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墓危机-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们凑了过去,仔细检查着这石柱。发现这石柱通体都是由白色的宣石打磨而成,左边弯弯扭扭,出现了很多神秘的符号,右边则雕出了一棵高大的神树,树上枝叶茂盛生机盎然,翩翩地飞着九只黑鸟,它们清一色地嘴缘朝天,双足向下,随意触踏在这些树叶之上。

    总体上讲,整幅雕饰制式古拙,技法高超,显得栩栩如生神采逼人。

    我瞅了一眼,就不由得感叹连连,“老义,这是什么碑,附近好象没有发现尸体?”

    姬行义似乎对这神树颇为钟爱,当即摸了又摸,看了又看,嘴里更是啧啧称奇,此时听我这么一问,他沉思了一下,说,“少爷,就是中国历史上颇有名气的扶桑!”

    我心里的疑意更盛了,“扶桑?”

    姬行义笑了起来,伸手捋着自己的胡须,意味深长地说,“对,这个词平时我们经常会提到,但几乎所有人都不解其意。其实如果要较起真来,它归根结底就是一种社……在上古时代,我们的先祖在立国之前,必定要先行建社,以便祭天地拜鬼神,向上天祈求丰收!”

    说完,他的右手又伸向了那神树之上,表情肃然,神态恭敬。

    我想了一下,突然就心里一动,道,“这个‘社’字在现代社会好象应用得很广泛,几乎每一篇文章都能看见它的影子,我们常说的‘社会’一词难道就典出于此?”

    姬行义转过头来,扫了我一眼,眼里露出了赞赏的表情,“所谓社会,其实就是很多人聚在“社”里面而召开的一种会,也就是由不同观点不同利益的个体而组成的共同体。”

    由于之前心里存在着浓郁的中国情结,此刻见他这么一提,我的兴趣慢慢就滋生了出来,便不断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这一个问题,“由‘社’而引申出来的词语也非常之多,比如社坛、社木、鬼社、神社、王社等等,在中国文化中,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把这个“社”看得非常重要,这样才有了‘江山社稷’之说,对吗?”

    姬行义点着头说,“对,这社稷社稷,其实就是指粮食问题加信仰问题,在古代,这两个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所以,人们干脆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一种象征,于是就产生了江山社稷、社稷宗庙的说法。”

    我笑了起来,就说,“嗯,孟子也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说。”

    姬行义又回过头去,象手里揍着珍宝一样地瞅着那幅神树飞鸟石柱,说,“社稷次之只是孟子的一家之言而已,其实在中国的整个封建社会,历代君臣都把社稷摆在第一位,要求人们忠君爱国,拱卫社稷!”

    经他这么一提,我突然又忆起之前的事,就有一点好奇地问,“老义,我们前一段时间曾经谈到过‘祖’字,难道它就是祭祀祖先的一种‘社’?”

    姬行义眯着双眼回忆了一阵,就说,“对,但这‘社’仍然可以分为很多种,就象我们此刻所看到的一样,它在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庙宇,而是一种树木!”

    我喃喃自语道,“树木?”

    姬行义马上对这一个词语加以了肯定,“当然这一种树木并不是普通的树木,而是专指‘社稷’之木,对此,《山海经》里也曾写到过,说‘建木,百仞无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实如麻,其叶如芒,大嗥爰过,黄帝所为。”

    我笑了起来,“这倒也有趣,难道最早中国人是住在树上的?”

    姬行义又向我投来了赞许的一眼,“少爷,你说对了,中国历史的的确确是从‘有巢氏’开始的,而所谓的有巢氏,其实是指在树上筑巢的一个部族。”

    我看他心情有一点恍惚,就问,“老义,刚才你说到这‘社’有很多种,这是真的吗?”

    姬行义附了一附首,说,“是真的……比如鲁国的君主鲁哀公曾向宰我请教社的分类,宰我答道,‘社,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也就是说,松、柏和栗分别是夏商周三朝的‘社’!”

    他刚说到这里,我突然又象是想起了什么,“对了,刚才我们说到的那个稷,好象也简称为栗?”

    姬行义顿了一顿首,说,“栗和稷,其实就是一回事。所以我们常常所说的社稷一词,应该出现的时间非常之晚,说起来绝对不会早于西周!”

