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恶世争雄-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并州王猛的五令新政,其中一条就是按人头分发土地,而我大秦汉人土地多被我氐秦贵族侵夺,加上贵族时常欺压汉人,所以他们都往并州逃窜。”符融答道。

    “氐秦贵族,乃是我大秦的根本,而汉人就是大秦的钱粮来源,没有汉人大秦无以支撑。平阳公可速速提出策略,既要不伤我根本,还要让汉人能够在大秦安居乐业。马上传令河防将军,凡是抓获偷渡的汉人,不可为难,护送回来即可。”苻坚深思片刻,已有对策。

    “陛下英明!”符融拜服。

    苻坚有大志,符融有见解,氐秦的一番布置,黄河上立见分晓,偷渡人逐渐减少。

    “氐秦必是我并州的大敌,更是劲敌!”张回感叹。

    “苻坚、符融也算少有的谋略之士。不过,我们还有更好的办法未用。”王猛摸着下巴上刚刚冒头的胡须,笑着道。

    “军师还有办法?”张回惊奇,王猛反应太快了。

    “义商。将军可发令给所有的义商,凡是能带来一个汉人,官府奖励一百钱。这些商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有了足够的奖励,就能为我所用。只要氐秦不禁止商旅,就无法阻挡我们壮大!”王猛肯定道。

    “好办法,太好了!请军师马上办理!”

    为了能有更多的汉民,平阳留守李强出动大军,在黄河一线操练,不时来个偷渡强渡,让氐秦守将疲于奔命。

    秦军的来回奔走,给了偷渡的汉人可乘之机,平阳汉人越来越多,李强喜不自禁。

    一个汉人一百钱?带着汉人到并州各级官府登记造册,即可马上领取奖励?

    天下商旅疯狂了!

    “将军,军师!这一个月,我并州又增加了汉人三十多万,加上匈奴人,我并州共有百姓近两百万,基本达到了大乱前的水平,各地官府来报,农田开垦已毕,人口已经充实。下官这一个月,给义商支付了一千多万钱,再这么下去,并州会支撑不下去的!”花钱太多,李为心疼了。

    “军师一策,可抵十万大军!军师,你看现在要停下来吗?”张回笑问。

    “将军,如果只是治理并州,现在汉人够了;但是,如果把河套的朔方云中和五原三郡也算进去,汉人还多吗?”王猛也笑了。

    “现在快九月了,如果我们在年内收复了朔方,即使再有三五十万人,也未必够啊!当然,李大人担心财赋不足,也是问题,我们可以军中淘汰的战马作价与商人,他们不是贩马吗?就在我们这里贩好了!”王猛笑道。

    “用淘汰的战马做交易?好办法!这帮商人肯定乐意的,要知道战马从这里到江南,价格足以翻上好几倍啊,军师英明!”李为站起来,大为佩服。

    “年内攻取朔方?军师已有计划?”张回也对王猛之智大为赞叹。

    这里才要解决李为的难题,马上就要攻取朔方了。

    “拓跋氏对朔方匈奴人出手了!”王猛平淡地说。
………………………………

第三节 求救

    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起源于东胡族,兴起于大兴安岭。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为族名,形成乌桓族和鲜卑族,受匈奴奴役。所以鲜卑族的风俗习惯同乌桓、匈奴相似。

    鲜卑跟随匈奴侵扰边境,鲜卑才作为民族实体被中原王朝所知。匈奴分裂南北两部后,鲜卑族逐渐摆脱其控制,并两次攻打匈奴,反抗压迫。受到东汉持续打击的北匈奴被迫迁往中亚,鲜卑族趁机攻略南匈奴,最终占据整个漠南漠北草原。

