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恶世争雄-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量天尊!施主,贫道有礼了!”云雾中走出一道人,稽首一礼。

    张回赶忙起身,抱拳道“大师,我等打扰了!”

    “施主此来,可是找王施主的?”

    “正是!大师,现今天下皆被胡人侵占,可怜我族人尽为鱼肉,望大师慈悲,引我等拜会王先生,以救苍生!”

    “一饮一啄,自有天数,汉人遭劫,此乃定数。施主身怀慈悲,可随我来!”

    道人在前,张回随后。

    云雾中居然有一条山路,如非有人指引,只怕张回只能再往上爬,只是爬得再高,恐怕也找不到人。

    “多谢大师了,如非大师,我等肯定难找到路”张回再次感谢。

    “不必多礼,我出家前,也是汉人。”

    一座茅草屋,几个山洞。

    茅屋内,一个年轻人正在看书。

    “施主,他就是你们要找的人,贫道告辞。”

    “多谢大师!”

    张回上前,抱拳行礼,“霍邑张回,拜见王先生!”

    “上来就坐,不需多礼”,清朗的声音响起。
………………………………

第七节 约定

    张回近前,席地而坐。

    对面是一位朝气蓬勃的青年。

    额头宽厚,似乎智慧很多;两道剑眉,斜插至鬓,干净利落;一双大眼,闪烁光华,顾盼之间动人心神;高鼻隆起,两颊丰硕,听村里的老爷爷说过,这是福相,是个有福气的人。

    “果然有贤人的派头”张回暗喜。

    “你找我所谓何事?”

    “张回,本是并州霍邑一村民,因家人族人皆被胡人杀害,奋而起兵,本意只为报仇雪恨,命令部下每战不留活口,意欲杀光胡人。但起兵之后,才发现胡人也有家庭,也有妻儿老小,张回不忍害人家庭,但又痛恨吃人的胡人,由是困惑,请先生为我指点迷津”,张回请教。

    “将军于杀戮中,竟能保留一颗赤子之心,我很钦佩。并非所有的胡人都是吃人的恶魔,据我所知,氐人、匈奴并不好吃人,即使是吃人的鲜卑,也未必个个都吃人,不能一概而论。对羯人、羌人这些恶魔,杀之尤恐不尽,何来迷津;对匈奴,他们本来就是依附汉人,可留而存之,不使为害即可;对鲜卑,他们人数众多,要杀却不可杀尽,去害留益,以图将来。”先生道。

    “胡人可用?”

    “方法得当,虽禽兽亦可成军!妇人可战否?”

    “妇人体弱,不可战,强使为战,必败。”

    “将军差亦!昔年孙武练兵,第一队便是女兵,且是皇宫中的宫女,宫女尚可一战,还有何人不能战?只是不得其法而已。”

    “胡人凶悍残暴,如何驱使?”

    “恩威而已,恩则一视同仁,重奖其军功,必忘身而战,则战必胜;威则军法严明,重罚过失,让其心生畏惧。恩威并用,何人不能驱使?”

    “多谢先生,解我心中疑惑。还有一事,需请教先生!”

    “但讲无妨。”

    “方今天下,长江以北尽入胡人之手,冉闵天王尚且败北,汉人可还有活路?”

    “大道之中,总有一线生机,汉人自然还有活路!”

    “我意,据并州,塞井陉,临险以守;出塞北,复河套,逐鹿漠北;而后从北向南,剪除胡人元凶,拯救汉人百姓,可否?”

    “大善!恭喜将军,眼界不凡,似找到了那一线生机。”

    “实话告知先生,张回本是一农户,巧合之下,习得武艺,但于治国之策,毫无所学。战场搏杀,张回可以一当十,但治理百姓,张回捉襟见肘。”遂将近日缺粮一事告知先生。

    “大难之中,仍能心存百姓,将军心怀让我佩服。”

    “张回斗胆,想请先生助我,请先生看在百万被杀的族人份上,助我一臂之力,我必以师礼待先生,此生不负”张回诚恳相求。

    “我有大志,奈何将军本钱太小。我之大志,也是拯救黎民,但将军目下仅几千兵勇,在这个恶世中,当如风中落叶,随手可灭,如欲我效忠,将军还需本钱啊!”

    “多大的本钱,才能请动先生?”

