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尔虞我嫁-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今日才进偏殿时的争执,盛惟乔对于孟家整体是没多少好感,巴不得敬而远之的。
不过这崇信伯孟归羽,并非寻常孟家子弟,是在有一个恶了孟太后以及郑国公、武安侯、成阳侯诸位兄姐的父亲的情况下,养大了一个弟弟两个妹妹,还令孟太后、郑国公等姑母伯父对他们这一房冰释前嫌宠信有加的,这样的年纪,这样的手腕,姿容也是矫矫不群,盛惟乔到底年少,不免暗存好奇。
这会道了万福之后,忍不住又偷眼打量他。
孟归羽察觉到,朝她温和的笑了笑,他眼神明亮而不锐利,笑容清隽,带着宽厚纵容的意思。不过这份宽厚不似男子对于容貌美丽的女孩儿的纵容,倒有点长兄宠溺年少调皮的幼妹的意思。
所以盛惟乔并不反感,只讪讪的收回视线,同池作司说:“作司,我八妹妹这会在太后娘娘跟前吗?不知道她乖不乖?有没有惹太后娘娘生气?”
“盛三小姐请放心吧!”池作司听着,就笑,“令妹天真可爱,太后娘娘很是喜欢。只不过令妹似乎不惯长安的气候,方才陪太后娘娘还有向夫人玩了会樗蒲,也就乏了。太后娘娘特意召了一回太医,给令妹诊断,开了滋补的方子,小厨房专门熬了汤药给令妹喝了,如今正在暖阁后面昏睡,估计得到傍晚才能醒。太后娘娘吩咐不许打扰,您到时候过来告退,正好接她。”
盛惟乔闻言长松口气,感激道:“太后娘娘如此隆恩,臣女铭感五内,真不知道要怎么才能报答太后娘娘了!”
对于孟太后来说,兴头上喊个太医给盛惟妩瞧瞧,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但对于目前的盛家兄妹来说,给盛惟妩请太医,绝对不是件小事――即使能够请到,肯定也要欠下极大的人情,说不定还会沾上什么后患无穷的麻烦。
不然盛惟妩蔫了好些日子了,虽然他们从南风郡带来的大夫说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天暖和了就能好,盛惟乔也早就要催着盛睡鹤给这堂妹请个太医看看了。
却没想到,今儿个盛惟妩被孟太后喊到暖阁来说话,竟有这样的好事。
池作司含笑道:“太后娘娘最喜欢你们姐妹这样俊俏秀美的女孩儿,盛三小姐往后领着令妹还有令侄女,常来宫中给太后娘娘解闷啊,就算是报答太后娘娘了。”
这话要搁以前,盛惟乔肯定是想方设法的推辞的。
但现在盛惟妩刚刚得了孟太后的好处,于情于理,她都不好推辞,只得答应下来:“多谢作司指点,只要太后娘娘不嫌弃,我们以后一定常来给太后娘娘请安!”
话说到这里,盛惟乔就打算跟池作司道别回偏殿去了,毕竟她跟池作司也不是很熟――这位作司在她第一次进宫觐见时,多多少少还摆了她一道――跟前又有个对盛惟乔来说属于外男的孟归羽在,即使国朝风气开放,盛惟乔也不打算在这里多待了。
不想池作司却忽然问:“盛三小姐等下要回偏殿吗?”
见盛惟乔点头,就笑了,“那正好,您顺便带了崇信伯过去吧,崇信伯正要找孟十一小姐呢!”
闻言孟归羽微一皱眉,似乎有点意外。
盛惟乔也是愕然,自己又不是馨寿宫的宫人,对这馨寿宫也没熟悉到像自己家一样,怎么好给崇信伯带路呢?
似看出她的疑惑,池作司一本正经的说道:“左右从这里到偏殿也才几步路,盛三小姐虽然来馨寿宫次数不多,想来也是认识的。再者暖阁这边伺候的人手本来自有定数,方才送绵韵的二人暂时回不来,再派人给崇信伯引路,万一这中间太后娘娘跟向夫人有什么需要,只怕就要缺人了。所以只能麻烦盛三小姐。”
――那你可以让孟归羽自己去偏殿啊!
――他是太后的亲侄子,对这馨寿宫一准比我熟悉多了!
――而且这里是太后住的地方,又不是有一堆如花似玉妃嫔的后宫,作为太后的亲侄子,在亲姑姑宫里一个人走几步有什么打紧?
盛惟乔暗自腹诽,非要我带他过去,总觉得这其中有什么内情啊!
