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恶世争雄-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十金才行!”谢琰指着一个刚刚从地上爬起的老农轻笑说道。

    “老伯,你别怕,这里是建康,他若是欺负你,我带你去告官!”刘穆之捡起老农的篮子,帮他捡起蔬菜。

    “这位公子你误会了!是我不小心自己撞到马上的,是我不小心,与旁人无关!”老农垂泪说道。

    “老伯,你怕他作甚?这朗朗乾坤,有的是讲理的地方!”刘穆之大声道。

    “有讲理的地方,但不是这里啊!后生,我在建康活了五十多年了,这里从来就不是讲理的地方!”老农小声说道。

    刘穆之一愣。

    “刘穆之,你听见了吧!是这老头自己撞在本公子的马上,本公子不用他赔,已经是很大度了,你还有什么说的?你污蔑本公子撞人,欺负一个老农,要是闹到衙门,你可是免不了一顿板子哦!”谢琰得意的说道。

    “看来,确实是我错怪谢公子了!我给您赔礼道歉了!”刘穆之一笑,施礼道。

    “本来还想和你玩玩的,看你今日这么痛快认错,本公子就放你一马!走,我们出城去!”谢琰嘴角轻蔑一笑,打马而去。

    建康从来都不是说理的地方!

    建康从来都不是说理的地方!!!

    刘穆之凄惨一笑。

    这是司马家、王家和谢家的天下,要有理说,就不能在这呆了。

    转过头来,看着熟悉的街道、熟悉的城门、熟悉的草木,刘穆之忽然觉得眼前的一切都那么的可怜。

    罢了,罢了,建康已经不可救药了。

    刘穆之深深叹口气,转身向北走去。

    那里有个叫张回的年轻人,差不多跟自己同样的年龄,或许比自己还小个一岁半岁的,他不怕世家,他有强大的军队,或许他可以让建康、让天下不再可怜。

    刘穆之风餐露宿三五日,虽然心情越来越畅快,但几天都没有填饱的肚子一直都在咕咕的叫着。

    好不容易来到了长江边上,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江,刘穆之心旷神怡,豪情勃发。

    “征虏将军,我刘穆之来了;汉家军,我刘穆之来了!建康的世家大族们,膏粱子弟们,我刘穆之还会回来的!”刘穆之仰天长啸,惊起一片野鸟。

    “这位公子,好气魄!在下程洪,乃是并州的商人,正要过江,不知公子愿意通往吗?”程洪满脸笑容,抬手一辑。

    看到对方商人的打扮,刘穆之本有些反感,但一听说对方从并州而来,不禁有些好奇,遂还礼说道:“正要过江,有劳了!”

    刘穆之有心打听,不时和程洪说上几句,听到程家居然跟张回老早就有生意往来,还能从汉家军贩卖战马,很是吃惊。

    战马在江南极为稀缺,一匹普通的战马,没有五百金断然是买不到的。尤其是现在,整个中原的战马基地几乎都在汉家军的治下,想要获取战马,都必须和汉家军打好关系。

    如此巨大的利润,程家居然老早就开始做了?!

    “程老板,汉家军居然敢让你贩马,就不怕资敌吗?”刘穆之笑道。

    “我从汉家军得来的,都是他们淘汰的战马。这样的马,在江南看来就是良驹,但在汉家军看来只能耕地了。汉家军把淘汰的战马给我,我给他们送去粮食、绸缎,甚至是流民。先生你看,我这一趟,三条大船,差不多两百多江南流民。我只要带着这些在江南无法活下去的流民到了江北,到了汉家军的官府一登记造册,他们就会给我折算成战马。”程洪笑着说。

    “你就不怕江南的官府找麻烦?”刘穆之奇道。

    “荆州大帅桓冲想要我们的战马,荆州就给我们放行;建康朝廷也想要我们的战马,当然也不会为难我们。再说了,这些流民在江南没有土地、没有房子,饥一顿饱一顿的,也怪可怜的。我把他们送到汉家军的属地,马上他们就有自己的土地和房子了,汉家军还给他们发耕牛和种粮,还有种种救济,保证饿不了肚子。如此,也算是造福他们了。”程洪叹道。