    之后檀石槐、轲比能曾短暂统一鲜卑各部,轲比能死后,鲜卑分为拓跋氏、慕容氏、宇文和段氏四部相互征伐,也共同南侵中原。

    鲜卑人跟匈奴军队一样,马战精湛,一人三马,狂飙突进,中原汉军不敌,屡次战败,终于被鲜卑人侵入。

    宇文氏实力最强,但其余三部联手,反而最先灭亡,被三部瓜分殆尽。

    慕容氏全族南进,得慕容恪、慕容垂等人杰之力,占领冀州、青州,前锋深入兖州等地,建立的大燕王朝,势力最大。

    拓跋氏不甘落后,一面驱逐压迫残余匈奴人,紧紧占据大漠南北,一面派遣一部入侵并州,紧跟慕容氏建立大魏朝廷,与慕容氏抢夺鲜卑部族主导权。

    段氏最为薄弱,跟随慕容氏入侵,但战力不足,只抢夺了幽州一地,未敢称孤道寡,只在拓跋氏与慕容氏之间左右斡旋,朝秦暮楚。

    张回的崛起,打断了拓跋氏的南侵计划。

    漠南王廷。

    拓跋什翼犍高坐在虎皮椅上。

    “并州丢了,拓跋英让拓跋氏蒙羞!我大鲜卑和匈奴人有百年的仇恨,拓跋英这个蠢货居然和匈奴人联军,害我拓跋氏尽损并州二十万族人!现在,整个并州都让张回这个小儿占领了。我意,要夺并州,先定朔方;要定朔方,先除匈奴。传令各部,出大军十万,跟随我的王旗,踏平朔方,剿灭匈奴野人,再定并州!此役,匈奴人不留俘虏,不收奴隶,全部斩尽杀绝!”拓跋什翼犍高亢的声音,在大帐内回荡。

    各部头领命而行。

    一场朔方匈奴的灾祸降临。

    十万鲜卑人,从草原呼啸而来。

    朔方匈奴人不足十五万,征战之兵不足六万,本就式微,加上鲜卑人突然发难,匈奴人猝不及防,被鲜卑人突入朔方。

    鲜卑人所到之处,确如拓跋什翼犍所命令的,斩尽杀绝,哪怕鲜卑人一贯爱抓的匈奴女子也难逃一命,真正的斩尽杀绝,毫不容情。

    朔方匈奴王帐。

    刘威脸色白得吓人,鲜卑的突然进攻事先毫无征兆,事发之时哨骑和敌人一起到来,匈奴人连防线都来不及组织,就被鲜卑人冲进来,可怜匈奴三万边军全军覆没。

    据败兵回报,鲜卑人连匈奴女人和孩童都斩杀殆尽,这是要灭我族群啊!

    刘威心里冰冷,草原成例,大战不杀妇女儿童,为的是草原能有源源不绝的人丁。现在鲜卑人连长生天的规矩都破坏,这是不灭我匈奴不罢休啊!

    刘威很想冲出去,和鲜卑人拼个你死我活,痛快一战。

    但他不能。

    朔方城里,还有近十万匈奴人,如果他战死了,那这十万匈奴人就得全部来陪葬,弄不好大匈奴真就绝种了!

    可是,朔方能守住吗?就靠这两万多勇士,就能挡住凶恶的十万鲜卑野兽吗?

    战,不能胜;

    守,力量不足;

    降,全族赴死。

    怎么办,怎么办?刘威揪着头发,狠狠的撞在地上。

    长生天啊,你真的要让大匈奴绝子绝孙吗?

    还有那该死的刘成,这里的求援人都派出快十天了,怎么还没有音讯?难道他忘了儿时的情谊?忘了大家都是匈奴一脉?为了求援,刘威的两百多了亲兵全部战死,才在鲜卑的包围圈撕开一道口子,而这几百兄弟的死,难道全都白费了吗?

    刘成,从现在起,你是我大哥,你是我爷爷,赶快来吧!

    刘威不断地向长生天乞求、祷告。
………………………………

第四节 朔方

    朔方郡所在为内蒙古河套地区。

    战国时为赵国领地,赵武灵王置九原郡,其后赵国衰落,河南地被匈奴占据;秦始皇遣将军蒙恬夺回,秦末战乱,河南地又为匈奴所据。

    西汉武帝时卫青收复朔方,大臣主父偃言朔方土地肥饶,宜屯田驻守,“内省转输戍漕,广中国、灭胡之本也”,武帝从其言,遂置朔方、五原郡。

    朔方其东为五原郡,西、北与匈奴为邻,郡西有鸡鹿塞,北有高阙塞,是阴山一带汉与匈奴来往的重要通道,汉成帝时王昭君出鸡鹿塞北入匈奴。

    汉武帝曾多次徙民移居朔方、五原、上郡、北地诸郡,并穿凿河渠,屯田戍守,修筑长城、要塞。大规模的移民屯田导致河套地区的汉民人口迅速增加,高峰时期朔方有民近六十万,及至汉末仍有三万多户,近十四万人。

    胡人乱华以来,朔方汉人踪迹全无,十五万匈奴人盘踞在此,苟延残喘,在鲜卑人的铁蹄下苟且偷生,煎熬度日。

    刘威的亲兵九死一生,到平城求援。

    亲兵见到刘成,只说了一句“快救朔方!”倒地即死。

    刘成哭着来见王猛。

    刘成知道,只要王猛同意的事,张回肯定同意;求王猛比求张回更管用,哪怕张回是他妹夫,刘成还是觉得军国大事,最好先跟王猛说清楚,否则到时候张回同意,而王猛反驳,那就麻烦了。

