儿就只好赶紧将婉儿抱了出去。

    今日到场的都是女宾,因着公孙婉儿的寿辰年年要办,五岁也确实不算作大寿,故此,老夫人虽然将公孙府里外操持的热热闹闹,可到底是妇人们热闹热闹,男宾自然是不好请来的。

    又因着公孙婉儿才名远播,男宾们虽然不好到场,还是有很多男宾支使着自己的夫人前来,也有主事的夫人们前来讨教教子秘方,顺便慕名来看看小才女的。还有就是年年都来的,和老夫人相熟的夫人们。总之公孙婉儿的寿宴倒是一年比一年热闹。

    老夫人约莫还在迎客,公孙婉儿到了小花厅里不好直接露面,于是被瑛婶儿安置在了小阁楼中用些茶点。因着怕公孙婉儿无聊,瑛婶儿还特特将窗户打开,命了人好生看顾着,便去了楼下告之老夫人知道。

    这日天气极好,阳光和煦,时而还有微风拂过。到场的女宾们服饰精美,色彩缤纷,倒是叫公孙婉儿看的眼花缭乱。她穿越的时代是西晋末期,北方还在打仗,东晋还未建立,这个时期的人们多追求恣意浪漫,因此女子们在服饰上多着衫裙。

    衫裙是这个时期女子的常服,上衣的衫紧身合体,袖子宽肥。下边的裙子多折裥,裙长拖地,宽松舒展。这种上俭下丰的造型,加上丰盛的配饰,更能够展现出女子潇洒俊美的风度。衫裙上披帔,颜色各异,与衫裙颜色相配,更添洒脱飘逸之感。

    尤其今日有风,微风拂过,女子的裙角翻飞,更是仿若仙境一般。公孙婉儿很庆幸,在这个时代没有看到裹脚的女子和必须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子。

    即便是战乱也好,至少,在这个朝不保夕的时代,人人都只想及时行乐,男人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要求女子变成他们的私有物品。

    那时的公孙婉儿还并不知道战争的可怕,更不知道自己是出生在一个祖母为她构造的金丝笼中,她的世界是衣食无忧的快乐和幸福。

    在小阁楼上呆了一会儿,婉儿吃吃喝喝原本无比惬意,小花厅相邻的小院子里忽然人群躁动开来。
………………………………

第十四章 自作孽不可活

    公孙婉儿眯起眼睛看了看,原来是公孙鸾儿引起的骚动。她今日穿着很是喜庆,头上簪了纱花,也带了好看的头饰,一身亮眼的红裙。倒是完全符合瑛婶儿的审美标准。

    公孙鸾儿长像可爱,这么一打扮更是讨喜。有许多头回赴宴不明真相的夫人们见了,误以为这是在公孙家做客的哪位小姐,铺天盖地般的夸赞之词倒叫公孙鸾儿很是受用。

    公孙婉儿所在的小阁楼本身较低,再加上公孙婉儿视力较好,远远的人群中的议论声和公孙鸾儿各种娇羞的姿态虽说看不非常真切,也是能明白发生了什么事的。不过,公孙婉儿尚且没有如何反应,倒是她身后的小丫头又急又气。

    “小姐,大小姐可真是……她还真把自己当成嫡子了?今儿个明明是您的生辰,尽被她占了风头。”

    公孙婉儿看她急起来有些好笑,是个热心肠的耿直孩子,于是多嘴问了一句,“你叫什么?在哪里做事的?”

    “回小姐的话,奴婢叫小五,因为奴婢是家里的第五个孩子,奴婢的爹娘就这么给奴婢起了名字。奴婢是小姐您院子里的丫鬟,不过不是小姐跟前儿的,一直跟在厨房做些杂事,有时也在外院洒扫,今儿个厨房人多事杂,奴婢年纪小又没力气的,管事的王婆子怕奴婢反倒添乱又觉着奴婢还算勤快机灵,就和瑛婶儿说了一声儿就叫奴婢今天跟着您了。”

    公孙婉儿笑了,还真敢说,怕她添乱所以叫她来跟着小姐?

    不过,机灵倒是真的。

    于是公孙婉儿也细细打量起这丫头来,这丫头今天也穿着一身儿新衣裳,因着公孙婉儿过生辰老夫人高兴,于是拿过来好些银子叫瑛婶儿扯了许多料子为她院子里下人们一人制了一身新衣裳。

    不过瑛婶儿的品味实在有些恶俗,她规定,衣服的款式和布料是可以有所区分,只一点,衣裙的颜色只能是桃红。于是公孙婉儿今天看见的就是一个个红通通的人影儿在眼前晃来晃去,小五的衣裙也是桃红色,不过因着她年纪小又要机灵些干活儿的,所以裙长不及地,肩上的披帔似乎也经过了改良,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用针线固定住和衣服连在了一起,活动起来倒很方便。

