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寒门贵子-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佑干咳一声,悄悄的以目示苏棠,意思是你快点解决这个麻烦。何濡的眼中掠过一道促狭的神色,道:“冬至,你来跟这位女郎说说道理!”
冬至瞧了眼徐佑,见他不置可否,早就按捺不住,上前一步,冷冷道:“苏女郎是苦主,我们其实也是苦主,谁想到花了六十万钱买宅子,还要到衙门去听候审讯?耽误时间不说,又沾染了一身的晦气,你的处境我们很同情,可我们的遭遇谁来同情呢?况且你家住钱塘多年,已经扎根立业,认识的朋友总比我们外地人要多的多,遇到了困难,找一家借住数月,想来也不是难事。”
她牙尖嘴利,说的话虽然难听,但十分的在理,让人辩无可辩。苏棠也不着恼,眼睑轻轻眨动,低声道:“阿姊,你我都是女子,当知女子活于世间多有不易。自父母亡故之后,我无兄长为依,无胞弟为靠,不被人觊觎家产已经万幸,又哪里有什么知交好友可以托付?”
冬至张了张嘴,不知为何,讥嘲的话再也说不来。何濡双臂后撑在桌案边,上身后仰,双腿伸直,像极了流里流气的游侠儿,道:“你不怕我们是坏人?”
苏棠的俏脸浮现出笑意,柔声道:“我拜会过杜县尉,向他问起徐郎君。县尉颇多赞誉,说徐郎君有君子之风,故而厚颜登门……”
“君子?”何濡很不客气的打断了她的话,道:“女郎可知,何谓君子?”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苏棠不及思索,脱口而出,没有十年书香打磨出来的学问,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并且提到“见得思义”四个字时略作停顿,意有所指,更是将聪慧伶俐表现的既含蓄又不张扬。
何濡眉头跳动,第一次正眼打量苏棠,过了一会,道:“好一个君子九思!好吧,我们虽然算不上君子,做不到九思,但见得思义还是做得到的。这样吧,这里有五进院子,把四进让给你住,出入可走后门,彼此互不干扰……你觉得怎样?”
徐佑惊愕的眼珠子都要掉出来了,不知何濡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让你御敌于国门之外,怎么反倒引狼入室了呢?正要开口拒绝,苏棠大喜,起身盈盈下拜,道:“谢过郎君!”也是这时她才知道,这个看起来貌不惊人的何濡,才是徐佑的心腹之人,言听计从,不可小觑。
木已成舟,徐佑反对也来不及,只好看着何濡吩咐履霜去安排苏棠的住处。等她们相携离开大厅,皱着眉头问道:“其翼,你怎么回事?苏棠一个弱质芊芊的小女娘,冒然住到静苑里来,日后传出去,我就是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了!”
何濡的脸上似笑非笑,道:“苏棠年岁不大,但身段已开,眉眼称得上风流蕴藉,颜色也堪比琼姿花貌,我让她住进来,给七郎近水楼台之利,岂不是皆大欢喜?”
徐佑没好气的道:“你要是看上人家就直说,别把什么肮脏事都扣到我头上来。”
何濡哈哈大笑三声,然后笑容骤然敛去,眼中清澈见底,如同昆仑山巅的积雪初融,道:“七郎,你想没想过,若孟行春入主扬州,今后我们无论做什么,都会引来司隶府的关注。要让这些喜欢嗅人隐秘事的黄耳犬放心,单单求田问舍是不够的。明玉山中的一切,虽然都被遮掩住了,孟行春没有拿到足够的证据证明七郎曾经参与其中,可心中必然有了疑虑。有疑虑就会有窥测,有窥测就会引来数之不尽的麻烦……”
“嗯?”徐佑悚然一惊,瞬间明白了何濡的用意,道:“所以?”
“所以,与其终日提心吊胆,不如主动送给孟行春一个把柄。”
“怎么讲?”
“苏棠是良家子,生的我见犹怜,颠沛流离时住进静苑,定会让外界以为七郎趁人之危,不知使了什么无耻的手段才抱得佳人归。从古至今,但凡贪恋享受,爱慕女色的人,总是很容易被控制,也很容易被击败。反正送上门的幌子,不用白不用,借苏棠来麻痹孟行春,给他一种七郎好色的错觉,足够安稳度过一段时日。”
徐佑点了点头,何濡的话很有道理,想要自污,无非广置田宅和蓄养家妓两者而已,秦之王翦,汉之萧何,唐之李靖,宋之石守信,无不如此才得以保全。不过。北齐高长恭聚敛财物而见诛,南齐陈显达一生谨慎终逼反,可见有时候自污也未必是条生路。归根结底,三纲五常的社会结构里,个人的生死完全操于君王之手,除非取而代之,否则的话,只能听天由命了!
