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寒门贵子-第1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詹痪饧淞髀冻隼吹腻男纬闪讼拭鞯亩员取
“林……林正治,你回来了?”
莫夜来神情激动,可转瞬又变成了忐忑的疏远,徐佑走到近前,诚恳的道:“阿嫂,你还是叫我林通好了。我们是杵臼之交,千万不要生份!”
莫夜来容颜憔悴,可想沙三青被抓这几日她的心里受到了多大的折磨,勉强挤出点笑容,道:“是,三青总说你重情重义,不是那些趋利避害之辈。我们是朋友,你在天师道步步高升,我当为你高兴……”
“阿嫂,不说这些了,你这身装扮,是要做什么?”徐佑往屋里瞧了眼,看到桌子上放着两把尺许长的短刀,寒光刺骨,显见的锋利异常。
他神色微变,低声道:“你要劫狱?”
“不错!”莫夜来眸光里流出几分凶狠,道:“既然那狗县令枉法,我只能把他的脑袋割下来,然后劫狱救出三青,大不了离开钱塘再不回来就是!”
徐佑没想到莫夜来处事竟然如此决绝,语气透着严厉,道:“阿嫂,你糊涂!萧纯是什么人,那可是兰陵萧氏的嫡亲子弟,若杀了他,别说离开钱塘,就是离开江东,你和沙兄也没有一丝可能保住性命!”
他久居上位,此时没有刻意掩饰,散发出的威严足以使人感到敬畏。莫夜来恍惚中有种错觉,似乎有那么一瞬间,重新回到了那些打打杀杀的日子,记忆里每次面对那个人时的紧张和不安再次浮现脑海。
她的脸,刹那苍白!
“阿嫂?阿嫂?”
从恐怖的记忆里惊醒,莫夜来稳住心神,笑的如斯凄美,道:“我何尝不知,得罪了萧氏,这天下再无容身之地?可那萧纯黑了心肝,收那些泼皮无赖的钱财,定要让三青以命偿命,我若不杀他,今后不知道还有多少百姓受冤而死……”
徐佑劝慰道:“阿嫂,你不要激动,此事虽然棘手,却也不是不能解决。我已经托人去办,你静等两日,必有好消息传来!”
“啊?真的?”莫夜来一把抓住徐佑的手,她掌心的冰凉,犹如冬雪,道:“千万莫要骗我!”
徐佑和盘托出白天和毛启的见面事宜,好不容易安抚住情绪波动的莫夜来,叹道:“你为何不托人来林屋山找我?要不是我有事回来,恰好得知了消息,到现在还蒙在鼓里,怕是真的要误了你们两人的性命!”
“三青被抓时叮嘱过我,不要去惊扰你,说林兄弟初到林屋山,立足未稳,不要因为我们犯的错,误了你的前程!”
沙三青是个可以托付的朋友,徐佑很早就明白这一点,所以对他有这样的想法并不感到意外,反复确认莫夜来已经彻底冷静下来,不会再想着去干劫狱的勾当,起身告辞,道:“阿嫂,你放宽心,不管付出什么代价,我都会保沙兄平安无事!”
莫夜来眼中含泪,盈盈拜倒,道:“阿通……全都拜托你了!”
徐佑又在钱塘停留两日,毛启不负所望,疏通了萧纯和县衙上上下下的关系,并赔付了死者家属一些钱财,终于在第三日作了判决。判书如此写道:“即危时救妻是恩爱,非暴;击杀游侠儿是心切,非凶。若非圣化所加,安能及此?《春秋》之义,原心定罪。周书所训,诸罚有权。今本县职当谳刑,合分善恶。虽杀人当死,而妻子可哀。若从沉命之科,恐失原情之义,宜免死罪。此判!“
徐佑将判书交给莫夜来,笑道:“这判词倒还讲些道理,可见萧明府并非糊涂……”
莫夜来仔细收好,这样的判书原告和被告各有一份,日后若起争端,这就是免死的护身符。沙三青刚洗了澡,换了衣,还用艾草扫了扫身子,他在狱中倒没受苦,击殳杀人的名声在,狱里都是欺软怕硬的货色,谁敢惹他?连着喝了三杯温酒,长长吐出一口浊气,道:“林兄弟,感谢的话我就不多说了,此次你救了我夫妇二人的性命,日后但有差遣,我肝脑涂地,绝无……”
徐佑挥手打断了他,佯怒道:“沙兄此言,可是羞辱我吗?我不过动动嘴皮子,既没破费,也没动手,何谈救命?那帮游侠儿擅入宅舍,杀之无罪,就算闹到金陵也是这样判决,沙兄要谢,谢国法就是了。”
沙三青大笑,端起酒杯,道:“好,兄弟豪气,倒是我扭捏了!来,干了这杯!”
