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寒门贵子-第3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急从权,有了安子尚这个长辈,许多不方便安休林做的事都由他大包大揽,先命人把江夏王装殓入棺,却秘不发丧,经过一夜准备,第二天大早,安休林在安子尚、袁灿、颜婉、檀孝祖和众多文臣武将的簇拥下,乘舟船浩浩荡荡直抵新亭。
徐佑适时出现,他以回京口禀告青徐战况为由,得知安休林来了江宁,正好在新亭碰到,这样不会有人对徐佑的突然出现感到怀疑,江夏王的死也就再无破绽。
进驻新亭后,袁灿于南郊主持筑坛,动用了三千兵力,只需要一日夜即可造成。而最紧要的事,还是劝进,可眼看祭坛就要造好,安休林无论如何不肯松口,急得众人如无头苍蝇,乱成一团。
安子尚再次召集所有人商议,颜婉提议道:“征北将军是殿下最信任和倚重的人,登基之事,还得仰仗将军。”
座内之人大都听说过颜婉的脾性,持才傲物,目无余子,见他对徐佑这般毕恭毕敬,心里都有点惊讶。不过转念一想,徐佑麾下的翠羽军几乎已经占据了青、徐二州,战斗力天下瞩目,身边更是高手如云,单单此次就有清明和竺无尘两个小宗师随行,更和扬州四姓关系匪浅,又是安休林的内弟,可以想见,义兴徐氏在不久的将来必定再次崛起,并且远比之前更加的兴盛和强大。
颜婉恭敬点,是聪明人的做法,不过也让人略为不耻。
文人的风骨若是为权势折弯,这风骨便一钱不值!
徐佑罕见的保持沉默。
檀孝祖跟着劝道:“江夏王的事瞒不了金陵太久,征北若不尽快劝谏殿下即位,一旦被金陵先放出谣言,怕是会动摇军心。征北是知兵的,明白我所言非虚,只有早定大位,众将士安心,才能效死尽忠,为主上讨逆杀贼……”
徐佑仍旧不表态。
这下连安子尚也急了,道:“征北将军……”
徐佑忙站起,道:“不敢,太保直呼小子名字即可。”
“那我就倚老卖老,称你一声七郎。”安子尚恳切的道:“七郎可是有什么疑虑?只管提出来,大家议一议,总会找到解决的方法。”
徐佑苦笑道:“当初我在临川时,亲耳听殿下说江夏王神明爽发,当为人主。他自来无意帝位,更何况江夏王刚薨,殿下绝不肯取而代之……除非……”
“除非什么?”安子尚急得拍大腿,道:“七郎直说无妨!”
“除非先安顿好尤娘娘,否则的话,我看殿下绝不会点头的……”
颜婉恍然,这是他大意了,尤媛尚在,若是不事先议好了名分,临川王素来仁孝,怎么会去抢原属于江夏王的帝位?
并且这些话不能他自己提,得臣下们主动提出来才好,徐佑要么是暗中得了临川王的授意,要么是玲珑剔透的真有九个心肝。
“这个……”安子尚也意识到问题所在,此事看似简单,实则难比登天。临川王生母早逝,自幼被赵妃养大,赵妃也已逝去多年,他和尤媛并不亲近,尤媛在江夏王年幼时就出镇外藩,甚至可以说两人连面都没见过几次。
依旧例,将尤媛养在台城,择一僻静的宫院优待着就是了,再不然或在江陵故地,或在金陵城内,由得她自个挑选,再格外赏赐宅院土地奴仆等恩典,颐养天年也行。但安休林既然自诩仁孝,这事就不能这么办,必须得迎入正宫,敬告宗庙和社稷,尊奉称号,只不过到底尊为皇太妃还是皇太后,这里面区别大了去,摸不准安休林的真正意图,谁也不敢轻易进言,哪怕安子尚也没这个胆子。
“七郎,颜参军说的对,此事还得仰仗你出马。不管老六到底要怎么做,我们都支持,眼下不是计较这些事情的时候,必须抓紧登基,否则悔之晚矣。”
徐佑等的就是安子尚这句话,故作犹豫了良久,道:“好,我这就去见殿下!”