不过腹诽归腹诽,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人家池作司解释都解释了,盛惟乔也不好驳了这太后心腹的面子,就点了点头:“崇信伯请随我来!”
因为怀疑池作司这么安排有所图谋,说了这句话之后,接下来她就不作声了,只走在略前半步的位置,给孟归羽引路。
但离了池作司跟前,孟归羽却主动问:“盛三小姐,令兄的老师,可就是令尊吗?”
他要是说其他事情,盛惟乔出于警觉,未必肯搭理他,但偏偏提到盛睡鹤,问的还是老师的这个问题,心虚的盛惟乔险些炸毛,她藏在袖子里的手下意识的掐住了掌心,努力装作不动声色的样子,干咳道:“据我所知,哥哥一直是我爹亲自指点的――不过,我爹跟我祖父对哥哥都是寄予厚望,所以曾派人搜罗了不少当世大家的文章,供哥哥揣摩。”
后面这句,却是她怀疑孟归羽这么问,可能是孟氏从盛睡鹤考取解元的文章的行文里察觉到了什么――毕竟盛睡鹤的功课名义上是盛兰辞教出来的,实际上却出自桓观澜的栽培!
盛惟乔虽然不爱念书,却也知道桓观澜乃是当世大儒,学问上的造诣,是国朝上下公认的深厚。
这样的人,只字片语都有无数人揣摩学习,文风、遣词造句、行文的思路甚至是笔迹等等,早就为天下人所熟了。
盛睡鹤作为他晚年唯一的弟子,很难不受这老师的影响――难道是这里露了破绽吗?
盛惟乔心里急速的思索着,也不知道她用盛兰辞、盛老太爷曾经为盛睡鹤找了许多大家诗文的这个说辞,能否敷衍过去?
正紧张着,却见孟归羽了然的点了点头,说道:“日前听伯父、堂哥们说起令兄功底深厚,比之令尊当年,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想来是令尊致仕返乡的这些年,修身养性,学问更上层楼的缘故。”
盛惟乔捏了把冷汗,干笑道:“说来惭愧,我于诗书上的天分平平,所以爹爹跟哥哥的学问如何,我却不是很清楚呢!”
她爹致仕返乡这些年,不是兴兴头头的做生意,就是串通海匪帮忙销赃,闲暇时呢则是做着二十四孝的夫婿与丈夫――哪里来的功夫修身养性噢!
至于学问,要不是为了跟郡守等本地高官保持高雅的文友关系,估计早就丢下了……
这会心虚之余,盛惟乔暗暗庆幸长安距离南风郡遥远,自己等会回去后立刻给亲爹写信对口供,希望来得及!
“女孩儿家,诗书本也不是必学之道。”孟归羽不知她心思,笑着说,“我下头两个胞妹,也是不爱这些的。对了,我家十一,盛三小姐在碧水郡就见过?”
盛惟乔听到“碧水郡”三个字,本来就紧张的情绪,顿时绷的跟拉到极致的弦一样,根本维持不住不动声色的模样,简直从头到脚写满了“戒备”二字,结结巴巴道:“是、是在那儿见过!不、不不过过也就是见了一面而已!”
她心里哀嚎一声“完了”,心想自己怎么就这么不争气?这反应傻子都能看出有问题了啊!
ps:特意没在标题写清楚邂逅谁……就是这么体贴!
………………………………
第一百六十六章 涉险过关
索性今天盛惟乔可能气运特别昌隆――就好像方才连投贵彩一样――这会孟归羽虽然将她的狼狈看在眼里,却没怀疑,而是放缓了语气安抚道:“盛三小姐请勿误会!当日之事,盛三小姐与令妹虽然只是无心卷入,多少也是为我家十一解了围,我提此事,只是想代我家十一给盛三小姐道个谢,绝无他意!”
说了这话,见盛惟乔仍旧是一脸怀疑的看着自己,大大的杏眼里满是警惕,跟只被吓住的猫儿似的,孟归羽有点啼笑皆非,不期然的就想起来他刚才才进暖阁时看到的被太后抱在膝上的小姑娘,心说难怪太后对这堂姐妹另眼看待,这样心思浅的一目了然的女孩儿,实在是宫闱里的稀罕物。
见多了桓夜合那样进退有度、知情识趣的类型,忽然碰见盛家姐妹这样的,任谁都会觉得新鲜。
不过孟归羽跟盛惟乔毕竟是初次相遇,他还有着目的,此刻也就是觉得新鲜而已――想了想,就笑着继续安抚这女孩儿,“盛三小姐大约听说过,我们双亲早逝,十一是我一手带大的,除了她之外,我还有一弟一妹。我比十一也才大了九岁,难免阅历不足,虽然有心教养好他们,然而终归力有所不及。若十一有什么得罪你的地方,还请你念在她没有慈母在堂提点的份上,多多包涵!”