痛饮到深夜,徐佑略有醉意,由白易扶着回去,喝了热水润口,斜靠在床上闭目养神。白易搬着凳子坐在床边,想着方才沙三青和徐佑的对话,手托着下巴,不由陷入了沉思。
这就是朋友吗?
意气相投,肝胆相照,施恩不曾图报,受恩也未涕零,仿佛本该如此,本应如此!这样的情谊,他从史书里读到过,可在道观、在林屋山里却从未见过。
正治,你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林屋山的风景跟他们离开时没有任何的区别,只是山风徐来,多了点萧瑟之意。入了左神观,徐佑先去拜见袁青杞,讲述了钱塘之行的种种,犹豫了一会,道:“请祭酒屏退左右,我有隐事回禀!”
“哦?”袁青杞抬起头,美目透着好奇,打量了下徐佑的神色,道:“宫一,你们先退下!”
等房间内再无他人,徐佑低声道:“在去钱塘的船上,我们偶遇了朱氏的一位女郎,白易少年慕艾,对那女郎动了心,我虽劝说开解了一番,但是收效甚微,为了以防日后惹出事端,还请祭酒多加留意……”
“朱氏的女郎?”
袁青杞果然对白易和别人不同,起身从案几后走了过来。徐佑赶忙站起施礼,低垂着头,鼻端传来淡淡的幽香,轻柔的裙裾随着走动到静立飘起一个优美的弧度,惊鸿间露出秀美纤巧的麻布足履,听她问道:“知道姓名吗?”
“朱凌波,朱礼的女儿!”
“原来是她,那怪不得白易见之倾心!”
袁青杞示意徐佑坐下,不必这般拘礼,然后在他对面蒲团上洒然跪坐,高挑几近完美的身材一览无遗,微微笑道:“朱智曾说,家有凌波女,犹如芝兰玉树。这些年不知多少大姓门阀想要迎娶她过门,却都被朱氏给婉拒了,对外宣称是舍不得,要在家中多留几年,实则在物色一位如意郎君,正治顾虑的对,等闲人确实入不了朱氏的法眼……”
徐佑干咳一声,道:“白易天资聪颖,又有幸追随祭酒左右,日后但凡学得祭酒百分之一,就足可在江东立足,婚配朱氏的芝兰玉树当不在话下。只是……只是白易太过年幼,未尝碰过女色,别一时冲动,做下什么不可挽回的错事……”
袁青杞眉头微微皱起,徐佑立刻双手交叠额头,惶恐跪伏地上,身子颤抖着道:“我此言绝无冒犯祭酒之意,实在是关心白易,怕他行差踏错,累及林屋山,悔之晚矣!”
袁青杞默然片刻,裙袖轻拂,盈盈站起,缓步回到案几之后,背对着徐佑,道:“此事我知晓了,你下去吧!”
“诺!”
徐佑走出殿外,阳光透过枝叶照在身上,带来了几分暖意。他眯着眼,心中想着袁青杞会如何处置白易和朱凌波的事。按说训诫一番,要他放下痴心就是了,可袁青杞这个人城府深不可测,实在猜不透她的心思。
七月十五日,佛门自恣日在金陵举行,黑衣宰相竺道融亲临盛会,而陪伴他身侧的,赫然是在白贼之乱里受创颇深的竺无漏。
曾经的佛子已经面目全非,声名扫地,回金陵这两年隐居本无寺内从没有抛头露面,谁也不知竺道融为何带他来参加自恣日的活动。
不过,竺道融在佛门具有无上地位,别说带竺无漏出席,就是再立他为佛子也没敢公开反对。接着先从竺道融开始,自我检讨身、口、意三业,在结夏期中是否犯过?再请他僧众举示对自己修行过程中,在见、闻、疑三事上,是否有所犯?然后依据辈分和名声逐次进行自恣,在金陵的七千僧众从早到晚,昼夜不息,延续了十三日才完成了自恣。
之后,竺无漏登法坛,升莲座,以经过生死大难而更加精进的词锋开始对《老子化胡经》进行逐条驳斥,在金陵引起巨大轰动。然而没过几日,《老子化胡经》的第二卷风行四方,再次掀起波澜,“老君西升,开道竺乾;号古先生,善入无为;不终不始,永存绵绵。是以升就,道经历关。”直接将释迦牟尼贬低成老子的弟子,连佛门创教的祖师都这样了,那徒子徒孙们岂不是见道人更要矮三分?