    我联想到刚刚提过的‘社稷’,这时又说,“后稷也就是掌管栗稷种植的一个神,难道也是由这个稷字引申出来的?”

    姬行义:“嗯,在上古中国,人们把君王称为‘后’,所谓‘后稷’,其实就是指专门掌管栗稷种植的一个君王,他成为神是后来才发生的事……毕竟,神是可以追封的。”

    我心里顿时恍然大悟,一时就闲了下来,朝那巨大的石柱上瞅了一眼,看着这翩翩飞翔神骏之极的黑鸟,以及绿意盈目生机盎然的神树,突然又问,“老义,你看这鸟栩栩如生,雕刻者居然还给它来了一个特写,莫非也有什么象征意义?”

    姬行义脸上又流露了挚爱之色,“这鸟其实就是金乌。”

    我诧异莫名,顿时就大声嚷了出来,“金乌不是专指太阳吗?”

    姬行义缓缓地摇了一下头,说,“在上古中国,人们对太阳非常崇拜,认为它是光明之源万物之母。但是,由于那时没有望远镜,也没有任何观测天象的工具,而且,太阳照射之时光芒万丈,人和其他动物都不能接近,而只有金乌这样一种鸟才能在空中任意翱翔抵近太阳。所以,他们在自己的心里,就非常容易产生一种幻想,认为金乌就是太阳!”

    这时,由于耽搁太久,其他人便纷纷开始催行了。

    我和姬行义也懒得罗嗦,收拾包裹就从这巨大的石柱边绕了过去,好在这石柱虽大,旁边还有间隙,足以让我们所有人一一通过。

    (本章完)
………………………………

第109章 岔道

    也不知道为什么,刚过了那石柱,光线便昏暗了起来。

    雄峻的花岗岩胡乱堆砌,在甬道里留下很多深灰色的影子,便使这里显得更加空旷幽深神秘诡异,之后,我发现我们每走一步,都会荡起一连串的回声。

    “咔嚓――咔嚓――咔嚓”

    这声音虽然熟悉,但不知道为什么,我老是觉得有一点不对劲,似乎与平时的脚步声截然不同,显得非常滞重,沾稠。

    我拖着沉重的脚步,从一大片蘑菇之中缓缓走过。令人纳闷的是,附近虽然光线匮泛,条件也很差,这玩意儿却是长势不错,一朵朵的似伞状,如树冠,每隔几十米便会出现一大簇。

    而且,这儿的蘑菇与其他地方不同,颜色鲜艳,五彩斑驳,在微微阴风之中不断摇曳着,妖异之极。

    但是,我们无心去采摘,也根本不敢去采摘。

    做为盗门子弟,我们深知色泽越艳丽的蘑菇毒性就越大,比如,有一种绿蘑菇虽然只有拇指盖那么大,仅仅一棵就能毒翻一头牛。

    所以,我们只瞅了一眼,就重新迈开脚步向前方走去。

    前方乱石很多,经过长时间的风蚀水流,整个甬道便抛撒出很多大大小小的石头,圆的,方的,宽的,长的,什么样形状的都有,而且东一个西一个,杂乱之极。

    ――尽管我们已经休整过很久,但在这样连续腾跃之下,体力损耗也很大,所以不一会儿功夫,大家便一个个都汗流浃背、气喘嘘嘘了。

    我和彭子羽几个还好,身体不错体力过人,只是觉得略微有些累,刘二虽然和我差不多大,毕竟胖了很多,这时竟然已经累得泛起了白眼。

    他连忙擦了一把额角的汗水,说,“健少,这万里长征才踏出了第一步,革命的火种也刚刚才播下,我怎么就觉得有一点累呢?”

    说完,他便艰难地挪动了几步,与我平步而行,但是,那黄豆大的汗珠也不断滴了下来。随即,又有一大圈肥肉从侧边不断泛起,很快,便把他那肥嘟嘟的脸给挤得更圆了。

    我有一点好笑地说,“生命在于运动,多运动一下才好减肥!”

    刘二哭丧着脸说,“健少,你别提什么减肥了……我特么的不知道撞了什么邪,喝凉水都会发胖。”

    很久没说话的姬于嫣也跟了上来,看他说得滑稽,就调笑了一句,“那干脆连凉水都别喝!”

