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海棠春-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一回 风云迭起

    大齐王朝自立国以来,传至齐六世,享国已有二百六十一载。其鼎盛之际,曾令四夷宾服、万邦来朝。

    齐王朝享世日久,奢靡之风渐盛。世人都言黄金有价,玉无价。庶民尚知其道,更别言这位及其高位者,谁人都恨不能以金砖铺地玉为梁,更莫说这独登天阙的万乘之尊。

    话既至此,可这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且说这齐六世,虽含金衔玉而生,却天生成就了另一种癖性。不爱金玉爱花木,且尤爱牡丹,独以正红为贵,尊这红牡丹为那独一份的花中魁。并广发赏格,晓谕天下,言若有能进献古籍中失世已久的红牡丹――“火炼金丹”者,可官拜一品大员,赏银千两。

    一时间,牡丹花开满盛京,千金难买红一窠。坊间戏言:潭府灯光明如火,原是牡丹压枝重。

    那公卿贵胤者,便广圈花农花匠,遍植牡丹,任它姹紫嫣红香满园,独寻万花丛中红一点。

    那寒门薄宦者,便巧使小权,暗寻机窍,压索下官辈,进献名花异草,以供进上而得圣目。

    那平头小民者,更是不理耕织,抛家舍业,入驻深山,暗寻那奇根异种,只求一朝翻身跃龙门。

    这些杂语闲谈所言者,实不及其实景之万一。那买花的,家业凋零;那赌花的,失了阴鸷;那养花的,金银散尽;那寻花的,命丧深山。真真皇帝一旨下,殃及万民不知祸,天怒人怨倏然至,载舟之水风浪顿起。

    就这般,斗转星移,时日如飞,展眼已是宣文十年。承天府尹仰叩天恩,上书奏请供献上品牡丹黄楼子一株,望圣上金允。齐六世大喜,着其即刻进京。

    骑都尉萧彦领旨赶赴承天府,护卫承天府尹长行入京。

    谁知行至金陵一带,路遇流寇悍匪,萧彦等人虽竭力抵抗,但怎奈对方人多势众,终落了个花失人亡,无可了局。这既失了牡丹,萧彦一行人自是不能回京复命。眼见归期日进,众人欲进不得进,要退已无路。

    这萧彦素有大志,怎肯因失花一事前去就死。加之自其从官以来,眼见齐朝因广植牡丹一事,朝野上下早已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当此,盛极一时的大齐王朝,竟渐次露出了那下世的光景。

    萧彦便因此萌生了取而代之的念头,加之追随他左右的从将谢嵩、赵恒、程雍等辈,亦纷纷建议起兵,以举大事。就此,萧彦于宣文十年四月,在金陵宣布起事,史称“金陵之变”。

    同月,一封八百里加急文书呈至御前,齐六世朱笔批阅“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认为萧彦之辈,不过蜉蝣之类尔,朝生而暮死,不以为意。

    合该大厦将倾,天道如此。自萧彦金陵起事募兵,不过数旬间,已聚众数万。自此,整个大齐境内,犹若飞石投潭,水纹回旋渐散。

    至宣文一十二年,各地打起反齐旗帜,割据一方的起义之军,已达六七支之盛。同年,四支起义之军以“废齐王而代为王”为号,举兵直击圣京。萧彦以时机未到,当缓缓图之为由,按兵不动,屯兵于金陵,暗充府库,广结豪杰之士。

    同年,大齐朝廷派兵南下,镇压反贼,与四支起义之军会战于曹州。

    不过一载,及至宣文一十三年,风浪渐平,数支起义之军溺毙于史河洪流之中。萧彦被迫领兵辗转各地,再做他图。

    及此,名震一时的反齐起义,骤然跌落低谷。齐六世大喜,于同年元宵之际,圣驾光降南城楼之上,遍洒铜钱霜银,与民同乐。齐王朝渐次地迷醉于河清海晏、时和岁丰的盛世虚景之下。