盛惟乔强笑着道了句“您言重了”,心中还是狐疑,只是接下来见孟归羽除了转着弯给孟归欢说好话外,也没说其他什么了。
她犹豫良久,正想着是不是出言试探下孟氏是否已对盛睡鹤产生怀疑时,孟归羽却忽然站住脚――偏殿到了。
“难道他真的只是想跟我赔个礼?”盛惟乔于是想,“算算时间,孟十五已经被送到宫外了。莫非他是知道了孟十五被驱逐的经过,跟孟归欢一样,担心接下来孟十五母女必定会对四房进行报复,不欲在这时候多出敌人来,所以特意趁进宫觐见太后碰到我的机会,给孟归欢说情,意图化解我跟他胞妹的些许芥蒂?”
这么想着,心下却是稍稍安定,暗笑:“到底是嫡亲兄妹,这两人可是想到一块去了!”
却不知道此刻的暖阁里,池作司正在跟孟太后还有向夫人禀告着关于她的话:“要说方才还真是巧了!妾身才送崇信伯出门,您两位猜,怎么着?那盛三小姐却是自己过来了――说是方才想去看大孙小姐跟她侄女儿一块堆的雪人,让绵韵带路,结果绵韵摔伤了,要寻妾身告假去收拾,盛三小姐瞧绵韵伤了膝盖,行路不便,专门扶了她过来。”
上首孟太后跟向夫人对望一眼,眼中就有笑意:“然后呢?”
“然后妾身想着这是送上门来的机会,哪里能放过呢?”池作司也笑,“叫宫人扶走绵韵后,就托盛三小姐带崇信伯去偏殿了――理由是崇信伯正要找十一小姐。”
“暖阁就在偏殿旁边。”向夫人微笑道,“就算相连的回廊为着景致,颇多曲折,统共也就那么几步路。就这么同行一回,时间也太短了!只怕那女孩儿压根就会不过意来呢!”
“来日方长呢!”孟太后笑道,“慢慢儿来就是,反正哀家往后隔三差五喊那女孩儿来宫里,再让小六也来哀家跟前,见的多了,自然就熟悉了,不差这么一次的。再说两人到了偏殿之后,也不需要立刻分道扬镳啊,小十一不是对惟乔那女孩儿有些芥蒂的吗?正好让归羽给她们调解下,这不就有的是话说了?”
孟家这一代子弟众多,所以男女分开排序。
其中十位公子,十五位小姐。
孟太后等长辈为了方便,对公子们一般喊排行,比如孟伯亨被称为“小八”。但为了避免混淆,小姐们却是从孟归欢开始才是喊排行的。
此刻池作司笑着给太后帮腔:“崇信伯的才貌,盛三小姐哪有看不中的?方才就在暖阁门口,当着妾身的面,盛三小姐就偷偷的打量崇信伯呢!这会子同行去偏殿只有几步路,不定反而让那盛三小姐感到恋恋不舍,越发不想同崇信伯分开哪!”
向夫人目光闪了闪,这才转忧为喜,含笑对太后道:“小六的婚事一直是个难题,之前臣妇给他提过几次了,他都觉得不合适。这会子他底下的归欣都成亲了,小七的婚事也有了章程,他却还是孤零零的一个,再拖下去,四房最小的归欢都要出阁了!臣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然而这知冷知热又门第合适的女孩儿,又不可能从石头缝隙里蹦出来,也是束手无策!不想,最后还是太后给他推荐了这么个姿容妙丽心思单纯又妆奁丰厚的――难怪小六跟归欢得空就往您跟前跑,看来他们的姻缘啊归根到底得您来牵这个线!”