刚刚清醒过来的竺道安,看了这二卷,再次吐血昏迷!
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时间各地佛寺的上座和略有薄名的僧人都蜂拥而上,对《老子化胡经》大力抨击,言辞之激烈,亘古未有。甚至有僧众擅闯到林屋山下,点名要和林通辩诘。不过现在的林通不是当初那个不名一文的小道人,连竺道安都败在他的手里,当世除了寥寥几人外,其他人已经不配做他的对手。
为了安全起见,袁青杞加大了林屋山的防御力量,自水月坞往南北三十里内,派出八支巡逻的队伍,并强势封锁震泽湖,所有入湖捕鱼的渔民必须接受检查,而前来赏玩游湖的游客则被拒绝入内。
同时让五婢中修为最高的商二配合白易贴身保护徐佑,所谓贴身,就是十二个时辰形影不离,如厕沐浴也要确保安全,让徐佑苦不堪言,幸好脸上的面具巧夺天工,遇水不会变化,这才勉强维系住身份的秘密。
纷纷扰扰了一个多月,市面上突然出现了一本佛经,名为《大灌顶经》,此经开篇名义:“佛语阿难葬法无数,吾今当为略说少事,示现未来诸众生也。我此国土水葬火葬塔冢之葬其事有三,阎浮界内有震旦国,我遣三圣在中化导,人民慈哀礼义具足,上下相率无逆忤者……”
经文中的震旦国即是华夏中土,意思是说佛祖派遣三圣来中 国传教护法,这才让人民知晓了礼仪,创造了文明。这是针对《老子化胡经》最为犀利的一次反击,直接从本质上否定了老子化胡的存在,大大鼓舞了佛门的士气和人心。
更重要的是,《大灌顶经》也从天青坊出货,集印的质量和数量跟《老子化胡经》不相上下,这也间接推动了《大灌顶经》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佛门更是不惜重金,让明法寺主动联络天青坊,采购了大批经书,并免费发放给普罗大众。
于是,一时之间,江东二十二州,全都掀起了讲解《老子化胡经》和《大灌顶经》的热潮,双方势均力敌,难分上下,颇有后世网上南北争论甜咸豆腐脑的声势。
但是,在这看不见刀光的血腥争斗里,有很多居于高位的人,不管道门还是佛门,都有一个谜底没有解开,那就是写出《大灌顶经》的人,署名为昙念,可是,却没人知道他是谁!
………………………………
第八十二章 青云
“林正治,此人的文锋举轻若重,山不见其高而峥嵘外露,又精通佛理妙义,似不在你之下……”
袁青杞夙夜未眠,通读了《大灌顶经》,颇受震动,天刚一亮,就把徐佑召来商议。徐佑沉声道:“祭酒不必给我脸面,要说佛理精深,这个昙念应该在我之上。不过此次佛道对垒,不是看谁研究佛经更通透,而是看谁能让民众相信对方的经是伪经。这一点,才是获胜的根本!”
袁青杞点点头,道:“正治所言不错,这群和尚将佛经从万里之遥的胡域运来,又自说自话的译成汉文,就算假托佛言,可谁又知真假?所以单以佛理来交锋,实属下策。”
“祭酒明鉴!”
袁青杞神色凝重,道:“我又有什么明鉴?道门讲清净自然,与人无争,而那些和尚修的因明学,以口舌之利称雄中外,向来少有人匹敌。因此这百余年佛道论衡,道门少胜多败,已成天下笑柄,幸甚有了正治出现,才给了这百年不胜的交锋带来了一丝曙光。接下来该如何应对,皆以你为主,你说该如何,我们就如何去做!”
因明学也就是逻辑学,是五明之一。辩论最看重逻辑关系,哪怕论点论据站不住脚,可只要逻辑胜过对方,也可奠定胜局,道门吃亏就吃亏在这里。
徐佑再次翻开《大灌顶经》,从紧锁的眉头可以看出,这卷横空出世的经文给了他极大的压力,不知过了多久,抬起头道:“祭酒,昙念在《大灌顶经》里留下的破绽太少,我一时也没有胜他的把握,且容我些时日来思谋对策!”
