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寒门贵子-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鋈肆恕
袁阶没有再继续追问,目光又转向门外,勉强挤出一点笑容,道:“不过祸兮福所倚,殿下此来,正好赶上戏海亭的冬月雅集,他常以文人自诩,喜爱品鉴人物,眼力也确实有几分,必定会对七郎的书法大加赞赏……”
言外之意,以安休远皇族的身份,又圣眷正隆,一举一动都会受到极大的关注,一旦夸上两句,对袁阶的整个计划会产生莫大的推动作用。
徐佑低垂着头,心道:袁阶此人真是不可小觑,安休远这一次公然拜会,很可能再向袁氏提亲,能在这样刺手的情况下,还不忘从中找到将利益最大化的方法,可谓老谋深算!
至于安休远,他当然不知道徐佑跟袁青杞的婚约已经解除,但徐氏衰败如此,对他而言,曾经那个强大的江东豪族的威胁不复存在,哪怕袁氏恪守前约,不顾士族的脸面,非要将女儿嫁给一个庶人,他也有的是法子横刀夺爱。
所以,他此次拜访,有九成的可能性,是为了袁青杞而来!
不过徐佑还能说什么,他的身份和立场都比较尴尬,无论说什么都不合适。再者,袁阶背后站着的是整个袁氏,要是真的不同意嫁女,连皇帝亲自出马都不好使。现在的难题,无非是如何在不撕破脸皮的情况下,让安休远死了这个心,想来以袁阶的城府,肯定会有恰当的应对之策!
“袁公也莫多虑,等见到了殿下,探探他的口风,再随机应变就是!”徐佑一揖到地,道:“已经辰时三刻,冯管事安排了运舫,恐怕不欲久等,要是袁公没有别的吩咐,我这就告辞了!”
袁阶上前扶他起身,眼神中似有不舍之意,道:“去吧,江上风波大,一路小心!”
徐佑拜别出门,暗呼厉害,以他两世为人之心性,竟然在刚才那一刻也被袁阶眼神中的情谊所打动,此公别的不提,单单这份收买人心的功力,实在太值得自己学习了。
秋分候在门口,看到徐佑忙迎了上来,道:“冯管事先去了码头,说是要照看着将箱子运上船。他另安排了牛车在外面等着咱们!”
徐佑嗯了一声表示知道了,走出府门,再次回头望去,阀和阅的石柱立在两旁,彰显着高门的华贵和威严,一如他刚来时的模样。
千年风雨,多少帝王将相变成了一抔黄沙,唯有这些门阀,久经风雨而不衰,永远站在人间的顶端,掌控着权势、财富和生与死之间的红线!
“走了!“
徐佑和秋分乘坐着牛车,穿街巷出东门,直达城外的公共码头。一艘挂着双帆的大艑正在距离他们数十米远的私人码头装载货物,冯桐站在一旁,老鹰似的目光紧紧盯着袁府的下人往上面搬运钱箱,虽说已经不是袁府的钱了,可毕竟是从袁府的钱库里出去的,真要被人偷拿,也会让他感到肉痛!
对袁氏忠心的不是没有,但忠心到这个地步,也是不服不行!
徐佑微微一笑,并没有跟冯桐打招呼。这是事先商量好的,尽量避开嫌疑,连大艑的船主也只知道到了钱塘等候三日,自会有人拿着约定好的棨牌来取这些钱,其他的一无所知。
“左军候呢?”秋分跪坐在蒲团上,伸着脖颈四处寻找,道:“不知找好行船了吗……“
徐佑他们要另外乘船,跟大艑分开赶赴钱塘,昨晚已经交代了左彣去找合适的船,他在晋陵多年,办点这种小事,不过举手之劳。
说曹操曹操就到,话音未落,左彣从人群中迎了上来,随身的东西只有一个小包裹,装着换洗的衣服,和手中的那柄长剑!
“郎君!”
徐佑跳下牛车,深吸了一口清晨的新鲜空气,笑道:“几时来的?”
“卯时就过来了,按照郎君的吩咐,找了一艘普通轻舟,船家是父女二人,在这条水路上行船多年,都是身世清白的老船户。”
“你办事我放心,就他们了,船资记得要多给……对了,有件事昨晚忘了告诉你……”徐佑让左彣俯首过来,低声说了几句话。左彣面露讶色,但很快恢复了正常,不知从何时起,徐佑已经在他心目建立了无往不利的信心,所以别说是做戏,就是真的死而复生,估计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正说话间,突然从后面走过来一个青衣绫罗女子,衣着打扮跟那夜设计陷害徐佑的婢女一般无二,眉目如画,芊芊细腰,只是她看起来少了一分机灵狡黠,却多了三分婉约大方,面含微笑,对徐佑恭敬的施了一礼,道:“徐郎君,我家女郎请你到风絮亭一叙!”