    我看刘二似乎要受窘,就从包里拿出一瓶白酒,先用嘴咬开盖子,“咕嘟咕嘟”地猛喝一阵,然后,把剩下的半瓶扔给了他,“对,咱大男人怎么能成天喝水呢……刘二,这白酒劲道很足,你要不要来一点?”

    刘二没理会姬于嫣,很爽快地接过白酒,说,“好咧!”

    说完,他一仰脖子,把剩下的白酒给喝了。

    一时无话,大家只是在闷头赶路,大概又走了五六分钟的时候,我们发现前方出现很多岩洞,其中又分出一些石缝,盘根错接,九曲连环,慢慢地,我们甚至连方向都摸不清了。

    我们从一个貌似很宽的岩洞里钻了进去,但很快又折了回来。

    因为路已经被堵死了。

    在走出洞口的时候,我擦了一把汗,偏着头问姬行义,“老义,现在怎么办?”

    姬行义早就累得不行,此刻正倚在石壁上喘着粗气,他说,“如果岔道很多,最好的方法是先摸边儿走,一条条试下来就肯定找到路的!”

    我连想都没有想,就说,“好吧,我们先走右边吧,这边看起来平坦一些,说不定会找到通往那主墓道的方向。”

    如我所言,右边确实平缓了很多,我们走了一阵之后,就发现石头也似乎消失了,而且一路上灌木众生,有时还能撞见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花。

    令人诧异的是,在光线如此昏暗的环境里,它们居然仍能照常绽放,而且,微风刚刚吹过,它们便散发出一种十分清新、隽永的香味来。

    大家走着走着,光线也似多了起来,上面的洞壁出现了很多缝隙,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四四方方就象火柴盒,有的却逼仄迂回尤如犬牙交错,不管它们形状如何,有了这样一些沟通内外的管道,阳光就肆意地射了下来。

    我们一个个都喜笑颜开,在经历很长一段黑暗的甬道之后,没有比我们更能明白阳光的可贵了!

    我朝头底的阳光瞄了一眼,“这里为什么这样亮,难道我们与目的地背道而驰?”

    姬行义朝前方瞅了一眼,脸上便露出了自信的微笑,“这不可能……上一次我们也在这里试过了,这汉墓规模虽大,但还是依照龙脉山势而建的,而且,前方就算通不到主墓道,但也绝对不会背道而驰的。”

    我前前后后看了一圈,又说,“岔道这么多,有时会莫名其妙地走错的,是吧?”

    姬行义点了一下头,“走错的情况肯定会存在的,毕竟我们中没有一个人曾进过那主墓道,甚至,连当年的老爷也没有!”

    一提到我爷爷,我不由得就有一些生气,那潜伏在自己身体里面的怪物突然浮现在我脑海,一头二身,双目而朱冠,显得煞气逼人凶悍之极,“他倒是没进过主墓道,不过,却惹上了那东东……”

    象是提及了某一种禁忌一样,甬洞里的气氛很快便变了,姬行义干咳连连,彭子羽脸色铁青,甚至连一向喜欢开玩笑的刘二也沉默了下来,一张脸在不断地抽搐。

    只有罗紫仍然很淡然,她只轻轻地哼了一声,一双眸子幽深如海,令人无法破释她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姬行义见状,马上就打了一个哈哈,缓和着甬洞内的气氛。

    “少爷,这里的甬洞之所以有这么多,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我只好勉强地笑了一笑,说,“哦,这其中有哪些原因,老义,你且跟我说一说。”

    姬行义伸出了一个手指,“第一个原因是防盗,中国古墓防盗措施主要有三个,流沙暗器和踏板,这迷宫式岔道也是其中的一种,岔道多了,摸金校尉自然难以进入主墓道,要想打开墓主人的棺椁也就更加困难了。”

    (本章完)
………………………………

第110章 岔道(2)

    我想了一下,就说,“老义,这岔道之所以能够防盗,是因为存在九曲连环纵横交错的结构,我怎么就觉得它非常象九宫八卦呢?”

    姬行义前前后后又看了一圈,说,“从表面上看确实有一点象,其实,它们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的……一年前,我曾经去过那诸葛八卦村,这地方就位于浙江省兰溪市境内,似乎以钟池为核心,里面的八条小巷纵横交错相互沟通,形成一个内八卦,村外还有八座小山也整整齐齐排列着,这就是‘奇门遁甲’中所谓的外八卦。内八卦与外八卦互为依存,互为连接,这样,整个村子就迂迂回回、四通八达了,谁也摸不清其中的门道,外人如果冒然进入,就有可能永远也无法走出。”

    我指着身边那些岔道,说,“这附近不是也有一些九宫八卦的痕迹吗?”

