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拂生-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整个山谷落石声塌陷声响成一片,不亚于在下面府内的动静,突然秦蓁听到后面轰隆一声,一回头原来是对面的那个悬崖倒了下来,将下面的那块萤石雕刻的石刻完全埋在了下面。

    几十米高几百米宽的断崖砸在地上,溅起的灰尘迅速向秦蓁他们这边蔓延,这相当于一座小山完全崩塌了,吓的三人大惊失色,可是越着急,手脚越不听使唤,本来手脚并用的,现在是手舞足蹈手忙脚乱。

    整个山谷似乎是慢慢平降下来,山也不太晃动了,山谷中的响动也小了一些,秦蓁感觉脚下的路比较平稳了,但是后面的地面还在继续往下沉陷,这个时候离他们的野营帐篷所在的那块大石头还有一百多米远,估计到了那边就安全了。

    正当秦蓁继续往上爬的的时候,突然不小心被山坡上的几棵矮小的荆棘灌木给挂住了腰包,秦蓁往前一带,把腰包的绳带给扯开了,腰包顺着山坡就滚落下去,这里面有他们千辛万苦得来的那块神奇的红色玉石“魔盒”,还有秦蓁冒着生命危险带出来的陶俑碎片,如果丢了,那可就麻烦了。

    看着腰包咕噜咕噜滚下山坡,眼看要滚进正在塌陷的地方了,秦蓁赶紧转过身来向下面追去,说什么也不能将战利品给丢了,都活着走出来,能将他们要找的东西带回去才算是十全十美,拼着性命带出来的东西,不能再送回去了。

    下面的塌陷范围似乎是已经停止了,但是塌陷区域内的地面还是继续向下面沉,不时还有石块在上面翻动,腰包正好掉在了一块塌陷区边缘的石板上,如果山谷内再稍微晃动,就马上掉下去了,别说是晃动,就是现在来一阵风,马上也会被吹下去,如果掉下去,就好像陷在沙漠中的流沙里面一样,再也见不到了。

    祸不单行,担心什么来什么,这个时候突然地面又是一阵晃动,看来下面还在继续塌陷着,落在石板边缘的腰包滚落下去,秦蓁现在顾不上别的了,纵身向前一扑,伸出手指刚巧勾住了腰包上绳带。

    好险,总算在腰包落下去的时候将它抓住了,这个时候秦蓁听到上面一声惊呼,听声音应该是胖子的,估计他正好看到刚才惊险的一幕,秦蓁坐在石板上,手里攥着腰包呼呼直喘气,本来身上已经湿透了,现在后背又出了一身冷汗,秦蓁现在有些后怕,要是刚才抓不住或者是用劲用大了,很可能会直接冲到下面的塌陷区内,马上就会被泥沙碎石裹起来向地下陷进去。秦蓁脑袋上出了一头的汗,手一个劲的打颤,好不容易将腰包又重新系到腰上,为以防万一,直接打一个死结,要想打开,直接用刀割开或者是将自己给拉豁口了。

    秦蓁站起来,看着上坡上面燕飞和胖子正在往下跑,他们已经将夏湫放到帐篷中了,秦蓁朝他们摆摆手,示意自己没有事,不用担心,他们见状,也松了一口气,慢下了脚步,慢慢的往下来想要接应。

    估计秦蓁是高兴得太早了一些,突然下面的山谷中又是一阵巨大的晃动,秦蓁脚下的大石板顿时松了,加上秦蓁的重量,开始向着山谷中滑去,秦蓁再想要跃上去已经来不及了,如果再不想办法,就要和这块大石板一起被埋到下面了,之前胖子的绳枪正好还在自己的背包外侧,秦蓁一翻手将绳枪拽了下来,向上面打去,绳枪前面是一个活动的虎爪,不论碰到什么只要是它能够抓住的东西都会抓住。

    不知道这个绳枪的抓手抓到哪里了,估计是抓到什么岩石缝隙中了,秦蓁和他脚下的石板还在继续往下滑,这个时候山谷中间形成一个巨大的陷坑,而且陷坑还再继续扩大。秦蓁见燕飞和胖子还要继续往下跑,再往下就很危险,摆手让他们停下。

    脚下的石板掉落到陷坑中,秦蓁脚下没有了支撑点,忽的一下荡了起来,没有掌握好平衡,脸一下子就磕到一块石头上,感觉满嘴的都是血,估计脸上可能也已经受伤了,秦蓁脚下已经是一个巨大的陷坑并且还在不断地往下陷,自己正好被吊在了这个陷坑的边缘。