    寒来暑往,时至宣文一十七年,起义之军只余几股流寇残兵负隅顽抗,仍做垂死之争。就在此时,当朝黄阁邵文叔亲领一待诏入金銮,进献一株枯枝牡丹,并一海上之方。言若能遵循其法,便能培育出“火炼金丹”。

    齐六世喜从天降,不顾众臣劝阻,执意而行。时至此时,缴清流寇残兵之举,被迫中断。

    彼时,已近岁寒,冰封雪飘,滴水成冰。齐六世谕旨修建暖阁,遍伐良木为柴,大行熏花之举,意欲提前观赏“火炼金丹”之盛貌。

    一时间,圣京烟飞雾绕,已然一个小蓬莱之境。坊间幼童嬉笑逐烟闹,做一民谣,交口相传。

    牡丹花开重缀锦,国色天香世无双。

    朱门争赏不惜金,豪贵如狂怨春短。

    朔风劲哀庭生霜,牡丹一夜八艳妆。

    妄叫名花择时绽,世间难寻卖炭郎。

    齐六世沉迷于牡丹花梦不能自拔,却不曾记起古语有云:事出反常必有妖,不祸其身必祸人。

    花草反季而生,本就不是吉兆。不过年尽,萧彦便秘密聚兵于圣京郊外不过百里之处。

    此时,邵文叔早已扫花以待,大开南华门、雍和门,亲迎萧彦之军于城门之外。

    就此,齐六世牡丹花梦已尽,自灭于圣京。当夜,牡丹遍开红满园。实是草木荣枯知时运,珍禽离散感穷通。

    史记宣文一十八年春,萧彦之军打破齐王朝统治,取齐六世而代之,建立大成王朝。萧彦于圣京金阙城称帝,史称萧一世。同时晓谕天下,尊圣京为帝都,起义之地――金陵为留都。改立国号为大成,采用崇德纪年。

    崇德元年,萧帝于金阙城大殿之中,大摆庆功酒宴,犒赏有功之臣。彼时大殿之中,细乐缠绵,笑语嗷嘈,不绝于耳。锦褥绣屏,金砖玉梁。说不尽的富贵风流,数不完的金带玉笏。

    酒至酣时,萧帝更是连发数道谕旨,大赏有功之臣。设封四大护国公爷,下赏四座护国公府,许诺其爵位世代承袭。

    从将赵恒因于宣文年救驾而亡,膝下只余三女。萧帝念其忠勇,过继其同宗赵氏子――赵昱为其嫡子,以承宗祧。并追封赵恒为卫国公,其爵位由赵昱承袭。其嫡长女赵氏文瑾,许与皇三子为妃。

    从将程雍得封安国公,并赐安国公府一座,其爵位世代承袭。

    从将谢嵩得封襄国公,并赐襄国公府一座,其爵位世代承袭。谢嵩之妻程氏为程雍之妹,得封一品英国夫人。

    前朝遗臣邵文叔因于战前反邪归正、弃暗投明,襄助萧帝大破圣京,得封定国公。并赐定国公府一座,其爵位世代承袭。

    至此,历时八载的“金陵之变”结束,大成王朝缓缓拉开了序幕,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星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是前言,不必多述,如今且说这前尘之后事……
………………………………

第二回 绣闺酣梦

    手倦抛书不觉老,怎奈光阴不怜人。日升日落天复天,花开花谢年复年,岁月荏苒,展眼已是崇德三十年。

    时值仲夏,炎日永昼,更是难捱。那些薄有小产的,也不过觅得一两块碎冰薄霜,沾染一点寒冰之气,赖以消暑。

    彼时,萧一世已年近花甲,最是苦夏。每至酷暑,总是圣驾离京,远行避暑。那些皇亲贵戚、显宦世家,自是伴龙而行。这随驾伴龙,那是权势通天的荣耀,不是人人所能及的。

    可在这金门绣户之中,却独有一家,就是这定国公府的主仆眷属,并未伴驾离京,外出避暑。原是因这定国公府的大小姐邵子姜出嫁在即,阖府上下忙着为其装奁备嫁,这才未曾出京。