“除此之外,远在金陵的太子,近在吴兴的沈氏,都可能时不时的打听七郎的动静。当然,现在的太子和沈氏正被之前发生的事搞的焦头烂额,短时间内没有精力来搭理咱们,但是买个好宅子,再收几房妾室,做出安心认命的姿态,为长远计,才是安身立命之道!”
“好吧,听你的!”
徐佑想了想,又道:“秋分,你昨日跟随方绣娘,可曾打听到了什么?”
“她们大概有十个人,苏棠,方绣娘,六个侍女,还有两个小厮。一行人确实住在城北的一间逆旅里,我找侍者问了问,也都是认得方绣娘的,应该没有说谎。”
冬至做惯了船阁的勾当,立刻听出了徐佑话里隐含的意思,道:“小郎是不是怀疑苏棠此来,可能包藏祸心?”
“那倒也不是!”徐佑笑道:“任谁遇到送上门来的美貌女郎,总会在心里悄悄的问几个为什么!不过苏棠能去拜会杜三省,身份清白,一查便知,想必不是别人安排来的奸细。”
“是不是奸细,你我说了不算!”何濡指着冬至,肃然道:“这件事,交给你去办!七郎和我等能不能苟全性命,全看你在船阁学到的是不是真本事!”
冬至自从投入徐佑的麾下,一直害怕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毕竟秋分是从小跟随徐佑长大的侍女,情谊深厚;履霜色艺无双,能歌善舞,最得男人的欢心;而她既不懂针线,也不会做菜,容貌只是中上,性格更不讨喜,跟秋分履霜相比,难免会有些忐忑不安。
“小郎放心,何郎君放心!”冬至心绪激荡,有种重任在肩的紧迫感和荣誉感,一字字道:“我会死死的盯着她们,只要有任何异动,都绝对逃不开我的这双眼睛!”
“好,你也去吧,先想想通过什么途径去监视对方,又能不被她们察觉,想好了报给我知晓再付诸行动。”
“诺!”
等冬至离开,徐佑站了起来,盘膝坐地久了会有些腰疼,不知道是旧伤未愈,还是虚不受寒,来回走了几步,做了下广播体操里的伸展运动,感觉稍微舒服了一点,道:“你让苏棠住进来的时候,是不是已经想好了派冬至去监视她们?”
“你没发现冬至到现在还是有点心神不定?给她找点事做,既安其心,也尽其才。都是女子,来去方便,先和苏棠聊聊家常,没事多走动走动,一来二去,彼此熟络了之后,以冬至的手段,就算苏棠有异心,也绝无形成危害的可能性!”
徐佑懒洋洋的打了个哈欠,道:“你都安排好了,就这么办吧!秋分,等苏棠搬进来之后,记得把四进的院门落锁,免得有人半夜偷潜入内,坏了我的君子名声。”
“好不要脸,君子九思,你能做得几思?”
“那我不管,苏棠可说了,我有君子之风!”
“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想来苏棠有周子兄的遗风!”
这是《左传》里的话,晋国本该立周子的哥哥为国君,但这位周兄脑袋不怎么灵光,连菽麦都不能辨识,所以改立十四岁的周子做了君王。何濡以此来讽刺苏棠有眼无珠,错把徐佑看成了君子。
所谓骂人不带脏字,莫过于此了,徐佑论学识可能比不过何濡,但要整治他有的是法子,哼了一声,道:“秋分,午膳少做一人份,其翼不仅腹中不适,而且要闭门研读《左传》,晚膳也不用等他了!”
