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寒门贵子-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佑顿时笑了起来。

    魏无忌猛然惊醒,他已经猜到了徐佑的目的,可又没有办法阻止。果然听徐佑道:“太史公言: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春秋》,谬矣。连他都认为《史记》和《春秋》截然不同,魏郎君既说《史记》是史,那《春秋》自然非史!”

    “这……这……”

    魏无忌终于讷讷不能言!

    唯物辩证法的厉害就在于此,先下一城,徐佑趁不急不躁,再问道:“左传是注还是史?”

    魏无忌已经没有了刚开始的自信,犹豫半响,道:“是注本!太史公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里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因春秋而成左传,当为注本!”

    “郎君又错了,左传原该是史!”

    魏无忌脸色有点发白,拱手道:“愿听郎君教诲!”言语中已经透着几分尊敬了。

    “孔圣修经,以一己之见来褒贬善恶,类例分明;左丘明为鲁史,载述时政,以日系月,并没打算扶助圣言,缘饰经旨,和太史公相似。所以,孔圣所以为经,当与《诗》、《书》、《易》等列;左丘明所以为史,当与司马迁、班固等列。”徐佑掷地有声,断然道:“《左氏》辞义赡富,自是一家书,并非为了传《春秋》而作,所以该当是史,而非注!”

    围观的回廊里立刻响起热烈的叫好声,纵然有些人不是太懂春秋,可两人的辩诘并没有过于晦涩的地方,言简意赅,直指本心,却也把各自的观点说的清楚明白,让人一听就知高下。

    魏无忌的额头已有汗珠滚落峨袍,挺拔如松的上身也不经意的弯曲了下去,尚没有真正的开战,登台时的斗志已被徐佑的无双辩才消减了八成。

    不能再让徐佑牵着鼻子走了!

    魏无忌果断转移话题,道:“你我今日辩春秋,无须在这末等枝节上耗费心力,春秋为经也好,为史也罢,终归要深谙其旨,明达其意,才可以算得上通晓。郎君欲作《春秋正义》,我来以经文质询,望不吝赐教!”

    接着洋洋洒洒,尽挑那古怪刁钻的偏僻知识点来提问,幸好徐佑为了今日早有准备,自身的学识在,又有何濡、清明这样的学究天人之辈相助,倒也应对了下来,虽然没有开始那么轻松,但至少场面上很过得去。

    如此连续问了十三题,徐佑一一作答,没有被魏无忌难住,眼看他词穷,徐佑笑道:“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只问郎君一题,若答得出,今日便算你胜了!”

    魏无忌晓得这一题非同小可,神经绷紧到了极致,双目凝视着徐佑,道:“郎君请讲!”

    “春秋记事,开篇说春王正月,此正月为何月?”

    就像准备了三千斤的巨石砸入深不见底的水潭,却只溅起了一朵小的不能再小的水花,魏无忌打死也没想到徐佑会问如此简单的问题,呆呆的愣了回神,心中满是狐疑,这才答道:“春王正月,即为建子月!”

    “请指教!”

    “王者革前代、驭天下,必改正朔,易服色,以变人视听。夏以建寅之月为正,殷以建丑之月为正,周以建子之月为正。三代异制,正朔各有不同。”

    所谓的建寅、建丑、建子,是说斗柄所指的方向,夏代既以建寅之月为岁首,那么建丑之月于夏历则为十二月,建子之月于夏历则为十一月。殷革夏命,要改正朔,于是不再以正月(夏历)为岁首,而是以十二月(建丑)为岁首;周革殷命,也要改正朔,于是以十一月(建子)为岁首。以此类推。

    徐佑摇头道:“我以为不然!孔圣作春秋,实则是以夏时冠周月!”

    “什么?”

    魏无忌勃然失色,竟从蒲团上一跃而起,往前三步方生生止住身子,颤声道:“郎君所指,孔圣篡改了正朔吗?”

    与此同时,回廊中也响起阵阵惊呼,不少儒生跟着站起,面色皆变!