    这日,定国公府的二小姐邵子期,正闲卧在自己的苕华院中。烈日炙风正当午,绿荫匝地暑热长,忽觉一声时蝉啼,荷梦柳眠最难消。

    天近正午,偌大的苕华院烧烤的如火塘一般,屋子里连股凉风也寻不出一丝来。次间靠窗的美人榻上,连才铺的海棠竹席也仿若泛着一层晶亮亮的油光,黏糊糊的惹人厌弃。

    邵子期翻来覆去的没个消停,手里的团扇打的似疾风骤雨一般,呼呼作响。正当烦躁时,窗外飞蝉突地一声尖鸣,直扰的人心烦意乱。邵子期一个不着意,手里的团扇便飞脱了出去,正打在蹋边的一个青衣女子身上。

    这女子正当及笄之年,穿着件半新的竹青色袄衫,下面系了条同色的绣花马面裙,裙角坠着个黑面锦缎滚边荷包。一头乌油发挽着双丫髻,斜插了支碧玉簪儿,越发显得面若银盘。再加一双俏灵灵水杏眼,未语人先笑,谁人见了不赞一句标致俏丽。

    邵子期暗暗吐舌,一面立起身来拱手作揖,一面撒嗔道:“原不知是秋玉姐姐大驾光降,可否饶恕小生失礼之罪。”

    秋玉噗嗤一声闷笑,抬手便轻弹了子期一个闷瓜,啐道:“夫人成日里说你没个姑娘样,我看你是将话本小戏看多了,这入了迷怔了。小生、相公的没个浑说。”

    邵子期瘪嘴说道:“好不易才识得两个字,整日都读些女训女诫的,今儿这个锉荐供马,明儿那个又截发留宾的,真是好生无趣。”

    “那你就偷瞧这些杂书,仔细夫人知道了捶你。”秋玉也不理她,自拾了扇子,坐在脚踏上替她打扇。

    邵子期一听,忙一个翻身骨碌,一把扯住了秋玉的衣角,狡黠道:“好姐姐,你可不能去告了我。若是卖了我,你这也脱不了干系。”

    “嗐,难不成这抓贼的,终了反倒成了真贼不成。”秋玉失笑出声,道:“那我可要听听咱们这位小哥,要怎样和我说道说道。”

    邵子期摇头晃脑地说道:“若要寻贼,必得拿赃。这书要算贼赃的话,我出不了这内院,自是没有本事寻书。”

    “得,听这话头,是还有从众了。”秋玉抿嘴笑道:“那我今日可得串场包公老爷的戏,好好审审,看是哪个不知事的婆子,竟敢歪待姑娘。要我揪出来,仔细她那张老皮。”

    “秋玉姐姐好大的威风,真是吓煞小生了……”邵子期甩了一个花腔,才抚掌笑道:“姐姐可是冤枉那些婆子了,那些婆子们哪有这样的本事。斗大的字都不识一个,估计连书坊的门都不知朝哪开的呢。”

    秋玉一听,才寻过味来,失声叫道:“难不成这话本子是外头来的?三门外那起小子给的?”

    邵子期眼珠一滚,老老实实地点了脑袋,算是应了下来。

    秋玉猛地一个激灵,骇然道:“怎么还与他们有了沾带,外面的那起小子们,莫说行事没个分寸,说话更是没的把门。你与他们带书,一个不着若是传扬出去,可不得坏了姑娘你的名声。”

    “不过就是传了册话本子,还能扯出通天篓子来。”邵子期不解道。

    “哎呦,我的小祖宗。姑娘还小,如何知道这其中的厉害。”秋玉叹声道:“这世道,女子无才便是德。姑娘生在这书香之家,能识得两个字就该念佛了。你还去偷看不知那起野男人写的杂文话本,可不是要招人口舌。”