袁青杞的目光在他脸上打了个转,突然笑了起来,道:“正治,道门和你一荣俱荣,这点想必你心中明白?”
徐佑立刻表决心,毅然道:“我此身所系,皆在道门昌盛,绝不敢敝帚自珍,以致贻误战机,请祭酒放心!”
“好,你去吧,这几日不必理会外界杂务,专心思谋如何对付昙念的《大灌顶经》!”
“诺!”
等徐佑离开,宫一低声道:“祭酒,林正治到底何意?”
袁青杞淡淡的道:“林屋山的道观太小了,林通在等天师宫的法谕!”
“啊?他……他在等天师求他?”
袁青杞唇角含笑,眸光却透着捉摸不透的深意,道:“他还没那个胆子,不过待价而沽,想看看天师能赏他些什么!”
又是一个多月,形势逐渐对天师道不利。佛门本就擅长传法布道那一套,各地佛寺同升莲台,数百高僧齐讲《大灌顶经》,普及信徒近数十万,立刻将老子化胡的影响消减了不少。袁青杞每两日就派人去请徐佑,徐佑总以尚无良策拒绝了她,待在西院足不出户,也不见任何人,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对付昙念的办法。
而在此期间,道门也有不少人属文驳斥《大灌顶经》,却无一例外全部铩羽而归,仿佛当初《老子化胡经》的事例重演,只不过强弱对调,宾主易位,胜负相反罢了。
终于,十月初三,孙冠的法谕传至林屋山,晋升徐佑为益州治祭酒,即刻赶赴鹤鸣山,参拜天师后于治所履职。
天师道上三治,阳平治、扬州治、益州治。阳平治坐落在阳平山,是张道陵最初修道和最后飞升之地,被道众称为“总本山”,是天师道的中央教区,地位最为显赫,其祭酒默认就是天师道的领袖,向来由天师兼领。
后来天师宫建在了鹤鸣山,逐渐发展成道教祖庭,作为治理天下道门的核心,实际地位超过了阳平山。但阳平治都功印仍是历任天师的唯一配印,阳平治仍是天师道二十四治之首,堪称道众的精神圣地。
而益州治既不像阳平治那样是道门发祥地之一,也不像扬州治那样是天下财赋军事重镇,它之所以位列上三治,是因为阳平山和鹤鸣山都坐落在益州境内,譬如后世京城所在的直隶省,自然不贵而贵。
益州治祭酒,可以说是天师、七大祭酒、扬州治祭酒之下的道门第一人!
徐佑只用了九个月的时间,走完了别人二十年的道!
时也势也,从入道钱塘观,再到入主林屋山,再到鹤鸣山遥遥在望,天师宫近在眼前,徐佑以一人之力,于不可能中劈开艰难险阻,铺就了通往道心玄微的明暗闪烁之路!
当初清明提到陈蟾化名曹谷,用了五六年的时间作了南豫州治的祭酒,大家都还惊叹不已,可谁又能预料到今日,仅仅九个月,徐佑就从区区道民,成了益州治的祭酒?
益州治,可是远胜南豫州治的上三治之一!
孙冠不愧为天师,心胸广袤,气魄宏大。既然要赏,就赏一个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诱惑;既然要重用,就千金市马骨,让对方从此为天师道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徐佑如果真的是林通,真的为世间名利而来,孙冠此举,他如何能够不感恩涕零,如何能够不死心塌地?
只可惜,他要的,不是天师道那些虚无缥缈的神职和箓文,而是可以让他摆脱死亡威胁的五符经!
“宁祭酒,我要先回一趟钱塘,有些事需要和天青坊那边再做点交代,还有一些朋友要告别。”
于情于理,此去益州,再想回来不知多少年后,故土难离,回去见见朋友,告别乡邻,那是题中应有之意。
徐佑依照原来的礼数,屈身就要下跪。袁青杞玉手微伸,作虚扶状,笑道:“今时不同往日,林祭酒和我品阶相同,怎敢再受你的跪拜?”
徐佑闻言当即起身,看向袁青杞的神态不再像以前那么的唯唯诺诺,而是带了点矜持的距离感和平起平坐的一丝桀骜,道:“在扬州这段时日承蒙祭酒关照,要不然哪里会有天师的看重?以后大家同为祭酒,当互相扶持,为我道门兴盛略尽绵力!”