她说的归欣就是四房的次女孟归欣,比孟归欢大了三岁,已经出阁,大排行是十小姐,因为大房有个也排行十的十公子,已经被长辈们叫了“小十”了,提到孟归欣就是喊闺名。
――之前盛惟乔头次觐见时,给孟太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时,孟太后就起了将她说给自己娘家侄子或侄孙的想法。
当然太后这么考虑,也是因为盛惟乔是盛老太爷的嫡亲孙女,亲爹还是盛老太爷最偏疼的元配嫡长子。若她做了孟家妇,盛老太爷为了孙女儿好过,也少不得要给孟家出把力。
到时候就算不把跟盛家世交的徐家拉到孟家这边,也足以在周大将军的旧部中间有所影响了。
不过当时孟太后只是起了这么个念头,对盛惟乔还存着继续考察的想法,更不要说确定将她具体说给谁。
晌午前,向夫人关于对盛家的一番怀疑,本来让孟太后细思极恐,彻底没了让盛惟乔嫁入自己娘家的想法。
但方才一时兴起,唤了盛惟妩到暖阁说话,逗这女孩儿的时候,无意中套了套话,才发现这小姑娘之前在午宴上“我家那么有钱”真不是乱说的,南风盛氏确实可称豪富!
本来孟太后特别喊了盛惟妩到暖阁,除了觉得这小姑娘有意思外,其实也是就碧水郡之事,想从这尚不知事的小女孩儿口中探一探盛家的底细。
结果因为年幼的盛惟妩对于家族暴富的秘密一无所知,坚信盛家的日进斗金夜进斗银完全是因为自己大伯父太厉害了!太后跟向夫人没从她嘴里探出盛家哪里可疑,反而意外得知了盛兰辞的揽财能力已经到了足以让她们这样的身份都重视的地步了――这时候因为盛惟妩忽然乏了,问她又说前些日子才染过风寒,池作司所以担心她其实没好全,别过了病气给太后还有向夫人,遂借口给盛惟妩诊断,将太医喊了过来。结果馨寿宫前脚宣了太医,后脚正在前朝衙门里听事的崇信伯接到消息,以为太后凤体违和,忙扔了手头事情赶过来嘘寒问暖。
孟太后这两年本就喜欢这侄子,如今见他这样关心自己,尽管知道内中也有担心靠山倒台的想法,然而人上了年纪,对于年轻晚辈的体恤跟孝顺总是感到高兴的。
所以将喝了有安神成分的药的盛惟妩送去暖阁后面安睡后,就索性留他下来一块参详碧水郡的事情。
然后孟归羽听太后跟向夫人说了怀疑盛家的事情,却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他的反对有条有理,有凭有据,很快就把太后说服不说,连本来说服太后追查盛家的向夫人都动摇了。
这么着,孟太后对盛惟乔的印象,顿时又转了回来,瞥着面前一表人才却二十有五还没成亲的孟归羽,忍不住侧头跟向夫人小声商议:“你说将那叫惟乔的女孩儿,说给咱们小六怎么样?”
“四房夫妇福薄,没等孩子长成就没了。这些年来,小六带着他那三个弟弟妹妹也是不容易。”
“这孩子又是个不肯亏待了弟弟妹妹的,以至于这些年来,他送归欣风光出阁,给小七还有小十一分别攒着聘礼与嫁妆,唯独自己的终身大事,竟是半点都没顾上!”
“这盛家女孩儿容貌既俊俏,心思也单纯,应该不至于过门之后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苛刻小叔子小姑子。最紧要的是,照惟妩这孩子的说辞,盛家豪富,盛兰辞偏疼嫡女,绝不会在这盛惟乔的嫁妆上小气!”
“如此把她说给咱们小六,也省的小六他成日里为家计操持,可不正好?”
向夫人闻言,起初不是很赞成:“咱们小六好歹也是个伯爵,又是您的亲侄子,天子的亲表弟。那盛三小姐固然讨您喜欢,可是家世却低了点?盛兰辞的谏议大夫只是五品不说,还是个散官。这样的出身,若做咱们孟家庶子的妻子,都有些勉强。小六不但是四弟的元配嫡长子,还是四房现在的主事人。盛三小姐若嫁给他,往后来往妯娌,随便拿一个出来,娘家都比她高贵,只怕会让她感到不自在?”
但孟太后觉得自己这主意不错,听了这话就摇头:“家世只是小事,左右这女孩儿的祖父于国有功,其父盛兰辞也是个孝名远扬的,回头她跟小六的事情定了下来,哀家找借口给盛家的门楣加加光彩也就是了!”
“而且你忘记她还有个兄长就要下场了?只要高密王那边肯让步,这盛睡鹤就是连中六元!这是亘古未有的成就,这样的人的嫡亲妹妹,许给小六做伯夫人,正是门当户对!”
“就算盛睡鹤才入仕的时候官职不可能给的很高,侄媳妇们还有闲话,哀家常喊盛惟乔到跟前走动着也就是了!”
――就是因为知道这女孩儿的兄长很有可能连中六元,我才要反对啊!