    “将军人虽年少,但怀一颗赤子之心,我很喜欢。我跟你约定,等你一年;一年之内,如你兵强马壮,我出山助你;如你仍然是几千兵勇游击一地,我就另寻明主,另择救民之路!”

    “拉钩订约!”张回大为激动。

    “拉钩?”先生一惊。

    看着张回伸出的手指,先生大笑。

    “果然赤子之心,拉钩!”

    “将军且记得,我叫王猛。”

    王猛?

    这个名字,我会每天念叨十遍的,张回保证。
………………………………

第五章 光复晋南 第一节 目标

    第一次,张回对未来充满信心,不再是以前的强自镇定,而是有了充分的信心。

    汉人还有一线生机,汉人还有机会。

    虽然大半天下已经被胡人占领,但张回相信,还有希望。

    肯定有希望。

    下山,返回。

    张回一路领先,快马加鞭,意气风发,嗖嗖的寒风割在脸上,居然有了一丝暖意。

    “哥,我们好不容易来华山,怎么也要爬到山顶吧,那个道人告诉我说华山的日出很好看,怎么也要等一天吧?你倒好,见过了贤人就让人下山。还有那贤人,怎么不跟我们走啊?要不我去绑了他,就他那样,三五个我一个人就全绑了!”“哥你慢点,太快了!来见了见贤人,就让你这么高兴?早知道这样,我早就带你来了”赵宝追在后面,冷风直吹入口中,依然不能让他闭嘴。

    “赶快会霍邑,商议大事!加快行军!”张回令。

    看到精神焕发的张回,李为就知道;张回过坎了,破茧重生了。

    汉家军大幸,汉人大幸!

    “李先生,帮我介绍下我军近况。”

    “启禀将军,牧场一战,我军大获丰收。缴获战马五千多匹,牛羊上万头,战马草料上千车,足够我军半年消耗。另有匈奴胡人拖家带口的共七十余人,现已隔离保护,衣食无忧。”

    “全城青壮年进山,一个月的打猎,杀获猎物甚多,现已储存干肉近十万斤,霍邑城中我军民百姓过冬无忧!”

    “进城一个多月,前来投奔的汉人共两万多人,其中青壮男丁一万四千多,都愿加入我汉家军。因未得将军号令,我已将他们编入新兵营,现在的新兵营共有将士近两万人,日常训练均有老兵带领,一日不辍。”

    “前方抓来的商人已经全部放走,临行前我把山寨中的珍贵药材和珍惜猎物都卖给了他们,且送他们马匹五十,以驮运物资。他们答应下雪前,争取给我们运一批物资来,或武器或粮食或铜铁等等,都是我们急需的物资。”

    “山寨老林里开出了良田三千亩,已经安排两千新兵前去屯田,耕牛和种粮一并送到,李老先生回话,明年秋收给我们五十万斤粮食!”

    ……包括军械准备等情况,李为一一做了汇报。

    “辛苦大家了,尤其是李先生!”张回起身抱拳施礼。

    “份内之事,该当如此,受不得将军大礼!”李为谦让道。

    “今天召集大家来,有要事商讨,以确定我军明年的战略目标。”张回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意,明年我军要加快脚步,尽可能结束并州战事,全面光复并州。仍然是分做三步执行,第一步光复南部,彻底剿灭羯人和羌人,并组建晋南留守军团;第二步,北上晋中,封堵井陉,消灭境内鲜卑;第三步北上长城,收复河套。”

    “而欲完成此三步计划,最重要的是第一步,就是我们现在要做的。现有几件事情,一军队扩编,至少两万人,以应付较大规模的战事,此事由我负责;二新兵营继续扩大,至少三万人,为我军准备可靠的后备兵源,新兵要加强操练,随时可上战场,此事由赵宝负责;三战略辎重,包括攻城器械的准备,杀敌的刀枪弓弩,以及战场救治的伤药等,此事由李为负责;山寨中一应事宜,优先完成屯田,告知李爷爷,但有要求即可提出,明年秋收我要五十万斤粮食!”