风絮亭?
徐佑望向左彣,左彣忙道:“亭子离码头不远,就在沿着河道过去的那个堤坝上,因为两边种满了垂柳,一到风起,遍地飞絮,所以由郎主……呃,由袁公亲自命名为风絮亭。”
他叫惯了郎主,乍一恢复自由身,却还是改不过来。不过当这一刻真的说出“袁公”两个字,只觉得浑身一松,仿佛放下了万钧大山,从里到外,说不出的自在!
“左郎君好学识!”女子美目如水,清澈明亮,加上款款柔声,让人一听就起好感,道:“此亭因地势较高,可以远眺江流,所以晋陵人送别亲友时,大都会去风絮亭驻足遥望,以慰分离之苦!”
又是送别,又是苦楚,莫非郎君只在晋陵小住了两日,就有谁家的女郎动了春心不成?左彣微笑道:“小娘才是好学识,不过你认得我,我却不认得你,敢问如何称呼,来自何人府中?”
“婢子名唤水希,是袁府伺候三娘的侍婢!”女子有问即答,不急不躁,秀美的脸蛋始终挂着浅浅的笑意,不说样貌,单单这份气质,就不是寻常人家养的出来的!
左彣大吃一惊,下意识的去看徐佑。他虽然是袁氏的部曲,但身份低微,等闲也见不到府中女郎的面,自然也认不得她们身边的婢女,故而听到她竟是袁青杞派来的人,如何不吓一跳?
虽然楚国不是理学昌盛的明清,对男女大防限制不多,但袁青杞跟徐佑的关系毕竟比较复杂,而且婚约已经解除,如此大胆行事,实在出人意料!
徐佑神色如常,道:“实在对不住,我们和船家约好了时辰,马上就要登船,估计没时间去风絮亭了,请代我向你家女郎致歉。”
昨天刚刚经过了暗夭的刺杀,如何敢轻易信人,虽说此女很可能真的是袁青杞的人,但要是万一不是呢?想想暗夭鬼神莫测的刺杀手段,真的冒充袁青杞的婢子也不是不可能的事。要是被骗到风絮亭发现等候自己的不是佳人,而是要他小命的陷阱,那可真的要把肠子都悔成黑黢黢的腊肠了!
水希抿嘴一笑,并不因为徐佑的拒绝而有任何的不满,柔声道:“来时女郎曾交代婢子,如果郎君有所推辞,她请我告知郎君一句话。”
“请讲!”
“郎君要等一个人,然后才能安然离开晋陵,如果不去风絮亭,那个人很可能不会出现!”
徐佑眼神一凝,终于肯定水希是真的无疑!因为此事只有袁阶和邓滔知道,连左彣也是刚才才告诉他。暗夭再怎么神通广大,也不可能打听到这件事,话说回来,真要是这样都中了招,也他姥姥的认了!
不过,袁阶还真是疼女儿,连这等隐秘事也告诉她知道,如果真的使什么手段阻止邓滔前来,可就真的前功尽弃了。
想一想那天晚上被陷害的经历,徐佑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袁青杞说的不是空话。这其实已经是威胁了,只是由水希这个八风不动的说客笑盈盈的说出来,让人想要发火也无从发起。他不是肯吃亏的性子,突然笑道:“你是不是还有个姐妹,眼睛很大,总是滴溜溜在想鬼主意,她叫什么来着?”
“郎君说的一定是水夷!”水希却没有徐佑想象的那样手足无措,仍然是那个不急不缓的样子,歉然道:“她性子急躁,却胆子极大,要是有得罪郎君的地方,还望郎君大人海涵,莫跟她计较!”
徐佑哈哈一笑,道:“不看在你家女郎的面子上,也要看在你的面子上,我跟她计较什么。走吧,当前带路!”
水希终于脸蛋一红,不再言语,掉头往风絮亭走去。
要说文才武功,徐佑估计要靠后数,可要说口花花耍流氓,这个时代,还真的没人跟他一较高下!