    “想不到啊,你一个商人,倒是做了如此多的好事,该当你生意兴旺!刘穆之适才无礼,给先生赔罪了!”刘穆之起身施礼。

    “先生别这样,我本就是商人,没什么无礼的!不瞒先生,我要是把先生你送到关中,我还能从汉家军得到奖励!”程洪赶忙阻止刘穆之,说笑道。

    “在下可耕不了地!”刘穆之笑道。

    “长安正在筹备十月的大考,像先生这样的士子,我们送去一个顶得上十个乃至三五十个流民!当然了,在下与先生很是投缘,这份钱,我不赚了!”程洪大笑。

    “千里经商只为财,程老板居然不要赏钱,在下很难理解!”刘穆之奇道。

    “我程家早在去年就和征虏将军张回有了接触,也算是看着征虏将军一步一步的壮大起来,说句不知死活的话,先生你真的以为我程家从汉家军赚了很多钱?错了!在幽州,我程家不避生死,我老父亲自带着征虏将军到易水埋伏慕容家的十万大军;在冀州,我程家为征虏将军提供了二十万石的粮食;在江南,我程家前前后后给征虏将军送去了不下十万流民……先生,说句大话,征虏将军有今日之盛,我程家与有荣焉!”程洪脸色通红,自豪的说道。

    “现在,我两个哥哥都在汉家军做官,老父的一盘生意无人接手,我才接班来做的!汉家军成功,我程家也成功;征虏将军成就大业,我程家也飞黄腾达!”程洪大声说道。

    刘穆之惊讶的沉默了。

    或许,程家只是和汉家军有生意往来的一家而已,像这样的商家不知道还有多少。

    这样的商家,除了赚钱,居然一心帮助汉家军,扶持汉家军,汉家军能不兴旺?

    可是,这样的商家放到建康,就只是世家大族的待宰羔羊而已,怎么可能还让他们的家人族人做官?!

    刘穆之突然笑了。

    这趟远行,必定会改变很多人的命运。

    至少,自己会变。

    (张回问票。

    张回;军师,若无月票,又很欣赏本书,当如何?

    王猛:复制本书链接,广发朋友圈,可亦。

    张回:大善!

    晋子自觉写得还算不错,兄弟姐妹们帮忙推荐下吧!

    感谢书友疯雲8077的四票支持!)
………………………………

第三节武人

    (众位兄弟,晋子写得很不容易,但三十多万字了,仅有四十个收藏,实在是惨不忍睹啊,恳请列位花费三秒的时间收藏一下,顺便也帮忙宣传一下,晋子多谢各位了!)

    彭城,一条深深的巷子,一个七尺多高的年轻小伙子依依不舍走了出来,一步三回头,不断擦拭眼泪,身后一位老妇在给他送行。

    “寄奴,此行千里,娘愿你一切顺利。我刘家乃是汉高祖皇帝弟弟的血脉,远远高于这些世家大族。你不能再呆在彭城了,这里是世族的天下,你在这里永无出头之日啊。娘知道你孝顺,但你今日若是不走,为娘就吊死在你面前。为娘要你去长安,去看看那没有世家大族的天下,看看为我汉人建功立业的汉家军是如何的英雄。我儿也是英雄,我儿定能在汉家军为我刘家再次扬名天下。”老妇人满脸泪水,但口气坚决。

    小伙子转过身去,向着老妇跪地磕头。

    “娘,回去吧!彭城没有我刘裕的立足之地,建康没有我刘裕的伸展空间,孩儿就去长安,去投奔汉家军!孩儿立誓,长则两年,短则一年,一定要把您老人家接到长安,让您安享晚年,再不用给达官贵人洗衣服了!娘,孩儿去了!”刘裕起身,擦干眼泪,举步向外走去。

    刘裕没有远行,他出了彭城,转道向北,来到琅琊郡。

    琅琊守将正是徐立的幼子徐伟,年过十八,英气勃勃。

    徐伟这几个月最是满意,跟着父亲一个月内连下徐州五郡之地,斩杀了氐秦守将三人,更和父亲从北府兵的手下抢走氐秦俘虏二十多万人,粮草辎重无数。父亲徐立已经训练出了一支五万人的步战精锐,但徐伟更想带领骑兵征战,纵马驰骋,千里突进,斩将夺旗,这才是徐伟的梦想。

    琅琊郡本就是赵宝南下时留下的精锐,五千铁骑,现在都成了徐伟的部下。徐伟带着五千人,每日在城外操演,还不断派人打探各地的土匪情况。一个月来,徐伟剿灭了琅琊郡七八伙土匪,甚至还跑到彭城境内去剿匪。