宫一侍立在旁,听徐佑这般得势猖狂,心中顿时忐忑起来,偷偷瞧了眼袁青杞的脸色,想着怎样提醒徐佑才好,可思来思去,终究没有开口。
“林祭酒说的是!”袁青杞却毫无愠色,轻笑道:“去了益州若遇到难处,可命人回来知会一声,但凡我能帮的,定不会推辞。”
徐佑大笑,拱手道:“好,我先谢过宁祭酒了!”
这次离开林屋山没任何人跟随,袁青杞本想让白易沿途护送,但被徐佑婉拒了,她也不好再坚持。从水月坞乘船抵达吴县码头,看到清明坐在不远处的茶楼里凭栏眺望,徐佑不动声色的从楼下走过,然后去码头和载人的船夫谈好至钱塘的价钱,没有转身回头,径自上了船。
不消片刻,清明跟着进了舱室!
再回钱塘已经是凌晨,伴随着城内的钟声响起,徐佑先去了钱塘观,马一鸣已经听说他升任益州治祭酒的事,见面讪笑着,连拍马屁的话都说不出来。
给他天大的胆子,也从没敢想,随便收了个弟子,却不用一年就爬到了祭酒的高位,那再过五年十年,会怎么样?
马一鸣哎哟一声,捻断了十数根胡须。
观内的香樟树下,苦泉望着徐佑,眼神复杂,犹豫道:“林祭酒……”
徐佑挽住他的手,道:“千万别喊祭酒,我最开心的日子,就是在观里听你喊我师弟,然后教我做人做事的道理。苦泉师兄,还记得那晚,你告诉我:‘守着你的道心,管他是男是女,管他是温是厉,你是你,他是他,道是道。林通,祭酒不是世俗的官职,不是你口中高高在上的贵人,他只是我们在求道路上的度师,无关高低和贵贱,我们和他唯一的区别:在于他走的远,我们是追随于后的同路人,而不是跪伏在法座之下的奴仆’!”
他顿了顿,道:“这番话我始终牢记在心,须臾不敢或忘。所以,师兄,我虽作了祭酒,可在求道的路上,却还远远在你的身后。哪怕你我品阶异同,可这一生,师兄弟的情谊却永不会改变!”
苦泉的双目溢出明亮的光,紧紧握着徐佑的手,一字字道:“兄弟情谊,此生不变!”
两人对视一笑,秋风起,香樟叶洒落满园。
挥手,辞别,
徐佑大踏步的迈出钱塘观,苦泉的身影消失在合拢的观门里。为了生存也好,为了将来也罢,他并不憎恶此刻的自己,乱世求生,只能不择手段,苦泉既然和六天有着莫大的干系,接近他是必然的选择!
天青坊的内室里,徐佑已经换回了装扮,何濡、左彣、清明和冬至都在,富婧在前面看着店铺,她并不知道来的是谁,也不会有好奇心去打听。这段时日她已经逐步接触到了冬至手里那个藏在光影里的黑暗世界,在那里,严刑峻法和厚恩厚禄并。做对事,重赏;做错事,重罚。
除此之外,再无第三条路!
“郎君,海上传来消息,山宗已夺了十七条船,包括大批珠玑、犀、玳瑁、果布,大抵有两千万钱。我们的五艘船有大片留白,略作改装就是和金翅斗舰相同级别的战船,骆白衡的十二艘也都是无比坚固的大船,用作溟海横行足够了!”
徐佑淡然自若,没有做声。
冬至又道:“山宗使计掠了骆白衡的妻弟,一同被掠走的还有李木,因此以船换命,最终只有九人受轻伤,无人丧命!”
………………………………
第八十三章 鹤鸣
“十七艘……自保倒是够了,可要横行溟海还差的远呢。从明日起再向赵家船坊定做十艘船,这次不需要赶工,规制参照上次。告诉赵三郎,船体只能加料加固,留出改装的空间,不得在看不见的暗处偷奸耍滑。船造好之后,让祖先生去验看,若有纰漏,我要他好看。”
冬至噗嗤笑道:“小郎放心,那个赵信爱煞了小郎的诗,哪怕船钱不要,都会用上最好的木料,岂肯得罪了小郎,害得日后求诗无门?”
徐佑也是一笑,赵信是个地地道道的商人,经营在钱塘最大的船坊,偏偏喜欢附庸风雅,一直求着给他的船坊题诗。
“这次等船交付,他若还来求诗,就先应下好了,等我从鹤鸣山回来再说。”徐佑想了想,又道:“将元白纸和由禾纸的定价减去二十文卖给骆白衡,算是弥补他这次的损失。”
“还有,对外宣称我要撰写《春秋正义》,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