………………………………
第四十一章 慕佳人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风絮亭,很美的名字。
不过在徐佑看来,更美的,是人!
通往亭子的青石台阶两侧,站着二十八个碧玉年华的美貌侍女,白素下裾,丹霞上褥,一个个眉如翠羽,肌如初雪,垂腰的青丝绾成最是雅致出尘的飞天紒,站在堤坝下看上去,仿佛九天仙女坠落凡间,让人顿时目眩神驰,心生涟漪!
“郎君,请登台!”
水希侧身让开,笑意盈盈,莲藕般的玉手前伸,让徐佑当头先行。徐佑微微一笑,双手负于身后,一阵风来,吹起了宽博的广袖,尽显挺拔修长的身姿,然然缓缓徐行,抬脚踏上第一层台阶。
“扶桑升朝晖,照此高台端。高台多妖丽,濬房出清颜。”
清越悠扬的声音响起,跟在徐佑身后的水希猛然抬头,望着前方徐佑飘逸的背影,眸中露出惊讶的神色。她是袁青杞的贴身婢女,自然也熟读诗文,只听开篇四句,便知道这是仿乐府歌《陌上桑》。起笔“扶桑升朝晖,照此高台端”,套用《陌上桑》的开头“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下接“高台多妖丽,濬房出清颜”,则是夸赞这里有许多美丽的女子。点题应景,对仗巧妙,莫不说仓促之间,能有如此佳句,就是那些号称有诗才的江左俊秀,也未必能在一日夜间做出这等水准的诗作。
“淑貌耀皎日,惠心清且闲。美目扬玉泽,娥眉象翠翰。”
徐佑每登一级台阶,就会吟诵两句诗,而且当侍立于侧的美貌婢女躬身行礼的时候,他都笑着点头做回礼,丝毫不见桀骜,也没有一点的居高临下。
那种与生俱来的平和自若,配上他此刻的风姿仪态,很是让人心折!
水希凝眸片刻,轻提裙裾,悄然跟了上去,只是眉间笑意更盛。因为这四句诗跟开头四句不同,开头是在夸众女,而这四句却是在单独夸赞一个人:面目皎洁,如初升之日,心思巧惠,却又柔和优雅,更难得的是一双美目,闪烁着玉一般的光泽。
能让徐七郎这样称赞的,除了自家女郎,还有何人?
不知怎的,水希又回想起刚才徐佑调戏她的那句话,耳后微微一热,似嗔似羞的瞪了他一眼,却也知道他背对着自己根本什么也瞧不见,“咯”的一声捂着嘴轻笑了出来。
“鲜肤一何润,彩色若可餐。窈窕多容仪,婉媚巧笑言。”
“金雀垂藻翘,琼佩结瑶А7郊菅锴宄荆憬健!
徐佑行至半途,已经能看到风絮亭中张开的青绫布障,不知为什么,越接近袁青杞,脑海中那个始终模糊的印象却变得越加的不清晰,仿佛那一日的惊鸿倩影,只是记忆里的一场春梦!
“蔼蔼风云会,佳人一何繁。南崖充罗幕,北渚盈軿轩。清川含藻景,高岸被华丹。馥馥芳袖挥,泠泠纎指弹。悲歌吐清音,雅舞播幽兰。丹唇含九秋,姘迹凌七盘。赴曲迅惊鸿,蹈节如集鸾。绮态随颜变,澄姿无定源。俯仰纷阿那,顾步咸可欢。遗芳结飞飙,浮景映清湍。”
风絮亭,已经触手可及!
徐佑脚步停下,先是气定神闲的欣赏了一下匾额上由袁阶亲书的“风絮”二字,然后看向亭子正中挂起来的青绫布障,一时静默不语!
所谓青绫布障,是屏风的一种,但跟家用屏风不同,这种布障是专门用在野外,以漆杆为立柱,柱头系着各种丝织物,有的是粗布,有的是绫罗,既可以围设一个私密的空间,供贵人们嬉戏玩乐,也可以像现在这般,隔开男女之间的伦理大防!
水希走了上来,站到徐佑身边,指了指布障前摆放的胡床,道:“郎君且坐,我去给女郎回禀!”
徐佑刚要说话,突然耳边听到一个声音:“徐郎刚才所吟,可有诗名?”
徐佑突的一呆,竟有了片刻的失神。前世里虽然看惯了各色莺莺燕燕,但他从来没有想过,一个人的声音能像青绫后面的女子一般,每一个字的抑扬顿挫,每一个音节的平仄起伏,都如同仙音妙韵从九天之外落入尘世,浑不似人间该有的清新脱俗!