    说起这个问题,牵扯十分的广泛。比如殷人或周人在改了岁首之后,称他们建国的第一年第一月时,是说“元年十二月”或“元年十一月”呢,还是称“元年正月”?前者即所谓“改年不改月”,后者则是“改月”。

    除过改月,还有改时。夏历以一、二、三月属春季,四、五、六月属夏季,七、八、九月属秋季,十、十一、十二月属冬季,这样的时、月关系与一年之内的农作周期最为契合。但殷和周两代的春,实际上是夏历的冬,那殷人或周人的新君即位的第一年第一月,是该称为“元年冬”呢,还是该称“元年春”?前者称为“不改时”,后者则称为“改时”。

    而《春秋》记事,明显是改月改时的,所以将十一月称为正月,将冬季称为春季,方才魏无忌回答徐佑的问题,说正月即为建子月,这个没有问题。

    但问题是,既然改月改时,是出自谁手呢?这么多年大家都约定俗成的认为改月改时是周朝的定例,但徐佑骤然抛出孔子“以夏时冠周月”,意思是说孔子在写《春秋》的时候擅自改了正朔。

    这是何等大胆的指责?

    “不错!”徐佑面不改色,道:“周代之前,殷人以建丑为正,但记事时并不改月,例如商汤死后,太甲于次年即位改元就称 ‘惟元祀十有二月’;周代之后,秦人则以建亥为正,其记事时既不改月,也不改时,秦人书始建国之月为‘元年冬十月’。因此可知,夏商周三代乃至于秦,既不改月,也不改时,周人以建子为正月,春秋开篇应该说‘元年冬十一月’才对,却为何是‘元年春王正月’呢?以我拙见,该是圣人改了正朔的缘故!”

    “这不可能!”魏无忌脑袋乱成一团,道:“非天子不议礼!春秋时孔圣有大德,而无显赫的官位,又何来的资格和胆量改一朝正朔?”

    “所以我先前问魏郎君,《春秋》是经还是史,为经则要见大义,而不拘小节。孔圣以周正记事,已经表明不在其位,不敢自专的恭谨,然后再以夏时冠周月,正是欲假天时以立义,也恰好再次证实《春秋》为经而非史!”

    “假天时以立义?假天时以立义?”

    魏无忌只觉得一声轰鸣,乱成浆糊的脑袋仿佛刹那间触碰到了那厚厚的乌云,却还差那一点,一点点,穿不破,看不透,摸不着。

    他双目溢出异样的神采,又往前五六步,声音充满了期待,道:“请郎君明示,圣人欲假天时立何义?”

    徐佑缓缓起身,道:“圣人不说‘王春正月’,而说‘春王正月’,加春于王者,寓意自然是要贯彻‘行夏之时’的大义。”

    “行夏之时……”

    魏无忌的脸上时而迷惑,时而惊喜,时而困顿,时而苍茫,喃喃道:“行夏之时……”

    “圣人作春秋,正是要效三代之治,为万世立法。三代,有夏正、殷正和周正,此三正里只有夏正最顺天时,如殷正、周正,只能行用于一代,更不用说秦人之建亥了。你也说了,夫子空有圣人之德,并无圣人之位,他是无权也无力改正朔的,所以只能用夏时冠周月的春秋笔法,来达到垂法后世的终极目的。”

    徐佑双手负后,一字字道:“《春秋》为经不为史,正在于‘行夏之时’四字!你们终日里说微言大义,却始终不明白,究竟什么才是圣人想要传之万世的大义!”

    表面上看,“行夏之时”只是一个历法问题,孔子要推行一种万世通行的历法;但这却是一个象征,象征着《春秋》里所体现的原则、法度、精神和价值。一句话,《春秋》里的“大义”,是可以传之万代而不废的,这就是孔子“假天时以立义”所立的“义”。

    咚!咚!咚!

    脑海里雷声翻滚,乌云尽散,魏无忌踉跄前行,至徐佑跟前,喜极而泣,道:“殷正建丑之历法不行于周,周正建子之历法不行于秦,秦正建亥之历法不行于汉。而自汉武帝改行夏正以来,直到今日,数百年间,历朝均用夏正。这确乎是‘百王不易之大法’,是《春秋》垂法万世的大义所在……”

    徐佑微微一笑,道:“恭喜郎君,这才是真正通晓了《春秋》!”

    魏无忌看着沐浴在光华之中,如同神仙中人的徐佑,那身形无比高大,仿若高不可攀的山,仰不可及,他缓缓屈膝,在千百士子眼前,以弟子礼参拜徐佑,恭敬的无以复加,道:“徐师!”