    每次剿匪总能解救很多百姓,看着百姓对自己感激涕零,徐伟就觉得自己实在是太英雄了。

    徐伟今天要去见一个“俘虏”,这是从彭城剿匪抓来的。这个家伙居然是那个三千多人的土匪的大当家,但他一口咬定自己不是土匪。

    “小子,看你年纪也不大,土匪就土匪,改过就好了,怕什么啊?”徐伟盯着眼前的年轻人,大声说道。

    “这位将军,我本来半年前就要去投奔汉家军,不料在彭城这里被土匪给抢劫了,被逼跟着他们上山。后来大当家的被朝廷的军队给杀了,大伙才推举我做了老大。但是,我没有干土匪的事啊!司马家族的人在彭城抓庄丁,我领着弟兄们杀退了他们;氐秦大军占领彭城,我领着弟兄们劫他们的粮道。要不是等着汉家军来彭城,我等早就来琅琊了。将军你也看到了,你们来剿匪,我根本就没有反抗,要是真打起来,将军你可没这么容易就能灭我三千兄弟!”大当家的很不服气。

    “你个混账,还敢跟我说大话!你叫什么名字?要是你输给爷爷,怎么办?”徐伟很好奇,这么牛的土匪还没见过,以前那些被灭的土匪,无不是跪地求饶,奢望免除一死。

    “我叫檀道济,檀是檀香的檀,道是道理的道,济是济世救民的济。我知道将军是徐家后人,但我的武艺也不弱,要是输给了将军,随你砍就是了;要是我赢了一招半式的,将军你就把我和我这三千兄弟收编就好。对了,我还有个新弟兄,他叫刘裕,就是他让我不要反抗将军的。”大当家的说道。

    “刘裕?哪个是刘裕?”徐伟叫道。

    “小人就是刘裕,本来是要来琅琊报名参加十月的长安大考的,结果被大当家给劫上了山。大当家的本来是想在山上等汉家军南下时配合,好立个大功,我跟他说汉家军近期都不能南下,不能和建康朝廷冲突,正在劝说他一起去长安大考。正好就碰到了将军的队伍,也算不幸中的万幸。”刘裕走出,向徐伟抱拳行礼。

    徐伟赶忙站起,回礼。

    “刘裕兄弟,你既然是要报名参加大考,就是考过了,也无非是出任武职。要不你干脆就在我军中得了,我就先让你做我的校尉。但是咱们得说好了,你干得好,我再向我爹报告,你要做不好,就在我这里当兵得了。如何?”徐伟见刘裕一表人才,满心欢喜,就想留在自己的军营。

    “谢过少将军!刘裕不想如此获取功名,还有这个檀道济兄弟,希望少将军能放了他,我们一起去长安参加征虏将军的大考。说实在的,我很想见识一下征虏将军和汉家军的众位豪杰,所以少将军的好意,刘裕无法消受,只能是谢过了!”刘裕抱拳谢过徐伟。

    “也好!不过,你能不能答应我一件事,若是你不答应,我就强留你二人在我军中!”徐伟眼睛一转想到了什么。

    “少将军请说!”

    “若是你二人大考不中,还回到我这里来,我欢迎你们;若是你二人大考得中,也要向主公和军师说明,就说你们想到徐州来,如何?”徐伟笑着说道。

    刘裕一愣,檀道济连忙答道,“没问题!不就是回徐州吗?没问题!”

    “好!我就和少将军约定了,一定回徐州,和少将军共同征战!”刘裕笑着说。

    “这就好了!现在我们徐州这里要参加大考的人一共有两百多,有文有武,明日我就安排人护送你们去长安!今晚我们三个来个一醉方休,如何?”徐伟大喜。

    “我今年十八了,刘裕你呢,还有檀道济?”喝着酒徐伟问道。

    “我今年十七,听说征虏将军十七岁起兵,从十几个人慢慢打熬,终于有了今日的几十万大军,真是我汉人的英雄!”檀道济一脸的羡慕和崇敬。

    “是啊,我也是十八岁,但跟征虏将军一比,真是白活了这么多年!若是跟随征虏将军,不能立下盖世功业,真是让人惭愧死了!”刘裕对张回也是非常崇敬。

    “你们可别和主公比!主公经常说,若不是被羯人逼迫,他也不会十七岁就起兵征战,尤其是在遇到军师后,这才真正是龙生双翼,才有今日之盛。要不是羯人把主公的村子给剿了,主公说不定现在还在种地呢!”徐伟撇着嘴说道。

    恶世,虽然日子难过,可也是英雄驰骋的大好时机啊,刘裕叹道。

    (张回问票。

    张回;军师,若无月票,又很欣赏本书,当如何?