“此诗随口所作,还没有想好名字。”徐佑毕竟不是平常人,瞬间就清醒过来,笑道:“不过三娘问起,干脆就叫《慕佳人》好了!”
“慕佳人……”布障后的人发出悦耳的轻笑,道:“倒是好名字!抛开徐郎似似而非的洛生咏不提,单以诗赋论,《洛神赋》之后,美人诗至此尽矣!”
徐佑吟的这首诗是被誉为“太康之英”的陆机所作,全诗主要目的就是拍美人马屁,言辞华美,描摹精细,开了后世宫体诗的先河。袁青杞将之与《洛神赋》相提并论,固然有夸大的成分,但也表现出了一流的眼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江左才女之称,名不虚传。
不过袁青杞的俏皮之处,在于夸徐佑的同时,还不忘拿他的口音来调侃,说他不是正宗的洛生咏。有这样一句,立刻将现场本来还有点尴尬的气氛扫之一空,不管她是有意还是无意,至少这份落落大方,就不是一般女子所能具备。
所谓“洛生咏”,是指魏国时洛阳书生的讽咏声,音色低沉有浊音,也就是当时官方的普通话。自衣冠南渡之后,北人南下,看不起南人的吴语,称其为“白颈鸟做哑哑声”,南人也觉自卑,所以学着北人说洛阳话,“洛生咏”因此成为时尚,谁能作洛下书生咏,越是说的地道,越是被人所羡慕崇拜!
“何以不作洛生咏?何至常作老婢声?”
徐佑笑着回了一句,他何等样人,如何掌控聊天的气氛本就是为人上者必要的天赋,既然对方释放的善意,他也适时的做出回应。
这两句也是有出处的,洛生咏因为音色低沉,跟鼻音类似,南人为了学的到位,常常用手掩鼻来发音,人称三绝的顾恺之不屑为之,说这是“老婢声”,以做讥嘲。当然在这个时空,没有顾虎头,所谓“老婢声”还是第一次被人听闻。
又是一声轻笑,隔着厚厚的青绫,看不到任何的影子,但徐佑似乎能感觉袁青杞笑的很开心,或许连身子都略有倾俯也说不定。
“水希,请徐郎入坐!”
水希恭声道:“喏!”然后低头走了过来,扶着徐佑的手臂,将他引入胡床边安坐。
闻着身体上传来的淡淡幽香,徐佑目不斜视,仿若谦谦君子,笑着道了谢,抬起头,目光落在青绫上,脑中却在勾勒对面那个女子的容貌。刚才虽然只是聊了两句,但他对袁青杞的观感却好转了不少,甚至都有点不相信,那夜被设计陷害的事,是出自这样一个才华横溢又言谈有趣的女子之手!
可见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实在是至理名言!
正思索间,突然听袁青杞道:“敢问徐郎之志?”
徐佑恍惚了一下,不明白袁青杞突然问起这个有什么含义,但还是答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穷,自然一听即明!不过斗胆再问郎君,何谓达?”
“达即通,通即圣。”
“此言何解?”
徐佑静静的道:“《史记楚世家》说‘不问通者,可谓无人’,《左传昭公十三年》说‘晋楚之从,不闻达者,可谓无人’,由此可知达,即是通。而《说文》有‘圣,通也’之解,故而,达即通,通即圣!”
青绫布障后沉默了一会,袁青杞清澈如泉水叮咚的声音再次响起,不过这次却不是调侃,而是多了几分揶揄,道:“呵,徐郎原来想做圣人?”
“三娘此言差矣!”徐佑正色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所谓圣人,也不过仁义二字!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讲的是先‘修己’,再‘治人’。在下之志,非是做一个被人顶礼膜拜的泥雕塑像,涂抹一层闪瞎了眼睛的金粉,去享受什么千秋万世的祭祀和香火,而是定五经、明六艺,以立己、达己,然后再绪人伦、匡衰乱,去立人、达人!”
“徐郎好辞锋,也是好志向,是我失言……水希,斟茶!”
水希跪坐一旁,执壶为徐佑斟了一杯茶,道:“郎君请用!”
徐佑端起茶杯,小抿了一口,初沾唇时味带苦涩,但三咂之后却满嘴留香,失声赞道:“好茶!”