    姬行义断然否定了我的意见,他说,“不,这与真正的九宫八卦还是有一些区别的,而且时间点也不对!”

    我略微回忆了一下,便觉得他所言非虚,“老义,对于这一点,上回你也分析过了,从那个无名古尸身上的衣着打扮来看,这个墓主人应该是在汉武帝中后期才下葬的。”

    姬行义肯定着我的意见,“最晚不会晚于元鼎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13年!”

    我突然觉得有一点无聊,“古人想法也蛮奇怪的,既然怕人家盗墓,当初根本就不应该花重资修建陵墓。”

    姬行义笑了起来,“少爷,你说得不对。中国古代一向就有事死如事生的说法,厚葬之风极为盛行,春秋时期,甚至很多小国在其君主驾崩之后,国运马上就衰微了。原因无他,无非是因为他们为君主建墓花费太大,入不敷出,最终导致不攻而自灭!”

    我心里略微有一点不是滋味儿,就问,“除了防盗之外,这迷宫还有什么其他作用么?”

    姬行义很快就伸出了第二个手指,“第二个作用就采石!”

    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采石?”

    姬行义说,“对,就是采石……西南多石,涸川附近的石头更是多得数不胜数,如果墓主人的遗体想在这里下葬,那么,工匠们要攻克的第一道难关,就是如何凿开山体,修筑出长长墓道。”

    刘二这时就插了一句话,“这不是用容易吗,用炸药就行了。”

    我被他的无知给逗乐了,“汉朝可没有炸药。”

    姬行义点了一点头,肯定着我的说法,“对,汉武帝时期非但没有火药,甚至连比较好的钢材也非常紧缺,属于专供军队控制使用的的战略性物资。”

    我迅速回想一番西汉历史,就说,“这我明白,汉武帝时期由于常年对匈奴用兵,实行严格的盐铁专营制度,能向民间供应的钢铁数量是有限的,普通工匠很难获得。”

    姬行义朝旁边的无限石影中瞅去了一眼,说,“而且就算有钢铁,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也难以对岩石进行加工处理。”

    我心里的不解就更强烈了,“那他们该怎么办?”

    姬行义顿了一顿,就说,“在古代采石,一般是用火。先在岩石旁边堆砌柴火,点火不断进行炙烧,然后抽去燃料用冷水猛泼,岩石由于热胀冷缩受热不均,就会发生皴裂脱落。”

    我敬服之极,就说,“嗯,由于生产工具落后,古代加工稍微坚硬一点的材料就非常困难!”

    姬行义欣慰地点着头,“对,少爷,正因为如此,所以就把加工‘玉石’之类的坚硬材料的事交给男的,相反,把加工‘砖瓦’之类的柔软材料的事留给女方,后来,还干脆把男人称为‘弄玉’,把女人称为‘弄瓦’!”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就皱起眉头来,“那‘弄玉吹箫’这个词为什么专门用来形容女性做的事?”

    “这已经是很晚才出现的了……”姬行义想了一会,就回答道,“话说在春秋战国期间,秦穆公生下一个女儿叫弄女,擅长吹笙,一晚明月当空,夜凉如水,她在快活之下就欣然吹笙,这声音悠扬美好,惹得一个少年如痴如醉,于是就吹箫加以唱和,这样花好月圆琴瑟和鸣,他们在自己的心目中就滋生了私情,穆公无奈,只得把这弄玉下嫁给少年,后来终有一天,这里飞来了一只彩凤和一条龙,弄玉骑上了彩风,少年也登上了龙背,双双羽化成仙而去。这也就是现在人们常常说的‘乘龙快婿’一词的由来。”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便艳羡不已,赞叹了很久,才回到原来的话题,“老义,看你说到哪儿去了,我们刚才在讨论附近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甬道呢?”