是夜,经过徐佑的劝说,安休林勉强松了口,并决定入主金陵之后,将尊尤媛为皇太后,这摆明要视若嫡母,代江夏王膝前尽孝。消息传出,让那些尚有点忐忑不安的江夏王旧部再无后顾之忧,荆州军上层的主要将领彻底归附。
一切安排停当,翌日凌晨,檀孝祖对外宣布了江夏王的死讯,由于事先和幢主以上的主官都通了气,加上檀孝祖对荆州军的掌控力极强,虽然军心浮动,却没有引起太大的震荡。
同日接到江州刺史朱智上表,说白龙出余水,朱草生上饶,有青云如盖,笼罩临川王府;第二日,湘州刺史庾瀛上表,说岳麓山顶闻听凤鸣,沩山脚下白虎现踪,祥风从璇玑而下应;还有扬州刺史顾允上表,说金星凌空,并五虹贯穿白日,必有圣主出……当然了,这些祥瑞的真假没有人在意,甚至连刺史们的上表也都是颜婉领着人鼓捣出来的西贝货——真要等各州上报祥瑞,时间上来不及,反正这是天大的好事,代你上表是看得起你,没人会觉得被冒犯。
然后谢希文、魏不屈等也从京口赶来,各自具名上表劝进,安休林三辞不受。众人焦急,再去找徐佑,却被告知徐将军去了江边垂钓,于是簇拥而至。
徐佑穿着蓑衣,迎着江风,坐在江边的石头上,远远看去,仿若登临仙界,不在俗世之中。颜婉等面面相觑,来到身后,魏不屈正要开口,见徐佑竖指嘘声,一条青头黑背的大鱼挣扎着上了钩,看体态近两米长,估摸着最少也得一百八九十斤。
哪怕是在长江,这也是难得的大鱼了!
“清明!”
钓线几乎要被青鱼拉断,清明纵身入江,足尖在江面轻轻一点,那青鱼被激起三尺,手出如电,扼住了鱼腹,再翻了个跟头落回原地,和他刚才站立的位置分毫不差。
清明突然咦了声,道:“郎君,鱼腹里有物!”
“哦?”徐佑奇道:“剖开看看,许是吃了渔民扔的杂物,克化不动,淤积腹内。”
这是江河中常见的事,并没人怀疑,清明指尖划过,在众目睽睽之下,取出了一枚玺印,颜婉和谢希文同时色变,还是颜婉手快,一把抢了过去,仔细凑看,眸子里逐渐露出惊骇之色:“这……这是传国玉玺……”
谢希文也急忙凑过去,再三确认之后,肯定的道:“不错,确实是秦玺。金陵有传闻说安休明弑父后在宫内没有找到秦玺,诏书用印都是伪造的,如今看来,传闻非虚。”
传国玉玺方三寸,若非这鱼个头大,还真的吞不进去,但也因此没人怀疑是人为的,颜婉喜形于色,竟抓住了徐佑的手臂,道:“将军钓矶,青鱼负玺,此乃天数,天数!”
顷刻间,传国玉玺失而复得的消息传遍了新亭,三军振奋,徐佑领衔再次上表:“君子于其所不知,盖缺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顾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时乘在御,必待先天之业;神化为皇,乃叶应期之运。臣闻天之去就,固有常分,圣人当之,昭然不疑。殿下受天之命,符瑞告征,丁宁详悉,反覆备至……今既发诏书,玺绶未御,固执谦让,上稽天命,下违民情。臣谨按古之典籍,参以图纬,楚之行运及天道所在,即尊之验,在于今年此月,昭晢分明,谨条奏如左。唯陛下迁思易虑,以时即位,天下幸甚……”
安休林也被传国玉玺的出现吓得以为是天命所归,不敢再推辞,终于点头同意。
九月三日,登基大典开始,安休林身穿天子衮服,登台而上,虽然鉴于形势,一切从简,可事莫大于正位,礼莫盛于改元,仍旧繁琐的折腾了将近两个时辰。祭拜天地、宣读策文之后,安休林正式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晓谕金陵,除元凶首恶如安休明、东宫旧部曹淑陈述等以及萧、沈两家从逆者,余者皆不追究。
扬州、荆州所部,文武各赐爵加一等,其余各升一级,赏钱帛无算。改大行皇帝安子道的谥号为文,取消安休明给定的景帝,庙号太祖。授竟陵王安子尚为太尉,录尚书事,兼领军将军,徐佑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兼徐州刺史,都督青、徐二州内外诸军事,荣升二品,檀孝祖为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兼荆州刺史,张槐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狄夏为护军将军,谢希文为尚书左仆射,陶绛为尚书右仆射,顾允为吏部尚书,兼扬州刺史,颜婉、魏不屈为侍中,王玄莫为征东将军,兼雍州刺史,等等等等,凡从龙有功,全都加官进爵。
当晚饮酒作乐,通宵达旦,喝得迷迷糊糊的颜婉被两个婢女搀扶着进了房,忽见三步外的黑暗中站着一人,醉眼惺忪的斥问道:“何人如此大胆,敢擅闯我……呃,当朝侍中的卧榻……”
短刀如毒蛇般刺入颜婉的口中,透脑后而出,惊愕之色,就此凝固在眉眼间,鲜血顺着嘴角流淌到了衣襟,滴答滴答声,仿佛僧人敲响了万古不灭的钟鼓。
身后跟着的婢女尖叫者跑开,侍卫闻声赶到,如林的刀剑之中,杀死了颜婉的人缓步出了房间,借着天际边的那一缕晨光,照出了他那苍老又枯瘦的容颜。
郭勉。
徐佑、檀孝祖、谢希文等人也赶了过来,郭勉并没有看徐佑,微微笑道:“颜侍中早在江陵时就多次想要杀我,小老儿只为报私仇而来,顺祝新皇业固盛汉,声溢隆周。”
然后横刀于颈,自刎而死!