何濡目瞪口呆,顿时服软,道:“君子说到做到,七郎答应过的,不能克扣口粮啊……”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
第二十三章 城头变幻大王旗
苏棠搬过来时足足带了三牛车的行礼,对一个女郎而言不算多,但对一个要寄人篱下的女郎来说却太多了一点。仅有的两个男小厮都只是十三四岁的年纪,体弱力小,箱子器物堆在门口迟迟运不进去,还是徐佑看不下去,让左彣过去帮忙提到了四进的院子里。既然决定让苏棠住进来,就没必要矫情,能帮的帮一下,无伤大雅。
好不容易安稳之后,苏棠带着方绣娘过来致谢,送了自家做的截饼。所谓截饼,是用牛羊乳调水溲面,加入蜂蜜和之,然后徐佑推辞不过,刚想尝一尝,却被冬至伸手拦住,目光犀利的看了看苏棠,笑道:“我最爱吃截饼了,小郎让我先尝一口。”然后从盘中任意取了一块,放入口中咀嚼了一会,才点点头道:“小郎,截饼很可口,你尝尝看!”
徐佑有些无奈,冬至小心的有些过了,他又不是什么权贵重戚,吃点东西还得让人以身试毒。幸亏这是在静苑,苏棠也不像长舌妇,否则传出去没得惹人嗤笑。但当着外人的面也不好训斥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其实连吃截饼的心思都淡了。
“嗯?”
截饼入口即碎,脆如凌雪,难得的是带着花蜜的甜味,徐佑本来被冬至的小插曲搞的食不甘味,没想到竟然出奇的好吃,忍不住赞了一句:“食此珍馐,唇齿余香!”
苏棠笑了笑,并不因为冬至的举动而生气,道:“姊姊做的细环饼和玉屑膏尚在截饼之上,过几日送来给郎君品尝!”
徐佑道了谢,目视方绣娘,道:“截饼中是不是放了饴糖?”
方绣娘没听懂饴糖的意思,顿时脸蛋红了大半,很是羞愧难当,支吾着不知如何作答。苏棠为她解围,道:“诗有云,‘周原膴膴,堇荼如饴’,所谓饴糖,也就是沙饴石蜜。”
徐佑醒悟过来,这个时代对麦芽糖的称呼一般用“饴”和“饧”,简单点说饴是软糖,饧是硬糖,却没有糖字的说法,也难怪方绣娘如听天书,不明所以。
至于苏棠所说的沙饴石蜜,出自汉朝张衡的《七辨》,沙饴即颗粒小的麦芽糖,石蜜也就是蜂蜜。此女聪慧过人,竟然只从“饴”字就推断出糖的含义,不仅通晓诗经,而且博览群书,真真当的起才女二字。
“是我失言,截饼中可放了石蜜?”
“回郎君,不是石蜜,而是蔗蜜。”方绣娘虽然三十多岁,眼角也有了鱼尾纹,但容貌端庄,体态娇媚,举手投足颇有妇人才有的成熟风情。兴许是因为徐佑让她们借住的缘故,没了昨日的泼辣和骄横,眉眼间小心翼翼,耳垂绯红一片,垂着头不敢对视。
“蔗糖?”
徐佑猛然想起顾恺之就喜欢吃蔗糖,可见在魏晋之时,蔗糖的制造工艺就已经很普遍了。不过,不管是蜂蜜还是蔗糖,在古代都是奢饰品,非富豪等闲不能享用。苏棠已经落魄至此,囊中纵然还有些钱财,想必也不会太多,本该仔细算计度日,却依旧大手大脚,看来也不是个会过日子的人。
“若是方女娘有闲暇,不妨教我这个婢女学学截饼的做法。”徐佑指着冬至,道:“不过她性子顽劣,愚笨不堪,恐怕要劳烦女娘多费些心力。”
方绣娘自然一口应承下来,冬至明白徐佑的意思,也放低身段,叫了声阿姊,反正不管暗中想些什么,明面上一团和气,嬉笑声在房间内久久不绝。礼尚往来,徐佑留苏棠吃饭,算是庆祝乔迁之喜,席间论及诗文,她才思敏捷,满腹经纶,每所言必有出处,但又别出蹊径,不假前人,对许多东西都有自己的见解,要不是徐佑和何濡都是饱学之士,估计连聊天都跟她聊不来。
履霜更是佩服不已,言语中很是亲近,她自幼在青楼长大,固然聪明,但涉猎太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汉舞胡乐都要略知一二,反而不如苏棠在诗词一道上的才气。所以遇到之后,相见恨晚,她又最擅长与人交往,有心逢迎之下,苏棠如何抵挡的住,不一会就变得熟络起来。
时间就这样慢慢逝去,苏棠自那日吃饭之后,再也没有露过面,除了履霜和冬至偶尔会过去走动之外,一到入夜,四进的院门就用铜锁锁上,红墙两侧仿佛处在两个不同的世界,没有牵连,没有纠缠。
徐佑同样闭门不出,一来让左彣恢复武力,他的身子也需要调养;二来暂时避避风头,毕竟白蛇案引发的波澜还没有彻底消散,司隶府在卧榻旁虎视眈眈;三来等候顾允从吴县回来,方能决定下一步该如何走。转眼过了十日,这天一大早,鲍熙登门拜访,说顾允有请,徐佑不敢耽误,穿戴停当后立刻跟着他去了县衙。
多日不见,顾允风采依然,身上官服还没有来得及更换,看到徐佑高兴的直接一把抱住,笑道:“微之,你可真是给我出了好大一个难题!”
