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董珍珑劫-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阵对林慕里的牵挂之情,也对自己此行将要面对实力雄厚的巫马圣产生了一丝担忧。
“周唐小友,周唐小友,赶紧坐下啊!”修远轻点了几下仍旧呆立在凳子前的周唐,让他赶紧听从师祖的安排坐下身去。周唐被断了思绪,略带歉意地扶着凳子,面朝着白须老僧坐在了修远的身旁等待着他的下。
白须老僧面目慈善地盯着周唐不断地上下打量着,那目光丝毫没有使周唐感到不自在,相反却让他近些天内心的焦躁和烦忧之感渐渐淡去。白须老僧最后将目光聚焦在了周唐的两之上。
修远此时向周唐介绍到:“我师祖从小便在这栖贤寺出家为僧,五十岁那年竟陵知县为庆贺自己老来得子,便要向本寺索要《天山罗汉图》一幅,以便在家**奉,为幼子祈福。师祖他是当时本寺的住持,哪能容忍这自康熙年间便流传下来的镇寺之宝失于他,面对着那位知县打着剿匪的旗号从附近六县调来了一百多名捕快包围住栖贤寺的场面,师祖他临危不惧,立于知县架起的长矛之前向他宣讲着佛法禅理试图感化那位知县。当时那位知县没想到师祖他决意坚定,又担心自己若是在佛门之地开了杀戮报应不善,他出言相劝,说是自己索要罗汉图也是为了积功德,想为自己的那位幼子祈福,还望他成全。师祖一听,当时便说,若是如此,那他愿意用余生修闭口禅为知县儿子进奉佛祖,以佑其福。还没等知县答应,师祖他便坐禅修定默然不语,不论知县派那些捕快上前啐痰还是倾灌粪便,师祖都一动不动,一言不发。知县看师祖他确实是下了决断,不好继续相逼,恐遭天谴。于是带着捕快离开,从此以后再未上山索画,师祖也自那开始,五十年履行承诺,闭口不言,修了这闭口禅!所以这《天山罗汉图》是一幅都不可缺少,师祖曾告诫历代主持,有一则会有二,值得守护的东西一步都不可退让。”
听到修远讲述的白须老僧为何修“闭口禅”的前因后果,周唐心对眼前这位意志坚定的得道高僧生出了强烈的钦佩之感,对他那句“值得守护的东西一步都不可退让”更是发出了强烈的共鸣之情。周唐此刻明白了,刚才方丈他们在时,白须老僧用唇语说的那些话不过是安抚那些力主将宝画交给耿青德和日本人的僧人们,让他们安下心来进行寺内的常务,而当时他很有可能用瞳语向修远道明了自己真正的打算,那就是“既保住画,也保住寺”,虽然不知道他具体的计策,但周唐明白,实施它的人就是此时屋内的人。
………………………………
第六十一章 十年心血
() 修远站起身子,走到那十个宝箱前抚摸着箱面上的雕花接着说到:“今日只是一直在说这《天山罗汉图》,却一直未向你介绍。怎么样,过来看看吧!”
周唐听到修远的话后,兴奋地点点头赶忙跑上前去帮着他启开封条。
修远一边小心翼翼地用小刀刮着封条的缝隙一边向周唐继续讲到:“罗汉,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佛典上说,按照佛的指示,罗汉是不入涅槃,常生人间,受众世供奉,为众生造福的。而这《天山罗汉图》是以佛书里的一则关于五百罗汉故事为题材的画作。《大唐西域记》载:一支商队在南海之滨宿营休息时,因天寒燃起篝火,不料忽然刮来一阵风,火烧着了他们旁边的一颗百年枯树。宿在树上的500只蝙蝠感到火热难忍。这时,商队恰好有一商人彻夜诵读佛经,蝙蝠听到诵经声,心里十分高兴和快乐,渐渐静下心来倾听佛理,虽然受火灼烧也不愿逃避。由于受了佛法,这五百只蝙蝠死后升到忉利天(佛教的十重天之一),成为五百罗汉。清朝康熙初年,奉天铁岭的一名名叫金世扬的少年游历天山,被这青山秀水的美景所陶醉,因此许下大愿说:他日得志,必以珍品酬谢山神。十年后,他由河南观察院升调苏州布政使(主管一省之财务,赋税,人事),听说浙江民间画家许从龙擅长山水花鸟及佛道人物,并且画风以灵气著称。