………………………………
第四十二章 阳关万里,不见人归
徐佑没有出手。
因为他心里清楚,郭勉在没有阻止歌姬毒杀江夏王的时候就存了死志。江夏王是他活了这大半生的支柱和寄托,坐观不动,等同于亲手杀了江夏王,又如何活得下去?
颜婉终究是颗定时**,六天现在应该得知江夏王薨了,只要反应过来,轻易的就能把毒杀这个见不得人的勾当攀扯到他的身上。
江夏王死,谁是最大的受益者?
顺理成章,颜婉并没有杀害江夏王的理由,唯一的理由就是,安休林幕后操纵,意在帝位!
所以,颜婉活不得,郭勉也活不得,当他们两个都死了,才是真正的死无对证!
“哎,哎!”
薛玄莫冲了过去,抱住了他的尸身,流涕道:“狗奴,何苦呢,这是何苦?”
徐佑对薛玄莫大生好感,郭勉早就淡出了权力中心,而颜婉至少明面上还是新皇信任的重臣,这样明目张胆的抱尸痛哭,真情真性,让人心折。
郭勉和颜婉仇隙之深,荆州无人不知,虽然薛玄莫的举动有点出格,但谁也没多想,只是猛然回首,江夏王、颜婉、郭勉,三个权势最盛的人全成了过眼云烟,不由的唏嘘不已。
徐佑神色平静,对着两具尸体拱手作揖,然后转身离去。
犹记得当年长河津口初相见,美女陪席,黄金作帆,峨冠宽袍说不尽的逍遥;犹记得明玉山上再相逢,寥寥数语,惺惺相惜,三万两白银谈笑赠与;犹记得江陵城里轻别离,青溪流水,月下西楼,嫁文君、送神妃,男儿重诺,可托生死……
直到今日,英雄迟暮,白发断首。
从此以后,阳关万里,不见人归。
金陵。
安子尚潜逃两天后,安休明才从右卫将军殷素的口中得到了消息,怒道:“萧勋奇呢?竟陵王托病不朝,人早去了老三那边,司隶府养那么多徒隶,究竟干什么吃的?”
金陵除了台城宫禁森严,周边全是篱笆,没有城郭,方圆数十里,”
安休明猛地转头,脸色变得有些狰狞,道:“你说什么?”
鱼道真咯咯娇笑,道:“萧校尉这些天抓了数百个想要潜逃的官员百姓,偏偏把最大的那个漏掉了,主上信是不信?”
安休明咬着牙,道:“好,都是我的好臣子,都是我的好臣子……殷素,去,把竟陵王的人七个儿子抓起,一个不许放过。”
卫田之苦劝道:“多杀无益,还会激起民众的背逆之心,当前最紧要的,是要不吝官爵和赏赐,让中军效死。等击败了荆州,别说竟陵王的儿子,就是竟陵王还不是任由主上处置?”
安休明犹豫了,望向鱼道真,鱼道真冷笑道:“竟陵王受皇恩最深,背主投敌,若没有惩戒,人人以为主上软弱可欺。到了那时,才是真正的民心背逆,再无挽救的余地。”
安休明于是下旨,将竟陵王七子押到朱雀门问斩,卫田之离开台城,站在朱雀大道,看着那七十多个人头纷纷落地,围观的民众神情麻木,无喜无怒,叹道:“大事去矣!”当夜效仿三国旧事,挂印封金,青衣小帽偷偷出城,不知所踪。
第二日正午,安休明没看到卫田之来宫里议事,派侍卫前往询问才发现人去屋空。卫田之不好女色,父母和妻女都在益州老家,京都没有纳妾,这一走真是赤条 条无牵挂。
安休明接到奏报,半天说不出话来,正在这时又有急报:“江夏王薨了,临川王在新亭……新亭,登……登基称帝……”
“什么?”
