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寒门贵子-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什么,昨夜偶感风寒,喉咙有些干涩疼痛,已吃了药,想来明日就好了。”
徐佑从清明那里得到了改变声音的秘法,以秘药渐渐的收拢声线,再加以训练和刻意的压低,足可迷惑至亲之人的耳朵。其他收拾倒是没什么收拾的,清明自然会暗中跟随保护,以马一鸣的修为无论如何发现不了。
两人未时正乘船离开钱塘,第三日凌晨抵达吴县,刚入城门,就看到车马如龙,川流不息的往东城的方向蜂拥而去。
不问可知,东城那里坐落着如今扬州名声最响亮的明法寺!
明法寺规模巨大,殿阁如云,可容纳千僧。踏入山门至大殿足有五里之遥,沿途花团锦簇,曲径幽深,美景动人。到了正殿前,四株百年松树分立左右,需二十人才可合抱,气势恢宏。这就是所谓的山门才过便悠然,十里深松上绿天。过了正殿,是藏经阁、法堂和僧舍,再往后在溪水边有一座五层宝塔,上挂琉璃球,是佛门先贤明法僧的舍利塔,塔座下的青石不知何故,走上去隐隐可听琵琶语,故而又称为琵琶塔。
竺道安的莲华台,就搭在琵琶塔下,临若耶溪而成!
徐佑和马一鸣赶到时,已经是人山人海,接肩摩踵的盛况。好不容易挤到前排,看到莲华台正中独坐着一黑衣僧人,不像竺法言那么老态龙钟,却也比不了竺无漏的丰神如玉,面目平常,可端坐不动,笔直如山,一幅神光内敛的架势,让人不容小觑。
台上尚有扬州刺史府和吴郡的官员以及诸姓门阀的家主和名士,顾允、张紫华等赫然在列。而台下更是群贤毕集,黑白观听,仕女成群。除了钱塘观,其他各郡县的道观也派了不少人前来观礼,不乏跟马一鸣一样想要来拍袁青杞马屁的箓将道官们。这些人等闲不入寺庙,借此机会进来开开眼,有那心思跳脱的,趁着和尚们不备,悄悄的去佛殿的僻静处,解开腰带浇一浇水,倒也算是帮老君出了口气。
马一鸣久在林屋山,天师道里的熟人很多,时不时的打声招呼,再给徐佑介绍介绍,时间很快就过去。眼看到了巳时末,众人望眼欲穿,可山门外仍旧没有袁青杞法驾将临的消息,等待的民众再也按捺不住,先是窃窃私语,不敢高声,可到了午时正,还是不见人影,有胆子大的便开始嚷嚷起来:
“说好的午时,这算不算无信?”
“岂止无信,我看是心生怯意,不敢来了吧……”
“左神元君道法高深,不是我等可以揣度的,或许其中自有深意!”
“深意?我看就是生了怯……”
“约的午时,又没说午时正,还是午时末,静等即可,休得妄语!”
“竺上座五日前的辩诘,我可是在场听了的。戴承大家都知道吧?那可是隐居在穹窿山的得道高人,主上征辟数次都辞官不就,这会却出山和竺上座论才性四本,结果如何?惨败不能言!”
“是吗?哈,为啥人家上座腹中有那么大的学问呢?”
“这你就不知道吧,有传闻这位竺上座左胸有个小洞,直通腹内,平时用棉絮塞住,要读书时就取掉棉絮,洞里发出的光亮,可以让一室通明。”
“啊?还有这等异事?”
“对,我有胞兄在寺内为火工,亲眼所见,还能有假?况且这也算不得异事,真正神异的是,竺上座每月的初八和十九都会把肠子从洞口掏出来,放到这若耶溪里洗干净后再塞回去……”
“怪不得,怪不得,腹内学问日日如新,我等这般的酒囊饭袋如何比得过?”
听着身边各种各样的言辞,徐佑也颇觉奇怪,袁青杞的辩才他是领教过的,不说必胜竺道安,但是绝无可能怯战不来。再说了,以袁青杞现在的身份地位,说出口的话代表的是整个天师道的脸面,岂会失信于人?
可眼看到了午时中,别说祭酒法驾,就是林屋山中也无半点消息传来。身为扬州大中正,本场论衡的主持,张紫华有点坐不住了,此次佛教论衡,虽说是教义之争,可也算文坛盛事,若开场就是收场,未免太过无趣。
“派人速去林屋山打探,左神元君可下山了么?”