    “三个月内,兵发平阳,平定晋南,众位,可有疑义?”张回问道。

    “敢问将军,为何如此着急?如果时间放缓点,事情可做的更好,须知欲速则不达,急中易生乱啊!”李为道。

    “这是一个约定”!张回说。

    “约定?什么约定?”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张回大为高兴。

    为了王猛,张回没说。
………………………………

第二节 策略

    两万多人的新兵营,成了张回的驻地。

    霍邑一应事情,俱在此处理。

    并州寒暑分明,四季清晰,正是华夏牧马之地。

    并州百姓多会骑马,招募骑兵最为便利。

    早年赵武灵王在此胡服骑射,教导百姓骑射之技,养成了民间骑马射箭的传统。并州骑兵,堪称战国精锐。以大秦的锐士雄风,虽横扫六国,唯独没有打败过并州骑兵,无论白起或者王翦,面对李牧的并州铁骑,能有平手,就算是最好的结果了,足可见并州骑兵之精。

    牧场一战,张回缴获良马五千多匹,加上原有的战马,足以组建一支五千人的精锐铁骑。

    两万多新兵,会骑马射箭的就超过一万多,张回以骑射为考核,优胜劣汰,最终筛选出了五千人,都是骑马射箭的好手。

    剩下一万七千新兵,甄选出有一技之长的八百多人,有的会打铁,有的当过大夫,有的心灵手巧,凡有技艺的,全部编入辎重营。

    张回还淘汰了体弱多病的,兄弟几人、父子都在军中的,剩下一万两千人悉数编入步兵营。

    张回将汉家军全部打散,士兵升伍长,伍长升队长,队长升校尉,全部官升一级,由这些老兵带领,开展大练兵。

    至此,张回的汉家军堪称兵强马壮,五千骑兵,一万四千步兵,加上扩编的辎重营,共两万多人。

    完成了扩编,交代好老兵刻苦训练之后,张回和李为商议取平阳之策。

    事务太多,张回处理不及或拿捏不好的,全部交给了李为。

    紧张的节奏,让这个二十五的青年,额头上居然长了皱纹,不过精神更超以前,可见这是个喜欢做事的。

    喜欢做事,当然责任更强,这几个月下来,李为也感觉事情太多,而人手太少,几次跟张回提起。

    张回只能在军中遴选了二十多个识字的军士,暂时充作李为的助理。

    即便如此,李为仍然日渐消瘦。

    “先生,你再不能事必躬亲了,这才几天啊,你看,头上都有皱纹了!这样不行,我听人说,先生每晚都要忙到子时才可歇息。这样不行,你会累垮的。张回离不开先生,请先生看在张回的份上,多多休息。下面人能做的事,先生只管放手让他们去干。”张回很是痛心。

    “卫兵,从今晚开始,如果到戌时先生还不休息,你等就要进屋灭灯,催促先生休息,此为军令。如先生戌时仍不得休息,你们每人每次二十军棍,可记下?”张回吩咐李为的亲兵。

    李为大为感动,嘴巴动了动,却什么也没说。

    “前方打牧场的时候,我记得先生说,或许可以顺带打平阳的,先生怎么考虑的?”

    “我带人去看过了,确实如赵宝所言,匈奴人的牧场从洪洞到平阳,几乎一个接一个,尤其是离平阳近的牧场,规模很大,都有四五百亩,且大多是匈奴贵族的牧场,守备也比较多。请将军考虑,如果我们再次攻打牧场,牧场的贵族必然向平阳求救,这样一来……”

    “平阳的守军肯定来救,他们来一波,我们消灭一波,平阳守军就少了。如果我们能找人假扮匈奴人诈开城门,那平阳就可一鼓而定!”张回大为兴奋。

    “正是!诈开城门的人,就是我们现在保护的匈奴人,他们的家人都在我们手上,必不敢出卖我等!”李为显然是早已考虑周详了。

    “甚好,甚好!如果能在过年前光复平阳,就再好不过了!等新兵训练有了结果,我们马上依计行事!”