安休明腾的站起,几乎不敢置信,道:“你再说一遍?”
“江夏王薨了,临川王在新亭称帝!”
安休明急怒攻心,噗的吐出口血,踉跄退后,跌坐在龙椅上,煞白着脸,嘶喊道:“逆贼!逆贼!”
沈穆之急忙宣太医,台城里乱成一团。到了傍晚,安休明醒了过来,双目无光,精气神散了三分,卫田之从东宫时就跟随身侧,多年来祸福与共,连太子之位最危险的时候都没有离开,这会却弃他而去……
“主上郁结于心,吐了血反而好些。卫田之这样的小人,幸亏离开的早,若是两军交战时他再投敌,造成的后果更加不可预料。”鱼道真轻握着安休明的手,俏脸贴着他的胸口,道:“其实主上该开心才是,江夏王死了,不正表明神谕非虚?主上既受神佑,又何惧那些土鸡瓦狗之辈?”
安休明渐渐恢复了神采,道:“不错!我是天子,受命于天,谁也夺不走我的帝位!神师,请你再和上神勾通,务必助中军大破贼众。”
鱼道真凝视着安休明,妩媚的脸蛋透出几分凄美,柔声道:“主上放心,哪怕折尽所有寿元,我也要保住你的江山不变!”
安休明心里略有不忍,可对权力和胜利的渴望战胜了对鱼道真的爱意,死死的抱住了她,低声道:“神师,全靠你了!”
京口。
张槐身穿明光铠,腰悬长剑,看着舱室里密密麻麻的部曲们,道:“皇帝即位,我等无功而受赏,旁人不讽,我心难安。故今夜决战,各部依计行事,畏敌不前者,斩!贻误战机者,斩!听明白了没有?”
“明白!”
山呼海啸,斗志昂扬!
是夜,五十艘海龙舟一马当先冲入梁山洲,严阵以待的萧玉树立刻指挥战船坚守防线。虽然中军水师骁勇善战,可海龙舟运转如飞,游弋江面如奔马,加上战术灵活,并不正面对攻,而是每每绕到侧翼放火箭,避开首尾的拍竿,等压制住中军不敢露头,再用钩拒勾住船身,等两船靠拢,数百悍卒立刻越过女墙,刀枪并进,奋勇夺船。
可有些钩拒伸过去就被砍断,只能接近一定的距离然后“跳帮”,不料敌船两侧船舷挂着罟网,跳帮过去的人全被困在网里,几十杆长枪从特别留置的矛穴里刺出,锋利的枪头穿过身子就是一个大窟窿,血肉模糊,死伤无数。
除此之外,海龙舟由于采用了轮桨结构,从外部看没有伸出船橹,可以直接侧面撞击敌船,自身损伤极其微小,可敌船的船橹却无一例外,折断两截,一时间动弹不得,成了火箭的靶子。
更有甚者,眼看不能力敌,竟有七艘海龙舟点燃了船头,逆风不减速度直接撞了过来,中军的防线终于被突破,熊熊烈火燃亮了半边夜空,喊杀声震耳欲聋,到处都是鏖战的双方兵卒,没有人后退,没有人怕死,腥红的眼眸比火光更热。
是胜是负,就在今夜!
“军帅,怎么办?”
萧玉树坐在旗舰三楼的望台上,冷酷的判断着战局的走向,道:“探明敌人的兵力了吗?”
“查明了,此次用兵,张槐精锐齐出,动用了八十艘海龙舟,一百七十艘青龙、飞云、盖海等斗舰,还有各类小船不计其数,应该是受到新亭那边的压力,不再和我军对峙,准备决战。”
“传令:放开中线,除李曲部,其余往两侧会合。等敌军进来,李曲所部边战边退,诱其靠近梁山洲。”
“诺!”