    邵子期不以为意道:“那若是递书进来的那人不说不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除他外皆不知不就得了。”

    “姑娘莫怪我吓唬你,你自以为这不过是寻常琐事,并不在意。殊不知这外面的那些小子们,个个都像是卸了笼头的野马,嘴上心里最好说人的。给个尖针,便能说成个棒槌。若是让他们知道姑娘看这些闲文杂书,传扬出去,终了还不知说成了什么呢。”

    言罢,秋玉见子期仍旧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遂恨恨道:“不成,这事肯定是要回了夫人的。”接着便作势要起。

    邵子期见秋玉动了真格,也顾不得其他,忙从美人榻上翻身滚进秋玉怀里,一把搂住秋玉,撒赖道:“好姐姐,好姐姐,不成不成的,你若是告了我,可沾带了你的青云哥哥呦。”

    “这与青云有什么干系?”秋玉面露疑色,不禁反问了一句。“难不成这话本子,还是他递进来的?”

    邵子期颔首道:“哝,所以说,我可不做这拆散鸳鸯的罪人。”

    秋玉一怔,不可置信道:“怎会,青云哥是牧少爷身边的人,最是守信知礼的,怎会做这私相传递之事。”

    邵子期眼见稳住了秋玉,暗舒了一口长气,又见她满脸狐疑之色,索性伸手抽下她发上的碧玉簪,笑言道:“若说这私相传授,可是先有前人栽树,我也不过是后人乘凉罢了。我帮青云送簪子,他替我带话本子,这可是钱货两讫的买卖呢。”

    这说道牵强的很,又因这子期平日里最是淘气,秋玉仍是将信将疑,猜测道:“这簪子可是姑娘你赏得,别是才编了故事哄我罢。”

    “我还不到插簪的年纪,哪里有这种物件。”邵子期撇撇嘴,摩挲着簪身,委屈道:“你也不看看这簪子的水头多足,就我那一点子月例银子,从衣包里攒起都不够。”

    彼时,秋玉才刚回过味来。一直以来,自己都认为这簪子是二小姐赏下的,谁知竟是与自己有了婚约的青云送的。一时间,真是一股柔肠尽缠绵,满腔情思不得言,胭脂沾染白玉盘,满脸飞霞羞对人。

    却说这秋玉,本是定国公夫人沈氏之婢,打幼起便跟在沈辛夷身旁服侍。虽是婢女之身,说是养女也不曾为过,吃穿用度比较常人更是不同。去年正当其及笄之年,沈辛夷有心为她寻户富庶人家。谁知独子邵子牧赶来做说客,说是自家身旁伴读,名唤青云的。正当年纪,且又兼具滴风流的人品,最是合适。

    沈辛夷本是不依,又耐不住儿子央求,只好传了青云来回话。沈辛夷听其言谈,自有一番见解;观其行事,更是谨慎稳重。这才松了口,答应先去探探秋玉的口风,再做打算。这秋玉虽身在内院,未曾见过青云,却因听得身旁的姐妹仆妇说过这人的行事种种,便不知何时留了心意。今见沈辛夷欲作保山,更是羞得一语不说,只喏喏而言它。

    观此情景,沈辛夷哪里还不懂得。便替秋玉做了主,许给青云为妻。说起来,这两人本该择日成婚。可正当邵子姜出嫁在即,府里一应吃穿用度皆靠沈辛夷调度,正是忙得焦头烂额之时。秋玉自是不忍,遂执意押后婚期,待邵子姜出阁后,再择日成婚。

    这青云也算是有心之人,知秋玉心地纯素,向来温柔贤良,也便默许了。又见她发上花饰素淡,便留意寻了支玉簪。还未及相送,又心忧自己若是大刺刺的明送表记,她必是不收,这才暗自央了邵子期私下帮忙,做这月下红娘。谁知今日,阴差阳错的让她自己撞出了这段旧事。