    (胡安国的以夏时冠周月,重点在于升华了春秋的主旨,若探寻孔子本意,那是谁也说不明白。所以后世争执不休,但胡安国的春秋传被元明两朝奉为科举必备宝典,跟左氏、公羊和谷梁并称为春秋四传,其学识和见解并非常人可及。丸子治学不算严谨,但就以夏时冠周月而言,并不赞同朱熹的观点,而是同意胡安国的观点。毕竟小说嘛,剧情只为装 逼服务,至于论点的对错,达者且不必深究。)
………………………………

第一百零六章 玄机书院

    其实,为经史作注,历来众说纷纭,争议颇多,自汉魏至唐宋再到明清,大儒辈出,却仍旧无法在某些观点上取得一致。单说春秋,就有数十种集注,每字每句都掰开来碾碎了去研究,可谁真谁伪,难有定论。所以宋朝儒士车若水在《脚气集》里讽刺说《春秋》一书,真实的意思谁也判断不得,除非把孔子从坟墓里挖出来说当时之事,听他亲口说褒贬去取之意,方能彻底明了。

    这话糙理不糙,后人注疏,多为宣扬己见,难免会夹带私货,你的私货,别人怎么会满意,于是千百年下来,孔子的原意或已被曲解,反而那些适应当时社会发展和朝廷需要的注疏经过宣扬,逐渐流传了下来。

    徐佑若是和魏无忌就《春秋》逐字逐句的辩诘,先不说徒费精神,而且各说各话,引不同的先贤的注疏,根本无法说服对方,更别说让对方折服。甚至一不小心就会露怯出错,乃至溃不成军。

    魏无忌虽受陆绪指使,可在《春秋》上确有不俗的见解,若不是徐佑用后世那个最著名的“以夏时冠周月”的理论来瞬间击垮了他的斗志,再纠缠下去,谁胜谁负,实在不好说。

    正在这时,回廊里走出来一人,跛了左足,但气度不同常人,大声问道:“徐郎君说孔圣以‘行夏之时’喻春秋大义,不知可有典故吗?”

    “有典!”徐佑头也不回,道:“《论语•卫灵公》里记载,颜回问孔子治国之法,孔子答以‘行夏之时’,故而出自此典!”

    以《论语》来证明《春秋》,这人无话可说,恭敬的弯腰下拜,然后来到顾允跟前,却只拱手而已,不发一言,辞别而去。

    有人悄悄捅了捅张桐,低声道:“这人是谁?竟有胆量当面质询徐微之,还对府君如此无礼?”

    张桐身为张氏子弟,见多识广,也微露讶色,道:“此人应该就是徐州服子衿,人道北服南魏,是江东最善春秋的两人,看来都被微之不费吹灰之力的击败了!”

    是啊,在外人看来,徐佑胜的轻松,可只有他自己知道,若无后世那些伟大的学者们的孜孜不倦的钻研和探索,他如何能够安然站在这细腰台上,聆听万众的欢呼?

    这不是他的胜利,而是文化延续的胜利,是历史发展的胜利,是后来者对先行者的胜利,这种胜利不关乎输赢,不关乎尊卑,只是隔了千年的时空,同根同种的华夏人,彼此之间智慧和勇气的碰撞!

    “起来吧!”

    徐佑扶起魏无忌,望着四周层层叠叠的人群,高声道:“汉末以来,长期变乱,儒家典籍散佚,文理乖错,且师说多门,章句杂乱,以至于我名教垂微,圣人蒙尘,致使佛道昌盛,世人羞为儒生。佑虽不才,愿意倾尽家财,于钱塘灵秀山设玄机书院,诚邀天下良才齐聚,勠力同心,除我已经写就的《春秋正义》外,还需编纂《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尚书正义》《礼记正义》,合称《五经正义》。此《五经正义》要囊括大典,网罗众说,删裁繁芜,刊改漏失,择善而从,考前儒之异说,符圣人之幽旨,从此让儒门存经典,让儒生明经义,让天下知所归,让万世垂道法。”

    他终于抛出了此次诱使魏无忌当众辩诘春秋的最终目的,那就是聚江东文士,以编纂五经正义为名,成立玄机书院。

    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徐佑无法以武力立足,哪怕天可怜见,参透了道心玄微的秘密,侥幸恢复了武功,可也不能让外人知道。

    所以,先是诗赋,后是经义,他借之扬名,然后再以儒生的身份,将散成一盘的儒门重新整合起来。别看现在的楚国,佛道两门威风无比,可往后再看千年,佛道时而盛,时而衰,唯有儒门生生息息,从未断绝。

    这才是当世最无可匹敌的力量!