    公孙婉儿细细看着,觉着她衣服的款式新鲜,于是又问,“厨房里干活儿时候,都是穿这样的衣裳么?和我平常见到的,不太一样。”

    “小姐见笑了,这衣裳是奴婢自己改的。奴婢不比其他姐姐们聪明灵活,只好改了那些牵绊人的地方尽量不出错了。咱们公孙家样样东西都精贵,要是砸了碰了什么东西,奴婢挨一顿鞭子是小事,要是被管事的一怒之下卖到别处去,奴婢真就没有办法了……”

    “你签的是死契么?你爹娘和兄弟姐妹们还在么?”从小五的话里,公孙婉儿隐约推断出这小丫头应该是被签了死契。下人们一但签了死契,就是主人家里的物件儿,可以买卖的,并且也要专门到官府里造册了的。

    不过,死契的价格更高些,主人家也更加信任签了死契的下人。

    问到这里,小五的神情明显暗淡起来,“小姐不知道外面的事情,我们一家是从北方逃难来的,北方常年都在打仗,饿死人是常有的事。我们家里孩子多,原本仗着阿爹的一手木匠手艺只能勉强为生,可打起仗来光景就越来越难,最后没办法只好逃难到南方来了。可落脚之后,阿爹又病重,没办法,只好将家里的几个女儿卖掉,只留下我最小的弟弟。”

    这些影视剧里的桥段竟然真的上演了?卖儿卖女尸横遍野的场景在公孙婉儿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她扭头看了一眼底下依旧热闹的宴席,又看着眼前不过十来岁的小五。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约莫就是现下的场景了罢,于是不免有些心灰意赖。

    想到了伤心的地方,小五的情绪难免低落了一些。可今天是公孙婉儿的生辰,她又不敢惹主子不悦,只好转回了话题,好奇道,“小姐,大小姐抢了您的风头在底下得意得紧,您为何不生气呢?”

    公孙婉儿淡淡道,“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

第十五章 开宴

    小五年纪比公孙婉儿大上一些,今年已经十岁了。可她没有读过书,公孙婉儿这两句话的含义不是听得太明白。不过其中的意思,她还是懂了。

    看到公孙婉儿气定神闲的样子,小五心中不禁感叹道,奴婢生的孩子和主人家的嫡子就是不一样。嫡小姐年纪虽小,可气度胸襟都是好的,府里谁都比不过。

    再加上府中的传言,大小姐那里的丫头们时常会受到打骂,她们虽然替主子遮掩说是自己磕了碰了。可大小姐和贾氏所住的芳华院的路哪里就有那么不平坦了,一个院子的丫头婆子时常会磕磕碰碰的。

    还是小姐好,从不打骂下人,待人也总是和和气气的。

    这么想着,小五用手捂着嘴笑起来,“小姐说得对。”

    “哦?哪里对?”

    “哪里都对!”小五答道,一脸幸福的说,“能跟在小姐身边,在清风院做事,真好!”

    公孙婉儿看她一眼,心里有了想法。琢磨了一会儿,眼神看向窗外。

    公孙鸾儿依旧在底下受着追捧,几位夫人拉着她的手东拉西扯的说话。

    这些人自然都是和公孙家不相熟的,头回造访的夫人们,若不然,也会认得公孙家的庶长女的。

    有不相熟的,那么自然就有同公孙家老夫人关系亲近的夫人们。

    她们看见这一幕也实在是觉着有些不像话,公孙家的二爷不成器,娶进了夫人,还没且待夫人有孕,先弄出了一大堆的庶子庶女不说。

    现在看这样子,这庶长女也教养的没有规矩。明明是嫡妹的生辰,这庶长女简直是要叫人看公孙家的笑话。

    可她们毕竟还是外人,也不好插手。只得支使了手底下的丫鬟们去告知了公孙老夫人。

    老夫人今个儿原本心情极佳,时不时的有人向她打听公孙婉儿的事情,态度都是亲近的。

    便是那些权贵家的太太们也没有太端架子,这叫老夫人觉着极有面子,到底是公孙婉儿给她长脸。不然他们商贾之家哪里有这样大的面子?

    哪里想到不一会儿有人来和她说了公孙鸾儿的事情,老夫人听罢先是一愣,随后脸色变得铁青,简直被这对母女气的说不出话来。

    贾氏一惯心大,老夫人不是不知道,公孙鸾儿平日里的吃穿用度样样攀比着公孙婉儿也没什么。

    毕竟都是自己的亲孙女儿,有时逾越一些,她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多过问。

    可今天这是什么样的日子?到场的都是什么样的客人?贾氏即便是再不懂礼,也要分清时候,这个时候叫她自己的闺女,一个庶女的风头盖过了公孙婉儿,这不是平白叫别人家看笑话么?这叫老太太的老脸往哪里搁?