徐佑颇觉尴尬,这个时代的男子动不动就携手共枕,身体的接触比女子间还要频繁。顾允是个粗鄙大汉也就罢了,偏偏长的比妇人更美上三分,近距离对视很容易产生性别上的错觉,继续产生生理上的错觉,真的让他很是焦灼啊。
“飞卿何出此言?”
徐佑挽住他的手臂,不动声色的将紧贴的身子拉开了寸许的距离。顾允没有察觉徐佑的小动作,脚下不停,拉着他往放屏风后的床榻上走去,道:“周英儿诈取钱财不过小事,却被微之推测要逃往魏国,通敌的罪名扣下来,这就成了大事。大事不可怠,我在吴县为了送柳使君已经忙的昏头,还得打起精神安排人去追捕周英儿,分身乏术,却又不能不做,岂不是好大的难题?”
徐佑身子一震,也顾不得顾允还紧拉着自己的手,惊道:“柳使君拔擢了?”
顾允含笑道:“是,上有命,迁柳权为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
从正四品的刺史变成正三品的金紫光禄大夫,看起来是升迁了不假,但魏晋之后的官职跟两汉已经大不相同。两汉时,光禄大夫为所有大夫中最显要者,掌管朝中议论,但凡九卿,几乎都是从光禄大夫升上去的,此职位之显要,由此可见一斑。不过到了魏晋之后,光禄大夫就成了一个闲职,常常用来加赏及褒赠立功受奖的官员。
也就是说,柳权从一个可以领军的扬州刺史,封疆大吏,跺跺脚就能让江东震动的鼎臣重臣,升做了金陵城中一个徒有虚名的散官。正三品,秩两千石,听起来还不错,但是别忘了,天子脚下,高官显贵多如牛毛,这样的拔擢,明升暗降,估计柳权已经哭晕在自家的厕所了!
徐佑眼中也透着笑意,道:“加了金紫,柳使君就跟中书令平起平坐了。柳氏一门两位三品大员,华门之首,名不虚传!”说完和顾允对视一眼,两人同时大笑!
不过笑归笑,柳权的离去隐含了太多的东西,也直接改变了扬州的势力格局。徐佑有句话不能不问,道:“谁接任扬州刺史?”
“竟陵王!”
顾允摇了摇头,道:“不过竟陵王年事已高,未必能够就藩,很可能坐镇金陵,遥领刺史一职。”
竟陵王安子尚?这位王爷是当今皇帝安子道的弟弟,也是仅存的一位王弟了。徐佑以前在义兴时曾听说过安子尚的轶事,几乎全是污秽不堪,放荡妄为的所谓名士风流。最厉害的一次应该是尚书仆射王济的宠妾事件。王济有个宠妾姿色无双,尤善歌舞,有次邀请安子尚到家中做客,同时有十几位大臣作陪。宠妾献曲后竟引得喝多了酒的安子尚动了淫心,当众脱掉衣服要强上王济的宠妾,幸亏被众人死死拉住这才作罢。后来有官员弹劾安子尚,被安子道压了下来,仅仅关了一月紧闭,斥责了事,后来人送外号露鸟王爷,在楚国皇室中的名声,跟海盐公主不相上下。
“遥领?飞卿的消息可靠吗?”
遥领官职并非稀罕事,一些偏远的州郡,比如宁州,越州等地,离国数千里,瘴气密布,蚊虫丛生,十分的不宜居,虽然封给了某位王爷,但他若是惧怕艰险,也可以留在金陵,不必亲自赴任。诸般政务,自然由当地官吏负责,然后每三月或半年向王爷做汇报即可,只要不出乱子,皇帝其实是默许的。
可扬州的地位不同那些偏远的州,不管出自何种考虑,自楚国定鼎之后,扬州刺史必须到吴县治所就任,遥领根本是不可能出现的事,也难怪徐佑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又向顾允确认了一遍。
“不会错,是家中给我消息!”顾允的脸色也变得庄重起来,道:“扬州,乃国之根本,主上让竟陵王任刺史,实在大不妥当。我明日就上书朝廷,大力反对……”
“飞卿万万不可!”