    只是,很多处在权势正中心的人,被眼前的荣宠和争斗遮掩了眼界,看不到蛰伏于滚滚暗流之下的儒门,正在积蓄怎样强大的力量。

    一旦勃发,无可沛御!

    之前这些年从无到有的积累和铺垫,徐佑一来是为顽疾所困,若不能自救,身死灯灭,一切谋算只是枉然,所以直到盗取了灵宝五符经,这才有信心和精力布置下一步棋;二来,白贼之乱后扬州百废待举,经济民生的复原需要过程和时间,温饱尚且不能满足,谁人关心书院和儒门?

    所以,对外宣布闭关写《春秋正义》,既为掩人耳目,也为等待时机。当魏无忌出现,徐佑敏锐的察觉到时机已至,立刻将计就计,故意用詈言激他上当,并通过顾允和冬至手里的势力,大肆宣扬,将此次辩诘春秋闹的天下知闻,方才有了说出这番蛊惑人心的话的机会。

    如同十年堤坝蓄水,一朝泄洪,效果显而易见!

    挟大胜之威,宣春秋大义,能挤破脑袋来参加今日盛会的,无不是饱学之儒生,扬州之俊杰,尤其顾陆朱张等高门子弟,为顾允凑趣也好,为徐佑张目也罢,立刻纷纷攘攘,一个劲的叫好支持。

    “徐师,若不嫌弃,我愿至书院充一下人,为徐师执箕帚。”魏无忌彻底被徐佑的深厚学识和人格魅力折服,一心一意追随他成就儒门再起荣光的无上大业。

    “你名震江东,岂是执箕帚的下人?可择日来玄机书院做一都讲,就主讲《春秋》!”

    魏无忌振奋道:“好!等我回家安顿一下,立刻前往钱塘投奔徐师!”

    自魏无忌下跪之后,陆绪的牙几乎都要咬出血来,他费心策划了这么久,光为了让魏无忌挑战徐佑就屈尊降贵和他以密友交往,总想着等到今日,看那徐佑如何丢尽脸面,然后再冲上去狠狠的践踏几脚。

    可……可是,结果呢?

    自己的刀成了他人的盾,自己的棋子,成了他人名望之下的垫脚石!

    而他自己,连做笑柄的资格都没有,满堂高朋,根本无人在意还有他这样一个人!

    是可忍,孰不可忍!

    许是看到陆绪的脸色委实难看,他身后一人登的站了出来,故意用戏弄的语气喊道:“徐郎君大言不惭,妄言要振兴儒门。当今之世,人人礼佛,人人信道,人人谈玄,却又有几人愿意和腐儒打交道的?你来说说,到底什么是儒生?”

    这个助攻真是到位,徐佑轻迈步,立在高台边缘,面向东,脚踏地,负手而立,道:“儒生者,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的横渠四句,又被称为儒门装 逼第一,和释迦牟尼刚出生时的那句“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逼 格可以相提并论。

    无数人心口砰砰直跳,耳边回荡着徐佑那轻柔却又似乎含着开天辟地的力量的声音:儒生者,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我,琅琊郡王旦,愿往钱塘,助微之一臂之力!”

    “陈郡袁籍,甘附骥尾!”

    “梁郡邓秉之……”

    “永安郡裴秀之……”

    几乎顷刻之间,自北至南,已有十数位颇有名气的儒生主动要求加入玄机书院,这里面固然缺乏举世瞩目的大儒,但徐佑今日的目的已经达到,只要起步,慢慢发展,请一两位大儒来坐镇并不是难事。

    何况,他可从来没有忘记,袁阶当年曾承诺过,答应满足他一个请求。袁氏为江东儒宗,只要托袁阶出面,请谁来书院都没有问题。

    由于现场的气氛太过热烈,不少人径自涌上细腰台,将徐佑围在其中,七嘴八舌的询问有关玄机书院的种种,有些是纯粹想出钱出力出人的,有些却很聪明的从中看到了扬名立万的机会,更有些是想投入书院学习的,反正各安心思,不一而足。

    世间事就是如此,为了一个宏大的目标,可以组织起来核心力量,却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奔着这个目标去奋斗,徐佑不厌其烦的认真为众人解说书院的宗旨和前景,他部分盗用朱熹的白鹿书院的约规,以“学、问、思、辩”为办学主旨,重现孔圣有教无类的思想,不分贵贱和门第,也不分资质和老幼,只要肯归入儒门,皆可来书院就学,最终要达到述先圣之玄意,思整百家之不齐的目的,结束儒门当前混乱不堪的现状。