    王猛:复制本书链接,广发朋友圈,可亦。

    张回:大善!

    晋子自觉写得还算不错,兄弟姐妹们帮忙推荐下吧!

    感谢书友疯雲8077的四票支持!)
………………………………

第四节世家

    (众位兄弟,晋子写得很不容易,但三十多万字了,仅有四十个收藏,实在是惨不忍睹啊,恳请列位花费三秒的时间收藏一下,顺便也帮忙宣传一下,晋子多谢各位了!)

    “这一个月来,从各地皇庄逃走的壮丁已经超过了两千多人,虽然已经加派了人手,但逃亡之人每日都在增加,甚至我们派出的军队,都有人逃走。照这样下去,朝廷都要成空壳子了,不行啊!”司马道子苦涩的说道。

    “不瞒两位大人,我已经斩杀了三百多逃亡的壮丁和军士,但仍然无法阻止外逃!皇上已经问过我两次了!”司马道子大声说。

    “我们王家也一样,甚至跑掉的更多。据官府上报的情况,这一个月从扬州北迁的流民超过五万,这还只是官府统计的,若是算上没有被官府查到的,只怕更多。很多北方的商人都鼓动流民跟随他们北迁,这些商人大多都贩马,大小军营和官府都不敢得罪他们,真得罪了这些商人,我扬州恐怕就没有战马了。”王彪之愁容满面。

    “太尉和尚书看到的是流民和壮丁,依我看人才的流失只怕更加可怕。长安大考的消息已经在江南彻底散播开来,每天都有很多的士子和武人北渡长江。长此以往,我朝廷没有了人才,如何与张回竞争啊!”谢安苦笑道。

    “丞相,我们能不能以朝廷的名义下旨给张回,令其停止从江南搜刮流民和士子啊?”司马道子说道。

    “流民,是商人组织北迁的,张回若推脱自己不知道,无法禁止,我们怎么办?哪怕他明目张胆的反驳朝廷的旨意,我们能把他怎么办?”谢安一笑,轻轻说道。

    “我们可以让各地官府禁止流民北迁!但是,流民数量太大,就怕激起民变;一旦激起民变,流民只怕北迁的更快了!”王彪之也是无计可施。

    “堵不如疏!若要解决流民北迁的问题,除非朝廷解决流民的温饱问题。只要朝廷把土地山林也分给流民,他们有了自己的田地,能够安居乐业,相信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朝廷和各家族,只要拿出一部分的土地,就能安抚大量的民众。”谢安诚恳说道。

    “各地皇庄都是皇室的基业,是维持皇室开销的支柱。若是把皇庄的土地分给流民,不等于是把皇上的土地分给流民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只有臣子向皇上进贡,哪里有皇上分给臣子的道理?”司马道子很不高兴。

    “是啊,丞相。如今荆州财赋占江南一半以上,桓冲已经五年没有朝廷纳贡了。朝廷的财赋用于应付官员开支和军队,已经捉襟见肘了。没有了皇庄的收益,皇上拿什么赏赐给大臣啊?我们总不能让陛下逢年过节想给臣下赏赐都拿不出东西吧?”王彪之顺着司马道子的话说道,只要皇庄不动,那王家的庄园也就没人敢打主意。

    谢安满心苦涩。

    这几年,司马家族仗着皇族的威望,在江南强买土地、硬抓壮丁,已经有了近三百个皇庄,侵夺山林土地无数;王家与司马家族共同进退,司马家族到哪里,王家也到哪里,江南无数的良田美宅都成了王家的庄园;还有其他的世家大族,尤其是早年从洛阳南逃的“衣冠望族”,其手段更是直接,也更加血腥,强夺土地毫不手软,什么污蔑造反、恐吓杀戮,简直无所不用其极。

    正是有了司马家族和各世族的努力,江南一地,五年不到,流民就多了几百万。流民没有了土地,只能到庄园全家卖身做庄丁;户口大量减少,导致朝廷赋税连年大减;税赋不足,朝廷连组建新军都颇感无力;没有足够的军力,别说北伐,就连对荆州的威慑都大为不足;降低了对荆州的威慑,桓家就敢数年不向朝廷缴纳一粮一钱……

    犹如恶性循环,没玩没了。

    朝廷的军队虽然少了,但这些世家大族仗着庞大的壮丁数量,反而蓄养了大量的私军。王家如此,司马家族何尝不是?