    计策已定,只待练兵,离约定又近了一点。

    哪怕是一点的进步,张回也高兴万分。
………………………………

第三节 平阳

    赵宝负责重新组建新兵营,这家伙直接命人在城中大喊“汉家军新兵营,一天三顿干饭,每人三碗羊汤!”,效果出奇。

    城中除了拖家带口的,几乎都涌到了赵宝那里,只一日,聚兵一过万。

    赵宝更派人出城,大肆宣扬自己新兵营的伙食好。

    本来每天都有几十上百人进城,经赵宝一闹,来人大增,有时居然日过千人。

    不到半月,赵宝的三万新兵营,齐装满员。

    张回大为佩服,这个弟弟,常有意料之外的事发生。

    安排好新兵营的训练,张回让赵宝继续带领新组建的骑兵营,并告知赵宝马上要打大战,让他抓紧练兵。

    赵宝拍着胸脯毫不在乎,张回也无可奈何。

    一个月的练兵结束了,各营士气大振,求战心切。

    天气也更冷了,一场小雪之后,张回决意用兵平阳,不能再拖,大雪一来,就只能窝冬了,还打什么战。

    并州百姓跟其他北方人一样,大雪一来,全家人就几乎什么都不做了,每天躺在炕上,喝点小酒,三五人瞎侃,说说来年的收成,聊聊隔壁家的长短,骂骂老婆,打打孩子,一冬就过了。

    冬日用兵,兵家大忌。

    也正因为是大忌,反而出人意料,更容易取胜。

    为了这一战,李为搜刮了十里八乡的生姜老姜,辎重营整整装了两大车,要给将士们熬汤。张回试过了,一瓢姜汤下去,居然冒了一头汗,大呼过瘾。

    乘着大雪未至,张回大军出征。

    留下三千步兵守城,张回倾巢而出,直扑平阳而来。

    平阳是华夏发祥地之一,《帝王世纪》称:“尧都平阳”。

    《禹贡》分天下为九州,平阳为冀州之地。冀州处九州之中央,故称“中国”,“中国”一词由此而来。

    西周时期,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因唐境内有晋水,遂“易唐为晋”。

    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韩建都平阳。

    秦时属河东郡,曹魏时置平阳郡。

    乱华第一人的刘渊建汉,都城就是平阳。

    正因为刘渊选择平阳建都,匈奴人并没有在平阳大开杀戒,至少不像霍邑那样,平阳百姓生活虽然困苦,但基本平安,哪怕只是暂时。

    当然,偶尔也有胡人劫掠城中汉人,毕竟不多。

    大军一过洪洞,赵宝所率骑兵便加快行军,在夜色掩护下,悄悄包围了九个牧场。

    这九个牧场,最小的不过四五十亩,最大的超过五百亩,等级分明。

    依照计划,第二天张回主力上来,当头拔除了七个牧场,并有意放跑了几个哨兵,留下两个最大的牧场,等候匈奴援兵。

    平阳的匈奴人蒙了。

    谁敢在大冬天的兴兵?!

    这些肯定是土匪!

    敢打劫匈奴牧场,反天了!

    逃回的哨兵报告,至少有几千人来攻。

    大匈奴八百骑兵足以横扫他们。

    匈奴骑兵落入了张回的包围圈,陷阵营战法大放异彩,一个时辰,全歼。

    牧场的匈奴贵族派出五十骑兵,冒死突围,再次寻求救援。

    平阳守军震撼了,这不是一般的土匪!

    三千守军出动。

    张回列队相迎。

    赵宝率三千骑兵远遁,包抄匈奴;张回只以步兵应战。

    “五胡乱华以来,汉人军队一败再败,武悼天王饮恨身亡,万千族人被胡人杀害煮食,我们皆有亲人族人被害,苍天不忍!今天,我们要大开杀戒,用我们的刀枪告诉胡人,汉人还没死绝,汉人还能战斗!兄弟们,你们怕不怕?”张回在队伍前做着最后的动员。

    “不怕!不怕!”

    “报仇!报仇!”

    声动九天,杀气盈空。
………………………………

第四节 胜了

    胡人催马出阵,玩耍着手里的铁棍,大声邀战。

    胡人恃勇好战,最喜单打独斗。

    张回制止了要出战的校尉,亲自打马上前。

    废话不说,直接开打。

    二马相迎,张回大喝一声,当头一刀,力劈华山。

    胡人手执铁棒,向上一迎,“铛”的一声,震人耳鼓。

    一刀被挡,张回刀身横摆,顺势削去,胡人再挡。

    无回刀法,招招进攻,迫敌自救,确得战场杀法之精髓。

    马头刚过,大刀在腰间盘旋一周,蓄力已足,张回反手一刀,势大力沉。

    胡人转身再挡,气力不加,“噗”一口血喷出,不敢再战,打马就逃。

    张回没有追赶,举刀发令。

    主帅战而胜之,大军士气倍增。

    “风!大风!”军阵在口号声中步步上前,直逼匈奴。

    挑战落败,胡人不敢再邀战。

    匈奴骑兵开始了集体冲锋,一千人直冲中军,两千人左右包抄,显然都是久经沙场的老手,意欲如先祖般再次上演骑兵破步兵的拿手好戏。

    “立盾!”前排军士竖起大盾;