    姬行义尴尬地笑了一下,“人老了,常常就会罗嗦……其实汉代的工匠也不是一味埋头苦干,一遇到石头也许就会退回来,所以,这里才会出现大量的岔道。”

    我马上就提出了不同意见,“但是修建墓道也需要石料……从这个墓道的结构和形制来看,规模应该大得超乎想象,要想筑出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墓穴,砖瓦青膏泥白膏呢等建筑材料耗费巨大,所需要的石料肯定也是非常多的。”

    姬行义对我的观点表示了赞同,“对,正因为这样,这里才会出现这么多岔洞,据最近新闻报道,崇明县有一个小岛上因为出产珍石,地下大洞小洞就多得让人难以想象,原因无他,全因为开采珍石所致。”

    我突然就产生了一种好奇感,“哦,老义,当时开掘这盗道应该需要很多工匠?”

    姬行义脸上又浮现出一丝悲悯之色,“起码需要几十万……在古代,中国皇帝修建陵墓动辄需要几十上百万人,穷征暴敛,劳民伤财,曾经引发很多次农民大起义。”

    秦末农民大起义?

    我刚想再去质疑,突然侧边的石峁上晃过一道黑影,在我们还不及去细察之时,便已消失在这无边石缝之中。

    碧绿的苔藓丛中,落在了几根惨白色的东西,似鳞片,又似脱落的皮肤,晶莹剔透,耀眼之极。

    (本章完)
………………………………

第111章 尸地蝾螈

    我们惊诧之极,马上穿过石窟朝前面看了过去,只见一条青影伏高窜低,腾挪攀跃,在岩缝里略一冒头,便象闪电一般地消失了。

    不过,它那粗大的身材留给我们的印象倒是非常深刻的。足足有两米来长,三四十公分宽,上面还长满了不知道是倒刺还是鳞片之类的东西,显得丑陋而肮脏。

    甚至很久之后,我脑海里仍然挥洒不去它那红红的舌头,湿润的双爪,以及闪着绿油油光芒的两只大眼睛。

    至于它身上散发出来的味道……

    我发现自己根本闻不到,在剧烈紧张之下,我似乎已经失去了自己全部的嗅觉。

    我的双眼颤了一下,很快便冒起了无数绿花,整个视屏颠倒错乱、浮光一片。我发现自己已无法看清任何东西了。

    可能也是惊惧太过,刘二“咿咿呀呀”颤抖了很久,这时终于喊出声来,“妈呀,这是什么鬼东西。”

    随后,姬行义的声音也适时响起,“大家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能大意,这东西叫尸地蝾螈,据说它的唾沫剧毒无比,一旦被咬上一口,无论你体格多么强壮,几分钟之内就会死亡!”

    我不断揉着自己的双眼,直到一两分钟之后,才终于恢复了视觉。但是,姬行义的话又让我回想起刚才的情形,一种蹙悚和惶恐相混合的情绪便不断朝我心头继续弥漫,但我仍在不断提醒着自己,竭尽全力之后,才算是喊出一道愤怒的颤音,“特么的,刚刚进入甬道,妖魔鬼怪又出来了!”

    这声音尖细而又拖沓,我一向都是大嗓门的,沙哑中略带一点粗豪,所以此刻我甚至在怀疑自己的声带出了问题。

    旁边的彭子羽却没顾那么多,他不断冲着那尸地蝾螈骂着粗话,而且,三角眼一瞪,便射出了好几道无比凶悍的厉光,“大家死愣着干嘛,还不快点开打!”

    这个“打”字刚刚说完,大家便已回过神来了。

    很快,我们从包里拿出枪来,纷纷朝石梁之上进行射击,可惜这里缝隙太多,整个石峁都显得非常破碎而零乱,子弹一梭梭地倾泄了出去,然后跌跌撞撞地碰在这坚硬的石壁之上,弹了几下,又掉在地上。

    随即,呼啸声也一阵又一阵地响了起来,十分清脆而又悦耳。

    但我们已经来不及去听,因为就在这时,这条尸地蝾螈不退反进,在一个石缝里钻了几下,便迅速向我们所在的方位飙了过来。

    危险已经迫在眉睫了。

    我肩头一耸,便向大家示警道,“这尸地蝾螈身法太敏捷了,所有的人最好都象我和mr彭一样,肩并肩围成一圈,不要给这鬼东西留下任何空隙。”

    话刚说完,大家便已经有了动作,姬行义向左边挪来几步,与彭子羽紧紧地依靠在了一起,罗紫、刘二和保护伞公司的那十来个员工也凑了过来,围成了一椭圆形的圈子。

    姬于嫣似已受惊过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