    秦蓁抬头一看,吓的魂飞魄散,绳子正好搭在一段很锋利的石头上,估计再使劲晃上两晃,绳子很快就又被锋利的石头边给割断了,秦蓁急忙用脚撑住周围的土石,让自己稳定下来不再荡来荡去,剩下的时间秦蓁就只能祈祷了,一是祈祷燕飞和胖子赶快来救自己,二是祈祷绳子不要被磨断。

    秦蓁使劲抓着旁边一块突起的石头,下面的陷坑还在继续往下沉,秦蓁有点怀疑那个洞府的规模到底有多大,怎么这么长时间了还在往下陷,看着上面的绳子一点点的磨断,下了决定发誓要是自己能够活着回去,下次行动的时候,一定特别去定制一些绳子,在里面加上熟铜丝,搀有熟铜丝和棕丝还有头发的绳子最耐磨,轻易的磨不断。

    眼看着绳子只剩下几股连在一起了,他们怎么还不来,秦蓁都有点绝望了,看了看下面,离自己最近的地面已经有五六米了,就算是掉下去不被活埋了,在下面也会被碰的头破血流一命呜呼了。

    正在秦蓁闭着眼睛绝望的念着自己都不知道的什么咒语的时候,突然头顶上有人叫道:“秦蓁,坚持住,哥们来了。”

    秦蓁一抬头,原来是胖子来了,胖子也看到秦蓁的绳子马上就要磨断了,赶紧将武装带抛了下来,秦蓁攥住武装带,这东西结实,纯熟牛皮的,一时半会不会被磨坏,胖子在上面使劲拉秦蓁,秦蓁在下面手脚并用,终于爬上了这个陷坑。

    秦蓁心说为什么胖子他们这么慢,原来他和燕飞都去找绳子拴住自己了,这里的地质还没有稳定下来,还是很危险,他们怕没有救上秦蓁来自己再掉进去,于是找来了绳子栓在了自己的腰上,然后另一头固定在上面的大石头和树木上,这样才敢靠近秦蓁掉下去的陷坑那里去救人,要不然没等拉上人来,自己也掉下去。

    秦蓁爬上来之后没敢在这里休息,和胖子连滚带爬的向上窜,向上爬了五十多米,一直爬到燕飞待的那棵树下。

    回到帐篷休息了一下,秦蓁站起来到帐篷外面又看了看外面的那个陷坑,还是在继续的塌陷,估计今天是停不下来了,如果就这样往外走,会很危险,因为地质灾害来了,一旦被困住,那就是灭顶之灾。

    秦蓁从石头上下来,拿出军用地图研究撤退的路线,导航仪和通讯装置在这个特殊的地方根本不能用,呼叫不来救援人员,所以必须自己出去,到达能使用通讯装置或者是能够行驶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地方。

    秦蓁叫过燕飞跟胖子,把地图摊到一块石头上,拿出一只铅笔在地图上面画了几条路线,然后对两人说,“我们要出去这片山域,一共有三条路。第一条,就是我们沿着这个山坡向南,这样我们必须要翻过前面的那座有积雪的高山翻过雪山就是村镇。第二条,我们向东走,我们沿着这个山谷的东向就会到达河边,沿着河道山谷就能到附近的村子。第三条,还是按照我们来的那条路,直接到望镜山然后到义庄那里。”

    燕飞看了看问秦蓁,问道:“那你准备走哪一条路?”

    秦蓁分析了一下,“先说第一条路,这条路从直线上来说是最近的,翻过那座有积雪的大山就是村镇,要是正常行军速度,只需要一个白天就能够过去,虽然近,但是这条路上危险不少,首先是现在是夏季,高山上的冰雪在融化,很容易会发生雪崩和其它的情况,如果只是我们三个人,那还不用怕,我们的体力足够爬过那座山,但是我们现在还有一个受伤一直昏迷不醒的人,就算她能醒过来,可是身体情况很差不一定能坚持的了。”