    王猛等朔方的消息好久了,自从王猛到达平城,就派出了多路哨骑,严密关注拓跋氏的动静。

    拓跋什翼犍大军一动,王猛就收到风声。

    王猛果断打消了张回要告知朔方匈奴的念头,“将军,朔方匈奴十四五万,有常备军五万,可战之人不下十万,这样一股力量太大,必须让鲜卑人消磨一下,否则匈奴人势力太大,并州更难治理。”

    有了这样的共识,张回和王猛就耐心等候匈奴人求援。

    不向并州求援,还能去哪里?

    刘成的血书,还是让张回动容了,鲜卑人居然把匈奴人斩尽杀绝,连妇女和儿童都不放过,这是要灭绝匈奴啊!

    没有召集众人议事,张回王猛二人立即拍板,出兵朔方,解救匈奴族人!

    刘成跪倒在地,大声向长生天祈祷,让张回王猛长命百岁。刘成知道,这样的军国大事,应该是要知会都督府其他大人的,至少李为和王辉等人应该有权参加商议的,而今张回和王猛居然不等众人到来,直接拍板,这是担心朔方的匈奴人的安危,这是张回把自己当做匈奴女婿的最好的表现!

    张回的夫人,梨花带雨,泪人一般,她也听到了前厅议事,也为朔方的族人担忧,尤其是那里还有她的大哥刘威。

    安慰夫人,一定救出刘威,救出朔方的匈奴人,张回心中稍有歉意。

    没办法,匈奴人太多、太强,不利于并州的稳定;

    同样,匈奴人太少、太弱,也不符合汉家军的利益。

    要让匈奴人保持一定的战力,还要让匈奴人对汉人没有威胁,或者让匈奴人的威胁始终保持在汉家军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这才是张回和王猛最关心的,也是最难以把握的。

    刘成和妹妹都非常满意张回的动作。

    仅一天时间,张回就下令:平城汉家军主力出征,仍然是刘利和刘必为左右翼,各带匈奴飞骑两万,张回王猛自领中军五万,其中四万为汉人步骑,一万为刘成的匈奴飞骑。赵宝被留镇并州,虽万分不喜,但张回保证远征漠南拓跋,一定以他为帅,这才勉强同意。

    如此安排刘成很得意,放在中军,这是一家人啊。

    刘成非常佩服李为,九万大军出征,才一天,李为就备齐了全部的辎重粮草,辎重营两万人全数出征。

    十一万大军,这是光复并州以来,汉家军最大的一次行动。

    也是王猛首次出征。

    王猛初战。

    (非常感谢书友“飞航在天”的四张推荐票!兄弟的支持,就是给晋子天大的鼓励!感激的话不多说了,努力征战,答谢书友!)
………………………………

第五节 凄惨

    刘成心里火急火燎的,恨不得马上赶到朔方。

    一天一夜,两百多里,刘成也明白,张回尽力了。

    这样的速度,如果还救不了刘威,刘成也没办法了。

    大军一过云中,刘成再也无法镇定了。

    沿途不时能看到匈奴人的牧场,一根根的木桩上,挂满了匈奴人的首级,老的少的,男的女的,被一堆堆的苍蝇围着。

    刘成再次向张回请求,要求担任前锋,率五千匈奴飞骑为大军开路。

    担心刘成轻兵突进,钻进鲜卑人的埋伏,张回已经拒绝了两次。

    “刘成,你妹妹有身孕了,你快要当舅舅了,你也想亲自抱抱你外甥吧?我可以准你所请,但你得保证,不能远离大军超过五十里,如果你答应,我准你去!”张回缓缓道。

    “我要当舅舅了?我妹妹有身孕了?”刘成嘴巴张得老大。

    “请将军放心,我会小心的,我保证我的军队不会超过五十里,并且每隔一个时辰,向将军汇报一次!”刘成拍着胸脯。

    朔方,民间多称为河套,一般指贺兰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阴山以南、长城以北之地。包括银川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黄河在这里先沿着贺兰山向北,再由于阴山阻挡向东,后沿着吕梁山向南,形成“几”字形,故称“河套”。