金世扬不惜千金,恭敬地把许从龙请到官邸,供应食宿费用,请他以五百罗汉为题材,创绘《罗汉图》。许从龙创作此画,笔法高妙,画风严谨。每创作一幅《罗汉图》前,他都要畅饮一番,微醺之时徐行于林壑优美的山间小道,聆听林鸟鸣,观摩蝶蜂恋花,以此来捕捉画艺灵感。一旦进入创作,他就能整日立于画案前不离一步,凝神挥毫。许从龙对于画幅的每一样景物都是一气呵成,忌讳改动第二次,损其灵气。康熙五十八年,经过近年的努力,两百幅《罗汉图》终于竣工,每幅图长八尺,宽四尺。其大罗汉形象达尺之余,小罗汉则有一尺多高,图画的景与物无论大小,许从龙都是工笔细描,即使是花丛的一只小蜜蜂,那触角,那羽翼都细致入微,形象生动。图景物虽然都是写实,但许从龙表现出了他绘神方面的高超技巧,画面排列精妙,远近有序,使得整体回味无穷,境界深远。就在那一年,金世扬在浴佛节前日,将装在十个宝箱内的两百幅《罗汉图》运抵天山脚下的栖贤寺,作为神品以谢山神。栖贤寺为此特别修建了罗汉堂用于悬挂宝画,自那以后,两百多年来,这《天山罗汉图》在栖贤寺经过八代住持的悉心守护,传至今日未损一幅。”
讲到这儿,修远从打开的宝箱内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五幅作品,在桌面上为周唐铺开展示。
周唐围在桌前,听完修远所讲的这些画作的传奇历史,早就按耐不住了上前观摩的冲动,他轻轻地用爱惜地摩挲着画纸,映着灯光,周唐仔细鉴赏着许从龙所作的《罗汉图》。五幅作品罗汉错落有致,相互呼应,勾勒得是罗汉们的不同生活侧面:有的腾云驾雾,有的托钵化缘,有的仙山朝佛,有的跨海求经,有的则是策杖导游,展现出“法海茫茫”、“济度苦津”、“佛国在彼”、“象背诵经”、“洞天闹海”等佛教典故。画幅的罗汉个性鲜明,表情、姿态、服饰无一雷同。周唐赏析到此处,不禁对两百年前的许从龙产生了五体投地的仰慕之情。这五幅画作不论是整体风格还是布局章法都给人一种极强的矛盾冲击感,有佛教的庄穆,有生活的趣味,有海的狂,有天的静。另外色彩渲染的丰富性更是给纸的景物灌以灵觉。
就在周唐双眼的目光难以从这五幅《罗汉图》抽出来时,修远去而又返,不知从哪个经架上取来五幅卷轴,平铺在另一旁的桌子之上。周唐以为修远从宝箱内又为他取出另外五幅《罗汉图》供他观赏,这才依依不舍地直起身来,举起旁的油灯,照向另一旁修远正在摆画的桌面。
“嗯?这这怎么会?”周唐顿时僵立在原地,难以置信地望着修远正在铺展的卷轴,满脸惊诧地失声问到。原来此时修远下的五幅画作竟然与刚才从宝箱内取出的那五幅《罗汉图》一模一样,也是那“法海茫茫”、“济度苦津”、“佛国在彼”、“象背诵经”、“洞天闹海”的佛经内容。周唐举着油灯看看这边的五幅《罗汉图》再转过身去看看那边的五幅《罗汉图》,这才明白过来,此时修远下的那五幅画作是仿品。
“这是仿品?难道是栖贤寺内先前的高僧所做?”周唐指着修远下的画作疑惑地问到。
“是仿品不假,却不是之前的栖贤寺高僧所做。说来惭愧,我十年前被救入寺,跟随在师祖身旁负责藏经阁的事务,一次偶然的会我看到师祖正在观摩一幅《天山罗汉图》,出于好奇,我也凑近观看,这一入眼可算是毁了我本就浅薄的禅定。自那以后,我对那幅《天山罗汉图》是朝思暮想,魂牵梦萦,所以后来每当师祖观摩《天山罗汉图》时,我便在一旁偷偷仿作,十年下来,方才临摹完了这两百幅《天山罗汉图》。”修远望着自己下的五幅画作,微微露出笑容好像在回味着这十年间自己付出的心血。