    老夫人一怒之下叫手底下的婆子将公孙鸾儿带去佛堂,干脆关起来,今个儿就不要吃饭了。想了想贾氏那撒泼的性子,又多叫了几个人一起去,索性就将这母女两个关到一起,省的再出来生事。

    又命人通知了公孙芫,免得他找不到贾氏心里不安定。最后估摸着时间,自个儿也回到了小花厅,命人去接公孙婉儿,正宴要开始了。
………………………………

第十六章 考校

    老夫人派去的婆子们动作很快,将公孙鸾儿带走的时候自然也没有声张,唬着公孙鸾儿离开又悄悄的带走了贾氏,直到两母女在佛堂门口见了面,这才反应过来是怎么一回事情。

    原本公孙鸾儿因着许多贵夫人的夸奖,正暗自得意的不行,哪里想到忽然间却被带到了这里,那样热闹的宴会不能参加,还要饿肚子。

    于是公孙鸾儿瞬间红了眼睛,就连贾氏都有些愤愤不平。暗暗骂老夫人未免太过偏心,都是公孙家的血脉,凭什么她公孙婉儿就能举办生辰宴会,而她自己的宝贝闺女生辰之时就只能关起门来小聚,能得到的,也不过是她送来的一些小礼物。

    这么想着,母女二人不免抱着又是一场痛哭。

    而另一边,老夫人牵着公孙婉儿的手缓缓入席,公孙婉儿一步步走得中规中矩又稳稳当当,倒是叫好多人眼前一亮,直夸奖公孙家教养有方,这孩子得体懂事。

    公孙婉儿随着老夫人入了席,老夫人作为东道主自然是要说几句场面话,然后女宾们应了笑闹几句,也就算完事。

    毕竟公孙婉儿只是个小辈,虽说有些才名,这些夫人们也并不是就有多看重她了。

    公孙婉儿还小,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呢?大族里的事情,孩子早夭的多了去了。何况,再怎么样,也不过是个女孩子罢了。

    她们也就是听说了公孙婉儿的才名,想来看个新鲜,顺带平日里无聊寻些事情做罢了。倒也不用专程去想些多漂亮的贺寿词,吹捧她去。

    不过,这些夫人们不愿意自己动脑瓜子,终归也是来看热闹的。公孙婉儿既然才名在外,赋诗一首叫大家伙儿赏鉴赏鉴还是一定要做的。

    于是酒过三巡,就有一位七品长史的嫡夫人笑着站起来道,“妾身孙刘氏见过公孙家的老夫人。”

    众人眼神不由自主的集中到她身上,这位是建康城中有名的好人缘,消息也极是灵通。她既然出面,恐怕就是要让众人亲眼验证这位小小姐的文采了。

    果不其然,只听她接下来掩着帕子道,“呵呵,听闻今日的小寿星是位小才女,年纪小小便颇有才名。妾身心痒难耐,不知老夫人能否叫小才女赋诗一首?”

    按理说公孙家不过是商贾,她是官家太太,身份上是要高出许多的,说话实在不必这样恭敬。

    可是,她也是个聪明人,一来,今日看热闹的大有人在,许多显贵之家的夫人们都来此赴宴,她如果这个时候拿捏官家架子,反而会被人看低了去,碍了贵人们的眼才是不好。二来,公孙家富甲一方,这庞大的财富能够守得住,谁知道背后到底有什么人在支持。何况,不少官员清流平日里两袖清风。却要常常和人吟诗作对,附庸风雅,这些事情无一不耗资甚巨,离不了商贾的支持,不少人和商贾的女儿们联姻,两相得宜。

    故此,她来开这个头,客气一些总是没错的。

    果然,话音刚落,一片附和之声。不少人看着她的眼色也是满意的。老夫人更是被人给足了脸面,慈祥的笑着,转过头看着婉儿问道,“婉儿,这些夫人们想叫你作诗应景儿,你可愿意么?”

    公孙婉儿想了想,仰起头甜甜的笑着,“祖母,孙儿愿意呢,既是几位夫人相邀,婉儿便献丑了。”

    说罢便由人抱着,离席站在花厅正中。

    可谁知这时,一只乌鸦落在了小花厅中的一株海棠树的花枝上,绕枝徘徊几圈,驻足哑哑啼叫。
………………………………

第十七章 慈乌夜啼

    在座众位夫人们的脸色都变得有些不自然,乌鸦啼叫自古就有不详之意,恰逢这孩子生辰之时,难道是有什么预兆么?

    韩老夫人有些担忧的看着公孙婉儿,公孙婉儿也微微仰起头看着那只不愿离去的鸟儿。有眼色的几个婆子们即刻去命人拿了杆子将乌鸦赶走。

    忙活了好一阵儿总算赶走了乌鸦,众人却没有了继续听公孙婉儿作诗的心情。

    不吉利,太不吉利了,这孩子,实在是太不吉利了。

    公孙婉儿站在花厅中,看着乌鸦驻足过的树枝,忽然脆生生的开口,“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