    河套西、北、东三面环以黄河。阴山横亘黄河之北,其沟谷多为古代大漠南北之重要通道。贺兰山耸峙于黄河之西,芦芽山屏障于黄河之东,南邻陕北高原。依山阻河,形势险要。套里为鄂尔多斯高原,地表呈波状起伏,中部高,四周低。境内之黄河,水流平稳,两岸土地肥沃,可耕可牧,史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说。

    河套地形复杂,较之并州兵力更难施展,王猛多次提醒张回,不可轻敌冒进,不可过分靠近阴山,只能沿黄河河道前行,以免埋伏。

    过定襄,穿云中,进入五原,再有一日即可赶到朔方了。

    鲜卑人的残暴,让张回和汉家军瞠目结舌,哪怕是见惯生死的勇士,都被鲜卑人震慑住了。

    行军十余日了,汉家军没有见到一个站着的匈奴人,没有看到一具完整的匈奴人尸体,全部斩首,无论男女,不辨老幼。

    队伍中的匈奴人,刚开始还掩埋尸首,还要请萨满超度亡魂,现在他们已经不这么做了,干脆一把把的火烧掉,匈奴人的钢牙都快被咬断了,他们已经被仇恨填满了,如果不是汉家军军纪严明,他们早就冲出去找鲜卑人了。

    扎营之时,刘成的亲卫来报:已经发现了鲜卑人的踪迹,全部都集结在朔方城下,而朔方的匈奴人也全部都集结在朔方城里;鲜卑人强攻十余日,伤亡超过三万,但匈奴人伤亡也超过两万;如果大军救援不快,多则三天少则两日,朔方必破。

    “河套一马平川,相信我们已经被鲜卑哨骑发现!明日起,鲜卑人必不敢攻城,而是集中主力对付我们,所以刘成你们放心,朔方你们和主公的族人,保住了!”王猛道。

    “军师,我军虽然精锐,但拓跋人也不是弱旅。如何破敌,军师可有计策?”送走了众人,张回留下王猛,单独商议。

    “主公,拓跋什翼犍也算是一代人杰,也有些谋略。其实拓跋人如果发狠,早就能攻克朔方,之所以没有真正强攻,就是要把我们吸引到这来。拓跋什翼犍以为,离开了坚固的城防,我汉家军野战必然惨败,所以他才有恃无恐。我反复思量,这也是为什么我军出定襄以来,一路行军未遇骚扰的原因。拓跋什翼犍就是要在朔方消灭我们,可惜他的盘算太大了。”王猛轻笑。

    “怪不得军师一路提醒,却未见敌军,原来他是想在这里消灭我们!确实够狠的!”

    “主公,所谓破敌之策,其实不会有什么锦囊妙计,只能在战场因势利导,以敌情而变、以地形地利而变、以天时气候而变,怎么可能提前定好?”王猛笑着给张回解释。

    “三军之事,决战之策,都要看明日我军和拓跋氏的初战结果,再做判断。主公放心,定然不会误了主公大事”王猛郑重说道。

    朔方城外拓跋王帐。

    拓跋什翼犍大声吩咐着。

    “汉人敢来送死,就一并消灭他们。我军连日攻城仅动用了少部分兵力,主力部队都歇息了十余日,儿郎们都该着急了!张回小儿不懂兵法,我之所以这么多天没有攻克朔方,就是在等他们来救!他们能一路顺利到朔方,也是我故意阻止你们去骚扰,为得就是要让张回他们觉得我们拓跋氏有勇无谋,才能让他们放胆进军!如果他们躲在并州的坚城里,我还得顾忌几分,现在他们居然敢来救朔方,就是来送死的!野战,我大鲜卑怕谁?孩儿们,今晚让勇士们好好休息,明天留下两万人监视朔方,其余十万大军随我剿灭张回小儿!”

    一轮太阳,自阴山升起。

    红红的,有点像血。

    “草原要流血了!”匈奴将士匍匐在地祷告。

    “鲜卑人死期到了!”

    (非常感谢书友“飞航在天”的四张推荐票!兄弟的支持,就是给晋子天大的鼓励!感激的话不多说了,努力征战,答谢书友!)
………………………………

第六节 计策

    拓跋什翼犍确是草原英豪。

    十万大军井井有条,两翼各有两万大军,中军六万,气象森严。

    “金色的就是拓跋王旗,旗下之人,就是拓跋什翼犍,护卫他的应该就是草原恶魔三千金狼军!”刘成紧挨着张回,解释道。

    “拓跋什翼犍能把草原部落训练成这样的军阵,足见此人的不凡,越是这样,我们就越要趁早消灭他,如让他整合了鲜卑各部,将是我天下汉人的末日。”王猛打探着对方。

    “张回,算得上英雄!一个十八岁的小儿,竟能聚拢如此多的人才,能训练出这等军旅,我不如他!我十八岁的时候,还在整天琢磨怎么偷临近部落的羊呢。不过可惜,张回的小命,我拓跋什翼犍收定了。左右听令,突破敌军后,不要管其他人,只管张回,张回跑到哪里,你们就追到哪里,只要张回不死,你们就要一直追下去,明白吗?”拓跋什翼犍跟自己的护卫金狼军的头领吩咐道。

    “那大王你呢?我们的职责就是护卫大王!”