    “放箭!”后方弓弩手扬起箭雨,陷阵营战法校尉早已熟悉,接连下令,毫不迟疑。

    三排箭雨过后,正面冲锋的一千匈奴人,只剩下不到三百,却以冲到汉人阵前,依然悍不畏死,冲杀过来。

    铜铁铸成的大盾,几乎把战马头颅撞碎;后排长枪突刺,一波接着一波,连绵不绝,三百匈奴骑兵,如大浪中的小舟,终于倾没。

    一千匈奴人,全军覆没。

    远处迂回的两队匈奴人,也遇到了赵宝的包抄队伍,杀成一团。

    匈奴人天生骑射过人,赵宝的骑兵也是精挑细选的骑射能手。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正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决战。

    冲锋中赵宝队形不乱,搏杀中赵宝以一当十,汉家军三人一组,五人一队,围着匈奴人,痛下杀手。

    刀光剑影,血肉横飞;

    残肢断臂,战马哀鸣。

    一个时辰后,战场安静下来。

    “我们胜了!我们胜了!我们胜了!!!”好些将士喜极而泣。

    辎重营上来了,救治伤员。

    “为什么要救这些匈奴人?!”发现辎重营也在救治匈奴人的军士愤怒了。

    “因为他们也是勇士!将军有令,匈奴人也要救!”辎重营歉然道,显然他们也不太愿意救胡人。

    也是勇士?军士沉默了。

    是啊,都是勇士,即使面对多出自己近一倍的汉家军,匈奴人居然主动冲锋,而且从始至终,没有人逃亡,没有人退缩,始终都在冲锋,都在拼命。

    确实是勇士。

    三千匈奴人,全部被歼,无一漏网,被救治的仅四百多人,大多直接阵亡。

    步兵结阵而战,损失不大,仅有百余人受了点轻伤。

    骑兵可谓苦战,八百多人受伤,大多是缺胳膊少腿,不能再战,救治之后,只能去帮助训练新兵,或者进山屯田。

    赵宝不太高兴,他的兄弟伤亡太大。

    “哥,为什么你带着步兵,面对骑兵冲锋,反而伤亡这么小?告诉我办法,我不想每打一战都有这么多好兄弟死去。”赵宝追着张回问。

    “宝儿,这就是阵仗的好处。结阵而战,可相互支援,相互依靠,你只要再认真学习战法,多训练就好了。这些匈奴人也都是勇士,根本不怕死,伤亡八百消灭两千,你已经做的够好了!要想减少伤亡,就多学多练,你可以的。别在这里磨叽,收拢军队,准备配合李先生,攻占平阳!”张回鼓励道。

    一天两战,消灭了近四千匈奴。

    可谓大胜!

    平阳城里,应该没有多少守军了吧?

    王猛,王先生,我的本钱又大了点,你知道吗?
………………………………

第五节 诈城

    五胡乱华,匈奴为首。

    自春秋以来,匈奴一直是华夏首敌。

    经历了汉武帝时期的卫青、霍去病历次北伐,匈奴元气大伤,无力南征,且防守区域太大,处处设防,处处防不胜防。

    面对强大的汉人军团,匈奴人只得兵分两路,主力匈奴西迁杀入欧洲,远离华夏,另觅生地。剩余的匈奴人向汉庭乞和,臣服。汉光武帝时期,遭到了草原新兴的鲜卑势力的打击,匈奴被迫南迁,越过长城,经汉庭同意,在并州北部河套一带,依附汉人而生。

    大晋朝“八王之乱”,汉人自乱阵脚,匈奴人乘势而起,刘渊在平阳称帝,其后人更是攻克了大晋都城洛阳,迫使晋朝“衣冠南迁”。

    张回痛恨匈奴,正是他们忘恩负义,真正扰乱华夏,给了羯人、羌人这些禽兽以可乘之机,尤其是羯人更是匈奴的奴隶,正是匈奴把这些恶魔释放出来,吃**害汉人。

    张回又很欣赏匈奴。一千骑兵,就敢向张回的过万大军冲锋;两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