张氏的部曲还未出发,顾允已经从王复的卧虎司得到消息,原来左神元君刚刚下山,座舟就被六天余孽截住厮杀,眼下困在震泽湖东的小谢塘堰之中,尚未脱身。
然而这个消息不能发布,与左神元君缺席论衡相比,六天余孽尚存于世的消息更易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要知道这些老百姓刚刚从白贼之乱里恢复了点生气,若是再受到惊吓,连顾允都不敢保证会不会激起民意强烈的反弹。
午时将尽。
顾允低头和张紫华商议,准备以左神元君宁长意身体欠佳、另择良时为由,结束这场虎头蛇尾的论衡辩诘。
正在这时,一人分开黑压压的人群,在万众瞩目之下,身穿法服,背负法剑,迎着琵琶塔下的倒影,踏着若耶溪水的清凉,施施然走上了高高在上的莲华台。
………………………………
第六十八章 有情众生
“请止步!”
四名来自郡守府的黑衣部曲上前拦住了路,顾允恍惚间觉得来人有些眼熟,定睛看去,却是一张完全陌生的脸,然后再用神打量了片刻,这才摇头释然。
其实完全不同,这人肩高背曲,头略前探,故作坦然的姿态下藏着一丝紧张,跟徐佑天然出众、鹤立鸡群的风姿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尊驾何人?”
张紫华开口询问,对他来说,宁可有人突然出来搅局搞事,也不想让此次备受期待的论衡无疾而终。
说话的时候,甚至带了点期盼,说不定这人是天师道的奇兵呢?
果然,张紫华听那人说:“道人林通,钱塘观登箓,曾有幸听过祭酒真人讲解一日道法,自觉受益匪浅,今日领祭酒法谕,特来向上座请教!”
一言既出,台下顿时哗然。
什么?
一个小小箓生,看年纪不过二十四五岁,竟敢妄言代替宁长意登台挑战竺道安,这已经不是无知无畏,而是胆大包天,滑天下之大稽!
张紫华眉心微皱,竺道安入主明法寺以来,确实有不少人自负才高前来清谈辩难,可实则志大才疏,往往一两个回合就败下阵来。甚至有些人只是粗通文理,就敢登堂入室,自谓初生之犊不畏虎也,反正胜了就名利双收,败了也是应当,并不丢人,还可能回乡做做街邻们吹牛的谈资。
一本万利,只要胆大,就可妄为,为何做不得?
所以,此时此刻的林通,在所有人的眼里,就是这种以不要脸来搏一把前程的无赖子,但楚国风气如此,只要离经叛道,就会有人欢呼支持。当那些士族中人都不屑的看着徐佑,反而是大部分齐民开始起哄:“让开,让开,让他去!”
“对,让他和上座辩一辩,说不定胜了呢?”
“胜?你也真敢想,我打赌坚持不了半柱香就要认输!”
“半柱香?我脱裤子放屁的工夫,估计他就要下台来了……”
“哈哈哈!”
众人纷纷大笑,他们其实也不是很懂那些经义玄理,只是来凑个热闹,管他是谁,只要有热闹看就好。
跟这些粗鄙的俗人们不同,张紫华固然希望有人搅局,但搅局要搅得精彩纷呈,否则的话,还不如就此结束。
“林道人,你既在钱塘观登箓,度师可是马一鸣马真人?”
张紫华竟然知道马一鸣这个区区十箓将的姓名,可见能身居高位者,都非等闲之辈。徐佑稽首道:“正是!”
“马真人安在?”张紫华没有再搭理徐佑,径自对台下高声问道。
马一鸣已经傻眼了,当徐佑往前面去的时候,他还以为年轻人心急,想凑得近看得真切。可是徐佑越过了一个又一个人,最终站到了莲华台上面对竺道安,马一鸣的脑袋轰的一声,彻底炸开了!
他,他要干什么?
道人林通……钱塘观……听道法……领法谕……
接下来发生的事,马一鸣完全不知道了,他的灵魂仿佛脱离了身体,呆呆的飘在上空看着地上可笑的一切。
是的,可笑,颠覆常识,没有道理,这是梦吗?
“道兄,道兄,大中正问你呢!”