    邵子期见秋玉耳染红霞羞难言,不禁打趣道:“秋玉姐姐,怎样?这送书之人,嘴上的锁头可严紧?若是忘了挂锁,少不得还要仰仗姐姐巧使美人心计……”

    话尤未了,只听得檐下铁马叮铃一声脆响,一个才留头的小丫头打帘进来,先是恭敬地欠身行了常礼,方才伶俐回说:“夫人见秋玉姐姐许久未曾回去,差我来问问,可是什么事绊住了脚。若是姐儿淘气,赶明捡了好日子,一并发落了才好。”

    邵子期一听,哪里肯依,越发腻在秋玉怀里撒娇耍赖,委屈道:“你看看,外面得了情哥哥的好,内里娘亲也护着你,真真叫人艳羡。”

    秋玉让子期揉搓得面团一般,又见她这般耍赖,便索性板了脸,打发小丫头先去回话。又一面伺候着子期起身,一面回说:“夫人怕你着了暑气,差我来问今儿可出院子,过去同用午饭。不过,看你这个灵泛劲儿,还是多走走发散发散才是,免得窝了暑气。”

    邵子期觑着眼瞧秋玉,怕她恼羞成怒,乖乖地由她换了衣裳。门外的小丫头早打了帘笼候着,两人结伴出了苕华院,同往沈辛夷小院而去。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第三回 风流名士

    如今且说这两人一路分花拂柳,不过一盏茶的工夫,便到了沈辛夷的小院。

    才进了垂花门,秋玉便收了油纸伞,两人沿着两侧抄手游廊缓步而行。

    当中穿堂间,立了一架紫檀架嵌水墨针绣的大插屏。待转过紫檀插屏,眼见便到了后面的正房大院。

    当中五间上房,古朴素雅,弃了一贯的画栋雕梁,取了其原有木色,别具一番书香韵味。檐下阴凉地里立个两个才留头的小丫头,一见邵子期来了,忙打了帘笼相迎。

    子期方进入房时,沈辛夷业已从里间迎了出来。还不待子期见礼,便掏了手绢一面替子期抿汗,一面嗔怪道:“炎天暑日的,还跑过来做什么,万一着了暑,又得折腾人。”

    子期上前挽了沈辛夷的小臂,一边虚扶着沈辛夷往里间去,一边娇声道:“只许娘亲疼顾孩儿,就不许做女儿的想念娘亲不成。”

    沈辛夷双目中略过一丝柔意,抿嘴轻笑道:“好一张蜜嘴,今晨请安方才见过,这会子又来哄我。”

    母女两人说笑间,秋玉赶上前来,问道:“夫人,现在可是要摆饭?”

    “传饭吧。”沈辛夷略一沉吟,又嘱咐道:“就摆到东次间去罢,那窗下有棵葡萄藤,借它些阴凉,也消消暑气。”

    秋玉应声退下,到外间嘱咐小丫头子们传饭。

    “不等爹爹和哥哥吗?”子期问道。

    “他们爷们今日有外客,才叫了一桌客饭到外院,今日就咱们娘俩,也叫咱们素净一回。”

    纱隔后早就摆了饭桌,两人坐定盥洗毕,秋玉立在一旁殷勤布筷。不多时,已有丫鬟端了黑漆捧盒鱼贯进来。

    秋玉上前揭开盒盖,里面盛着碟鸡丝黄瓜。那黄瓜切成均长丝条,绿油油的配着鲜嫩鸡丝,**天里看着就爽利。秋玉又紧着揭了几个捧盒,也都是些芥末鸭掌、清蒸时鲜、明珠豆腐之类的清淡菜色。

    子期捧盏笑道:“还是娘亲这里好,连菜色都翠生生的讨人喜欢,可惜姐姐不来,失了这口福了。”