这时,袁青杞柔声道:“徐郎可愿听一听阿元之志?”
徐佑心中一凛,不知为何,被这一声“阿元”搞的心跳快了两下,道:“愿闻其详!”
………………………………
第四十二章 儒道之辩
“阿元之志,在于此生能不失性命之情!”
徐佑身子剧震,望着青绫布障,眼中满是不可思议的讶然,过了好一会,才回过神来,道:“彼至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三娘原来信奉的是庄子……”
这句话是庄子思想的精髓和根本,简单点解释,所谓至理正道,就是回归本心而又顺应自然的真情。
袁青杞笑着反问道:“那又如何?天下玄学昌盛,既谈玄,又怎能不读庄子?”
“倒不是不能,只是陈郡袁氏为天下儒宗,并且我听闻袁公治家之严,也以五经六艺为首要,所以有点……嗯,有点奇怪……”徐佑苦笑道。
“儒家的经义里,可也没有说过不能读庄子的。”
袁青杞语气轻快,就像清晨的微风拂过了满地的青草,不经意间吹落了翠绿叶子上的露珠,听来实在让人心旷神怡。
徐佑有些好笑,没想到袁青杞竟然还擅长诡辩,果真是读庄子读出了心得,当下便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道:“有些话不用说的太明白,孟子跟庄子处在同一个时代,一个是鲁国人,一个是宋国人,相距也不远,可为什么孟子的著作里从无只言片语提到庄子?传下来的典籍中也从来没有两人碰过面的记载?都是以舌辩之利,称雄战国的圣人,却老死不相往来,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两人互相看对方不顺眼。既然如此,身为儒宗的你就不该去读庄子的书。”
“七郎此言差矣!”
袁青杞改了称呼,从更疏远的“徐郎”变成了较亲近的“七郎”,并且学着他刚才反驳自己时说话的语气,道:“孟子汲汲于用世,要正人心,息邪说,距彼行,放淫辞,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而转食于诸侯,这是入世之人所追求的志向。而庄子则不同,他过着衣弊履穿的生活,困窘织履,槁项黄馘,是出世无争的隐士,追寻的是内心的平静和自然无为。至于你说的舌辩之利,或许孟子是这样喜爱教诲别人,但庄子作《齐物论》已经表明了他的立场,那就是大辩无言,而辩,其实无胜!”
庄子确实不是一个爱好辩论的人,他与人辩论,都是因为别人先发难,比如《逍遥游》中与惠施的辩论,《列御寇》中与曹商的辩论。要是仅仅从这个角度出发,是驳不到袁青杞的。
徐佑突然有种前世里跟女友斗嘴的感觉,唯一的区别可能在于,前世里斗嘴只是为了斗嘴,而在这个时代,关于儒道之争,却是思想和信仰的碰撞,牵扯到了政治、军事、民生的各个方面,绝不能等闲视之!
不过他这会才明白为什么袁青杞要吩咐水希斟茶,看来从一开始就打定了要舌辩的主意,或者用时下人们最喜欢的说法,这种论辩,也叫做“清谈”。
“庄子只是不喜欢当面辩论,却未必真的不喜欢辩论,要不然为何要在书中多次批评孔子的言论和观点,还把他描写成各种奇奇怪怪的样子?”也就是让孔子人格分裂,按照庄子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出现,“有时把孔子抬得高高在上,却只是为了彰显他的正确性和高瞻远瞩;有时又把孔子放到比他次一等的位置,也仅仅和老聃、关尹差不多,大肆贬低其地位和成就;有时大发慈悲,终于让孔子作为本来面目出现,却常常被老聃劈头盖脸一通教训;更甚者,竟骂说儒以诗礼发冢,站在坟墓外面指挥盗墓的这个大儒,指的不是孔子又是谁呢?”
作为在另一个时空长大的人,徐佑是典型的无神论者,也没有坚定的宗 教信仰,之所以对儒道的经义了解颇多,只是身为历史爱好者的本能罢了。所以别看他站在儒家的立场上,跟袁青杞辩驳道家的不是,其实内心深处,却未必觉得这样的争论有什么神圣性,只不过顺着对方的话头,聊作谈资而已!
如果袁青杞此刻转变了立场,成为儒家的拥趸,那徐佑其实也不介意倒戈到道家的一方,学学庄子的口 活,逞一逞舌辩之利。
“这是庄子的重言,从黄帝、老聃再到孔子,以及那些子虚乌有的人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