腰间传来的剧痛让马一鸣恢复了过来,身边的那道人是海盐观的十箓将郑谷,和马一鸣交厚,也听他方才介绍过徐佑,眼中布满了深深的同情,心里寻思着自己的那些个弟子,有没有这么不省心的家伙!
“郑兄,我该怎么办?”
马一鸣缩着头,不敢应声,郑谷也为难,道:“那林通是你的弟子,怎么也躲不过去,可现在要是上去把他拉开,闹将起来,就让整个扬州瞧了咱们天师道的丑……不如故作不知,让他试试,输了那是自然,顶多觉得他狂妄。等回去之后,道兄严加惩处就是了……”
郑谷出着主意,心里其实明白马一鸣这次无论如何难以过关。听说祭酒对他很赏识,极可能在下月升任五十箓将,这下估计也做不得数了。
“好,好,听你的,我先走一步。郑兄帮我在这里盯着,等他下得台来,立刻抓了押到东城门外。”
马一鸣低着头,猫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悄悄遁了去。张紫华连喊三声,没人作答,徐佑突然大笑道:“怎么?上座对外宣称,不管何时何地何人,都可以在这莲华台上论一论天地至道。今日却有言无信,礼祭酒而拒箓生,莫非和尚眼中,众生尚有差池吗?”
竺道安一直闭目静坐,闻听此语,张开双眼,面容如常,道:“请真人入座!”佛门讲究众生平等观,这是释迦牟尼创教之初就确定的根本原则,竺道安无法拒绝,也不能拒绝。
张紫华不再阻拦徐佑,示意四名部曲退下,然后转身回到座位,和顾允低声道:“我赌此人撑不过一炷香!”
顾允愣了愣,难得张紫华有雅兴,笑着凑趣道:“赌注为何?”
“你三月初画的那幅春山图,我甚是喜欢。”
顾允洒然道:“好,就赌春山图。我若赢了,大中正今晚可否赏面一起喝杯酒?”
张紫华端正坐姿,目视前方,颇为威严,道:“除非你拿江州坡脚马的赤梁酒……”
顾允无奈道:“大中正好口福,我昨日刚刚得了三斗赤梁,正好以飨中正!”他这酒得来不易,本想着送给徐佑尝尝鲜,却被张紫华拦路劫了去。
两人旁若无人的闲聊固然透着顾张之间的亲近,另一方面也说明对贸然钻住来的徐佑不太看好。竺道安近来风头正劲,他们都亲眼见过他的辩才,实非常人所及。
徐佑走到竺道安身前,跪坐在准备好的蒲团上,两人间隔七步,四目交接,全都深邃似海,平静如渊!
徐佑是晚辈,于礼当先发问,道:“敢请上座明示方才所问,众生可有差池?”
“众生无有差池!”
“众生若无差池,那何谓众生?”
“尔时无有男女、尊卑、上下,亦无异名,众共生世,故名众生!”
这是《长阿含经》里的论述,徐佑精通佛儒道三家典籍,自然知晓出处,又问道:“众生无男女尊卑上下异名,那可分有情和无情?”
“于色、受、想、行、识染着缠绵,名有情,也名众生。可广而引之,众生亦可分有情和无情,有情即一切有情识之物,无情则诸如花草木石山河等无情识之物!”
佛经对众生的认知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从众生仅仅是有情众生,慢慢过渡到了包括有情无情的所有众生。此时的楚国,正是介于两者之间的那个时期,所以徐佑问有情无情,算准了以竺道安的学识,必定比那些只知道研究般若七宗学说的和尚们要精进不少。
但是,正因为学识渊博,徐佑才好给他挖一个倾尽三藏经文也填不上的大坑!
“那,一切有情众生,可有佛性?”
最初的小乘佛教认为,仅仅佛一人有佛性,众生没有佛性,因此无法成佛,只是通过“八正道”等自我修持,达到最高第四阿罗汉果和辟支佛果的境界,而不能成佛果。后来般若学传入中土,六家七宗开始兴起,以研究般若性空为根基,主张一切诸法缘起无性。再后来《泥洹经》《涅槃经》相继流行于世,涅槃学派代替了般若学派,慢慢的转为佛性有无的讨论,从佛一人有佛性到有情众生皆有佛性,从只能度己变成了可以度众生,佛法由此进入大乘之境。
“有佛性!”