    秦蓁指着第二条路继续说,“这一条路是最安全的路,一路上都是平坦的河谷,没有高山之类的阻挡,从这个山谷的谷口出去向北一拐就是大河,我们可以扎一个木筏往下流漂,但是虽然这条路最为好走,但是有一点是致命的,用的时间是最多的,我们预计最好的情况,能够安全的出谷,能够在大河上顺风顺水,到达最近的村子至少需要三天的时间。我们的食物也就是还能吃两天,我们节约一下,少吃几顿,也就能熬过去了,再说河里肯定会有鱼,不怕饿着,问题来了,还是夏湫,她应该是内脏受损,拖得时间越长对她越不利,能不能坚持到村很难说。”

    “还剩最后一条,就是我们来的那条路。起初我们来的时候因为寻找线索所以耗费的时间很长,现在我们对道路熟悉了,就不必这么麻烦了,另外我们出了这个山谷,不必经过那个迷魂山谷,我们可以通过西岔口那里直接到望镜山,虽然多绕一个弯儿,但是路好走,不用再上那些损坏严重的栈道。到了望镜山直接上栈道,很快就能到岔口那里,加紧点的话,也就是用两天不到的功夫就能出山了,出了山就有三轮车什么的,直接就能送到市里。”

    “那就好,我们这次大难不死,拿到了布洛陀魔盒,成功的把握也就大了几分,但愿接下来的探险,一切顺利!!!”

    。。。。。。
………………………………

镇墓兽

    本篇介绍了应龙,赤鱬,灭蒙,鸣蛇,钩蛇,天马,天狐,辟邪【貔貅】,刑天,赤眼猪妖,当扈,青鸟,比翼鸟,烛龙,犼,长右,朱厌,诸怀,兕,飞廉,三足乌二十一头异兽。

    1、应龙:

    应龙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黄帝战蚩尤时应龙斩蚩尤、夸父,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

    《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应龙最早出现是在先前的黄帝时期,在《山海经》和《史记》就有记载。大意是以黄帝为首的黄河流域部落与以蚩尤为首的长江流域的部落发生战争,双方都使用各种神奇的动物来帮忙。黄帝这边的应龙擅长“蓄水”,蚩尤那方也有擅长呼风唤雨之灵物,本领较应龙更胜一筹,大雨飘向黄帝这边。黄帝处于弱势,就请天女“魃”帮忙止住了大雨,一举歼灭蚩尤部落。应龙在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杀了蚩尤和夸父。

    由于战争消耗能量过大,再也无力振翅飞回天庭,就悄然来到南方蛰居在山泽里。闲居南方,应龙整日无所事事。物华变幻,斗转星移,一转眼就到了大禹时代,洪水滔天,生灵涂炭。大禹肩负起拯救苍生的重任,应龙前来帮忙,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

    应龙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应龙的形象。

    《山海经·大荒北经》:“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

    《楚辞·天问》:“河海应龙,何画何历?鮌何所营?禹河所存?”

    《淮南子·墬形训》:“毛犊生应龙,应龙生建马,建马生麒麟,麒麟生庶兽,凡毛者,生于庶兽。”

    《淮南子·览冥训》:“乘雷车,服驾应龙。”(高诱注:“应龙,有翼之龙也”)

    《淮南子·主术训》:“夫螣蛇游雾而动,应龙乘云而举”

    《广雅》:“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

    《述异记》的描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论衡·寒温篇》:“雨应龙而来,影应形而去。”

    《云笈七签·纪传部》:“蚩尤率魑魅魍魉,请风伯雨师,从天大风而来,命应龙蓄水以攻黄帝。黄帝请风伯雨师及天下女袄,以止雨于东荒之地,北隅诸山,黎土羌兵,驱应龙以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

    《云笈七签·经传部》:“(蚩)尤驱魑魅杂袄以为阵,雨师风伯以为卫,应龙蓄水以攻于(黄)帝。”

    《西都赋》:“抗应龙之虹梁(注:梁曲如虹也。),列棼橑以布翼”

    《艺文类聚·卷八》:“鲍昭石帆铭曰:应龙剖流,息石横波,下潱刂幔溪樞锹蕖

    《艺文类聚·卷十》:“元龟介玉,应龙粹黄。”

    《艺文类聚·卷十四》:“剪应龙于冀州,戮长蛇于沮水。”

    《艺文类聚·卷二十三》:“惟应龙之将举,飞云降而下征”

    《艺文类聚·卷四十九》:“偶应龙之龠影,等威凤之羽仪”

    《艺文类聚·卷五十三》:“璩闻景云浮则应龙翔,治道明则俊乂臻。”