向夫人心中暗道,要是前两天,她的亲生儿子,孟家小八孟伯亨仍旧生死不明下落成迷的时候,排除了盛家与碧水郡之事有关的嫌疑后,她说不定也就随口附和太后的想法了。
但现在孟伯亨既然有了消息,虽然还不知道他人情况如何,是否周全――可只要儿子还活着,当亲娘的怎么能不为他考虑?!
………………………………
第一百六十七章 向夫人的盘算
孟伯亨在整个孟氏的大排行是八公子,在大房则是次子。
他上头有同父异母的两嫡两庶四位姐姐,均已出阁,由于年纪差距太大,又不同母,来往不多,也不插手娘家的事情,也还罢了;兄长却只一个,就是同父异母的嫡兄郑国公世子孟伯勤;底下两个妹妹,一个是胞妹孟十四孟碧筠,一个就是姨娘娇语所出的孟十五孟丽绛;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庶弟,是孟家这一代最小的孩子、姨娘娇语所出的十公子孟思安。
因为郑国公的原配发妻钟氏是生孟伯勤的时候难产去的,之后郑国公一直没有续弦,直到宣景帝登基,孟太后报复了柔贵妃之后,缓过神来,关心起娘家,将身边的女官向氏给了郑国公做继妻,郑国公府才有了新的女主人――向夫人比钟氏小了足足一辈的年纪,比孟伯勤也大不了几岁。
钟氏去世时她还没进宫,这原配跟继室之间压根没照过面。没嫁进郑国公府前,揣摩孟太后的心意,对孟伯勤也十分照拂,每次孟伯勤到馨寿宫拜见太后,她都是嘘寒问暖,关照有加。
后来做了郑国公府的女主人,最初几年很得郑国公喜爱、又生下孟伯亨的时候,对孟伯勤也是照料周到,推心置腹,从不摆后母架子。
所以郑国公世子孟伯勤同这继母的关系一直不错,不然孟伯勤如今一家子都在北疆,也不会将议亲之年的女儿送到向夫人膝下抚养――这是把孟霜晓的婚事托给向夫人了,可见孟伯勤对她的信任。
作为孟太后曾经最倚重的心腹,向夫人自是明白人:她出身不算高,否则也不会进宫做宫女、还被打发去伺候当时的孟太后了。
好在她少年时候性子老实,虽然心里对于服侍在柔贵妃欺压下战战兢兢的孟太后母子也感到失望,到底没有流露出来,做事也素来勤勉。之后孟太后母子出人意料的翻了身,向夫人跟着水涨船高成为宫里地位最高的女官,还因为孟太后的牵线,做了郑国公夫人,所生的一双子女,也受到了孟太后的另眼看待。
不过向夫人心里清楚,孟太后最看重的娘家晚辈,归根到底还是郑国公世子孟伯勤。
而孟伯勤的年纪与能力,也是当之无愧的孟家中流砥柱。
在年长色衰,失去郑国公宠爱,又受到姨娘娇语的不断打压时,向夫人还能保住国夫人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孟太后与孟伯勤对她的好感,令郑国公没办法宠妾灭妻。
因此她绝对不能做让这两位不高兴的事情――她平时也不需要做让这两位不高兴的事情,关键就是一双子女的婚事。
女儿孟碧筠的婚事已经由太后做主,马上就要成为皇后了,向夫人只要在孟太后的支持下,看住娇语母子几个,不让他们扰了自己女儿的大好前程就好。
但儿子孟伯亨的正妻人选,却非常值得斟酌:首先家世太好的不能挑,因为孟碧筠已经要做皇后了,如果再给孟伯亨找个家里父兄一堆、还一个比一个出色能干的妻子,孟太后会怎么想?远在北疆的孟伯勤能不怀疑向夫人母子有了对他来说不该有的野心?
其次也不能为了顾虑太后跟孟伯勤的想法,找的太差,毕竟孟伯亨可是向夫人的亲儿子,向夫人怎么会不希望儿子找个好的呢?
综合这两点考量,向夫人认为未来儿媳妇最好是那种现在家世不怎么样,但潜力很大,将来可以帮助孟伯亨跟孟碧筠挣脱太后与孟伯勤的辖制、自己当家作主的――这倒不是向夫人对太后还有孟伯勤暗恨在心。
只不过能自己做主,正常人总归都不喜欢被人管着的。
之前向夫人看中的是桓夜合,故此让孟伯亨追着人去了碧水郡,但没想到儿子这一去,差点就回不来了――虽然在桓夜合手腕高超的斡旋下,向夫人没有恨上她,但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