竺道安感觉到了徐佑话语里透露的杀机,微微一笑,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他出身本无宗,而本无宗以般若学为立宗之本,可要讨论佛性,必然要借助涅槃学派的典籍。只是事已至此,以胜为先,竺道融师兄想必也知道形势所逼,骑虎难下,不会怪责于他。
两人的交锋,明面上波澜不惊,其实暗地里已经黑云压城,若不是对佛门经义和宗派之别了解颇深,这会只是一头雾水,看个热闹而已。
可在座如张紫华、顾允和四姓门阀以及其他名士却齐齐吃了一惊。时下般若性空之学仍旧占据主流地位,尤其以本无宗竺道融为首,对“佛身是常,佛性是我”之说甚为不满,斥责此说为不通真照。
竺道安如此公开唱反调,实在有够大胆。
“这道人厉害!”
张紫华低声道:“一环扣一环,原来在这等着竺道安,可谓深谙人心,机关算尽!”
顾允皱眉道:“他想借竺宗主来给竺道安施加压力,手段和心计是有的,却不见得学识更高。就算侥幸赢了,未免胜之不武。”
张紫华知道顾允为人方正,也不与他争辩,笑道:“胜负还未分……我们不急,继续看!”
正如张顾二人所说,徐佑将话题引到佛性,有用竺道融压制竺道安的意思,但这只是稍带,真正的目的隐藏极深,无人能够发觉。
“哦?”徐佑露出笑容,反唇相诘,道:“若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那一阐提人又如何?”
竺道安终于神色微变!
其实现下的楚国佛门已经感觉到了般若学的局限,本无宗居于六家七宗之首,内里不乏有人试图精研其他的经义来破茧成蝶,另寻一条出路。
譬如竺法言,当初钱塘湖雅集,竺法言被都明玉的雄辩逼到死角,也曾借《华严经》的经义反败为胜。
竺道安是竺法言的师叔,这二十多年不问世事,专心译经诵经解经,尤其对六卷《大般泥洹经》研究颇深,他从六卷经文里辨析出了一个前人未有的大胆命题,也就是徐佑方才所问:
一阐提人有没有佛性,能不能成佛?
其实在六家七宗之外,很多有识之士,包括佛门北宗的大部,已经基本赞同一切有情众生都可以成佛,但唯有一阐提除外!
何谓一阐提?
完全断灭善根、不信佛法、无法生菩提心的大恶人,就是一阐提。
《大般泥洹经》里清晰的写着:一切众生皆有佛心,以是性故,断无量亿诸烦恼,即得成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除一阐提!
要知道,在很多佛门的经文里,一阐提,可是连如来都治不好的坏蛋!
竺道安缓缓起身,于莲华台上绕行一周,望着台上台下那无数仰头观望的人群。那里面有正定聚、有邪定聚、有不定聚,然而却都是苦海行舟里的可怜人,生有情识,自有佛性,岂能取此舍彼,独留一阐提人沉沦六道?
“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自然也包括……”竺道安回到蒲团坐下,眼脸低垂,神色平静,道:“一阐提!”
这三字,如惊雷炸响,顿时掀起滔天巨浪!
《大般泥洹经》流入江东已有五载,是《般若经》之外最为盛行的佛教经文,读过并研究它的人不是少数。虽然在本无宗为首的六家七宗的打压下,泥洹经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学派,但它的影响力已不可小觑。
竺道安认为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这虽然跟本无宗的教义有违背,但大家心知肚明,总不能睁着眼说瞎,非说众生无佛,那徐佑只要拿着《大般泥洹经》砸过来,竺道安就辩无可辩,这一局立刻就输了。
可现在的问题是,竺道安同样可以拿着《大般泥洹经》来告诉徐佑,一阐提人没有菩提心,不可成佛果,自然没有佛性。
简单,直接,而且有杀伤力,可竺道安却选择了截然相反的答案,他明明白白告诉世人:一阐提人亦有佛性。
这可是邪见,违背了佛门经旨,若有人抓住不放,足够将竺道安驱逐出僧团!
竺道安,失心疯了吗?
这是同时盘旋在很多人脑海里的念头,跪伏在莲华台下的五百白衣僧众更是如丧考妣,茫然四顾,一副不知所措的可怜表情。
只是这些人不明白,竺道安经过这些年的剖析经理,洞彻入微,敏锐的发现六卷《大般泥洹经》里诸多矛盾和错误之处。眼前这个林通,看似名不见文,可只有身处局中的他才知道,此人深通佛法,且善于辩诘,殊不知这正是其布下的陷阱?