    《艺文类聚·卷五十七》:“若夫赤松王乔,羡门安期,嘘吸沆瀣,饮醴茹芝,驾应龙……”

    《艺文类聚·卷六十二》:“伏应龙于反宇,乘流苏以飘扬。”

    《艺文类聚·卷六十四》:“天降丹鸟,既序孝经,河出应龙,乃弘周易。”

    《艺文类聚·卷七十》:“应龙蟠蛰,潜德保灵,制器象物,示有其形”

    《艺文类聚·卷九十八》“应龙游于华泽,凤鸟鸣于高冈。”

    贾岱宗《大狗赋》:“时频伸而振迅,若应龙之腾掷。”

    嵇含《悦晴诗》:“鸣凤曦轻翮,应龙曝纤鬐”

    傅咸《凤皇赋》:“应龙至兮,庶有感于斯诚。”

    《太平御览·卷五十七》:“枯泽非应龙之泉,平林非鸾凤之窟。”

    《太平广记》:“禹治水,应龙以尾画地,导决水之所出。”刘孝绰《谢散骑表》“邀幸自天,休庆不已。假鸣凤之条,蹑应龙之亦。”

    《帝王世纪》:“又征诸侯,使力牧神皇直讨蚩尤氏,擒之于涿鹿之野,使应龙杀之于凶黎之丘。

    《汉书·叙传》“应龙潜于潢污,鱼鼋媟之,不睹其能奋灵德,合风云,超忽荒,而躆颢苍也。故夫泥蟠而天飞者,应龙之神也;”

    《后汉书·班彪列传》:“抗应龙之虹梁,列棼橑以布翼。”

    《后汉书·张衡列传》:“夫女魃北而应龙翔,洪鼎声而军容息;”

    《三国志·魏书》:“斯盖应龙潜升之道,圣贤用舍之义。”

    《三国志·吴书》:“夫应龙以屈伸为神,凤皇以嘉鸣为贵,何必隐形于天外,潜鳞于重渊者哉?”

    《晋书·列传第二十一》:“乘云车电鞭之扶舆委移兮,驾应龙青虬之容裔陆离。俯游光逸景倏烁徽霍兮”

    《晋书·载记第二十二》:“应龙以屈伸为灵,大人以知机为美。”

    《宋书·乐志》:“应龙夜乌由道何来直子为乌奚如悟姑尊卢鸡子听乌虎行为来明吾微令吾”

    《宋书·福瑞志》:“应龙攻蚩尤,战虎、豹、熊、罴四兽之力。”《宋书·宗室列传》:“自我皇宋之承天命也,仰符应龙之精,俯协河龟之灵”

    《旧唐书·李密列传》:“轰轰隐隐,如霆如雷,彪虎啸而谷风生,应龙骧而景云起。”《旧唐书·列传第五十四》:“又筑城于青海中龙驹岛,有白龙见,遂名为应龙城,吐蕃屏迹不敢近青海。”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八》:“雕虎啸以风生,应龙骧而云起。”

    《新唐书·仪卫志》:“第一应龙旗队,第二玉马旗队,第三三角兽旗队,果毅都尉各一人检校。”

    《新唐书·列传第十三》:“应龙之翔,云雾滃然而从,震风薄怒,万空不约而号,物有自然相动耳。”

    《新唐书·列传第六十》:“更筑于龙驹岛,有白龙见,因号应龙城。”

    《旧五代史·唐书·末帝记》:“运之去也,应龙不免为醢。”

    《新五代史·南汉世家》:“九年,白龙见南宫三清殿,改元曰白龙,又更名龚,以应龙见之祥。”

    《元史·舆服志》:“应龙旗,赤质,赤火焰脚,绘飞龙。”

    2、赤鱬:

    赤鱬是古代汉族传说中异鱼名。人面,音如鸳鸯,食之可以疗病。其说始见于先秦。

    赤:空净无物;蠕:通“需”,柔软。赤鱬属人鱼类,古代汉族传说中异鱼名,最早见之于先秦《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之后《北次三经》的人鱼、《中次七经》之缔鱼、《海外西经》之龙鱼、《海内北经》的陵鱼等都指赤鱬。

    吴任臣引刘会孟说:磁州亦有孩儿鱼,四足长尾,声如婴儿啼,其豪膏燃之不灭。据刘说乃缔鱼也。人鱼也叫鲵鱼,据《广志》记载,鲵鱼声如小儿啼,四足。而赤蠕则人面鱼身,叫声如鸳鸯。据说人若吃其肉,可以防病,又说可以不得疥疮。