周唐听到修远竟然花费了十年时间,摹仿出了两百幅《天山罗汉图》,明白了他这份坚定的心力是出自对这《罗汉图》真正的热爱之情。看来修远虽然因为意外丧失了记忆,但他对古物字画的兴趣和下绘画的技巧却还保存在意识里。周唐扫过修远的那五幅仿品,发现画纸是经过精心做旧,为的是贴合两百年前的南浙纸张,裱框和卷幅都是仿照真品而制,相似度极高。周唐俯下身子再一查看画作之的内容,鉴定出修远在笔法和布局上虽与真品略有出入,但还是有着分的相似,对于那些没见过许从龙真迹的普通鉴赏家来说,足以掩其耳目。但若是碰上行家里,终究难逃法眼。看到这里,周唐隐隐约约感觉到了白须老僧和修远为了保住宝画想要实行的计策。
………………………………
第六十二章 狸猫换太子
() “莫非你们是想用一招‘狸猫换太子’来保住《罗汉图》?”周唐看了看修远,又望了望白须老僧,试探性地出口问到。但他一想到修远的仿作与真迹间的差别,若是被耿青德随身带来的鉴赏家辨出真伪,那后果将是不堪设想,考虑到这些,周唐并不认为此计可行。
听到周唐的发问后,修远并没有做出回答,而是盯着此时嘴唇正在点动的白须老僧,分辨着他要讲出的话。几息过后,白须老僧闭合上嘴唇,望向了两张桌上的那十幅《罗汉图》,修远向他点了点头后转向周唐持单掌于胸前恭敬地说到:“周唐小友,师祖他有一事相求,希望你能应允。”
周唐听到修远的话后,急忙抱拳向白须老僧施礼回敬道:“师祖高僧言重了,晚辈我此次跟随修远大师前来为的就是助栖贤寺留住《罗汉图》,有什么可以尽到力的,还望师祖直言吩咐,晚辈定会义不容辞,全力以赴。”
听到周唐的心意后,白须老僧始终保持静若止水的面容上浮现出一丝欣慰,他将目光再次投向了周唐的两只。
“欲假丹青,以解悬心愁。”
修远轻呼一句法号后,对周唐讲出了刚才自己从师祖那里得到的这句话语。
“这”周唐听到修远复述出来的白须老僧的话后,露出一副难为的表情。难怪白须老僧一直盯着自己的双,他早看出来了周唐那双是一副丹青妙笔,精通画艺,并且高出修远不止一筹。所以他才会有求于周唐,说出那句“欲假丹青”的请词。然而周唐虽然听出了他们要让自己帮忙摹画的意思,心对此却感到无能为力。修远摹作两百幅《罗汉图》花了十年时间,如今耿青德和日本人天后就要来栖贤寺取画,自己就算握有一支神笔,也不可能在天之内摹出两百幅画作。想到这儿,周唐遗憾地摇了摇头。
修远看出了周唐难为的表情,知道他心所担心的问题。修远急忙解释到:“师祖的意思并不是让你在天之内摹出两百幅《罗汉图》,而是让你只绘其的一幅。到时候索画之人前来取图时,必会带着一名古物鉴赏师前来验画。只要他着重鉴赏的第一幅画作能够掩过其眼目让他信以为真,那样一来,因为时间的问题,他对于之后的这些摹作也只会草草了事。所以还请你在这天时间内做出一幅足以令鉴赏师深信不疑的精品摹作出来,以此遮其眼目,护真宝之周全。”
周唐听到修远的话后,这才长叹一口气,放下心来。日时间虽然紧张,但要做一幅《罗汉图》的高仿精品来说也不是不无可能。恰好在来时的火车上,周唐从徐教授那里学到了许多关于古画的绘作技法和窍门,不论是勾形还是调彩,和之前自己的绘画技术相比,如今的他都会事半功倍。“时间虽然短暂,但若是奋力一搏一幅精品仿作应该不成问题,我会在第日晚上之前绘好罗汉图,再用一晚上的时间做旧,若来的不是北京潘家园,天津沈阳道或是济州府金銮街的那些大师级别的鉴赏师们,我都有信心让他们辨不出任何破绽,信以为真。”
“好,那就再好不过了,师祖果然眼光奇佳,没有看错人。说实话,当时我看到师祖眼的这个计划后,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日之内,怎么可能会有人能绘出比我精心仿作的罗汉图品相更高的摹作出来呢?听了你的话,我就放心了。事不宜迟,咱们这就去楼下准备材料,这天就辛苦你了。你就在这阁楼之上绘画,我会在下面给你护法。”修远听到周唐真能在日内作出摹作,兴奋不已地感叹完后,拉着周唐就往楼下走去。