    王家私军不下六万,司马家族的私军更是多达十万之众!

    如此多的军队,游离在朝廷之外,不受朝廷管辖,更容易滋生世家大族的野心;有了野心的世家大族,已经让朝廷在很多大事要事上无法达成一致,已经在严重削弱朝廷的力量了。一旦有事发生,建康就将彻底陷入混战,崩溃是难免的!

    因为手里的军队不多,所以皇室才更加重视皇庄的私军;越是重视私军,就越要扩大皇庄;而皇庄越多,流民就更多;流民越多,北迁的就更多……

    谢安突然头痛欲裂,摆摆手,就有侍女送过汤药。

    “丞相身体不适,我等先告退,改日再商议吧!”司马道子和王彪之起身离去。

    苦涩的汤药在嘴里徘徊,谢安心中的苦涩更是无以言表。

    “来人,给我把谢琰送到彭城去,归属谢石统领,敢不服从军规,谢石知道该怎么办!”谢安说道。

    “少公子才二十多,送他去军中干什么啊,主人?”侍女问道。

    “这小畜生,在建康抢夺了三百多亩土地,给自己建庄园,简直是我谢家的耻辱!你去把我的话告诉他,我不想见他!”谢安痛苦的闭上双眼。

    司马道子和王彪之走出谢家,回头仍然冷笑不止。

    “尚书大人可能不知道吧?他谢家在建康最是霸道,那个谢琰上个月才从建康几百户农夫手里抢走了三百多亩地,建康流民这么多,也多亏了他谢家啊。他谢家自己不干净,反倒污蔑我司马皇族,居然敢打皇庄的主意,真是岂有此理!”司马道子轻蔑说道。

    “居然还有这事!这谢琰胆子也太大了吧,这可是建康啊!谁给他的胆子敢这么做的?哦,或许,安石公并不知晓,若是安石公知晓必定不能容许的!”王彪之惊讶的嘴巴张的老大。

    “是啊,安石公或许真不知道!告辞!”司马道子干笑道,转身就轻声骂道,“老狐狸,谢家有什么事,你王家能不知道?你以为你弟弟王与之不出来当官,我就不知道他干什么?装得可真像!这老狐狸!”

    “居然想借我王家的手来对付谢家!司马道子,你道行还不够啊!我王家这么点实力,怎么能和谢家火拼呢?要火拼,还是你司马家来吧!”王彪之轻笑道。

    (张回问票。

    张回;军师,若无月票,又很欣赏本书,当如何?

    王猛:复制本书链接,广发朋友圈,可亦。

    张回:大善!

    晋子自觉写得还算不错,兄弟姐妹们帮忙推荐下吧!

    感谢书友疯雲8077的四票支持!)
………………………………

第五节朝廷

    (众位兄弟,晋子写得很不容易,但三十多万字了,仅有四十个收藏,实在是惨不忍睹啊,恳请列位花费三秒的时间收藏一下,顺便也帮忙宣传一下,晋子多谢各位了!)

    连日来不断的流民北迁终于不可避免的在建康朝廷激起了轩然大波。

    “陛下,众位臣工,张回在我朝廷境内,肆意蛊惑流民北迁,已经在动摇我大晋国本,是可忍孰不可忍!一个月来,仅建康一地,就有五万多流民北迁。假以时日,这五万流民就可以给张回的属地增加万户居民,还有万户的赋税,这是在挖朝廷的根,来养他张回的树。这样下去朝廷一日日被削弱,而张回一日日在增强实力,绝非朝廷之福!这还仅仅是建康一地,若是把整个江南都算进去,这个数字实在太过惊人。臣,惶恐万分,请陛下圣裁!”司马道子语气沉重道。

    皇帝的脸色异常难看。

    张回一日日坐大,自己的宝座却一日日被削弱,万一……

    皇帝突然感觉,北边似乎有一支手,正向自己的宝座伸过来……

    “丞相,这事你如何看?”皇帝尽量放平缓语气,慢慢问道。

    “陛下,此时臣已经和太尉和尚书大人有过议论,但并未商议出办法。流民北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