随着传令船来回穿梭,从上空俯瞰,中军的大阵如同两只张开的翅膀,慢慢的退向两侧。平江军立刻捕捉到战机,八十艘青龙斗舰从中间的突破口穿插到敌后,分出三十艘追击李曲部,五十艘准备分割包围,再各个击破。
突然,长江中间的梁山洲的密林里,上百架雷霆砲同时发射,铺天盖地的巨大石块仿佛天罚,砸断了青龙斗舰的桅杆和女墙,翻滚着碾压过人群,犁出人间地狱般的长长血痕。
追击李曲部的三十艘青龙斗舰瞬间沉没,剩余的五十艘震骇之余,无法在保持队形,无奈分散开来,加速冲入两翼的敌船之中,避免雷霆砲第二轮发射。
果然,这样敌我混杂,雷霆砲再无用武之地,可各自为战,原本分割包围的战术无法实现,随着萧玉树的命令,中军的战线再次合拢,这五十艘青龙斗舰顿时成了瓮中之鳖,被团团包围,陷入了绝境。
张槐不再保留,亲率旗舰和百艘飞云和盖海楼船以及上千艘蒙冲、赤马、先登、走舸、突冒、鱼梭等小舟加入了战局。
萧玉树微微一笑,道:“张槐黔驴技穷了!传令,萧绘部、王棕部自梁山州后,周文宽部自梁山州左侧出击,全员压上,此战只许胜,不许败”
楼船为主,攻坚陷阵,横冲直撞;小舟为辅,趁乱缠斗,蚁附而聚。
“左侧,放!”
高大五十多尺的拍竿,形如大桅,下有辘轳,以绳索绕贯辘轳和吊竿顶部的轮轴,悬挂巨石。数十人转动辘轳使巨石高悬空中,对准敌船,即刻放回辘轳,巨石猛力下落锤击,敌船当者立碎。
不到两个时辰,被拍竿击沉的蒙冲、赤马等小船已近五成。但由于拍竿的耐久性不佳,每击沉三四艘,就会发生断裂或者倾倒,无法继续使用。
张槐的目的达到了,这种规模的战斗,小船可以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但是通过小船来消耗敌人的拍竿和箭弩,为最后的取胜奠定了基础。
血战竟夜,平江军的战线被逐渐压缩,最后形成了品字状的三个大小不一的战局。而中军水师却可以在这个“品”字里穿梭自如,互相支援。
等到了天光大亮,平江军的斗舰只剩五十多艘,小船更是损毁近八成。不过海龙舟战力惊人,也给中军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沉没的战舰是平江军的两倍之数,伤亡更多。但中军胜在人多船多,这个战损比,目前还承受的起。
有部下苦劝道:“卫将军,突围吧!再打下去,弟兄们就要死光了……”
张槐冷冷道:“临阵怯敌,乱我军心,来人,砍了他的脑袋,高悬示众。传令下去,今日就是死,我张槐也要死在梁山洲!”
二品开府的卫将军,竟有死战不退的勇气,对士气的鼓舞超过了想象。众将无不冲锋于前,有个名叫李元良的校尉,杀的性起,脱了甲胄,仅穿绔裤,从胸口到双股,黑毛连体,犹如野兽。他赤膊手持铁斧,纵身跃至敌船,斧光掠影,连取十多人的性命,骇的众卒狂呼声“恶鬼来了”,争相跳入江水,弃船而走。
凭着这股子士气,中军退却三里,终于把“品”字重新连到一起,张槐命人把不能再移动的战船摆放成扇形,背靠长江北岸,准备负隅顽抗。又有部下跪地哭嚎,道:“卫将军,请你先突围,节下愿以死殿后。此处虽可固守一时,但仍然落在中军的包围之中,等到日落之后,就是想走也走不掉了。”
张槐这次没有杀人,而是扶起这名部下,笑道:“萧玉树也正在等我突围,他衔尾追杀,岂不快意?你们放心,我看中军的拍竿几乎全部损毁,楼船虽高,却没了威胁,再坚守一个时辰,自有妙计破贼!”
………………………………
第四十三章 船舰盖江,旗甲星烛
妙计?
大家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张槐还能有什么妙计,整个扬州的兵力集聚于此,顾允费了吃奶的力,扬州几大造船厂日夜赶工,这才按时送来了两百艘斗舰和八千新练之兵。到了这会,双方已经掀了底裤,谁大谁小,一览无余,这不是吃药可以解决的问题,没有兵没有船,喊得再起劲也到不了巅峰的彼岸。
不过,名将之所以成为名将,关键时候就看出区别来了。虽然大多数人心里忐忑不安,可没有人继续质疑张槐的决定——这是他领兵以来屡破强敌赢得的信任和尊重,换了那些不靠谱的将军,谁还听你胡吹大气,恐怕部曲们早就全线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