    郭璞《图赞》:“赤鱬之物(一作状),鱼身人头。”赤鱬图多有两种形状:一是人面鱼身;二是鱼形,但非人面。赤鱬为古代汉族传说中的一种异鱼,音如鸳鸯。

    3、灭蒙:

    灭蒙为一种鸟,属禽类,青色羽毛,红色的尾巴,也被叫做孟鸟。历史上关于灭蒙的记载极少,据传只出现过一次就销声匿迹。

    4、鸣蛇:

    鸣蛇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之一,大体如蛇,但有四翼,发磐磐之音。鸣蛇的样子像蛇,却长着两对翅膀,其鸣声有如钟磬般响亮。

    鸣蛇是灾蛇,是大旱的征兆。

    张衡《南都赋》有记载:“其水虫则有蠼龟鸣蛇。”

    《山海经·中次二经》说:“鲜山多金玉,无草木,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鸣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见则其邑大旱”。

    5、钩蛇:

    钩蛇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之一,身长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钩蛇通过在水中用尾钩把岸上的动物拉入水中捕食。

    古代神兽之一,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蛇类,两栖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性情凶猛好斗,有剧毒,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它的尾部与普通的蛇类不同,分叉如同两个钩子一般,而且钩蛇的捕食方式也是用尾钩来钩住猎物,再进行吞食。这种蛇,在《水经注(若水)》一文中有记载。只是似乎近几百年来,再也没有听说有人看到过这种蛇类了。

    出自《山海经·中山经》:“东流注于大江,其中多怪蛇”,晋·郭璞注:“今永昌郡有钩蛇,长数丈,尾岐,在水中钩取岸上人牛马啖之。”

    宋·李石《续博物志》卷二:“先提山有钩蛇,长七八丈,尾末有岐,蛇在山涧水中,以尾钩岸上人牛食之。”

    《滇海虞衡志校注》:“钩蛇,出永昌,此古所传也。言其尾长,能钩岸上人与物而食,亦鳄之类也。今不闻有此事,其亦他徙而去欤?潮州无鳄鱼,永昌无钩蛇,见生聚之胜也。又按《续传志物》以为出朱提,且言水旁日有鬼弹,不见其形,其作有声,中物则折,中人则害,罪人徙此不过十日死。此水土恶劣,阴怪得窟穴其中为虐耳。驱之之法,投以烧石,注以溶铁。万众各鸣瓦盆、瓦器以号呼,其物不死即徙,为政者不可不知也。”

    6、天马:

    《山海经…北次三经》记载:马成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鸣自糾。

    译文:马成山上有异兽,其外形像白犬但是黑色的头,看到人便飞走。它的名字叫天马,发出的声音像是在叫自己。

    7、天狐:

    天狐,传说中有通天之术的仙狐。早期的狐女形象大多温柔善良、聪明勇敢,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也用来形容女子魅惑、凶恶。

    狐,五十岁,能变化谓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

    传说为治理洪水而操劳得“股无肱,胫不生毛”的大禹,他的夫人涂山氏之女就是九尾白狐。

    所以《聊斋志异·青凤》中的老狐精自称“我涂山氏之苗裔”狐在先秦时期曾被视为瑞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狐之善良形象、美好品德之象征、祥瑞之兆,逐渐让位于与凶恶形象、恶劣品质之象征、凶险之兆。

    与之密切相关,人类对狐的敬仰、认同之情与厌恶、恐惧之情,也彼消此长。

    先秦两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有关狐的记载。生性狡黠的狐,在古人眼里是一种不寻常的动物。

    按照符命谶纬家的说法,九尾狐、白狐都是吉祥之物,它们甚至可能是生活在南方的某个民族的图腾。

    不过,在一般人眼里,狐是一种妖兽。《焦氏易林》云:“老狐多态,行为蛊怪,惊我主母,终无咎悔。”这说明早在西汉时期就有狐妖迷惑女人的故事流传了。

    但先秦两汉时期有关狐精的记载都只是零碎的片段。魏晋南北朝时期,狐妖的传说逐渐增多,其形象也逐渐趋于完整、生动。这个时期的怪异小说,狐的形象往往被着意刻画为****的妖魅。从唐代开始直至明清,可以作为狐故事演变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狐的形象至唐代为之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