周唐回过头去望向依旧坐在蒲团之上的白须老僧,他回想起修远刚才所讲的话,听修远的意思是白须老僧在之前用唇语给方丈他们作吩咐的时候,就已经用瞳语向修远表明了刚才的这个计划,修远当时露出的愁苦的表情并不是因为白须老僧支持方丈弃画的决定,而是无法相信周唐能如白须老僧所料,在日之内作出品相更高的仿作出来。莫非这位修习“闭口禅”的师祖高僧从一开始就看出了周唐的身份?周唐心暗忖到,既然如此,那这位高深莫测的师祖圣僧难道看不出连自己都已经发觉到的这条计策的漏洞,还是他深邃的眼神藏着其它没有通过修远讲出的隐情呢?周唐心疑云密布。
周唐小友,你我相识都快一日了,我却还不知道你为何会来天门城呢?”修远显然是因为护画计划已经启动,心情稍感舒畅,借着陪周唐在工具室挑选绘图用的画笔颜料的空档,随口问到。
“嗯,这个,我其实是来天门寻找巫马圣的。”周唐听到修远问起自己此行的目的时,稍一犹豫还是如实讲了出来。他临行前答应过第五虹不在修远面前提及往事,现在自己只说了“巫马圣”的名字,应该不算违背诺言。
“巫马圣,巫马圣”修远听到周唐说出的这个要找的人的名字后,直起身来,口反复地念叨着,双眉紧锁,表现出一副极力思索的样子。
周唐看到修远状态异常,赶忙停下翻找颜料的动作,心生出一股期待的心情,他轻声地试探道:“你是不是想起了点什么来?”
“没有,只是觉得这个名字隐隐约约地在我意识里存在着。之前也听到天门城里的人偶尔提起过,但我却没有在意,只是今天从你口听到时,我却觉得心有些异常。”修远努力地回忆着,表情渐渐显出痛苦的神色来。
周唐见状,担心自己无意间将修远领入他的心魔,赶忙出言岔开话题,“修远大师,你的读唇和读瞳的技艺是和谁学的?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
第六十三章 胜君半子
() “哦,那个啊,是师祖所传授的。说来也怪,师祖修闭口禅已有近五十年了,可这期间寺没有一位僧人从他那里学会读唇术,所以师祖行事异常不便。我十年前负伤入寺,无意间猜透师祖的意愿,师祖便认为我在这方面有慧根,便试着传我读唇术,果然一年之后,我辨得出师祖要讲的所有唇语,年后,更是学会了读瞳术。所以我便一直呆在师祖身旁。”修远神色缓和下来,看着周唐说到。
“难道这世间真有读瞳术?那你是只能读出师祖的瞳语,还是所有与你对视的人都能被你读出心所想的事情来呢?那你要和他对视多久才能读出这人的瞳语呢?”周唐想到这个秘术的神奇技能,好奇心不禁迸发开来,接连不断地询问着修远。
“就刚才你发问的这段时间足矣。”修远对着周唐笑了笑,意味深长地说到。
“你的意思是说,就刚才那会儿,你已经通过我的眼睛,读出了我现在心里想的事?”周唐瞪圆了双眼,不可思议地对着修远惊呼到。
“正是,要不然我说出来咱们验证验证。”修远一脸自信地询问到。
“嗯,好。”周唐听到修远竟然在不经意间已经读出了自己的心事,满脸期待地点了点头,像是准备观看一场神奇的戏法一样。
“你呢,现在心里想着两件事。第一件是你在犹豫,要不要问我关于我失忆前的往事。第二件则是关于这次狸猫换太子的护画计策,你怀疑它是否可行,因为你看出了其的纰漏,就算我们依凭着你所绘的那幅高仿的摹作瞒过了他们的鉴赏师,但他们带走画回去之后,有着充足的时间查看所有的《罗汉图》,那时候事情一定会败露,识破我们骗局的人定会怒气冲冲地返回到栖贤寺报复,到时候两百幅《天山罗汉图》还是难逃厄运,我们之前的努力也付诸东流。不知我读出的事是否正确呢,周唐小友?”修远不紧不慢地将周唐此时心的想法悉数数列出来。
周唐一边听,一边像个做坏事被抓了现行的孩子般羞愧地低下了头,但他此时的心却是无比的震撼。因为修远所讲述的自己的这些心事竟然全部正确。
修远看到周唐的样子后便知道他默认了自己的答案,俯下身去接着帮周唐挑选着绘画所需的用具。顿了顿后,他出言开导道:“失忆对于我来说,看似人生有了缺失,变得不再完整。但真正对我重要的事我似乎并没忘记,相反,我的记忆帮我丢弃的也许是那些我本不该记住的可有可无的琐事。而对于这个计划的纰漏,你也不必太过在意,你只需做好这幅瞒得过到时候前来的鉴赏师的摹作即可,剩下的事师祖自有安排。”