    “早差人送去了,还劳你这小丫头惦记着。”沈辛夷替子期拣了块翠玉豆糕,又嘱咐道:“子姜忙着绣嫁衣,顾不得别的,可不许你去闹她。若让我知道了,连前儿的错一并发落了才是。”

    “不过就攀了园中的山石,亏娘亲还记得。”子期含糊应下,两人再无他话,寂然饭毕,自有丫鬟上来撤了碗筷。

    子期年纪尚小,沈辛夷怕她积了食,叫秋玉并了几个小丫头带她去后院凉亭里玩闹了一会,才许她到里间榻上歇晌。

    才半盏茶的工夫,子期业已酣然睡去。沈辛夷悄声屏退了丫鬟,自己坐在榻边,替子期打扇拂麈。

    沈辛夷细细打量着子期,心中未免长叹惋惜。自己育有一子两女,长女邵子姜,貌胜杨妃,才比甄后,头一等的贤良淑德。独子邵子牧,虽值舞勺之年,却最是清俊通脱,小小年纪,已然有了其父风采。

    可相较之下,次女邵子期虽胜小家之容,可到底生得单薄了些。所幸年纪尚小,只希冀将来能出脱得更为娇俏。

    目今正当盛暑之际,永昼难消,正是意倦神驰的时候。外间的丫头子婆子们,早寻了阴凉地困晌,整个院子里一片寂静无声。沈辛夷一时困意上涌,正恍惚惚欲困之时,忽听得外间帘笼轻响,眯着眼细瞧,只见一人从帘后转了进来。

    这人头上戴着重瓣单荷束发白玉冠,簪着支莲蓬头细玉簪。穿一件暗纹玉色深衣,登着双素锦云头鞋。度其形貌,面如朝霞明堂,色比霁月光风,身如孤松独立,形同游云飘渺。雾鬓云裳,遗世之仙差可比;玉颜雪貌,浅墨素笺字难书。

    “辛夷,这般琐事交给丫鬟们去做便好。”来人舒眉轻笑,薄唇轻启,声似玉山将崩。

    “妾身又不是玉做的,许久不动,岂不是要把骨头都养懒了。”沈辛夷敛袖上前,一面替他换了身家常旧衣,一面玩笑道:“墙外百花俏,韫郎颜如玉。妾怕彼时脚力短,懒骨不及玉郎步。”

    原来,这来人正是前国公邵文叔之养子,名唤长韫者,表字平渊。邵文叔一生未娶,齐王朝将亡之时,收养了一子,便是这邵长韫。崇德四年,邵文叔病痛淹缠,沉疴难愈,寿终于圣京。待邵文叔宾天后,仰呈萧帝之圣谕,定国公一爵由其养子邵长韫承袭。

    此后,邵长韫藉草枕块、深居简出,为父斩衰三载,极尽孝子之道。待三年脱服除丧后,便迎娶了自己随身婢女沈氏辛夷者为妻。说起来,倒是一段“竹马青梅儿同裳,两小无猜日相随”的旧缘。不过,此系前尘旧事,不敢擅自表述,暂且搁置不言。

    且说这邵长韫听沈辛夷如此说,并未搭言,亲扶了沈辛夷去了东里间坐下。自去案上开了镜匣,取了一把篦子来,坐到沈辛夷身旁,方才缓声道:“许久没有替你篦头了,这会正当清静,我替你篦篦吧。”

    沈辛夷微微颔首,任由邵长韫卸去了发上钗环,一头乌发便顺势垂下,荡起一股淡淡地辛夷花香。

    “《楚辞・屈原・涉江》有云,香木,木兰露申辛夷。”邵长韫说道。

    沈辛夷垂首轻叹道:“若是木兰、露申他们还在的话,也会同咱们现在一般吧。”言及此处,沈辛夷不禁双目微饧,面上浮起一丝追忆之色。

    “如今,就剩下咱们两个孤鬼作伴了。”邵长韫自嘲道。拿了篦子替自家夫人将乱发一一梳篦,才不过篦了两三下,便停了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