    “消灭了张回,才是大计,绝对不能让这个十八岁的娃娃再成长下去,否则就是我拓跋部,甚至我大鲜卑的末日!我的安危,不劳你们操心,你们只要能抓住、杀死张回,就是我大鲜卑的英雄!”

    “吹号!大鲜卑的勇士们,今日长生天就在你们身边,杀死汉人,用汉人的头颅,向长生天证明你们的勇气,杀!”拓跋什翼犍扬起弯刀,直指张回。

    五千拓跋骑士,嗷嗷叫着,杀了出来。

    “陷阵之志!”张回大喊一声,声震荒野!

    “有死无生!”早已列阵的两万陷阵营齐声大喊,天地震动。

    “举盾!”前方竖起一排大盾,铜铁所铸,寒光凛凛。

    “大风!”弓弩手上前,刷刷刷,三轮箭雨过后,立即后撤入阵。

    漫天箭雨,朝鲜卑人倾泻而下。

    鲜卑人甲革甚少,几乎没有铁甲附身,面对从天而降的箭雨,应声落马,被后面的马队立时踩成肉泥。

    鲜卑人悍不畏死,挥舞着弯刀,嚎叫着,硬冲过来。

    撞在大盾上的,骨头碎裂;撞在长枪上的,惨叫连连,战马哀鸣,血浸河套。

    半个时辰,鲜卑人五千先锋,折损殆尽,而汉家军军阵依然矗立。

    拓跋什翼犍眉头紧皱,这样冲不破对方的军阵,就无法追杀。

    弯刀一挥,两翼骑兵杀出,正面不行,就迂回攻击,鲜卑人的套路,早就了熟于心。

    “射住阵脚!”张回发令。

    两翼的鲜卑人,也感受到了前锋的遭遇,落马者络绎不绝。

    再次扩大迂回的范围,跳出汉家军的弓弩射程,直插汉家军身后。

    汉家军岿然不动,大纛发令,两翼刘利刘必杀出,迎着鲜卑人,冲杀过去。

    匈奴人眼睛冒着凶光,紧咬牙关,挥舞着大刀,紧盯着对面越来越近的鲜卑人,居然笑了起来,却如此地狰狞。

    轰轰轰,八万骑兵撞在一起,手起刀落之间,血肉横飞。

    汉家军的轻便盔甲,无法彻底挡住鲜卑人的弯刀,但伤势却轻了很多;鲜卑人的皮衣皮甲,完全无法阻挡匈奴的长刀,长刀所到,骨肉分离。

    “吹号,退军!”拓跋什翼犍看出了战况的不利,这样以命换命的杀法,匈奴人装备起到了很大作用,鲜卑人明显弱势,再持续,必吃更大的亏。

    鲜卑人后退,匈奴人紧追不舍,直到冲到鲜卑弓箭射程,这才停止。

    “鲜卑野种,你跑什么啊?爷爷还没杀够,再来啊!”

    “鲜卑野种,有种你们再来啊!爷爷在这里等你!”

    匈奴人大喊着,鲜卑人缓缓而去。

    “拓跋什翼犍,见机好快,这才刚刚不利,他就立即撤军,英明啊!我们不必追击,鲜卑人撤军严整,还想诱我冲杀,真是狡猾!”王猛赞叹。

    “撤军,回营!”张回传令。

    鼓励了刘利刘必,待众人退下,王猛悄悄告诉张回一段话,张回大喜。

    是夜。

    拓跋什翼犍的军营,三军刚刚歇息,检查过巡逻哨兵后,拓跋什翼犍回帐歇息。

    刚刚躺下。

    “咚咚咚!”战鼓响起。

    “汉家军劫营!”拓跋什翼犍来不及披挂战甲,急忙冲出营帐。

    繁星漫天。

    寨门口拓跋军慌忙列队。

    半个时辰过去了,不见汉家军踪迹。

    拓跋什翼犍只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