周唐应允一声,心叹到一句多想无益,更何况自己要想在日的期限内完成一幅品相完美的摹作,更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于是他抱好挑选出来的得的画笔颜料,沉下心来不再去考虑其它事物,登上了阁楼,准备开始自己的临摹。
周唐仔细比对了这五幅《罗汉图》,结合自己绘画技艺的擅长之处,从抽取出那份“洞天闹海”的画卷出来作为自己的母本。图画神龙盘旋腾飞,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之上与一尊罗汉激烈缠斗,意态鲜明逼真。周唐铺开修远为他提供的仿清初的宣纸,深吸几口气后,稳住心神便开始用细工笔描形。想到许从龙在做原画时,讲究的是所有景物一气呵成,固其灵性。周唐则在每一记用笔间都凝神屏息,不仅要求画笔走势和原迹如出一辙,就算是自己作画时的神采也力争与许从龙交汇印合。
修远在一旁观看着已经进入状态的周唐,心对他下的技法和此时周身散发出的艺术气息赞叹不已,暗愧不如。他心隐隐地燃出一丝希望,也许这个只与他相识一天的年轻人真能助他们保住这份传寺至宝。修远担心自己站在一旁干扰到周唐的氛围,他轻轻地走下阁楼,去往一层守住藏经阁的大门,为了确保这个计划万无一失,除了他们个人之外,不能再让任何人知道。
白须老僧刚才在周唐和修远下楼挑选绘画工具时,从屋内央的蒲团之上移身到了阁楼之外的天台处坐禅。看着与自己一扇之隔的周唐正在全神贯注的摹画,白须老僧久未动荡的心也生出一股欣慰之情。汤天放,老衲最后还是输了你半着啊!
………………………………
第六十四章 守宫之子 镇龙之位
() 白须老僧从修远带着周唐和沙金出现的一瞬间,就感受到了一股与十年前那位前来栖贤寺求看《天山罗汉图》的故人一样的气质。当时那位英姿飒爽的年人自称是来自北方济州府的鉴赏师,来到天山观览自然风光时,偶见栖贤寺,于是进寺添了香火之余还为寺的古物做了许多修缮之工。寺的一位僧人见他英气逼人,善心慈目又为寺古物尽了劳力,于是招待他留寺用斋,闲谈之余失口透露了栖贤寺内藏有的两百幅《天山罗汉图》,这位俊才一听是许从龙之作,兴致大发,恳请僧人予他鉴赏一番。那位僧人见他于本寺有功德,又对他的言谈品质好感十足,所以前来询问当时已经修习“闭口禅”的白须老僧。
白须老僧听到那名僧人讲述的情况后,明白了此人是位善士,观画不过是为了兴致情趣毫无觊觎之意,但他奉有守图之责,深知倘若《天山罗汉图》外显,恐会招来意外之祸。白须老僧不愿直言拒绝这位对栖贤寺有功德的俊才,于是他相邀此人与自己弈棋,约定好若是那人只要占得半目先,便有资格去罗汉堂观画。那位俊才听后欣然答应,两人隔桌相弈,白须老僧一观此人面目,果然是卧龙凤雏之才,更兼洒脱潇逸之气。然而棋局开始,此人发现自己处处受制于这位修习“闭口禅”的老僧,他察觉出情况有异,疑惑地抬起头来看了看坐在自己对面的这位老僧,似乎自己心的每一步打算都毫无掩盖地暴露给了对方。于是他急生智,别出心裁地将一枚子落在了远离战场之外的空局处,白须老僧也是对他这步天马行空的棋招惊诧不已,但是棋局之此人还是难逃颓势,只不过凭借着自己不俗的棋艺保留着一目残息罢了。
然而百步之后,就在白须老僧再有两步就能封死此人仅存之活目时,先前那枚脱离战场的棋子却在此时充当了“镇龙”之位,一转此人之前的颓势,形成了只占半目后的局面。白须老僧此时看出了棋局之内的走向,若是此人在自己宫前落下一枚攻子,那这位俊才将以半目险胜,白须老僧心苦笑,自己读得出对弈之人的心所想,却还是败在了那步“天外飞仙”之上,实在是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