如果林通同样发现了《大般泥洹经》里的疏漏,以之反驳“一阐提人没有佛性”的论调,到了那时,自己岂不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竺道安猜的没错,如果他真的敢这样做,徐佑会用此时还没有传入江东的真正的《大般涅槃经》为利刃,将整个本无宗的脸皮给揭下来。
不过,徐佑没有想到,竺道安竟然真有这样的大智慧,在《大般涅槃经》还没有南传时,以个人的力量,将佛性论往前推动了一大步。
仅此一点,竺道安已经站到了整个江东佛门的至高处,俯瞰众生!
这样也好,爬的越高,摔的就会越重!
“上座可想好了?一阐提人,杀生、妄语、轻慢、贪求、嫉妒,善法既尽,十恶具足,莫非也能成佛?”
徐佑的声音不高不低,不快不慢,冷静中带着平和,可听在张紫华等人的心里,却仿佛战鼓催魂,滴滴点点,几乎要人喘不过气来。
“《央掘魔罗经》说一阐提十恶具足,不能证佛道;《无上依经》说一阐提诽谤大乘,堕邪定聚,不得证无上菩提;《楞伽经》也说一阐提无涅盘性;再加上《大般泥洹经》,四种经文,历历在目,你还认为一阐提,可成佛吗?”
顾允忍不住和张紫华说道:“我收回方才的话,这人不仅有手段,而且学究天人,其才不在竺道安之下……”
张紫华颌首,道:“我现在有几分相信他是宁长意派来的奇兵了,且看竺道安如何反击?”
竺道安的反击十分犀利,抓住了徐佑说辞里的漏洞,道:“《佛说长者法志妻经》将暴恶女人授记成佛,《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将婴儿授记成佛,《佛说乳光佛经》将牛畜授记成佛,《佛说萨罗国经》将好淫人授记成佛,《阿阇世王授决经》将犯五逆罪人授记成佛……诸如此类,多有一阐提而成佛者。此五经,比真人所言的四经可信么?”
徐佑笑道:“杀一人和杀两只羊,孰轻孰重?譬如良医,悉能疗治一切诸病,唯不能治必死之人。诸佛菩萨亦复如是,悉能救疗一切有罪,唯不能治一阐提人!”
“一人也好,两羊也罢,和一阐提俱在迷界之中,既在迷界,当是有情众生。迷界中一切诸佛常住不变,毕竟安乐。而诸佛具常、乐、我、净,且佛性无差别相,只要生生受持,听受斯经,过亿亿万劫,一切有情众生终可成佛。”
竺道安坚信,他没有错,错的只是经文。(注:我,指常住无变的如来,常,指如来法身,乐,为涅槃,净,为诸佛正法。)
徐佑连番试探,几乎可以断定竺道安的深浅和底细,故而不再在这个问题上和他纠缠,该铺垫的已经铺垫完了,竺道安的精神和压力也绷到了最紧。他或许以为自己黔驴技穷,已是强弩之末,却没想到前面的诘难只是开胃菜,接下来才是今日真正的杀招。
徐佑拂了拂法服的袍袖,解下背负的法剑,平置于腿上,静静的道:“好,我再问上座:一切有情众生包括一阐提在内,皆可成佛,那无情众生,可成佛否?”
又是一道惊雷,霎时在所有人头顶上轰然作响。
………………………………
第六十九章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
佛性的有情无情之辩,是大乘佛教盛行之后,堪称佛门最重要的辩论。与之相比,什么众生有情无情,什么一阐提成不成佛,根本只是小儿科的玩意。
鉴于时代的局限,竺道安以无上聪慧和大无畏的勇气,从《大般泥洹经》那自相矛盾的经文里别出蹊径发出“一阐提可成佛”的论调,已经在他的理解里,把佛性走到了路的尽头。
所以当徐佑撇开有情众生,反而提出无情众生有无佛性这一问难时,竺道安只觉得耳边嗡的一声,周遭的世界飞速的远去,魂游物外,不知所踪。好一会才回过神来,摇头道:“有情具觉知,可容有佛性;无情无觉知,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