    不知过了多久,徐佑身边的人越聚越多,顾允看看时辰,无奈取消了李仙姬登台献艺的既定节目,好不容易说服众人先行散去,等日后齐聚钱塘,再详细商议,然后和徐佑回到太守官舍。

    “微之,这是《八月帖》,送给你了!”顾允笑道:“我说话算话,你击败魏无忌时,那杯酒尚温。”

    张芝的真迹在后世没有一字流传,这会捧着闻名已久的《八月帖》,徐佑的兴奋溢于言表,顾不得劳累,伏案认真的观摩。

    顾允好笑道:“你向来淡然,不爱财不贪色,却没想到竟为张贴痴迷!”

    “财乃身外物,千金散尽还复来;色乃刮骨刀,红颜皮下皆骷髅;唯有这一笔飞白,才是真正不朽的东西!”

    “哦?原来微之郎君是这般看待世间女子的,若我说出去听,可不知道江东多少好女郎要黯然神伤了!”

    徐佑抬起头,门口站着一绝美的丽人,身穿逶迤拖地的刺绣折枝绣花金带菱裙,青髾白襳,绕着围裳随风而起,显得灵动又飘逸。满头青丝绾成盘桓髻,双眸丹凤剪水,荡漾清波,身姿修长如仙鹤,傲然且迷人。

    李仙姬?

    徐佑虽然没有见过,但从她身上似乎看到了宋神妃的影子。只不过宋神妃跟着郭勉日久,气质里悄然带了点富贵气,而李仙姬却更偏向知性的文雅,但不管怎样,那种青楼女子烟视媚行的风流体态,总会在不经意间跳入你的心湖,轻轻的扬起一朵斑斓的水花。
………………………………

第一百零七章 仓鹒

    顾允对徐佑使了个暧昧的眼色,热情的给两人做介绍,道:“仙姬,这就是你心心念及的徐微之,他也久仰仙姬之名,多次求我居中引荐,哪怕站在墙外,也要听你唱曲呢!”

    徐佑这就有点搞不懂了,顾允虽然有些许痴气,可当官这么久,早已不是当年的纯情少年了,可为何一门心思的撮合他和李仙姬,莫非因为自己就要成亲了,怕朋友茕茕孑立显得凄苦,故而临时客串,拉个皮条?

    “钱塘徐佑,见过女郎!”

    李仙姬款款走进屋子,至徐佑身前三尺,美目顾盼,凝神打量,丝毫没有平常女子的羞涩和矜持。但她的一举一动,非但不见轻浮,反而无处不雅致,淡淡的幽香从风中传来,让人目眩神迷。

    徐佑面带微笑,眼神清明,洒然且自若,既无色授魂与的猴急样,也无故作坦荡的伪君子风,正如同欣赏世间最美的风景,只要风景在那里,哪怕不属于他也无关紧要。

    这个人不桀骜,也不卑下,仿佛多年的朋友,温和,大度,又易于亲近,可又仿佛山崖上的风,吹过无痕,让人难以捉摸。

    “幽夜逸光……”

    李仙姬盈盈下拜,道:“果然名不虚传!”

    宾主入座,闲聊两句,顾允起身道:“仙姬要为胜者独舞一曲,说是独舞,我就不留在这里碍眼了。”说完竟然一脸姨母笑的离席而去。

    徐佑真的想骂娘,“哎”了声想要留住顾允,这家伙装作没听见,脚步加快,一溜烟的消失在房门外。

    拉皮条?业务很熟练嘛,你大爷的到底是太守,还是青楼的龟奴啊?

    “适才郎君雄辩滔滔,何等傲人?这会见了小女子,却为何这般寡言呢?”李仙姬似笑非笑,移到徐佑身旁的座位,纤手托腮,袖口顿时褪下寸许,露出莲藕似的皓腕,白腻的肌肤闪烁着玉石的光芒,好像要把人的视线完全吸引住。

    她侧着螓首,目光烁烁,道:“莫非嫌弃小女子是青楼贱婢,身份低微,不配和郎君说话吗?”

    果真是青楼里见过世面的,口齿伶俐的很,换做其他正经郎君估计会手足无措,不知怎么应对才是,徐佑偏偏是那不正经的,闻言面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