“明府不可!”
徐佑和鲍熙同时喊了出来,鲍熙急道:“主上整饬扬州,必定另有深意。再者,竟陵王跟主上兄弟情深,身为外臣,岂可离间天家骨肉?若是明府上书反对,恐招来大祸!”
顾允神色坚定,道:“如果因为害怕招来祸端,就任由主上发出乱命,那么这个官,不做也罢!”
鲍熙是才智之士,谋略出众,可也知道顾允的脾气,只要认定了什么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顿时乱了阵脚,百般无奈中扭头望向徐佑,希望他开口劝阻,以防顾允真的做出这样的蠢事来。
“飞卿,你还不明白吗,主上派竟陵王遥领扬州,其实是想要把扬州的治所迁回金陵了!”
最快更新无错小说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
第二十四章 火中取栗
扬州的治所从来不是固定的。
作为禹划分的九州之一,扬州的存在由来已久,但作为拥有监察权和行政权的区域之一,是从两汉时开始的,也是从那时起,扬州才有了属于自己的治所。
州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随着天下局势的动荡,扬州的治所也往复多变,先后有历阳(今安徽和县)、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建康等地。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轮流坐,换的比衣服都勤快,但扬州都是以建康为治所,极少改变。
可是不知因何缘故,楚国建国之后,先将建康改名金陵,且将扬州的州治划在了远离金陵的吴县。
“迁州治?”
顾允吃了一惊,不由自主的坐了起来,身子挺的笔直,道:“微之何出此言?”
徐佑没有做声,眼睛却盯着鲍熙,有些话他不方便说,由鲍熙来说会更加的妥当。鲍熙先是一愣,继而恍然,震惊溢于言表,道:“不错,主上确实要迁州治!”
顾允比两人的思路慢一点,还是没有想明白,脸上带着迷惑,道:“吴县作为扬州州治已经七十余年了,地处南北交通要冲,水6两路通畅无碍,历任刺史引水筑塘,开垦良田,又引来四方商旅辐辏,百货所集,雄富冠绝天下,实在是作为州治的不二之选。还有,迁州治也非那么容易,主上并不昏庸,岂会看不到个中的难处,行此孟浪之举?”
见徐鲍不置可否,显然不同意他的看法,腾的站了起来,在房中来回走了几步,断然道:“若是刚立国时迁州治还有可能,现在七十多年过去了,多少人牵扯到吴县的繁华里去?上至朝中,下至州郡,从华门到庶族,这些人都得仰仗着吴县来谋求货殖之利,主上想要迁,也得衡量利弊,问策朝野,反对者必然众多。况且,我看不到当下有迁州治的必要……”
“柳权!”
“嗯?”顾允望着鲍熙,道:“这与柳使君有什么关联?”
鲍熙心中已经将所有的事梳理了一遍,回答顾允的问题显得笃定许多,道:“柳权很受主上的信任!”
失势的柳权不需要尊重,所以私底下直呼姓名也无关紧要。顾允似乎听出了一些门道,口中重复了鲍熙的话,道:“主上的信任……”
“柳权虽然出身柳氏,但在家族中一向默默无闻,跟中书令柳宁比起来,简直天差地别。后来还是主上慧眼独具,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将柳权一步步拔擢到扬州刺史的位置上,可以说君恩独重,无出其右。”鲍熙摇了摇头,似乎在叹息柳权的愚蠢,道:“可是,柳权是如何报答主上的信任呢?”
顾允走到榻前,缓缓的坐了下来,凝神思考鲍熙的话,渐渐的觉得有些道理。鲍熙看了眼徐佑,决定还是当他的面点明了好,因为看徐佑的神色,应该早就知道了这些,道:“柳权此次对郭氏动手,很可能得到了太子的授意,这是主上不愿意看到的,所以给他加了个金紫光禄大夫的虚职,调回了京城。也是因为此事,主上对扬州上下已经不太放心,州治迁回金陵,既能消弱柳权在扬州的影响,也能更进一步的掌控扬州……比起这些,迁州治可能遇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